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24弯弯的月亮word教案
小学科学《弯弯的月亮》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弯弯的月亮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了解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能够画出多个月相图,并能够按顺序排列,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月相产生及其变化的原因。
(2)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以及与人类和地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能从“是什么”“怎么样”等角度对月相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和合作交流等方式总结出月相变化的规律。
(2)能参与观察月相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会做月相变化的模拟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连续长期的观察月相,养成实事求是观察记录的习惯,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2)在合作实验等方式中,养成善于思考,敢于猜测、热爱真理的科学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知道月相变化的成因;会做月相变化的模拟实验。
2.教学难点:了解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能够画出多个月相图,并能够按顺序排列,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月相产生及其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1.皮球,灯。
2.观察农历一个月内的月球位置和形状。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美国总统林肯受理过这样一桩奇怪的案件:被告的罪名是谋财害命,但是在审讯中,被告口口声声说自己受了冤枉,而证人却一口咬定他目睹被告犯了罪。
证词是这样的:10月18日(九月初七)晚上11时,我站在一个草堆后面,亲眼看见被告在离草堆西边30米处的大树旁作案,因为当时月光正照在被告脸上,所以我看清了作案的凶手。
听起来证人的话颇有道理,但林肯却根据这一证词判定证人犯了诬告罪,而将被告无罪释放了。
2.思考:你能说出林肯作出这样判决的科学根据吗?3.导语:实际上林肯的判决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有关,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弯弯的月亮》。
(二)月相变化的规律1.动手画月亮。
师:大家说说月亮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请你们画出月亮的样子。
(条件允许的学校,老师可以给每组准备10张24开的白纸,发给学生画月相的纸尽量做到大小相同,最好能在纸上先画出一个虚线的圆。
弯弯的月亮教案
《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自信地演唱歌曲《弯弯的月亮》,体会流行歌曲的风格特点,了解歌曲结构,正确表达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过程与方法:欣赏《故乡的云》,激发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感受音乐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积极自信地参与演唱。
2、歌曲ABA结构,其中A段的旋律音符较多,节奏复杂。
通过学唱,体会音乐风格,有效解决音准节奏的问题;在其基础上通过参与、感受音乐情绪。
3、《弯弯的月亮》B段“嘟……”的演唱,借助假声引导学生科学用嗓,唱出流行歌曲的风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激趣——欣赏美课件1萨克斯吹奏《回家》音乐片段循环播放(用音乐营造氛围。
在音乐背景中学生进入教室。
)师:同学们听到的这段音乐,能说一说是在表达一种怎样的情绪吗?生:……师:有谁能说出曲名呢?生:《回家》师:对!《回家》。
同学们,有人说“家是一道港湾,家乡是一枚胎记,不管走到哪里都无法割舍这份深深的故乡之情。
”我记还得诗人席慕蓉写过这样一首感人的诗歌,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诵一下吧:(课件展示)乡愁席慕蓉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常在看月亮的时候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师:今天的这节音乐课就让我们走进第五单元《故乡歌谣》里推荐的一首歌曲《弯弯的月亮》,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份浓郁的故乡之情。
二、自主探索,发现美聆听歌曲《弯弯的月亮》。
思考:1).为歌曲分段?(三部分)2).请学生讨论回答歌曲的音乐情绪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表达了幽幽的思乡情和对童年的追忆。
)3. 简介演唱者刘欢(图片)及词曲作者李海鹰(图片)(1)、欣赏刘欢演唱的《弯弯的月亮》视频片段,学生小声哼唱。
(2)、分句教唱。
提示注意:a.引导学生注意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作用及反复记号的运用。
b.注意“嘟”用“wu”和“a”来演唱。
c.气息控制,清晰含情的咬字吐字,音高节奏和发自内心的情感。
《弯弯的月亮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弯弯的月亮》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弯弯的月亮》这首儿歌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2. 帮助学生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进修《弯弯的月亮》这首儿歌的内容和意义。
2. 进修儿歌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 听写儿歌的歌词。
4. 创作相关的绘画作品或手工制作。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进修《弯弯的月亮》这首儿歌的内容和意义。
2. 听写儿歌的歌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弯弯的月亮》这首儿歌的音频,让学生听一遍,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2. 进修:教师向学生介绍《弯弯的月亮》这首儿歌的背景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内容。
3. 听写:让学生听一遍《弯弯的月亮》这首儿歌,然后进行听写歌词的练习。
4. 创作:让学生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表现《弯弯的月亮》这首儿歌的内容或情感。
5. 表演:让学生分组表演《弯弯的月亮》这首儿歌,展示他们的进修效果。
五、教学评判1. 通过听写歌词和表演等形式,评判学生对《弯弯的月亮》这首儿歌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2. 评判学生的绘画作品或手工制作,看是否能够表现出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3.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给予积极的评判和建议。
六、课后作业1. 复习《弯弯的月亮》这首儿歌的歌词。
2. 完成相关的绘画作品或手工制作。
3. 写一篇感想,表达对《弯弯的月亮》这首儿歌的理解和感受。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对《弯弯的月亮》这首儿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歌曲和诗歌,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青岛版《科学》六制四年级下册 24.《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
24.《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弯弯的月亮》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四年级下册《太阳、地球和月亮》单元的第四课时。
本单元要让学生在星空下来感知宇宙,形成初步的、浅显的、有系统的对宇宙的认识,本课的研究对象月球,是距地球最近,目前人们最熟悉的天体,而我们对月球最多的印象就是在地球上观察到的各种形状的月相,本课是研究月球的第一课,在这一单元乃至整个科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三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通过野外分别从不同时刻、日期、月份观察夜晚月相的形状和位置,掌握观察月相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记录月相的变化,为下面观察月相的变化规律做铺垫。
再通过引导学生对观察记录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找出月相变化的规律。
利用月相变化的图示和月相的名称,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月相变化规律以及认识不同日期月相的名称。
第二个活动通过对月相形成的模拟和推演,了解月相形成的原因,进一步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同时让学生对月相的变化产生一个整体的认识,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月相变化规律,熟悉标志性月相的名称。
第三部分自由活动:通过制作一个月月相卡片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的认识。
第四部分拓展活动:通过阅读资料,了解月食和日食这两种奇特的天文现象。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月相变化的秘密,了解月相跟我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生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有了观察月亮的学习经历,知道月相是变化的,已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简单地描述不同的月相,初步形成了对月相变化的探究兴趣。
学生所缺乏的,是需要在长期观察月相的基础上,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进而培养学生对研究宇宙天体的浓厚兴趣。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初步了解日食和月食。
小学科学课《弯弯的月亮》 教学设计月相的秘密教案
青岛出版社五年制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弯弯的月亮》教案研讨课教学设计淄博市张店区铁路小学张健【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月相:在地球上看,月亮有时候圆,有时候缺,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在地球自转到一定的时间段,地球上的某个地点的人才可以看到相关的月相。
过程与方法:1、先学会用软件模拟看月球,学会方法后,某一时间段,再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规律总结,同时能在小组合作模拟学习中学会观察,并会画图。
3、初步学习利用软件演示实验和画图的方式来了解地球自转,月球公转。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日期呈现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根据电脑软件进行模拟演示观察月相,在观察过程中观察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
用地球仪模拟月球公转证明月相成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iPad、地球仪9个、特殊处理的乒乓球或者网球9个(每组1个)、月相变化的课件、手电(瓦数大的)每组一个。
学生准备:预习单,试验单,铅笔,直尺,手电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认识月相1. 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上课,起立。
问好。
“同学们,古人云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月亮给了人们无数的遐想。
今天老师领着同学们一起研究一下弯弯的月亮,(板书)出示丰子恺的一张美术作品,“这是近代著名画家丰子恺的一幅作品,名字叫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但是这张名画是有问题的,你知道在哪里吗?”好好听讲和思考,你就知道错在哪里了。
2. “首先请同学们欣赏几张我拍的月亮,注意观察,看这几张月亮是什么样的?”出示几张老师拍的月相照片,并注明时间,引导学生认识几个上半个月的月相。
A认识峨眉月:师:“这是我农历初三拍的月亮,注意左手边是东,右手边是西,所以月亮西边是亮的,我们叫它西边缘亮。
新青岛版《科学》五制小学四年级下册24《弯弯的月亮》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公转, 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月球本身并 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才发亮。月球围绕地球转动 的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绕太阳转。因此,月球被 太阳照亮的一面就会有时面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 有时部分向着地球。月相变化就是这样产生的。
青岛版小学《科学》 四年级下册配套课件
(五∙四制)
24.弯弯的月亮
制作人:田明 日期:2019年11月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直尺、卡纸、圆规、 剪刀、碳素笔 教师准备:课件、记录单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初三
十五
十六
初七
初八
二十二
活动过程
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上半月, 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 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 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
拓展活动
太阳
月球 日偏食 地球
日全食 日偏食拓展活动 Nhomakorabea
《弯弯的月亮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弯弯的月亮》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弯弯的月亮》这首儿歌的内容和背景;
2. 理解儿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3. 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导学内容:
一、导入:播放《弯弯的月亮》儿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氛围。
二、进修儿歌歌词和背景知识:
《弯弯的月亮》是一首经典的儿歌,歌词如下:
弯弯的月亮像个弯弯的镰刀,挂在蓝蓝的天上,像个银盘一样高。
月亮弯弯,月亮圆圆,像个银盘一样亮。
这首儿歌描述了月亮像一把弯弯的镰刀挂在蓝蓝的天空中,十分美丽。
歌曲旋律漂亮悦耳,富有童趣。
三、分析儿歌情感和意义:
1. 儿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让孩子们感受到自然之美。
2. 通过比喻的手法,让孩子们认识到月亮的奇奥和美丽,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四、音乐欣赏:
1. 听一段漂亮的古典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和情感表达。
2. 要求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摇摆身体,感受音乐的律动和节奏。
五、小结和延伸:
1. 回顾今天进修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儿歌《弯弯的月亮》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2. 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欣赏音乐,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导学案设计完毕,希望学生们通过这节课的进修,能够深入理解儿歌《弯弯的月亮》的内涵,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愿学生们在音乐的海洋中感受快乐,享受成长!。
弯弯的月亮教案
弯弯的月亮教案教案标题:弯弯的月亮教学目标:1.了解月亮的外貌特征。
2.通过观察月亮的形变,了解月相的变化。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对自然的好奇心。
教具准备:1.图片或幻灯片展示月亮的各个形态。
2.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活动教师用图片或幻灯片展示不同形态的月亮,让学生自由评论月亮的样子。
Step 2 学习月亮的外貌特征教师向学生介绍月亮的外貌特征,例如:圆形、灰白色等。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圈代表月亮,让学生观察并亲自尝试画出一个圆形的月亮。
Step 3 发现月相的变化教师让学生观察图片或幻灯片上展示的月亮形态,引导学生发现月亮的弯曲程度不同。
教师解释这是由于月亮的位置不同,导致阳光照射到月亮上面的部分不同而产生的。
Step 4 分析月相的变化规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月亮不同时期的形态,分析月亮的变化规律。
例如,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等。
教师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不同月相的样子,并解释每个月相出现的时间和原因。
Step 5 拓展活动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夜空中的月亮,让学生描述当晚的月亮是什么月相,并解释原因。
教师鼓励学生多观察月亮的变化,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6 总结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月亮的外貌特征和月相的变化规律,并复习月相的命名。
学生可以根据学到的知识,制作一张月相变化的海报或手工模型。
Step 7 课堂延伸教师可以结合其他天体的观察,如星星、太阳等,与学生讨论宇宙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能力。
Step 8 课堂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连续几天的月亮形态,并记录下每天的月相。
回到家后,与家人一起讨论月相变化的规律,并画出观察的结果。
Step 9 课堂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活动、课堂参与度和月相绘画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新版】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弯弯的月亮》【创新教案】2
《弯弯的月亮》教案【教学目标】1、能从“是什么”、“怎么样”等角度对月相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将自己的探究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2、能参与观察月相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愿意合作与交流。
3、知道月球每月的运动模式以及月相的形成原因。
【教学重难点】月相的成因模拟实验。
【教学准备】月相变化图、代表月亮的小球、地球仪、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带歌曲《但愿人长久》让学生欣赏。
)一、导入新课。
师:谁知道我们刚才听到的是什么歌?(《但愿人长久》)歌中唱道“月有阴晴圆缺”,为什么月亮会有阴晴圆缺呢?大家想不想知道?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揭开月亮圆缺之谜。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
(一)揭示月相的概念。
师:课前让同学们观察过月亮,谁能把你的观察结果与大家分享一下?(必要时提示学生:用语言描述也行,展示画的图也行)生:有时像圆盘,有时弯弯的像镰刀……(多找几个学生交流)师:同学们刚才展示的都是我们所看到的月球表面发亮部分的形状,它们是有名字的,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学生可能回答叫月亮)在科学上它们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月相。
(课件出示,学生齐读:从地球看月球,月球有时圆,有时缺。
人们所看到的月球表面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出示一个月的月相)师:看,这是我观察到的一个月的月相,它们各不相同。
这些是上半月的月相,需要在傍晚的时候观察;这些是下半月的月相,傍晚看不到了,那时的月亮是在等你们睡着了才偷偷地爬出来,如果你不想耽误睡觉的时间而又想看月相的话,那就得在早晨太阳出来之前观察。
师:看到这些月相,你有没有问题要问?生:这些月相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月亮的形状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多找几个学生交流)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月相是怎样形成的”。
(二)月相的成因。
1、猜想。
师:在研究月相成因之前呢,老师想知道,关于月球的知识你们都知道哪些?生1:月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公转。
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
《弯弯的月亮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2001》
《弯弯的月亮》导学案一、导言《弯弯的月亮》是一部经典的孩子文学作品,讲述了小兔子因为想要摘下天上的弯弯的月亮而展开了一段奇异的冒险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感受到友爱、勇气和智慧的力量。
本次导学案将指挥同砚们深入理解故事内容,探讨其中蕴含的教育意义,并进行相关的进修活动和思考讨论。
二、教学目标1.了解《弯弯的月亮》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理解故事中所传达的友爱、勇气和智慧的主题。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造力。
4.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教育启迪,提升情商和智商。
三、教学内容1.故事背景介绍2.故事情节分析3.故事主题探讨4.教育启迪讨论四、教学过程1.故事背景介绍介绍《弯弯的月亮》的作者、出版时间和主要情节,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故事情节分析讲解故事中小兔子想要摘下弯弯的月亮的冒险经历,分析其中的困难和挑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发展。
3.故事主题探讨通过讨论故事中的友爱、勇气和智慧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品质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如何运用到自己的成长和进修中。
4.教育启迪讨论与学生一起探讨《弯弯的月亮》中的教育启迪,如如何面对困难、如何珍惜友谊、如何发挥自己的智慧等,引导学生从故事中获得启迪和成长。
五、进修活动1.朗读故事:让学生轮流朗读《弯弯的月亮》,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绎故事中的主要情节,锻炼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合作认识。
3.创作随笔: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创作随笔或漫画,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增进思想交流和合作进修。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弯弯的月亮》导学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故事情节和主题,还培养了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角色扮演、随笔创作和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的进修活动,学生不仅在活动中获得了快乐和成就感,还在思想交流和合作进修中提升了自己的情商和智商。
小学科学17《弯弯的月亮》(教案)
小学科学17《弯弯的月亮》(教案)《弯弯的月亮》教案引言: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具体、有趣的实例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向学生传授有关地球、月亮和太阳之间相互关系的知识。
本次教案以《弯弯的月亮》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和实验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月亮的形状变化和地球、月亮和太阳之间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思维。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月亮的形状变化,理解月相的概念。
2. 理解地球、月亮和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3. 掌握观察、讨论和实验的基本科学方法和技能。
二、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科学教材《弯弯的月亮》2. 工具:黑板、粉笔、实验工具(如手电筒、小球等)3. 材料:月相图片、观察记录表等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考:你们有没有观察到月亮的形状会发生变化?月亮有时是弯弯的,有时是圆圆的,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 探究(30分钟)a) 观察月相图片:给学生展示不同阶段的月相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月亮的形状变化。
如何描述这些形状变化?b) 讨论月亮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讨论月亮形状变化的原因。
提问:你们认为是什么导致了月亮的弯曲形状呢?c) 实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证明月亮不是自己发光的,并进行实验讨论。
例如利用手电筒和小球模拟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关系,观察手电筒照射到小球上的月相。
3. 实践(40分钟)a) 实验操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安排一个实验器材,如手电筒、小球等。
通过实验模拟地球、月亮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关系,观察月相的变化。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b) 实验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理解月亮形状变化的原因。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出月亮形状变化的规律。
4. 总结(1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总结月亮形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允许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引导学生理解地球、月亮和太阳之间相对位置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月亮形状变化的影响。
《弯弯的月亮》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2001
《弯弯的月亮》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弯弯的月亮》这首经典儿歌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
2. 培养学生对于月亮的浪漫想象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和演唱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让学生理解儿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去感受月亮的美丽。
2. 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儿歌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弯弯的月亮》的音频资料和歌词,以及关于月亮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教师准备打印好的歌词和乐谱,以便学生阅读和学习。
3. 教师准备音乐教学用具,如琴键图示、节奏打击乐器等。
4. 教师准备教学反馈表,用于及时记录学生的表现和进步情况。
四、教学过程:1. 初识儿歌:教师播放《弯弯的月亮》的音频资料,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一起唱一遍。
2. 分析歌词: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儿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
3. 感受音乐:教师播放月亮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月亮的美丽和神秘。
4. 学习乐谱:教师教学《弯弯的月亮》的简单乐谱,让学生跟着节奏和旋律一起练习。
5. 音乐表达: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歌曲的表达方式,包括情感表达和声音的控制。
6. 个性演唱: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展示自己对于《弯弯的月亮》的个性化理解和演唱。
7. 班级展示:整个班级进行集体表演,展示学生对于《弯弯的月亮》的共同理解和表达。
五、教学评价:1. 日常表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表现情况,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2. 作业评价:教师布置相关的习题和练习,用于检验学生对于儿歌理解和乐谱学习的程度。
3. 口头表现:教师鼓励学生在表演环节自由发挥和展示个性,通过口头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提升表演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弯弯的月亮》的课程设计,学生在音乐表达和情感体验方面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提升,学生对于儿歌的理解和演唱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24弯弯的月亮word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是较为深入的分析月相的成因,培养学生推理及想象能力,对学生来说,天体运动是比较抽象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基于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进行有效教学。
并争取多利用模拟实验和多媒体表现自然现象。
【教学目标】1、探究并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
2、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排球一个(一半黑,一半白)、直径140cm硬纸板、8张10*5cm硬纸板、大号油性笔、学生人手一个圆球(一半黑,一半白)【教学重点】月相变化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自古以来月亮总是给人以很多遐想,许多文人墨客写了许多关于月亮的诗歌散文,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月亮诗歌或散文。
从学生熟悉的有关月相的古代诗词切入,如:苏轼《水调歌头》里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提问:那么关于月亮,你想探究那些问题?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如果学生提出关于日食月食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告诉学生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下两节课解决这节课先来研究月亮时缺时圆的原因)出示课题:弯弯的月亮(一)画月亮的形状。
学生动手把脑海中的月亮的形状画出来。
学生画完后,自告奋勇拿到讲台的展台来交流。
这几位同学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很仔细,有的象镰刀,有的象圆盘,老师找了几副月亮的照片,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多媒体出现月亮图片,学生观察圆缺变化)我们把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板书月相定义)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月相。
我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白天黑夜形成原因?学生回答其实月球也是球体,太阳也能照亮月球一半,月球并不能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来自于太阳的反射光线,既然太阳能照亮月球一半,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月亮却时缺时圆呢?(也可以说为什么会产生月相?)小组讨论: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小组代表发言——(所有假设都成立)同学都很善于思考,假设都很不错。
24.弯弯的月亮-青岛五四学制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24. 弯弯的月亮-青岛五四学制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1.知道月亮为什么看起来是弯弯的。
2.能够描述月相变化的规律。
3.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月相变化的过程。
2. 教学重点1.月相变化的规律。
2.实验观察月相变化的过程。
3. 教学难点1.能够描述月相变化的规律。
2.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月相变化的过程。
4. 教具准备1.显微镜。
2.月相模型。
3.实验物品:小球、灯泡等。
5. 教学过程5.1 导入1.师生共同观察弯弯的月亮,并询问学生们月亮看起来是什么形状的。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月亮看起来是弯弯的?5.2 探究1.通过月相模型,让学生模拟地球、太阳和月亮的位置关系,观察月亮的形状随时间的变化。
2.小组合作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并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
5.3 实验1.以小球代表月亮,灯泡代表太阳,模拟月食和日食。
2.观察实验结果,让学生自己解释现象发生的原因。
5.4 总结1.师生共同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只有月亮才会有月相变化。
6. 课后作业1.回家观察月亮的变化,在笔记本上画出完整的月相变化图。
2.思考月相变化和地球的运动有什么联系。
7.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模拟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深入了解了月相变化的规律,并让学生自己解释现象发生的原因。
但是,在实验环节中,部分学生出现了操作不规范的情况,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
因此,在之后的实验环节中,应该加强对学生操作规范的教育和管理。
《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
《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拟月相变化的实验。
2、连续观察月亮一个月,给月亮记日记。
3、观察一天中的月亮移动,并且给月亮的移动做记录知识与技能: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2、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以及月相形成的原因。
3、认识月相,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坚持做长期观察2、能够克服恐惧心理。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本课导课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首先从赞美月亮入手,通过诗歌、散文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本课交流可首先在组内交流,重点描述一个月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的形状和位置的变化;一天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的位置变化。
通过交流要达到以下共识:在一天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是弧线自东向西移动,这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关于月亮的图片和影片、模拟月相变化实验。
课时安排:1教学流程1、月相是怎样形成的(1)组织学生画出记忆中月亮的形状。
(2)展示画像,指导学生认识月相的形成。
(3)评议画像:指出哪些画像和生活中的月亮形状的相近。
(4)讨论:得出“这些看见的月亮部分是太阳光照射到的部分”的结论。
(5)欣赏关于月亮的影片和图片并讲解。
(6)布置学生对月相进行观察,分组连续观察和记录三、四和五月的月相;观察一天中的月亮移动,并且给月亮的移动做记录。
2、探究月相的变化规律(1)组织学生交流月相日记。
(2)小组内部交流,按照日期排3、指导学生认识特殊月相。
4、组织学生讨论月相变化规律。
5、组织学生做模拟月相变化实验。
6、对照图片或画像辨认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等月相。
7、讨论,并初步得出结论。
8、学生动手做一个月的月相卡,证明结论是否正确。
9、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
板书设计:15、弯弯的月亮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自西想东围绕地球公转,公转一周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才发亮。
弯弯的月亮教案
弯弯的月亮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月亮的形状和运动规律;2.掌握月相变化的原因和周期;3.能够通过观察月相变化来推断月亮的位置和运动轨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月亮的形状和运动规律;2.月相变化的原因和周期;3.通过观察月相变化来推断月亮的位置和运动轨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月相变化的原因和周期;2.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月相变化来推断月亮的位置和运动轨迹。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月亮的形状和运动规律,让学生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和周期;2.实验法:通过实验模拟月相变化,让学生亲身体验月相变化的过程;3.观察法:通过观察月相变化的过程,让学生推断月亮的位置和运动轨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引入月亮的话题,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月亮的认识;2.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月亮的形状和运动规律,让学生了解月亮的基本情况。
2. 讲授环节1.讲解月亮的形状和运动规律,让学生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和周期;2.通过图表或模型展示月相变化的过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3. 实验环节1.准备实验器材,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2.让学生亲身体验月相变化的过程,加深对月相变化的理解。
4. 观察环节1.让学生观察月相变化的过程,记录月相变化的情况;2.让学生通过观察月相变化的情况,推断月亮的位置和运动轨迹。
5. 总结环节1.让学生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和推断月亮位置的方法;2.引导学生思考月亮对地球的影响和意义。
六、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观察记录,评价学生对月相变化的理解和推断月亮位置的能力;2.通过课堂小测验和作业,评价学生对月亮形状和运动规律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了讲授法、实验法和观察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深入了解月亮的形状和运动规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2.教学效果: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对月亮的形状和运动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月相变化的原因和周期,能够通过观察月相变化来推断月亮的位置和运动轨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弯弯的月亮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弯弯的月亮》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月亮的形态、特点和运动规律;2. 帮助学生认识月相变化的原因;3. 激发学生对夜空的兴趣和探索欲望;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5. 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月亮的形态和特点;2. 月球的运动规律;3. 月相的变化;4. 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月亮的形态和特点;2. 实验教学:通过实际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月相变化的过程;3. 群体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月球与地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 创意表达:让学生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表达对月亮的理解和想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介绍月亮的形态和特点1. 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月亮的外貌和结构;2. 引导学生观察月亮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变化;3. 组织学生讨论月亮的神话传说和文化背景。
第二课时:探索月球的运动规律1. 利用实验道具,模拟月球的运动轨迹;2. 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了解月亮的公转和自转规律;3. 引导学生思考月球的运动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课时:观察月相的变化1. 利用实验装置,展示月相的变化过程;2. 授予学生观察月相的方法和技巧;3.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月相观察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
第四课时:探讨月球与地球的关系1. 分析月球与地球的引力关系;2. 带领学生了解月亮对地球的重要意义;3.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探讨月球探测和未来发展。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重点评估学生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2. 作业考核:布置相关作业,包括实验报告、观察记录等;3. 月考评估:进行相关知识的月考,检验学生对月球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2. 实验道具:太阳模型、月球模型等;3. 参考书籍:《星空探险家》、《月亮的秘密》等。
七、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2. 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夜观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兴趣;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弯弯的月亮教案
弯弯的月亮教案教学内容:弯弯的月亮教学目标:1. 了解月亮的形状和变化。
2. 学习月亮与地球及太阳的关系。
3. 通过观察月亮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力。
4.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教学准备:1. PPT及其他多媒体设备。
2. 外星系模型或月亮模型。
3. 准备一张月亮不同形态的图片。
4. 布置课后观察月亮形态的作业。
教学过程:一、引入活动(10分钟)1. 讲解月亮悬挂在天空中的现象。
2. 展示月亮模型或外星系模型,引起学生对月亮的兴趣。
二、认识月亮(15分钟)1. 展示月亮图片,让学生描述月亮的形状。
2. 介绍月亮的由来和形状,同时与学生互动。
3. 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不同形态并进行分类。
三、月相与地球、太阳(20分钟)1. 介绍月亮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关系。
2. 展示月亮的不同形态图片,让学生推测月亮、地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
3. 带领学生完成实验,模拟月相的变化过程。
四、观察与讨论(15分钟)1. 让学生观察当天的月亮形态,并与之前的月亮形态进行对比。
2. 引导学生讨论月亮形态的变化原因,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总结(10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月亮的形态变化规律。
2. 激发学生兴趣,提出继续观察探索的问题。
六、课后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观察一周内月亮形态的变化,并做简单记录。
教学扩展:1. 学生可自己制作月亮模型,通过调整模型的位置来观察月相变化。
2. 组织学生参观天文馆或观测月亮。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月亮的形态变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同时,通过观察和实验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在课后作业中,学生能够自己进行观察和记录,加深了对月亮形态的理解。
然而,本节课缺乏互动性较强的活动,对学生的参与度有一定的限制,此后需要加强互动性活动的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即墨市第一实验小学卢中学【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是较为深入的分析月相的成因,培养学生推理及想象能力,对学生来说,天体运动是比较抽象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基于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进行有效教学。
并争取多利用模拟实验和多媒体表现自然现象。
【教学目标】1、探究并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
2、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排球一个(一半黑,一半白)、直径140cm硬纸板、8张10*5cm硬纸板、大号油性笔、学生人手一个圆球(一半黑,一半白)【教学重点】月相变化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自古以来月亮总是给人以很多遐想,许多文人墨客写了许多关于月亮的诗歌散文,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月亮诗歌或散文。
从学生熟悉的有关月相的古代诗词切入,如:苏轼《水调歌头》里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提问:那么关于月亮,你想探究那些问题?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如果学生提出关于日食月食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告诉学生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下两节课解决这节课先来研究月亮时缺时圆的原因)出示课题:弯弯的月亮(一)画月亮的形状。
学生动手把脑海中的月亮的形状画出来。
学生画完后,自告奋勇拿到讲台的展台来交流。
这几位同学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很仔细,有的象镰刀,有的象圆盘,老师找了几副月亮的照片,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多媒体出现月亮图片,学生观察圆缺变化)我们把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板书月相定义)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月相。
我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白天黑夜形成原因?学生回答其实月球也是球体,太阳也能照亮月球一半,月球并不能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来自于太阳的反射光线,既然太阳能照亮月球一半,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月亮却时缺时圆呢?(也可以说为什么会产生月相?)小组讨论: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小组代表发言——(所有假设都成立)同学都很善于思考,假设都很不错。
那下面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假设。
二、实验探究(一)演示实验1、多媒体出示太阳图片代表太阳,2、请8位同学上来表示地球上的人,地球上的同学站在内圆圈的8个点上,即表示月球运行轨道的8个观察点,(0度角、45度角、90度角、135度角、180度角、225度角、270度角、315度角和360度角),圆形泡沫纸的1号点要正对着太阳照射来的方向,并且要求面朝圆外,正视前方。
3、每人发一张蓝色泡沫纸4、一半是黑色,一半是白色的排球当作月球,白色部分代表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黑色部分代表没被太阳照到的部分。
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方向?学生回答。
月球绕着地球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也就是说运动方向都是逆时针的。
教师拿着这个月球,绕圆形泡沫纸运动,排球的白色一面要始终朝着太阳,8位观察者要正视前方观察月球经过时看到的白色部分,把月球经过其前面时看到的白色部分的形状,用粉笔描画在发给他们的一张蓝色长方形泡沫纸上。
5、验结束后,按照序号顺序,将8张长方形泡沫纸贴在黑板上(多媒体出现左东右西示意图)。
学生从中能认识到一个月月相变化的规律(可以让学生找出十五的月相)。
○1、上半月由缺到圆。
下半月由圆到缺。
○2、上半月,月亮的西半面亮(右)。
下半月,月亮的东半面亮(左)。
(二)课件演示下面,我们就用课件来更深入的探索一下月相变化的规律说明:1、太阳光在右边,中间是地球和月球的位置,右下角是月相在相应位置的月相。
2、当月球在太阳和地球的中间时,我们看到的月球时全黑的。
3、然后逆时针转过1/8圈,我们看到月亮西面(右面)露出了一部分。
4、再转过1/8圈,当日地月三者垂直时,我们看到月球的右边是亮的。
6、再转过1/8圈,我们看到右边亮的范围变大了,有点凸出来。
7、再转过1/8圈,日地月三者又回到了一条直线上,但我们看到的月球全部都是亮的。
接下来按这个规律请学生回答——8、再转过1/8圈,月球的左边亏了一点。
9、再转过1/8圈,日地月三者又垂直了,月球的左边(西边)变成一半亮了。
10、再转过1/8圈,右边又亏了一点。
11、再转过1/8圈,月球又回到了地球和太阳的中间,又变成了全黑的。
(三)分组实验接下来我们每个同学也要一起从地球的角度来探究一下月相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
我们在座的同学做实验的是要注意几点:(多媒体课件出示)1、每位同学手里都有一个一半黑一半白的小球,白的代表太阳光照射的一面,朝向太阳光射过来的方向。
2、拿着双色的小球,分别站到1-8的位置上。
3、一定要边观察,边记录你看到的月相,记录在发下来的表格中(左东右西)。
4、因为座位的活动范围不大,所以大家可以站起来做。
5、小球白色的一面一定要朝向太阳光射过来的方向,(演示错误的动作)。
6、做完实验后可以同位交流一下。
学生模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指出错误,并督促记录情况。
画完后,请几个代表上来展台展示,进行比较。
指出错误的,并分析错误的原因。
然后给出正确的记录。
实验做了,看也看了,思考也思考过了,下面大家能不能给我一个月球会产生圆缺变化的理由呢?——日地月三者位置变化,使站在地球上的人看月球有圆缺的变化。
(板书)(四)﹑师生小结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它发射的太阳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的部分。
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三、巩固练习很好,大家这堂课都表现的很出色,下面就来考验一下大家。
一、选择题:今天是公历11月30日,农历十一月初六,下面图片正确的月相()A B C D二、判断题1、月相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
()2、月相是由于月球接受太阳光的面积发生变化而形成的。
()3、在每一天晚上,月亮都会出现天空。
()4、月相变化是月球朝着太阳的那一面时大时小的缘故。
()5、月相变化是由于地球上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拓展延伸教师讲述:茫茫宇宙,众多星球,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天体,与地球有着密切的关系,请同学们通过查阅书刊、上网等途径搜集有关“月球对人和动物的情绪、植物的生长有那些影响”下节课将搜集到的信息带到课堂上来与同学们共同交流。
【板书设计】17 弯弯的月亮定义: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月相原因:1、月亮地球位置变化2、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教学反思】:本课主要内容:一个是要求学生画月相,一个是要求学生把所画的月相排列规律,一个是总结月相产生规律,最后一块是可作为延伸处理的。
学生画月相是展开本探究学习的基础。
而学生画月相又是建立在平时对月相的观察基础之上的。
我们现在的学生是怎样一种状况呢?他们晚上的主要任务是回家作业,其次是看电视,玩电脑,站在星空下“数星星的孩子”几乎没有了。
我们小的时候还能在夏天的晚上在自家场上乘凉,遥望星光灿烂的天空,看着“天河”,听大人讲嫦娥、讲吴刚、讲牛郎、讲织女。
而现在的孩子呢,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发达,有了空调,因此,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也不再到天底下乘凉了,于是也就失去了仰望星空的机会。
所以,我以为要单凭书本上提供的这点信息资料来完成对“月相变化”的探究是很难的。
我们是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不是天文爱好者兴趣小组。
如果是兴趣小组,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而我们却不行。
因此,我在教学此内容时,改变了教材的一些信息,在学生画月相之前,增咖了一个模拟实验。
实验设计如下:一生代表地球上的人(当然是北半球的),一生举着月球(一面是白的,一面是黑的)围着地球转,在转的过程中“地球上的人”确定8个观察月相的点,并记录下来。
这8个点分别是0度角、45度角、90度角、135度角、180度角、225度角、270度角、315度角和360度角。
这样的模拟实验下来,学生对一个月中具有代表性的几天的月相已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学生实验好后,在黑板上作必要的板书,利用这样一张月相图,学生就很容易分析得到月相的变化规律。
1、上半月由缺到圆。
下半月由圆到缺。
2、上半月月亮的西半面亮。
下半月月亮的东半面亮。
这样一个模拟实验也能达到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能很好地让学生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更符合课堂教学,更符合现在学生的实际。
用这样的模拟装置取代原有的实验方法,学生在实验中可以按照严格的实验要求“定点定位”地进行实验,实验更严谨了,操作也更简便了,这样提高了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模拟实验的时候,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都有各自的任务,只有经过小组合作,正确实验并认真做好实验记录,才能总结得出结论,这样的重大任务中的明确分工,让每位学生都有了使命感,既提高了实验的效率,也让小组的合作变得更加默契。
实验装置中的泡沫纸轻便携带方便,耐用,可随意擦洗。
尤其是做为记录单的8张泡沫纸,让学生用白色粉笔涂出看到的月相,蓝色为底表示天空,白色和蓝色有鲜明的对比,让学生在实验汇报时,展示在黑板上并且其他同学都清晰可见。
白色粉笔在清洗时可以直接用湿布擦干净,即可重复使用,这样既节省了材料,又省去了重新制作的麻烦。
不足之处:1、这节课没有让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因为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在别的班试验了一下,没有提出可行实验方案2、也进行交流,主要采用一个人做实验,主要是考虑,学生太多,空间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