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 》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5版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5版)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第一部分复习笔记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测量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最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即通货膨胀率。
其他比较重要的指标还有政府财政预算赤字及贸易赤字的变动、利率等。
2.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异同(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相同点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相同之处就在于它们有着相同的供求曲线形状,它们的交点决定着价格和产量。
(2)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不同点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微观经济学中的价格和产量是一个个具体商品的价格和产量,而宏观经济学中的价格和产量是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这里价格水平用价格指数表示,产出水平用货币衡量的市场价值(国内生产总值)表示。
具体而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
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的是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是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
②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并最终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
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通过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③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④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其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答案宏观部分高鸿业
9.假设GDP为5000万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为4100万美元,政府预算赤字为 200万美元,消费为3800万美元,贸易赤字为100万美元。计算(1)储蓄; (2)投资;(3)政府支出。 答: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4100-3800=300万,即SP=300万 政府储蓄=预算盈余(或赤字)=-200万 根据储蓄—投资恒等式:I= SP + Sg +(M-X) I=300-200+100=200万 又GDP=C+I+G+(X-M) G=5000-200-3800-(-100)=1100万 • 10.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 • 答:略P432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 •
6.根据上题数据,用1998年作为基期(1)计算1998年和1999年的GDP折 算指数;(2)计算这段时期的通胀率。 解(1)以1998年为基期 GDP折算指数=1(1998年) GDP折算指数=1850/1525(1999年) (2)1850/1525-1=325/1525=13/61
第14章
• • • • • • • • • • • • •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1.请对下列各题中可能有的情况作选择并说明理由。 (1)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1)右移10亿美元; 2)左亿10亿美元; 3)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4)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答案:3) (2)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1)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2)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3)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4)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答案:2)
8.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 总投资 净投资 4800 800 300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带图详解 完整版第十一章 习题答案 (4)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1.什么是市场失灵?有哪几种情况会导致市场失灵?解答:在某些情况下,指市场机制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当即无效率的结果,这就是市场失灵。
换句话说,市场失灵是自由的市场均衡背离帕累托最优的情况。
导致市场失灵的情况包括: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等。
2.垄断是如何造成市场失灵的?解答:第一,在垄断情况下,厂商的边际收益小于价格。
因此,当垄断厂商按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确定产量时,其价格将不是等于而是大于边际成本。
这就出现了低效率的情况。
第二,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的寻租活动是一种纯粹的浪费,这进一步加剧了垄断的低效率情况。
3.外部影响的存在是如何干扰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的?解答:第一,如果某个人采取某项行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即存在外部经济),则当这个人采取该行动的私人成本大于私人利益而小于社会利益时,他就不会采取这项行动,尽管从社会的角度看,该行动是有利的。
第二,如果某个人采取某项行动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即存在外部不经济),则当这个人采取该行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私人成本而小于社会成本时,他就会采取这项行动,尽管从社会的角度看,该行动是不利的。
第三,上述两种情况均导致了资源配置失当。
前者是生产不足,后者是生产过多。
4.如何看“科斯定理”?它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适用吗?它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适用吗?解答:第一,科斯定理要求财产权明确。
但是,财产权并不总是能够明确地加以规定。
有的资源,例如空气,在历史上就是大家均可使用的共同财产,很难将其财产权具体分派给谁;有的资源的财产权即使在原则上可以明确,但由于不公平问题、法律程序的成本问题等也变得实际上不可行。
第二,科斯定理要求财产权可以转让。
但是,由于信息不充分以及买卖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等,财产权并不一定总是能够顺利地转让。
第三,即使财产权是明确的、可转让的,也不一定总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转让之后的结果可能是它与原来的状态相比有所改善,但不一定为最优。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带图详解 完整版第六章 习题答案 (15)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1.假定某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D=22-4P,S=4+2P。
求:(1)该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2)单个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函数。
解答:(1)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条件为D(P)=S(P),故有22-4P=4+2P解得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3Q e=10(2)单个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由给定的市场价格出发的一条水平线,于是,在P =3时,有如图6—1所示的需求曲线d。
图6—12.请区分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以及市场的需求曲线。
解答: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是用来表示单个厂商所面临的对他产品的需求情况的。
单个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由市场均衡价格出发的一条水平线(如同第1题所示),而市场的均衡价格取决于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单个完全竞争厂商只是该价格的接受者。
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产生于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
正如本教科书效用论中所描述的,利用对单个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行为进行分析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可以得到单个消费者的价格—消费曲线,并进一步推导出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一般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把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水平加总,便可以得到市场的需求曲线,市场需求曲线一般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在这里,特别要区分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和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3.请分析在短期生产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一般会面临哪几种情况?解答:在短期生产中,厂商根据MR=SMC这一利润最大化或亏损最小化的原则进行生产。
在实现MR=SMC原则的前提下,厂商可以获得利润即π>0,也可以收支平衡即π=0,也可以亏损即π<0,其盈亏状况取决于厂商的生产技术、成本以及市场需求情况。
当π>0和π=0时,厂商会继续进行生产,这是毫无问题的。
但是,当π<0时,则需要进一步分析厂商是否应该继续生产这一问题。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5版)章节习题精编详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圣才出品】
4 / 57
圣才电子书
【答案】T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解析】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逻辑起点是从技术变化引起生产函数变化着手,故属于从
总供给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
4.根据索罗(Solow)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储蓄率的提高可能导致实际总产出的增长 率永久性上升。( )
索洛剩余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A Y N K Y 为总产出增长率, N 为劳动的增长率, K 为资本的增长率, 和 分别
Y
N
K
表示劳动份额和资本份额, A 为索洛余量。因此,根据公式,当知道了劳动和资本在产出 A
中份额的数据,并且有产出、劳动和资本增长的数据,则经济中的技术进步可以作为一个余
图 20-1 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 黄金分割律具有如下两个性质:①在稳态时如果一个经济中人均资本量多于其黄金律的 水平,则可以通过消费掉一部分资本使平均每个人的资本下降到黄金律的水平,就能够提高 人均消费水平;②如果一个经济拥有的人均资本少于黄金律的数量,则该经济提高人均消费 的途径是在目前缩减消费,增加储蓄,直到人均资本达到黄金律的水平。
5.内生增长理论
3 / 5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答:内生增长理论是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一种,它与新古典增长理论不同,内生增长理论 用内生技术进步来说明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和各国增长率差异,认为经济的长期增长依赖 于储蓄率和其他因素,而不仅仅依赖于劳动力的增长率。其重要特征就是试图使增长率内生 化。根据基本假定条件的差异可以将内生增长理论分为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和垄 断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按照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使稳定增长率内生化 的两条基本途径就是:①将技术进步率内生化;②如果可以被积累的生产要素有固定报酬, 那么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使稳态增长率被要素的积累所影响。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第13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14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第15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第16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第17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第18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第19章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第20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第21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第22章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第23章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答:(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都是研究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的。
两者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
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通过研究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来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而宏观经济学则是在资源配置方式既定的条件下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两者分别从个体和总体分析了经济的运行状况,共同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整体。
②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这是因为任何总体总是由个体组成的,对总体行为的分析自然也离不开对个体行为的分析。
例如,宏观经济学中的消费是单个消费者选择的结果,而投资也同样来源于单个厂商的选择。
③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采用了供求均衡分析的方法。
这是因为市场经济中所有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都是一定意义上的供给和需求行为。
因而,微观经济学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产品的均衡价格和产量;宏观经济学通过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研究社会的一般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①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市场机制下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经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②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答案(微观部分齐全)
(3)根据该供给函数或供给表作出几何图形,利用几何方法求出 P=3 元时的供给的价格 点弹性。它与(2)的结果相同吗? ΔQ P1+P2 Q1+Q2 解答:(1)根据中点公式 es= · , ),有 ΔP 2 2 4 3+5 4+8 4 es= · , )= 2 2 2 3 dQ P 3 (2)由于当 P=3 时,Qs=-2+2× 3=4,所以,es= · =2·=1.5。 dP Q 4 (3)根据图 2—5,在 a 点即 P=3 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为 AB 6 es= = =1.5 OB 4
-
dQ i P edi=- · =3 dP Qi dQi Qi 即 =-3· (i=1,2,„,60)(1) dP P 60 Q 且 Qi= 3 (2) i=1 2 类似地,再根据题意,该市场 的商品被另外 40 个消费者购买,且每个消费者的需求的 3 价格弹性都是 6,于是,单个消费者 j 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可以写为 dQ i P edj=- · =6 dP Qj
于是,有 dQ 1 M 1 1 = - · dM 2100 2 100 进一步,可得 dQ M eM= · dM Q 1 M 1 1 = - · · 100· 2100 2 100
M 2 100
M 1 = 100 2
观察并分析以上计算过程及其结果,可以发现,当收入函数 M=aQ2(其中 a>0,为常 1 数)时,则无论收入 M 为多少,相应的需求的收入点弹性恒等于 。 2 7. 假定需求函数为 Q=MP N,其中 M 表示收入,P 表示商品价格,N(N>0)为常数。 求: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和需求的收入点弹性。 - 解答:由已知条件 Q=MP N,可得
图 2—3 (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 均衡状态及其特征。 也可以说, 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给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内生 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以(1)为例,在图 2—1 中,均衡点 E 就是一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 点。它是在给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达到的一个均衡点。在此,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 给定的供给函数 Qs=-10+5P 和需求函数 Qd=50-5P 表示,均衡点 E 具有的特征是:均 衡价格 Pe=6,且当 Pe=6 时,有 Qd=Qs=Qe=20;同时,均衡数量 Qe=20,且当 Qe=20 时, 有 Pd=Ps=Pe=6。 也可以这样来理解静态分析: 在外生变量包括需求函数中的参数(50, -5)以及供给函数中的参数(-10,5)给定的条件下, 求出的内生变量分别为 Pe=6 和 Qe=20。 依此类推,以上所描述的关于静态分析的基本要点,在(2)及图 2—2 和(3)及图 2—3 中 的每一个单独的均衡点 Ei (i=1,2)上都得到了体现。 而所谓的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发生变化时, 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 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也可以说,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在一个经济模型中外生变量 变化时对内生变量的影响,并分析比较由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所决定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 值,以(2)为例加以说明。在图 2—2 中,由均衡点 E1 变动到均衡点 E2 就是一种比较静态分 析。它表示当需求增加即需求函数发生变化时对均衡点的影响。很清楚,比较新、旧两个均 衡点 E1 和 E2 可以看到:需求增加导致需求曲线右移,最后使得均衡价格由 6 上升为 7,同 时,均衡数量由 20 增加为 25。也可以这样理解比较静态分析:在供给函数保持不变的前提 下,由于需求函数中的外生变量发生变化,即其中一个参数值由 50 增加为 60,从而使得内 生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其结果为,均衡价格由原来的 6 上升为 7,同时,均衡数量由原来 的 20 增加为 25。 类似地,利用(3)及图 2—3 也可以说明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的基本要点。 (5)由(1)和(2)可见,当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导致需求增加,即表现为需求曲线右移时, 均衡价格提高了,均衡数量增加了。 由(1)和(3)可见,当技术水平提高导致供给增加,即表现为供给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 下降了,均衡数量增加了。 总之,一般地,需求与均衡价格成同方向变动,与均衡数量成同方向变动;供给与均衡 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与均衡数量成同方向变动。 2. 假定表 2—1(即教材中第 54 页的表 2—5)是需求函数 Qd=500-100P 在一定价格范围 内的需求表: 表 2—1 某商品的需求表 价格(元)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带图详解 完整版第二十一章 习题答案 (19)
第二十一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1.假设甲、乙两个消费者按照费雪的跨期消费模型来进行消费决策。
甲在两期各收入1 000元,乙在第一期的收入为0,第二期收入为2 100元,储蓄或者借贷的利率均为r。
(1)如果两人在每一期都消费1 000元,利率为多少?(2)如果利率上升,甲在两期的消费会发生什么变化?利率上升后,他的消费状况是变好还是变坏?(3)如果利率上升,乙在两期的消费会发生什么变化?利率上升后,他的消费状况是变好还是变坏?解答:(1)可以用乙的实际选择预算约束来解出利率1 000+1 000(1+r)=2 100r=10%乙在第一期借了1 000元用于消费,而在第二期用2 100元的收入偿还1 100元的贷款本息以及1 000元的消费。
(2)利率上升导致甲现期消费减少,未来消费增加。
这是由于替代效应:利率上升使他现期消费的成本高于未来消费,即利率升高使现期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
如图21—1所示,在利率没有上升时,甲的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于A点,他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消费都是1 000元。
利率上升后,消费者均衡点变动到B点,甲第一期的消费将低于1 000元,第二期的消费将高于1 000元。
在新的利率下,通过无差异曲线可知,甲的境况变好了,即甲的无差异曲线从U1上移至U2。
图21—1(3)利率上升后,乙现期消费减少了,而将来消费可能增加也可能下降。
他同时面临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由于现在的消费更贵了,他决定减少消费。
同样由于他的收入都在第二期,因此他借钱的利率越高,收入越低。
如果第一期消费为正常物品,就会使他更加坚定减少消费。
他的新消费选择在B点,如图21—2所示。
我们知道在较高的利率下乙的境况变坏了,因为他的消费在B点,此点所达到的效用低于利率上升前的消费选择点A。
图21—22.(教材中)本章第一节在对费雪模型的分析中,讨论了消费者在第一期进行储蓄的情况下,利率变动对消费决策的影响。
现在假设消费者在第一期进行借贷,试分析利率变动对消费决策的影响,并画图说明其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带图详解完整版第二十章习题答案(18)
⾼鸿业主编《西⽅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带图详解完整版第⼆⼗章习题答案(18)第⼆⼗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1. 说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解答: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这⾥的产量可以表⽰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表⽰成⼈均产量。
经济增长通常⽤经济增长率度量。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国民的⽣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
经济发展是反映⼀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平的综合性概念。
如果说经济增长是⼀个“量”的概念,那么经济发展就是⼀个“质”的概念。
2.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解答:关于经济增长的源泉,宏观经济学通常借助于⽣产函数来研究。
宏观⽣产函数把⼀个经济中的产出与⽣产要素的投⼊及技术状况联系在⼀起。
设宏观⽣产函数可以表⽰为Y t=A t f(L t,K t)式中,Y t、L t和K t顺次为t时期的总产出、投⼊的劳动量和投⼊的资本量,A t代表t时期的技术状况,则可以得到⼀个描述投⼊要素增长率、产出增长率与技术进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程,称其为增长率的分解式1,即G Y=G A+αG L+βG K式中,G Y为产出的增长率;G A为技术进步增长率;G L和G 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率。
α和β为参数,它们分别是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
从增长率分解式可知,产出的增加可以由三种⼒量(或因素)来解释,即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
换句话说,经济增长的源泉可被归结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以及技术进步。
有时,为了强调教育和培训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贡献,还把⼈⼒资本作为⼀种单独的投⼊写进⽣产函数。
所谓⼈⼒资本是指体现在个⼈⾝上的获取收⼊的潜在能⼒的价值,它包括天⽣的能⼒和才华以及通过后天教育训练获得的技能。
当把⼈⼒资本作为⼀种单独投⼊时,按照上述分析的思路可知,⼈⼒资本也可以被归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之⼀。
3. 什么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它有什么含义?解答:离散形式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为Δk=sy-(n+δ)k其中k为⼈均资本,y为⼈均产量,s为储蓄率,n为⼈⼝增长率,δ为折旧率。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第五版答案.docx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吋。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C.计划储蒂等于计划投资;D.总投资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解答:C2.当消费函数为=a+by(a>O,O<b<l),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
c4大丁•边际消费倾向; 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解答:A3.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岀增加60亿元,这将导致均衡收入GDP增加()。
A.20亿元;B. 60亿元;C. 180亿元;D. 200亿元。
解答:D4.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解答:当处于均衡产出水平时,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
这是因为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而均衡产出就是等于消费加计划投资的产出,因此计划存货不一定是零。
计划存货增加时,存货投资就人于零;计划存货减少时,存货投资就小于零。
需要指出的是,存货是存量,存货投资是流量,存货投资是指存货的变动。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它不一定是零,但是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是零,如果非计划存货投资不是零,那就不是均衡产出了。
比方说,企业错谋估计了形势,超出市场需要而多牛产了产品,就造成了非计划存货投资。
5.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人于零而小于1?解答: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又称消费函数。
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考察消费支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的关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可以用公式签或MPC=^示),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量和该收入量的关系,这就是平均消费倾向(可以川公式APC=~^示)。
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丁•零而小丁• 1, y 因为-•般说來,消费者增加收入后,既不会不增加消费即MPC=^=0,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于增加消费,一般情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即+山,因此,签+養=1,所以,只耍鹉不等于1或0,就有0<養<1。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_第五版)课后习题详细问题详解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1)将需求函数Q d=50-5P和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10+5P得P e=6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需求函数Q d=50-5P,得Q e=50-5×6=20或者,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供给函数Q s=-10+5P,得Q e=-10+5×6=20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6,Q e=20。
如图2—1所示。
图2—1(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 d=60-5P和原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60-5P=-10+5P得P e=7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d=60-5P,得Q e=60-5×7=25或者,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s=-10+5P,得Q e=-10+5×7=2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7,Q e=25。
如图2—2所示。
图2—2(3)将原需求函数Q d=50-5P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 s=-5+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5+5P得P e=5.5将均衡价格P e=5.5代入Q d=50-5P,得Q e=50-5×5.5=22.5或者,将均衡价格P e=5.5代入Q s=-5+5P,得Q e=-5+5×5.5=22.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5.5,Q e=22.5。
(全1-23章共157页)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引论见本书第二十三章。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1)将需求函数Q d=50-5P和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10+5P得P e=6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需求函数Q d=50-5P,得Q e=50-5×6=20或者,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供给函数Q s=-10+5P,得Q e=-10+5×6=20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6,Q e=20。
如图2—1所示。
图2—1(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 d=60-5P和原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60-5P=-10+5P得P e=7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d=60-5P,得Q e=60-5×7=25或者,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s=-10+5P,得Q e=-10+5×7=2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7,Q e=25。
如图2—2所示。
图2—2(3)将原需求函数Q d=50-5P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 s=-5+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5+5P得P e=5.5将均衡价格P e=5.5代入Q d=50-5P,得Q e=50-5×5.5=22.5或者,将均衡价格P e=5.5代入Q s=-5+5P,得Q e=-5+5×5.5=22.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5.5,Q e=22.5。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西方经济学_高鸿业(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答案.docx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解答: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屮,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物发生。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來源才给予救济的。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
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冇权的转移活动,不屈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GDPo2、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是金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的。
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扌II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 , 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
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
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3、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影响。
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來,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总和不会有影响。
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刀美元,计入乙国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从两国GDP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0。
如果这两个国家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变成两个地区的贸易。
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0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0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
高鸿业第五版宏观经济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 研究的对彖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 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rfn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 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足出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冇的分析都是国绕国民收入(产岀)的决定展开的。
(4) 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足个星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 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H的是实现补•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乂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足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耐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首的问题,血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胃的询提卜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呈本框架。
(2)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为代宏观经济学越來越币: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敛的,而从宏观看足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广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供度看,成木低了,市场竟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1】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丿商的竟争力就不会増强且职丄整体匸资收入降低以后, 整个补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増加家庭财富,但足如果人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彩响。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5版(高鸿业)课后答案(第十八章)
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解答:一般来说,结构性失业比摩擦性失业更严重。
因为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者因为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的失业者都可以胜任可能获得的工作,增强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增加就业信息,协助劳动者搬家等都有助于减少摩擦性失业。
而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而造成的失业,是劳动力失衡造成的失业,一些部门需要劳动力。
存在职位空缺,但失业者缺乏到这些部门和岗位就业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训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更严重一些。
2、解答:不能。
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100%的就业,即使经济能够提供足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仍然会存在着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凯恩斯认为,如果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话,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所以充分就业不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的工作。
3、解答:自然失业率就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也就是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
通常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生产力的发展、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因素是决定自然失业率及引起自然失业率提高的重要因素。
具体包括:(1)劳动者结构的变化。
一般来说,青年与妇女的失业率高,而这些人在劳动总数中所占比重的上升会导致自然失业率上升。
(2)政府政策的影响。
如失业救济制度一些人宁可失业也不从事工资低、条件差的职业,这就增加了自然失业中的“寻业的失业”;最低工资法使企业尽量少雇佣人,尤其是技术水平差的人,同时也加强了用机器取代工人的趋势。
(3)技术进步因素。
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资本的技术构成不断提高,必然要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较多失业。
同时,技术进步使一些文化技术水平低的工人不能适应新的工作而被淘汰出来。
(4)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如劳动信息的完整与迅速性,职业介绍与指导的完善与否,都会影响自然失业率的变化。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301c284b-6ebf-11ec-89ae-7cb59b590d7d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西方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宏观部分)主编:高鸿业目录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01第1三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06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1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8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27第1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32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37第1九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42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46第二1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52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60第二3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65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在微观上是合理有效的,而在宏观上是不合理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构成整体经济的单一经济主体的最优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核心理论是不同的。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分析都围绕着价格机制的运行进行,而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分析都围绕着国民收入进行-0-j、 c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收入(产出)的决定被执行。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为主要分析和研究方法。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圣才出品
1.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A.政府转移支付B.政府购买C.消费支出D.出口【答案】C【解析】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税收和公债)通过个人可支配收入影响消费支出,进而影响国民收入。
2.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A.政府支出增加B.政府税收增加C.政府税收减少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答案】B【解析】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政府税收随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自动增加。
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答案】A【解析】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总需求起刺激作用,从而能缓和经济萧条。
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购买,或减少税收,因此政府债务T G将增加。
4.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A.吸收的存款太多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答案】D【解析】形成超额准备金的原因有多种:银行找不到合适的贷款对象、吸收的存款太多以及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等。
5.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A.增加B.减少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答案】B【解析】市场利率提高,说明市场对资金的需求增加,银行会让更多准备金(特别是超6.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
A.增加B.减少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答案】A【解析】再贴现率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增加,意味着商业银行准备金增加,进而货币供给量也会增加。
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C.减少流通中的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答案】C【解析】控制流通中的基础货币数量是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重要目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