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方交会的精度分析

合集下载

方位交会法在城区测量中的应用

方位交会法在城区测量中的应用

建筑物遮挡:高楼林立的区域,建筑物遮挡严重,影响测量精度 信号干扰:高楼林立的区域,信号干扰严重,影响测量信号的接收和传输 测量设备限制:高楼林立的区域,测量设备受到限制,难以进行精确测量 测量时间限制:高楼林立的区域,测量时间受到限制,难以进行长时间测量
PART THREE
背景介绍:介绍城区测量的 背景和需求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发 展,方位交会法在城区测量中的应用将更 加智能化,可以实现自动测量和实时监控。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方位交会法在城区测 量中的应用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PART SIX
方位交会法在城区 测量中具有较高的 精度和可靠性
方位交会法在城区 测量中能够有效地 减少误差和偏差
环境监测:用于空气质量监测、噪声监 测等
智慧城市: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管理、 服务等
科学研究:用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 学科的研究
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方位交会法 在城区测量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精确。
应用领域:方位交会法在城区测量中的 应用将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测量领域, 还将扩展到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等领域。
PART TWO
建筑物密集,遮挡视线
交通繁忙,影响测量精度
信号干扰,影响GPS定位
环境复杂,难以确定测量基准 点
建筑物遮挡:建筑物遮挡视线, 影响测量精度
信号干扰:建筑物密集区信号 干扰严重,影响测量信号接收
测量时间:建筑物密集区人流 量大,测量时间受限
测量精度:建筑物密集区地形 复杂,测量精度要求高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CONTENTS
PART ONE

测边交会精度分析及在变形监测工作中的应用

测边交会精度分析及在变形监测工作中的应用

测边交会精度分析及在变形监测工作中的应用作者:焦川川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下旬》2020年第08期【摘要】根据测边后方交会的原理和误差传播律,推导全站仪测边交会误差模型。

分析仪器精度、视距、角度等因素对架站点误差的影响,探讨提高变形监测精度的可行性。

【关键词】全站仪;边长测量;精度分析;交会角度变形监测工作中,常用的平面位移监测方法有视准线法、小角法、极坐标法等。

以上方法对基准点或工作基点稳定性或者场地通视条件要求较高,但是一般城区基坑监测受场地限制很难满足以上要求,如围挡临近基坑边、基坑边转折较多、基坑边机械施工、堆载物料等影响视线,均可能导致监测工作难以按计划进行。

此时若能根据现场条件合理采用测边交会测量,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保证测量精度。

1、两基准点测边交会坐标计算与精度分析测边后方交会用于变形监测工作时,通常需要在基坑变形影响区域外布置3-4个稳定的基准点。

通过测量架站点与基准点之间的距离,可以解算出仪器坐标。

仪器测量到两个基准点的边长是测边交会的最基本形式,现以这种形式进行分析。

如图1,A、B为基准点,坐标已知。

T为架站点,现场测量TA与TB的边长即可确定T 点坐标。

T点坐标计算公式如下:根据以上公式可知,测边交会误差与边长误差和夹角γ大小有关。

全站仪测距误差公式mL=±(a+b*L),目前常用的监测型全站仪固定误差a值在0.5-1.5mm范围内,比例误差b值在1-2ppm范围内。

根据常见基坑规模大小,交会法测量时,基准点到架站点的距离很少超过200m,此时比例误差影响相对较小。

实际测量时边长差异不大,不同边长测量误差基本一致。

公式(8)可近似表示为:(9)式中:L为平均边长。

当夹角γ在45°-135°范围内时,交汇点平面位置中误差变化不大。

且当夹角为90°时,点位精度最高。

以全站仪TCA1201+(测角精度1″,测距精度1mm+1.5ppm)为例,平均边长200m时,γ=90°时,交会点平面误差约为±1.8mm;γ=45°时交会点平面误差约为±2.6mm。

大数据时代测边后方交汇的计算公式及精度分析

大数据时代测边后方交汇的计算公式及精度分析

大数据时代测边后方交汇的计算公式及精度分析摘要在图根控制测量中,交会定点是一种常用、简单的加密平面控制点的方法。

目前,随着全站仪的广泛使用,除了可以采用传统的测角交会方法外,测边交会加密平面控制点方法的运用越来越普遍。

但现在关于测边交会定点的计算主要是采用间接计算公式,公式推导不仅复杂,而且计算不易掌握。

基于此,本文就针对测边后方交汇的计算公式及精度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测边后方交汇;计算公式;精度分析前言由于测边后方交会定点具有布点灵活、施测方便、无须已知点之间互相通视且计算简便等优点,尤其在全站仪已普及应用的情况下,优点更为明显。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全站仪的测角和测距性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很多全站仪的测量、记录、数据预处理、显示等多种模块都向着智能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测设过程中的误差来源,提高了测量数据的精度。

1 测边后方交会定点的计算公式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常常因工期紧,任务重,各项工作交叉进展,导致原有的测量控制点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给施工测量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例如两控制点不通视,在设备安装时某些部件上的控制点上只能放棱镜而不适宜架设仪器等情况。

以往为了解决工程测量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常用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无定向导线法等测设方法来确定加密点,这些方法不但工作量大,而且加密点往往达不到原有控制点的精度[1]。

而传统的后方交会方法是通过在加密点上观测3个已知方向的水平夹角来计算测站的平面坐标,它要求加密点不能位于由3个已知点构成的危险圆附近。

由于这些条件在城市工程测量中较难满足而限制了传统后方交会方法的使用。

为此,本文提出了测边后方交会方法。

它是通过在加密点P上安置全站仪,在已知点A、B上安置反射镜,通过测量水平距离P A、PB和水平角V,计算测站点的平面坐标。

与传统后方交会方法比较,测边后方交会只需要在加密点上观测附近任意两个已知点的水平距离和水平角就可以计算出测站点的坐标。

用误差椭圆分析交会法放样点位的精度

用误差椭圆分析交会法放样点位的精度

用误差椭圆分析交会法放样点位的精度测量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交会法放样点位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在充分考虑交会主要误差来源的基础上,用误差椭圆表示几种典型交会法下的点位误差分布,并对测角交会和测边交会进行了比较,通过分析得出不同交会方法对点位误差的影响规律和放样中应注意的问题。

标签测角交会;测边交会;误差椭圆概述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城市建设和规划的周期日益缩短。

在城市建设和规划过程中,测绘城市地形图和布设城市工程测量控制网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以上测量工作中,经常用到以控制点为极点,以X轴为极轴,以极角和相应极径为变量的点位误差曲线。

点位误差曲线图的应用虽然很广泛,在它上面可以图解出控制点在各个方向上的位差,从而进行精度评定,但是它不是一种典型曲线,作图不太方便,因此降低了它的实用价值。

点位误差曲线总体形状与其相应的椭圆相似,通过一定的变通方法,可以用点位的误差椭圆代替误差曲线进行各类误差的量取[1],具体量取方法见参考文献1。

1 交会法放样点位在地形测量或工程测量中,当用图根网、图根锁或经纬仪导线测量的方法布设的图根控制点或工程控制点,尚不能满足大比例尺测图或工程放样的需要时,可以采用交会法作进一步的加密。

根据观测量的不同,交会法分为角度交会和距离交会,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测量的效率。

在工程测量中,采用交会法放样点位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方法。

通过对交会测量过程的分析,可以得到采用前方交会法放样点位时,放样点位的主要误差来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4]:1.1 仪器本身及安置误差的影响在使用经纬仪或全站仪进行放样点位时,首先要在已知点上安置仪器,仪器在测站点上所造成的观测误差与仪器的安置精度有关,即仪器对中误差、整平误差势必影响放样点位的精度,例如整平时,圆水准气泡略偏一格,对中影响为5mm左右,所以在放样点位时,仪器应注意精确整平、仔细对中。

另外,还包含仪器本身的误差,如仪器的竖轴与水平度盘不垂直、水平轴与竖轴不垂直、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仪器的标称中心与真实中心之间的差异;仪器照准部转动时,由于垂直轴和轴套表面的摩擦力,使仪器基座产生弹性扭转,和基座相连的水平度盘随之发生微小的方位变动,导致角度观测中方向观测读数产生误差;支承仪器基座的脚螺旋,其螺杆与螺母间有间隙,转动照准部时,螺杆在螺母内移动,带动了基座和水平度盘,使水平度盘产生微小的方位变动,也会导致角度观测中方向观测读数产生误差;仪器水平微动螺旋弹簧的弹力不足或油腻凝结,旋出水平微动螺旋照准目标时,弹簧不能迅速伸张,使微动螺旋杆和微动架之间出现空隙,在观测过程中,弹簧逐渐伸张把空隙消除,使视准轴离开照准目标,同样会对角度观测中方向观测读数带来误差。

边角交会设站的测设原理、精度分析及其在测量中的应用

边角交会设站的测设原理、精度分析及其在测量中的应用

高新技术2017年12期︱3︱边角交会设站的测设原理、精度分析及其在测量中的应用赖继文 雷和健湖南省地质测绘院,湖南 衡阳 421001摘要:在植被茂密的的谷地、严禁砍伐的风景区或封闭小区等的测量过程中,由于布设的控制点较少或由于控制点难以布设,通常会产生控制点间不通视而无法设站的情况。

本文介绍了一种旨在解决控制点间不通视情况的一种新的测站测设模式——“边角交会设站法”,并对其作业原理与精度进行了论证与分析;并介绍了其在测量过程中的应用方式。

关键词:边角交会设站;边角交会设站的测设原理;精度分析;自由设站;β(θ)角正负值的确定;投点法 中图分类号:P2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465(2017)12-0003-03引言 在测量过程中,特别是在较小面积的工程测量过程中,由于周边环境的变化——如建(构)筑物的新建、植被的生长等或在地形条件限制区域——如植被茂密的的谷地、严禁砍伐的风景区或封闭小区等的测量过程中,由于布设的控制点较少或由于控制点难以布设,通常会产生控制点间不通视而无法设站的情况。

对此,大多数作业人员通常采用“自由设站”的方式进行作业予以解决。

然而采用“自由设站”方式进行作业时会存在如下几方面的缺陷: (1)重合点的平面误差会应其距测站的远近而有所不同,从而产生误差配赋的不一致性,严重时甚至会无法配赋而只能重测; (2)重合点的高程误差的评估会因其最或是值的计算而产生失真,由偶然误差而转化为系统误差; (3)采用多次“自由设站”时,其各测站的参数存在差异,其图形需分片处理与接边,效率低下且不确定性因素较多;(4)由于上述三个原因的存在,制约了“自由设站”作业方式的发展递次,因而当存在大片如前所述区域时,因其作业方式的局限性而显得无能为力。

针对上述情况,本人在实际生产管理与作业过程中,采用了“边角交会设站”的作业方式进行作业,较好地解决了此类问题。

本文将就“边角交会设站”的测设原理及其在测量中的应用方法进行粗浅探讨。

测绘技术中常见的误差和精度分析方法

测绘技术中常见的误差和精度分析方法

测绘技术中常见的误差和精度分析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普及,测绘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无论是地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规划还是城市规划设计,测绘技术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误差和精确度问题,影响着测绘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因此,对误差和精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是保证测绘成果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常见的误差类型。

在测绘过程中,系统性误差和随机误差是两种主要的误差类型。

系统性误差是由于测量系统本身的缺陷、不完善或漂移引起的。

这种误差在每次测量中都有固定的偏差,且偏差方向始终保持一致。

系统性误差的存在会导致测绘结果的整体偏离真实值。

随机误差则是由于各种随机因素的干扰造成的。

随机误差的特点是在不同的测量过程中,每次的误差大小和方向都是随机分布的,没有固定的规律。

由于随机误差的随机性,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消除。

了解误差类型后,我们需要通过精度分析来评估测绘成果的准确性。

精度分析是通过对测量结果的误差幅度和分布进行统计,从而确定测绘成果的精度水平。

在精度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绝对精度评定和相对精度评定两种。

绝对精度评定是通过与实际控制点或参考数据进行比较,确定测绘成果的误差范围。

这种方法适用于绝对位置精度的要求较高的测绘任务,如航空摄影测量和全球定位系统。

相对精度评定则是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内部误差进行统计,得到测绘成果相对于自身的精度水平。

这种方法适用于相对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测绘任务,如地形图绘制和道路测量。

除了绝对精度评定和相对精度评定,还有一种常用的精度评定方法是检核点比例估计。

这种方法通过在整个测绘区域选取一定数量的检核点,分析其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推断整个测绘区域的误差范围和精度水平。

在进行精度分析时,我们还需要根据具体的误差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

常见的统计方法包括均值、标准差和方差分析等。

均值可以用来表示测量数据的集中程度,即数据的平均水平。

两点边角后方交会计算方法及精度评定

两点边角后方交会计算方法及精度评定

可化作:
$A =
-
Q(
Sb- SccosA ) Sb Sc sinA
VS
-
b
Q(
Sc S
- SbcosA bScsinA
)
V
S
c
(
2
)
设 V A 为观测角 A 的平差改正数, 则下式应成立:
Ac+ $A= A + V A
将( 2) 式代入上式, 并设 A- Ac= W 得:
Q(
Sb- SccosA) Sb S csin A
1引言
野外测量我们经常会遇到下面这种情况, 如图 1, B、C 为已知点, 且相互不通视, A 为待定点。为了求得 A 点的坐标, 我们在 A 点上设站观测了边长 Sb、Sc 及 角度 A, 然后通过条件平差或近似计算方法求出 A 点 的坐标。
这种测量方法我们以前做过理论探讨, 在实际工 作中也得到很好的应用。优点是设站次数少 ( 只有 1 次) , 且有多余观测, 从理论上讲其精度有可靠的保证, 从实际工作中又解决了测量现场已知点少且不通视的 问题。
将上式微分、集项, 整理后得
dBc=
S
Q#Sb aSc sin
Bc(
dS
b-
dSccosA )
因 SasinBc= SbsinA, 代入上式得
dBc=
S
Q csin
A
(
dSb
-
dS ccosA)
=
S
Q csin
A
dSb-
QcosA S csinA
dSc
按误差传播定律可得
48
城市勘测
2004 年
m2Bc=
Sb= 1086. 0079

测边交会及精度评定

测边交会及精度评定
sign = -1.0; } double AB = _hypot(xA - xB,yA - yB); double S4 = sqrt((AB + AP + BP) * (-AB + AP + BP) * (AB - A P + BP) * (AB + AP - BP)); double XP = (xA*(AB*AB+BP*BP-AP*AP)+xB*(AB*AB+AP*AP-BP*BP) +S4*sign*(yA-yB))/(2.0*AB*AB); double YP = (yA*(AB*AB+BP*BP-AP*AP)+yB*(AB*AB+AP*AP-BP*BP) +S4*sign*(xB-xA))/(2.0*AB*AB); double deltaX = XP - xP; double deltaY = YP - yP;
线 AB 上。此时 sign 取 1 或-1 对 P 点坐标的计算是没有区别的。
1.4 计算公式二
xP xA AP cos( AB A sign)
xA AP cos AB cos A sign sin AB sin A sign

xA

AP AB
A
sign xB

xA sin
A
把 cos A AB2 AP2 BP2 和 S 1 AB AP sin A sin A 2S 代入上
2 AB AP
2
AB AP
3
第 1 章 计算公式
面两个公式,可得
xP

xA

AP AB
xB

侧方交会相关

侧方交会相关

圖 9-9-3 側 方 交 會 法 相 關 角 度 位 置 5.限 制 : α 、 β 、 γ 三 內 角 均 必 須 介 於 30 O ~ 120 O 之 間 。
< 120 O > 30 O
25
圖 9-9-4 角 度 限 制 6.計 算 方 法 :
180 0 其餘均同源自方交會法。x cot x A cot yC y A xD C cot cot 55.673 cot 40 52 30 24.372 cot 65 43 20 93.564 62.321 cot 65 43 20 cot 40 52 30 y cot y A cot xC x A yD C cot cot 93.564 cot 40 52 30 62.321 cot 65 43 20 55.673 24.372 cot 65 43 20 cot 40 52 30 180 x cot xD cot y A y D xB A cot cot 24.372 cot 48 33 20 66.333 cot 55 43 20 62.321 65.308 cot 48 33 20 cot 55 43 20 y cot y D cot x A xD yB A cot cot 62.321 cot 48 33 20 65.308 cot 55 43 20 24.372 66.333 cot 48 33 20 cot 55 43 20
xP x A cot x B cot y A y B cot cot y cot y B cot x A x B yP A cot cot
26

侧方交会名词解释

侧方交会名词解释

侧方交会名词解释
侧方交会是指在地面测量中,利用一定数量的测量点,利用三角形的正弦余弦定理,计算出未知点的坐标的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两个方向的距离测量和一个方向的角度观测来确定未知点的坐标。

侧方交会是地理信息系统中常用的测量方法,主要用于测绘各种地形和设施,如建筑物、道路、水利设施以及河流和海岸线等。

其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天文测量等。

在实际应用中,侧方交会的精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仪器精度、观测精度、高程影响、气象因素等。

因此,为了提高侧方交会的精度,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正确选择测量仪器、合理安排观测时间、考虑影响因素等。

测向交会定位的定位精度分析

测向交会定位的定位精度分析
位 置 及 目标 源 到 两 测 向 站 连 线 的 大 致 距 离 .选 择 合 适 的
测 向站进行更加精确的定位 。选 择原 则如 下 :
在 目标 源 与 两 测 向站 间连 线 距 离 适 当 的情 况 下 ,尽 量选 择 距 离 小 的两 测 向站 进 行 测 向 定 位 :
( 5 0 j f (0 0 - 0 0 50 J
fm 5 o (. (0) 5 o 0 0) 0
2i k n 10 0 00 ) (0 0 ) 1 0 0
方形 区域 .单位为m。
仿 真 结 果 见 图 2 图 中 的 两 个 圆 点 为GD 即 定位 OP 误差最小的位置。
y O 10 】 [ 0 0 x 卜1 0 10 ] = 0 00 = 0 0 0 0 y ( 20 ]
1 3结 论 .
在 实 际 工 作 中 ,可 以 先 用 两 个 测 向站 对 目标 进 行 测
( )仿 真2 2 :测 向站 问距离不 同时 ,定位误 差最 小值的仿真
仿 真 目 的 分 析 当 两 测 向 站 间 距 离 发 生 变 化 时 G O 最 小 值 是 如 何 变化 的 。仿 真 条 件 及 结 果 见表 1 DP 。
向站连线夹 角 q = =3 度 .目标与 两测 向站 的距离约 5 为6 m。当 目标源位置 由G 1 3 DOP 小值靠近两测 向站连 最
线 及 其 延 长 线 时 , 定 位 误 差 迅 速 增 大 远 离 两 测 向站 时 .定 位 误 差逐 渐 增 大 。
图 两站间 离为 k 时 真结 图 站间 为2 时的 结 3 距 1 的仿 果 m 4两 距离 k m 仿真 果

10 ] 0 区域 内 的 目标 源 ,其 定 位 误 差 基 本 都 小 于 采 用 测 8 向 站 间 距 为4 m时 的定 位 误 差 的最 小值 。也 就 是 说 目 k

测绘技术中方位测量的精度控制与误差分析

测绘技术中方位测量的精度控制与误差分析

测绘技术中方位测量的精度控制与误差分析测绘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涉及到地图制作、土地规划、导航系统等方方面面。

在测绘过程中,方位测量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够确定目标物体与参考系之间的相对关系。

然而,任何测量都不可能完全准确,因此对方位测量的精度控制和误差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精度控制是测绘技术中方位测量的关键环节。

在进行实际测量前,我们需要明确测量的目的和要求,以确定所需的精度水平。

对于不同的测绘项目,精度要求可能有所不同。

例如,在制作一张城市道路地图时,我们可能需要高精度的方位测量,以确保地图准确无误。

而在进行土地规划时,我们可能只需要较低的精度水平,因为规划过程中的一些误差可以通过后续调整和校正来修复。

因此,准确确定精度要求是实现精度控制的第一步。

其次,误差分析对方位测量的精度控制至关重要。

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是测量中无法避免的现象。

在方位测量中,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类型。

系统误差通常与测量仪器、环境条件和人为因素有关,它们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是连续的、可预测的。

随机误差则是由无法控制的因素造成的,它们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是不连续的、不可预测的。

为了准确分析误差,我们需要借助统计学方法。

通过多次重复测量同一目标,我们可以得到一组数据,然后利用统计学方法对这组数据进行处理。

例如,我们可以计算平均值、标准差、方差等统计指标,以评估测量的精度水平和误差范围。

同时,误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具体的改进措施,以降低误差的影响。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更精确的测量仪器、改善环境条件、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等。

除了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还有一种特殊的误差需要特别关注,即人为误差。

人为误差是由操作人员的主观因素引起的,例如不准确的读数、误操作等。

为了减少人为误差的影响,我们需要提供充分的培训和指导,确保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测量技术和操作规程。

此外,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体系也是减少人为误差的有效手段。

野外测量中交会法原理及精度分析

野外测量中交会法原理及精度分析
中 图分 类 号 : TU18 9 文 献标 识码 : A


在地形测量 、 程测量 以及航 测外业 中 , 需要 依据 三角点 工 都 以较高 的精度测定一些地 面点 的平 面位置和 高程 , 以作 为测 图的 依据 , 这些 点称 为控制点 , 而测定 控制点 的方法和过程 , 称为控制 测量 。控制测量 又按施测平面 和高程的不 同, 分为平面控 制测量
如 图 2) a所示 , 计算 :) A, 两点坐标及 a y计算 P点 坐 1由 B , 标 P( P ) 2 由 P点 坐标计 算 ac a ; ) x , ;) 尸 ,罔 3 计算 不符 值 △ , £ 即
交会点 , 为观测角 , a, y为交会 角 , y=10 一( 且 8 。 a+卢 。 )
野 外测 量 中交 会 法原 理 及 精 度 分 析
曹 元 志
摘 要 : 出了前方 交会和侧 方交会的定义及计算坐标 的公式 , 交会 法的精度进行 了分析 , 给 对 推导 出了与待 求点的坐标 精度 有关 的因素, 以提 高测量人 员的技 术水平 , 从而提高测量 的准确度 。 关键词 : 交会 , 精度 , 坐标 , 中误差
2. 定 义 1 在未知 点设 站观测三个 已知点 问的水平 角 , 与其 中一个 已知 点上设站观测任一 已知点与未知点问 的水平 角 , 而计算 出未知 从 点坐标 的方法 。



b )
前 方 交 会 图
2 2 图形 与计算 .

13 精 度 分析 .
设 两点 前 方 交 会 的图 形 如 图 1 ) 示 , B 为 已 知 点 , 为 b所 A, P
2+  ̄a b2
有影 响外 , 还有 图形

边角后方交会法在基坑水平位移监测中的应用及精度分析

边角后方交会法在基坑水平位移监测中的应用及精度分析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0引言基坑水平位移监测能及时了解基坑在开挖过程中的水平位移发展情况,为确保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安全提供有效的预警。

城市复杂环境中开挖深基坑,对基坑水平位移的监测精度一般要求较高。

传统的基坑位移监测方法有视准线法、小角法、极坐标法、前方交会法、后方交会法等[1]。

不论哪种方法工作的前提都是工作基点稳定或者工作基点位移能精密测量出来。

在施工过程中,一般都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围挡,施工场地狭小。

施工机械、车辆、临时堆积的材料等往往阻碍视线,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周围土体的影响也会造成工作基点的移动。

传统单一的监测方法已不能很好适应目前基坑水平位移监测工作。

结合全站仪边角后方交会法和极坐标法,根据施工现场条件灵活、快速测定临时控制点坐标,再从临时控制点测定其它点位,能够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1基于全站仪边角后方交会的基坑监测方法1.1全站仪边角后方交会法测量原理如图1所示,全站仪边角后方交会法的原理是:在待定点P 放置全站仪,测出待定点P 到已知控制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方向角,根据方向角观测值和边长观测值建立方向角、边长误差方程式,根据间接平差理[2]计算待定点坐标。

图1A、B 为已知点,P 为待定点。

在P 点安置全站仪,瞄准A、B 方向,测出各自的方向值γ1、γ2,以及距离S 1、S 2,由已知条件可知,观测量n=4个,必要观测t=2个,多余观测r=2个,根据间接平差列出误差方程式:A=(1)上式中取ρ=180×60×60π≈206265,α0PA 、α0PB 、S 0PA 、S 0PB 为各观测边近似坐标方位角和近似边长,它们可由待定点的近似坐标以及已知点的坐标利用坐标反算公式求得,例如:α0PA =arctan(y A -y 0P x A -x 0P),S 0PA =(x A -x 0P )2+(y A -y 0P )2√上面的误差方程可以写成矩阵形式:V 4×1=A 4×2*X 2×1-L 4×1(2)其中X T =[δxp δyp ],L T =[S 1-S 01S 2-S 02γ1-γ01γ2-γ02],利用最小二乘平差求得:X=Q A TPL,Q =(A TPA )-1,其中P 为观测值权阵进一步可求得:x P =x 0P +δx ,y P =y 0P +δy(3)坐标改正数协因数阵为:Q XX =Q 11Q 12Q 21Q 22[]P 点点位中误差为:m P =±m 2x +m 2y √,m x =±m 0Q 11√,m y =±m 0Q 22√(4)其中,m 0为单位中误差,m 0=±V T PV n-t√1.2全站仪边角后方交会法精度分析(1)图形强度误差对全站仪边角后方交会的精度影响P 点坐标计算公式为:x P =x a +sin β1*S 1y P =y a +cos β1*S 1{(5)(5)式微分可得:dX P =sin β1dS 1+S 1cos β1dβ1dY P =cos β1dS 1-S 1sin β1dβ1{(6)把(6)式的dβ1利用余弦公式的微分置换整理可得:dX P =cos β2sin β()dS 1+cos β1sin β()dS 2dY P =sin β2sin β()dS 1+sin β1sin β()dS 2⎧⎩⏐⏐⏐⏐⎨⏐⏐⏐⏐(7)由误差传播定律可得P 点中误差为,M P =±M 2X +M 2Y √=±1sin βm 2s +m 2s 2√(8)全站仪的测距中误差,一般采用厂方给定的标准精度,m 2S =a 2+(bS )2(9)其中,a 为固定误差(单位mm),b 为比例误差(单位ppm,即10-6),S 为边长(单位km)将(9)带入(8)可得:M P =±2√sin βa 2+b 2(S 21+S 22)2√(10)依据文献[3]可知,对于一定的β角,当β1=β2,即P 点在位于AB 中垂线上或中垂线附近区域的精度要比其他区域高。

侧方交会的精度分析

侧方交会的精度分析

侧方交会的精度分析
张文康
【期刊名称】《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年(卷),期】2006(016)013
【摘要】以交会角每15°的间隔变化及与测角α,β的相对大小变化组成的45种图形结构为基础,对侧方交会精度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一般规范应当修改及修正的正确数值的建议,总结出了交会角确定时,点位中误差随测角大小变化的规律及侧方交会时提高精度的具体操作法.
【总页数】3页(P143-145)
【作者】张文康
【作者单位】中国铝业山西分公司石灰石矿,山西,河津,043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872+.5
【相关文献】
1.距离侧方交会在建筑施工测量中的应用 [J], 刘国建;焦利伟;廖良平
2.双站观测与距离侧方交会 [J], 关鹏举
3.解析前方交会和侧方交会法施测图根点的几种衍生图形 [J], 刘德彬
4.广义侧方交会法及精度分析 [J], 常同元
5.侧方交会法交会角的讨论 [J], 范一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交会测量中若干特殊情况

浅谈交会测量中若干特殊情况

浅谈交会测量中若干特殊情况文章讨论了交会测量中遇到的几种特殊情况。

针对前方交会、侧方交会和后方交会,除了应用传统的公式计算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通过添加辅助线等,充分利用图形之间的几何关系,列出相关的解算公式,不但可以简化计算,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标签:交会测量;前方交会;后方交会;无定向导线一、交会测量的传统情况(一)前方交会测量前方交会测量,是只在已知点上安置仪器,并向待定点进行观测。

根据观测值的不同,前方交会测量又可以细分。

若只测角度,则为测角的前方交会;若只测边长,则为测边的前方交会;若边长和角度都观测,则为边角的前方交会。

对于测角的前方交会,已知点之间必须相互通视,从而可以设置观测角的零方向;在待定点上的测量标志要明显,同时,测量人员可以不用到达待定点所在的位置。

对于测边的前方交会,已知点之间可以不通视,只要能在已知点和待定点之间测量距离即可,同时测量人员需要达到待定点所在的位置上去安置反射标志。

对于边角的前方交会,集合了测角的前方交会和测边的前方交会,因此已知点与已知点之间、已知点与待定点之间都必须通视。

边角的前方交会,检核条件较多,因此它的优点是常比同等观测条件下的测边的前方交会和测角的前方交会所得到的结果精度要高并且可靠。

缺点是需要满足的条件较多。

(二)侧边交会测量和后方交会测量侧边交会测量,是在一个已知点上和一个待定点上安置仪器,向另一个已知点观测角度或边长。

后方交会测量,是只在待定点上安置仪器,向已知点观测角度或边长。

后方交会测量和侧方交会测量在具体施测时,根据观测值的不同,它们也可以分为测角、测边和边角同测三种情况,具体的情形与前方交会测量相同。

二、若干特殊情况(一)转折角不明显的测角前方交会三、结语以上几种情况是作者在学习测绘工程专业一些专业课时遇到的一些特殊情况,总结出来,供从事测绘工作的各行各业的人们共同交流。

参考文献[1]潘正风.数字地形测量学(第1版)[M].武漢: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2]武汉大学测量平差学科组.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第3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作者简介:鲍瑶(1997—),女,汉族,山东莱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测绘。

单站定轨与交会测量野外工作精度分析

单站定轨与交会测量野外工作精度分析

单站定轨与交会测量是野外测量中经常使用的两种测量方法。

单站定轨是指利用一台仪器,在一定时间内通过观测星体位置的变化,来确定自身位置的测量方法;而交会测量则是利用多台仪器对同一目标进行观测,通过多个观测点的数据交会计算,得到目标的空间位置。

在野外测量中,这两种方法的精度常常是测量成果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单站定轨单站定轨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通过观测恒星位置的变化来计算出测站在地球上的经纬度坐标。

这里主要指使用全站仪进行的单站定轨。

单站定轨的测量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观测时间观测时间是单站定轨的核心。

因为地球自转导致视线到恒星的夹角不断改变,所以需要观测一定时间范围内恒星的位置变化。

观测时间越长,精度越高。

但是,观测时间也需注意不能过短,否则无法得到准确的结果,同时还会容易受到气象因素等干扰因素影响。

2.测站坐标另外,测站坐标的准确性也是单站定轨的一个关键因素。

测站坐标应该尽可能准确,可以采用全站仪或者GPS 等测量方法来获取。

同时,测站的海拔高度也需注意。

3.恒星的选择恒星的选择也会影响单站定轨的精度。

选择的恒星应该具备以下条件:(1)恒星的视差小,最好小于1 角秒;(2)恒星的亮度足够,以保证在观测过程中不会过于暗淡或者过于明亮;(3)恒星的位置应该尽量分散,可以在经、纬两个方向上尽可能偏离测站方向。

二、交会测量交会测量是通过多个观测点来确定目标三维空间位置的一种测量方法。

根据观测点个数的不同,交会测量分为三点交会、四点交会等不同测量方式。

在交会测量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设备进行观测,如全站仪、经纬仪、水平仪等。

观测方法通常是测量目标高度角和方位角等参数,通过计算得出目标位置的三维坐标。

交会测量的准确性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观测精度观测精度是交会测量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观测过程必须准确无误,包括观测仪器精度、人员技术水平、气象条件等。

需要注意保证观测精度的同时,避免误差积累导致粗差的产生。

测绘技术中常见的精度分析方法

测绘技术中常见的精度分析方法

测绘技术中常见的精度分析方法在测绘技术中,精度分析是评估测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它帮助测绘专业人员判断测绘成果的误差范围,以确定是否满足特定应用的精度要求。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精度分析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

一、平差法平差法是一种经典的精度分析方法,它通过对测量数据进行最小二乘平差,来估计数据中的误差和精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测量任务,包括地形测量、工程测量和空间测量等。

平差法基于误差传递理论,将观测误差从原始测量值传递到最终结果上,通过计算坐标的方差和相关系数来评估精度。

二、检核点法检核点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精度分析方法,它通过在测量区域内选择一些已知精度的控制点,对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和验证。

测绘专业人员可以使用全站仪或GPS等设备,在这些控制点上进行二次定位,并与测绘数据进行比较。

通过计算测量数据和控制点之间的误差,可以评估测绘数据的精度。

三、误差理论方法误差理论方法是一种常用的精度分析方法,它基于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理论,通过建立误差模型来评估测绘数据的精度。

这种方法将测量误差视为随机变量,通过分析和推导误差分布的参数,例如均值、方差和协方差等,来揭示测绘数据的误差特性。

误差理论方法适用于各种测量任务,并且在不同精度要求下都有良好的适应性。

四、方差分析法方差分析法是一种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它通过对测量数据的方差进行分解和分析,以评估不同误差源对最终结果精度的贡献程度。

该方法适用于多因素和多组数据的情况,可以帮助测绘专业人员确定哪些因素对于测量精度的影响最大,从而优化测量流程和提高测绘数据的精度。

五、传递精度评定法传递精度评定法是一种常用的精度分析方法,适用于基于多个测量量计算的参数的评估。

它通过将测量数据传递到计算模型中,利用误差传递理论和数学模型,来评估计算参数的精度。

该方法不仅考虑原始测量数据的误差传递,还考虑计算模型中的误差传递,从而更全面地评估测绘数据的精度。

测绘技术中方位测量方法与精度评定

测绘技术中方位测量方法与精度评定

测绘技术中方位测量方法与精度评定导言:方位测量是测绘技术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用于确定地球上两个或多个空间点之间的方位关系,是进行地图制图、工程测量、导航定位等工作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方位测量的方法以及如何评定其精度。

一、方位测量的方法1.1 地面方位测量方法地面方位测量方法包括经纬度测量法、方位角测量法、三边定位法等。

经纬度测量法是最常用的地面方位测量方法之一,通过确定一个地点的经度和纬度可以确定该地点的方位。

这种方法常用于地图制作和导航定位等领域。

方位角测量法则是通过测量目标物体边界与测量基线之间的夹角,然后根据测得的方位角和目标物体到基线的距离计算出目标物体的方位。

三边定位法是利用三个非共线的控制点来确定一个目标点的坐标和方位。

这种方法在测绘工程中很常见,尤其适用于山区和地形复杂区域的测绘。

1.2 空中方位测量方法空中方位测量方法是利用航空无人机、卫星等空中平台进行方位测量。

目前,全球定位系统(GPS)是最常用的一种空中方位测量方法。

GPS是利用卫星网络,通过接收卫星信号并计算出接收站点的位置信息来确定位置和方位的一种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导航、地图制作、气象预报等领域。

二、方位测量的精度评定2.1 精度评定的概念方位测量的精度评定是指对方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进行评估和判断。

精度评定通常涉及到测量误差、可靠性指标等内容。

2.2 精度评定的方法(1)误差法误差法是其中一种常用的精度评定方法。

该方法将实测值与真值进行比较,分析并计算出测量误差,并进一步评估方位测量的准确性。

(2)可靠性分析法可靠性分析法是通过对测量系统及其组成要素进行可靠性分析,评估方位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

例如,可以通过分析测量设备的工作稳定性、环境因素的影响等来评估方位测量的可靠性。

2.3 精度评定的指标方位测量的精度评定通常采用以下指标: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精度权值等。

绝对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异,用于评定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