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姚安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高二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高二月考历史试题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20分,第28题20分,共50分)26.(1)用意在于抨击“古代”君主视天下为己有,旨在批评封建专制制度。
(3分)(2)君臣平等的思想(3分)(3)学校应该成为公众评价是非的思想舆论阵地,而不是培养奴仆的场所。
用意在于探求限制君主权利的措施。
(4分)27. (1)强调了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否定了神或者命运等超自然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3分)(2)文艺复兴运动;(2分)人文主义;(2分)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复兴”与发展(继承与发展)(4分)。
(3)否定教皇的权威,打破了教会的精神枷锁,使人们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树立了人文主义宗教观。
(4分)(4)自由是天赋人权,不可侵犯和抛弃,并以法律保障(用法律来保障个人的权力,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等)(3分)。
理性主义(2分)28. (1)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传播;火药促使骑士阶层的衰败和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指南针促进地理大发现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印刷术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6分)(2)都是在前人发明的基础上的创新;都能从实际出发,敢于实践、善于总结、百折不挠。
(4分)(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能推动社会的进步等言之有理即可。
(4分)(4)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东汉末年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明朝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
(6分)。
云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云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贵族把持的职位或国家机关不包括①首席执政官②长老会议③公民大会④四百人会议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主要是因为A.梭伦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B.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C.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义务也不相同D.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3.“解负令”及其相关法令颁布的结果与影响不包括A.贵族对土地的兼并未受到制约,继续保持优越的经济地位B.解除了债务奴隶对平民的威胁C.平民与贵族一样成为有人身自由和公民权的公民D.非债务奴隶越来越成为被奴役的对象4.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梭伦采取的减轻社会痛苦的措施是简单而又严厉的。
以下措施中能充分说明梭伦对旧贵族“严厉”的是①颁布“解负令”②实行财产等级制度③设立四百人会议④设立陪审法庭⑤鼓励发展农工商业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5.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产生的最主要的社会后果是A.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B.实现了富国强兵,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C.使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D.出现了新的阶级关系6.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
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D.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7.下列关于商鞅变法推行县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其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基层的控制B.县制的推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商鞅是中国推行县制的第一人D.县的长官由国君直接进行委派8.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①政府把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②均田制确定了受田农民对土地的完全所有权③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了一定的土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④均田制限制了官僚地主对土地的占有⑤均田制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④⑤9.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不包括A.平城地处偏僻,自然环境差B.少数民族柔然威胁北魏政权C.创造征伐南齐的有利条件D.洛阳地区农业文明发达10.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①规定俸禄由国家筹集,按品第高低发放给官吏,严禁贪污②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③政府把土地分给农民④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11.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
云南省姚安县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2016—2017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3月月考历史说明:1.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2.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本大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周代主要靠宗法式贵族政治来维系。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士人与贵族争权的局面。
后经秦并六国及楚汉争雄两大战事,没落贵族已难幸存。
汉武帝正式确立察举之法策试以尽其才,天下士人受此鼓舞而竞相趋骛。
由此可见,察举制A.开创了士人政治的新局面B.消除了门阀世族的根基C.是士人入朝为官的唯一途径D.赋予中正官极大的权力2、据记载,汉代鲁人“身(男)善织履,妻善织缟”,“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襄邑俗织锦,钝妇无不巧,冰纨绮绣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材料反映出汉代A.丝织业融入了百姓的生活B.出现男耕女织耕作方式C.民间丝织业市场逐渐扩大D.手工业受到政府的重视3.佛教传人中国后,佛经译文屡遭改动,例如,“丈夫供养妻子”改成“丈夫支配妻子”,“妻子体贴丈夫”改成了“妻子敬其丈夫”。
这种现象反映了A.佛教思想遭到了士人抵制 B.理学成为了官方正统思想C.儒学吸收了佛教基本教义 D.佛教借助儒学实现中国化4.《大清律例》规定:“凡有司官私役使部民,及监工官私役使夫匠,出百里之外,及久占在家使唤者,一名笞四十,每五名加一等,罪止杖八十。
”这一规定可以印证当时()A.对行政人员有严格的人身控制 B.政府着力规范官吏正当行使权力C.以严刑酷法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D.官营成为手工业的主要组织形式5.宋代的农业亩产量比唐代提高了1.5倍,租佣关系盛行。
宋代佃户拥有人身自由,与地主地位平等。
地租形式分为分成租和定额租。
分成租随产量而波动,定额租则佃农在交够地租的前提下可以完全自主经营。
这反映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是(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C.“不抑兼并”政策的推行 D.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6.明末清初,在景德镇常驻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瓷器的商人,他们按籍贯、按销地划分共有八帮。
姚安县第一中学高二月月考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儒学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基本文献,这六部书也被称为“六经”,其中的《乐》后来亡佚了,故而有了“五经"。
《论语》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记录整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A项,结合所学知识,《论语》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五经"里记载了儒家奉为典范的古代圣王的言行,系孔子所编订,二者都体现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故A 项错误.B项,如材料所述,汉代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五经"属于儒家经典,所以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表述错误.故B项错误。
C项,结合所学知识,儒家学派虽产生于春秋末期,但儒学的思想则产生于更为久远的历史传统。
正如《尚书》等五部经典一样,其内容多涉及“三代”史事。
故而由孔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整理的《论语》时间上已不符合“三代”范畴,不在“五经”之列.故C项正确.D项,汉朝儒学成为官方正统,可见儒学传统并没有断绝。
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2.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图4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不可能出现这么多的劳动力在田里,故排除A;单凭一个场景不能说体现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故排除B;C选项与D选项相悖,因为C选项中土地公有制在中国古代不是没有出现,比如说在唐代,东汉末年都出现了一些田庄,在田庄里都是共同劳动共同生产,在田庄里的人有对农业生产的责任也有保护农庄的义务,东汉田庄经济发展的会比较充分一些,故选D。
云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云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在西周时代,“姓”和“氏”是两个概念,“姓”表示血统,“氏”则为“姓”的分支。
贵族男子的“字”全称有三个汉字:第一字表长幼行辈(伯、仲、叔、季等),第二字任意,末一字为“父”字。
这说明姓氏名字制度在当时最主要的作用是A.强化宗族认同B.继承华夏传统C.凸显贵族地位D.维护尊卑关系2.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意在加强皇权,但是明中期以后的太监乱政,比历史上任何朝代更加严重,其主要原因在于A.太监与皇帝亲近,受皇帝信任B.皇帝无能或者怠政C.废宰相制度,过分集权于皇帝D.内阁的出现3.“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抗日战争4.有学者评论:“抗战之前的中国是传统的、一盘散沙的、领导核心无力而且缺乏代表性的非现代化中国,而抗日战争给中国的历史带来了全新的现代性。
”“全新的现代性”是指A.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的胜利B.抗战结束促进了现代化建设C.战争促进中国民族意识觉醒D.抗日战争促成了全国的统一5.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
”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A.土地过度集中B.有田者无力可耕C.小农户个体经营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6.隋朝将作大匠宇文凯曾严令:官府工匠不得入市工作,其晚年回乡后亦受到严密监视且不许“收授学徒”和“制作产品”。
上述现象反映了A.官营手工业者有严格的从业要求B.隋朝的官营手工业发达产品精美C.工官制度不利于手工工艺的传承D.官营手工业者的匠籍制度被废除7.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拜财神的习俗浓厚,浙江拜范蠡为财神,安徽徽州拜管仲为财神,江西拜关公为财神。
云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云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在梭伦改革的诸多措施中,有一项是这样规定的:按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并按不同的等级授予相应的官职。
这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①沉重打击了依靠血缘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②促进了奴隶制国家的发展③完善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④满足了雅典居民参政的要求A.①②③④B.③④C.①②D.②③④2.《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文中所说的“本”,表现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是A.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B.废分封,行县制C.实行什伍、连坐制度D.奖励耕织3.高祖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足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材料体现的是孝文帝改革的什么措施?作用如何?A.学说汉话促进民族融合B.与汉族通婚巩固北魏政权C.改革官制加强中央集权D.改用汉姓促进民族融合4.北宋中期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其根源是:①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负面作用②“不抑兼并”政策的影响③民族关系紧张,战争不断,造成对社会经济的严重破坏④奸臣当道,皇帝昏庸A.①②③B.①②C.③④D.②④5.“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
七月行均输法。
九月行青苗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
四年二月改革科举。
十月行募役法。
……六年六月置军器监。
……七年九月行将兵法。
”材料说明王安石变法存在的隐患是A.新法的推行操之过急,策略失当B.用人不当,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C.大地主大官僚强烈反对D.皇帝的变法意志发生动摇6.人们普遍认为:马丁·路德主张的“因信称义”和加尔文提出的“信仰得救”,都带有人文主义色彩,主要是A.《圣经》中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B.否定了教皇的地位与特权C.个人宗教信仰自由D.肯定了世俗皇权的地位7.马克思说(阿里统治下的)埃及是“当时奥斯曼帝国的唯一有生命力的部分”。
云南省姚安县第一中学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2016—2017学年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本卷共24小题。
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井田制是土地公有制,所以阡陌纵横井井有条,而在封建社会私有制土地下,不仅爆发了争夺土地及其附属资源的惨烈的战争,也造成了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造成对经济具有巨大破坏性的周期性经济危机。
材料表明( )A.土地私有制阻碍社会进步B.土地公有制优越于土地私有制C.土地公有制可以消除社会矛盾D. 中国农业进步的阻力比较大2.明时,商人阶层的壮大和商业资本的活跃,强烈冲击着传统的封建价值观念。
商人在经济生活中显示的强大力量,商人的思想、言行开始大量出现在明代文人作品中。
这表明( )A.明人更看重物质财富 B.门阀士族的影响逐渐弱化C.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观念变动 D.商人的政治地位逐步提高3.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
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
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日益激化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发生改变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相互制衡4.《汉书·艺文志》记载“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说,取舍诸候。
”其意在说明“百家争鸣”的出现 ( )A. 为了满足春秋战国政治军事斗争的需要B. 属于新兴地主与没落贵族之间的斗争C. 促进了当时中国思想界各类学说的质变D. 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文化发展的基础5.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
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6.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答案
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3小题25分,14小题12分,15小题15分)13.(25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知“硬件”即为秦朝大帝国的框架,秦朝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具体为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等;第二小问,“软件”即为汉朝帝国的中枢运作机制,儒学地位的变化。
第(2)问,皇帝强大的反制衡实质问的就是皇帝如何削弱相权的。
围绕三省六部制和军机处的特点分析组织语言即可。
第(3)问,通过阅读材料,设问中奇怪的现象指的是士大夫遭受皇帝的施虐却没有反抗,即使有反抗也仅限于伦理道德层面的批判。
主要是从结合明代时代背景,从政治和思想两个角度考虑。
答案(1)秦始皇:实行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5分)汉武帝:让宫廷内侍机构参与军国大事(建立中外朝制度);确立儒家思想的支配地位。
(4分)(2)说明:唐朝在中央设中书、门下和尚书,分掌决策、审议和执行,分散、削弱相权;清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全国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
(8分)(3)原因:极端君主专制,消弭了人们的反抗意识;皇权对士大夫的施虐和人格摧残;八股取士钳制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有利于维系专制统治;士大夫的忠君思想和历史使命感。
(8分)14.(12分)【答案】示例: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
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对外贸易与交流;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名师点睛】本题是一道开放题,抓住的就是主要问题,忽略次要问题,所以把握的主线就是对比两者的主要共同点,得出来相应的结论。
2016-2017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
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BAADB ABCCC ABCBB BACDB DDCCB二、综合题26.(12分)(1)诉求:对爱情、自由的追求(对生活热爱的表达)。
效应:思想启蒙;推动文艺复兴运动;促使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4分)(2)表现:李贽关心社会;批判伦理道德;拒绝传统的历史观。
原因:君主专制强化(政治统治黑暗);儒学僵化(4分)(3)影响:中国:具有启蒙色彩但作用有限。
西方:形成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社会变革和发展。
(4分)27.(13分)(1)政策:起用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1分)影响:儒家思想成为统治阶级被推崇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分)(2)深化:宋明理学家吸收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2分)表现:约束个人的情感欲求;通过道德自觉建树理想人格;注重民族气节和德操;强调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分,任答2点2分)(3)观点:李贽认为道学家个个都是借孔孟学说而欺世盗名的伪君子。
(1分)原因:明代晚期,吏治腐败,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商品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理学日益僵化。
(3分)(4)原因:儒学本身的自我调整,适应了统治阶级需要和时代要求。
(2分)28.(10分)(1)资本主义经济处于手工工场时期,资产阶级经济实力比较薄弱;基督教势力强大,神权处于统治地位。
(4分)(2)时代精神:反对贵族特权;主张民主平等。
理由:科举考试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有利于突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的人才来源;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推动了中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
(6分)29.(15分)(1)韩愈的观点:君权至上,民必须服从君主;君和民有严格的等级划分,各阶层必须尽其职守;论证了君主盘剥人民的合理性。
评价: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体现了君主专制下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压迫。
(5分)(2)认识的同:君主不是天生的,其出现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君主应民众的需求而出现;反对君主专制;君主应为民谋公利。
云南省姚安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云南省姚安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西汉末年,士人已不再是无根的游士,士与宗族的结合,产生了著名的“士族”,刘秀就靠着士族的支持建立起了东汉政权。
但东汉中叶以后,政权与士大夫阶层日益失去协调。
王莽篡位时裂冠毁冕,曾被迫遁迹山林的士大夫们,又一次面对“主荒政谬”的时代。
夹缝中他们找到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归隐田园。
隐为其表,逸为其实。
士大夫阶层的思想意趣成就了一代艺术新风,魏晋南北朝时,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有了重要的发展。
虚无主义的玄学引导着人们对自然山水的追崇,山水成为对抗门阀的依托和象征。
“山水有清音,何必丝与竹”,将宅居置于郊野庄园之中是士大夫们相当普遍的选择,自然山水已成为个体情绪表达的载体。
史籍上有所谓“竹林七贤”,“竹林”就是嵇康在山阳城郊的一处别墅。
士大夫一改汉儒穷经入仕为个体情绪表达的同时,并未走向对理想的否定,在自然中人们仍然探求着蜉蝣于天地而亲化万物的生存意义。
陶渊明蔑视功名,宁愿回归田园,“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布置了“日涉以成趣”的素朴小园,门前以垂柳为荫,“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另一种情形可以列举隐居时的谢安。
谢安“于士山营墅,楼馆竹林甚盛,每携中外子侄往来游集,肴馔亦屡费百金,世颇以此讥焉。
而安殊不以屑意”。
可见,园林中的士大夫,或简朴或奢侈,他们具体的生活方式都直指人生追求。
借山水以怡情一时成为风尚。
临水行祭以祓除不祥,谓之“修禊”,始于三国。
但是,像著名的兰亭聚会,名为“修禊”,其实已经升腾为雅致的文化行为。
茂林修竹,曲水流觞,“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这种淡泊情怀取之于自然,又以自然来寄托人生追求的行为,是从“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到“足以极视听之娱”,再及“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的一个过程,是魏晋六朝隐逸之士的心路历程。
云南省姚安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5月月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姚安一中2016—2017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5月月考试卷英语注意: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所有答案必须誊在答题卡上。
第一部分:听力理解(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
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1。
What will the man do tonight?A. Watch a game B。
play football C. Go to a friend’s home.2.What does the man have examined?A .His eye. B. His ear. C 。
His arm.3.How many children does the man have?A。
3 B.4 C.54。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A。
The woman’s trouble B.The woman’s Chinese friends。
C。
The woman’s Chinese learning5.How does the man react to the woman’s suggestion?A.He is interested B。
He turns it down。
C.He considers it第二节:听力理解(共15小题;每小题1。
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请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 is Mr Brown?A.A dentist.B.A teacherC.A manager7。
姚安一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十月考试卷
姚安一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十月考试卷历史(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本卷共30小题, 每题2分, 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汉代崇尚儒学, 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 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 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2. 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图4A.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 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 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3.史载, 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 有人问他原因, 他说: “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 史官必书之, 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 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 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 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4.明初废行省, 地方分设三司, 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 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 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A.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 削弱六部的权限D. 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5.19世纪中期以后, 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 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 求之于市, 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A.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 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6.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 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 “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
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 中国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 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 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7.1943年8月, 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 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 禁止刊载。
云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云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杜甫诗中以“齐鲁”称谓山东是源于A.分封制B.宗法制C.世袭制D.行省制2.《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
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A.中央集权的强化B.皇权的独尊C.等级制度的森严D.文化专制的扩展3.某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叙述了1843年上海的场景,请找出有悖历史事实的一组镜头A.一队队英国士兵在街上巡逻,有很多英国国旗在飘扬B.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C.民众对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感到气愤D.在海边码头,一艘英国货船正在卸货,一旁的大清官员与英国领事商谈关锐额4.蒙自一中高二年级组织了一个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有关“南京大屠杀”真实再现的课题研究,在众多的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C.侵华日军撰写的回忆录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的新闻照片5.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6.“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
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这是董必武同志于20世纪60年代写的一首诗。
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指的是A.八七会议B.中共“二大”C.中共“一大"D.遵义会议7.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
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
”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①虎门销烟②签订《南京条约》③签订《马关条约》④香港回归A.①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
云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云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央视二套《咏乐汇》节目中,国际巨星成龙在回答一现场观众有关其子房祖名为何姓“房”却不随父姓这一问题时,解释说:这是由于近年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原来姓“房”,祖名成年后要求认祖归宗才改姓“房”。
这一“改姓”现象的产生,可能源于()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察举制2.“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玉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材料反映了( )①秦以前人们以金玉为印②皇权至上,皇帝独尊③秦以后玉玺为皇帝独有④皇权为民,与民共享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3.江南贡院始创于1168年,起初为县府学考试场所。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集乡试、会试于江南贡院举行。
江南贡院见证了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该制度产生于( )A.隋朝B.唐朝C.宋朝D.明朝4.东北民歌《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皆在关内流浪。
”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5.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A.有利于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B.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C.有利于希腊对外扩张D.导致各邦长期独立自治6.“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以上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代表团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B.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C.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使社会矛盾尖锐D.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动7.新华网华盛顿2008年11月4日电:美国各大电视网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贝拉克·奥巴马在4日举行的总统选举中击败共和党对手约翰·麦凯恩,当选为第56届美国总统。
云南省姚安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姚安一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九月月考试卷历史命题、制卷:罗绍正(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14年6月28日,戛弗日罗·普林西普在这里用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这是后人以塞尔维亚文写在萨拉热窝某纪念馆墙上的文字,另一堵墙上还复制了普林西普的亲笔,“我们热爱自己的人民”.材料中的“我们"应当是指A.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B.塞尔维亚政府C.奥匈帝国民族主义者D.俄国民族主义者2、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正确的是①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系②从背景看交战各国都是非正义的③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④一战的爆发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有关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下列表格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英法失去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优势B.美德迅速崛起,对英法构成威胁C.英法的国际地位下降D.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4、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
”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C.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确立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5.下列对一战以后形势的判断不够正确的是A、华盛顿会议以前帝国主义国家在中东和欧洲的统治秩序是稳定的B、美国倡议建立国联并没有加入国联,国联为英法控制C、《凡尔赛和约》标志着一战后的帝国主义国际体系开始建立D、国联的“全体一致"原则不可能制止侵略制止战争6、下列有关到20世纪初才出现世界性战争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A、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体世界形成B、科学技术为世界性战争提供了必要手段C、少数大国成为拥有全球性利益的大国D、欧洲开始衰落7、凡尔赛和约签订以后,法国元帅福煦说:“这不是和平,是20年休战."此话的含义是指巴黎和会上A 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却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B 战胜国之间矛盾尖锐C 战败国与战胜国直接的矛盾尖锐D 美日争夺中国矛盾尖锐8、1919年3月25日,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们可以把德国的殖民地夺走,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警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结果还是平等的,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合约不公平,它将会对战胜国进行报复”。
云南省姚安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姚安一中2016—2017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5月检测试题历史说明: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请在答题卡上把相对应题号的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用2B铅笔涂黑。
1、“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
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
”(《礼记•大传》)材料反映的制度是:( )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此“制”是指:( )A.嫡长子继承制B.分封制C.三公九卿制D.宗法制3、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不断改革中央机构。
下列能正确反映汉、唐、明、清四朝中枢演变过程的是:()A.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内阁制度——军机处B.都察院——提点刑狱司——御史台——刺史制度C.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改土归流D.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4、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时,占领了整个地中海世界。
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就在于人口众多,事务繁杂。
因为公民包括了种族和能力上形形色色的人。
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
解决这一困难的措施是:( )A.将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B.开始实施万民法C.进一步完善公民法D.自然法取代公民法5、古希腊和罗马政治制度的根本相似点是:()A.用法律制度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维护和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C.以对外扩张土地和掠夺人口为目的D.给予较多的人以平等的政治权利6、17——19世纪英、法、美、德欧美四国在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体政治历程中,斗争最激烈的是:()A.议会制共和制B.君主立宪制C.总统制共和制D.二元制君主立宪制7、1848年2月共产主义者同盟发表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同盟起草的《共产党宣言》,这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6—17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2)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武威五中高二年级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古希腊城邦兴起于( )A.公元前8世纪前后B.公元前6世纪前后C.公元前5世纪前后D.公元前2世纪前后2.梭伦改革前最尖锐的社会矛盾是( )A.国王与贵族B.贵族与平民C.贵族与奴隶D.国王与贵族3.雅典城邦对梅加蜡城邦宣战并取胜的原因不包括( )A.广大平民的强烈要求B.工商业奴隶主的呼声C.梭伦的个人努力D.雅典统治者的推动4.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出现了许多“六一汉”。
这种现象是( ) A.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结果B.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C.城邦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D.是雅典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5.雅典公民推举梭伦为首席执政官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B.巩固贵族的既得利益C.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城邦统一D.征服其他城邦的需要6.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主要是因为(A.B.C.D.梭伦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7.梭伦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的措施对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意义是() A.直接削弱了贵族专权的局面B.增强了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的经济实力C.扩大了下层平民的就业机会D.壮大了雅典城邦的实力8.导致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矛盾日益尖锐的根源是( )A.政治上权力的不平等B.经济上平民处于受剥削地位C.平民易因债务问题沦为奴隶D.贵族政治专权与经济压榨9.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要( )A.建立地主阶级政权B.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消灭奴隶制残余10.商鞅变法中提到“燔诗书而明法令”,这一措施的实质是( )A.宣传法家思想B.依法治国C.富国强兵D.思想文化上的专制11.商鞅一生与秦国关系密切,其中与他的一生关系较大的两个统治者是A.秦穆公和秦献公B.秦献公和秦孝公C.秦穆公和秦惠文王D.秦孝公和秦惠文王12.变法中有人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
云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云南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儒家文化的困境》中说:“把古代中国、环地中海诸文明古国与岛国日本的文化传播模式进行横向比较是颇有意义的。
”其中,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文化传播模式是( )A.单向性辐射B.由内向外辐射C.多向交汇型D.由外向内选择吸附型2.近年来,一些历史学家在讨论雅典政治文明时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观点:有些学者否认雅典存在民主政治,理由是雅典社会的政治权利只属于公民集团,而这些人只占居民的少数,妇女、外邦定居者、奴隶都对政治事务没有发言权。
但是一些学者认为,应该把民主国家定义为全体公民都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因此,雅典毫无疑问是最民主的国家。
这两种观点( )A.掩盖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实质B.忽视了雅典民主的时代性C.有助于还原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真相D.历史真相不明,难于评价3.雅典民主城邦的政治精英们在公民大会和法庭上表演时,凭借的主要手段是言辞。
言辞在雅典具有很高的地位,这使得与言辞有关的演说术和修辞术在那里极为发达,各种演说和修辞策略源源不断地被开发出来,并应用于实际的政治表演。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演说是获得城邦政治权威的唯一途径B.雅典民主政治推动了演说术的发展C.演说和辩论是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D.城邦民主是以表演为主的虚假政治4.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领域开始大谈“复辟与反复辟斗争”问题,其代表论文《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封建王朝复辟问题》指出:“任何一次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都是经过长期、反复、曲折、复杂阶级斗争而实现的”,“反动的统治阶级”“在被推翻之后”。
可见当时世界史研究 ( )A.侧重英法国际关系的演变B.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认真贯彻了“双百”方针D.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5.马克思:“各参战国得到的好处——其中也有俄国和美国的份——纯属商业性质,而且正如我们前次所指出;这些好处大部份都是虚幻的。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历史月考试卷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月考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作为一位雅典的公民,阿帕亚年收入100( )A、当选为“四百人会议”中的一员B、通过抽签,成为陪审法庭的陪审员C、按照“遗嘱法”,把遗产交付给自己的侄子D、参加公民大会,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2、梭伦堪称雅典第一个平民领袖,主要因为他( )A、建立了集体统治的法治原则B、开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完善时代C、创立了最早的比例代表制选举法D、形式上承认雅典公民的平等权力3、梭伦的诗歌中写道: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这主要针对哪些人而言( ) A、雅典的自由民 B、雅典平民C、雅典贵族D、雅典的执政官4、公元前8—前6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享“山地派”的政治权力B、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实行激进的社会变革C、工商业奴隶主要求打破“平原派”的政治专权D、工商业奴隶主要求维护贵族寡头政治5、雅典“海岸派”反对激进的社会变革,主要是为了()A、维护既得利益B、打击平原派C、防止外敌入侵D、限制山地派6、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出现了许多“六一汉”,这种现象是()A、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结果B、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C、城邦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D、是雅典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7、梭伦颁布的“解负令”的内容不包括()A、废除所有债务B、禁止以人身为抵押的借贷C、释放外邦奴隶D、废除“六一汉”制度8、梭伦在改革中曾颁布法令,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这一措施()①必然遭到贵族的反对②得到了平民的大力拥护③有利于限制贵族任意兼并土地④最终实现了雅典土地的平均分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梭伦改革中,雅典公民被划分为四个等级,其划分的依据是()A、政治地位B、血缘关系C、居住地域D、财产多少10、梭伦改革中,关于社会等级制度的改革()①实现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真正平等②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③动摇了贵族政治的社会基础④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1、在梭伦改革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工商业奴隶主分享政治权力的措施是()A、颁布“解负令”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设立陪审法庭D、建立四百人会议12、梭伦改革带有历史局限性,主要是因为()A、改革措施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B、梭伦改革触犯了贵族利益C、梭伦对民主政治认识不足D、改革措施带着“折中”色彩13、下列对梭伦改革后的雅典公民大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有权决定战争、媾和等国家大事B、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C、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D、享有最高的司法裁判权14、之所以说梭伦改革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特权的基础,主要是因为这场改革()A、重新分配贵族占有的土地B、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资格C、恢复公民大会的应有地位D、使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15、雅典的四百人会议()①由四个等级各选100人组成②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③主要职责是为公民大会拟定议程,预审提案,准备决议④实际上执掌最高统治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6、导致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B、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C、各国都推行变法D、赋税制度的改革17、史学家认为,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是一次重大变革,因为它的实质是()A、承认了私田的合法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D、提高了奴隶的地位18、齐国的“相地而衰征”与鲁国“初税亩”的共同本质是()A、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B、有利于农民获得土地C、承认了土地私有制D、赋税有了统一的标准19、下列引文均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其中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20、商鞅推行县制和秦始皇推行郡县制都具有()A、经济制度改革的性质B、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性质C、监察制度改革的性质D、官制改革的性质2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C、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D、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22、《诗》中描写秦国,“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反映了当时的秦国()A、政治清明B、经济发达C、民风强悍D、矛盾重重23、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的目的在于()A、废除奴隶制度B、发展封建经济C、废除井田制度D、取得军事优势24、公元前4世纪,秦国改革面临的有利的客观条件是()A、秦国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B、秦国旧的奴隶主势力想对较弱C、秦国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D、长期遏制秦国的晋国发生分裂25、下列关于秦国二十等爵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它以军功奖赏为中心B、它按军功大小授予二十个等级的爵位C、它导致了民间私斗盛行D、它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26、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A、普遍推行县制B、实行连坐法C、按军功授爵D、奖励耕战27、商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是()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铁器和牛耕的推广C、兼并战争的不断发生D、分封制逐渐崩溃28、商鞅变法的内容中,直接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的是()A、重农抑商B、废除“世卿世禄制”C、建立严格的户籍制度D、制定连坐法29、商鞅变法从一开始就遭到贵族保守势力的反对,主要因为()A、商鞅不是秦国人B、变法触及了旧贵族的既得利益C、商鞅有谋反野心D、商鞅的严刑峻法束缚了旧贵族30、“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B、歌颂了商鞅变法的成效C、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D、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姚安一中2016—2017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5月检测试题历史说明: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请在答题卡上把相对应题号的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用2B铅笔涂黑。
1.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
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
”(《礼记•大传》)材料反映的制度是:A. 禅让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答案】B【解析】从材料“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称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中“祖,宗”等关键信息中即可确定该史料描述的政治制度是宗法制,故选B;A项强调公推部落联盟首领,C、D两项均属于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但二者存在巨大差异,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此“制”是指:A. 嫡长子继承制B. 分封制C. 三公九卿制D. 宗法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理解周朝“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的含义,古代“封建”指的是封邦建国也就是分封制,形成的是天子是君主,诸侯是臣民的等级制度。
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西周的分封制又称“封建”,指“封邦建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与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制度不同,只是分封诸侯国的意思。
3.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不断改革中央机构。
下列能正确反映汉、唐、明、清四朝中枢演变过程的是:A. 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内阁制度——军机处B. 都察院——提点刑狱司——御史台——刺史制度C. 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改土归流D. 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不断改革中央机构。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设内朝或中朝,唐朝设三省六部制,明朝设内阁制度,清朝设军机处,反映汉、唐、明、清四朝中枢演变过程,故A正确。
都察院、提点刑狱司都属于明朝,故B错误。
分封制属于西周,郡县制属于秦朝,故C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4.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时,占领了整个地中海世界。
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就在于人口众多,事务繁杂。
因为公民包括了种族和能力上形形色色的人。
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
解决这一困难的措施是:A. 将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B. 开始实施万民法C. 进一步完善公民法D. 自然法取代公民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麻烦就在于人口众多,事务繁杂。
因为公民包括了种族和能力上形形色色的人。
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民法是在罗马帝国时期人口的增加、统治区域的扩大的背景下产生,B项正确;将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是以《十二铜表法》为标志,是共和国时期,属于公民法,排除AC项;自然法是一种法律观念,排除D项。
故选B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万民法5. 古希腊和罗马政治制度的根本相似点是:A. 用法律制度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 维护和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C. 以对外扩张土地和掠夺人口为目的D. 给予较多的人以平等的政治权利【答案】B【解析】略6. 17——19世纪英、法、美、德欧美四国在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体政治历程中,斗争最激烈的是:A. 议会制共和制B. 君主立宪制C. 总统制共和制D.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答案】A【名师点睛】1875年,国民议会经过激烈的斗争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法案,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即1875年宪法),共和政体得以最终确立。
7. 1848年2月共产主义者同盟发表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同盟起草的《共产党宣言》,这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从《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来看,《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完整系统阐述的是:A. 马克思主义B. 马克思主义哲学C.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 科学社会主义【答案】D.........................8. 某历史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下列口号:“打倒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将革命进行到底”。
它们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A. 工农武装割据B. 新民主主义革命C. 抗击外来侵略D. 推翻国民党政权【答案】B【解析】分析材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工农武装割据;“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将革命进行到底” ------推翻国民政府统治。
同时符合的历史发展主题应是B项“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可以分为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要特别注意共产党的政策及这些政策所产生的影响。
9. 《青藏高原》唱响全国:“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呀啦索,那可是青藏高原。
”下列哪些事件给西藏地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①中共七大的召开②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③1965年西藏自治区的成立④改革开放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七届二中全会未涉及西藏问题,排除①;1954年宪法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地区也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
所以答案选B。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0.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
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
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
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
……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
”这表明:A. 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B. 美国已沦为二等国家C. 新的国际格局已经确立D. 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答案】D【解析】题干中“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
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
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
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
……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
”表述了中国、印度、欧盟国家的崛起,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企图称霸世界,中国、德国、印度、欧盟等国家和国际联盟实力的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的主要力量,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加强,故D正确。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11. 观察下列图片,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出的信息最准确的是:A. 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B. 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C. 工具改良是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D. 生产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图一的骨耜是用偶蹄类动物的肩肿骨制成的,是河姆渡人从事水稻种植的主要生产工具,石犁是主要是新石器时代的一种石器,器体薄而扁平,辉绿岩石质,坚硬、便于耕作。
铁制农具在春秋时期开始出现、战国时期使用范围扩大。
从图一到图三说明了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C符合题意,故选C项。
题干没有体现铁农具的使用范围和地位,排除AB;D不是题干的中心思想。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生产工具的进步【名师点睛】生产工具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
我国春秋以前主要是采用的石器耕作;春秋时期就出现了铁制农具,到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得到普及。
与此同时,牛耕技术也发展起来。
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我国古代的农业走向了精耕细作的类型。
到了唐代,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12. “金猪去,玉鼠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走人间;众亲朋,阖家欢,新春福禄全!”。
这是2008年春节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的“猪”、“鼠”与农历纪年相配。
这源自:A. 中国古代史的神话传说B. 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C. 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D. 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十二生肖是中华民族游牧与农耕两种文化并重的产物。
猪是农耕文化下的主要家畜,鼠则是人们追求智慧的象征。
故选C。
A项说法错误,十二生肖主要是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项错误,中国原始图腾崇拜并未把猪和鼠作为图腾;D项错误,自然崇拜主要崇拜自然现象。
考点:古代农业的特点点评:古代农业经济有三个特点需要把握: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古代农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我国先民把和自己生活的一些动物赋予某些灵性。
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小农经济的特点也需要掌握。
13.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
其“微澜”主要表现为:A. 手工工场兴起B. 城市商业经济繁荣C. 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D. 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教材所学,早在汉武帝时期,“工官”主办的手工工场就以拥有较大规模,A选项与题干不符。
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是在明清时期,排除C选项。
中国唐代就已出现了专营货币存放和借贷的柜坊,货币经济已经很发达,排除D选项,答案为B选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14.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A. “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B. 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 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D. 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在明后期至清前期的200余年间,……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明清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A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