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百家争鸣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学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学案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学习目标1.理解“百家争鸣”的内涵。

2.深刻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社会根源。

3.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4.理解诸子百家思想的突出特点。

5.讨论“百家争鸣”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

预习内容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原因(1)根本原因:。

(2)具体原因①。

②。

2.表现(1)道家学派:。

(2)儒家学派:。

(3)墨家学派:。

(4)法家学派:。

3.影响(1)。

(2)。

(3)。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1)主张①。

②。

③。

(2)影响:。

2.孟子的主张(1)。

(2)。

3.荀子的主张(1)。

(2)。

(3)。

三、道家1.老子的主张(1)。

(2)。

(3)。

2.庄子的主张(1)。

(2)。

四、法家1.韩非子的主张(1)。

(2)。

2.影响(2)。

合作探究1.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因素在呼唤着思想的巨人?2.战国时期的孟子与荀子从哪些相似的角度继承改造了孔子的思想?3.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如果我们是当时的一国国君,你会选择哪种学派?为什么放弃其他学派?请阐明理由。

4.“百家争鸣”在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课堂练习1.下图是故宫里的一块牌匾,其中蕴含的思想来自于()A.墨家B.儒家C.道家D.法家2.孔子谓季氏(鲁国大夫),“八佾舞(天子专用的祭祀乐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的行为违背了孔子()A.“仁政”的主张B.爱惜民力的主张C.“克己复礼”的主张D.“仁义”和“王道”的主张3.下图为《孔子讲学图》。

孔子的教育成就对社会发展贡献最大的是()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这段文字反映了老子的()A.辩证法思想B.“道”的基本概念C.“无为”政治主张D.“以弱胜强”的观点5.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主要表现在()A.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主张B.提出了争取小生产者政治权利的主张C.构建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思想体系D.提出了“仁政”学说6.“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 第一节 百家争鸣 导学案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 第一节 百家争鸣 导学案设计

一、《百家争鸣》学案【学习目标】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主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学习难点】联系相关史实,判断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主要意义【自主探究】:一:“百家争鸣”的背景1、经济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阶级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思想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儒学及其代表人物(代表_______________利益)1、孔子:_____时期,提出___和______,政治主张____________;教育主张________________2、孟子:_____时期,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荀子:_____时期,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老庄之学(代表______________利益)1、老子:______时期,政治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哲学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庄子:______时期,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法家思想(代表______________利益)1、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悝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商鞅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韩非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家思想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墨家的主张(代表_______________利益)1、墨家学说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百家争鸣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挑战自我】1.《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鲁卿),‘八佾’(yì,是奏乐舞蹈的行列。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教案完美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教案完美版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3.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

4.提高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观看孔子教授学生的动画片,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和人生观点。

2.通过相关的寓言和成语故事来了解道家、法家和墨家的主要观点,增强感性认识。

3.采取比较和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来理解四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

4.让学生运用诸子百家的观点来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思考过程,用“争鸣”来理解争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多元的思想中,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人类优秀思想对后世惠泽千年的影响;感受先代哲人关于做人、处世和立国的智慧。

难点和重点•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难点如何认识和理解百家争鸣在当时与后世的意义和影响。

引入图片呈现诸子百家:师生互动:从学生的答案人手,自然过渡到百家争鸣的背景知识。

让学生回忆百家争鸣的背景,为学习百家争鸣概况作好铺垫。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其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

特别是在面对相同的社会政治问题时,古代哲人们所进行的思考即所得出的答案,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补充,相互吸收,这不仅表现在同家而不同派的思想中,也表现在不同家的思想中。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如此活跃的局面呢?【师生互动】一定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的反映,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然后从经济、政治、阶级关系和思想文化等角度做出解释。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导学案1百家争鸣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导学案1百家争鸣

专题一:一百家争鸣【预习目标】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预习重点】1.早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以及主张。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与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之间的关系。

【预习任务】一、孔子和早期儒学早期儒学代表人物活动及其主张孔子(1)提出“________”与“________”的学说,主张在人人________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2)注重政治与人事,对________持敬而远之的态度(3)开创中国古代________之风,主张“________”,注重人的全面发展(4)开创了儒家学派,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基本文献,称做“________”孟子(1)发挥孔子的“________”思想,提倡“仁政”学说(2)提出了“________”思想,成为中国早期________的思想基础荀子(1)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________的思想内容(2)在天人关系上,强调“________”,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3)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________”1.主要特点: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以因循自然的“________”、“逍遥”为处世的方法。

2.老子思想(1)认为“________”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2)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蕴涵了朴素的________思想。

(3)提出“弱者道之用”,阐发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________原则。

(4)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________”的社会。

3.庄子思想(1)把“道”作为世界最高的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2)他认为“道”无所不在,没有界限与差别,万物也是没有界限与差别的,“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这就叫“________”。

4.历史影响:道家学派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________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节百家争鸣教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节百家争鸣教案
②哲学:“天行有常”、“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等唯物思想;
③“礼”: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④伦理观:主张“性本恶”。
思考:1、荀子的“王道”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与之相对立才“霸道”又是什么?
(提示:以德服人以力服人)
2老庄之学
老子(没落的奴隶主贵族)
(1)哲学思想:
①用“道”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变,“道”是万物的本源,“道”是世界的根本;
②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蕴涵朴素辨证法思想。
(2)政治主张:
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主张“无为而治”,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庄子
(1)把“道”作为世界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2)“道”无所不在,没有界限与差别,万物也是界限和差别的,主张“齐物”,从而逍遥自得。
老庄思想的影响:
(1)“仁”: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2)“礼”: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
2.态度:古为今用,批判继承。
(1)孔子思想中大量的优秀价值理念,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加以继承。
教学方法
讲解法归纳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学生自学
环节
认真研读教材完成基础知识回扣
教师
精讲
环节
【概念解释】百家争鸣
“百家”:泛指数量多。产生了儒、道、墨、名、法、阴阳、纵横、农、杂等各家思想流派。“争鸣”:是指战国时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三、重要意义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专题一第一课 百家争鸣 教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专题一第一课 百家争鸣 教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2、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

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2、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2、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难点: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较多而且新知识、新内容多,不易掌握。

2、如何结合相关史实,以及情感体验、主观认识,正确判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激趣导课: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坚韧的细线,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

当社会不再依赖皇权或神权来巩固它的底座时,文化、历史就是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

——龙应台精讲点拨:一、出现百家争鸣的背景1、经济上,铁犁牛耕,井田制崩溃2、政治上,分封制遭到破坏,周王室衰微3、社会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4、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5、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变革时代。

6、直接原因:各家学派代表著书立说,互相批驳,形成“争鸣”局面。

二、各家学派(一)儒家学派1、孔子(名丘,字仲尼)(1)春秋时期鲁国人。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材料:1、子曰:“仁者爱人。

”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1
2.道家:讲解老子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思想,庄子的“逍遥游”和“顺应自然”观念。
3.墨家:阐述墨子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核心主张。
4.法家:介绍韩非子的“法治”、“权术”、“术数”等思想。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将组织学生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4.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进行角色扮演,深入理解各学派的思想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理解和包容不同思想观念的开放心态。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2.比较儒家和墨家在“爱”的观点上的异同。
3.分析法家思想在秦朝统一六国过程中的作用。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概括各学派的核心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1.儒家:强调仁爱、礼治,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2.道家:主张顺应自然,对后世的文化思想和人生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并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核心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难点:分析各学派之间的思想异同,评价其对后世的影响。
2.重点: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及其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地位。
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对社会变革和思想发展的推动作用。
4.理解百家争鸣对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第1课 百家争鸣 学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第1课 百家争鸣 学案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参考答案】
(1)公信力高。

“仁”与“礼”,德治,“有教无类”等。

(2)是战国中期儒家的主要代表,继承、发展孔子“仁”的思想,提出“人性本善”“君轻民贵”,主张施行“仁政”。

(3)观点一,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礼”的思想,还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

观点二,荀子不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人性本恶”,主张压制人的欲望。

他的某些思想与法家相近,他的学生韩非是法家的代表人物等。

(言之成理即可)
AABD。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Word版含答案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背景(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2)阶级关系:社会地位较低的士阶层活跃起来。

(3)教育学术:出现了私人讲学,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

2.概况: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商鞅、韩非子;等等。

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3.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1)地位: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2)主张:①核心思想: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他认为仁就是爱人,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政治思想: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③教育思想: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1)孟子:继承并发展孔子的学说,被尊为“亚圣”。

①政治思想:发展孔子“仁”的思想,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②伦理观: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善良。

(2)荀子: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①政治思想: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提出“君舟民水”,强调人民力量。

②伦理观:提出“人之性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3)影响: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三、道家和法家1.道家思想(1)老子:春秋晚期,道家创始人。

①哲学思想:世界本原是“道”,万物都存在对立面并相互转化。

②政治思想:主张“无为”和“小国寡民”。

(2)庄子:战国时期,继承发展老子的学说。

①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

②放弃一切欲念,获取精神自由。

2.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1)思想:主张以法治国,以权术驾驭大臣,以权威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思想。

新课标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 专题 1 1 百家争鸣 学案

新课标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 专题 1 1 百家争鸣 学案

一百家争鸣课程标准素养解读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1.从时空观念角度,综合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

2.运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识记百家争鸣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认识百家争鸣的地位及意义。

3.从家国情怀角度理解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认识儒家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4.从比较角度综合辨析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观点的对立与统一。

知识点一孔子和早期儒学1.百家争鸣(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生剧烈变化。

(2)形成:众多思想家相互争辩,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2.孔子(1)思想主张①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从而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②自然观: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③教育方面: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2)贡献①孔子的言论被编纂成《论语》一书。

②开创儒学学派。

③整理文献:《诗》《书》《礼》《乐》《易》《春秋》,史称“六经”。

3.孟子(1)提出道德规范有四种,即仁、义、礼、智。

(2)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

(3)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学说,“君轻民贵”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4.荀子(1)主要思想①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②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2)地位: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

孔子之“仁”与孟子之“仁政”的不同孟子提倡的“仁政”不等同于孔子提倡的“仁”。

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是“爱人”。

孟子从孔子“仁”的精神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学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学案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学习目标】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重点难点】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方法】合作—探究【知识梳理】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出现的原因:(1)经济上大变动:春秋战国时期崩溃,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上大变革:周王室衰微,崛起,。

(3)阶级关系上:“士”受到各的重用。

(4)思想上:学术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为“”2.代表人物:(1)道家学派的、(2)儒家学派的、、(3)法家学派的、(4)墨家学派的3.意义: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早期儒学的创立:代表---孔子(春秋晚期鲁国人)其主要思想:(1)思想核心是“”,他认为仁就是,实现仁要做到(2)强调统治者要(3)希望恢复,主张(4)教育思想:首创,主张,打破了2.战国时期儒家代表:、(1)孟子的思想①主张“”②提出“”的思想。

③伦理观上主张(2)荀子的思想①主张②提出的著名论断。

③提出,强调三、道家、法家和墨家1、道家:老子(春秋时期)其主要思想:(1)认为(2)提倡(3)提出;他希望(4)还认为世间事物都是庄子(战国时期)其主要思想:(1)继承和发展了(2)认为2.法家:(1)代表 (2)时间:(3)主要思想: ①主张②提出了(4)作用3、墨家——墨子:主张,宣扬,提倡;治国主张是墨家思想代表,在当时影响很大。

【巩固练习】1.战国时期我国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现象,其根本原因是 ( )A.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比较活跃,善于思考B.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变革,为“百家争鸣”现象的产生提供了条件C. 王室衰微,思想控制不力D. 封建政府的大力提倡2.《礼记》记载:孔子曾发出“苛政猛于虎也”的感慨。

这反映出孔子提倡 ( )A.仁政B.非攻C.仁D.礼3.据说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孔子仍收冉雍为其弟子,这体现了 ( )A.因材施教的原则B.有教无类的思想C.没有贵贱之分的思想D.循循善诱的说教4.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导学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导学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导学案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百家争鸣导学案编制:审核:审批:【学习目标】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重点难点】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

难点:早期儒家思想的形成。

【自主学习】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含义、形成原因、影响。

1、“百家争鸣”的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级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做出解释。

2、形成的社会原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发展。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宗法制瓦解。

文化上:私学兴起,学术下移,推动了民间文化的发展。

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之若其国,谁攻?”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美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四“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

故曰世异而事异。

”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概括四则材料的观点或主张。

(2)根据相关观点,分别指出上述四则材料所代表的学派。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思想哪个对当时影响最大?哪个对后世影响最大?【当堂检测】1.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

“社会的转变”包括(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 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百家争鸣学案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百家争鸣学案

1. 知道诸子百家。

2.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3.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及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4.感受人类思想解放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用赞赏的态度认识思想传承的价值。

二、重难点重点:儒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难点:联系相关史实,判断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主要意义学习过程:一.时间:这一时期诞生了中国古代两座文化高峰:和。

(从汉代开始,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主流是。

)二.含义: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

“百家”:是泛指,主要分为:儒、墨、道、法、阴阳、杂、名、纵横、兵、小说家等。

“争鸣”:指思想家按照各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自然、社会作出解释,著书立说,广收门徒,发表见解。

三.原因(1)经济:崩溃,经济发展,为学术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政治:衰微,各国纷争的局面促进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3)阶级关系:__________的活跃和受重用(4)思文: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四.代表学派1、儒学(中国传统文化瑰宝)(1)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家、家、儒家思想。

政治思想:核心是、(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非礼勿视等)德治(为政以德)。

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开创了之风,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讲求教育方法。

文化传承:编定《诗》《书》《礼》《易》《春秋》,统称“”。

其言论被其弟子收录为《》。

《论语》“马厩失火,问人,不问马”反映了孔子:A.“苛政猛于虎”的思想B.“仁者爱人”的思想C.“政在得民”的思想D.“为仕由已”的思想“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

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以德治民,反对苛政C.维护周礼,贵贱有序D.有教无类阅读思考:1.材料一:孔子的首要原则是“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人民版历史必修3《百家争鸣》学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3《百家争鸣》学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3《百家争鸣》学案百家争鸣【内容标准】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色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学习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非所问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

学生要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地比较、概括和阐释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地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介绍,使学生对这一文化史上的光辉时段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本目重点、难点】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难点:联系相关史实,判断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二、教学过程基础知识填空及问答:1、作为思想家,他提出和的学说,作为教育家他开创了古代之风,他的言论被编纂成《》一书,儒家的“六经”、、、、、。

2、孟子提倡提出了“”的思想。

荀子强调“”,指出,提出“”的重要思想。

3、道家学派以“”的“”为世界的根本,以“”、“”为处世的方法。

老子的学说蕴含了思想,他指出事物具有的规律。

他希望的社会是“”4、法家思想的重要特点是什么?李悝变法的内容有哪些?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是什么?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5、墨家学说的主旨是什么?墨子提出了哪些主张?墨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哪里?什么是墨子的“三表”?墨子建立的最早的逻辑学术语有哪些?新授:补充百家争鸣的有关知识(1)“百家争鸣”的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人民版高中历史三《百家争鸣》导学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三《百家争鸣》导学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三1必修三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进展)★【专题结构】第1课时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主备人赵玲审核人严如生★【高考要求】孔子与老子的思想;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

★【问题探究】一。

孔子与老子的思想1.孔子有哪些重要的思想主张?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2.孔子的思想主张中隐含如何样的历史现实?3.我们应该如何样看待孔子及其思想?4.老子有哪些重要的思想主张?5.分析指出老子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

二.百家争鸣1.什么叫百家争鸣?2.分析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缘故。

3.庄子如何继承和进展老子思想的?4.墨子提出哪些思想主张?代表哪个阶层的愿望?5.韩非子提出哪些主张?指出其在法家思想进展中的地位。

6.用简要语言概括指出儒、法、道、墨各家学派特点。

7.在战国时期,你认为儒、道、墨、法哪一派学说思想最有可能被统治者重视?什么缘故?8.分析指出百家争鸣对中国的历史阻碍。

三.儒家思想的形成1.孟子有哪些重要的思想主张?其思想有何特点?2.荀子提出哪些重要的思想?其思想有何特点?3.通过孟子和荀子的继承与进展,儒家的思想体系和历史阻碍如何?★【史料解读】第一组材料材料1 中国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没有多少爱好,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

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来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固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材料2 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赖以生存的政治、经济基础逐步瓦解……对士的需要激增,因此平民中涌现出一批新的士,士也逐步成为知识分子的通称。

士阶层的壮大为私学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师资条件……私学是由私人授徒办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局势的剧变和民间学术文化的进展,又有许多哲人、学者投身于教育行列,专以一家之言立教。

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自由讲学,各具特色;为诸家学派的基地;是参议时政的论坛……游学列国,进行学术传播和交流。

高中历史 专题一1百家争鸣学案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一1百家争鸣学案 人民版必修3

一百家争鸣课前预习一.孔子和早期儒学1.早期儒学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有其保守的一面。

⑵荀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倡“礼”是为了缓和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需要。

二.老庄之学1.主要特点: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以因循自然的“⑭____”、“逍遥”为处世的方法。

2.老子思想⑴认为“⑮____”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⑵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方面转化的规律,蕴涵了朴素的⑯_______思想。

⑶提出“弱者道之用”,阐发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⑰______原则。

⑷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⑱________”的社会。

3.庄子思想⑴把“道”作为世界最高的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⑵他认为“道”无所不在,没有界限与差别,万物也是没有界限与差别的,“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这就叫“⑲_____”。

4.历史影响:道家学派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⑳________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特别提醒⑴老子哲学所包含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存在严重的缺陷,他不仅忽略了对立面转化的必要条件,而且把事物向反面转化看作是循环的,而不是上升发展的。

他主张“无为而治”,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感到无能为力,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

这是一种消极思想。

⑵庄子认为,人为是对自然状态的一种破坏,无利而有害,人必须顺从自然。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借鉴这一点,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自我校对:①仁;②礼;③道德自觉;④鬼神;⑤私人讲学;⑥有教无类;⑦六经;⑧德治;⑨君轻民贵;⑩民本主义;⑪儒家;⑫天行有常;⑬礼;⑭无为;⑮道;⑯辩证法;⑰方法论;⑱小国寡民;⑲齐物;⑳精神自由;三.法家思想1.特点:奖励①________,实施②________。

2.李悝⑴推行“尽地力之教”,提高③________产量,从而增加国家的④________收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知道诸子百家。

2.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3.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及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4.感受人类思想解放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用赞赏的态度认识思想传承的价值。

二、重难点重点:儒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难点:联系相关史实,判断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主要意义学习过程:一.时间:这一时期诞生了中国古代两座文化高峰:和。

(从汉代开始,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主流是。

)二.含义: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

“百家”:是泛指,主要分为:儒、墨、道、法、阴阳、杂、名、纵横、兵、小说家等。

“争鸣”:指思想家按照各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自然、社会作出解释,著书立说,广收门徒,发表见解。

三.原因(1)经济:崩溃,经济发展,为学术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政治:衰微,各国纷争的局面促进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3)阶级关系:__________的活跃和受重用(4)思文: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四.代表学派1、儒学(中国传统文化瑰宝)(1)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家、家、儒家思想。

政治思想:核心是、(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非礼勿视等)德治(为政以德)。

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开创了之风,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讲求教育方法。

文化传承:编定《诗》《书》《礼》《易》《春秋》,统称“”。

其言论被其弟子收录为《》。

《论语》“马厩失火,问人,不问马”反映了孔子:A.“苛政猛于虎”的思想B.“仁者爱人”的思想C.“政在得民”的思想D.“为仕由已”的思想“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

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以德治民,反对苛政C.维护周礼,贵贱有序D.有教无类阅读思考:1.材料一:孔子的首要原则是“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孔子阐释了社会地位不同的人们之间应该有的社会关系。

如果各人都按自己身份行事,家庭就会有秩序;家庭有秩序时,国家就会安宁,天帝治下的一切就能和谐共存。

……孔子以前,中国人思想上一向主要以占卜和献祭为中心,实质上,是没有道德准则的;孔子的观点代表了中国人思想上一个根本的新起点。

因此,他是中国文明中前所未有地开始专注于道德价值的伟大伦理传统的创立者。

——《中国哲学思想史》材料二: 1916年秋,康有为上书黎元洪、段祺瑞,主张定孔教为“国教”,列入宪法;国会也讨论孔教应否列入宪法的问题,引起舆论界的激烈论战。

《新青年》连续发表文章,从反对康有为扩大到对整个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冒“毁圣非法之名”,号召打倒以孔子为护身符的封建独裁者和专制制度,掀起一场讨孔的大波。

陈独秀认为尊孔和定孔教为“国教”,违反思想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

李大钊认为抨击孔子是反对历代帝王制造的神化了的偶像权威,是攻击“专制政治之灵魂”。

——《五四新文化运动》回答:(1)材料一的观点是肯定孔子还是否定孔子?(1分)你的依据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中康有为和陈独秀对孔子各持什么态度?(2分)陈独秀等人反对康有为的理由是什么?(4分)(3)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孔子?(3分)(2)孟子:战国。

“亚圣”继承发扬孔子学说:提倡(思想核心)、(3)荀子:战国。

(天人关系):“”、“”。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掌握“”,2.“天有其时,地有其利,人有其治(利用)……制天命而用之”——《荀子》材料中的“天”指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如何评价?(5分)2.道家(1)老子:春秋时期哲学:核心:是世界的根本;事物具有规律(朴素辩证法);政治:“” 、“”社会。

(2)庄子(战国)(哲学):“”乃世界最高原则;宣传。

3、法家代表人物有:、、、韩非:法家集大成者。

主张:“法”、“术”、“势”结合;主张、、、。

战国时期法家的重要特点是、。

4、墨家墨子:战国。

主张:主旨:“、”;提出“”、“”、“尚同” “节葬”等,讲求实际功利。

贡献:认识论:“”;逻辑学。

五.意义是中国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构成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奠定中国文化的基础。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我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的理论武器。

3.2004年4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校方赠送切尼一件礼物(见图)。

事后,几位学生议论为什么送这件礼物。

甲说:“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

”乙说:“可能是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丙说:“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早两千多年。

”请概要写出你对甲乙丙三种说法的理解。

(6分)参考答案1.春秋战国;儒家、道家;儒家3.井田制、封建;周王室;士阶层;私学代表学派1.(1)政治、教育、创始人;仁、礼;私人讲学;五经;论语(2)仁政、民贵君轻;(3)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礼2.(1)道;相互转化;自然、功利、精神自由;无为而治、小国寡民(2)道;天道与自然无为3.李悝、吴起、商鞅、韩非;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改革;奖励耕战、严刑峻法4.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三表法B C阅读思考:1.(1)肯定。

依据:孔子以前的中国人思想上主要以占卜和献祭为中心,实质上没有道德准则,孔子的观点代表中国人思想上根本新起点。

他是中国文明中开始专注于道德价值的伟大伦理传统的创立者。

(2分)(2)康有为:尊孔;陈独秀:反孔(2分);违反思想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孔子是历代帝王制造的神化了的偶像权威,是“专制政治之灵魂”。

孔子是封建独裁者和专制制度的护身符。

(4分)。

(3)中国古代政治家、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

2.自然;自然有规律,遵循自然规律,利用自然;唯物,进步。

3.甲:侧重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乙:突出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儒家文化曾是中国主流文化。

丙:孔子主张“仁”,孟子提出过“民本”,与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人权”观念有本质区别。

余秋雨演讲片断在甲骨文所刻画的商代之后,中华文化的第二个重大记忆应该放在哪里呢?毫无疑问,放在老子、孔子和他们引领的“诸子百家”时代。

他们为中华文化进行了精神奠基,所达到的高度让人叹为观止。

后代再杰出的思想家,往往也只是他们的追随者或别离者而已。

更令人惊奇的是,老子、孔子所处的时代是全人类进行共同精神奠基的时代,最伟大的哲人几乎同时出现在地球上,常常使我们觉得不可思议。

我可以举例说说他们的年龄对照。

孔子只比释迦牟尼小14岁;孔子去世后10年,苏格拉底诞生;墨子比苏格拉底小1岁,比德谟克利特大8岁;孟子比亚里士多德大6岁;庄子比亚里士多德小15岁;阿基米德比韩非子大7岁。

波斯的精神鼻祖琐罗亚斯德(也就是尼采所说的查拉图斯特拉)的生卒年份有多种说法,据比较可靠的一种说法,他去世的那一年正好孔子出生。

这个年龄对照表说明,他们确实是一起来到世间的同代人,同样是开天辟地的精神高峰。

好像是约好了,要在那个时候一起呈现人类的共同成熟,甚至是同步成熟。

他们还有分工,各自显出不同的重点。

我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来缅怀那个时代:当时,希腊哲人在爱琴海边上思考着人与物的关系,印度哲人在恒河边上思考着人与神的关系,而中国哲人则在黄河边上思考着人与人的关系。

这种不同的重点,也成为一种文化遗产而铸就了几种文明的后世特征。

例如中华文明到今天还是在人际关系上特别沉重和复杂,这就是历史的一种累积性设计。

不管怎么说,在人类文化进行共同精神奠基时,中华文化不仅没有缺席,而且成了主角之一。

首先值得我们记忆的人,是老子。

老子的生平资料并不清楚,一般认为他比孔子大,担任过周王室图书馆的馆长,孔子曾从今天的山东曲阜到河南洛阳向他问过礼。

后来他决定出关隐居,边关守卫让他留下一些文字作为出关的条件,他不得已就在边关上写了五千字,那就是他唯一的著作《道德经》。

一开头就是十二个字:“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乍一看简直不知所云。

他的意思是:道,可以说得出的,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说得出的,它就不是永恒的名。

这中间包含着多少看透一切的哲理啊。

他对一切讲述都是那么的不信任,于是自己也就不想留下什么言论,如果不是边关守卫的强求,这五千个字也不会留下。

写完,他骑着青牛,穿着黄袍,背着白口袋,消失在关外灰色的旷野中。

司马迁说:“不知其所终。

”这个背影,实在让人印象深刻。

就是这五千个字,在人类历史上处于极高的精神地位。

十几年前美国《纽约时报》评选全人类古往今来十位最重要的作家,老子名列首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历史上被翻译成外文而流播最广的著作,第一是《圣经》,第二是《老子》,也就是那五千字的《道德经》。

据报道,当今国际间哲学素养最高的德国,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本《老子》。

可见,老子的影响在他的祖国还有待于大大提高。

确实比较艰深,但再艰深也就是五千字嘛,认真看注释,怎么会读不下来?我曾经对学生们说:对于世界上的很多学说,我们只有懂了才能记住;但是老子创造了一个例外,对于他,我们即使不懂,也要记住。

西方有人曾经说过,世界上的哲学都是用德文写的。

有了老子,我们可以说一句,处于峰巅上的那种哲学,是用中文写的。

所以,在凤凰卫视的《秋雨时分》中,我对世界各地的华语观众说,老子的话虽然难懂,我也要领着大家读几段,让大家体会一下用中文来表达哲理时的那种无可替代的节奏和音韵。

老子的很多思想,在今天越来越显出价值。

例如他主张简约,拒绝对自然、对社会的过度耗费;他主张不争、不辩,不要把胜败输赢当一回事,一切都在向反面转化,等等。

原来,我们在当代社会的严重弊病中努力追求的“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在老子那里已经有了精神根源。

与老子相比,孔子走了一条不同的路。

他尊重老子的哲理,但觉得大道已被蒙蔽,世情已经混乱,君子就应该担当起不断讲述、四处传播的责任,不应该轻言放弃。

他不会出关隐居,恰恰相反,而是创办了一所“流浪大学”,周游列国。

初一看,他到处受阻,难以实现自己的主张,而实际上,他在带领学生流浪的过程中,完成了一项系统的社会文化心理的考察,次次受阻,都是考察最需要的反面例证。

他因流浪,从杰出走向伟大,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永远的导师。

孔子的学说,古往今来被讲得很多。

我觉得,他最大的努力是从家庭伦理引申到社会伦理,试图建立一个“尊尊”、“亲亲”的礼仪世界。

尊重一切该尊重的人和事,亲善一切亲友并推及他人,他觉得,这样就可以建立王道和仁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