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12000方高效沉淀池池设计计算
12000TD平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
![12000TD平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87c02e3ac281e53a5802ffbc.png)
3.2.1 池体设计计算设两座平流式沉淀池,单池设计量Q=250m³/h,设计沉淀时间t=2h,设计进水含固率3%,则单个沉淀池各部分尺寸计算如下(示意见图3.2.1):(1)沉淀池面积设表面负荷q’=1.5m³/㎡.h A=Q /q’=167㎡(2)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2= q’*t=3m(1)沉淀部分有效容积V=Q*t=500m³(2)池长设水平流速μ=4.5mm/sL=4.5*2*3600/1000=32.4m(3)池宽B=A/L=5.15m(4)校核长宽比、长深比长宽比:L/B=6.29>4 (符合要求)长深比:L/h2=10.8>8 (符合要求)(5)污泥部分所需容积设沉淀池连续排泥,污泥停留时间T=1h,好氧池出水SV120(120分钟沉降比)为20%,则:V泥=250m³/h*1h*0.2=50m³(6)污泥斗尺寸设锥斗底部尺寸为0.5*0.5m,锥斗角度55℃,则:锥斗垂直高度h4=(5.15-0.5)/2*tg55°=3.32m,锥斗容积:V1=(5.15²+√(5.15*0.5)+0.5²)*3.32/3=31.3m³设池底坡度i=0.01,则坡度部分高度h5=(32.4-5.15)*0.01=0.27m 则锥斗以上梯形部分的容积:V2=(5.15*5.15)*0.27+(32.4-5.15)*5.15*0.27/2=26.1m³则污泥总容积V1+V2=26.1m³+31.3m³=57.4m³>50m³污泥层和废水层之间设缓冲层h3=0.3m(7)沉淀池总高设置保险水深h1=0.3m则沉淀池总高H=h1+h2+h3+h4+h5=0.3+3+0.3+3.32+0.27=7.19m。
(8)沉淀池总体积保险水深和缓冲层容积:V3=32.4*5.15*(0.3+0.3)=100.1m³V总=V+V泥+V3=500+57.4+100.1=657.5m³。
沉淀池设计计算(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斜板)
![沉淀池设计计算(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斜板)](https://img.taocdn.com/s3/m/ba91b769e009581b6ad9eb5f.png)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沉淀池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将密度比水大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处理构筑物,是废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单元之一,可用于废水的处理、生物处理的后处理以及深度处理。
在沉砂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无机杂质,在初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其他固体物,在二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生物处理出水中的活性污泥,在浓缩池应用沉淀原理分离污泥中的水分、使污泥得到浓缩,在深度处理领域对二沉池出水加絮凝剂混凝反应后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沉淀池包括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五个部分。
进水区和出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地流过沉淀池,避免短流和减少紊流对沉淀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死水区、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沉淀区也称澄清区,即沉淀池的工作区,是沉淀颗粒与废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污泥贮存、浓缩和排出的区域;缓冲区则是分隔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区域,保证已经沉淀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行浮起。
沉淀池的原理沉淀池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卜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
理想沉淀池的处理效率只与表面负荷有关,即与沉淀池的表面积有关,而与沉淀池的深度无关,池深只与污泥贮存的时间和数量及防止污泥受到冲刷等因素有关。
而在实际连续运行的沉淀池中,由于水流从出水堰顶溢流会带来水流的上升流速,因此沉淀速度小于上升流速的颗粒会随水流走,沉淀速度等于卜-升流速的颗粒会悬浮在池中,只有沉淀速度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才会在池中沉淀下去。
而沉淀颗粒在沉淀池中沉淀到池底的时间与水流在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关,即与池体的深度有关。
理论上讲,池体越浅,颗粒越容易到达池底,这正是斜管或斜板沉淀池等浅层沉淀池的理论依据所在。
为了使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沉淀下去和防止已沉淀下去的污泥受到进水水流的扰动而重新浮起,因而在沉淀区和污泥贮存区之间留有缓冲区,使这些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或重新浮起的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后,再次沉淀下去。
沉淀池设计计算设计参数
![沉淀池设计计算设计参数](https://img.taocdn.com/s3/m/4c32008576c66137ef061949.png)
(1)平流式沉淀池的长度多为 30~50m ,池宽多为 5~10m ,沉淀区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 3m ,多为 2.5~3.0m 。
为保证水流在池内的均匀分布,一般长宽比不小于 4:1,长深比 为 8~12。
(2)采用机械刮泥时,在沉淀池的进水端设有污泥斗,池底的纵向污泥斗坡度不能小于 0.01,一般为 0.01~0.02。
刮泥机的行进速度不能大于 1.2m /min ,一般为0.6~0.9m /min 。
(3)平流式沉淀池作为初沉池时,表面负荷为 1~3m3/(m·h),最大水平流速为7mm /s ;作为二沉池时,最大水平流速为 5mm /s 。
(4)人口要有整流措施,常用的人流方式有溢流堰一穿孔整流墙(板)式、底孑 L 人流一 挡板组合式、淹没孔人流一挡板组合式和淹没孔人流一穿孔整流墙(板)组合式等四种。
使 用穿孔整流墙(板)式时,整流墙上的开孔总面积为过水断面的 6%~20%,孔口处流速为 0.15~0.2m /s ,孔口应当做成渐扩形状。
(5)在进出口处均应设置挡板,高出水面 0.1~0.15m 。
进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不应小 于 0.25m ,一般为 0.5~1.0m ;出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 0.3~0.4m 。
进口处挡板距 进水口 0.5~1.0m ,出口处挡板距出水堰板 0.25~0.5m 。
(6)平流式沉淀池容积较小时,可使用穿孔管排泥。
穿孔管大多布置在集泥斗内,也可 般不能超过两排。
大型平流式沉淀池一般都设置刮泥机,将池底污泥从出水端刮向进水端 (7)平流式沉淀池非机械排泥时缓冲层高度为 0.5m ,使用机械排泥时缓冲层上缘宜高 出刮泥板 0.3m 。
例: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最大设计流量 Q=0.2m /s ,设计人数 N=10 万人,沉淀时间t=1.5h 。
采用链带式机刮泥,求平流式沉淀池各部分尺寸。
2 平流式沉淀池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平流式沉淀池表面形状一般为长方形,水流在进水区经过消能和整流进入沉淀区后, 缓慢水平流动,水中可沉悬浮物逐渐沉向池底,沉淀区出水溢过堰口,通过出水槽排出池 外。
沉淀池设计计算
![沉淀池设计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cef519b552d380eb63946d43.png)
沉淀池设计计算.主要的设计计算有:1)沉淀区有效水深(h2t??hq(2-15)223h)m/(m q —(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式中表面负荷,量)ht —。
停留时间,A2)沉淀区总面积(3600Q?max?A(2-16)q3m —最大设计流量,Q/s 。
式中xma V3)沉淀区有效容积(1h?V?A h A指的是沉淀区有效水深指的是沉淀区总面积,221tV?Q?2-18 )或(max1L4)沉淀区长度(? 2-19 )(t3.6L??。
按表面负荷设计平流池mm/s 式中最大设计流量时的水平流速,—。
,二沉池5 mm/s时,可按水平流速进行校核。
最大水平流速:初沉池7mm/s5)沉淀区总宽(B A?B L A是沉淀区长指的是沉淀区总面积,(L)度n 6)沉淀池座数或分格数(B?nB 沉淀区总宽度)(bb m (或导流墙间距)—。
式中每座或每格沉淀池的宽度,沉淀池每格宽度8M3,宜为~W7)污泥区容积(污泥区容积应根据每日沉下的污泥量和污泥储存周期决定,计算公式为:100C)(C?Q10TW??(2-22)?)100?P(SNT?W(2-23)或10003/d Q, m ;—设计流量式中3 , kg/mCC;—进、出水中的悬浮物浓度、10?95%—污泥密度,污泥主要为有机物且含水量水率大于 23 1000 kg/m;时,取97%P,95%;一般取—污泥含水率~T—两次排泥的时间间隔;S d)L/(;—每人每天产生的污泥量,人·N—设计人口数。
根据污泥区容积进一步确定、核算污泥斗的尺寸。
H8)沉淀池总高度(h?h?hH?h?(2-24)4321h 0.3m ;式中—超高,采用1h m;—沉淀区高度,2h m0.5m。
—缓冲高度,;一般取3h包括池底沉积污泥的梯形部分的高度和污泥斗的高—污泥区高度,4 m。
度,3/d90000m200000,欲建一某城镇人口人,最大污水流量例题:污水处理厂,若采用平流式初沉池,试求沉淀池个部分尺寸。
沉淀池设计公式范文
![沉淀池设计公式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c24408e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d6.png)
沉淀池设计公式范文沉淀池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境工程任务。
它是用于分离和清除水体中悬浮颗粒物质的一种设施。
沉淀池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雨水收集系统等。
沉淀池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包括流量、水的特性、悬浮物质的性质等。
本文将介绍沉淀池设计的公式和原则,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进行沉淀池设计。
在进行沉淀池设计之前,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定义和概念。
首先是泊松比,泊松比是指沉淀池中固体与液体的比例。
其计算公式为:ρs/ρl=(1-ε)/ε其中,ρs是固体的密度,ρl是液体的密度,ε是固体的体积分数。
其次是沉降速度,沉降速度是指颗粒物在液体中沉积的速率。
沉降速度可以根据斯托克斯公式来计算,即:V=(2g(ρs-ρl)/9μ)*d^2其中,V是沉降速度,g是重力加速度,ρs是固体的密度,ρl是液体的密度,μ是液体的动力粘度,d是颗粒物的直径。
接下来是沉淀区的长度,沉淀区的长度可以根据最小停留时间来估算。
最小停留时间是指液体在沉淀池中停留的最短时间,以便有效地分离悬浮物质。
最小停留时间可以根据以下公式来计算:Tmin = (ρl * L s / (Q * Cs))其中,Tmin是最小停留时间,ρl是液体的密度,Ls是沉淀区的长度,Q是液体的流量,Cs是悬浮物质的浓度。
最后是沉淀池的尺寸。
沉淀池的尺寸可以根据最小停留时间来计算,通过以下公式:As = Q / (Cs * V * Tmin)其中,As是沉淀池的横截面积。
除了以上公式外,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
例如,沉淀池的深度应根据颗粒物质的性质来确定,通常沉淀池的深度应大于颗粒物质的直径。
此外,沉淀池还要考虑到流量的变化和水体的特性等因素,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地分离悬浮物质。
总而言之,沉淀池设计公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许多参数和因素。
正确地设计沉淀池需要对流体力学和环境工程方面有深入的了解。
以上介绍的公式和原则只是设计沉淀池的基本知识,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沉淀池的设计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ca15a20258fb770bf78a5584.png)
10
(iv)沉淀区长度L2: L2=3.6vt v——最大设计流量时的水平流速mm/s, 一般取v≤5mm/s; t取l.5~2.0h (v)沉淀区总宽度B (m) B=A/L2
L2/B=4~5 不满足长宽比要求时,应分为n格,当采用机械刮泥时,b 还应与刮泥机的衍架宽度相对应
(vi)沉淀池座数或分格数n n=B/b, n值不应小于2,但也不宜过大,以免增大造价。
5
例1平流式 (a)入流区和出流区的设计 平流式沉淀池的配水可采用进水挡板或进水穿孔 墙等;作用是使废水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沉降区的各 个过流断面,既有利于沉降,也使出水中不挟带过多 的悬浮物。 出水一般采用三角堰;
6
平流式沉淀池示意图
7
h1 h2 h3 h4 h5
8
• 式中:h1——超高,为了适应冲击负荷的水位 变化,有效水深 • 以上应有保护高度h1,常取 0.3m。 • h2——有效高度,m • h3——缓冲层高度,当没有刮泥机时, h3=(hm+0.3), • hm为刮泥板高度;不设刮泥机 时,h3取0.5m。 • h4——污泥区高度,m • h5——污泥斗高度,m
9
(b)沉降区的设计 沉降区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确定沉降区的长、宽、高尺 寸和沉淀池座数或分格数,其主要内容如下: (i)沉淀区有效水深:h2=qt 式中q ——表面负荷; t ——污水沉淀时间 沉淀区有效水深一般取2.0~4.0m。 (ii)沉淀区总面积A: Q Q A q u A=Qmax/q 式中Qmax——最大设计流量,m3/h; (iii)沉淀区有效容积V V1=Ah2=Qt
08 高效沉淀池设计计算书
![08 高效沉淀池设计计算书](https://img.taocdn.com/s3/m/dcfc6202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c2.png)
xx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计算书(工程代号:2015-SW015-06)子项名称: 高效沉淀池专业: 工艺计算:校对:审核:高效沉淀池设计1 基础资料规模 4.0×104m3/d,单座,分两格,单格规模2.0×104m3/d。
单格平均流量:Q=20000m3/d=833.3m3/h=0.231m3/s。
考虑Kz=1.41(总图提供),则单组设计流量为:Q=1.41×20000m3/d=28200m3/d =1175m3/h=0.326m3/s。
设计进、出水水质:进水SS≤30mg/L,TP≤1.0mg/ L;出水SS≤15mg/L,TP≤0.6mg/ L2 混合池计算2.1 HRT计算混合池L×B×H=2.55×2.55×8.3=54.00m3,则HRT=54.00/1175=0.046h=2.75min3 机械搅拌反应池计算2.1 名义HRT计算机械搅拌反应池L×B×H=5.3×5.3×6.80=191.01m3,则HRT=191.01/1175=0.162h=9.75min2.2 实际HRT计算污泥回流量为50m3/h,合0.014 m3/s,则实际流量为0.399+0.014=0.413m3/s 则实际HRT=191.01/0.413=462.57=7.71min4 接触沉淀池计算1.沉淀区表面负荷计算沉淀区面积L×B×n=4.8×2×8.7=83.52m2,则设计沉淀区表面负荷为:1175/83.52=14.07m3/(m2·h)2出水堰及集水槽设计出水采用钢板三角形堰,设三角形堰板角度为90°,单齿宽200mm,则共设12条三角出水堰,每条长4.8m,每条堰设齿46个,单边设齿23个,则总齿数为n=12×46=552个。
高密度沉淀池计算书
![高密度沉淀池计算书](https://img.taocdn.com/s3/m/69df944cb7360b4c2e3f6478.png)
m3/s
絮凝室出口过水洞流速为ν6=
0.0600
m/s
过水洞口宽度B=
2.10
m
H11=QDG/n6B3
过水洞口高度H11=
0.28
m
h=xn62/2g
出水洞水头损失h= 0.000195 m
2.2.5 出口区
出口区上升流速为ν7=
0.0600
m/s
b3=QDG/n7l2
出水区宽度B4=
0.28
m
t3=l2b3h2/60QDG
中间出水渠宽度b=
0.80
m m m
L/s·m
m m3/s
m
m
m
m
m
×
300
m
m
0.7~1.0
º
m
1.0~1.2
m
m
1.00
h
m m
m m
m
2.2 2.2.2
出水渠末端流量QD= 出水渠长l=
0.070 5.7
出水渠停留时间HRT=
1.00
h2=QD×HRT×60/bl
hk=(QD2/gb2)(1/3)
m
混合池超高h'=
m
混合池高度H=
m
混合池尺寸L*B*H=
絮凝区GT值= 98844.118
Pa·s <
混合室设计
混合池
混合池尺寸
混合室进水流量q=
0.070
m3/s
混合池停留时间HRT=
1.50
min
混合池有效水深h1=
2.00
m
V=Q×HRT×60
混合池总体积V=
6.26
m3
F=V/h
高效沉淀池设计计算
![高效沉淀池设计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191eb418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11.png)
高效沉淀池设计计算
高效沉淀池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它可以去除大多数有机物、颗粒物和悬浮物。
在此工艺中,悬浮物被沉淀到底部,然后清洁
的水流入另一个池,完成净化过程。
沉淀池的设计是计算池的体积、
流量以及沉淀时间所必需的。
首先要根据池容积或者池体积来计算池的设计。
确定池的容积时,需要考虑污水处理需求,如污水流量、有机物含量以及悬浮物等因素,以便确定需要多长时间分离悬浮物。
一般情况下,沉淀池的容积是根
据处理的污水量,也就是平均每小时的污水量来计算的,沉淀池的容
积是每小时悬浮物处理能力的2-4倍。
接下来要确定污水流量,根据可用的污水量确定池的流量,以便
确定在给定的池大小中进行沉淀的时间。
通常情况下,每小时的流量
容量是池容积的6-10倍,以确保污物不会滞留在池中太久。
最后确定沉淀时间。
根据污水中悬浮物的种类和浓度以及池的大
小和流量,可以确定沉淀时间,一般情况下,沉淀池中悬浮物沉淀时
间为2-3小时左右,时间越短,污水处理效果越好。
总之,要计算高效沉淀池的设计,要确定池的容积、流量和沉淀
时间,考虑到污水处理的要求,一般池容积大小为每小时污水处理量
的2-4倍,每小时流量大小为池容积的6-10倍,沉淀时间为2-3小时,这样可以使污水得到有效的处理。
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沉淀池的设计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ca15a20258fb770bf78a5584.png)
在网上收集不同污水处理厂针对于生活
污水中的悬浮物进行处解 。
22
17
解:(1)①表面负荷及沉淀时间 由题意表面负荷数值上等于沉淀速度,所以表面 负荷为 q0=1.44m3/h,沉淀时间t0=65min ②设计表面负荷与设计沉淀时间 为使设计留有余地,将表面负荷缩小1.5倍, 沉淀时间放大1.75倍,即有: q=q0/1.5=1.44/1.5=0.96 m3/(m2· h) t=1.75t0=1.75×65=113.75min=1.9 h ③设计污水量 Qmax=105/(24×60×60) =1.157(m3/s) =4166.7(m3/h)
12
(c)污泥区计算
(i)污泥斗的泥渣体积
已知排泥周期和悬浮物浓度,泥渣体积Vw(m3)按下式计算
式中 Q--废水设计流量,m3/h; C0和C--分别为进水和出水的SS浓度,mg/L; P--泥渣含水率(%),一般为95%~97%; γ--泥渣容重,kg/m3,P>95%时,取1000kg/m3; T--排泥周期,一般取1~2d。
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沉淀池的设计
(1)沉淀池的设计包括功能构造设计和结构尺寸 设计。前者是指确定各功能分区构件的结构形 式,以满足各自功能的实现;后者是指确定沉 淀池的整体尺寸和各构件的相对位置。 (2)设计良好的沉淀池应满足以下三个基本要求 (i)有足够的沉降分离面积; (ii)入流区和出流区结构合理、能均匀布水和 集水; (iii)有尺寸适宜、性能良好的污泥、浮渣收 集和排放设备。
沉淀池的设计计算法
![沉淀池的设计计算法](https://img.taocdn.com/s3/m/d12194e3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79.png)
沉淀池的设计计算法沉淀池(Settling tank)是一个重要的水处理设备,用于去除悬浮物以及颗粒物质。
它通常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和水处理工程中。
沉淀池的设计和计算法是确保其有效运行的关键。
下面将详细介绍沉淀池的设计和计算法。
1.沉淀池尺寸:沉淀池的尺寸主要取决于进水速度、水流量和所需的停留时间。
设计时需要确定所需的停留时间,通常建议在30分钟到2小时之间。
停留时间的选择将会影响沉淀池的尺寸。
停留时间增加可以提高悬浮物和颗粒物质的沉降效果,但也会增加沉淀池的尺寸。
因此,在实际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水处理要求和经济性。
2. 进水速度:沉淀池的进水速度也是一个重要参数。
一般情况下,进水速度不能超过水流的沉降速度,以确保悬浮物可以沉淀下来。
根据Stokes公式,可以通过下式计算水流的沉降速度:V=(g*d^2*(ρ-ρw))/(18*μ)其中,V是沉降速度,g是重力加速度,d是颗粒物质的直径,ρ是颗粒物质的密度,ρw是水的密度,μ是水的粘度。
设计时,进水速度应小于沉降速度。
3. 池底速度:沉淀池的池底速度应足够小,以防止悬浮物再次悬浮起来。
一般来说,池底速度应小于1 cm/s。
可以通过下式计算池底的速度:Vb=Q/(A*H)其中,Vb是池底速度,Q是水的流量,A是池底面积,H是沉淀池的深度。
设计时,可以根据池底速度来确定沉淀池的面积。
4.池底斜度:沉淀池的池底应具有适当的斜度,以便收集沉淀下来的物质并排出。
一般来说,斜度的设计应根据所使用的污水流量和停留时间来确定。
通常建议斜度为1:2到1:3,以确保沉淀物顺利排出。
以上是沉淀池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在实际设计中,为了确保沉淀池的有效运行,还需要对汇水坑、沉降区域、底部排出口等进行设计,并进行适当的尺寸计算和结构设计。
总结一下,沉淀池设计和计算法包括确定停留时间、进水速度、池底速度和池底斜度等重要参数。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水处理要求、经济性以及相关的水流动力学参数。
沉淀池设计计算(平流式
![沉淀池设计计算(平流式](https://img.taocdn.com/s3/m/7871239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1c.png)
沉淀池设计计算(平流式设计一个平流式沉淀池可以用于处理废水中的悬浮物。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设计方案:1.确定池的尺寸和形状:根据处理的废水流量和悬浮物的浓度,确定池的尺寸和形状。
一般来说,池的长度应尽可能长,以增加停留时间,而宽度和深度则根据可用空间和处理效果进行确定。
2.内部结构设计:池内应设置适当的分隔板或屏障,以增加悬浮物的沉降时间和距离。
分隔板的高度应根据废水的流速和悬浮物的密度来确定,以确保废水通过时具有足够的停留时间。
此外,池底部应设置斜坡,以便悬浮物可沉积到池的底部。
3.入水和排水口位置:入水口应设在池的上部,以便废水进入沉淀池后尽快遇到停止流动的环境,并开始沉降。
排水口应设在池底部,以便从沉淀池底部收集和排出沉淀的悬浮物。
4.污泥处理:沉淀池底部应设置污泥收集装置,以便定期清理和处理沉淀的悬浮物。
污泥可以通过进一步处理,如浓缩、干化或消化,以减少体积并处理有害物质。
5.流量控制和调节:根据废水的流量和浓度,可能需要在入水口和排水口处设置流量控制和调节装置,以确保池内的水流速度适当,以便达到最佳的悬浮物沉降效果。
6.定期维护和清理:沉淀池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清理,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
这包括定期清理池底的沉淀物和污泥,检查和更换设备和管道,以及监测水质和悬浮物的浓度。
7.其他附加设备和控制系统: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安装其他附加设备和控制系统,如流量计、浊度计、溶解氧计等,以监测和控制废水的流量和品质。
设计一个平流式沉淀池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废水的性质、流量和浓度,以及可用的空间和经济条件。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进行合理的计算和模拟,可以设计出一个高效的平流式沉淀池,用于处理废水中的悬浮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12000方高效沉淀池池设计计算
一、设计水量
Q=12000m³/d=500m³/h=0.14m3/s
二、构筑物设计
1、澄清区
水的有效水深:本项目的有效水深按6.7米设计。
斜管上升流速:12~25m/h,取20 m/h。
——斜管面积A1=500/20=25m2;
沉淀段入口流速取60 m/h。
——沉淀入口段面积A2=500/60=8.3m2;
中间总集水槽宽度:B=0.9(1.5Q)0.4=0.9×(1.5×0.14)0.4=0.48m 取B=0.6m。
从已知条件中可以列出方程:
X•X1=8.3 ——①
(X-2)•(X-X1-0.4)=25 ——②
可以推出:A=X3-2.4X2-33.3X+16.3=0
当X=7.0时 A=8.6>0
所以取X=7.0。
即澄清池的尺寸:7.0m×7.0m×6.7m=328m3
原水在澄清池中的停留时间:t=328/0.14=2342s=39min;
X1=8.3/X=1.2 , 取X1=1.2m,墙厚0.2m
斜管区面积:7.0m×5.6m=39.2m2
水在斜管区的上升流速:0.14/39.2=0.0035m/s=12.6m/h
从而计算出沉淀入口段的尺寸:7m×1.2m。
沉淀入口段的过堰流速取0.05m/s,则水层高度:0.14÷0.05÷7=0.4m。
另外考虑到此处设置堰的目的是使推流段经混凝的原水均匀的进入到沉淀段,流速应该比较低,应该以不破坏絮体为目的。
如果按照堰上水深的公式去计算:h=(Q/1.86b)2/3=(0.14/1.86×7)2/3=0.046m。
则流速为0.23m/s。
这么大的流速经混凝的原水从推流段进入到沉淀段,则絮体可能被破坏。
因此,考虑一些因素,取1.05m的水层高度。
推流段的停留时间3~5min,取4 min。
V=500×3/60=25 m3
则宽度:25÷2.65÷7=1.34m,取1.5m。
2、污泥回流及排放系统
污泥循环系数按循环水量8%计算。
500×0.8=40m3/h,泵的扬程取20mH2O。
采用单螺杆泵。
系统设置4台。
2台用于污泥的循环,2台用于污泥的排放。
螺杆泵采用变频控制。
污泥循环管:DN150,流速:0.6m/s。
污泥循环的目的:1、增加反应池内的污泥的浓度;2、确保污泥保持其完整性;3、无论原水浓度和流量如何,保持沉淀池内相对稳定的固体负荷。
污泥排放的目的:避免污泥发酵,并使泥床标高保持恒定。
污泥床的高度由污泥探测器自动控制。
3、絮凝池
本项目的有效水深按6.7米设计。
停留时间10~15min,取15 min。
则有效容积:V=500×15/60=125 m3
平面有效面积:A=125/6.7=18.6m2。
取絮凝池为正方形,则计算得A=4.2m,取整后a=4.5m。
絮凝池的有效容积:
4.5m×4.5m×6.7m(设计水深)=13
5.6m3。
原水在絮凝池中的停留时间为16min
4、反应室及导流板
Q=500t/h=0.14m3/s
①——管道流速取1.0m/s,管径为DN500(流速0.70 m/s);
②——管道流速取0.8m/s,管径为DN500(流速0.70 m/s);
③——回流量:设计水量=8%,絮凝筒内的水量为10.8倍的设计水量(1.5m3/s)。
筒内流速取1.0 m/s,则Di=1.38m,取内径:φ1400mm,筒内流速:0.97m/s。
④——流速取0.5m/s,1.5÷0.5÷(3.14×1.4)=0.68m,取0.7 m;v=0.49m/s。
⑤——流速取0.4m/s左右。
则D×L=(0.14×10)/(0.4)=2.75m2
锥形筒下部内径:φ2800mm;流速:0.39m/s。
筒外流速:(0.14×10.8)/(4.5×4.5-3.14×1.42/4=18.7)=0.08 m/s
筒内流速/筒外流速=1.0/0.08=12.5
筒内:配有轴流叶轮,使流量在反应池内快速絮凝和循环;
筒外:推流使絮凝以较慢的速度进行,并分散能量以确保絮凝物增大致密。
原水在混凝段的各个流速:
反应室内:内径:D=φ1400mm,流速:v=0.97 m/s;
室内至室外:流速:v=0.49m/s;
室外流速:v=0.08m/s;
室外至室内:流速:v=0.39m/s;
5、提升絮凝搅拌机
叶轮直径:φ1400mm;
外缘线速度:1.5m/s;
搅拌水量为设计水量的10.8倍(1.51m3/s);
轴长——按照目前设计的要求,有5.2m。
螺旋桨外沿线速度为 1.5m/s,则转速n=60*1.5/3.14*1.4=20 r/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