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知识点归纳(很不错)
人教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三章一、弱电解质的电离, 、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1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混和物、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 2物质单质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如HCl、NaOH、NaCl、BaSO 4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纯净物电解质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极少数盐,水。
如HClO、NH·HO、Cu(OH)、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②SO、NH、CO等属于非电解质232化合物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232HO (2)BaSO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全部电离,……HO、CCl、CH=CH 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有机物。
如SO、CO、C 非电解质:44123622462故BaSO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4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A、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C、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减弱电离。
D、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
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5、电离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
叫做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a表示酸,Kb表示碱。
)+- +-]/[AB] +B][ B Ki=[ A表示方法:ABA6、影响因素:a、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b、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在室温下一般变化不大。
C、同一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4-3.1规律总结:哪些离子不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
哪些离子不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
共存——即大量共存,就是离子间不能相互反应,离子浓度不降低。
下面就离子间不能共存的五个方面的条件展开总结。
1、氧化还原反应:
Fe3+ 与S2—不共存
I—
S 2—
MnO4—、ClO—、Cr2O72—、NO3—(H+)与I—不共存;
SO32—
Fe2+
※注:溶液中的NO3—必须在酸性介质中才具有强氧化性,而MnO4—、ClO—、Cr2O72—却在酸性、中性或碱性介质中均具有强或较强的氧化性。
2、双水解反应:Fe3+
CO32—Fe2+
HCO3—CO32—Zn2+
Al3+与S2—Fe3+与HCO3—AlO2—与Cu2+ 不共存;
HS—AlO2—Ag+
AlO2—NH4+
3、复分解反应:X—(Cl—、Br—、I—)
①生成难溶性的物质S2—SiO32—
OH—PO43—
CO32—S2—
Cu2+、Fe2+、Zn2+ 、Mg2+与SO32—Ag+与CO32—不共存;
SiO32—SO32—
PO43—OH—
S2—
OH—CO32—PO43—
SO32—SO42—SiO32—
Pb2+与SiO32—Ba2+与SiO32—Ca2+与SO32—不共存;
PO43—SO32—CO32—
CO32—PO43—
SO42—
②生成易挥发的物质HSO3—
SO32—
CO32—
OH—与NH4+不共存H+与S2—不共存;
HCO3—
SO32—
Fe3+与SCN—不共存。
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课件新人教选修4.ppt
酸 ④加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①中,加少量NaOH时,H+与OH-结合生成 难电离的H2O,使c(H+)/c(CH3COOH)值减小。②中, CH3COOH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升温,c(H+)增大, c(CH3COOH)减小,故c(H+)/c(CH3COOH)值增大。③中, 加入无水CH3COOH时,c(CH3COOH)增大量大于c(H+)增 大量,致使c(H+)/c(CH3COOH)值减小。④中,加水稀释电 离平衡右移,c(CH3COOH)在减小的基础上减小,而c(H+) 在增大的基础上减小,故c(H+)/c(CH3COOH)增大。
中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如H2CO3: H2CO3
H++HCO-3
HCO-3
H++CO23- (次)。
(主),
③多元弱碱分步电离(较复杂),在中学阶段要求
一步写出。 如Fe(OH)3: Fe(OH)3
Fe3++3OH- 。
2.电离平衡 (1)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和浓度),电解质 电离成 离子 的速率和 离子结合成分子 的速率相等时,电 离过程达到电离平衡状态。
[答案] D
(1)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度大小无必然联系,如 CaCO3难溶于水,但CaCO3属于强电解质;CH3COOH易 溶于水,但CH3COOH属于弱电解质。
(2)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液的导电能力无必然联系。 如强电解质溶液很稀时,导电能力差。
(3)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固态NaCl),导电的物质也不 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金属等)。
加醋酸铵(s) 逆向
减小 减小 大 增大
加NaOH(s) 正向
增大 减小 减小 增大
[例2] 已知0.1 mol/L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反应平衡与化学平衡常量1.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2.热力学因素对平衡的影响3.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的因素4.化学反应的矛盾特性5.化学平衡常量的计算6.平衡常量与反应速率的关系7.实际化学系统中的平衡常量二、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2.氧化还原反应的历史3.原子价与氧化数4.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极反应5.电势差和标准电势6.氧化还原反应的热力学和电化学特性7.氧化还原反应的工业应用三、酸碱理论及其应用1.传统酸碱理论2.布朗斯特德酸碱理论3.酸碱反应的热力学特性4.强酸强碱与弱酸弱碱的电离度5.酸碱滴定的应用6.酸碱指示剂的应用四、配位化学1.配位化学的概念2.配合物的形成与稳定性3.配位场理论4.五大分子组成的配合物5.配合物的应用五、有机材料和化学反应原理1.有机材料的基本概念和种类2.烃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方法3.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化学反应4.醇、酚和醛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化学反应5.酮、酸、酯和羧酸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化学反应6.含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六、基因工程1.基因的概念2.遗传密码的概念3.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原理4.基因克隆技术的应用5.基因工程在医学、农业和能源等领域的应用七、无机化学中的材料科学1.玻璃2.电子材料3.电池材料4.金属材料5.生物材料八、化学热力学1.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第一定律2.内能、焓和熵的概念3.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热力学函数的应用4.吉布斯自由能和化学平衡的关系5.广义力学的概念及应用。
以上是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促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进一步研究和深入理解。
高中化学《选修4_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一、焓变、反应热要点一:反应热(焓变)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来描述,叫做反应热,又称焓变,符号为ΔH,单位为kJ/mol,规定放热反应的ΔH为“—”,吸热反应的ΔH为“+”。
特别提醒:(1)描述此概念时,无论是用“反应热”、“焓变”或“ ΔH”表示,其后所用的数值必须带“+”或“—”。
(2)单位是kJ/mol,而不是kJ,热量的单位是kJ。
(3)在比较大小时,所带“+”“—”符号均参入比较。
要点二: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的ΔH为“—”或ΔH<0 ;吸热反应的ΔH为“+”或ΔH >0∆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H=E(反应物的键能)-E(生成物的键能)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①放热反应: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②吸热反应: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3.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4.通过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可用来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稳定性。
如C(石墨,s)C(金刚石,s)△H3= +1.9kJ/mol,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金刚石的能量高,石墨比金属石稳定。
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除了遵循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的数值和符号可能不同,因此必须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用s、l、g分别表示固体、液体和气体,而不标“↓、↑”。
2.△H只能写在热化学方程式的右边,用空格隔开,△H值“—” 表示放热反应,△H值“+”表示吸热反应;单位为“kJ/mol”。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H的值要与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H也要加倍。
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三节 盐类水解知识点总结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4
水解中和盐类的水解1.复习重点1.盐类的水解原理及其应用2.溶液中微粒间的相互关系及守恒原理2.难点聚焦(一)盐的水解实质与中和反应的关系:盐+水酸+碱(两者至少有一为弱)(二)水解规律简述为:有弱,无弱,具体为:1.正盐溶液①强酸弱碱盐呈②强碱弱酸盐呈③强酸强碱盐呈④弱酸碱盐2.酸式盐①若只有电离而无水解,则呈(如NaHSO4)②若既有电离又有水解,取决于两者相对大小电离程度>水解程度,电离程度<水解程度,呈③常见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碱性: .酸性(很特殊,电离大于水解):NaHSO3、NaH2PO4、NaHSO4(三)影响水解的因素内因:外因:浓度、温度、溶液碱性的变化(1)温度不变,浓度越小,水解程度 .(2)浓度不变,温度越高,水解程度 .(3)改变溶液的pH值,可。
(四)比较外因对弱电解质电离和盐水解的影响.HA≒H++A——Q A—+H2O≒HA+OH——Q温度(T)T↑→ T↑→加水增大[H+]增大[OH—]增大[A—](五)盐类水解原理的应用考点 1.判断或解释盐溶液的酸碱性例如:①正盐KX、KY、KZ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其pH值分别为7、8、9,则HX、HY、HZ的酸性强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②相同条件下,测得①NaHCO3②CH3COONa ③NaAlO2三种溶液的pH值相同。
那实验么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2.分析盐溶液中微粒种类.例如 Na2S和NaHS溶液溶液含有的微粒种类相同,它们是Na+、S2—、HS—、H2S、OH—、H+、H2O,但微粒浓度大小关系不同.考点2.比较盐溶液中离子浓度间的大小关系.(1)一种盐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相对大小①当盐中阴、阳离子等价时[不水解离子] >[水解的离子] >[水解后呈某性的离子(如H+或OH—)] >[显性对应离子如OH—或H+]实例:aCH3COONa. bNH4Cla. >>>b. >>②当盐中阴、阳离子不等价时。
高中化学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新人教版选修4
想一想 2.弱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后,还会继续电 离吗? 提示: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 后,还会继续电离,只是电离成离子的速率 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
2.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及各微粒浓度的变化
(1)一元弱酸HA
HA初溶于 水时
达到电离 平衡前 达到电离 平衡时
c(A-) 接近于0
增大 不变
2.有关电离平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电离平衡时,分子 浓度和离子浓度相等 B.电离平衡状态下溶液中各微粒的物质的 量浓度和质量分数均保持不变 C.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弱电解质分子电 离成离子和其离子结合成分子的过程均在进 行
D.改变条件时,电离平衡会发生移动,在 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解析:选A。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电离平衡 后,各种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但不一定相等。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课程标准导航
1.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及与物质类别、物 质结构的关系。 2.了解常见的强弱电解质及其在水溶液中 的电离。 3.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了解其影响 因素。 4.了解电离常数的意义。
新知初探自学导引
自主学习
一、强弱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2)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符号用“ ”。 如:①一元弱酸、弱碱一步电离 CH3COOH _C__H_3_C_O__O__-_+__H_+___ NH3·H2O __N_H__+ 4_+__O__H_-_____ ②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如:H2CO3 _H__+_+__H_C__O_3-___________
3.下列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 CH3 COOH===CH3COO- + H+ B.NaHSO4 Na++H++SO24- C. BaSO4 ===Ba2++ SO24- D.NH3·H2O===NH+ 4 +OH-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4.3知识总结:离子的放电顺序
离子的放电顺序
离子放电顺序一般与①金属(或非金属)活泼性有关,金属越活泼,其阳离子在电极上得电子被还原则越难;非金属越活泼,其阴离子在电极上失电子也越难。
②离子浓度有关。
浓度越大,越易被还原(或被氧化)③电极材料有关。
(中学范围内,多用惰性电极,若阳极用金属做电极,则阳极本身失电子,如电镀) 综合以上几点,在惰性电极上离子放电顺序归纳为:
常见阳离子得电子能力由难到易的顺序是
Zn2+、Fe2+、Cu2+、Ag+(若离子浓度相差很大,放电顺序可颠倒,电镀中常有这种情况发生)
常见阴离子失电子能力由难到易的顺序是
含氧酸根离子,OH-、Cl-、Br-、I-、S2-
等物质的量浓度时溶液中离子的放电顺序
阳离子在阴极放电:Ag+、Fe3+、Cu2+、(H+)、Fe2+、Zn2+……(离子氧化性顺序)
阴离子在阳极放电:S2-、I-、Br-、Cl-、OH-……(离子还原性顺序)(惰性电极)。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反响与能量考点1:吸热反响与放热反响1、吸热反响与放热反响的区别特别注意:反响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响的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决定于反响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或焓)的相对大小。
2、常见的放热反响①一切燃烧反响;②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响;③酸碱中和反响;④铝热反响;⑤大多数化合反响(但有些化合反响是吸热反响,如:N2+O2=2NO,CO2+C=2CO等均为吸热反响)。
3、常见的吸热反响①Ba(OH)2·8H2O与NH4Cl反响;②大多数分解反响是吸热反响③等也是吸热反响;④水解反响考点2:反响热计算的依据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响热与反响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2.根据反响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ΔH=E生成物-E反响物。
3.根据键能计算ΔH=反响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4.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响的反响热只与反响的始态(各反响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响的途径无关。
即如果一个反响可以分步进行,那么各分步反响的反响热之和与该反响一步完成时的反响热是相同的。
温馨提示:①盖斯定律的主要用途是用反响的反响热来推知相关反响的反响热。
②热化学方程式之间的“+〞“-〞等数学运算,对应ΔH也进行“+〞“-〞等数学计算。
5.根据物质燃烧放热数值计算:Q(放)=n(可燃物)某|ΔH|。
第二章化学反响速率与化学平衡考点1:化学反响速率1、化学反响速率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
化学反响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响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表达式:___________ 。
其常用的单位是__________ 、或__________ 。
2、影响化学反响速率的因素1)内因(主要因素)反响物本身的性质。
2)外因(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3、理论解释——有效碰撞理论(1)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①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②活化能:如图图中:E1为正反响的活化能,使用催化剂时的活化能为E3,反响热为E1-E2。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1)反应热的概念: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Q=-C(T2-T1)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1)反应焓变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O2(g)=H2O(l);ΔH(298K)=-285.8kJ·mol-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 kJ·mol-1,且ΔH 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4.12-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的应用-王修龙
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的应用王修龙贵州省仁怀市第四中学564507摘要: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主要讲解“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该章节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一个关于电解质、离子反应等完整的知识体系。
但实际教学中因为牵扯到较多的知识点,学生掌握情况不是很好,因此有必要采取新的教学方式提升本章节教学效果。
基于此,本文重点阐述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在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中的应用,对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化学;实际应用引言高中化学选修课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目的再次产生变更,要通过教学培养高中生动手操作及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学生学习探究奠定基础。
作为高中化学教师,笔者在了解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化学选修课的具体要求后,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分析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中的应用。
总结出一些在初中化学教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新方法。
1、分析选修4第三章的重要性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教学时,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过,自身也对化学平衡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为提高教学效率在建立化学平衡及平衡移动等相关知识时可以利用化学平衡原理.这一章节是化学平衡内容的延伸与拓展,电离平衡等是基本反应原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而言也是一个较难的知识点。
分析历年高考题目可以发现,该章节内容是必考内容之一,也是高考的难点之一,相关题目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有必要做好该章节内容的教学工作。
通过学习该章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在学生脑海中建立一个完整的化学平衡知识体系,通过分析如何建立各种平衡于不同的电解质溶液中,帮助学生突破知识难点的学习。
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比如解释牙齿表面硬层的脱矿与矿化关系就可以利用溶液平衡的原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将化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的应用分析在运行思维导图进行化学授课时,需要做好以下工作,确保思维导图效果的发挥,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点和题型总结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1 知识要点一、弱电解质的电离1、定义:电解质、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BC 〕A 、能溶于水的盐是强电解质,不溶于水的盐是非电解质;B 、强电解质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弱电解质溶液中必存在溶质分子;C 、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也一定是强电解质;D 、Na 2O 2和SO 2溶液于水后所得溶液均能导电,故两者均是电解质。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在一定条件下〔溶于水或熔化〕能否电离〔以能否导电来证明是否电离〕 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鉴别方法: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B 〕A 、非电解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一定是强电解质;B 、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一定能导电;非电解质的水溶液一定不导电;C 、浓度相同时,强电解质的水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强;D 、相同条件下,pH 相同的盐酸和醋酸的导电性相同。
3、强电解质与弱电质的本质区别: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或是否存在电离平衡〕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②SO 2、NH 3、CO 2等属于非电解质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 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 4全部电离,故BaSO 4为强电解质〕4、强弱电解质通过实验进行判定的方法(以HAc 为例):〔1〕溶液导电性比照实验; 〔2〕测0.01mol/LHAc 溶液的pH>2;〔3〕测NaAc 溶液的pH 值; 〔4〕测pH= a 的HAc 稀释100倍后所得溶液pH<a +2 〔5〕将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HAc 溶液和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碱性 〔6〕中和10mLpH=1的HAc 溶液消耗pH=13的NaOH 溶液的体积大于10mL; 〔7〕将pH=1的HAc 溶液与pH=13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8〕比拟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HAc 溶液与盐酸分别与同样的锌粒反响产生气体的速率最正确的方法是 和 ;最难以实现的是 ,说明理由 。
高中化学选修4
高中化学选修4高中化学选修4高中化学选修4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到化学能和化学反应的基本知识。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了解物质间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掌握化学能的转化和利用方法,深入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及其应用。
本节课程主要涉及化学能、热力学和化学反应、化学动力学、电化学和化学平衡五个部分。
一、化学能化学能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储存的能量。
常见的化学能有热能、电能等。
化学能的转化和利用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学生首先需要了解化学能的定义及其种类,接着学习化学能转化原理和方法,包括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光化学反应等。
学习过程中需要体会化学能转化过程中能量转移的规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进一步了解化学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化学燃料、化学电池等。
二、热力学和化学反应热力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热力学性质的科学。
本章节介绍了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以及热力学第三定律等,同时引入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描述:熵变和焓变。
熵变描述了化学反应中物质分子无序度的变化,通过计算熵变可以判断一个化学反应的方向。
焓变则描述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过计算焓变可以判断一个化学反应的放热或吸热性质。
热力学和化学反应的结合,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原则和规律,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化学动力学化学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发生速率及其机理的学科。
本章节主要涉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反应速率定律及其应用、反应机理、活化能和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等内容。
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掌握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等的关系,理解反应过程中的能量转移过程和需要满足的一定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
同时,需要了解反应机理对于反应速率的影响和了解活化能的定义和如何计算活化能值。
四、电化学电化学是研究化学反应以电荷转移为特征的科学。
本章节主要涉及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解过程、电池原理、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电化学动力学等。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3章第3节 盐类的水解
高二化学选修4(人教版)同步练习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一. 教学内容:盐类的水解二.重点、难点:1. 盐类水解的本质是本节的重点2. 本节的难点是影响水解平衡的因素及水解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三.具体内容:1. 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2. 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3. 盐类水解的定义4. 盐类水解的实质5. 盐类水解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6. 盐类水解反应跟酸碱中和反应的关系7. 盐类水解反应的表示方法8. 盐类的水解平衡9. 盐类水解平衡的影响因素10. 盐类水解平衡及其移动的实例11. 盐类水解的应用12. 盐的水解常数【典型例题】[例1] 常温下,一定浓度的某溶液,由水电离出的c(OH-)=10-4mol/L,则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A. Al2(SO4)3B. CH3COO NaC. NaOHD. KHSO4【试题参考答案】:B【试题参考答案解析】:考查盐的水解后溶液酸碱性的基本判断。
[例2] 在相同温度下,在pH都是9的NaOH和CH3COONa两种溶液中,设由水电离产生的c(OH-)分别为amol/L与bmol/L,则a与b的关系为()A. a>bB. a=10-4bC. b=10-4aD. a=b【试题参考答案】:B【试题参考答案解析】:根据水的电离解题。
[例3] 已知常温下稀溶液中FeCl3水解方程式为:Fe3++3H2O Fe(OH)3+3H+,能使c(Fe3+)增大(溶液体积忽略不计)的是()A. 加入少量的H2SO4溶液B. 加入少量NaCl溶液C. 加热D. 加入少量NaOH溶液【试题参考答案】:A【试题参考答案解析】:考察水解平衡的移动问题。
[例4] 欲使0.1mol/L的CH3COONa溶液中,c(Na+)/c(CH3COO-)更接近于1:1 ,应采取的措施是()A. 加入NaOH固体B. 加入适量CH3COOHC. 加入KOH固体D. 加水稀释【试题参考答案】:BC【试题参考答案解析】:考虑平衡移动和浓度变化两个方面。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盐类的水解知识点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上大附中何小龙一、盐类水解1、定义: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实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破坏水的电离,是平衡向右移动,促进水的电离3、盐类水解的规律:①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两弱都水解,同强显中性。
②多元弱酸根,浓度相同时正酸根比酸式酸根水解程度大,碱性更强。
(如:Na2CO3 >NaHCO3)3、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①温度: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水解吸热,越热越水解)②②浓度: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越稀越水解)③酸碱: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H+促进阴离子水解而抑制阳离子水解促进阳离子水解而抑制阴离子水解)4、水解平衡常数○1对于强碱弱酸盐: =/ (为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为该条件下该弱酸根形成的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2对于强酸弱碱盐: =/(为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为该条件下该弱碱根形成的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5、双水解反应(1)构成盐的阴阳离子均能发生水解的反应。
双水解反应相互促进,水解程度较大,有的甚至水解完全。
使得平衡向右移。
(2)双水解反应特点是相互水解成沉淀或气体。
双水解完全的离子方程式配平依据是两边电荷平衡。
【习题一】(2018春•宾阳县校级月考)下列水解方程式正确的是()A.B.C.D.【考点】盐类水解的原理.【专题】盐类的水解专题.【分析】水解反应的实质是:弱酸或弱碱离子结合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生成弱电解质的过程,水解反应方程式用可逆符号表示,以此分析得出正确结论.【解答】解:A、水解是非常微弱的,水解方程式应该用“⇌”,且不能使用沉淀符号,故A错误;B、溴离子是强酸酸根离子不发生水解,故B错误;C、CH3COOH+H2O⇌CH3COO-+H3O+,是醋酸的电离方程式,不是水解离子方程式,故C错误;D、水解是非常微弱的,水解方程式应该用“⇌”,铵根离子水解生成一水合氨和氢离子,书写氢离子为水和氢离子得到离子方程式为NH4++2H2O⇌NH3•H2O+H3O+,故D正确。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期末复习知识要点与练习
第一部分 电离平衡考点1 弱电解质的电离1、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可以把化合物分为和 。
根据电解质在 里电离能力的大小,又可将电解质分为 和 。
弱电解质 电离为离子,还有未电离的分子存在。
水也是 。
考点2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1.电离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 电离成 的速率和 重新结合成 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2.电离平衡的特征:①弱:只有 才会存在电离平衡;②动:电离平衡是 平衡;③等:v 电离 v 结合(填﹥、=或﹤);④定:条件一定 与 的浓度一定;⑤变:条件改变, 破坏,发生移动。
3.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① 内因:由电解质本身的性质决定。
② 外因:主要是温度、浓度、同离子效应。
a.温度:升温使电离平衡向 的方向移动,因为 是吸热过程。
b.浓度: 浓度,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
c.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同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电离平衡向 方向移动。
反馈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等体积的0.5mol·L -1的盐酸、0.5mol·L -1CH 3COOH 溶液,说法错误的是 ( )A 、导电能力:相同 C 、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数目:前者大于后者B 、导电能力:前者大于后者 D 、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前者大于后者2、下物质分类组合正确的是 ( )3、下列关于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B 、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而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C 、强电解质在稀的水溶液中全部以离子的形态存在D、水溶液中导电能力差的电解质一定是弱电解质4、在0.lmol•L-1醋酸溶液中存在:CH 3COOH 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少量NaOH固体,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B、加入少量NaOH固体,溶液的pH减小C、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CH3COO—浓度减小5、将体积都为10mL、pH值均等于3的醋酸和盐酸,加水稀释至amL和bmL,测得稀释后溶液的pH值均为5。
高中化学第三章第四节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知识点归纳及例题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明确溶度积和离子积的关系,并由此学会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1.不同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有的很大,有的很小,但无论大小,都有一定的溶解度。
在20 ℃时,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如下:下列物质,属于易溶物质的是①②③,属于微溶物质的是④⑤⑥,属于难溶物质的是⑦⑧⑨。
①NaCl、②NaOH、③H2SO4、④MgCO3、⑤CaSO4、⑥Ca(OH)2、⑦CaCO3、⑧BaSO4、⑨Mg(OH)22.固体物质的溶解是可逆过程固体溶质溶解沉淀溶液中的溶质(1)v溶解>v沉淀固体溶解(2)v溶解=v沉淀溶解平衡(3)v溶解<v沉淀析出晶体3.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即建立了动态平衡,叫做沉淀溶解平衡。
如AgCl溶于水有+(aq)+Cl-(aq)。
4.沉淀溶解平衡状态的特征(1)动态平衡v溶解=v沉淀≠0。
(2)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
(3)当改变外界条件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探究点一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1.在装有少量难溶的PbI2黄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约3 mL蒸馏水,充分振荡后静置。
(1)若在上层清液中滴加浓的KI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上层清液中出现黄色沉淀。
(2)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原上层清液中含有Pb2+,PbI2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
(3)PbI2溶于水的平衡方程式是PbI2(s)2.难溶物质溶解程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物质本身的性质。
但改变外界条件(如浓度、温度等),沉淀溶解平衡会发生移动。
已知溶解平衡:Mg(OH)22+(aq)+2OH-(aq),请分析当改变下列条件时,对该溶解平衡的影响,填写下表:[归纳总结]外界条件改变对溶解平衡的影响(1)温度升高,多数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2)加水稀释,浓度减小,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3)加入与难溶电解质构成微粒相同的物质,溶解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 (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 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一、弱电解质的电离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混和物物质单质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如 HCl、NaOH、NaCl、BaSO 纯净物电解质4弱酸,弱碱,极少数盐,水。
如 HClO、NH3·H2O、Cu(OH)2、化合物弱电解质:H2 O⋯⋯。
如 SO3、 CO2、 C6H12O6、 CCl4、 CH2=CH2⋯⋯非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有机物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②SO2、NH3、CO2等属于非电解质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4全部电离,故BaSO4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A、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C、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减弱电离。
D、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
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5、电离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
叫做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 Ka表示酸,Kb表示碱。
)+ -+-]/[AB]表示方法:ABA+B Ki=[ A ][ B6、影响因素:a、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b、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在室温下一般变化不大。
C、同一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
如:H2SO3>H3PO4>HF>CH3COOH>H23>H2S>HClO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1、水电离平衡::+-水的离子积:K W = c[H ]·c[OH]+--7mol/L ; K +-1*10-1425℃时, [H ]=[OH] =10W = [H ]·[OH] =注意:K 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 W值一定K W不仅适用于纯水,适用于任何溶液(酸、碱、盐)2、水电离特点:(1)可逆(2)吸热(3)极弱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①酸、碱:抑制水的电离-14K =1*10W②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是吸热的)③易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 K W = 1*10 -144、溶液的酸碱性和pH:(1)pH=-lgc[H+](2)pH的测定方法:酸碱指示剂——甲基橙、石蕊、酚酞。
变色范围:甲基橙3.1~4.4(橙色)石蕊 5.0~8.0(紫色)酚酞 8.2~10.0(浅红色)pH 试纸—操作玻璃棒蘸取未知液体在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即可。
注意:①事先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②广泛pH试纸只能读取整数值或范围三、混合液的 pH值计算方法公式++1、强酸与强酸的混合:(先求[H ]混:将两种酸中的H离子物质的量相加除以总体积,再求其它)++ 1 1+ 2 212[H ] 混 =([H ] V+[H ] V)/ (V+V)--2、强碱与强碱的混合:(先求[OH] 混:将两种酸中的OH离子物质的量相加除以总体积,再求其它)---注意 : 不能直接计算[H+]混) [OH ] 混=([OH] 1V1+[OH] 2V2)/ (V1+V2) (+-+-+3、强酸与强碱的混合:(先据 H + OH ==HO计算余下的 H或 OH,①H有余,则用余下2++---的 H数除以溶液总体积求[H ] 混;OH有余,则用余下的OH数除以溶液总体积求[OH] 混,再求其它)四、稀释过程溶液 pH值的变化规律:n1、强酸溶液:稀释10 倍时,pH稀 = pH原+ n(但始终不能大于或等于7)n2、弱酸溶液:稀释10 倍时,pH稀〈pH原+n(但始终不能大于或等于7)n3、强碱溶液:稀释10 倍时,pH稀 = pH原-n(但始终不能小于或等于7)4、弱碱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但始终不能小于或等于7)5、不论任何溶液,稀释时pH均是向 7 靠近(即向中性靠近);任何溶液无限稀释后pH均接近 76、稀释时,弱酸、弱碱和水解的盐溶液的pH变化得慢,强酸、强碱变化得快。
五、强酸(pH1)强碱(pH2)混和计算规律w.w.w.k.s.5.u.c.o.m 1、若等体积混合pH1+pH2=14则溶液显中性pH=7pH1+pH2≥15则溶液显碱性pH=pH2-0.3pH1+pH2≤13则溶液显酸性pH=pH1+0.32、若混合后显中性pH1+pH2=14 V 酸:V碱=1:1pH1+pH2 ≠14V 酸:V碱=1:10〔14-(pH1+pH2)〕六、酸碱中和滴定:1、中和滴定的原理+—+-实质:H+OH=H2O 即酸能提供的H和碱能提供的OH物质的量相等。
2、中和滴定的操作过程:(1)仪②滴定管的刻度,O刻度在上,往下刻度标数越来越大,全部容积大于它的最大刻度值,因为下端有一部分没有刻度。
滴定时,所用溶液不得超过最低刻度,不得一次滴定使用两滴定管酸(或碱),也不得中途向滴定管中添加。
②滴定管可以读到小数点后一位。
(2)药品: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
(3)准备过程:准备:检漏、洗涤、润洗、装液、赶气泡、调液面(。
洗涤:用洗液洗→检漏:滴定管是否漏水→用水洗→用标准液洗(或待测液洗)→装溶液→排气泡→调液面→记数据V(始)(4)试验过程3、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误差分析:利用 n 酸 c 酸 V 酸=n 碱 c 碱 V 碱进行分析式中:n ——酸或碱中氢原子或氢氧根离子数;c ——酸或碱的物质的量浓度;V ——酸或碱溶液的体积。
当用酸去滴定碱确定碱的浓度时,则:ncVc 碱=七、盐类的水解(只有可溶于水的盐才水解)+ -1、盐类水解: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 或 OH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 -2、水解的实质: 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 或 OH 结合, 破坏水的 电离,是平衡向右移动,促进水的电离。
3、盐类水解规律:①有 弱 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 强显谁性,两弱都水解,同强显中性。
②多元弱酸根,浓度相同时正酸根比酸式酸根水解程度大,碱性更强。
( 如:Na 2 CO 3 >NaHCO 3)4、盐类水解的特点:(1)可逆(与中和反应互逆)(2)程度小 (3)吸热5、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①温度:温度越 高 水解程度越大 (水解吸热,越热越水解)②浓度: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 大 (越稀越水解)+-③酸碱: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H 促进 阴离子 水解而 抑制 阳离子水解;OH 促进阳离子水解而抑制阴离子水解) 6、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 显 酸性①只电离不水解:如HSO 4②电离程度>水解程度,显 酸性-- (如: HSO、HPO )3 2 4③水解程度>电离程度,显 碱--2-性 (如:HCO 3 、HS 、HPO 4) 7、双水解反应:(1)构成盐的阴阳离子均能发生水解的反应。
双水解反应相互促进,水解程度较大,有的甚至水解完全。
使得平衡向右移。
3+3+- 2- -2--2- -) ;(2)常见的双水解反应完全的为:Fe 、Al 与 AlO 2 、CO 3 (HCO 3) 、S (HS) 、SO 3 (HSO 3 2- +2- - +S 与 NH 4 ;CO 3 (HCO 3) 与 NH 4 其特点是相互水解成沉淀或气体。
双水解完全的离子方程 式配平依据是两边电荷平衡,如:2Al 3+ + 3S 2- + 6H 2O == 2Al(OH)3↓+ 3H 2S ↑ 8、盐类水解的应用:水解的应用 实例 原理1、净水 明矾净水Al 3++3H 2OAl(OH) 3 ( 胶体)+3H +2、去油污用热碱水冼油污物品2-+H 2O--CO 3 △HCO 3 +OH①配制 FeCl 3 溶液时常加3+Fe(OH)+Fe +3HO3+3H入少量盐酸23、药品的保存②配制 Na 2CO 3溶液时常加2-+H 2O- -入少量 NaOHCO 3 HCO 3 +OH由 MgCl ·6HO 制无水 MgCl若不然,则:△2224、制备无水盐△Mg(OH) 2+2HCl+4HOMgCl 2·6H 2O在 HCl 气流中加热Mg(OH)2MgO+H 2O用 Al 2(SO 4) 3 与 NaHCO 3溶液5、泡沫灭火器混合6、比较盐溶液中 比较 NH 4Cl 溶液中离子浓离子浓度的大小 度的大小9、水解平衡常数 (K h )3+-Al +3HCO=Al(OH)3↓+3CO 2↑++NH 4+H 2O NH 3·H 2O+Hc(Cl - )>c(NH 4+)>c(H +)>c(OH)-对于强碱弱酸盐:K h =Kw/Ka(Kw 为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a 为该条件下该弱酸根形成的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对于强酸弱碱盐:K h =Kw/K b (Kw 为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 b 为该条件下该弱碱根形成的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电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原则1、多元弱酸(多元弱酸盐)的电离(水解)的书写原则:分步书写注意:不管是水解还是电离,都决定于第一步,第二步一般相当微弱。
2、多元弱碱(多元弱碱盐)的电离(水解)书写原则:一步书写八、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比较☆☆基本原则:抓住溶液中微粒浓度必须满足的三种守恒关系:①电荷守恒:: 任何溶液均显电 中 性,各阳离子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的乘积之和=各阴离子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的乘积之和②物料守恒: (即原子个数守恒或质量守恒)某原子的总量( 或总浓度) =其以各种形式存在的所有微粒的量( 或浓度) 之和+ -③质子守恒:即水电离出的H 浓度与 OH 浓度相等。
九、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
2、溶解平衡方程式的书写注意在沉淀后用(s) 标明状态,并用“ ”。
如:Ag 2S(s) 2Ag +(aq )+ S 2- (aq) 3、沉淀生成的三种主要方式(1)加沉淀剂法:K sp 越小(即沉淀越难溶),沉淀越完全;沉淀剂过量能使沉淀更完全。
(2)调 pH 值除某些易水解的金属阳离子:如加MgO 除去 MgCl 2溶液中 FeCl 3。
(3)氧化还原沉淀法: (4)同离子效应法 4、沉淀的溶解:沉淀的溶解就是使溶解平衡正向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