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语文观的践行者
浅谈语文本色回归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浅谈语文本色回归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变革,人文素养成为了当代教育中的一大关注点。
在教育中,除了知识和技能的教授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思想、情感、道德等方面的培养。
而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其中,浅谈语文本色回归是一种值得推崇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语文本色回归。
语文本色回归是指回归到语文本身的本色,即回归到文字的意义、文学的美感、人文关怀和语言的情感。
这一方法强调的是对语文的深层次理解和把握,而非对语文文字的表面理解。
当学生能深刻理解语文背后所表达的意义和感情时,他们也将会更为自觉地积极参与到人文素养的成长中。
其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浅谈语文本色回归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一、注重思维升华语文本色回归的方法强调的是文字的意义和情感,这就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注重思维升华。
在学习文言文时,学生可以通过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把握文言文的内涵,体会古文所表达的感情与情感,进而延伸到现实生活中,通过对文字的理解来升华自己的思维水平,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掌握语文知识,还能得到一种精神上的升华和人文方面的锻炼。
二、培养审美能力语文本色回归的方法强调的是文学的美感,因此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也需要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一些优美的句子或诗歌带给学生,让学生去感受文字所传达的美,欣赏文学的艺术价值和修养,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他们不仅能够欣赏文学艺术作品,还能对生活中的美景或事件进行审美和感悟,更好的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学习理解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三、关注情感体验语文本色回归的方法强调的是语言中所蕴含的情感,因此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需要关注情感体验。
在学习文字时,我们不仅仅是在学习一些文字本身,更重要的是了解文字背后所表达的情感和情绪。
(全国卷用)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成语、病句辨析专项突破作业(35)
成语、病句辨析专项突破作业(35)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如果因为金正恩的个人意志而引发朝鲜半岛核战争,造成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危害本国和周边国家人民,那他可就百身莫赎了。
②之前一直试图营造休戚与共假象的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和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终于“撕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相互攻击。
③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基本方式落实好,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得益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④我国老龄化呈现三大特征:老得快、农村老人多、女性老人多。
2055年老龄化达到峰值,老龄人口数量登峰造极,达4亿人,占比27.2%。
⑤中央电视台“2017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榜单揭晓,十位少年荣获“十佳最美孝心少年”称号。
面对他们,那些虐待老人的不肖子孙岂不愧杀?⑥格力电器具有股权分散、估值低、现金流允沛、高分红等特征,后续或仍面临险资甚至外资围猎的风险,化解这些风险迫在眉睫。
A.②③④ B.①④⑤C.④⑤⑥ D.①②④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每一首民谣,都是时代、地域、创作者们共同造就的产物,都是关于世界的观察、表达和记录,它穿越时光,流传下来,一代又一代。
B.倘若希望在金色的秋天收获果实,那么在寒意侵人的早春,就该卷起裤腿,去不懈地拓荒、耕耘、播种,直到收获的那一天。
C.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并不意味着医保实现了全国漫游,如果医保全国漫游,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无序就医,加剧看病难、看病贵。
D.韩国周边大国林立,又深陷半岛问题的风暴眼,处在朝核问题的最前沿,能否把握好外交是韩国保持繁荣稳定的关键锁钥。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明天我院将举行青春励志报告会,恳请校长在百忙之中拨冗出席,给我们指导。
B.小明同学问坐候诊的老爷爷:“老爷子,你多大了?怎么就你一个人出来看病呢?”C.妈,十字路口,这么多车,还有电动车,您还赶着往前冲,您不要老命了吗?D.小李对他的对手小刚说:“明天下午的比赛十分关键,到时候还请你多多承让哦。
洗尽铅华还本真
洗尽铅华还本真近年来,陆续出现了加了定语的语文,如“本色语文”“简单语文”“诗意语文”“情智语文”“儿童语文”“心根语文”“生活语文”等。
加了定语而又不用结构助词“的”,形成的是一个合成词,表示一种特定的概念,给语文给予某种具体的限制和凸显。
了解定语的含义,可以感悟到倡导者对语文的理解和他们对语文教学的某种执着。
下面,就以列表形式比较各种加了定语的语文。
加定语的语文领军者的阐释笔者拙见本色语文一、平平淡淡教语文,二、简简单单教语文,三、扎扎实实教语文,四、轻轻松松教语文。
如果能如上四点,我想,这就是语文本色,或称为本色语文。
(杨再隋《语文本色本色语文》)“本色语文”,可能是最接近课标精神的语文,它力图匡正时弊,纠正一个时期以来语文教学的“浮华”。
但语文就是语文,按课标精神指导教学就是,似乎没有必要另为起名。
不加修饰的语文,才是语文。
简单语文实践使我知道了教语文其实并不那么复杂,就是教学生扎扎实实地识字、写字、读书、作文。
(于永正《其实,教语文很简单》《小学语文教师》XX)“简单语文”,是针对语文教学的“浮华”,针对教学内容的深挖洞和无限拓展,针对教学形式的花哨而言的。
对匡正时弊有一定作用。
但是,“简单语文”一提出来,却招致不少质疑,如,《语文真的那么简单吗——兼与张庆老师商榷》《语文教学不能简单——与张菊荣老师商榷》等。
这和它变为口号有关系,“简单语文”,容易导致望文生义和理解的绝对化——“语文教学就是简单”。
其实,语文教学既简单又不简单,相对而言,教学方法可以简单,读读、背背、议议、写写;但教学内容的选择却不简单,要付出艰辛的脑力劳动,个中滋味,不少老师都有体会——文本的解读要老师有终身备课的功夫。
诗意语文一、诗意的灵魂:价值引领;二、诗意的血脉:文化传承;三、诗意的旋律:精神诉求;四、诗意的光华:生命唤醒;五、诗意的情怀:感性复活;六、诗意的风采:个性高扬;七、诗意的神韵:智慧光照;八、诗意的境界:心灵对话。
黄厚江讲语文读后感
黄厚江讲语⽂读后感 把语⽂课上成语⽂课体现在三个“语”上:以语⾔为核⼼,以语⽂学习活动为主体,以语⽂综合素养的提⾼为⽬的。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黄厚江讲语⽂读后感,⼀起来看看吧。
黄厚江讲语⽂读后感篇⼀ 孙绍振教授说:“语⽂是难的!”近来读黄厚江⽼师的《语⽂的原点——本⾊语⽂的主张与实践》⼀书,深感孙教授话中的真谛。
语⽂之难,并不难在让⼈⽆从下⼿,恰正与数理化等相反,对于语⽂,谁都能教,谁都能学,⽽却正因如此,没了⼀个明确的标准。
于是,教得好与不好,学得好与不好,就变成了⼀个难下定论的问题。
在我看来,语⽂之难,难在分⼨之间的把握。
黄厚江⽼师说,语⽂失去了本真,被严重异化了。
细想来,这真的是当前语⽂教学中⼀个很严重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技术⽇新⽉异,新的教学理念层出不穷,⽽作为语⽂⽼师的我们却越来越不知该教什么、该怎么教了。
以前的课堂,先⽣讲授,学⽣笔记,扎扎实实、⼀步⼀个脚印地诵读、识记,从拼⾳开始,字、词、句、段、⽂,⼀样也不落下,虽枯燥单调了些,但学到的东西却是实实在在的,所以要考我们这⼀代⼈,除⾮是不想学的,语⽂的基本素养⼤都是没有问题的。
⽽今,条件好了,教学形式多样化了,课堂教学也⽣趣了,但学⽣却变得不懂语法、不会标点,甚⾄连个拼⾳都拼不来、写不像了,真是怪哉、怪哉!记得刚带初⼀时,第⼀次布置学⽣抄写第⼀课的⽣字词并注⾳,在我看来⼏等于⼩学⼀年级⽔平的作业,他们却着实将我整了个焦头烂额——有不会写拼⾳的,有不分四声的,还有不知把⾳调标在何处的……这让我很讶异,这六年他们竟都是鹦鹉学⾆过来的吗?后来我知道,他们学英语也不再学⾳标了,全跟着⽼师、录⾳机读单词,我不禁感慨:看来他们是要将鹦鹉学⾆进⾏到底了!于是,在教第⼀篇⽂⾔⽂《郑⼈买履》的时候,我也就不再抱怨⼀个“定语后置”句式花费了整整⼀节课来讲解——因为要讲“定语后置”,必得先知道什么是“定语”,⼜得先把词性分类也讲⼀遍。
于是尽管花了⼀节课,却也只是讲了个⽪⽑⽽已。
本色语文的教育理念与实践路径--学习黄厚江教学思想札记
本色语文的教育理念与实践路径--学习黄厚江教学思想札记
范维胜
【期刊名称】《新课程研究(上旬)》
【年(卷),期】2015(000)003
【摘要】黄厚江先生的本色教育理念非常简单,他在多个讲演中、多篇文章中说过——那就是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
黄老师的阐释揭示了语文教学最本质的规律——那就是语文教学的实实在在,实实在在地完成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实实在
在地按照语文的规律、语文的方法来教语文,实实在在地体现语文教育的基本价值。
【总页数】4页(P45-48)
【作者】范维胜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镇海立人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0
【相关文献】
1.用课堂表达教学思想——读《享受语文课堂——黄厚江本色语文教学典型案例》[J], 李思衡
2.黄厚江“本色语文”教学思想系列研究之五尽现语文课堂的内在张力——黄厚
江课堂建构艺术略评 [J], 丁卫军;
3.黄厚江本色语文教学思想专著出版 [J], 无
4.让语文课成为真正的语文课——黄厚江本色语文教学思想探析 [J], 张广武;赵子
厚
5.学习黄厚江老师本色语文教学有感 [J], 赵慧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永做“本色语文”的践行者---《邓稼先》教学反思
永做“本色语文”的践行者——《邓稼先》教学反思许昌二中七年级语文组田晓莉语文届改革的先锋黄厚江老师倡导“本色语文”,强调本色是语文教学的原点。
他反对花里胡哨的课堂,强调评课要立足学生,立足教材,立足实际,立足师生教学的现实场景,不求新奇好看,要以最朴素的形式实施教学,在师生对话中,实实在在的给学生以启迪,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谨记黄老师的这些教诲,我精心设计了《邓稼先》一课。
课上完后,我结合这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如下反思:一、质朴的导语,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黄老师认为本色语文,应抛弃花里胡哨的图片、音频、视频,不自作矫情,不故作姿态,让语文课堂回归本色,平平淡淡教语文。
《邓稼先》一文的作者也是科学家,与邓稼先有着五十年的友情。
他写邓稼先大气磅礴,以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史为背景,把邓稼先放在国际大舞台上来写,显示了博大深远的视野。
但邓稼先为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长期以来却鲜为人知,学生更是知之甚少。
所以,导入新课时,我没有用花里胡哨的图片、音频、视频,从是从我国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入手,将我国研制两弹的时间与美国、苏联作比较,指出为此做出重要贡献的邓稼先,从而很自然地拉近学生与“两弹元勋”的距离,很好的引领学生走近了文本。
二、教学环节相扣,引领学生深入教学过程。
黄老师认为,语文课要简简单单教语文,不要脱离文本和学生实际,求全、求多,不要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更不要让课件充斥课堂,喧宾夺主。
这篇课文属于人物传记,课文读起来比较枯燥,很担心上课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引领学生投入、参与到教学过程。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在完成对字词积累后,大胆整合教学资源,用三大语文活动贯穿始终。
首先在整体感知课文时,我摒弃了常用的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从文本中找答案的老套做法,而是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画出邓稼先生平经历的句子,然后完成课堂活动一:人物小传;引领学生研读探究文本时,用语文活动二: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研读课文相关语段,然后结合具体事例,说邓稼先是个怎样的人来引领学生深入课文,品评人物;感知理解文本后,我进一步拓展延伸,设置语文活动三:引领学生学习“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为邓稼先仿写颁奖词。
文本与生本:本色语文的两个着力点——听黄厚江老师《黔之驴》一课有感
— —
听黄厚 江老 师《 黔之 驴》 一课 有感
诸定 国
( 苏省 溧水 中学初 中部 ,1 2 0 江 2 10 )
师
生
摘
要: 文本意识和生本 意识 , 是黄厚 江老 师本色语 文 的两 个
着力点。黄厚江老 师执 教的《 之驴》 黔 一课 , 对文本 的尊重 , 其 主要
读 过 的 。 )
师
注意黄老师让 大家讲故 事 , 要求挺 高的 ,
不能 “ 述” 文 或 翻 译 。还 有 两 个 条 复 课
师
大家 先读一 读 。黄老 师告诉 大家 : 课文 应当朗读 , 注释 可 以默读 。请 大家 自己 朗读后 , 再作交流 。
( 学生 自由朗读。 )
件: 一是要 以“ ” “ 的 口吻来 讲 故 驴 或 虎” 事, 所有男生都 以“ 的口吻, 驴” 而女生用 “ 的 口吻 ; 是要加 以适 当的想 象 , 虎” 二 不 必按课文顺 序 , 不要 翻 译课 文 。同座 位
那题 目的意思是—— 黔地 的驴子 , 贵州的驴子 。 是 当地 的驴子吗?
厚江老师借班执 教《 黔之 驴 》 一课 , 用课 堂说
法, 阐释本 色语 文 的教学 理念 , 彰显 “ 色课 本 堂” 的特征 , 到了与会代表 的一致好评 。笔 受
不是 的 , 是从外地运来 的。
这是一篇什么样式 的文章?
21年第 5 02 期
教育研究与评论 ・ 中学教育教学
伙 的喉 咙, 把它扑倒在 地 , 慢慢地 享用 了 它 的肉, 吃完后美滋滋地离 开了。
生 这 是 因为在 黔 这个 地 方 , 山多 , 不上 用
本色语文 “读”辟蹊径——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热点问题之一
中起 着 举足 轻 重 的 作 用 , 学 生 自主 初 读 课 文 , 查 反馈 读 书情 在 检 况 之 后 , 师 的 范读 或 是课 文 录音 范读 能起 到 指 导 作 用 。 教
在课 堂 上 , 忌 没 目标 “ 泛 地 读 ” 每 读 一 次 都 应 该有 明 确 切 泛 , 要 求 和 目的 , 到 有 层 次 地 读 , 能 明语 义 、 成 语 感 、 会 表 做 方 形 学 达 。首 先 让 学 生 按 自己喜 欢 的 方 式 自 由地 读 全 文 ,语 速 可 快 可 慢 , 音 可 大 可 小 , 自 己读 , 结 伴 读 , 要 求 把 生 字 读 准 确 , 声 可 可 但
21.2 0 11
本色语文 ‘ , , 读 辟蹊径
小学语 文低 年级教 学热 点 问题 之 一
◎漳 州实验 小学 兰 臻
‘ 浦
-
” 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永 恒主题。 没有读, 就不可能培养
语 感 ; 有 读 , 不 可 能 正 确 理 解 : 有 读 , 词 教 学 就 没 就 没 字
些 描 写 感 情 的词 语 , 以 根 据 学 生 已有 的 生 活 经 验 , 导 体 会 , 可 引 想 想 画 面 , 出词 语 蕴 含 的“ 、 、 、 ” 不 同情 绪 。只 有 当 读 喜 怒 哀 乐 等
、
习朗 读 之“ ” 法
1读 好 原 文 , 流 于 形 式 . 不
新课 标对 朗 读 提 出 了 三 个 要 求“ 确 、 利 、 感 情 ” 读 正 正 流 有 。 确 是 朗读 的 基 本 要 求 , 与 文 章 内 容 进 行情 感 交 流 的 主 要 途 径 。 是 在初读 课文后, 教师 不 能 匆忙 进 入 学 习 课 文 的 环 节 , 学 生 初读 对
本色之中显魅力——黄厚江老师作文教学指导课赏析
本色之中显魅力
— —
黄厚江老 师作文教学指导课赏析
张海 云
( 如皋市滨江初级 中学, 江苏南通
摘
2 2 6 5 3 4 )
要: 平实的教 学艺术让与会 老师领悟 到本 色语文的真谛 , 感 受到那种举重若轻 、 四两拨 千斤的本 色
本 色语 文 魅 力
课 堂魅 力, 发现 了提 高作文教 学水平的新途径 。
关键词 : 作 文指 导课
中图分类号 : G 6 3 3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 6 0 9 7 ( 2 0 1 3 ) 0 2 9 7 2 ~) , 女, 江 苏如皋人 , 本科学历 , 中学一级教 师 , 江苏如皋市滨江初级中学语文
能力。 四、 有效铺陈, 领略本色教学的真谛
我们从 日常生活中可以观察到 ,在动物界 , 动 物在传授幼崽捕捉猎物 的技巧和生存 的能力时 , 并 没有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方法的介绍 , 而是靠现 场的 观摩和互相切磋实现。结合新课程理念解读 , 教学
本身就是一门课程 , 教师要善于运用 自身的教学经
万事开头难。这难竟然在黄老师的课堂开头出
现了 ! 连黄老师也没想到 , 简简单单的组词 , 学生由
于紧张竟然出现 “ 短路 ” 现 象。短短 的几分钟内 , 黄 老师机智幽默 的语言 , 让学生发出阵阵笑声 , 融洽
的天然果实 , 品尝它的味道 , 分享果农本色而又丰
教学 J 5 5I
课堂 的真谛 , 感受到了那种举重若轻 、 四两拨 千斤 的本色课堂魅力 ,并从 中发现了提高作文教学水
平 的新 途 径 。
黄老师的课简单平实 , 却独具匠心 , 笔者感悟
本真语文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内涵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上的杰出教育家,他的语文教育思想深具 特色,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语文教育思想体系涵盖了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 学内容和方法等诸多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三点是:“教育即生活”、“学校即 社会”和“从做种学”。
内容摘要
首先,“教育即生活”是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之一。他认为,教育本 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 是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这种思想 指导下,叶圣陶强调语文教学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 习中更好地生活。
内容摘要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具有鲜明的民族 特色。叶圣陶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认为语文教育应该弘扬中华 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结合时代的特征,为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 信做出贡献。其次,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具有显著的时代价值。
内容摘要
他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语文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提倡语文教学要注重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这对于当前和未来语文教育的发展具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
一、语文学科的性质和重要性
叶圣陶认为,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到语言、文字、思 想、文化等多个方面。因此,语文教学应当注重整体性、全面性和综合性。他主 张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结合起来,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训练。
一、语文学科的性质和重要性
同时,叶圣陶也强调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他认为,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学 科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只有学好语文,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他学 科的知识,更好地进行社会交往。
内容摘要
总的来说,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注重实用性和综合性,强调培养学生的实 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价值,为当前和未来语文 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 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发掘其更多的教育价值和启示, 为推动中国语文教育的繁荣和发展作出贡献。
语文教学中“形神兼备”
语文教学中的“形神兼备”课堂如人生。
好的课堂教学需要我们用精彩去渲染,精彩的课堂教学也需要我们对教材的独特解读来支撑。
一、对教材的独特见解应该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神”之所在自从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师在理念上有了深入的认识,我们在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更加重视了对教材的正确解读。
但是“正确解读课文,达到阅读课堂的高效化”却始终是我们语文教学实践当中的一个薄弱点。
小学语文教材浅显易懂,对教材资源的深入挖掘往往会被这种表面现象所忽视。
其实当我们反复阅读意会一个最接近作者原意或最适合学生学习状态的内容时,我们会感到无比的喜悦,因为我们不但认识了教材,而且还了解了教材。
教师对教材独到的见解,对文章的深度挖掘,精辟的分析,甚至于细微之处的放大、延伸,这是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好方法。
回顾以前自己的课堂上的表面化处理在这种深度的语文课堂教学面前简直是无地自容。
作为一个真正的语文教学践行者,应该做到的是对教材资源有效、高效的利用,给学生最大量的知识储存,学习空间的扩大是必须的。
滨州市组织了“立足正确解读课文,提高高效阅读课堂”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领悟到语文教学的真谛,几位执教教师的课在理念的贯彻上是值得称道的。
他们的课堂透视着真实本色的语文教学研究,对教材的解读、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手段的选择、教材资源延伸到各个环节的细斟酌,变成了我们的语文教学特色。
刘洁老师执教的《月光曲》一课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让孩子领会到了“知音”的可贵;张君香老师执教的《游子吟》始终渗透着母爱的伟大情感,古代语言对学生们来说应该是生涩的、难以理解的,但是张老师却独具匠心的通过课外资料的延伸,升华了诗歌的主题。
抓住“行”和“衣”两条学习主线,深入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形”之所在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效果的优劣,除了对教材的正确把握理解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具体操作。
教师的操作,也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形”之所在。
参与活动体验成功
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 而如今 , 孩子读 对这样的课堂 ,我们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难 课 堂
不能言, 举手不能书, 学 生 怎 么 可 能形 成 学生讨论前 的充分准备 和讨 论 中的有效 参 也不是教师讲述教师本人的学 习体会 , 而 良好 的语 文 素 养 呢 ? 因 此 当前 的 语 文教 与 , 课堂看似热热闹闹 、 气 氛热 烈 , 实 则 空 洞 是引导学生在阅读 中去理解 、 感悟、 体验。 学 要 从语 文教 学 的形 式 , 回归 到语 文 的 无物, 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毫无可言。 在读书的基础上 , “ 悟” 出内涵。因“ 文” 悟
教 材
深入 钻 研 教 材 即备 课 ,教 师 既 要 备 知识都不能一扫而过 。一句话概括就是要踏 学生在规定 的时间内达到学习 目标 ,教师
文本 , 又要备学生 。 传授知识既不高于学 踏实实做人 , 扎扎实实教语文 , 而不要浮光掠 应该把时间还给学生 , 让学生 自主构建。教
生 的 认 知 水 平 ,又不 过 分 低 于 学 生 的认 影式的架起虚幻 的空中楼阁。 知 水 平 。 语 文课 堂上 才 能 强 烈 地 激 起 学 三、 语 文本 色 教 学 。 要 重语 言 品 析 教 师 教学 语 文 , 呈现 在 孩 子 们 面 前 的是
师要给予学生读的时间和空间 ,教给学生 读 的方法 , 养成读的习惯。
书声琅琅,议论纷纷——让语文教学回归本色
书声琅琅,议论纷纷——让语文教学回归本色
王吉玲
【期刊名称】《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年(卷),期】2015(000)002
【摘要】何谓本色?《现代汉语词典》对“本色”的解释为:“本来的面貌,原
有的性质或品质。
”笔者认为,回归本色的语文,要以读为本,要以生为本,要凸显情味,要删繁就简,返璞归真,真正体现出“书声琅琅,议论纷纷”的课堂氛围,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本色。
【总页数】1页(P73-73)
【作者】王吉玲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城西小学北部校区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论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品质 [J], 杨
艳芳;柯国良;库红金
2.本色语文:让语文教学回归本色 [J],
3.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写写练练——也谈阅读课堂教学评价 [J], 覃章俊
4.让语文教学回归本色——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本真建构 [J], 卢剑虹
5.本色语文的回归——就当前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谈本色语文教学 [J], 朱会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语文的本色
语文的本色一、咬定青山不放松——抓住语文的“根”杨再隋教授说:“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的课。
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
”在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课上,张文花老师执教的《数星星的孩子》一课,其朴实而实在的教学风格,让我记忆尤深。
张老师在课件中出示学习的长句: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她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让学生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读出美景来。
又如:在教课文第二自然段“奶奶笑着说:‘傻孩子,又在数星星了,那么多星星,一闪一闪地乱动,眼都看花了,你能数得清吗?’”这个句时,张老师指导学生抓住奶奶的表情,读出奶奶亲切的说话语气。
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自主地感受语言,学生们练的认真,读的到位。
在流利地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识字,学词,感悟,积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读中释词,析句,实现了教学功能的综合化。
事实上,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就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语言就是语文的本位,语言学习就是语文教学的根。
只有扎扎实实实行语言训练,学习效果才能落实,语文素养才能得到发展。
二、天光云影共徘徊——唤起语文的“情”我们老师的课文朗读,只停留在形式上的变化上,而没有体现朗读层次上的提升。
一节课老师读,个人读,比赛课,分角色读读,师生共读等等,读的形式是多了,读的时间看似也多了,不过,很多的读都是停留在对课文理解的同一层面上,甚至是为了读而读。
能够说,这些读,仅仅机械重复读,而没有体现读的层次、情感、理解的提升。
情感是语文的本色,课堂因激情而绚烂!教师怎样传递信息,诠释文本,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人入胜,都与教师的语言情感息息相关。
在张文花这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范读对学生实行朗读指导,无论是奶奶的话,还是小张衡的话,她都读的绘声绘色,很能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
像教育名家那样做老师
像教育名家那样做老师发表时间:2017-06-05T14:48:37.23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7年6月第282期作者:王胜德[导读] 知识重在内化和运用,我们要以教育名家为榜样,像教育名家那样做老师,研究他们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思想,为己所用。
——参加兰州市名师名班主任高端研修班心得王胜德甘肃省永登县第一中学730300 2016年11月17日至11月27日,我很荣幸参加了在苏州举办的第六届全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暨兰州市名师名班主任高端研修班的培训学习。
这次培训专家云集,有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创造了“连续任职时间最长的班主任”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本色语文”的倡导者国家教学名师黄厚江、中国深度语文开创者王开东等一大批知名学者;培训内容丰富,有核心素养、基础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名师成长、班主任工作、“三名人才”工作室建设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学习;培训形式多样,有专家讲座、苏州名校考察、观摩教学示范课、互动交流研讨等。
虽然我不能照单全收培训学习的内容,但专家们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全新的管理体制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无不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激励我像教育名家那样做老师,下面是我在培训学习过程中几点突出的感受体会:一、像教育名家那样做老师,就要有高尚的教育情怀教育名家的共同特点是有高尚的教育情怀,他们把教育当作自己的人生追求,根植于生命的土壤之中。
78岁高龄的李庾南老师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荣誉无数、著作等身,她当了60年的班主任,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创立了“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至今仍然当着19个班的班主任(每个班轮流当2周)。
听她的讲座时我不禁潸然泪下,写下了“杏坛凝华一甲子,纪录宇内无人及。
落日秋风心犹壮,耄耋泰斗潮头立。
”的诗句。
行知集团总校长杨瑞清主动放弃进城从政的机会,坚守乡村教育35年,以苦为乐,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硕果累累,扬名中外。
南京市府西街小学校长刘红始终愿意“做一名幸福的小学语文老师”,她提出“追求乐学境界”的教育主张,形成了“大气、质朴、睿智、活泼”的教育风格,成为南京小学界年龄最小的“小学教授”,被称为“教学名师五朵金花”之一。
小学老师的教育名言
小学老师的教育名言教师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老师的影子。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小学老师?有什么适合小学老师的名言?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适合小学老师的励志名言,希望你喜欢。
小学老师的教育名言1、只有热爱,才能更好的投入。
——孙振飞2、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远的路。
——刘海莲3、相信每一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都能学得会。
——张春慧4、心灵塑造的最佳工程师。
5、给学生一粒种子,条件具备,它定会发芽。
——张桂秋6、学生是智慧的强者,今天的课堂就是学生开启智慧之花的平台。
——于艳君7、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
8、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
9、、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做课堂改革的践行者。
(马云驰)10、以德感人,为人师表。
11、教师施爱宜在严爱与宽爱之间。
12、种一颗希望的种子,收获的将是整个的春天。
——刘艳菊13、教着,感受着;走着,快乐着!14、职业道德是做人之本,为师之本。
15、教师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老师的影子。
适合小学老师的励志名言1、草根之所以能在这个时代雄起,是因为他们以自己的实力说话。
——祁长菊2、把握历史,珍惜今天,走向未来。
——张春晖3、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孩子们在成长!4、今天我因“教改”而幸运,明天学子因“教改”而成功。
——杨丽君5、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不成功。
——费继宁6、倾注心血的爱能使孩子们早日鲜花绽放!7、逐步完善课堂教学,展示学生自我风采。
——臧国玉8、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9、让我走进童心世界,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10、做本真教师,教本色语文,育世纪人才。
11、以人为本,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
12、不以成绩的高低作为判断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时刻要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
——裴东升13、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充分定位教师是课堂的指导者。
——韩振杰14、学会分析,才能学有所得。
——王中志15、用丰富的知识来武装头脑,用强健的体魄去获取知识。
——李庆哲小学教师人生名言1、敢于尝试,是信心的体现,敢于尝试,是成功的前奏。
从《葡萄月令》看黄厚江老师的教学特色
从《葡萄月令》看黄厚江老师的教学特色作者:钱鑫鑫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3年第07期黄厚江老师是江苏省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语文界“本色语文”教学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其简朴的教学理念、平实的课堂教学模式、丰盈的教学效果在语文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013年4月12日,笔者有幸在徐州市高级中学观摩了黄厚江老师给高二学生上的一堂散文课《葡萄月令》,传统却不陈旧,生动却不煽情,四两拨千斤,如行云流水。
让与会的老师充分感受到黄老师的课堂魅力。
散文应该教些什么?怎么教才是正确的呢?那就涉及到散文的文体特征。
阅读与写作思维一样可以说是一种文体思维。
阅读离开了文体,必定是不得要领的。
[1]即教学的内容要符合散文的文体特点,散文是艺术,描绘作者的感情世界和思索过程,重在冶情;读者阅读散文,以“悟意审美”为目的。
[2]这就决定了散文的教学内容重在品味语言。
师:有人认为《葡萄月令》是汪曾祺散文的代表作,那么它代表了什么呢,这也是我们今天读这篇散文的一个很重要内容,先请位同学读一读。
生2:二月里刮春风。
立春后,要刮四十八天“摆条风”。
风摆动树的枝条,树醒了,忙忙地把汁液送到全身。
树枝软了。
树绿了。
雪化了,土地是黑的......师:这位同学,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生3:有点重了......师:你来举个例子,你读个句子,本来应该读的轻他读重了的。
生3:树醒了,忙忙地把汁液送到全身。
树枝软了。
树绿了。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位同学选了一个句子作比较,你们认为这两位同学哪个读的好?(赞成生3的多)大多数同学的见解和老师一样,就是在节奏的把握上你(生3)比他(生2)好,读这篇文章要轻一点,慢一点,为什么道理?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是什么样的呢?(学生说出:淡淡的。
)对,是淡淡的,(板书:淡淡的)淡淡的语言应该是什么节奏啊?慢一点、轻一点,对不对?好,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不着急啊,你们读书最大的问题就是太着急。
师和生:立春后,要刮四十八天“摆条风”,风摆动树的枝条,树醒了,慢慢地把汁液送到全身,树枝软了,树绿了。
也谈语文教师的“无为而教”
也谈语文教师的“无为而教”作者:康存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13年第12期普罗泰戈拉在《论真理》中曾说:“人是万物的尺度。
”教育的价值也要通过培养的人的价值来衡量。
以人为本是教育的原点。
因此有利于学生发展,对学生的终身发生正面影响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认为当下语文教育必须进行深度反思,搞题海战役,加班加点,最后给学生留下的是语文知识、语文素养,还是解题规律?我们不得而知。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是把在学校学习的东西忘光了之后还留下来的东西。
当学生把语文知识解题技巧等忘光了之后,他们还剩下什么,我们也不得而知。
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
”老子主张行道,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是“有为”,即乱为、妄为。
“无为”是从“无为”的态度去“有为”。
老子的无为说,正好可以成为目前语文教育弊端的解毒剂。
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当中揭示郭橐驼种树的诀窍:“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种树要遵循木性,方能根深叶茂,树人又何尝不是如此?语文教师在高考前在题海中挣扎,让语文课堂充斥着解题技巧的演练,被高考的指挥棒整得无所适从,忽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学生为了提高考试成绩不得不刻苦训练,机械重复、烦躁疲惫成为学生普遍的生存状态,这实际上是“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这都是违背了教育的根本规律。
“道”是道家思想的精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儿的“自然”是自然而然的意思。
而道家的“无为”说就是遵从“道”,遵循事物的本来规律。
同样语文的教学之道,也要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
江苏本色语文的践行者黄厚江老师2012年3月在靖江外国语学校上的一堂《黔之驴》,真正体现了语文教育的规律,体现了语文教学原点的回归,体现了教师一种智慧的“无为”。
其课堂设计如下:一、引导学生理解文题,指导读文,初步理解文章大意。
二、让学生发挥想象,以驴和老虎的语气,复述寓言故事。
观北京特级教师王文丽老师示范课《月之故乡》体会
大情怀*大视野*大境界*大手笔——观北京特级教师王文丽老师示范课《月之故乡》体会“我不止一次地庆幸我是一个教师,与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远年轻;我不止一次地庆幸我是语文教师,这使我能用一双“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
”这是李镇西老师笔下学生青春绽放的美妙乐章和他生命流淌的优美旋律,更是我观摩北京东城区教师研修学院王文丽老师诗意语文《月之故乡》后真真切切的感受。
王老师在短短的几十分钟里用艺术家的眼睛,诗人的心灵,带领我们和孩子们置身于充满了浓浓语文味的本色世界里,我们不仅感受到了王老师独特的人文情怀,更明白了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真正归宿。
人文素养,透出语文味。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个教师文化底蕴越深厚,语文素养越高,她的语言感染力越强,越会评价、鼓励学生,就越能激起童真,她的课堂就越有语文味。
王文丽老师就是这样的人。
课前她轻松智慧地和学生谈话交流,身上散发出浓浓的书生气、书卷味,就让每一个学生着迷,不自觉地喜欢上了她的语文课。
她在课堂上更是出口成章,辞藻丰富,妙语连珠,旁征博引,学生又怎能不受感染,不被熏陶呢?这样的教学,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悟人物独特的个性、美好的情操和作者深邃的思想。
这样的课堂语文味就最浓了。
细嚼慢咽,品出语文味。
语文课有了品词析句,课堂才不会显得浮华、浅薄;语文课堂因为有了品词析句,文章才能真正地被理解、感悟和鉴赏;课堂中有了品词析句,才能更好地使阅读与品析结合起来,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教学中,王文丽老师给了许多学生接触和深入文本的机会,初入文本王老师采用独特的“师读生听写”的方式,让学生用心感知了诗歌的大意;接着她很巧妙地让学生交流“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这句放到诗中的什么地方合适,令其充分感悟诗句独特的魅力;然后王老师从让学生给诗歌加个“题目”入手,反复品词析句,不仅尊重学生独特的内心感受而且高度评价了学生个性化的命题,从作者的“月之故乡”命题入手,借助多媒体形象展示了作者的人生经历,带领学生慢慢走进作者心路历程,沉浸于作品的情境中,熏陶渐染,水到渠成完成了对作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色语文观的践行者●王乃宁一、从教经历1990年7月毕业于盐城师专中文系,同年分配到建湖县上冈中学。
1996年杨州大学中文本科函授毕业。
2000年苏州大学中文教育方向研究生课程班结业。
1997年破格晋升一级教师,2000应聘到盐城市一中,2003年,33岁时成为年轻的高级教师。
1994年,执教的《故都的秋》获建湖县高中语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1996年,执教的《绿》获建湖县高中语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1996年,执教的《荷塘月色》获盐城市高中语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到市一中以来,先后任教03、06、07三届高三语文,班级学生高考语文成绩突出。
2001年,被评为盐城市盐都区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2003年、2007年分别被《考试报》、《作文导报》聘为首席编辑。
2006年9月起,主持全国中语会“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创新作文教学研究与实验”子课题“考场作文典型案例的积累与评价”的研究,已编印《作文案例教学集》、《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草根阅读——励志美文100篇》等课题研究成果。
2008年5月,27万字的个人专著《教苑折枝》由中国文联文苑出版社、新华日报图书编辑出版中心、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联合出版发行。
2003年以来,先后被确定为盐都区“151”工程培养对象、盐城市新世纪“111”工程培养对象,被表彰为盐都区“十大杰出青年”、盐城市优秀教师。
从教18年来,先后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00余篇,并有多篇在省级以上论文评比中获奖,参与、主持多项省级以上科研课题。
二、学术成果1、《记教学笔记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1996/10《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也谈考场作文的两个要求》 1998/11《考试》,并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1999/2全文复印3、《宾语前置的八种类型》 1999/12《中学语文教学》4、《语文教学与传统美德教育》 1998年12月3日《中国教育报》5、《对语文教育功能和目的的再认识》 2002年获江苏省师陶杯论文大赛二等奖6、《一树梨花一溪月》 2006/10《高中作文指导》7、《本色语文观的思考与实践》 2008/3《中学语文教育参考》,并获中语会论文评比一等奖8、《推行创新阅读提升阅读质量》 2008/4《中学语文教学参考》9、《回归质朴本真为文》 2008/4《考试周刊》10、2008年5月,专著《教苑折枝》由中国文联大众文艺出版社、新华报业图书编辑出版中心、《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联合出版发行。
三、理念精髓以学定教以学论教——也谈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及其评价的标准王乃宁摘要:新课改以来,课堂教学现状已明显改观,但不少地区、学校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仍然以“教师的教”为主,过多关注了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才艺的展示,却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需求、认知规律,不少课堂叫好不叫座,中看不中用,因而无法完成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也无法实现课程改革对课堂改革的要求。
中小学校及其教师应当推行以学定教,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以学定教;以学论教一、我们的课堂忽略了谁?新课改推行几年来,课堂教学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我们依然非常遗憾地看到:有的课堂“只见”教师“不见”学生,课堂成了教师的“秀场”;有的“公开课”、“观摩课”尽管“叫好”,却不“叫座”,尽管“中看”却不“中用”;[1]有的课堂虽然“见到”了学生,但在课堂教学的效度、宽度、深度等方面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课堂在不少场合屡屡被冠为“精彩课堂”。
事实也是如此,不少教师对“教”总是关注太多,而对学生的“学”的研究却远远不够。
我们所认可的课堂也多是教师的课堂,是教师才艺的展示,在这种课堂上,学生究竟能够学到什么,能够培养哪些能力,却很少引起足够的重视。
目前,不少课堂存在的最大不足是忽略了学生,而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现实又反过来从根本上否定了教师,从而也就忽略了教师本身。
我们津津乐道的很多“精彩课堂”实际上忽略的是师生共同生命的成长!教学要以培养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终极目的,[2]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但能够让学生“肯学,愿学”,更要让学生“学会,会学”。
课堂的精彩首先是学生的精彩,学生的精彩又会反过来印证教师的智慧。
凡是彰显学生精彩的课堂,我们必然会感受到在课堂上流动着的强烈的生命气息,并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精彩所折服。
因此,笔者认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应该是以学定教,以学论教。
二、“以学定教,以学论教”的内涵及要求1、内涵解读。
①一切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一切以学生认知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为根本;②以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起点和难点,以学生的认知需求确定教学内容,以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教学策略;③教是为了学,教是服务于学,教是为了不教;既要想办法让学生“肯学,愿学”,更要有措施让学生“学会,会学”。
以学定教,以学论教要求教师教学计划的制定、内容的取舍、方法的选择,要基于学生这一主体,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感受到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快乐,更有创造力不断被激发的惊喜,有自身潜力不断被发掘而感受到的成功与自信的舒畅体验。
在学生、知识、方法、教师、环境等课堂要素中,学生永远居于核心地位。
2、理念层面要求。
一要以学生为本。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而是师生双方情感共融、分享体验、共同创造的完整的生活过程。
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3]以学定教,以学论教要求我们应着重关注课堂上学生三维目标的实现情况,即是否获得了知识与技能,是否经历了过程、掌握了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怎样。
以生为本的核心是将学生看作可被点燃的火炬,是知识和方法的自我构建者,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自我塑造者。
在以学定教,以学论教标准的统领下,任何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未来发展去展开,按学生的成长规律去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着力,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积极求知的热情,使之主动参与,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
二要重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一种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自主学习程度如何,具体要看一节课中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能动度和时间度怎样。
自由度是看学生的学习目标、方法、进度及对结果的评价是否由自己决定;能动度是看学生的学习是否积极主动;时间度是看学生是否有思考与自学的时间。
从本质上说,探究学习是一种发现学习,具有深刻的问题性、广泛的参与性、丰富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坚持以学定教,以学论教,教师就会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探索、分析、处理信息、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知识技能,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探究活动。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动态的问题越多越好,说明教师善于启发;教师回答不上来的问题越多越好,说明学生的探究有深度。
当然,一节课不可能完全体现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但哪怕有一点体现以学定教,以学论教,就是一节学生得实惠,既叫好,更叫座的课。
3. 操作层面要求。
一看学生是否做到:联系阅读,主动回答,自主讨论,自评互判。
在以学定教,以学论教策略统领下,联系阅读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从相关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获得意义来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活动。
[4]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就是学习,没有阅读就没有学习。
所以,一节课有没有以学定教,我们要看学生是否进行了阅读,而且要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否围绕目标,对相关知识进行纵横联系、互相贯通,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主动回答是指学生自主、积极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主动回答既是教学目标,又是教学手段,教学艺术。
自主讨论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选问题,并就这一问题自由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以解决问题或生成新的问题活动。
讨论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评互判,自评的目的是全面认识自我,发现优点、鼓起信心、认识不足、反馈调节,互判是通过学习活动发现伙伴的优点,以便相互激励、相互提高。
以学定教,以学论教并不是要求每一节课都面面俱到,但只要一个环节做得好,积以时日,学生能力就会有提高,学习就会有长进。
二看老师是否做到:引人入胜,创设情境,保证时空,互动倾听,结尾无穷。
引人入胜,“引”指的是“引出课题”和“进行指引”,“入”是让人处于某种状态或境界。
“引”是手段,“入”是目的,引人入胜指的是在一节课起始阶段,老师要从学生学情出发,从激发兴趣入手,让学生对某一课题处于最佳学习状态或境界的教学行为。
老师可以用鲜活的问题导入,模拟前人的探究,让学生大胆尝试去复现科学的发现之旅;也可以设计精彩的实验,掀起学生求学的激情;或是提取生活中的事件,引发学生的思考,淡化教育痕迹。
教学过程中也要多方创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让每位学生身临其中,触景生情,都有一种接受新知识的渴望,奋力向前的冲动,使他处于一种“愤悱”的状态。
其目的是不断掀起学习热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以学定教,以学论教原则特别要求教师要保证学生亲身体验、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要实践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体悟,给他们一个空间去创造,给他们一个舞台去表演,让他们动脑与思考,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用自己的嘴去描述,用自己的手去操作,[5]使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乐园。
教师作为新课程实施中的探索者,作为以学定教的策划者,要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与困惑。
教师应该相信“没有尝试过错误的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要用欣赏的眼光去观察,用宽容的心态去理解,要鼓励学生创新;要允许学生出错,要学会延迟判断,让学生学会自己在错误中改正,在跌倒处爬起。
结尾无穷指的是一节课的结束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升华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并使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行为。
如果开头的艺术是为将学生更好地引到教学胜境之中,以求收到最佳效果的话,那么结尾的艺术,就是要将教学小课堂带入人生大课堂,将最佳效果从课堂辐射到课后。
三、进行深入的课堂反思,提高以学定教,以学论教策略的效度。
课堂反思是构建“以学定教”,“以学论教”策略的保证。
著名教育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模式,即“经验+反思=成长”,[6]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作为教师要保证“以学定教,以学论教”策略的构建成功,还要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认真反思,以达到进一步完善。
1. 课前反思,做好充分准备。
在课前反思中,教师不仅仅要写“教案”还要写“学案”,即为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准备各自行之有效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