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
高考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清单
高考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清单一、经济学的基础概念
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分类
经济主体和经济活动的概念与分类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
二、供给与需求
供给的概念和供给曲线
需求的概念和需求曲线
市场均衡及其影响因素
三、市场结构与市场失灵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和影响
垄断市场的特征、类型和影响
市场失灵的原因和类型
政府的干预措施及其效果
四、价格指数与物价水平
物价指数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原因与影响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关系与影响五、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
国民收入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国民收入分配的原则和方式
经济增长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六、货币与银行体系
货币的职能和货币供求关系
商业银行的职能和作用
央行的职能和货币政策执行
货币政策与经济调控的关系
七、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
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与政策
汇率制度和汇率变动的原因
国际金融的机构和职能
八、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影响
全球资源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全球化对个体和国家的挑战和机遇
全球治理与经济安全的重要性
以上是高考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的清单,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全面掌握,能够帮助你在政治经济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请同学们认真学习并进行充分的复习,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成功应对高考的挑战!
马原政治经济学部分考试重点
政治经济学部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一、基本内容
1、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3、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及其意义
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5、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二、基本要求
1、识记:资本原始积累、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商品、使用价值、价值、价格、交换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货币、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劳动力和劳动、所有制、所有权、资本、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资本积累、资本的有机构成、利润、资本循环、资本周转、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价值。
2、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作用;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及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特点;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式;资本积累的实质、一般规律和必然结果;产业资本循环的不同阶段及资本的不同职能;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及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根本原因以及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联系;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3、应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及在当代的发展;价值规律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剩余价值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意义;从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来认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及其本质的实证分析。
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详细版)
【复习范围】
第一讲政治经济学绪论
1.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生产
研究对象——生产关系(3页)
生产力(物质生产)的三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志——生产工具(21页)
2.经济规律的定义、特征以及类型(8页)
•定义: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客观的必然联系。•特征: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时,人对经济规律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经济规律的三个层次(三种类型):
①第一层次是各个社会形态都共有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②第二层次是几个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如存在几个社会的商品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等。
③第三层次是某个社会形态所特有的经济规律,如剩余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等。
第二讲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1.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关系(27页)
•(一)关于经济制度(补充)
•经济制度:亦称“社会经济制度”。指人类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一个社会的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的基础。
•(二)关于经济体制(补充)
•经济体制: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一般是指,一国经济结构和组织管理经济活动的方式方法、组织形式、组织机构的总称。
关系: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是,经济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经济体制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经济体制以各种具体形式外化经济制度。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下,经济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经济体制作为形式反映经济制度。它的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能像经济制度那样稳定。
政治经济学重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重点总结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2)社会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即经济关系。
(3)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作用。
2.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人类社会要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力与生产力。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4.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1)社会分工(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不同的所有者所有。
5.商品两因素(由劳动二重性决定):
(1)使用价值(即物品的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2)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6.价值与交换价值、使用价值的关系
(1)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2)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①统一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缺一不可。②矛盾性:对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通过商品交换。
7.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8.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1)联系: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既不是两种劳动,也不是两次劳动。
大一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大一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
大一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2.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答: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它由货币本质决定,又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3.<论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
答: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商品的价值通过商品的价格表现出来。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有三个方面:第一,自发调节资源配置;第二,自发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管理,促进生产力发展;第三,会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4.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何?
答: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在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5.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如何?
答: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经济现象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学科。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很多,它不仅涉及传统的经济领域,也涉及到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如下:
一、价值理论价值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它是研究经济问题的基础。价值理论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其中,使用价值是商品对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具有的作用价值,而交换价值则是商品在市场上实际交换的价格,也是商品在生产和交换中发挥的一种社会功能。
二、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价格决定、竞争机制等各方面的发挥作用。市场经济可以带来激烈的竞争、优胜劣汰,促进创新和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市场经济也会带来不平等和不公正的分配问题,因此需要政府的干预与调节。
三、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国民经济总量和居民收入增加的过程。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内需、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式实现。但是经济增长也面临着资源的限制和经济结构转型的问题。
四、国际经济国际经济主要涉及国际贸易、外资流入、国际金融等领域。国际贸易和外资流入的优劣决定了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和产业的兴衰,而国际金融则主要影响着货币政策和国际汇率的稳定性。
五、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改革企业组织等方式。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相比,优点在于体现了社会公平和资源公共使用的特点。
六、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市场流动性,财政政策主要通过控制财政收支来影响全局经济增长和分配,产业政策则是通过政府指导和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实现。
经典常谈的考点重点知识归纳
经典常谈是指在某一领域中被广泛讨论、研究的话题或问题,这些话题或问题通常涉及到重要的知识点和考点。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经典常谈的考点重点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知识点和考点往往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经典常谈的考点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政治经济学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剩余价值理论、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等基本理论。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基本原则:包括公有制为主体、产权清晰、竞争有序、宏观调控等基本原则。
3 .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如GDP、CPkPP1等。
二、哲学
1 .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等。
2,中国哲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如儒家、道家、墨家、名家等。
3,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如道德、良心、自由、平等、正义等。
三、科学与技术
2 .自然科学中的常见概念:如原子、分子、元素周期表等。
3 .物理学中的力学、热学、电磁学等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4 .化学中的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等基本概念和实验操作方法。
四、文学与艺术
1 .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和文学流派: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2 .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和创作方法: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3 .艺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和艺术流派:如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
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重点讲解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重点、难点】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考核知识点】
1、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具有阶级性
政治经济学,无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包括当代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是因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而经济利益关系在存在阶级关系的社会中,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从其整个思想体系来说,是为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政治经济学都是有阶级性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成熟,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开展了强大的工人运动。
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在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3)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并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提出了一些预见性设想。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经济学科,它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中获得重大发展发。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一、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的易错观点
(1)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注意:权利可以放弃,义务不能放弃。)
二、投资的选择
(1) 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注意:居民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
(2) 债券和股票都是有价证券,都以定期收取利息为条件。(注意: 股票不是定期收取利息的)
(3) 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代用率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 (注意:政府债券)
(4) 通过购买社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少。(注意:是购买商业保险)
(1)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注意: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
(2) 个体劳动者的分配方式属于按劳分配。(注意:按劳动成果分配)
(3) 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注意:按劳动要素分配)
(4) 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注意:效率和公平是不可
分割的)
(5) 劳动生产率越高,产量越大,效率越好。(注意:劳动生产率与效率是不同概念)
四、关于财政的易错观点
(1) 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注意:税收是主要形式)
(2) 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大于支出,岀现差额的经济现象。(注意:是小于)
(3) 财政收入减少,会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注意:应该是财政收入增加,会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
考研《政治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完美整理版
考研《政治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完美整理版导言
一、主要概念:
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5.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生产方式: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
7.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主要问题: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中研究生产方式,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提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2.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是指直接生产过程;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2)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生产起决定作用,而分配、交换、消费则反作用于生产。具体来说:
生产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第一,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是由生产提供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消费。第二,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交换、消
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的实现,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没有分配、交换、消费,生产既无意义也不能连续进行;第二,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发展有重大影响,如适应生产的要求则会推动生产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它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两个因素,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
政治经济学重点
一、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
1、自主的市场主体:市场主体是指参与市场活动的一切当事人,包括个人、企业、政府和非盈利机构。其中市场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自由企业制度是自主的市场主体的核心。为保证企业的独立自主性,企业必须具备独立的财产权,自主的决策权。
2、完备的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是指包括各类市场在内的有机统一体。市场机制是以市场体系为载体,没有较完备的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就难以有效地协调资源配置,促进竞争,提高效率,完备的市场体系应是完整的,统一的,开放的和竞争有序的。
3、健全的体系:法律体系的任务在于维护自由的企业制度和平等的经济关系。标准市场主体和政府的行为,消除公平竞争。其包括市场经济关系法制化和契约化和契约化,经济管理的标准化和制度化。
4、间接的宏观调控:原因:市场经济不能解决社会目标问题;市场机制是事后调节,会引起经济周期性波动;市场经济不能对经济活动的外部影响进行评价和补偿;根底设置、国防安全、文化教育等需要由政府来提供。
5、必要的社会保障:社保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支撑系统,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
二、供求机制:
1、供给:企业、行业和社会为市场所生产或提供的商品总量
影响因素:市场预期;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企业应变能力;资源稀缺程度;价格水平
2、需求:整个社会对某种商品和劳务的有支付能力购置总量
影响因素:购置者收入水平;社会总人口;购置者偏好;价格水平。
3、供求机制:供给与需求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和动态平衡机制,最终使价格趋于平衡的规律性
4、调节供求关系的方式有两种:数量调节和价风格节
政治经济学考核重点掌握内容.
政治经济学考核重点掌握内容
2009.6
导言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商品经济
*5.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商品生产者的利益、地位、命运和经济的行为的影响(理论的应用)
*8.对货币流通规律的运用(紧缩、膨胀)
*9.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作用
第二章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3.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的方法(只有个别资本家可以获得)
4.资本积累及影响资本积累量的因素(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的源泉)
6.产业资本及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三个阶段是什么,职能是什么)8..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及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生产时间流通时间,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10.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
第三章资本主义市场的经济
*3.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主体及它们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各自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垄断的形成二战后跨国公司形成)
第四章资本阶级政府的经济职能
*3.资本主义国家运用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所采取的措施,财政政策的紧缩与扩张。(含义,内容,总量结构的调节)
*4.资本主义国家运用货币政策的中心点,国家运用货币政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放松紧缩根据)
第五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关系
1.商品的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所有制结构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第八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主要内容,主要组织形式,公司的组织机构(有限公司)
*5.影响企业经济行为的主要因素,企业经济行为的主要内容(1)经济核算(2)成本核算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政治经济学原理的理论性、逻辑性是很强的,在学习它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感觉很困难,想知道有哪些知识点是要掌握的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政治经济学知识要点
一、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们认识客观世界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也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理论武器。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科学依据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提高马克思主义自觉性和改造世界观的指导思想
二、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经济学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提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实现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因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其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同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相一致,它越是正确地提示经济规律,其理论就越具有科学性,便越符合工人阶级的阶级利益。
三、为什么要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要,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研
究,这是因为:
(1)这是我国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我国加入WTO、国内经济融入国际经济的条件下研究我国的改革与发展,需要联系国际经济关系,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运行方面的经验和成果。
政治经济学下复习重点
导论:
1. 物质资料的生产:指人们以某种方式结合起来运用劳动资料去加工改造劳动对象,使之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
(1)物质资料生产的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2)生产资料:劳动对象与劳动资料的总和
(3)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2. 生产力: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力的三要素
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3.经济规律——经济现象与经济过程的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
**试述经济规律的特点
a与自然规律不同,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
b经济规律不是永恒的
c与自然规律不同,经济规律具有阶级性
**为什么说经济规律是客观的?
怎样理解人们可以正确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a经济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并发挥作用不与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不可以制定,修改和取消经济规律
b经济规律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毫无作为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使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为人们带来经济利益。
4.社会生产关系具体包括四个基本方面(广义的社会生产关系):狭义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5.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着一切经济关系的性质和特点
第一篇:资本主义经济的一般特征
第一章:商品
1.商品经济——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
式:
2.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
3.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a社会分工
b生产资料和产品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私有制)
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市场机制:价格,供求,竞争
**试述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完整版)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重点讲解
1、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具有阶级性
政治经济学,无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包括当代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是因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而经济利益关系在存在阶级关系的社会中,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从其整个思想体系来说,是为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政治经济学都是有阶级性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成熟,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开展了强大的工人运动。
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在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3)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并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提出了一些预见性设想。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经济学科,它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中获得重大发展发。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属于经济利益关系。
(3)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诸方面的关系,既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也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整理
2-10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11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12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2-13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次数成反比。
2-14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所以商品的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2-1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第三章
3-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3-2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工人新创造的价值
是: v+m 。
3-3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经济范畴
是:剩余价值率。
3-4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3-5单个资本增大的途径:资本积聚、资本集中。
3-6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结果,是由资本积累而引起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增加。
3-7资本集中:是把原来分散的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
3-8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3-9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3-10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3-11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3-12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3-13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是:剩余价值。
3-14资本有机构成是指: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一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
一、概念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2.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答: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畴。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它由货币本质决定,又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3.<论述>价值规律的容,表现形式和作用?
答: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它的基本容和要: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商品的价值通过商品的价格表现出来。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有三个方面:第一,自发调节资源配置;第二,自发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管理,促进生产力发展;第三,会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4.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何?
答: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在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5.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如何?
答: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物的有用性。
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容,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6.<论述>如何理解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任务是掌握客观经济规律?
答: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即是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制定它。
掌握客观经济规律,可以理解各种复杂社会现象,了解人类发展规律。
7.资本流通总公式是什么?总公式的矛盾是什么?怎么解决矛盾?
答:资本流通总公式:G—W—G′。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的共同特点。
总公式的矛盾: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交换应遵循等价交换原则,而资本流通的结果却产生了价值增值。
资本流通总公式既等价又增殖的原因:资本家卖到特殊商品劳动力,它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是价值。这样总公式的矛盾就就解决了
8.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工资的本质是什么?
答:资本从本质上说不是无而是以物为媒介的一种生产关系,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体现了剥削关系
9.不变资产与可变资产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答: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是转移自身的价值,并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叫做不变资本。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叫做可变资本。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第二,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10.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概念和相互关系是什么?答: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从而剩余劳动时间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
联系: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它们都靠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区别:物质技术基础不同,从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上所起的作用不同。
11.资本积累的实质是什么?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哪些?
答:剩余价值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去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因素:1.积累率=积累基金/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率
3.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
4.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5.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12.资本积累,资本积聚,资本集中的概念和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剩余价值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
单个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叫做资本积聚。
原来分散的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叫做资本集中。
区别:资本积聚会使社会资本总额增大,资本集中则不会增大社会资本的总额联系:资本积聚加速资本集中的进展;资本集中为更大规模资本的积聚创造条件。
13.相对过剩人口产生的条件和存在的意义?
答:产生的条件:1.伴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使不变资本的比例在递增,可变资本比例下降,使得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应下降。
2.资本主义进入大机器生产时代,劳动力对资本的供给在增大。
3.资本相对于劳动力需求的过剩。
存在的意义1.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建立一个庞大的产业后备军,以适应资本主义发展周期性的需要。
2.有利于加重资本家对在职工人的剥削。
3.是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人口规律。
14.如何理解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答: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积累会引起两个结果:一是财富的积累;二是同时又出现了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二者间存在着本质、在、必然的联系。资本积累的过程,必然会造成扩大剩余价值的生产的过程,同时必然也是无产阶级贫困积累的过程。
马克思揭示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目的是揭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阶级对抗性质,也指明了无产阶级只有推翻整个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得到彻底解放。
15.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
答: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依次地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执行三种职能,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产业资本运动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生产剩余价值;商品资本的职能是通过商品的出售,收回预付资本价值和实现剩余价值。(1)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列存在;(2)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每一种职能形式的依次转化,在时间上相继进行。
16.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它对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
答:资本周转是指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
影响因素: 1.周转时间的长短或资本周转次数的多少。
资本周转时间,产业资本从预付一定形式的资本开始,经过资本的循环运动,实现了价值的增殖,然后重新回到原来的资本形式为止所经历的时间。它包括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资本的周转时间和资本的周转速度成反比关系。资本周转次数,是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资本所经历的周期循环的次数。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