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2010诗歌鉴赏

合集下载

2007—2010江苏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回顾1

2007—2010江苏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回顾1

(2007年)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 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 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案(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 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 寓情于景。(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 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思想感情类题注意点:
1.主要关注以下感情内容:思亲(乡)、惜别 (祝福平安、前程迷茫)、壮志难酬、昔盛今 衰、恢复中原、奸邪(奢侈)误国、立志报国 的豪情壮志(边塞诗) 、皇恩不达(边塞 诗)。 2.结合具体诗句提炼感情内涵。(同学们最好 还是联系具体诗句阐述一下,但核心还是感情 的内容) 3.思想感情变化脉络:逐句分析,不可遗漏。 4.抒情方式: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 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炼字类题注意点:
1.两种类型:一种是明确指出所炼 “字”;一种不指出,要同学们自己寻找; 2.自己寻找一般要注意诗句中的动词、形 容词;(“诗眼”) 3.结合具体句子作阐述,好在哪里。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类题注意点:
1.关注以下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衬托 (反衬)、对比、主客移位(对写法、设 想对方)、托物言志(象征,一般用于咏 物诗)、虚实结合(联想、想象)、细节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借古讽今(怀古诗)等。如果实在看不出 什么: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尤其是命题者明确 的“作具体分析”。

2007~2012年新课标历年诗歌鉴赏题

2007~2012年新课标历年诗歌鉴赏题

新课标高考诗歌鉴赏试题集萃二、诗歌命题的特点:1.在语料的选择上,以唐宋诗词为主。

07~12年古代诗歌所选体裁:律诗:2;绝句:1;宋词:2;乐府诗:1。

07~12年古代诗歌所选题材:咏物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怀古(怀古)诗、思远(闺怨、爱情)诗2.从表达方式来看,近五年所选诗词均为写景抒情类诗歌。

3.从命题的角度上看,考查的两个题目,一个是内容,一个是形式。

内容上,主要是对诗歌所写内容(包含诗人感情的把握和分析)、语句含意以及形象的理解;形式上,主要是对语言(重点是炼字或者用词)的鉴赏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三、历年试题2007新课标小斋即事刘一止①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使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

②局:指棋盘。

8.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

“未用”句是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那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9.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参考答案】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

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

正因为自己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

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2008新课标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蔡肇②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

2007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例析-精选教育文档

2007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例析-精选教育文档

2007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例析2007年全国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所选诗(词)一般为一首,题量基本为2题,分值大致在6-8分。

这样适宜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思考解读一首诗;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只有北京、上海卷出了三道题,但这三道题中题型多样,有选择,有填空,因而降低了解题的难度,学生思考动笔的内容并不太多。

湖南卷虽出一道题目,但要求学生就颈联、颔联逐联赏析,其实动笔量也不小,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考试中心为海南、宁夏出的新课标试卷将诗歌鉴赏的分值提高到了11分,其地位与散文、文言文逐渐接近,表明新课程对诗歌鉴赏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引起课改地区广大考生的注意。

2007年不少省的自主命题还注意考查诗歌的比较阅读,除辽宁、重庆、湖北、江西卷选用二首内容相关的诗进行比较阅读外,浙江卷选了唐代刘禹锡的《乌衣巷》、金人吴激的词《人月圆》、元人赵善庆的曲《山坡羊?燕子》,让考生从三篇截然不同的作品中找相同的答题要素,旨在培养学生异中求同的思维能力。

不过三首诗词,分值只有6分,这样的阅读量与赋分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1 分析诗句所包含的情感所谓分析诗句所包含的情感,即抽取诗歌中某一句,要求考生分析这句诗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根据所选句子的特点,又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设题。

(1)借景抒情。

抽取诗中景物描写的句子,要求考生分析出作者借以抒发的情感。

如2007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

别有人间行路难!“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这里作者写了“极目远望,水天相接,树木迢迢,一片带雨的乌云飘来,遮住了大半个山”之景,其特征辽阔、低沉,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路途艰险、对朋友前途的关切之情。

同时以“雨云埋山”显示了前途迷茫的郁闷。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专题解析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专题解析
素蝶即白蝶,诗首联写蝴蝶为了躲避天敌(“蜂”、“雀”)时而绕着草花飞,时而躲藏在草花丛中。颔联写蝴蝶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翩翩起舞。颈联写出蝴蝶在花草树木间出没。诗的前三联采用白描的手法,使红花、绿草、白蝶、阳光、嘉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充满了无限生机。最后写出蝴蝶的期盼:希望这些提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能够永远存在。这首咏物诗传达了古人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愿望。
全诗一句一截,各自独立 ,描绘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意境,好像四幅单轴画。
扬慎《升庵诗话》卷十一认为,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鸳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此诗之祖。不过,细细体味,这四句给人的意象又是统一的,正可以诗题的一个“梦”字贯通。因为是梦,故尔有意识流动变幻不定,前后不连贯的特点,使诗中的景和事显得迷离惝忆,隐隐绰绰,游移不定,似是而非。末句是全诗之关目,一个“客”字便是梦的原由,梦的主旨,梦的归宿。李后主尚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时候,到底给人片刻慰籍。可欧阳公表现的梦,却是客愁贯穿于始终,令人抑郁不展,魇魔难去。日有所思则夜有所梦,可见这客愁之深之切了。诗题“梦中作”,这当然不可能,可全诗却给人以无庸置疑的梦境之感,有如身历亲受。诗人良苦用心和绝妙手笔,可发一赞叹。
楹联的历史悠久,和汉字同宗同源,她孕育在先秦两汉,鼎盛在明清,现代又是一个发展高峰。最早认为,楹联的起源是后蜀主孟昶(公元965年)自题的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后经谭嗣同考证,中国的第一副楹联,就是刘孝绰在罢官后书写的。联曰:“闭门罢吊庆;高卧谢公卿”。这副对联,充分反映出这位“彭城才子”的“乖忤”性格。谭嗣同的考证,不仅把楹联的历史上推了400多年,而且引证出徐州是中国楹联故乡的重要史实。现在,刘孝绰作为“中国楹联第一人”的论点,已被学术界广泛认同。

2007年山东高考诗歌《出关》(徐兰)鉴赏

2007年山东高考诗歌《出关》(徐兰)鉴赏

2007年山东高考诗歌《出关》(徐兰)鉴赏【原诗】出关①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èi),旌旗。

【鉴赏】(陈志明):居庸关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

徐兰为清宗室安郡王(疑即玛尔浑)幕僚期间,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清帝统兵征噶尔丹时,随安郡王出塞,由居庸关至归化城。

此诗即是随军出塞时作。

诗中描写了出关所见景色,抒写了出征土卒怀土恋乡的感情。

首句中的“此”字原缺,此据诗意补出。

前两句写“出居庸关”之前士卒的心理。

“封侯”,从字面说,是指当上大官;就其实质而言,则是指驰骋疆场,功业有成。

前两句意思是说,将军将在边地的战斗中建立功勋,这对于士卒说来,自然是一个很大的鼓舞,意味着士卒也将有立功的机会,因而急于奔赴边地,而无意于逗留不前。

后两句则是写临出居庸关时的情况和心情。

“出”字原缺,此据喀清诗别裁》补出。

“马后桃花”,意谓关内正当春天,温暖美好;“马前雪”,是说关外犹是冬日,严寒可怖。

因而,无心在征途上逗留的士卒,在临出关的刹那,却不禁犹豫了起来,不自觉地回过头来再看一眼关内的景色。

此诗对土卒内心世界的开掘是相当深入的,诗中不作静态的描绘,而是将人物置于特定的环境之中,从环境的变化相应写到士卒心态的改变:当立功边塞的机会在前方等待时,土卒一往无前,充满豪情;而当即将出关、远离故土时,又难免生出柔情,回头顾盼。

诗中的主人公,既不是甘心老死于槽枥之下的驽骀之辈,也不是只会行军打仗而缺乏真情实感的战争工具。

豪情与柔情、为国捐躯与怀土恋乡,两种对立的感情,在人物身上得到了相当和谐的统一。

全诗最动人的是三四两句。

尤其是第三句,将“马前”、“马后”写成两个不同的世界,更是石破天惊的奇思妙笔。

在具体写法上,这一句也很有特色:“马后桃花”与“马前雪”,是对比;以马概人,则又有所省略。

沈德潜称赞此诗说:“眼前语便是奇绝语,几于万口流传。

2007诗歌鉴赏真题

2007诗歌鉴赏真题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8分 ) (江苏) • 鹧鸪天· 送人 • 辛弃疾 •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 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 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 路难! • 1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蕴含了什 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 2 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 作简要分析。 • 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 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 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 答案:“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 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 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
• 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 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 前和迷茫的郁闷之情。 •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 (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 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 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 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浙江) • 乌衣巷 (唐)刘禹锡 •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人月圆 (金)吴激① •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 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 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 [中吕]山坡羊· 燕子 (元)赵善庆 •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 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 些;亡,都尽说。 •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 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 ⑦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 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 子。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十读”一、读懂开头开头往往点题,交代写什么,或者创造氛围,或者奠定基调。

读懂开头,一要联系诗题。

二要突出五“何”: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景。

三要体会感情基调。

如: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晓上空泠峡》2006年山东卷)其中一题为:“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这两句开头无非是在点题,因此抓住题目便不难发现本题的答案:在猎猎南风的吹拂中,诗人在五更时分离开驿亭乘船向空泠峡溯流而上。

二、读出妙处古代诗歌的妙处,可以是一个词(“诗眼”),可以是一个意象,可以是一个句子,可以是一个情节。

如: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江阴浮远堂》2005年山东卷)试题要求分析“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的表现力。

因为看不到想看的而心生怨恨,这是人之常情,但该句却描绘了一种特殊心态——抱怨无山遮挡视线。

这是因为看到沦入敌人之手的大好河山却无力收复,只能更添悲愤之情。

这样一来,作者就把山河破碎之感表达得更为曲折与深沉。

三、读出变化近体诗的第三句或第三联往往在内容或写法上与前面有所变化。

内容上,往往由前面的叙述或描写转为议论或抒情。

如: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题竹石牧牛并引》2006年全国卷Ⅰ)其中一题为:“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很明显这首诗可分为两层:前两联为一层,描写画面内容;后两联为一层,对画面内容发表议论。

如果第三句或第三联仍在写景,那么在写法上往往会有所变化。

这种变化的主要表现有:高与低,动与静,远与近,形与声,虚与实,正面与侧面,等等。

如: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凉州词(其一)》2006年天津卷)其中一题要求分析本诗所运用的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该题并不是在考查抽象的概念。

所谓的“对比”“虚实”其实就是“变化”。

2007诗歌鉴赏

2007诗歌鉴赏

猿啼
表现凄厉、哀伤。 表现凄厉、哀伤。
风急天高猿 杜 甫:风急天高猿啸哀 白居易:其间旦暮闻何物? 白居易: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杜鹃啼血猿哀鸣。 郦道元:巴东三峡巫峡长, 郦道元:巴东三峡巫峡长, 鸣三声泪沾裳。 猿鸣三声泪沾裳。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猿啼。 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象征孤直、 象征孤直、顽强 松 柏
《论语》:“岁寒,然后知 论语》 岁寒, 凋也。 松柏之后 凋也。” 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 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 岁寒松柏犹依然。 岁寒松柏犹依然。 另外: 另外:菊花象征 桃花象征 牡丹象征 杨花象征 柳树象征
高洁、隐逸、脱俗 高洁、隐逸、 美女的容颜 高贵、 高贵、富贵 飘零、 飘零、离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别
月亮时晦时明, 月亮时晦时明,时圆 时缺,周而复始, 时缺,周而复始,它 既是运动的代表, 既是运动的代表,又 是永恒的象征。 是永恒的象征。月升 月落,月圆月缺, 月落,月圆月缺,月 光是流逝的, 光是流逝的,月光的 流逝在生命的时间中 展开, 展开,因而月光还是 生命的,是时间的。 生命的,是时间的。
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的境 意境: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的境 界和情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 界和情调 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 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 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 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 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艺术境界
1、植物类: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 植物类: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 兰花、菊花、牡丹、桃花…… 兰花、菊花、牡丹、桃花…… 2、动物类:杜鹃、乌鸦、大雁、青鸟、蟋蟀、蝉 、 动物类:杜鹃、乌鸦、大雁、青鸟、蟋蟀、 猿、燕…… 3、乐器类:笛、羌笛、琵琶…… 乐器类: 羌笛、琵琶…… 4、自然类:白云、明月、水…… 自然类:白云、明月、 5、场所类:长亭、西楼、凭栏 场所类:长亭、西楼、

2010届高考语文其它题材诗歌赏析

2010届高考语文其它题材诗歌赏析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借用梅花落的典故,含蓄地表达 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也表现出对战 争的厌倦之情。
4、表现战争的残酷,统治阶级的穷兵黩武等反 战之情。
塞下曲 许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从以上两首诗可以看出,哲理诗 歌的 一般特点是缘事说理,即通过对 某件事的叙述来阐明一个生活中普遍 存在的道理,用的方法一般是类比、 设喻。这在唐诗中较为少见,在宋诗 中则比较普遍。因此,我们在赏析时 要注意作者诗歌后面蕴藏的深刻哲理, 这也是此类诗歌出题的重点所在。
雪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末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雪争春,不肯服输,于是诗人放下 笔,细细评判,诗人认为梅雪均佳,各 具所长。不仅梅雪如此,每一种事物都 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人也是如此。这 首诗没有写景,没有抒情,纯属议论, 却写得如此生动,别具一格,让人耳目 一新。
全诗运用”以少总多”的手法来反映现 全诗运用”以少总多” 诗人在成千上万的牺牲战士中,选择了一 实,诗人在成千上万的牺牲战士中 选择了一 诗人在成千上万的牺牲战士中 个战士的典型性的情节,即 朝来有乡信, 个战士的典型性的情节 即“朝来有乡信,犹 自寄寒衣”来突出牺牲战士的悲剧, 自寄寒衣”来突出牺牲战士的悲剧,使人对 牺牲者和家属寄予深刻的同情, 牺牲者和家属寄予深刻的同情,这实际上是 对制造这场战争的统治者的无声谴责。 对制造这场战争的统治者的无声谴责。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 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 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 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 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 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 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 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 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

高考诗歌鉴赏

高考诗歌鉴赏

近十年高考诗歌鉴赏原题(2005)阅读下列一首词,完成11-12题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间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1.对这首词文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春意阑珊”表面是指春意凋残,实际上表达逝者如斯,时不再来的感叹。

B.“五更寒”既指自然气候的寒冷,也比喻作者内心悲哀凄凉。

C.“梦里不知身是客”,表面是写构境,实际是写梦醒后的情况。

只有梦醒,才知道自己客人的身份。

D.“无限江山”是指作者的家国南唐山川。

12.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词以景写起,由景到情,将梦境与现实、欢乐与悲愁交织在一起,抒发了亡国的悲哀之情。

B.词中塑造了一个离开家园,一梦醒来无限辛酸的游子形象。

全诗都运用了描写的手法,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C.“别时容易见时难”这一句,是从李商隐《无题》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化用而来的,它抒发了人世间离愁别恨的深沉感受,被后人广为运用。

D.诗中运用白描、比喻、对照等手法。

语言精炼、富有感染力。

(2006)阅读下列一首古诗,完成12题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2、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这首诗后两句以“晴空”、“碧霄”勾画出一幅明快、清新的秋景图,热情歌颂秋天,把它说得比欣欣向荣、充满生气的春天还好。

B.作者虽然表达了与古人逢秋悲伤、寂寥不同的感受,但在一鹤振翅高举的孤单意象中,也渗透着一种淡淡的哀愁。

C.第三句诗人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图画,这是诗人认为秋天比春天好的原因:在秋日晴空中,一鹤振翅高举,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宏图。

D.“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一句写出了诗人充满豪情,努力进取的情感,表达了诗作的主题。

(2007)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1---12题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010诗歌鉴赏(读懂诗)

2010诗歌鉴赏(读懂诗)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 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 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 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 睡来谁共午瓯茶。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题目:地点时间缘由 例4、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即景抒情诗 溪桥晚兴 注释:作者身份 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 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 满袖杨花听杜鹃。
——读懂诗把握情感
学习目标:
1、探讨读懂诗歌的方法,正确把握作者 的思想情感。 2、总结答思想情感题的一般模式。
学习重点、难点:
探讨读懂诗歌的方法,正确把握作者的 思想情感。
考点剖析
2010年《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歌的考查要求:
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 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题目:交代写作的时间、地点、缘由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 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 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 铺垫; (2分)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 泄无遗; (2分)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 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 (1分)一个“又”字 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 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1分)
关键句
首句(联):从首句了解基调,许多诗词, 往往在开头部分,奠定基调,统领全诗。 尾句(联):从尾句了解主旨,在最后一 两句升华,卒章显志,或较为鲜明直接地 表达出情感、主旨和态度,或婉转含蓄表 现郁积在心中的情感。 重要句:隐含诗歌重要信息,有助于我们 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情感。 典故句:辨析所用典故有助于把握诗人情 感。

2010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及答案

2010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及答案

2010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1、( 2010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 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 ______________ 。

( 1 分) (2)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 2分)2、(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 ①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 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

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3分)(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4分)3、(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范成大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A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C.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独倾。

B.锦城虽云乐,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4 分)(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4 分)4、(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7 分)好事近①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 “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4 分)(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出题角度及答题规范

诗歌鉴赏出题角度及答题规范

“诗歌鉴赏”出题角度及答题规范出题角度:特定形象(意象)解读、诗歌意境鉴赏、情感主旨提炼、表达技巧分析、语言文字推敲一、特定形象解读类角度1:人物形象【基本格式】确定形象中心词(身份)——基本特点(经历、性格等)——形象意义例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有时还要结合诗句分析)例2(2010 福建卷)访隐者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苔,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角度2:事物形象————找寻物的特点,物与人的契合点(多用象征和托物言志)【基本格式】说明形象的具体特征+揭示形象内涵(即作者借这一形象所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志向、阐明的道理等,或是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例1(2008安徽卷)小孤山[宋] 谢枋得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问: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小孤山是长江之中地势险要的军事要地(要点一:进一步说明这一形象),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要点二:揭示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和时代内涵)。

二、诗歌意境鉴赏类【基本格式】描绘了什么样的客观形象图景+图景的特点+作者在其中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格式阐释】1.一定要结合诗中的意象,在忠实于原诗的前提下,展开联想与想像,描绘成图景画面,语言力求优美。

2.在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时,注意准确地把准景物的特点和情调,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即可。

如:自然清新、清旷冲淡、雄浑壮阔、苍凉萧瑟等等。

2010高考诗歌鉴赏真题

2010高考诗歌鉴赏真题

十二(湖南卷)
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 54 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 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 分)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案: (1) 答:“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涧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 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是以愉悦人心。 与上述参考答案稍有不同的一种解析是:“映一蓑新绿”的意思,应该是绿色的大背景,绿树、绿草、绿水映衬着这一艘小 船(一蓑就是代指小船了),把小船都映衬得似乎染上了一层新绿。色彩明快、对比强烈的美,在这二句中表现得非常好, 可以想象出画面,像一幅山水画。读到这里,想象中陆游的心情应该是闲适遣玩般的兴致吧。 (2)答: 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 怀。
四、(辽宁卷)
地:指京城。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 :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 ,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 gǔn: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 8. 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 分) 9. 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 分)8、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 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 情。(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确传统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 键。“燕子经年梦”较难理解。 9、答案: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 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
(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

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呜叫声中。

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2007年
1、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
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

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2009年
12.(8分)(1)(4分)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答出景色给2分,答出寓意给2分。

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意思答对即可。

(2)(4分)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答出情怀给2 分,能结合诗句分析给2 分
意思答对即可
2010年
12(8)
(1)(3分)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5分)一句一个场景②拟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2011年
12 (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