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docx

合集下载

【精编范文】产业扶贫,调研报告word版本 (7页)

【精编范文】产业扶贫,调研报告word版本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篇一:产业扶贫现状与对策思考产业扶贫现状与对策思考石门县扶贫办产业扶贫是通过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壮大,来实现带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从长远角度来看,其意义非常重大。

如何更好推进产业扶贫,提高扶贫效益,壮大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调研课题。

石门县扶贫办带着破解产业扶贫发展难题的思考,深入13个乡镇、场20多个村居进行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整理如下:一、石门县产业扶贫取得的成效石门县是典型的贫困山区农业县。

到201X年末我县贫困人口为16.3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67.9万的24.02%,占全县农村人口57.5万的28.4%。

近年来,我县按照“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通过多年努力,我县逐步形成了柑桔、茶叶、高山蔬菜、马头羊、烤烟等主导产业。

特别是近五年来,我县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200多万元,扶持农业主导产业,新发展柑橘14200亩,茶叶12300亩,烟叶5700亩。

发展肉牛11000头,山羊13000只,扩种南竹3700亩,发展高山蔬菜3500亩。

二是产业品质不断提升。

多年来,石门狠抓柑桔、茶叶、烤烟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品质。

每年投入500万元左右的扶贫资金用于产业的品种改良和科技培训,目前柑桔获有“中国早熟蜜橘第一县”、“中国柑橘之乡”、“全国柑橘出口示范基地”等称号。

白云山有机茶通过欧盟认证,“石门银峰”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烤烟进入了芙蓉王高端烟叶生产基地。

三是龙头企业不断发展。

以扶持企业发展为依托,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促进产业发展,五年来为节节高公司和金湘源、壶瓶山茶叶公司等龙头企业争取到了360万元的财政贴息,落实贴息贷款1.2亿元,带动8万多人产业增收。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9篇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9篇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9篇产业扶贫调研报告9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产业扶贫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1扶贫开发工作是促进农业增产,加快农村改革,实现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掌握扶贫开发工作进展情况,了解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紧紧瞄准贫困人口,以“减少贫困、缩小差距、增加收入、构建和谐”为目标,以“整村推进、连片扶贫开发”为抓手,以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心,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重点,积极拓宽扶贫资金筹集渠道,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增强贫困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探索与**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扶贫工作新模式,扎实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现就对全县扶贫开发进行的调研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地处**边界,下辖十个乡镇,总面积728 平方公里,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总面积的80%,全县总人口52万,其中:农村人口46万多人,占总人口的88.5%,有19个贫困村,全县现有人均收入低于2763元贫困户12264人,通过调查分析,致贫的原因:1、因家庭劳动力缺少致贫的3820人;2、因遭受严重自然灾害致贫的1160人;3、因孤寡残、五保需社会保障致贫4225人;4、其他原因致贫3059人。

二、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以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稳步推进整村推进项目实施。

20xx年度上级扶持我县19个贫困村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310万元,安排扶贫计划项目38个,通过项目的实施,新建水泥公路24条32公里;水利设施4条1350米;绿化、亮化工程1处;文化活动广场9处。

近几年来,在上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扶持下,通过乡、村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努力,全县19个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明显改善,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极大的方便了广大群众出行。

【精编范文】产业扶贫调研报告-word范文 (10页)

【精编范文】产业扶贫调研报告-word范文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篇一:产业扶贫现状与对策思考产业扶贫现状与对策思考石门县扶贫办产业扶贫是通过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壮大,来实现带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从长远角度来看,其意义非常重大。

如何更好推进产业扶贫,提高扶贫效益,壮大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调研课题。

石门县扶贫办带着破解产业扶贫发展难题的思考,深入13个乡镇、场20多个村居进行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整理如下:一、石门县产业扶贫取得的成效石门县是典型的贫困山区农业县。

到201X年末我县贫困人口为16.3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67.9万的24.02%,占全县农村人口57.5万的28.4%。

近年来,我县按照“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通过多年努力,我县逐步形成了柑桔、茶叶、高山蔬菜、马头羊、烤烟等主导产业。

特别是近五年来,我县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200多万元,扶持农业主导产业,新发展柑橘14200亩,茶叶12300亩,烟叶5700亩。

发展肉牛11000头,山羊13000只,扩种南竹3700亩,发展高山蔬菜3500亩。

二是产业品质不断提升。

多年来,石门狠抓柑桔、茶叶、烤烟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品质。

每年投入500万元左右的扶贫资金用于产业的品种改良和科技培训,目前柑桔获有“中国早熟蜜橘第一县”、“中国柑橘之乡”、“全国柑橘出口示范基地”等称号。

白云山有机茶通过欧盟认证,“石门银峰”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烤烟进入了芙蓉王高端烟叶生产基地。

三是龙头企业不断发展。

以扶持企业发展为依托,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促进产业发展,五年来为节节高公司和金湘源、壶瓶山茶叶公司等龙头企业争取到了360万元的财政贴息,落实贴息贷款1.2亿元,带动8万多人产业增收。

产业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产业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产业扶贫工作调研报告【篇一】紧紧围绕贫困村和贫困户,以群众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立足资源优势,以“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模式,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群众参与”的方式,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突出特色产业培植,提高农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协作化、规模化程度,提升扶贫开发工作层次,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力争到2019年,全州实施6000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开展10万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实现扶贫对象有饭吃、有水喝、有房住、有学上、有医疗、有产业。

到2020年,解决深度贫困问题,基本解决石漠化连片特困地区贫困问题,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篇二】一是产业扶贫专项资金投量不足,需要与可能差距大。

整村推进项目村中用于产业发展的资金仅为财政投入资金15万元的10%,产业发展资金偏少。

每年的互助资金投量仅为100万元,仅仅只能安排10个项目村,而产业扶贫专项资金每年只安排1600万元左右,每年每县(市)只能实施2~3个产业项目。

产业资金安排与贫困群众发展产业需要矛盾突出,远远满足不了生产发展的需要,受益的农户相对较少,带动和辐射的面不大。

二是群众认识有偏差,产业培育难度大,群众增收缓慢。

在整村推进项目中,个别村对基础设施比较重视,对优势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和规划不够清晰,加之部分农民受传统小农意识的影响,虽然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经营粗放,科技运用率低,产业开发规模小、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着支柱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专业合作组织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特色经济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发,产业培育难度大群众增收缓慢。

三是产业化水平依然十分滞后。

产业布局分散、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市场规模较小、龙头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弱,带动面小,服务体系不完善、合作组织发育不足等问题突出。

产业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产业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产业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产业精准扶贫是解决生存和进展的全然手段,也是拔掉穷根、实现稳定脱贫的必由之路,其带动贫困人口数量多,脱贫效果好,经济贡献大,在脱贫攻坚战中居于主导地位,下面是小编为大伙儿收集的产业精准扶贫调研报告,供大伙儿参考,欢迎大伙儿借鉴。

产业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一)一、五位一体产业精准扶贫格局全面形成各县市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加强政策引导,搞好办点示范,狠抓检查督办,深入推进五位一体产业精准扶贫,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精选了一批市场主体。

目前全市参与精准扶贫的市场主体共4392个,涵盖特色种养、农副产品加工、旅游、电商、光伏等产业,经过联户带动、入股分工、托管代养等方式,意向带动130766户、363867名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如黄梅县16个乡镇,环绕油茶、蓝莓、稻虾连作、苗木、蔬菜等产业建立了50余个现代农业基地,带动60%以上贫困户、98%以上贫困村增收脱贫。

红安县八里湾镇金碧源生态农业科技园,打算投资3.5亿元,流转田地7500亩,打造生态休闲、养殖加工、科普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科技园,已建成小龙虾精养池102个,面积1100亩,投放虾苗6万斤,与58户贫困户150人签订合作协议,每户每年保底分红3000元。

二是探究了一批扶贫路径。

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因业施策,抓好产业扶贫路径设计,每一具产业都有一套精准施工方案和作战路线图。

如罗田县实施黑山羊产业精准扶贫33111工程,利用3年时刻,向养羊贫困户提供3万元贴息贷款和1万元扶贫资金,支持1万个贫困户,户均年收入过1万元;罗田贺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270个贫困户签订扶贫协议,政府按每户2万元标准给贺根公司540万元贴息贷款,每户脱贫按5000元标准奖励贺根公司,贺根公司向每个贫困户无偿提供3头肉牛和兽医、技术服务,肉牛增重部分由公司、农户按2:8的比例分成,据测算每户贫困户每年可稳定获得5000元左右的收益;麻都市按照产业、资金、区域、对象、时限五个精准,分别为养殖业、蔬菜产业、中药材产业、林特产业定制脱贫1111、1151、1148、1138工程。

产业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产业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产业扶贫工作调研报告一、引言产业扶贫是指在帮助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过程中,通过发展当地的产业,提升农民的生产能力和收入水平。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产业扶贫的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背景分析我国扶贫工作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有相当一部分贫困地区存在产业发展不足的问题。

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培育贫困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实现可持续脱贫。

三、调研内容与结果1.产业扶贫模式调研通过调研不同地区的产业扶贫模式,发现各地多样化的扶贫模式,包括企业帮扶、合作社合作、农民专业合作社等。

这些模式在各自地方的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例如产业项目选择不当、技术培训不足等。

2.产业发展环境调研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一些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水电供应不稳定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

此外,土地流转问题、金融支持不到位等也是制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因素。

3.产业发展需求调研通过走访农民和地方政府,了解到农民对产业发展的需求主要包括技术培训、市场开拓、金融支持等方面。

同时,贫困地区也希望政府能提供更多的产业项目选择,引入更多的企业资源进行帮扶。

四、问题分析1.产业项目选择问题目前,一些地方在产业项目选择上存在问题,过于注重短期效益,没有考虑到贫困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导致了产业发展的不稳定性。

2.技术培训不足贫困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的相对欠缺,技术培训面临困境。

农民缺乏新技术、新知识的引入,制约了产业升级和发展。

3.市场开拓困难由于交通不便、市场信息滞后等问题,贫困地区往往面临市场开拓的困难。

缺乏对市场需求的准确判断和市场开拓的能力,使得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受到制约。

五、解决方案1.科学选择产业项目政府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应充分考虑贫困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选取适合当地特点的产业项目,提高产业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加强技术培训政府和企业可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技术培训支持,引入专业技术团队,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提升产业发展的能力。

产业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产业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产业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产业扶贫是我州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和“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了关于产业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一)产业化扶贫是国务院扶贫办“一体两翼”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贫困群众增收长效机制,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也是帮助贫困地区逐步培育支柱产业,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稳定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

按照州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规划领导小组的要求,州扶贫开发办公室组织各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各科室对“十一五”以来的产业扶贫项目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州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产业扶贫是我州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和“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我州扶贫开发工作在坚持原有各项扶贫措施的基础上,不断拓宽扶贫思路、探索扶贫途径、创新扶贫机制,围绕整村推进、整乡推进、连片开发,以产业扶贫资金、贫困村互助资金、小额信贷资金等,通过扶持农户、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等方式实施产业扶贫,对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构筑起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

实施产业化扶贫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1、实施产业扶贫,是实现新纲要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实现新纲要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的奋斗目标,必须以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贫困人口收入增加为前提。

新纲要明确把产业扶贫作为专项扶贫的一项重点工作,将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工作任务之一,要求“到2015年,力争实现1户1项增收项目,到2020年初步构建特色支柱产业体系”。

从我州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完成这样的目标任务仍然需要大力发展产业,建立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稳定的增收长效机制。

2、实施产业扶贫,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和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为目标,既是一项重要的扶贫手段,更是党委、政府关心“三农”最现实最具体的体现。

产业扶贫调研情况汇报

产业扶贫调研情况汇报

产业扶贫调研情况汇报根据国家扶贫政策的要求,我们对产业扶贫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就此进行了情况汇报。

产业扶贫是当前扶贫工作的重点之一,通过发展产业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而实现脱贫致富。

以下是我们对产业扶贫调研情况的汇报。

一、产业扶贫的现状。

我们首先对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进行了调研。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单一,依赖传统农业和手工业,缺乏高附加值产业和现代化产业的支持。

同时,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因素的影响,贫困地区的产品销售渠道有限,市场竞争力较弱。

二、产业扶贫的成效。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产业扶贫的成功案例。

通过政府的扶持和帮扶措施,一些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加工业、特色手工业等产业得到了发展,产品质量得到提升,市场销售渠道得到拓展,居民收入有所增加。

这些案例表明,产业扶贫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产业扶贫的问题和挑战。

然而,我们也看到了产业扶贫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一些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缺乏长期规划和持续支持,导致产业发展不够稳定。

其次,一些贫困地区的产业技术水平较低,缺乏创新能力,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再次,由于市场营销能力不足,一些贫困地区的产品难以打开销售渠道,影响了产业的发展和居民的收入增长。

四、产业扶贫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首先,建议政府加大对贫困地区产业扶持力度,加强对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支持,确保产业发展的持续稳定。

其次,建议加强对贫困地区产业的技术培训和创新能力建设,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再次,建议加强对贫困地区产品的市场营销培训和支持,拓展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五、总结。

通过对产业扶贫的调研情况汇报,我们认识到产业扶贫是当前扶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我们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产业扶贫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效,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脱贫致富做出更大的贡献。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3篇(共19页)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3篇(共19页)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3篇[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实习报告】继续加大问责力度,在脱贫攻坚战役中严纪律,明规矩,主动作为,锻造扶贫铁军;,不折不扣落实省市下达的各项任务,扭转被动局面,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产业扶贫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选择。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车赶乡位于临县东南部,距县城35公里,与临县湍水头镇、三交镇、大禹乡和方山县峪口镇相邻,国土面积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800亩,辖15个行政村,总人口6074户、16628人。

核桃种植业是全乡的重点传统主导产业。

境内有西山晟聚90万吨煤矿1座,晋煤太钢600万吨矿井正在筹建。

太中铁路吕临支线、省道218公路、县道钟张公路穿境而过,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20xx年,全乡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回头看;共识别贫困村12个,贫困人口2243户、6380人。

20xx——20xx年脱贫情况为:20xx年脱贫人口388户、1286人;20xx年脱贫人口377户、1204人,脱贫村1个;20xx年,脱贫人口128户、435人,脱贫村2个;20xx年,脱贫人口511户、1279人,脱贫村3个;20xx年,脱贫人口357户、929人,脱贫村3个。

另外,20xx——20xx年出列人口84户、295人。

目前,现有贫困人口567户、1190人,贫困村3个。

改革开放以来,车赶乡党委、政府积极带领群众发展核桃种植产业,全乡核桃林面积约30000亩,基本实现全覆盖。

脱贫攻坚以来,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结合乡情实际,提出了核桃增效、劳务增收、养殖带动、光伏普惠;的产业扶贫思路。

经过近三年的努力,产业在不同程度的壮大,扶贫成效也正在逐步显现。

种植业由粗放经营开始向精细化管理发展,林果业由注重数量扩张转变为注重提质增效,光伏产业从无到有,特色产业由少变多,劳务输出更加强劲有力,农民收入实现稳步提升。

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经从20xx年的3200元提高到20xx年的4500元。

扶贫产业调研督查情况汇报

扶贫产业调研督查情况汇报

扶贫产业调研督查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我是XX县扶贫产业调研督查组组长,现将我组对扶贫产业调研督查情况进行汇报如下:一、调研背景。

近年来,我县在扶贫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着力发展扶贫产业,通过产业带动,实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为了全面了解扶贫产业的发展情况,我们组织开展了此次扶贫产业调研督查工作。

二、调研内容。

1. 扶贫产业发展情况,我们对我县扶贫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包括农业种植、畜牧业、手工业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以及扶贫产业的产值、就业情况等进行了详细了解。

2. 扶贫产业政策落实情况,我们重点关注了扶贫产业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包括产业扶持资金的使用情况、政策落实的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3. 扶贫产业带动效果,我们对扶贫产业的带动效果进行了实地调研,深入了解了产业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群众生活改善等方面的影响。

三、调研发现。

1. 扶贫产业发展情况良好,经过调研,我们发现我县扶贫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种植、畜牧业、手工业等产业均有了较大发展,产值逐年增长,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 政策落实效果明显,扶贫产业相关政策得到了有效落实,产业扶持资金使用规范,产业发展政策有效带动了贫困地区产业的发展,为贫困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3. 产业带动效果显著,扶贫产业的带动效果明显,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还改善了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水平,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调研建议。

1. 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确保扶贫产业政策的全面落实,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2. 加强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加强对扶贫产业的监督检查,确保产业发展的合规性和良好效果。

五、总结。

通过此次扶贫产业调研督查,我们对我县扶贫产业的发展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同时也看到了一些亮点和成效。

我们将结合调研情况,提出更加切实可行的建议,为我县扶贫产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优质】产业化扶贫调研报告-范文word版 (8页)

【优质】产业化扶贫调研报告-范文word版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产业化扶贫调研报告产业扶贫是沿山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现实途径,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产业化扶贫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产业化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一***把扶贫开发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来抓,在国家和省上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坚持把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吃饭问题与解决低收入人口的增收问题相结合,项目带动,农户参与,整村推进,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全区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明显。

全区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大提高,但是,由于受气候、地理、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的制约,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目前仍有贫困人口54877人。

***产业扶贫的做法和成效贫困地区由于地理位臵、水土资源、人口素质等因素制约,思想观念相对封闭落后,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不强。

实践证明,靠“救济式”扶贫,群众的等、靠、要思想更加严重;靠传统产业改变贫困面貌,自身条件又不允许。

如何利用好国家的各项扶贫惠农政策,真正走出一条促进贫困地区长远发展的脱贫致富之路,最根本的还是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符合地方实际的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开发,发挥“造血”功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依托能人带动,做强劳务产业。

在走访的5个村中,劳务收入在农民人均收入中平均占到了三分之一,有的高达三分之二。

近年来,提出“立足优势调结构,依托能人带致富,劳务输出促增收”的发展思路,龙林村每年有500多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仅201X年一年,全村劳务收入就高达773万元,人均3000多元,占到了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438元的68%。

同时,2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学到技术后返乡创业,创办商贸流通、机械加工等企业10多家,带动500多人就业。

经过几年的发展,劳务产业已成为全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被村民誉为增收致富的“铁杆庄稼”。

产业扶贫的调研报告

产业扶贫的调研报告

产业扶贫的调研报告
产业扶贫是指通过发展优势产业,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近年来,我国广泛采取了产业扶贫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产业扶贫有效解决了贫困地区的就业问题。

通过发展农业、畜牧业、种植业等传统产业,增加了农村就业机会,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同时,发展新兴产业如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吸纳了更多的劳动力,为贫困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产业扶贫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在产业扶贫过程中,政府加大了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了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

同时,也加强了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提高了贫困地区居民的生活品质。

再次,产业扶贫提升了贫困地区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贫困地区的产业得到了更新和升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与此同时,政府还鼓励贫困地区培养创新人才,提升其创新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最后,产业扶贫增强了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培育和发展产业,贫困地区实现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多元化,减少了对传统资源的依赖,降低了经济风险。

同时,产业扶贫也提高了贫困地区居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后备力量,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挑战。

综上所述,产业扶贫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扶贫方式,对于解决贫困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同时应该看到,产业扶贫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产业发展不平衡、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完善产业扶贫的机制和政策,以进一步提高产业扶贫的效果,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

【最新】产业扶贫项目调研报告-范文word版 (7页)

【最新】产业扶贫项目调研报告-范文word版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产业扶贫项目调研报告篇一:精准扶贫调研报告坚持精准扶贫同步全面小康201X年7月至8月,我们驻村工作队组成调研小组,深入全村贫户家庭入户调查,认真分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结合全村发展现状,认真分析总结,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全村人多地少,自然条件恶劣,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农业收入不稳定。

部分村民对新技术、新产品接受程度底,特色高效农业推广慢,村民文化程度偏低,掌握的实用技术少。

二、工作目标(一)宣传政策。

注重把宣传政策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结合起来,采取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方式,广泛宣传国家和省、市支持(来自:WwW. : 产业扶贫项目调研报告 )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卫生、低保、养老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协助联系户申请办理“双业”贷款、妇女小额信贷等惠农贷款,引导农民敢贷款、会贷款、及时还款,及时发现、反映和制止损害农民利益的各种行为,督促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进一步凝聚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

(二)反映民意。

注重把反映民意与巩固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结合起来,健全完善听取群众意见、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困难的长效机制,深入联系村召开村组干部与村民代表会议,商讨修订两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帮助村委会建档立卡,推行扶贫攻坚“图表式管理”模式。

双联干部深入联系户家中,了解村情户情、经济状况、发展愿望、存在困难、就医就学等,提出个人帮扶计划。

要认真梳理归纳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党支部或有关部门,尽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三)促进发展。

注重把促进发展与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以发展养殖业为主的设施农牧业,以种植核桃树为主的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帮助村委会做好村级道路硬化和自来水入户工作,积极试点推广甜高粱种植技术,全力发展千亩优质核桃产业基地建设工作,协助做好土地流转、种植业结构调整、劳动力技能培训、劳务输转等工作,帮助群众找准最适宜、效果最好、收益最高的富民产业。

农业产业扶贫调研报告(6篇)

农业产业扶贫调研报告(6篇)

农业产业扶贫调研报告(6篇)**县政协组织了部分政协委员深入渡江、程龙、临塘等乡镇,采取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该县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农业产业扶贫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县坚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举措来抓,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一是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7.53万亩,**年粮食总产量为6.54万吨,比市级下达该县全年粮食作物目标任务数增产0.18万吨,增长 2.83%;二是蔬菜茶叶产业不断壮大。

全县有无公害蔬菜基地45个,现有相对集中连片50-100亩蔬菜基地5个,100亩以上有35个。

蔬菜复种播种面积15.8万亩,总产量23.7万吨,产值4.72亿元,同期相比分别增长6.1%、6.1%和5.6%,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1000亩。

**县万特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县德强生态蔬菜专业合作社、窜客惠家农林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引领着我县蔬菜产业朝基地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三是生态养殖健康发展。

(1)畜牧业。

**年生猪饲养量、存栏和出栏数分别为41.91万头、16.54万头和25.37万头,分别同比增长4.28%、2.8%和5.27%;家禽饲养量、存笼和出笼数分别为868万羽、382万羽和486万羽,分别同比增长4.33%、3.24%和5.2%;牛饲养量3.51万头,羊饲养量2.81万只,分别同比去年增长2.33%和4.1%。

发展年出栏万头以上猪场4家,年出栏1000头以上猪场30家,规模养殖占总养殖户的20%以上。

(2)渔业产业。

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4563亩,水产品产量为8267吨,同比增长5.6%,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为2426吨,同比增长6.36%。

积极向上争取实施了“**年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县九连山水晶水产品养殖设施改扩建项目”、“**年渔业标准化养殖项目”等多个渔业项目;四是休闲农业快速发展。

市产业扶贫工作情况报告范文四篇

市产业扶贫工作情况报告范文四篇

市产业扶贫工作情况报告范文四篇市产业扶贫工作情况报告范文四篇篇一20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市扶贫部门的倾力支持和县直各部门的全力配合下,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整村推进为平台,大力开展产业化扶贫工作。

围绕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不断深化贫困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因地制宜,整合投入,着力培育区域内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民依靠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脱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一)立足特色抓基地,加快发展村级主导产业。

我们把产业化扶贫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扶贫开发整体效益的重要举措。

今年以来,我们充分发挥产业化扶贫政策优势,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产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全力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农村特色产业,大力扶持新建和改造各类特色产业基地,其中水梨xx00亩、桂花苗木500亩,新建和改造茶园3000亩、大棚蔬菜xx0亩,通过产业扶贫,网络带动7万人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致富,贫困村“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主导产业基地已日趋成型。

(二)开拓市场强龙头,积极培育农业企业发展壮大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结合鄱阳湖经济生态区建设和我县旅游业的发展,大力开发杭白菊种植产业。

在时间紧、任务重、群众缺乏生产技术和种植习惯等不利条件下,克服各种困难,今年共种植菊花2000余亩,其中我办负责扶贫重点村共种植500亩,到目前为止,菊花收购与加工基本结束,全县共收菊花60万斤,高产田比去年单产每亩增幅750斤,实现大丰收,同时,华林镇共同村,温泉镇板桥山村等扶贫和移民村,今年还成功实施了“钢架大棚蔬菜种植示范项目,该项目对周围几个村寨都具有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明年我们将继续重点推广一批具有深远影响及很强的经济与社会效应的项目,使之成为我县一项新的扶贫产业。

(三)扶贫到户促增收,切实帮扶贫困户发展致富项目。

今年以来,我们紧紧瞄准贫困群体不放松,把帮扶贫困农户发展致富项目作为重中之重,坚持把产业扶贫到户与重点村整村推进工作相结合,与村级主导产业发展相结合,帮助贫困户确立增收项目,确保贫困农户通过发展产业项目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2023(通用4篇)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2023(通用4篇)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2023(通用4篇)产业扶贫调研报告2023 第一篇(1896)字为切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按照云扶贫搬迁办发〔20xx〕13号文件精神,我街道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精准扶贫调研。

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基本情况青龙街道位于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城乡结合的街道,属城市建设规划区域。

幅员面积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1.12万人,建卡贫困户195户604人)。

截止20xx年,街道农村村级公路里程47.3公里,其中硬化公路里程25.8公里。

耕地面积8796.9亩,其中撂荒土地787亩。

农村产业主要以种植玉米、水稻、蔬菜、柑橘,养殖牛羊兔鱼等第一产业为主。

贫困户贫困成因通过开展贫困户相关信息调查。

我们发现贫困户之所以难脱贫、易返贫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生存条件差。

受教育程度低,脱贫意识低,缺乏发展技能。

农村贫困人口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

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思想观念陈旧,传统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

生活上往往靠帮靠救济,脱贫意识极其薄弱。

几乎没有懂现代农业专业技术的人员,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产业附加值不高,缺乏劳动力,收入水平低。

多数贫困户是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责任田,缺技术、缺资金、缺门路,日常生活比较艰难。

加之第一产业要有产出,主要依靠人工劳力,且产业附加值不高、收入低,费力不讨好,两相对比之下青壮劳力大多选择外出务工。

在家的多为老弱病残,即便想要发展产业也是有心无力。

教育负担重,抗风险能力低,因学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严重。

再穷不能穷教育。

文化知识的培养是贫困户最终改变贫困命运的关键。

目前国家已免去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费用。

但就读高中、大学阶段的贫困学生家庭负担仍然相当重。

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一万元左右,有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孩子上学负债累累。

二是在贫困户收入来源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过大,缺乏抗风险能力。

关于某县产业扶贫资产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5篇

关于某县产业扶贫资产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5篇

关于某县产业扶贫资产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5篇关于全县产业扶贫资产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一)为全面掌握专项扶贫资金形成产业扶贫资产情况,真正让“产业兴旺”成为脱贫攻坚成果拓展巩固与乡村振兴的“强引擎”,近期,县扶贫办组织人员深入到各乡镇、村组项目现场,采取看、听、座谈等方式进行了实地调研,了解产业项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思考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的路径及措施。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县不断创新产业扶贫思路和办法,积极发挥主体作用,激活内在动力,探索带动模式,找准脱贫路径,提高产业精准扶贫实效。

2016-2023年,全县扶贫专项资金用于产业扶贫项目共计113个(种植业17个,养殖业24个,加工业35个,光伏27个,电商10个),项目资金3836.08万元;共计1408人从中受益,其中吸纳贫困户务工316人,参与生产经营贫困户56人;壮大村集体经济427万余元。

从调研情况来看,扶贫专项资金发展带动的产业扶贫项目总体势头良好,积极调动了带贫主体支持贫困户增收致富,以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的“专业合作社+建档立卡户”的形式,采取“捆绑式”参与、“链条式”带动、“项目式”推进、“整合式”投入,通过土地托管、股权合作、吸纳就业等方式,与贫困户形成稳定的产业带动关系,为贫困户增收搭建平台,有力地促进了贫困户增收脱贫、务工就业和村集体经济增长,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扶贫成效。

如光伏和光伏扩面项目,2023年带动贫困户451户,户均增收2500余元,提供公益性岗位123个;徐家镇白洲村扶贫基地搭建种植食用菌大棚,实现全村13户贫困户分红和3名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株良镇城上村新建钢架厂房工程,壮大村集体经济16万余元;建昌镇庙前村2023年产业扶贫项目仓储厂房建成后,当年带动冷冻肉类搬运、切割、分类插竹签、装箱等工序链就业近200人,其中贫困户5人;麻源村2023年产业扶贫项目仓储厂房建成后,壮大村集体经济12.6万元;徐家镇陈家村新建白莲深加工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10万元;里塔镇洋望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民300余户,扩大枳壳种植面积2000余亩,吸纳10户贫困户入股和5户贫困户务工;沙州镇珀坪村特色养殖标准化(鹤鹑)建设,吸纳3人稳定就业,壮大村集体经济8万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产业扶贫是我州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和“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搜集了关于产业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一)产业化扶贫是国务院扶贫办“一体两翼”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贫困群众增收长效机制,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也是帮助贫困地区逐步培育支柱产业,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稳定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

按照州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规划领导小组的要求,州扶贫开发办公室组织各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各科室对“十一五”以来的产业扶贫项目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州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产业扶贫是我州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和“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我州扶贫开发工作在坚持原有各项扶贫措施的基础上,不断拓宽扶贫思路、探索扶贫途径、创新扶贫机制,围绕整村推进、整乡推进、连片开发,以产业扶贫资金、贫困村互助资金、小额信贷资金等,通过扶持农户、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等方式实施产业扶贫,对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构筑起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

实施产业化扶贫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1、实施产业扶贫,是实现新纲要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实现新纲要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的奋斗目标,必须以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贫困人口收入增加为前提。

新纲要明确把产业扶贫作为专项扶贫的一项重点工作,将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工作任务之一,要求“到2015年,力争实现1户1项增收项目,到2020年初步构建特色支柱产业体系”。

从我州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完成这样的目标任务仍然需要大力发展产业,建立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稳定的增收长效机制。

2、实施产业扶贫,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和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为目标,既是一项重要的扶贫手段,更是党委、政府关心“三农”最现实最具体的体现。

3、实施产业扶贫,是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和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加快产业化扶贫进程,发展农村经济,解决贫困人口温饱,提高贫困人口生活质量,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4、实施产业扶贫,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迫切需要。

按照国家2300元扶贫标准,全州还有贫困人口72.24万人,有低于785元深度贫困人口11.56万人。

加快产业发展,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实现贫困地区经济持续发展任务紧迫而又艰巨。

目前,我州产业扶贫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种植、养殖和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基础项目上,包括三七、辣椒、草果、咖啡、香蕉、八角、茶叶、甘蔗、蔬菜、马铃薯、木本油料、中药材和畜牧业等产业。

通过近几年的扶持和发展,这些产业正在由“散、乱、小、低效”向“集中、有序、规模、高效”转变。

二、我州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州高度重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出了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和组织化的“五化”目标。

针对不同类型的区域,制定了不同的产业扶贫措施。

山区围绕“山”字做文章,突出特色,做大做强畜牧、林果、中药材等产业;半山区加强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突出抓好粮、畜及经济林果发展;坝区以市场为导向,狠抓名、特、新、优品种发展,突出规模效益,发展精品农业;边境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热区产业和边境贸易、生态旅游等产业。

围绕开发式扶贫的方针,扶贫开发重心已从夯实农村基础设施,逐步转向抓产业开发并举,特别是建立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稳定的增收长效机制,已成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据统计,“十一五”以来,累计投入各类产业扶贫项目资金16.79亿元,其中:产业扶贫专项资金6861万元,上海对口帮扶产业资金3585万元,易地扶贫产业资金799.35万元,信贷扶贫项目资金1229.8万元,小额扶贫到户贷款资金15.39亿元,互助资金1500万元。

在整村推进、整乡推进、县为单位连片开发项目中用20—30%的资金发展产业。

扶持发展了三七、辣椒、蔬菜、草果、咖啡、香蕉、甘蔗、木漆、剑麻、水果、茶叶、木本油料和母猪、肉牛、山羊、蛋鸡等一批种植、养殖特色产业项目。

到目前,基地建设步伐加大,截止2012年,全州三七在地种植面积16.06万亩,累计总产值达166.57亿元;辣椒种植面积145万亩,预计产值达23.2亿元;茶叶种植面积48万亩,预计产值达4.56亿元;核桃种植191.99万亩,产量200万公斤,产值2.64亿元;油茶种植156.89万亩,产量937.5万公斤,产值7.1亿元。

存栏生猪、大牲畜、出羊和家禽分别达356.79万头、149.86万头、39.99万只和1246.92万只,分别比上年同期增6.12%、4.25%、5.21%、5.77%。

出栏肉猪、肉牛、肉羊和家禽分别达507.86万头、56.12万头、40.60万只和1694.96万只,分别比上年同期增11.04%、4.25%、15.77%、7.61%。

2011年畜牧业产值达60.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25.76%,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696.7元,比上年同期增31.48%,畜牧产业已成为我州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和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全面发展,全州有重点龙头企业72户,其中国家级1户、省级26户、州级65户,有国家扶贫龙头企业4个,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47个。

形成了特安呐、苗乡三七系列产品;一吃福、彝品香等辣椒系列产品;凯鑫企业生产的源升茶叶系列产品;丰林花生油等特色产业。

通过产业扶持和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增强了群众的造血功能,促进了贫困村群众稳定、持续增收。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扶贫专项资金投量不足,需要与可能差距大。

整村推进项目村中用于产业发展的资金仅为财政投入资金15万元的10%,产业发展资金偏少。

每年的互助资金投量仅为100万元,仅仅只能安排10个项目村,而产业扶贫专项资金每年只安排1600万元左右,每年每县(市)只能实施2~3个产业项目。

产业资金安排与贫困群众发展产业需要矛盾突出,远远满足不了生产发展的需要,受益的农户相对较少,带动和辐射的面不大。

二是群众认识有偏差,产业培育难度大,群众增收缓慢。

在整村推进项目中,个别村对基础设施比较重视,对优势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和规划不够清晰,加之部分农民受传统小农意识的影响,虽然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经营粗放,科技运用率低,产业开发规模小、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着支柱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专业合作组织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特色经济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发,产业培育难度大群众增收缓慢。

三是产业化水平依然十分滞后。

产业布局分散、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市场规模较小、龙头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弱,带动面小,服务体系不完善、合作组织发育不足等问题突出。

四是产业项目周期长,扶贫效益难以显现。

产业扶贫项目投向重点大多是种植、养殖业项目,生产周期较长,抗自然灾害、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效益短期内难以显现。

四、2013~2020年主要工作目标任务紧紧围绕贫困村和贫困户,以群众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立足资源优势,以“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模式,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群众参与”的方式,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突出特色产业培植,提高农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协作化、规模化程度,提升扶贫开发工作层次,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力争到2015年,全州实施6000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开展10万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实现扶贫对象有饭吃、有水喝、有房住、有学上、有医疗、有产业。

到2020年,解决深度贫困问题,基本解决石漠化连片特困地区贫困问题,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五、主要措施及建议1、加强领导,做大产业。

要发展产业,要明确抓领导,领导抓。

要成立产业化扶贫发展领导小组,实行领导亲自抓产业,挂钩产业,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要强化引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培育产业、促农增收核心,引导贫困群众转变传统种植模式,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优势种植业。

要抓住农民外出务工多,农村土地闲置新特点,引导群众招商引资,发展规模种养殖业。

要加大政策宣传,抓住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引导群众发展种草养畜,发展优质水果、木本油料等,增加群众收入。

2、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

按照州委、州政府的安排和部署,紧紧围绕“三农”发展大规划,在各县(市)选择交通、区位、资源、合作基础良好的乡(镇)、村作为试点,探索建立具有法人主体资格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逐步做到实施一个整村推进项目,着力培植一项支柱产业,组建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要发挥产业扶贫的作用,结合全州“十二五”加快建设“四大基地”的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小额信贷扶贫资金、互助资金、信贷扶贫项目和整村推进等扶贫项目优势,加快贫困农村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着力推进“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培育、引导一批龙头企业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并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要抓好能人带动。

由于贫困群众市场意识、创业意识淡薄,难以形成闯市场合力,所以要培养一批能人来推动。

3、立足资源,科学规划。

产业扶贫怎么抓,首先要有思路,有规划。

要做好规划就是要围绕基础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改善、基本素质提升、基本保障构建、基本队伍建设,把安居温饱、产业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民素质提高、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主攻方向,采取多种形式,对各县(市)已实施或正在组织实施的整村推进项目村、整乡推进试点、边境地区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产业项目等各类项目,结合实际,遵循群众意愿,认真进行产业规划。

加强对扶贫项目的备选,做好可行性研究和项目实施的前期工作,不断强化项目储备。

按照国家和省的安排部署,依据片区规划及国家和省的要求,高标准、高质量抓紧编制完成好我州8县(市)的县级产业规划(2011~2015年)报省审定,并提前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4、打造亮点抓好示范带动。

各县(市)要在产业扶贫建设中,选择1~2个增收项目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覆盖面广,群众易接受,龙头企业参与的种、养、加项目,作为县级特色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扶持做强做大,做出成效。

5、注重整合,加大投入。

建议州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财政、审计、监察部门加大资金监管,确保发挥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