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资格考试(中级)重点归纳

合集下载

《出版专业实务》中级整理笔记

《出版专业实务》中级整理笔记

出版专业实务(中级)第一章出版物选题策划选题策划的概念审稿前三环节:信息米集、选题策划、组稿。

设计阶段的中心环节:选题策划选题要考虑:读者需求、市场前景、自身条件选题规格分:系列性选题、成套性选题、单向性选题选题重要性分:重要性选题、一般选题选题制定时机分:计划内选题、计划外选题选题策划的基本步骤:基础准备、选题设计、选题论证、选题优化选题设计:捕捉新的选题生长点、构思出版物总体结构选题论证是必须坚持的重要制度:1997年新闻出版署颁布《图书质量保障体系》选题优化根据: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整理、整体设计、校样处理等各环节信息内容:社会发展信息、科学文化信息、出版业市场信息、作者信息、读者信息出版业市场信息:出版动态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信息采集的方法:出版物交易场所调研、文献检索、关注大众传媒、人际交往、专业市场调查信息采集的要求:真实性、针对性、综合性、预见性信息处理:筛选、加工、存储、使用策划选题三方面:出版物内容与形式设计、市场预测、实施方案设计图书内容设计:主题设计、体裁设计形成消费需求形成原因:读者的年龄、性别、文化教育程度、职业和专业工作图书的定性:设计图书的主题方向图书的定量:知识信息数量图书主题设计:分析读者状况、出版物市场状况、本出版单位自身状况(人力、物力、财力)体裁设计:确定提供知识信息的具体方式信息的接受程度受:读者的文化背景、认知特点、情感取向、生活经历、职业特征等影响体裁设计分:理论阐释、通俗讲解、文艺作品、科学作品、一般读物、工具书、原理阐述、实例分析为辅、实例分析为主、结合实例讲解原理、文字介绍为主、图片表现为辅、图文并重、相互补充、单向讲解、一问一答图书形式设计:书名、篇幅、幵本、装订样式、版面形式篇幅设计考虑:主题内容和体裁、生产成本和目标读者群体购买力状况等因素篇幅设计:范围越广、普及性越强、篇幅越大篇幅过大:成本增加、抑制购买力、价格上升、减少发行量篇幅过小:性价比下降、减少购买力、减少发行量篇幅设计涉及图书生产成本测算(直接成本)幵本、装订样式和版面形式设计市场预测:读者需求情况、同类出版物情况、选题特色同类出版物情况:内容、特点、时间、数量、销售和读者反应6方面分析比较选题特色分析:内容、形式、特点、定价、上市时间等因素实施方案设计:作者的落实、时间安排、成本与定价预测、宣传计划、营销策略作者的落实:思想水平、学术能力、行文风格时间安排:交稿时间、审稿时间、退修时间、编辑加工时间、校样处理时间、印刷装订时间、出书时间等宣传计划:宣传方式、联络媒体、不同阶段重点、时段安排、场所安排、费用估算营销策略:图书的内容与形式、目标读者及需求、作者声望及写作特色、产品面世销售契机等选题报告的撰写选题报告的形成:编辑起草、编辑室主任审核、(退编辑处理)、审核后编辑室初步集体论证、出版单位领导审核、(退编辑室修改)、审核后全社性集体论证会论证选题报告内容:选题名称、提出选题的原因及目的、选题价值、选题形成过程、选题内容与形式设想、读者对象、拟请作者、与同类出版物比较、时间安排、效益预测、市场营销情况、其他方面选题价值: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出版价值出版价值: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艺术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选题的内容及形式设想:主题类型、特点、范围、重点、体裁、篇幅、成品的物质形态、主要内容和篇章结构框架、套书或多媒体形式的每种名称和结构组成读者对象的目标群体及需求情况:目的是审核策划者内容层次、篇幅、表现形式、发行范围、促销方式是否合适拟请作者:工作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学术水平、研究或创作成果、写作能力、写作风格同类出版物比较:内容上、表达方式上时间安排:交稿时间、发稿时间、出版时间效益预测: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本量利分析原理(成本、销量、利润)印数估计分析资金投入产出市场营销建议:宣传要求和方式其他方面情况:翻译作品原着的主要内容、古籍整理校勘情况及版本四、选题的论证与优化选题论证:确定选题计划的决定性环节选题论证方式:一级论证、分级论证一级论证:全社范围内、分析选题价值、可行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形成选题计划分级论证:编辑室论证会、编辑室主任汇总交总编室、总编室汇总成全社初步选题计划、全社论证会社长或总编辑主持、编辑销售宣传出版部门主任参与选题论证的内容:精神文化价值判断、市场适应性判断、效益判断、可行性判断精神文化价值判断:引导性、独创性市场适应性判断:针对性、前瞻性效益判断: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努力获取经济效益,是维持和扩大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五、选题计划选题计划的内容:总则、列题总则:出版方针、目标、规模、重点、分类统计与分析列题:分类类别、选题名称、内容简介、拟约作者姓名及单位、主要读者对象、估计规模、预约交稿日期等选题计划类型:按主体分国家组织、数家联合、一家制定。

(整理)出版资格中级考试笔记重点.

(整理)出版资格中级考试笔记重点.

2011出版资格考试理论基础重点第一章出版与出版学主要内容出版的定义和要素出版过程的特点出版与社会的关系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出版学的概念、学科建设、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面、相关学科等1.出版定义与要素(*掌握P1-4)l 定义: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

l 要素:三大要素:编辑、复制、向公众发行l 出版行为的前提:作品2.出版历史知识l 古代没有出版一词,称为“梓行”、“雕印”、“版印”。

含印刷或发行,但不包括编辑。

l 最早使用出版一词的人黄遵宪,1879年。

l 我国最早使用出版一词的法律文件是1906年的《大清印刷物专律》,它将出版物称为“记载物件”。

l 1930年国民政府公布的《出版法》给出了出版物的概念,但不包括编辑要素。

3.出版历史知识2l 给出出版明确定义是1949年后的事情。

l 法语和英语分别在1330年和1450年就有了表示出版的词语,来源于拉丁语“公于众”。

l 西方出版定义中有的不包括编辑要素。

4.出版概念的广义与狭义性l “出版科”,习惯称谓,是出版狭义概念的体现。

l 出版概念的广义性:–从学理上认识–从出版行政管理上认识5.作品的定义与内容l 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l 包括P3l 出版与作品、稿件的关系–不是所有的作品都能成为出版的前提–出版单位收到或约请作者创作的作品6.出版过程及特点(熟悉P4-5)l 出版过程:由编辑、复制、发行三个阶段联结而成的有序过程。

l 编辑阶段: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加工整理、整体设计、发稿检查、读校样、看样品等环节。

l 复制阶段:共性:制作母本(印版或母盘等)、成批复制、包装等不可或缺。

l 发行阶段:进货、储运、宣传、销售、结算货款等环节。

7.出版过程的特点(考过)l 明显的整体性–三者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l 不同劳动的有机组合–编辑劳动—作品优化、增值的精神生产劳动–复制劳动—物化劳动,物质生产劳动,增加精神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将作者、编辑的精神生产劳动的价值转移到物质产品中去,使作品最终形成出版物(前两者只能创造价值,但不能实现价值)–发行劳动—商业活动,实现出版物价值的手段8.出版过程的基本特点l 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l 它决定了出版物的特殊性9.出版与社会的关系l 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有决定性影响l 作为意识形态和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对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发展,又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10.社会发展对出版的决定性影响u 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决定出版的命运(方向、规模和水平)u 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提供物质条件u 科技的发展是出版发展的强大推动力u 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提供活力11.出版对社会的能动作用l 对政治发展的影响–形成舆论导向;深化思想教育;促进社会生活的整合l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促进人们更新经济理念,推进经济发展;迅速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l 对科技发展的影响–进一步提高生产力;人们的技术能力;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质l 对文化发展的影响12.出版与政治的关系l 形成舆论导向;深化思想教育;促进社会生活的整合l 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决定出版的命运(方向、规模和水平)13.出版与经济的关系l 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促进人们更新经济理念,推进经济发展;迅速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l 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提供物质条件14.出版与科技的关系l 进一步提高生产力;人们的技术能力;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质l 科技的发展是出版发展的强大推动力15.出版与文化的关系l 增进文化积累;推进文化创新优化文化选择;促进文化交流l 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提供活力16.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掌握P13-22)l 三个代表–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2023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考点手册

2023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考点手册

2023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
(中级)》考点手册
以下是《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考点手册的部分内容,供您参考:
1. 出版物:是指报纸、期刊、书籍、地图、图片、年画、图片、挂历、电子出版物等。

2. 出版物种类:
报纸: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连续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品。

期刊: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者年、季、月顺序编号,按照一定周期出版的成册连续出版物。

图书:以文字或者图画在一定材料上记录知识,供读者阅读学习的印刷品。

3. 电子出版物: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者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读取使用的大众传播媒体。

4. 出版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提供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引导社会舆论,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强综合国力。

5. 电子书阅读器:是一种采用LCD、电子纸为显示屏幕的新式数字阅读器,可以阅读网上绝大部分格式的电子书,如PDF、CHM、TXT等。

若想获取完整的信息,建议您查阅2023年出版的《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教材或联系相关的教辅练习获取更多帮助。

出版专业基础(中级)复习要点

出版专业基础(中级)复习要点

出版专业基础(中级)复习要点一、出版基础知识1. 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传统出版传统出版可以分为印刷出版和手工书写出版。

印刷出版过程包括文稿编辑、样稿设计、排版、印刷、裁切装订等环节。

数字出版数字出版是指使用计算机、数字化设备及网络技术,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为载体,进行编辑、排版、装帧、制作和发行的出版方式。

数字出版可以分为HTML格式出版、电子邮件格式出版、PDF格式出版、CD-ROM出版和网络出版等。

2. 出版物的版式版式是指出版物的页面排列形式和版面设计。

版式分为标准版式、非标准版式和特种版式三种。

二、出版物的编辑和校对1. 编辑编辑是对文稿进行修改、统一、整合的过程,主要包括删除、添加、移动、改写四个方面。

2. 校对校对是对编辑过的文稿进行语法、用词、标点、格式等方面的修改和检查。

三、版面设计1. 布局版面设计的布局包括基本动线、空间布局、比例、色彩等方面。

其中,基本动线包括自然动线、第一眼动线和走眼路线等。

2. 字体字体是版面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

不同的字体可以传达不同的信息和情感。

字体可以分为衬线字体和无衬线字体等。

3. 色彩色彩可以增强版面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常用的色彩有红、黄、蓝、绿、黑、白等。

四、印刷制作1. 调色调色是印刷制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印刷品的色彩要符合设计师的意图,而调色就是要根据设计师提供的数据、标准样张等信息,将油墨、涂料等按一定比例调配成所需的颜色。

2. 印刷印刷方式有胶版印刷、凹版印刷、凸版印刷、丝网印刷等。

3. 装订装订是将印刷后的平面作品按照内容和规格进行组合、折页、裁切、印刷和裝binding等工序。

五、出版物的发行和市场营销1. 渠道选择出版物的销售渠道有出版社、书店、网络等。

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出版物,选择不同的销售渠道。

2. 宣传宣传是影响读者购买欲望的重要手段。

宣传方式包括海报、传单、广告、网络推广等。

3. 市场调研市场调研是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反馈的重要途径。

出版专业中级基础知识复习笔记(超详细)

出版专业中级基础知识复习笔记(超详细)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复习笔记第一章出版概论第一节出版活动一、出版: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

最早在我国使用“出版”这个词的是1833年创办于广州的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906年,清政府颁布《大清印刷物专律》——我国第一次在法律文件上使用“出版”这一术语二、出版物的构成要素(一)编辑——复制和发行的前提;(二)复制(三)发行三、出版活动的前提:作品。

(建筑作品和模型作品不能成为出版前提。

)四、出版物的特征(一)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二)不同劳动的有机组合;(三)政治性和思想性;(四)经济性和产业性。

五、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1. 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决定出版活动的命运;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3. 科技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4. 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

(二)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能动作用是通过出版物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所施加的影响来实现的。

1. 对政治发展的影响:形成舆论导向,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社会和谐;2.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2)促进人们更新经济理念,推进经济发展;3)迅速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

3. 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推动科学发展、普及现代科技知识、提高人民素质、培养科技队伍;4. 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增进文化积累、推进文化创新、优化文化选择、促进文化交流。

第二节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一、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
(四)本量利分析的作用
1.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出版物的保本发行量(即保本点),从 而确定目标发行量,采取有效的促销战略。
比如:我们出版一本新书,在我们知道需要投入多少的情况下,要测算 这本书最少要发行多少本才能收回本钱,不赢不亏。这个能使图书不 赢不亏的最少发行量就是我们这本书的保本发行量。
.
38
2.可以根据我们事先确定发行量,帮助我们测算目标利润。比如: 出版一本教材,预计这本教材可以卖到10000本,而且我们已经 知道这本书的全部投入以及发行折扣、各种税率,我们可以利用 本量利分析公式测算出该本书的利润多少。
.
28
(三)委托加工制作的成本控制 在确保质量、周期的情况下,合理选用出版物的物质生产
过程,可以降低出版物的直接加工成本。
.
29
二、间接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控制 (一)间接成本和期间费用控制的一般原则 1.加强管理,规范流程,明确岗位责任制,提高效率,降
低间接成本。 2.制定标准,严格监督,控制成本。 3.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4.做好财务管理,降低财务费用。 (二)仓储物流管理成本的控制 1.加强仓储管理,确保帐实相符 2.严格报废报批程序。 3.加强退货、样书、残次品管理。
.
21
2.财务费用 出版单位为筹集生产经营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包括利息支出、汇兑损失、支付给金融机构手续费。 3.营业费用(P157) 又称“销售费用”,是指出版物在发行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
以及自办发行部门的各项经费。
包括:发行部门的工资、工资性支出、办公费、发行部门的会 议费、业务招待费、差旅费、固定资产折旧、宣传推广费、 展览费、包装费、运杂费、仓储费、呆滞损失费等
原辅材料成本、委托加工制作三个方面进行控制。

出版专业基础中级考点要点

出版专业基础中级考点要点

出版专业基础(中级)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中级编辑资格考试一《出版专业基础》考点知识第一章出版概论出版活动概念出版的概念: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

作品一般又称为“稿件”,作品是出版的前提;编辑、复制是手段;发行是目的。

编辑、复制、发行是出版活动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我国古代把出版活动称为“梓行”、“雕印”、“版印”。

最早使用“出版”这个词的是1833年《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1.政治制度、政治环境决定出版活动的命运;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3.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提供活力。

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政治方面:引导社会舆论、培育思想信念。

经济方面: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促进人们更新经济理念,推进经济发展,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发展进度。

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增进文化积累,推进文化创新,优化文化选择,促进文化交流。

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传播和积累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技、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

出版工作者应贯彻、执行的几本方针原则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3.古为今用、洋为中用;4.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5.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6.坚持质量第一;7.坚持改革创新之路。

出版工作的根本任务促进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服务。

具体包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满足和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出版专业实务(中级)知识点梳理

出版专业实务(中级)知识点梳理

出版专业实务(中级)第一章出版物选题策划§1.1选题策划概述一、“选题策划”的概念审稿前三环节(产品设计阶段):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

中心环节:选题策划选题策划:是编辑人员开发出版资源,设计选题的创造性活动。

作用:①把握出版工作方向、落实出版工作方针,②保障出版生产秩序,③保证和提高出版物的质量,④塑造出版单位的品牌形象等。

选题策划的内容:主要是对出版物内容与形式的设计,还包括实施方案和营销方案的设想,资金投入与产出的预测,涉及编辑、复制、发行全过程(全程策划)。

P3选题策划类型:1.按规格分:系列性选题、成套性选题、单项性选题。

2.按重要性分:重点选题、一般选题。

3.按制订时机分:计划内选题、计划外选题(增补)。

二、选题策划的基本步骤选题策划的基本步骤:信息梳理、选题设计、选题论证、选题优化。

1.信息梳理:选题策划最基础的工作,是信息采集环节的延伸。

在信息使用过程中以编辑目的为参照,注意编辑经验的积累和多种信息的交融,将思维作多元化、多角度的延伸,将信息融合成求新求变的观念,化成丰富的想象力,从而使选题的策划富有创意。

2.选题设计:指编辑人员整合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构思、拟定出具体出版项目总体方案的工作。

①捕捉新的选题生长点②总体构思出版物(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自身的条件在总体上对出版物进行构思):既要设想作品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又要对出版物的形态结构有初步设计。

作者构思与编辑构思的不同点:作者往往会凭借创作冲动进入创作过程,边动手边思考,逐步完善,甚至中途改弦易辙;编辑则必须通过构思,形成尽可能周密、详尽的方案。

这是因为编辑不仅要用它来明确自己的思路,还要用它来统一各相关工作环节的思想,并与作者的创作对接。

P5③拟订出版项目的运作方式:一方面,要对作者对象的选择、时间进度的安排拟定计划;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虑出版项目的资金投入与产出状况,预测生产成本、估算销售价格和销售数量,还应当对营销方案提出一定的设想。

(整理)出版资格中级考试笔记整理.

(整理)出版资格中级考试笔记整理.

发帖人:瑛紫发表时间:2004-09-20 11:44第一章出版与出版学主要内容出版的定义和要素出版过程的特点出版与社会的关系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出版学的概念、学科建设、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面、相关学科等1.出版定义与要素(*掌握P1-4)l 定义: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

l 要素:三大要素:编辑、复制、向公众发行l 出版行为的前提:作品2.出版历史知识l 古代没有出版一词,称为“梓行”、“雕印”、“版印”。

含印刷或发行,但不包括编辑。

l 最早使用出版一词的人黄遵宪,1879年。

l 我国最早使用出版一词的法律文件是1906年的《大清印刷物专律》,它将出版物称为“记载物件”。

l 1930年国民政府公布的《出版法》给出了出版物的概念,但不包括编辑要素。

3.出版历史知识2l 给出出版明确定义是1949年后的事情。

l 法语和英语分别在1330年和1450年就有了表示出版的词语,来源于拉丁语“公于众”。

l 西方出版定义中有的不包括编辑要素。

4.出版概念的广义与狭义性l “出版科”,习惯称谓,是出版狭义概念的体现。

l 出版概念的广义性:–从学理上认识–从出版行政管理上认识5.作品的定义与内容l 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l 包括P3l 出版与作品、稿件的关系–不是所有的作品都能成为出版的前提–出版单位收到或约请作者创作的作品6.出版过程及特点(熟悉P4-5)l 出版过程:由编辑、复制、发行三个阶段联结而成的有序过程。

l 编辑阶段: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加工整理、整体设计、发稿检查、读校样、看样品等环节。

l 复制阶段:共性:制作母本(印版或母盘等)、成批复制、包装等不可或缺。

l 发行阶段:进货、储运、宣传、销售、结算货款等环节。

7.出版过程的特点(考过)l 明显的整体性–三者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l 不同劳动的有机组合–编辑劳动—作品优化、增值的精神生产劳动–复制劳动—物化劳动,物质生产劳动,增加精神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将作者、编辑的精神生产劳动的价值转移到物质产品中去,使作品最终形成出版物(前两者只能创造价值,但不能实现价值)–发行劳动—商业活动,实现出版物价值的手段8.出版过程的基本特点l 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l 它决定了出版物的特殊性9.出版与社会的关系l 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有决定性影响l 作为意识形态和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对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发展,又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10.社会发展对出版的决定性影响u 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决定出版的命运(方向、规模和水平)u 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提供物质条件u 科技的发展是出版发展的强大推动力u 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提供活力11.出版对社会的能动作用l 对政治发展的影响–形成舆论导向;深化思想教育;促进社会生活的整合l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促进人们更新经济理念,推进经济发展;迅速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 l 对科技发展的影响–进一步提高生产力;人们的技术能力;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质l 对文化发展的影响12.出版与政治的关系l 形成舆论导向;深化思想教育;促进社会生活的整合l 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决定出版的命运(方向、规模和水平)13.出版与经济的关系l 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促进人们更新经济理念,推进经济发展;迅速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 l 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提供物质条件14.出版与科技的关系l 进一步提高生产力;人们的技术能力;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质l 科技的发展是出版发展的强大推动力15.出版与文化的关系l 增进文化积累;推进文化创新优化文化选择;促进文化交流l 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提供活力16.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掌握P13-22)l 三个代表–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一、出版物和出版业内容包括:关于出版物的基本知识关于我国出版业的基本知识;关于出版资源的基本知识;新技术的发展对出版业的影响。

(一)基本要求1.掌握出版物的概念、种类及各种出版物的不同特点。

2.掌握出版物的特殊性。

3.熟悉我国出版业的性质、特点以及结构组成。

4.了解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类别、职务级别。

5.掌握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要求以及各级专业技术人员的主要职责。

6.了解出版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7.掌握关于出版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知识。

8.了解新技术的发展对出版业的影响。

(二)考试内容1.出版物的概念、种类及各种出版物的不同特点。

2.出版物的特殊性。

3.我国出版业的性质、特点以及结构组成。

4.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类别、职务级别。

5.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要求以及各级专业技术人员的主要职责。

6.出版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7.出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8.新技术的发展对出版业的影响。

二、出版历史知识内容包括:汉字与我国古代文献载体种类;纸的发明与推广以及古代的印刷技术;我国古代的书籍生产和流通形式;我国近代、现代(自五四运动起至新中国建立前)的出版历史概况。

(一)基本要求1.了解汉字的生产和字体的演变。

2.了解我国早期的文献载体。

3.了解纸的发明以及影响。

4.熟悉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5.熟悉我国古代的刻书业。

6.了解我国古代的图书贸易。

7.了解我国近代出版机构种类。

8.了解我国近代出版物概况。

9.了解我国近现代印刷也的发展概况。

10.熟悉新中国建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出版活动。

11.熟悉自五四运动起至新中国建立前我过现代图书出版的特点。

(二)考试内容1.汉字的生产和字体的演变。

2.我国早期的文献载体。

3.纸的发明以及影响。

4.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5.我国古代的刻书业。

6.我国古代的图书贸易。

7.我国近代出版机构种类。

8.我国近代出版物概况。

9.我国近现代印刷也的发展概况。

10.新中国建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出版活动。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级)写作题答题要点(全)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级)写作题答题要点(全)

写作题答题要点
▲选题报告写作要点:(1)选题名称。

(2)选题的价值。

(3)选题酝酿、形成过程。

(4)内容和形式设想。

(5)读者对象。

(6)拟请的作者。

(7)时间安排。

(8)经济效益预测。

(9)市场营销建议。

(10)落款齐全。

(11)文字规范。

★退稿信写作要点:(1)收信人正确(应是丛书主编)。

(2)称呼得体。

(3)说明书稿名称。

(4)说明经过三审。

(5)肯定作品价值。

(6)说明退稿理由。

(7)决定退稿。

(8)表示歉意。

(9)提出退稿费支付方案。

(10)以出版社名义落款。

★退修信写作要点:(1)称呼。

(2)书稿名称。

(3)说明经过三审。

(4)肯定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5)指出存在的语言文字不够规范、计量单位混用等不足。

(6)明确说明出版社的意见是决定退修。

(7)提出修改建议。

(8)说明要求书稿修改后返回的时间。

(9)以出版社名义落款。

(10)语言文字规范。

★约稿信写作要点:(1)称呼。

(2)稿件题目。

(3)约稿缘由。

(4)读者对象。

(5)内容。

(6)要求。

(7)字数。

(8)交稿时间。

(9)可供参考的资料。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级考点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级考点

出版资格考试考点梳理第一章出版概论一、“出版”的概念和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前提和特征。

(一)概念: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

最早在我国使用“出版”一词:1833年创办于广州的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的编辑序言。

最早在我国法律文件上使用“出版”一词:1906年清朝政府颁布的《大清印刷物专律》。

把出版物称为“记载物件”。

在我国,给“出版”做出明确的定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我国强调编辑、复制、发行三个要素不可分割的整体性;西方着重于“公之于众”。

(二)出版活动三要素:编辑、复制、发行编辑是指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活动,它是复制和发行的前提。

复制是指以各种方式根据作品内容制成一份或多份与其内容信息相同的物件的活动。

发行是指出版单位通过商品交换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的活动。

出版活动的前提是作品。

出版界所说的“作品”是指可以转化为出版物的作品。

并非所有的作品都能成为出版的前提,如建筑作品、模型作品。

出版活动的三要素在出版过程中形成精神生产、物质生产和产品流通三个有机结合起来的阶段。

编辑劳动和复制劳动只能创造价值,但不能实现价值。

(四)出版活动的特征:是一种文化活动1.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 2.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 3.政治性和思想性 4.经济性和产业性★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它的文化功能实现的。

★出版过程中形成精神产品生产、物质产品生产和产品流通三个有机联结的阶段。

二、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有决定性影响;出版活动作为意识形态和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发展,又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1.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决定出版活动的命运。

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3.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

(二)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1)形成舆论导向。

出版考试中级基础知识

出版考试中级基础知识

排版术语1、暗页码又称暗码是指不排页码而又占页码的书页。

一般用于超版心的插图、插表、空白页或隔页等。

2、页页与张的意义相同,一页即两面(书页正、反两个印面)。

应注意另页和另面的概念不同。

3、另页起另页起是指一篇文章从单码起排(如论文集)。

如果第一篇文章以单页码结束,第二篇文章也要求另页起,就必须在上一篇文章的后留出一个双码的空白面,即放一个空码,每篇文章要求另页起的排法,多用于单印本印刷。

4、另面起另面起是指一篇文章可以从单、双码开始起排,但必须另起一面,不能与上篇文章接排。

、6、直(竖)排本是指翻口在左,订口在右,文字从上至下,字行由右至左排印的版本,一般用于古书。

就是翻口在右,订口在左,文字从左至右,字行由上至下排印的版本。

7、刊头刊头又称“题头”“头花”,用于表示文章或版别的性质,也是一种点缀性的装饰。

刊头一般排在报刊、杂志、诗歌、散文的大标题的上边或左上角。

8、破栏破栏又称跨栏。

报刊杂志大多是用分栏排的,这种在一栏之内排不下的图或表延伸到另一栏去而占多栏的排法称为破栏排。

9、天头天头是指每面书页的上端空白处。

10、地脚地脚是指每面书页的下端空白处。

期刊出版内容包括:期刊的定义、构成要素和媒体特点;国家关于期刊的管理规定;期刊的市场定位;期刊的编辑工作;学术期刊的编辑规范化要求;期刊的广告经营。

(一)基本要求1.了解期刊的定义、构成要素和媒体特点。

2.掌握国家关于期刊管理的规定。

3.了解期刊的市场定位。

4.熟悉期刊编辑工作的总体特点。

5.掌握关于期刊内容策划的知识。

6.掌握期刊稿件的审读要求。

7.掌握期刊稿件编辑加工整理的特有要求。

8.掌握期刊稿件管理的要求。

9.熟悉期刊的作者工作和读者工作。

10.熟悉学术期刊的编辑规范化要求。

11.了解期刊与广告的关系。

12.掌握期刊广告经营的原则。

13.熟悉期刊广告经营的策略。

14.了解广告与期刊与发行量、成本、利润的关系。

(二)考试内容1.期刊的定义、构成要素和媒体特点。

中级出版资格考试基础知识考点归纳

中级出版资格考试基础知识考点归纳

中级出版资格考试根底知识考点归纳本文“中级出版资格考试根底知识考点归纳”由出guo出版资格考试栏目,更多出版资格考试关内容请关注本网站!1、人身权: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2、财产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播送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一、著作权不予保护的作品:根据《著作权法》第四条的规定,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二、不适用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1、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2、时事新闻3、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出版物促销,是旨在激发消费者购置行为,促进出版物销售的市场营销活动。

1、促销的目的:影响消费者的购置态度和行为。

可以分解为:(1)影响消费者对某种出版物的态度,促进其销售。

(2)影响消费者对出版单位的态度,进而形成或者扩大品牌影响,促进本出版单位出版物的销售2、促销的内容:通过各种具体形式,传播有说服力的出版物信息。

特点:(1)集中反映了出版物的内容和相关因素(2)反映了目标消费者的迫切需要(3)倡导、引导或迎合了某一时尚或社会风气,有广泛的公众根底3、促销的手段:沟通所谓沟通,就是一种有意识的信息传播活动,其目的是对信息的承受者进行劝说或说服。

各种促销方法要实现的,就是这种沟通。

4、促销的方法(1)人员促销:通过专门业务人员直接与目标消费者或发行商接触,来推介和销售出版物产品的促销方法。

具体方法:j上门推销:推销人员向特定消费者个体当面推荐、销售出版物。

这是一种传统的推销方式。

销售较易实现,但本钱高,一般用于销售价格高的大型出版物。

k展示推销:通过集中展示出版物产品的形式,向非特定消费者或发行商推介、销售出版物。

书市、展销会、图书交易洽谈会等l网点推销:推销人员定期主动向销售网点的发行商提供新出版物信息,并通过他们向消费者宣传推荐,促进销售m效劳推销:通过开展某些为消费者效劳的活动,来向他们推荐介绍、销售出版物。

[实用参考]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出版基础(中级)复习笔记

[实用参考]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出版基础(中级)复习笔记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出版基础(中级)复习笔记第一章出版概论§1.1出版活动(P1)一、“出版”的概念【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以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古代,人们把出版活动称为“梓行”、“雕印”、“版印”。

最早在我国使用“出版”一词:1833年创办于广州的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的编辑序言。

最早在我国法律文件上使用“出版”一词:1906年清朝政府颁布的《大清印刷物专律》,但却把出版物称为“记载物件”。

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出版法》,但未对“出版”下明确定义。

在我国,给“出版”做出明确的定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在西方,法语和英语中分别在1330年和1450年有了表示“出版”的词语,他们来源于拉丁语publicare。

二、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P3)出版活动三要素:编辑、复制、发行如何看待博客出版、微博出版:①具有很强的个体化特征,不具有作为社会化活动的出版的基本属性和功能;②具有一定的出版功能,要引导和规范;③在数字化时代,出版活动对社会文化生活具有广泛影响性,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三、出版活动的前提是作品。

出版界所说的“作品”是指可以被编辑、复制和通过某种方式能够发行的作品。

一般又称为“稿件”。

四、出版活动的特征:(P4)1.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2.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精神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是一种精神劳动(即编辑),物质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是一种物质生产劳动(即印刷),出版物产品流通阶段的劳动是一种兼有文化传播意义的商业劳动(即发行)。

出版物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同时也是出版物价值的产生过程:一方面物质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形成出版物的新增的价值;另一方面,又把作者=编辑的精神生产劳动的价值,以及工具设备和原材料等物化劳动价值转移到出版物中。

发行的目的:①将精神文化内容向社会传播;②通过商品交换实现出版物的价值;③依靠商业劳动,能使凝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实现。

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知识点总结

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知识点总结

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出版概论。

1. 出版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 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

- 构成要素包括编辑、复制、发行。

编辑是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活动;复制是以各种方式根据作品内容制成一份或多份与其内容信息相同的复本的工作;发行是指出版单位通过商品交换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的活动。

2. 出版活动的前提与特征。

- 前提:作品。

作品是出版活动的前提,没有作品就不可能有出版活动。

- 特征:- 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与传承功能。

出版活动对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它能够将人类的思想、知识、文化成果等以出版物的形式记录下来,广泛传播、交流并传承下去。

- 不同劳动的有机组合。

出版活动包含编辑劳动、复制劳动和发行劳动,这些劳动各具特点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出版活动的整体。

- 政治性和思想性。

出版物的内容往往反映一定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会对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所以出版活动具有政治性和思想性。

- 经济性和产业性。

出版活动是一种经济活动,涉及到成本、定价、利润等经济因素,同时出版业也是一个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3. 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 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 方针原则:-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这是出版工作的根本方针,要求出版工作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鼓励不同形式和风格的作品创作与出版,促进学术和艺术的繁荣发展。

-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合理的吸收和利用。

-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既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旋律内容,又要满足不同读者群体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出版工作既要考虑经济效益,更要重视社会效益,不能以牺牲社会效益为代价来追求经济效益。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复习笔记及重点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复习笔记及重点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复习笔记及重点一、出版概论一、出版的概念: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

二、出版物的构成要素(一)编辑:指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活动,是复制和发行的前提;(二)复制:以各种方式根据作品内容制成一份或多份与其内容信息相同的物件活动;(三)发行:指出版单位通过商品交换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的活动。

三、出版活动的前提:作品。

没有作品出版就是无米之炊。

出版三要素就没有作用的对象。

作品是指文学艺术、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四、出版物的特征(一)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即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二)不同劳动的有机组合:精神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是一种精神劳动;物质产品生产阶段是一种物质生产劳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物产品流通也是商品流通,于是出版物产品流通阶段的劳动便是一种兼有文化传播性的商业劳动;(三)政治性和思想性: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属性,能影响人们的政治立场、思想信仰、价值观念,又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还对社会公德的建设、国民文化素质形成具有重大影响。

(四)经济性和产业性:必须在遵循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同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五、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1.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决定出版活动的命运;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3.科技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

一方面,社会文化的发展程度和国民的文化素质是出版物总体质量水平的决定因素;另一方面,精神生产所需要的原料只能来自社会,作者的写作和编辑加工等创造活动,离不开社会已有精神文化的积累,历史的文化积淀和现实的文化需求所形成的合力,是出版活动最重要的活力和动力。

(二)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形成舆论导向,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社会和谐;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2)促进人们更新经济理念,推进经济发展;3)迅速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

出版中级知识点总结

出版中级知识点总结

出版中级知识点总结本文将详细介绍出版中级的知识点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1. 了解出版行业出版行业是指将作品制作成书籍、杂志、报纸等出版物,并将其销售给公众的行业。

了解出版行业的背景和特点是学习出版中级知识的第一步。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行业培训、与从业者交流等方式来获取相关信息。

2. 掌握编辑技巧编辑是出版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掌握编辑技巧对于提高出版质量至关重要。

编辑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能够对原稿进行修改、润色和校对。

此外,编辑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能够对整个出版流程进行有效管理。

3. 学习排版和设计排版和设计是出版中的重要环节,排版涉及文字、图片、图表等元素在页面上的布局和组织,而设计则包括字体选择、颜色搭配、页面风格等方面。

学习排版和设计技巧可以提高出版物的美观度和可读性,吸引读者的眼球并提升阅读体验。

4. 熟悉印刷流程印刷是将出版物制作成实体纸质形式的过程,包括文字和图片的印刷、装订和加工。

了解印刷流程对于控制出版成本、确保质量以及避免印刷错误非常重要。

熟悉常见的印刷技术和设备,了解印刷材料的选择和印刷效果的评估标准可以帮助出版人员更好地与印刷厂合作。

5. 掌握数字出版技术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出版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掌握数字出版技术可以帮助出版人员在网络和移动设备上发布、销售和推广出版物。

了解电子书制作、数字阅读器的使用和数字版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可以提高出版人员的竞争力。

6. 增强市场营销能力市场营销是出版行业的核心活动之一,它涉及出版物的定位、宣传和销售。

学习市场营销技巧可以帮助出版人员更好地了解读者需求,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并通过各种渠道将出版物推向市场。

7. 关注行业动态和趋势出版行业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关注行业动态和趋势是出版人员必备的素质之一。

通过阅读行业报告、参加行业会议和交流活动,了解当前行业的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可以帮助出版人员更好地应对挑战和机遇。

出版专业基础(中级)复习要点(DOC)

出版专业基础(中级)复习要点(DOC)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出版基础(中级)复习笔记第一章出版概论一、“出版”的概念和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前提和特征。

(一)概念: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

最早在我国使用“出版”一词:1833年创办于广州的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的编辑序言。

最早在我国法律文件上使用“出版”一词:1906年清朝政府颁布的《大清印刷物专律》。

在我国,给“出版”做出明确的定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二)出版活动三要素:编辑、复制、发行(三)出版活动的前提是作品。

出版界所说的“作品”是指可以转化为出版物的作品。

(四)出版活动的特征:1.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2.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3.政治性和思想性4.经济性和产业性二、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有决定性影响;出版活动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1.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决定出版活动的命运。

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3.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

(二)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1)形成舆论导向。

(2)深化思想政治教育。

(3)促进社会和谐。

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2)促进人们更新经济理念,推进经济发展。

(3)迅速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3.对科技发展的影响:(1)发现先进科技成果并促进其迅速传播,使它们尽快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2)对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了全民族的科学素养和技术能力。

(3)科技读物使人们形成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社会观念。

4.对文化发展的影响:(1)增进文化积累。

(2)推进文化创新。

(3)优化文化选择。

(4)促进文化交流。

三、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出版基础(中级)重点归纳第一章出版概论一、“出版”的概念和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前提和特征。

(一)概念: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

最早在我国使用“出版”一词:1833年创办于广州的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的编辑序言。

最早在我国法律文件上使用“出版”一词:1906年清朝政府颁布的《大清印刷物专律》。

在我国,给“出版”做出明确的定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二)出版活动三要素:编辑、复制、发行(三)出版活动的前提是作品。

出版界所说的“作品”是指可以转化为出版物的作品。

(四)出版活动的特征:1.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2.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3.政治性和思想性4.经济性和产业性二、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有决定性影响;出版活动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1.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决定出版活动的命运。

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3.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

(二)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1)形成舆论导向。

(2)深化思想政治教育。

(3)促进社会和谐。

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2)促进人们更新经济理念,推进经济发展。

(3)迅速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3.对科技发展的影响:(1)发现先进科技成果并促进其迅速传播,使它们尽快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2)对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了全民族的科学素养和技术能力。

(3)科技读物使人们形成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社会观念。

4.对文化发展的影响:(1)增进文化积累。

(2)推进文化创新。

(3)优化文化选择。

(4)促进文化交流。

三、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二)出版工作的方针原则: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双为)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双百双用)3.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双效)4.坚持质量第一5.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记忆方法:双为双效、双百双用、质量、开放)(三)我国出版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促进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具体任务包括:1.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阐释科学发展观2.传播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3.弘扬民族优秀文化4.促进国际文化交流5.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四、出版物的要素、种类和特殊性。

(一)出版物必须具备三个要素:1.具有经过编辑加工的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或其他符号形式表现的精神文化内容,可供阅读、欣赏。

2.具有承载这些精神文化内容的物质载体。

3.具有一定量的复本,可以向公众传播。

(二)出版物的种类有六大类: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

其中,图书、报纸和期刊合称为“纸介质出版物”或“印刷型出版物”。

最早出现的出版物是图书,然后是报纸、期刊。

(三)出版物的特殊性:1.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的两重性,是出版物最重要的特殊性。

2.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关系上的特殊性: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既可能一致,也可能背离。

3.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既可能统一又可能对立的关系,是出版物的特殊性之一。

正确处理这两个效益之间关系的原则是: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4.出版物生产数量与成本、利润关系上的特殊性:仅生产数量上的变化便会导致利润率的巨大变化。

五、出版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一)出版资源的概念:出版资源是出版产品形成过程中必须加以开发、利用的各种社会资源,包括人才资源、信息资源和物质资源。

人才资源由出版者队伍、作者队伍等构成。

信息资源由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全社会的文化积累、出版单位和出版物的品牌信息以及市场的文化需求信息等构成。

物质资源由生产出版物所需的各种物质材料以及各种有形资产构成。

(二)资源的特点人才资源的特点:1.不但包括本行业的从业人员,还包括行业外的作者和特约编辑等专业人员。

2.既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养和专业学科素养,又要有相当的经营管理才能。

3.特别强调人才的多样性和结构的合理性。

信息资源的特点:已经生产出来的出版物,不仅是它的产品,而且常常也是它进行再生产的生产资料。

六、出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开发和利用的途径:1.紧跟社会的发展2.整合已有出版物中的信息3.更新已有成果4.打造品牌并扩大影响5.开发国外资源6.运用多种媒体(二)要注意的问题:1.有一定的深度2.重视调查研究3.要有创新意识4.提高信息把握能力5.注重信息质量,提高使用价值七、我国出版业的性质、特点以及结构组成。

(一)我国出版业的性质特点:1.属于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2.具有产业经济属性3.富有文化创意性4.与信息技术有天然的适应性5.事业和产业的有机统一(二)我国出版业的构成:1.出版单位:是从事出版活动的机构,包括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电子出版物出版社、期刊社和互联网出版单位。

(1)出版社可以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出版各种相应种类的出版物。

(2)期刊社的编辑出版部门与期刊的主办单位以及期刊登记机关必须位于相同的省级行政区域内。

期刊社可以设立办事处、联络处等派出机构或与广告经营单位建立协办关系,但派出机构和协办单位不得从事采访、编辑活动。

新闻出版总署认定具有新闻采编业务的期刊社,可以在登记地以外的地区设立只从事采编活动的记者站,但必须报经拟设立机构所在地省级出版行政部门批准。

2.制作单位:对精神生产内容进行技术加工处理,制成能够据以批量复制出版物的、具有一定物质形式的“母版”的专门单位。

设立出版物制作单位,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履行报请审批或备案的手续。

未取得合法资质者不得从事出版物制作经营业务。

3.印刷复制单位:我国对印刷复制单位的设立实行许可制度。

未经一定级别的出版行政部门审批许可,任何单位都不得经营出版物的印刷、复制业务。

4.发行单位:我国对发行单位的设立实行许可制度。

未经一定级别的出版行政部门审批许可,任何单位都不得经营出版物的发行业务。

5.出版专业教育、科研单位。

八、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类别、技术职务级别、职业资格要求和主要职责。

(一)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分为三大类:编辑类;技术编辑类;校对类。

(二)技术职务级别:编辑类分初级、中级、高级三种,即助理编辑(初级)、编辑(中级)、副编审(高级)、编审(高级)。

技术编辑类分初级、中级两种,即技术设计员(初级)、助理技术编辑(初级)、技术编辑(中级)。

校对类分初级、中级两种,即三级校对(初级)、二级校对(初级)、一级校对(中级)。

(三)职业资格要求:详见第四章第四题(三)。

(四)主要职责:1.编辑类:(1)助理编辑:●协助编辑进行工作。

●在编辑指导下,搜集整理有关学科的情报、信息,练习组稿。

●在编辑指导下,初审和加工稿件,协助发稿。

●检查样书,练习撰写书讯、书评。

●分担编辑室内其他工作。

(2)编辑:●搜集研究本学科的学术动态和编辑出版信息,提出选题设想,进行组稿。

●独立审读、加工整理稿件,检查图书成品。

●做好图书宣传工作,撰写书讯、书评。

●总结编辑工作经验,指导、培养助理编辑。

(3)副编审●搜集研究有关学科的学术动态和编辑出版信息,提出改进编辑工作的建议或方案。

●制定选题规划,指导有关编辑人员组织实施。

●担任重要书稿的责任编辑。

●复审或终审稿件,解决审稿中的疑难问题。

●对有关图书进行评论。

●总结编辑工作经验,撰写编辑学(或技术编辑学、校对学)方面的论著或教材,指导和培养专业人才。

(4)编审●搜集研究有关学科的学术动态和编辑出版信息,提出改进编辑工作的建议或方案。

●制定选题计划和组稿计划,组织社会力量或有关编辑人员实施。

●复审或终审稿件,解决审稿中的疑难问题。

●必要时对重点书稿进行审查、加工。

●总结编辑工作经验,撰写编辑学方面的论著或教材,指导和培养专业人才。

2.技术编辑类:(1)技术设计员:在技术编辑指导下,承担一般书稿的技术设计、印制设计,或插图、制图等工作。

(2)助理技术编辑:在技术编辑指导下,承担一般书稿或复杂书稿的技术设计、印制设计,或插图、制图等工作。

(3)技术编辑:●承担书稿,尤其是重要或复杂书稿的技术设计工作。

●研究选择特殊书稿的设计方案。

●解决有关疑难问题,指导助理技术编辑、技术设计员进行工作。

3.校对类:(1)三级校对:在一级校对的指导下,承担一般书稿的初校、二校工作。

(2)二级校对:在一级校对的指导下,承担一般书稿或复杂书稿的校对工作。

(3)一级校对:●承担各种书稿的校对工作。

●承担各种书稿校样的文字技术整理和付印样通读工作。

●检查各校次的校对质量,解决校样中的疑难问题。

●指导二级校对、三级校对进行工作。

九、出版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学科内容和相关学科。

(一〕学科性质:出版学是研究出版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为出版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出版学是行业之学,领域之学,其学科性质属于应用科学,不是基础科学。

(二)研究对象:出版活动及其发展规律.出版物、出版业和出版物市场是出版学研究的三个重要范畴。

(三)学科内容:1.总体任务:在充分把握出版活动性质的基础上,研究出版活动规律。

2.具体任务(8项):(l)研究出坂物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特点及关系(2)研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3)研究编辑、复布屿发行之间的关系(4)研究出版活动和社会的关系(5)研究出版物市场和出版物营销(6)研究出版队伍的建设(7)研究出版业的管理和经营(8)研究中外出版历史3.相关学科:目录学、版本学、校助学、文献学、传播学、新闻学、文化学、社会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第二章编辑概论一、“编辑”的概念和编辑工作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

(一)“编辑”的概念:以生产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为目的,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一种专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是出版物复伟帅发行的前提。

最早的编辑活动是书籍编辑活动。

(二)“编辑”的地位: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l)编辑工作对出版工作的全局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和影晌.(2)编辑是出版物复制和发行的前提.(3)编辑工作对出版单位经营具有重要作用.二、编辑过程的基本环节和编辑工作的特点、基本功能.(一)基本环节: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签订出版合同、加工整理、整体设计、审定发稿、校样处理、样品检查、出版物宣传、反馈信息收集。

(二)编辑工作的特点: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创造性、选择性、加工性、中介性(三)编辑工作的基本功能:1.文化生产中的设计、组织功能2.文化传播中的选择、导引功能3.文化创造中的优化功能三、对编辑人员的基本素质、能力和责任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