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学习整合课
(语文教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学会“莫、腊、浑、疑〞等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一起看看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欢送查阅!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莫、腊、浑、疑〞等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
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题西林壁)【教学过程】一、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1、导语: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望庐山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
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
板书课题,读诗题。
2、理解诗题。
自读课文中1、2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二、吟读诗句,理解诗意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
2、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
3、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
4、理解前两句。
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
再出示“岭〞和“峰〞。
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山岭、峻岭、顶峰、奇峰、山峰……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看说一说。
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
师归纳: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师说的话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
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山的形状、姿态却不一样。
有感情地齐读前两句。
5、理解后两句。
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诗人这样屡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教师小结: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觉得没有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身在庐山中。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主题设计
观察与发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模块一:自主预习。
导读激趣,认字识词,感知内容,初步质疑。
模块二:理解内容。
了解作者的“发现”,感悟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
模块三:领悟表达。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品味语言,练习运用。
模块四:口语交际与习作。
多角度体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写作的兴趣。
第二部分:整本书阅读──《昆虫记》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22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2.(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相关段落。
4.理解内容,感悟哲理,激发观察自然的兴趣。
5.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复述、重整、拓展的学习能力。
6.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模块一自主预习教学流程激趣导入──确定单元主题──自主预习──问题梳理──写字板块设计一.激趣导入播放图片。
一起欣赏美丽的大自然,汹涌的潮、变幻的云、巍峨的山、银白的飞瀑、绿绿的草原……大自然美吗?你们喜欢观察吗?的确,大到一棵茂盛的树,小到一朵娇小的花,大到到一头威武的象,小到一只可爱的虫……大自然所有的一切,都足以让我们睁大好奇的眼睛。
许多诗人、作家、科学家也很喜欢大自然,他们还将自己的“观察与发现”写成了诗、文章甚至写成了一本厚厚的书。
让我们走进第二组课文去看看──二.确定单元主题1.自读单元导语,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本组课文以什么主题编排,小组讨论,汇报。
预设:观察趣事、观察与发现等。
2.欣赏与本单元有关的图片,说说你最想了解哪一个“发现”。
三.自主预习,问题梳理1.小组合作学习,填写预习。
2.小组汇报,交流预习单的部分内容。
预设:(1)有认读困难的生字,如:蔽、谧、慎等。
交流中,鼓励学生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
(2)不懂的词语,如:随遇而安、慎重、静谧、吻合、枉费心机等。
交流中出示课文中相关语句,鼓励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经验揣摩词义。
部编本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解读大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语文四上第二单元教材解读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我是xxx小学的xxx,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下面我将从单元整体解读、单元目标、单元学习框架、学习活动与作业设计、学习评价、教学建议六个方面来进行本单元的解读。
一、单元整体解读本单元是围绕“提问”编排的阅读策略单元,是继三年级“预测”后的第二个阅读策略单元。
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有助于改变学生被动阅读状态,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编排本单元旨在教给学生提问方法,培养问题意识,提高阅读能力。
这个单元以宋代陆九渊的“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为导语,引导学生在单元学习中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围绕提问策略,本单元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有童话、说明文、散文等不同文体类型,引导学生在阅读不同类型文章时都能够主动提问。
每篇精读课文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提问的方法。
其中,《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引导学生针对课文局部和整体大胆提问;《夜间飞行的秘密》重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提问,扩大提问范围;《呼风唤雨的世纪》则引导学生学习筛选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略读课文《蝴蝶的家》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提问策略进行提问,并尝试解决问题。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从态度、方法、习惯等方面对提问策略进行了总结。
“日积月累”编排了与提问有关的古代名句,旨在通过背诵积累,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提问的意义。
本单元设置的语文要素有两个,第一个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是指向于阅读策略的,也是统编教材继三年级预测后的第二个阅读策略单元,提问和预测有其相似之处,都是要引导学生从阅读时无意识的反应向有意识的策略转变,即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啊,让学生从无意识提问转向有策略提问,并逐步学习从多角度来提问,最后综合运用提问方法,尝试独立阅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循序渐进。
第二个语文要素是“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这是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旨在引导学生,抓住家人与动物的相似之处,帮助学生写出家人的特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包含了《小兔子乖乖》、《小壁虎借尾巴》、《一分钟》、《荷叶母亲》四篇课文。
这一单元的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情节生动,易于学生理解。
通过学习这一单元的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比较感兴趣。
但是部分学生在朗读和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反复练习。
此外,学生对于词语的积累和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词语的讲解和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的读音和书写。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课文中的美好品质,培养学生的亲情、友情和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的认读和书写。
2.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3.课文的朗读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卡片。
3.课文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展示小兔子、小壁虎等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这些动物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followed by a brief explanation of the mn idea of the text, with the focus on the key words and phrases.3.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课文,模仿语音语调。
教师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导读法
学法
自读自悟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预习单
1、读懂课文后再填空。
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_________,______墙。细丝原先是_____,现在______,把爬山虎的嫩茎_______,使它______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2、按课文内容填空。
爬山虎的脚长在_______上,在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____________,像蜗牛的___________。原来爬山虎的脚就是_________,它先是______色的,后来又变成______色的,仔细一看,它又像________。如果爬山虎的脚要是没_______墙,不几天就________,由此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也正因为爬山虎的一脚一脚地向上爬,叶子才能_________________。细丝就是爬山虎的_____,这是作者把细丝比作________,文中还把细丝比作_______和________。原来作者不仅从形状和颜色上来观察爬山的脚,还用上比喻的表现手法,可以描写得很逼真。
第六版块
【作业】
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 — 5— 2—
课时目标
1、学习《游山西村》中的生字新词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古诗。
课时重点
学习《游山西村》中的生字新词
课时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
导读、导析法
西村》中诗人的心情有何变化?在生活中你的心情有否这种变化呢?
2、填空:你从“莫笑农家腊酒浑”中“莫笑”一词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
从“丰年留客足鸡豚”中“足”字又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集体备课教案观察与发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边疆姚晓丽李志彪于玥总体构想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模块一:自主预习。
导读激趣,认字识词,感知内容,初步质疑。
模块二:理解内容。
了解作者的“发现”,感悟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
模块三:领悟表达。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品味语言,练习运用。
模块四:口语交际与习作。
多角度体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写作的兴趣。
第二部分:整本书阅读──《昆虫记》第三部分:语文实践活动──“观察与发现”交流会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22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2.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相关段落。
4.理解内容,感悟哲理,激发观察自然的兴趣。
5.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复述、重整、伸展的学习能力。
6.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模块一预习教学流程激趣导入──确定单元主题──自主预习,问题梳理──写字板块设计板块一:激趣导入播放图片。
一起欣赏美丽的大自然,汹涌的潮、变幻的云、巍峨的山、银白的飞瀑、绿绿的草原……大自然美吗?你们喜欢观察吗?的确,大到一棵茂盛的树,小到一朵娇小的花,大到到一头威武的象,小到一只可爱的虫……大自然所有的一切,都足以让我们睁大好奇的眼睛。
许多诗人、作家、科学家也很喜欢大自然,他们还将自己的“观察与发现”写成了诗、文章甚至写成了一本厚厚的书。
让我们走进第二组课文去看看──【设计说明:图画情境的渲染,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产生探究的内驱力。
】板块二:确定单元主题1.自读单元导语,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本组课文以什么主题编排,小组讨论,汇报。
预设:观察趣事、观察与发现等。
2.欣赏与本单元有关的图片,说说你最想了解哪一个“发现”。
【设计说明:交流单元主题,便于从在整体上把握单元内容。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个童话故事,首发表在1853年的《丹麦历书》上。
一个成熟了的豆荚裂开了,里面的五个豆粒飞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各奔前程,它们对各自的经历都很满意。
但是那粒飞进窗子下面青苔裂缝里的豆粒的经历,却是最值得称赞的,因为它发芽、开花,给窗子边躺着的生病的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学生对安徒生的童话非常喜爱,也读过很多他的童话故事,对本课的学习和体会人物的情感有很好的帮助。
1.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初步了解学生对安徒生的童话。
2.引导学生品味课文,培养学生读中思考的良好习惯。
【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时的生字、词语。
2.边读课文,边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3.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姑娘带来的无限愉快和生机。
【过程与方法】1.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五粒豆的语言,内心活动。
2.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重点在品读课文中,学习梳理问题,解决问题。
难点理解和体会最后一粒豆的发芽、开花,给窗子边躺着的生病的小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老师:准备安徒生童话读本、图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查阅安徒生童话及相关信息。
2课时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培养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习惯。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培养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习惯。
一、初读文章,认识字词1.了解安徒生写这篇童话时的一个小故事。
2.自由读文,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
二、再读文章,整体感知1.再读课文,思考: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都发生了什么事?2.读后小组交流:你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3.全班交流:(1)你体会到了什么?(2)提出疑难问题。
三、默读课文,积极思考1.提出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准备小组交流。
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案
1.基本能听懂会说“What are you doing?并进行回答。
2.能通过谈论图片学会询问和回答对方正在做的事。
学习
目标
1、基本能听懂会说:“What are you doing? I’m verb+ing.”。
会表达自己或别人会做什么,并会询问对方正在做什么。
探究
问题
1.语音:词汇的正确读音,及音标教学。
Ask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 new and difficult words and sentences in this unit ,help them and check their work.
群学
阶段
1.Warm up.
1)Ss greet with the T.
T goes over and teaches more vocabulary about verb:sleep\watch\look\ eat\ draw\climb\listen...
板书
设计
Module2 Unit 1 She’s reading a book.
This is my friend.
She’s /He’s reading a book/
taking pictures/watching TV/
playing with a toy train..
教学
后记
学时课教学设计表
学科
英语
单元
Module2
备课者
课型
学时课
课题
Unit 2 What are you doing?
执教者及时间
学习
学习
要点
1.学习现在分词的构成形式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单元主题:眼睛里的奇迹本组概述:本组围绕“眼睛里的奇迹”这一专题,安排了24篇文章,其中课文4篇,《新语文主题阅读》文章8篇,《主题式·经典诵读》诗文12篇。
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
一主教材中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非常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
本组教材中还安排了与专题相关的“阅读链接”“资料袋”,有趣的“比眼力”口语交际,以及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写观察日记等内容……设计理念:以“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策略为指导,以“单元主题”为线,以批注式阅读为重点,完成24篇文章的阅读。
在分享阅读的基础上,唤起学生对“眼睛里的奇迹”这一主题的领悟与理解。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
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整合教材:教学目标:“一主”目标1.能正确读写“蛟龙、慎重、宁静、静谧、豪放、无聊、偶然、崭新、漂移、轻易、资料、证据、鼓舞、考证、起源、召开、假说、震动、坐卧不安、消磨时光、不可思议、精神大振、枉费心机、浩如烟海”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
3.学习作者观察和写观察事物的方法。
“两翼”目标1.阅读《新语文主题阅读》8篇,《主题式·经典诵读》文章12篇,背诵喜爱的经典诗文。
2. 在批注式阅读中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写好观察日记。
第1-2课时教学目标:1.读背单元导读;2.学习《眼睛里的奇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3.阅读《主题式·经典诵读》诗文《长歌行》,导入新课。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4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的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和《蝴蝶的家》四篇课文组成。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本文通过讲述成熟了的豆荚裂开了,里面的五个豆粒飞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各奔前程,对各自的经历都很满意。
告诉我们: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蝙蝠和雷达》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讲了科技发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激发了我们热爱科学的兴趣。
《蝴蝶的家》这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作者构思独特,以问题和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1)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例如,《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边读边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样有助于我们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果我们能在阅读中,依据文章的顺序,提出相应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按问题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比如我们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第五粒豌豆为什么像“一个囚犯”?为什么它长得却很好?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把这些问题解答出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蝙蝠与雷达》一文教学中鼓励学生,思考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小小“动物园”》,本次习作的重点是找相似,抓住人物与动物的外貌、性格和爱好等主要特点来写作。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设计
学习
目标
1.认识22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能会写会运用23个词语,会读会认24个词语。
2.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3.理清文章顺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以抓住“观察和发现”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感觉到观察与发现的乐趣。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整体设计安排
单元
教材
分析
一、课文简介
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非常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本组教材中还安排了与专题相关的“阅读链接”“资料袋”,有趣的“比眼力”口语交际,以及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写观察日记等内容……所有语文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有利的。
5.在学习过程中领悟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的兴趣,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自然保环境的意识。
6.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积累诗人的其他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7.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丛书2“观察与发现”
4课时
语文园地
口语交际和习作
3课时
8.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提出问题和看法,培养学生倾听和交流的能力,并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写下来。学写观察日记。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教案
第二单元阅读策略-提问——单元主题学习设计(四年级组)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在教材中体现阅读策略的指导,这也是统编本教材显著的特点之一,目的是提高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本单元主要学习的阅读策略是提问,要求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出问题。
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和《蝴蝶的家》,《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安徒生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语言生动、优美、富有趣味。
讲述了曾经一起生活在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随着豆荚裂开,纷纷各奔前程,对自己的经历和遭遇没有抱怨,而是都坦然接受,都认为自己很幸福。
而最后一粒却因为无意中给生病的小女孩带来了美好和希望,使自己的存在更有意义。
这个故事反应了人性中深刻的一面,比如每个人的选择和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都需要得到尊重,不用非黑即白的观点评价人和事。
这也表现出一种涵养和包容。
但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必须最大可能地带给他们一种的正能量的观点,所以,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向孩子们传递这样一种积极的观点:存在即为合理,但如果你的存在能够给别人带来美好和希望,那么你的存在将更有意义。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经典的科普小品文,讲述了人们通过三次实验,发现了蝙蝠能够在黑夜里避开障碍物的原理,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雷达,用在了飞机等飞行器上的故事。
这篇文章构思巧妙,语言生动活泼,将看起来枯燥的科学知识通过生动的文字,写得趣味十足。
《呼风唤雨的世纪》讲述了科技带给人们的生活变化,激发了我们热爱科学的兴趣。
本文语言精准,采用了对比的写法,巧妙地展现了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是原教材五年级的一篇课文,之所以现在放到四年级第二单元学习,是因为这篇文章更适合培养孩子们阅读的“提问”习惯。
《蝴蝶的家》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构思独特,以问题和思考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四篇课文:《古诗两首》、《草原》、《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和我们一样享受阳光》。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热爱祖国,关爱他人,珍惜美好生活。
教材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情感,对他人关爱的心态,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珍惜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祖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学生在关爱他人,珍惜美好生活方面还需要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从课文中体会到关爱他人,珍惜美好生活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阅读和书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爱他人,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阅读和书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关爱他人,珍惜美好生活的主题,培养学生相应的情感态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体验课文中的情感态度。
2.互动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课文的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
2.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展示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要句子。
3.作业纸:为学生准备作业纸,方便学生完成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然后教师呈现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要句子,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教材解读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提问”策略单元,是继“预测”策略单元之后的第二个阅读策略单元。
整个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会学生学会有效提问,提高阅读能力,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每个“阅读策略单元”为阅读策略的学习提供了有层次的教学资源:单元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读课文,指导学生感知、了解、逐步学习“关键能力”的具体策略;略读课文,引导学生独立阅读、综合应用阅读策略;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引导习惯养成。
学生经历了“规则辨认—尝试应用—独立应用—规则总结”的认知发展过程,是非常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统编版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起,每个年级编排了一个阅读策略单元,每一个阅读策略单元承担着不同的能力训练。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继三年级预测单元之后的第二个策略单元,安排学习的阅读策略是“提问题”,整个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会学生学会有效提问,提高阅读能力,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从课程内容上看,这个单元属于2022年版课程标准中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两个学习任务群。
从提问策略的学习和运用以及《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理解来看,主要是落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相关要求;从选文性质来看,后三篇选文都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所指向的学习内容。
本单元的单元导语“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点明了主动提问在学习、阅读中的重要性。
语文要素强调了本单元的核心目标是“从不同角度去让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本单元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
前三篇精读课文具有示范和指导作用,略读课文重在让学生综合运用提问方法,尝试解并在决问题。
四篇课文的内在联系紧密,按“从全文和部分内容提问一从不同角度提问一学会筛选问题一迁移运用”的顺序推进提问方法的学习,训练目标层层递进。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5 小田鼠弗雷德里克【执教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通过自读自悟读懂课文。
因此,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充分的读书,通过自主地入情入境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产生疑问后继而去体会主人公的思想。
【教学目标】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针对课文内容提有价值的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已的问题。
3、抓住重点段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物质储存和精神储存同样重要。
【教学重点】学会针对课文的部分内容或全文提有价值的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已的问题【教学准备】PPT【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冬天快到了,田鼠一家在干什么?出示板书:其他田鼠玉米栗子干草弗雷德里克阳光色彩语言2.你觉得弗雷德里克是一只怎样的田鼠?板书:懒情二、阅读质疑1.抛砖引玉:“费雷德里克,你是个诗人!”你是怎样理解这向话的?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读读。
出示:“是谁将雪花下?又是谁将冰雪融化?“是谁让天件变验?又是谁让阳光船是?“是谁使鲜花开满大地?是谁送走了白天?又是谁使月亮放出光华?“是住在地洞里的四只小田鼠,四只小田鼠……就像你和我“一只叫春天,是他让鲜花开“一只叫夏天,是他使花儿更可爱“一只叫秋天,是他给我们送来胡桃和小麦。
“最后一只叫冬天………有四只冰凉的小脚丫“一年有四季,想想真不错,如果少一个或者多一个,叫我们可怎么过?”2.这其实就是弗雷德里克收集的()设计意图:(无论是老师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面对的是新的人教版课文,对新的学习任务,教者采用半扶半放的方式去引导学生质疑很有必要。
)3.默读课文(11-31自然段),你能像老师这样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吗?学生自读课文,并把提出的间题写下来,并写上自己的名字设计意图:(让学生有一种自豪感。
)4.全班交流反馈①说说你提出的问题?②引导理解“色彩”和“阳光”的相关问题,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阳光】“河上眼晴,”弗雷德里克一边说着,一边爬上一块大石头,“现在我给你们阳光你们感觉到了那金色的、温暖的阳光了吧?”听着弗雷德里克的话,那四只小田鼠果然觉得暖和多了。
【PEP人教版四年级英语上册教案】Unit2Myschoolbag单元概述与课时安排
Unit Two My schoolbag单元整体解析本单元是义务教育灵通版( pep)小学英语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单元主题为 My schoolbag(我的书包)。
主情形图展现了校园里为希望工程捐赠的情形,来表现本单元要学习的主题:描述书包的颜色并说第一版包里的课本以及其余物件的名称。
A 部分共三页,分三课时。
第一课时为情形对话和练习部分。
Let’stalk 活动中 Amy 向陈杰展现了自己的新书包,并介绍了书包里装的物件名称。
经过他们的交流,引出了本单元的要点句型: What’s in your schoolbag? 以及回答: An English book, a maths book, three storybooks and...在 Let’s play 活动中,学生会猜一猜其余人手里拿着什么东西,以此来练习要点句型。
第二课时为要点词汇和重点句型表现, Zoom 咨询 Amy 新书包里装着什么,从而引出教材名称类要点词汇: maths book, English book, Chinese book, storybook, schoolbag, 以及咨询并回答书包里的课本的要点句型:What’sin your schoolbag? An English book, a maths book, three storybooks. 并经过 Let’s do 的指令活动来进一步牢固要点单词和句型。
第三课时为语音学习,经过听一听、读一读、唱一唱,读听排序,听一听、圈一圈、写一写三个活动,让学生学习元音字母i 在开音节中的发音 / a?/。
B 部分共四页,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依旧表现情形对话和练习。
Zhang Peng 去失物招领处找自己扔掉的书包,老师咨询他一些信息,从而引出咨询颜色的重点句式:What colour is it? 以及回答: It’s blue and white. 接下来以一个 Let’s play 中的游戏活动来练习要点句式。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主要内容是课题、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包括学具)、教学过程(包括反馈检测题等)、板书内容、补充教材、教材前后知识点的衔接、当今科技动态等,侧重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
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1:火烧云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评赏,教师的点拨,了解火烧云色彩的绚丽和形状的变化多端。
激发学生爱美、爱自然的感情。
2.学习作者观察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1.评点中了解火烧云的特点。
2.了解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整体入手,捕捉重点。
1.回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那绚丽的霞光把地面照射成了一个多彩奇妙的世界,而天空的火烧云又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神奇、美丽呢?(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颜色、形状)2.指名学生读书,师生评点评:读的流利、正确,洋溢着喜悦之情。
语言活泼,充满了对火烧云的喜爱。
3.过渡二、师生互动,精读精评。
1.自由朗读第二段,想想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各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2.讨论,交流:生评:颜色多:红通通、金灿灿……师点:屏显相关文字、颜色。
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
生评:颜色多: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师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出天空可能有的其他颜色。
生评:颜色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师点:引导学生体会两个句子的不同含义。
(屏显以下文字:)(1)、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2)、有时红通通的,有时金灿灿的,有时半紫半黄,有时半灰半百合色。
生评:形状多:马、狗、狮子生评:形状变化快:一会儿、眨眼间、跑着跑着……师点:其实火烧云就像一幅幅抽象画,只要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天空中就什么都有。
看,天空里又飘来一朵云。
(屏显动画)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展开想象,说出云朵的变化。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初中教案、高中教案、教案模板、教学设计、说课稿等等,想了解不同教育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junior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lesson plan templates, teaching design, lecture draf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educational material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正文内容在教师招聘考试面试乃至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亮智慧的眼睛——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合课一、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
编排了古今中外作者写的4篇文学作品。
《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
《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非常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
所以在教学时要着力体现“观察和发现”这个训练重点,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帮助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形成观察的能力和习惯”这个目的去展开。
二、学情分析本组课文中描写的自然景物,学生并不陌生,但认认真真地做过观察的人并不会多,尤其是坚持长期观察同一种事物的人会更少。
持久的观察力需要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浓烈情感来支持,这一点一定要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同时还要通过教学促使学生在感受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观察自然、体味生活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认识22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能读记文中词语,正确读写4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和课文,背诵古诗和自己喜欢的部分。
3.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品析语言,感悟方法,练习运用。
4.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事物,感悟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
5.深入领悟观察和写作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知道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2.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播放图片。
一起欣赏美丽的大自然,汹涌的潮、变幻的云、巍峨的山、银白的飞瀑、绿绿的草原……大自然美吗?你们喜欢观察吗?的确,大到一棵茂盛的树,小到一朵娇小的花,大到一头威武的象,小到一只可爱的虫……大自然所有的一切,都足以让我们睁大智慧的眼睛。
许多诗人、作家、科学家也很喜欢大自然,他们还将自己的“观察与发现”写成了诗、文章甚至写成了一本厚厚的书。
这节课就让我们点亮智慧的眼睛(板书)一起走进第二组课文去看看──————【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我播放一些大自然的图片:汹涌的潮、变幻的云、巍峨的山、银白的飞瀑、绿绿的草原……大自然美吗?配上优美和谐的音乐,教师动情的引述,学生能入情入境,这样,既让学生很快地进入了课堂,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了大自然的神奇。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工具书或小组内解决。
用自己智慧的眼睛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填写预习单。
3.小组汇报,交流预习单的部分内容。
附:预习单词,区分字音。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本组课文内容。
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
,让学生在走进文本之前就能够自然而然地对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形成观察的能力和习惯做好铺垫。
与文本的距离很快被拉近,也很容易就能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三)探究“质疑”,领悟表达过渡:孩子们,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用你智慧的眼睛去仔细观察这个神奇的世界,请同学们默读自己喜欢课文,你都发现了什么?1.探究“质疑”(观察趣事)(1)课件出示预习中梳理整合后的问题。
1)爬山虎的叶子和脚各有什么特点?2)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2)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的?鼓励采用第一人称自我介绍、记者采访等形式交流。
温馨提示:(1)小组选择你们感兴趣的一个话题。
(2)用喜欢的方式展开学习交流。
汇报交流:【设计意图:以上个环节是教师让学生提问的第二个层次:深入读书,挖掘深层问题。
从第一个层次:通读课文提问,继而过渡到第二个层次,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探究潜力,把学习的主动权切实交给学生的教学思想。
从单元导读开始,教师始终都在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探究,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读书、学习、思考。
实现了课标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程理念。
学文、质疑、解惑都从学生的需要入手,这也体现了教师的人文教育思想。
】2.领悟表达(发现神奇)细读课文,解决问题。
师:好,同学们的问题很有深度。
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解决问题。
我们先来看看爬山虎叶的特点,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画的是哪一段的哪一句,写出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叶的特点:(1)全班交流,教师点拨生:我画的是第二段第一句“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这是叶的颜色特点。
(变红:嫩红嫩绿,)师:是的,作者是抓住颜色由嫩红到嫩绿的特点来写的。
还有别的特点吗?生:我画的是第二段第二句和第三句“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这是说长大的叶子引人注意,绿得新鲜、叶尖朝下、铺得均匀、没有重叠、不留空隙。
(变红:新鲜、朝下、均匀、无叠、无隙)师:是的,爬山虎的叶子不仅緑得新鲜,而且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就像哪位高明的画家创作的一幅画。
当微风吹来,满墙的叶子更是美丽,谁来告诉我们?生:是第二段的第四句“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变红:波纹好看)师:同学们再读一读这一句,你觉得这一句写得怎么样?学生说出这一句写法上的好处。
师:漾、波纹是说水的,在这里来形容叶子被风吹得颤动时美丽的样子,很形象,很生动。
同学们,你们知道叶圣陶爷爷怎么能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这么形象生动吗?(学生试着回答)对了,是因为他细心地观察了,正因为细心观察了,才知道叶的颜色和样子。
板书(细心观察)【设计意图:学习叶子这部分内容,教师从学生的质疑入手,引导学生对叶子这部分内容产生阅读兴趣。
然后,再通过阅读进行理解。
接着让学生带着理解进行二次阅读,并且使用从文字中想开去的方法训练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创造力。
最后,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将好的写作方法传授给学生。
】师:好,下面我们来看看爬山虎脚有什么特点。
谁来告诉我们,你划了哪一段的哪一句,写了爬山虎的脚的什么特点?(继续观察)1)学生汇报生:我画的是第三段的第三句“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写出了爬山虎脚长的位置是茎上。
(变红:茎上)师:是的。
还有吗?生:我画的第三段第四句“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写出了爬山虎脚的形状。
(变红:细丝)师:啊,原来爬山虎的脚是六七根细丝,长在茎上叶柄的反面。
还有吗?生:我画的是第三段的第五句“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写出了脚的颜色。
导语:嗯,脚的颜色也是嫩红的。
2)点拨写法1)、教师出示对比阅读的句子:(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反面,是伸出的六七根细丝,颜色也是嫩红的。
)同学们看老师这里也有一段描写,对比刚才我们学习的书上的第三第四第五句,哪个好,好在哪?2)、学生说写法上的好处:第四句写出了脚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还写出了像蜗牛的触角。
很具体,很生动。
师:是的,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叶圣陶爷爷非常善于细心观察,不仅如此,他还善于运用了生动具体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爬山虎脚的特点的,这种写法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板书:生动具体)【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教学时,注重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了起来。
特别是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想开去这个环节,训练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构建能力、再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不仅符合语文姓“语”的本质,而且将学生的感悟、审美融入文字之中,融入作者的情境之中,使课堂充满人文关怀。
】二)、学习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连续观察)同学们,课文的三、四、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这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我们学习理解的重点,你们现在认真的读几遍,看看每个段都写了关于脚的什么内容?如果有了认识就在书的空白处做出旁注。
【设计意图:教师将学习重点交代给学生,使学生有的放矢,知道重点,学起来方向感强。
这也是教师有“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教学理念的表现。
】 出示① 指名读②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作者是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的。
有同学找动词了吗?生汇报,师圈出。
触——巴——拉——贴③多有意思呀,再找同学读一读。
④现在,你能说一说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的吗?出示:爬山虎的脚()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使它()。
⑤我也想和你们一起来读。
听老师领读。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⑥谁能给大家演示一下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的吗?⑦播放动画。
师: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
它要不停地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其实,我们人的成长也是如此,走一步,就要脚踏实地;再走一步,再脚踏实地。
要走到目的地,就要不断地脚踏实地地向前走。
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这句话,感受一下爬山虎这种不断攀登的精神。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可谓是课堂上的一个高潮。
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绘画讲解能力,并引导学生能背诵本段的文字。
学生会说了其实就容易记忆这段了。
从学生的体验出发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又是一处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点。
通过学文、感悟,学生不难体会到作者严谨务实的写作态度,体会到认真观察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这种精神就不显得说教生硬了。
】师:观察完爬山虎的脚,我们再来看看蟋蟀的住宅又是怎样的呢?(3)以“画”代讲,了解住宅内外的特点1、那么蟋蟀的住宅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自由读5、6段。
2、让学生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蟋蟀住宅剖面图,并根据课文讲一讲自己的示意图。
学生评价。
【设计意图: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和谐愉快的环境中解决难点,于是,采用了让学生动手绘制蟋蟀平面示意图的形式。
促使学生自读自悟更认真,在班上交流讨论时更积极、更投入。
学生能正确的绘制出示意图,就表明理解了文章的内容。
这样就把课堂枯燥的教师讲解化做学生有趣的画图理解。
】3、蟋蟀多么聪明呀,它知道住宅要向阳,能排水,大小要适宜,住所要简朴、卫生。
你喜欢蟋蟀吗?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4、不光你们喜欢蟋蟀,法布尔也喜欢它,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班上交流,体会作者对昆虫的特殊感情,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写批注,体会蟋蟀吃苦耐劳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