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大战的第一个阵亡者已经出现

合集下载

马太伊:离奇坠机的石油大佬

马太伊:离奇坠机的石油大佬

马太伊:离奇坠机的石油大佬综合整理/张萌萌1962年10月27日,对意大利最大的石油公司埃尼(ENI)集团来说,是一个黑暗的日子。

公司创始人恩里克·马太伊乘坐的飞机离奇地坠毁了,机上三人全部遇难。

机械故障还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直到今天,人们一直没有停止怀疑。

作为世界石油史上扭转乾坤式的传奇人物,马太伊对当时的意大利意味着什么?石油巨头SHIYOUJUTOU恩里克·马太伊在古普鲁士语中有“决心”的意思。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24岁的马太伊加入反墨索里尼地下反抗运动组织,1945年受命解散法西斯创设的国家石油公司阿吉普,并将其转型重组为一家意大利重要的工业集团。

受命“挽狂澜”阿吉普成立于1926年,一直在意大利北部从事油气勘探、生产、炼制和销售。

但是长期以来,阿吉普在国内都无所发现,主要靠从外国石油公司买原油来炼制和销售。

1938年起,阿吉普公司开始在利比亚开展油气勘探,打了9口探井,正准备进行地震勘探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勘探工作不得不一度中止。

几年的战争使得石油企业的生产设施受到破坏,炼油装置和管道泵成了废墟,油轮几乎已不存在。

因此,战后新政府意欲卖掉阿吉普。

1945年,上议院向阿吉普公司派去恩里克·马太伊,他也不负众望,成功令阿吉普起死回生。

马太伊曾经参加过意大利的反法西斯游击战争,在意大利天主教和民主党内有相当的影响。

他到任以后,没有匆忙宣布政府的决定,而是听取了科技人员的意见,认为根. All Rights Reserved.据以往多年的勘探,波河谷底很可能蕴含丰富能源,应该进一步勘探。

当时几家外国公司都急于收买濒临破产的阿吉普公司,但马太伊头脑清醒,果断地批准开展勘探工作,果然于1946年在米兰附近发现了卡维阿嘎气田,1947年又发现了黎帕塔气田。

这些气田的发现,使政府放弃了清算阿吉普的决定。

1949年,阿吉普买下对斯纳姆公司的控制权。

马太伊于是让斯纳姆加紧在意大利北部建设天然气管网,使这里5年内成为欧洲天然气管网最发达地区,天然气成为工业和居民生活的重要能源。

1920年11月17日(庚申年十月初八)弗兰格尔白卫军被粉碎

1920年11月17日(庚申年十月初八)弗兰格尔白卫军被粉碎

1920年11月17日(庚申年十月初八)弗兰格尔白卫军被粉

在92年前的今天,1920年11月17日(庚申年十月初八),弗兰格尔白卫军被粉碎。

1920年11月17日,弗兰格尔白卫军被粉碎。

1919年邓尼金反苏叛乱失败后,其残兵由弗兰格尔率领逃到克里木半岛。

1920年4月,在协约国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波兰地主军队发动对苏俄的战争,占领了基辅和乌克兰、(历史上的今天.com)白俄罗斯的大片土地。

弗兰格尔乘机北犯,企回攻占顿巴斯。

6月,红军发起反击,收复基辅、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进而越过国界一直打到华沙城下。

10月,双方签订初步和约,划定两国的边界。

对波战争结束后,红军集中力量对付弗兰格尔。

1920年11月,苏俄政府成立以伏龙芝为司令的南方战线。

6日,南线红军发起总攻击,摧毁被列科普地峡的坚固工事,冲进克里木半岛。

17日,红军直捣弗兰格尔的老巢。

弗兰格尔率残部逃亡国外。

弗兰格尔是一个古老的德国男爵家族的成员,曾参加俄国沙皇卫队,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任哥萨克师师长。

十月革命后加入邓尼金的白军,任军长。

在邓尼金指挥期间,他曾攻占察里津。

1920年接替邓尼金任白军总司令。

白军溃败后逃往君士坦丁堡,后流亡西欧,1928年4月25日死于布鲁塞尔。

第一次波斯湾战争伊拉克与科威特的石油危机

第一次波斯湾战争伊拉克与科威特的石油危机

第一次波斯湾战争伊拉克与科威特的石油危机第一次波斯湾战争:伊拉克与科威特的石油危机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石油的重要性可谓无可忽视。

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不仅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农业等诸多领域,还是现代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然而,正因为石油的战略地位,世界各国之间也常常为了争夺石油资源而发生纷争。

回顾20世纪90年代初的波斯湾战争,伊拉克与科威特之间的石油危机便是因为石油资源而引发的一场重大冲突。

一、危机爆发前的背景波斯湾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全球石油供应的重要来源之一。

科威特作为波斯湾重要石油生产国之一,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了世界各国的关注点。

然而,伊拉克长期以来便对科威特领土的归属心存不满,并声称科威特非法地进行了油田开采,从而引发了两国之间长期的矛盾与紧张局势。

二、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石油纷争转化为军事冲突1990年8月2日,伊拉克突然对科威特进行了全面入侵,这场战争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伊拉克此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科威特的石油资源,将其纳入自己的版图,从而成为波斯湾地区的主导力量。

在伊拉克占领科威特期间,他们不仅掠夺了科威特的石油财富,还对科威特人民进行了虐待和镇压。

这场战争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并成为了世界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大规模战争。

三、国际社会的反应与联盟的组建面对伊拉克的入侵行为,国际社会迅速做出了强烈的反应。

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了多个决议,要求伊拉克立即撤军,并对其实施了经济制裁。

同时,美国也积极主导了多国联盟的组建,目的是通过武力推翻伊拉克的侵略行为并解放科威特。

这个联盟由多个国家组成,共同行动,形成了对伊拉克的压力,成为了解决这场危机的重要力量。

四、盟军联合行动:石油危机的解决之道1991年1月,盟军发动了代号为“沙漠风暴”的行动,旨在推翻伊拉克的侵略行为。

经过几个月的激烈战斗,盟军最终成功解放了科威特,并推翻了伊拉克的统治。

伊拉克的军事力量被彻底摧毁,科威特重新获得了石油生产能力,波斯湾地区的稳定得以恢复。

战争引发的三次石油危机

战争引发的三次石油危机

石油6天 ,使石油市场每天短缺石油50 0 0 万桶 ,约 占世界总消 费量 的11 ,致使 /0 油价动荡 和供应紧张 。
世 界 石 油 市 场 的 原 油 供 应 的 突然 减
少 ,引 发 了抢 购 原 油 的风 潮 ,油价 急剧
因此有专家分析 ,第一 ,是为了控
制 海 湾 石 油 ,满 足 本 国石 油 需 求 ,保 持 和加 强 美 国在 西 方 世 界 的 霸 主地 位 ;第
关 于 第 三 次 世 界 石 油 危 机 的说 法 至 今 尚存 在 争 论 , 比较 得 到 人 们 认 可 的是
有 两个 时期 。

果 世 界 上 最 大 石 油 储 备 的控 制 权 落 入 萨 达 姆 手 中 ,那 么 美 国人 的就 业 机 会 、生
伊朗革命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
大 幅度 增 加 产 量 来 压 价 。结 果 欧佩 克 失 去 市 场 调 控 能 力 。各 主要 出 口国轮 番 提
高官价 ,火上浇油 。
这一席卷世界的第二次石油危机 , 引 发并 加 重 了又一 次 世界 性 的经 济危
发生根本性变化,最主要 的因素就是在于
美国的量化 宽松政 策导致 的流动性 过剩 。
量的下降 、价格的上涨 ,有助于促进能
源节 约 和 新 能 源 的 开 发 。人 们 普 遍认 识 到发 展新 能 源 的作 用 ,各个 国 家 努 力 发
展 新 技 术 开 发 新 能 源和 开展 节 能措 施 ,
持续3 年的能源危机对发达国家 的经
济造成 了严重 的冲击 。美 国的工业 生产
羊 ,而应该负责的英美利益集 团却藏身幕后平安无事。
接 下 去 的 事情 就 是 尽人 皆知 的 了 。 17 年 l月 1 日, 93 O 6

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

战役过程
德军的蓝色行动(德军进攻计划)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巷战)(双方僵持) 苏军的战略反攻(天王星计划的实施)

巷战
苏德两军围绕斯大林格勒展开了殊死的搏 斗,每一条小巷,每一栋房子,每一扇窗 户都成为必争的阵地。在残酷的巷战中, 德军装甲部队的优势无法施展,人与人的 搏斗成为主宰,在这样一场战役中,苏军 著名的狙击战术大发神威,无数的神枪手 们成了英雄。
指挥官的对决
猎手VS“沙漠之狐” 盟军:蒙哥马利 德军:隆美尔


伯纳德· 劳· 蒙哥马利 英国陆军元帅、军事 家,在第二次世界大 战爆发期间,是盟军 最杰出的将领之一。 1943年,指挥盟军西 西里登陆,意军迫降; 1944年,指挥盟军收 复法国,取得了诺曼 底登陆的决定性胜利。 于战后才被晋升为英 国陆军元帅,受封子 爵;从1946年至 1948年,担任帝国的 总参谋长。
战役结果以及意义

这次战役的胜利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形势。 盟军在阿拉曼的胜利致使纳粹德国欲占领 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及中东油田的希望 破灭。这次战役结束了非洲装甲军团的攻 势,此场战役后轴心国于北非战场转入战 略撤退运作,希特勒欲通过苏伊士运河进 入印度洋的幻想破灭。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斯大林格勒战役 苏德战争的转折点 2.中途岛海战 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3.阿拉曼战役

1941年1月,希特勒挑选隆 美尔担任德国非洲军中将军 长 。他到达北非后,不到 两个月就扭转了北非战局。 隆美尔被晋升为上将 。在 非洲战场的出色战绩,隆美 尔获得了“沙漠之狐”的美 誉。1942年6月,隆美尔被 擢升为德国陆军元帅 。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璀璨将星 中,能做到生前显赫,死后 殊荣不断,特别是被敌对双 方都认可的,惟有隆美尔一 人而已。

【周末读史】史上三次石油危机精选全文

【周末读史】史上三次石油危机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周末读史】史上三次石油危机石油危机是指经济危机在世界石油领域的一种表现。

所谓经济危机是指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衡或产生剧烈震荡。

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年-1975年)1950~1973年期间,原油价格被七大公司人为地压得很低,平均每桶约1.80美元,仅为煤炭价格的一半左右。

经过OPEC的斗争,到1973年1月才上升到2.95美元一桶。

产油国对资本主义旧的石油体系,特别是价格过低很不满。

西方世界对石油的需求急剧增长,但是,西方石油公司却不肯对主要生产石油的发展中国家的提价要求作出让步,双方的矛盾日益尖锐,大有剑拔弩张之势。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纷纷要求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改变对以色列的庇护态度,决定利用石油武器教训西方大国。

10月16日,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提高石油价格,第二天,中东阿拉伯产油国决定减少石油生产,并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石油禁运。

因为当时,包括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西欧和日本用的石油大部分来自中东,美国用的石油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中东。

石油提价和禁运立即使西方国家经济出现一片混乱。

提价以前,石油价格每桶只有3.01美元,两个月后,到1973年底,石油价格达到每桶11.651美元,提价3~4倍。

石油提价大大加大了西方大国国际收支赤字,最终引发了1973~1975年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

这次石油危机对美国等少数依靠廉价石油起家的国家产生极大冲击,加深了世界经济危机。

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生产力增长都明显放慢。

1974年的经济增长率,英国为-0.5%,美国为-1.75%,日本为-3.25%。

但发动石油战争的阿拉伯国家却因此增强了经济实力,数百亿石油美元流向中东据统计,仅提价一项,就使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收入由1973年的300亿美元猛增到1974年的1100亿美元。

经过这次石油危机,西方各国普遍强烈感到了石油对各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最新大庆油田会战的英雄事迹

最新大庆油田会战的英雄事迹

大庆油田会战的英雄事迹0王进喜,甘肃玉门人,是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

1938年,15岁的王进喜进入玉门石油公司当工人,建国后历任玉门石油管理局钻井队长、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大庆油田钻井指挥部副指挥。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展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的气概,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

王进喜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被誉为油田铁人。

1959年,王进喜在全国“群英会”上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

王进喜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59年,他作为石油战线的劳动模范到北京参加群英会,看到大街上的公共汽车,车顶上背个大气包,他奇怪地问别人:“背那家伙干啥?”人们告诉他:“因为没有汽油,烧的煤气。

”这话像锥子一样刺痛了他。

王进喜后来说:“北京汽车上的煤气包,把我压醒了,真真切切地感到国家的压力、民族的压力,呼地一下子都落到了自己肩上。

”他曾多次向工友们说:“一个人没有血液,心脏就停止跳动。

工业没有石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上行的,都要瘫痪。

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石油工人的责任啊!”1960年春,我国石油战线传来喜讯━━发现大庆油田,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随即在大庆展开。

王进喜从西北的玉门油田率领1205钻井队赶来,加入了这场石油大会战。

一到大庆,呈现在王进喜面前的是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公路,车辆不足,吃和住都成问题。

但王进喜和他的同事下定决心:有天大的困难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

钻机到了,吊车不够用,几十吨的设备怎么从车上卸下来?王进喜说:“咱们一刻也不能等,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钻机运到井场。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他们用滚杠加撬杠,靠双手和肩膀,奋战3天3夜,38米高、22吨重的井架迎着寒风矗立荒原。

史上十大石油泄漏事件

史上十大石油泄漏事件

史上十大石油泄漏事件Anne Casselman发表于今天17:39史上十大石油泄漏事故,都发生在了哪里?(锦衣Reload/译,Ent/校)1.海湾战争,1991年地点:科威特泄漏量:81.8万吨~109.1万吨海湾战争中的石油泄漏。

图片来源:Per-Anders Pettersson事件经过:在海湾战争期间,当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时,伊军打开了油井的阀门和管道,试图延缓美军的袭击。

这造成了史上最大的石油泄漏事件,80万吨的原油流进了波斯湾,油膜覆盖区域比夏威夷岛屿还要大上一点。

清理:联军设法利用智能炸弹封闭漏油管道,但大部分的修复工作还是留到了战争结束之后。

为了保护工厂、发电厂以及防止海水污染,40千米的围油栏(可围聚油污的橙色绳状浮体)和21个撇油器(可从水中分离石油的机器)被放置在海湾中。

配合真空吸污卡车的使用,约有20万吨的石油从海湾中被成功回收。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旗下的政府间海洋委员会的一份报告,这起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泄漏事故基本没有对珊瑚生态系统和当地渔业造成永久性损害。

报告总结道,约一半的石油挥发掉了,八分之一的石油被回收,另外四分之一则被冲刷到了岸上(大部分是沙特海岸)。

2.深水地平线(Deepwater Horizon),2010年地点:墨西哥湾漏油量:56万吨~58.5万吨深水地平线石油泄漏事故。

图片来源:事件经过:2010年4月20日,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井喷并爆炸。

钻油台在燃烧约36小时后,最终于4月22日早上沉没。

这次事故导致11名工作人员死亡及17人受伤,至少56万吨原油流入墨西哥湾,公认为是工业史上最大的石油泄漏事故。

清理:清理工人为了防止石油污染面积的进一步扩大,使用围油栏等物理屏障对油污进行阻隔。

同时他们驾驶撇油船清理了大部分浮油,并使用附着剂像海绵一样吸收了残余浮油。

而为了解决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的溢油问题,工人们将530万升化油剂投入了油井。

化油剂类似于洗碗精,能够有效分解石油并使其溶入水中,减少石油对海岸线的侵蚀。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步试卷(含解析)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步试卷(含解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步试卷一、选择题1.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课上,有些同学认为德国是有罪的,而有些同学则主要责备英国和法国,还有些同学说这罪行双方都有份。

总的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 )A. 德国蓄意发动的侵略战争B. 英法被迫应战的正义战争C. 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战争D. 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战争2.这场战役是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这场战役是()A. 凡尔登战役B. 斯大林格勒战役C. 莫斯科保卫战D. 中途岛海战3.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后来引爆这只“火药桶”的“火星”是( )A. 波士顿倾茶事件B. 克里木战争的失败C. 三级会议的重新召开D. 萨拉热窝事件4.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的战争。

但是,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为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所折磨。

这场战争中损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人们期待着战争的爆发B. 战争引起无产阶级革命C. 战争引起民族解放运动D. 战争带来的灾难超乎人们预想5.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重要方法。

下列表述属于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的是( )A. 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B. 1862年,美国废除黑奴封建身份制度C.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D. 日本明治维新时,提出富国强兵的政策6.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某同学整理出以下知识点,你认为正确的是()①战争爆发前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②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③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④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7.下表有关一战的统计数据说明,一战()A. 壮大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B. 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C. 阻碍了人类社会的正常发展D. 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8.第一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

第一次石油危机

第一次石油危机

第一次石油危机石油产品最初时只是像煤油之类,主要用作照明和助燃,人们并不把它当成特殊对待的商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飞机、舰艇、坦克、装甲车等一大批“油老虎”成了主要的战争武器,石油的重要性开始显现出来。

随着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机械化设备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以及国防军事等领域的进一步推广和普及,石油消耗量迅速增加,石油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而今,石油已成为工业文明的重要驱动能源,它像血液一样在整个工业体系中流淌。

现代社会对于石油的依赖已经到了不可或缺的地步。

从此以后,人们不再把石油当作普通的商品,而将之称作现代“武器”。

有人甚至把石油称作是“武器中的武器”。

不过,人们把石油称作武器,更多的是指石油价格波动及供油数量增减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影响力。

§6.1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等12个阿拉伯国家向以色列发动“斋月战争”,史称第四次中东战争。

由于埃及和叙利亚军队在同以色列军队作战中形势不利,为阻止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以色列的支持,战争爆发当天,叙利亚首先切断了一条输油管,黎巴嫩也关闭了其南部重要的石油输送港口西顿。

10月7日,伊拉克宣布将伊拉克石油公司所属巴士拉石油公司中美国埃克森和莫比尔两家联合拥有的股份收归国有。

10月17日,阿尔及利亚等10国参加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部长级会议宣布,立即减少石油产量,声言要逐月减少对美国的石油供应。

就连美国最亲密的阿拉伯盟友沙特都警告说,如果美国第二天还不停止援助以色列,即将对其实行禁运。

此前国际油价一直很低,美国从阿拉伯产油国家进口的原油价格大约每桶1美元,售出的价格也不过每桶3美元左右,差价很小。

这样的低价位早已让美国本土的石油开发商吃不消了,它们甚至怀疑阿拉伯产油国家在石油产品上对美国搞倾销。

毫无疑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本土石油开发商的生产积极性。

当时油价偏低的最主要原因是世界石油市场上供大于求。

在美国,自1911年标准石油托拉斯被分拆后,石油业是群雄并起,竞争激烈。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又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俄语:Сталинградская битва,德语:Schlacht von Stalingrad;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格勒)而进行的战役。

斯大林格勒是苏联中央地区通往南方重要经济区域的交通咽喉,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若德军攻占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向北可攻莫斯科,向南可出波斯湾。

斯大林格勒以西、以南是苏联粮食、煤炭以及石油的主产区。

如果德军占领这一地区,苏联就会失去战争所需要的重要资源。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纳粹德国遭遇的战略范围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

从世界范围看,斯大林格勒会战与同时期发生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及阿拉曼战役一起,构成了1942年底反法西斯战争大转折的标志性事件,但斯大林格勒战役并没有让德军完全失去主动权(斯大林格勒战役后的库尔斯克战役才让德军完全失去主动权)。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单从伤亡数字来看,该战役也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双方伤亡估计2,000,000人以上,参与该场战役的人数也比历史上的其他战役都来的多,更以双方无视军事与平民分别而造成的伤亡著称。

名称斯大林格勒战役发生时间 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地点苏联,伏尔加河流域,斯大林格勒附近地区参战方苏联,纳粹德国结果苏联胜利,纳粹德国失败战役背景战略位置斯大林格勒原名察里津,后来改称伏尔加格勒(战时再次改名为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西岸,战前居民约60万人。

它是苏联内河航运干线——伏尔加河上的重要港口,又是苏联南方的一个铁路交通枢纽和重要工业城市,拥有一家大型拖拉机厂——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又称捷尔任斯基拖拉机厂,该工厂是当时苏联最大的拖拉机厂,产量占全苏的一半,长期以来扮演兵工厂的角色,战争时期主要生产坦克)。

第一次石油危机

第一次石油危机

1973年11月下旬, 表态
1974年3月18日 结束
第一次石油危机价格变化图
经济影响
政治影响
A.第一次石油危机具有异常强烈的政治色彩。在 政治上分化了西欧日本与美国的关系,孤立和打 击了美国和以色列。许多西欧国家为了获得中东 的石油供应,都对美国支持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 的政策,采取拒绝合作的态度。 B.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给予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以 沉重的打击,大涨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志气,极大 地鼓舞了第三世界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保护民族 经济权益的斗争,它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反帝反殖 反霸斗争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
过程:
1973年10月6日, 阿拉伯人对以色 列开战 1973年10月14日, 提高石油价格谈 判破裂 1973年10月16日, 决定单方面把 5.11美元每桶 1973年10月19日, 美对以色列提供 军事援助 1973年10月20日 停止对美欧盟供 油 1973年12月下旬 把油价提高到每 桶11.65美元
对日本的影响
交易条件の悪化である
経常収支の悪化である
狂乱物価の発生である
低成長期に入ったことである
日本企業の石油ショックへの対応
減量経営
1
雇用調整
エネルギー消費 節約
2
3
日本政府の対応
日本政府は大 量の国債を発 行し始めた
金融の面において は、日本企業の海外 展開に伴って、外国 為替銀行は海外にお ける経営拠点を増設 し、拡充して、いわ ゆる金融の国際化が 進んだ。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第1次石油危机
羅光暁 王興壮
陳俊勇 孫明皓
王立志
石油危机的发生
日本经济的影响
日本企业的对策
日本政府的对策

20世纪三次石油战争

20世纪三次石油战争

20世纪三次⽯油战争█ 第⼀次⽯油危机 ·时间:1973年-1974年 ·原因:1973年10⽉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油输出国组织(OPEC )为了打击对⼿以⾊列及⽀持以⾊列的国家,宣布⽯油禁运,暂停出⼝,造成油价上涨。

当时原油价格曾从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涨到超过13美元,是20世纪下半叶三⼤⽯油危机之⼀。

·影响:原油价格暴涨引发了西⽅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据估计,美国GDP 增长下降了4.7%,欧洲的增长下降了2.5%,⽇本下降了7%。

█ 第⼆次⽯油危机 ·时间:1979年-1980年 ·原因:1978年伊朗发⽣推翻巴列维王朝的⾰命,社会和经济出现剧烈动荡。

从1978年底⾄1979年3⽉初,伊朗停⽌输出⽯油60天,使⽯油市场每天短缺⽯油500万桶,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10,致使油价动荡和供应紧张。

世界⽯油市场的原油供应的突然减少,引起了抢购原油的风潮,油价急剧上升。

这⼀潮头刚要过去,1980年9⽉20⽇伊拉克空军轰炸伊朗,两伊战争爆发。

两国⽯油⽣产完全停⽌。

·影响:原油价格从1979年的每桶15美元左右最⾼涨到1981年2⽉的39美元,是20世纪下半叶三⼤⽯油危机之⼀。

国际油市价格飙升,每桶原油的价格从14美元涨到了35美元。

第⼆次⽯油危机也引起了西⽅⼯业国的经济衰退,据估计,美国GDP ⼤概下降了3%。

[详细]█ 第三次⽯油战争 ·时间:1990年 ·原因: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油输出国组织团结⼒量的⽡解以及新兴产油国的出现,⽯油权⼒开始分散。

⽯油价格持续下降,阿拉伯国家的政治势⼒逐渐衰退,权⼒再度回到美国、⽇本和欧洲。

1986年,⽯油价格降到10美元/桶以下,使国际⽯油市场出现混乱,对世界经济和⾦融体系产⽣猛烈冲击,第三次⽯油危机爆发。

·影响: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被称作是⼀场⽯油战争。

二战历史知识竞赛题库

二战历史知识竞赛题库

二战历史知识竞赛题库推荐文章党的历史知识竞赛热度:侵华历史知识竞赛热度:高中历史知识竞赛问答题热度:关于抗战历史知识竞赛热度:中国近代历史知识竞赛热度: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同学们在学习这段历史时有没有练习有关的竞赛题目呢?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二战历史知识竞赛题库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二战历史知识竞赛题库一1、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其侵略中国的图谋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1937年七月日军发动(七七)事变,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2、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即《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将民族矛盾置于阶级矛盾之上,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同年12月,在(瓦窑堡)会议上,中共中央正式确立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3、九一八事变后,面对着日军的进一步入侵,1932年(1)月(29)日,蒋光鼐、蔡廷锴率驻沪十九路军奋起抵抗,爆发了淞沪抗战。

为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1935年北平爆发(一二九)学生抗日爱国运动。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率部发动逼蒋抗日的(西安事变)。

4、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晋东北的(平型关)大捷,是抗战初期对日军作战的第一个大胜利。

5、1938年5月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正式发表,分析了中日双方的特点,指出中国的抗日战争既不会失败,也不会速胜,而是一场(持久战)。

后来战争的进程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

6、中、美、苏、英、日在密苏里号军舰上正式签署日本无条件投降书是(1945)年(9)月(2)日。

7、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在华北发起(百团大战),这是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战役。

8、发生在1941年1月的(皖南事变)9、自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先后经历了(战略防御37年7月卢沟桥——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战略相持38年10月——43年12月) 、和(战略反攻44年一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45年8月15日日无条件投降)三个阶段。

石油事故案例

石油事故案例

石油事故案例石油事故是指在石油勘探、开采、运输、储存和加工等环节中发生的突发事件,造成油气泄漏、溢油、爆炸等严重后果的事故。

以下是一个石油事故案例。

在2010年4月20日,美国墨西哥湾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石油事故,被称为深水地平线石油泄漏事故。

该事故是由于墨西哥湾地区一家石油公司的钻油平台Deepwater Horizon发生爆炸并沉没,导致海底油井溢油而引起的。

事故发生后,巨大的石油泄漏导致了墨西哥湾海域的严重污染,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估计有超过400万桶原油泄漏进入海洋,导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鱼类、海龟、水鸟等野生动物被严重威胁。

泄漏还对旅游业和渔业造成了重大影响,许多沿海社区的居民失去了生计。

此外,油漏事故还引起了大规模的环境污染。

泄漏的石油在海面上形成巨大的漂浮油团,污染了海洋、海岸线和沿岸湿地。

泄漏的石油还通过海流扩散到了其他地区,影响了更广泛的海洋生态系统。

深水地平线石油泄漏事故暴露了石油勘探和开采领域的安全隐患和监管不力。

事故发生后,对石油公司的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能力提出了质疑。

同时,该事故也引起了全球对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视,加强了对石油勘探和开采活动的监管。

该事故也对墨西哥湾地区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渔民和旅游业者因此面临巨大的损失,还有许多人因此失去了工作。

墨西哥湾地区的经济恢复需要很长时间,而且可能永远无法完全恢复。

深水地平线石油泄漏事故教训是,石油勘探、开采和运输要加强安全管理,推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石油公司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其能够按照规范操作,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同时,全球范围内应加强海洋环境保护,防止类似的石油事故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破坏。

历史上的三次石油危机

历史上的三次石油危机

历史上的三次石油危机第一次石油危机“石油”一词出现之前,国外曾称石油为“魔鬼的汗珠”、“发光的水”。

石油一直被当做国民经济的血液,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维持国家生产、经济增长的必需品。

由于石油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随着人类对石油需求的增加,为争夺石油而加剧的战争也不可避免。

能源战争范围广、破坏大,不仅依附于军事实力,而且在经济、政治乃至于社会形态上的联系也是非常的紧密。

1950一1973年期间,原油价格被“石油七姐妹”即埃克森公司、英荷壳牌石油公司、莫比尔公司、德士古公司、英国石油公司、加利福尼亚美孚石油公司、海湾石油公司七大石油公司联合把油价压制到平均约1.80美元/桶,仅是煤炭价格的一半左右。

伊朗参股者集团对伊朗石油权益的瓜分,标志着埃克森等七大石油巨头形成了“石油七姐妹”国际石油卡特尔,实现了对整个资本主义石油工业和石油市场的寡头垄断。

它们掌握了除美、加以外资本主义世界石油天然气资源的90%以上,还控制了石油贸易,操纵着市场价格。

它们在各资源国的经营活动,依靠的是英国的殖民主义势力和美国打着“门户开放”旗号的新殖民主义势力。

英国石油公司(BP)、壳牌之所以能在墨西哥、委内瑞拉、印尼、伊朗、伊拉克、科威特等地取得石油租借地,靠的是英国政府的撑腰。

而埃克森等5家美国公司之所以能进入中东、南美洲,靠的是美国政府的支持。

那些资源国家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状态下。

签订的租让地合同,都是不平等条约。

“石油七姐妹”在这些国家,以很少的代价,取得大面积租借地,不仅取得勘探开采许可权,而且拿到资源的所有权,所有开采出来的石油都是它们的,资源国家拿到的只是矿区使用费和所得税。

“石油七姐妹”这些石油垄断寡头与石油资源国的关系完全是一种掠夺与被掠夺的关系,这种不平等的关系引起石油所在国的强烈不满。

更为严重的是,“石油七姐妹”这些石油垄断集团控制着世界石油市场,掌握着定价权。

1928年至1948年期间,它们按阿克纳卡里协定商定的规则,一律按成本最高的美国原油在墨西哥湾港口离岸价作为基准,保证了美国的利益,也保证了它们在世界各地的开采获得更大利润。

第一次石油危机

第一次石油危机

第一次石油危机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年-1974年),又称作1973年石油危机。

由于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了打击对手及支持的国家,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造成油价上涨。

当时原油价格曾从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涨到超过13美元。

第二次石油危机(1979年-1980年),又称作1979年石油危机,发生在1979年至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原油价格从1979年的每桶15美元左右最高涨到1981年2月的39美元。

第三次石油危机(1990年)因海湾战争而爆发,原油价格增加了近一倍。

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英国、法国两国勾结对埃及发动战争,造成苏伊士运河关闭。

这就是苏伊士运河危机。

苏伊士运河的国有化刺痛了英国和法国。

它们不仅失去了运河的殖民利益,而且失去了对这条黄金通道的控制权。

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和法国,石油消费量迅速上升,而其国内基本上不生产石油。

它们所需要的石油主要来自中东,而且主要依靠苏伊士运河运输。

英国石油公司和法国石油公司这两家大石油公司的原油几乎全部产自中东,全部要通过苏伊士运河运到英国、法国两国去。

运河堵塞了,这条石油的黄金通道中断了,西欧的石油要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航程要增加5500海里(1海里=1852米)。

为此,需要巨大的油轮,而后来日本制造出了30万吨的油轮。

这无疑是苏伊士运河事件意外催生出来的。

切断了石油公司输往地中海的管道;沙特阿拉伯对英国、法国两国实行了石油禁运;科特的供油系统停止了运行。

西欧其他国家对此表示强烈不满。

这是阿拉伯国家第一次动用石油武器,也是西方国家第一次尝到石油禁运的滋味。

这次石油危机使得欧洲国家认识到石油储备的重要性,特别是受到重创的日本,加快了本国石油储备的建设;同时也使欧洲国家认识到石油对自身的制约性,它们开始开源节流,积极开发本国石油资源和新能源,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这种意识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俄罗斯—海参崴

俄罗斯—海参崴

TPO会员城市介绍——俄罗斯海参崴一、城市简介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俄语:Владивосток,罗马化拼写:Vladivostok,(意为“东方统治者”或是“征服东方”的意思)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首府,也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城市。

原名为“海参崴”。

城市位于俄中朝三国交界之处,三面临海,拥有优良的天然港湾,地理位置优越,是俄罗斯在太平洋沿岸最重要的港口,也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

中文:海参崴(满语“海边的小渔村”[1]汉译)俄文:符拉迪沃斯托克(Владивосток)名称释义:海参崴,来自女真语(满语),意为“海边的小渔村”,1860年之前本为中国清朝吉林将军辖地。

罗马化拼写: Vladivostok,(意为“东方统治者”或是“征服东方”的意思),在台湾海参崴是正式名称,在中国大陆这个城市的正式名称则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是对俄文名字的音译。

海参崴,俄人称为符拉迪沃斯托克(英文:Vladivostok,俄文:Владивосток),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州首府,西伯利亚大铁道的终点,是俄罗斯太平洋沿岸著名港城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最大城市,城市人口为63万人,城市总面积为600平方公里,城市海岸线达100多公里。

远东区主要文教科研中心之一,有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远东分部、太平洋渔业与海洋学研究所及多所高等学校。

海参崴港货物吞吐量居俄之首。

工业种类有修船、机车车辆、采矿设备、电子仪器、建筑材料、食品加工等。

主要输出石油、煤、谷物,输入石油制品、鱼等。

海参崴临大彼得湾,生活着2千多种无脊髓动物、约300种鱼类、鸟类,以及约20种海洋哺乳动物。

这里最常见的海洋动物是海豹。

沿海的岩石上栖息着各种海鸟,人们称这里为"鸟市"。

二、经济发展海参崴是个商港,港口年吞吐量约700万吨,其中国内运输量400万吨,国外运输量300万吨。

港区结冰期约4个月,借助破冰船可全年通航。

夏、秋两季多雾。

北海航线的终点,远东区近海运输的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大战的第一个阵亡者已经出现
2015.1
导读:美国页岩油行业前景如何?国际油价下跌正在拖垮美国页岩油产业,石油大战的第一个阵亡者已经出现。

国际油价下跌正在拖垮美国页岩油产业,石油大战的第一个阵亡者已经出现。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就在上周日(1月2日),美国首家页岩油开采企业提交破产申请。

WBH能源(WBH Energy),这家位于得克萨斯州奥斯汀的私营公司称,目前债务总额在1000万-5000万美元之间,贷款人拒绝再给贷款。

近年来的美国石油繁荣期,美国的油气公司借起钱来“胆儿肥”。

仅2010年以来,他们的贷款总额暴涨了55%,至2000亿美元。

根据标普Capital IQ的数据,2010年,美国以油气生产为主业的公司混合债务总额为1280亿美元。

到去年第四季度,这些公司债务已经高达1990亿美元。

这些公司中不包括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在债务大增55%的同时,2014年9月以来的营收增速只有36%。

这足以解释为什么即使油价跌破50美元、从去年6月算起已腰斩55%的情况下,美国的产油企业依然不眠不休地推进石油生产。

但收入增长完全跟不上借款的突飞猛涨,石油企业的压力陡增。

分析人士认为,油价在60-100美元每桶时,北美页岩油产业才能平衡其累积的高额债务。

这些负债累累的公司由于担心破产,可能会被迫出售石油,甚至不惜赔本。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在新近报告中写道:“基于储量,在美国以非传统方式采油的平均盈亏平衡点是每桶76-77美元。

在企业层面,这种平衡价位可能更高,这也意味着,如果油价持续在目前水平,(能源企业)就要减少支出。


沙特为首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上月不但未减产,还主动下调售价,打响了价格战。

分析人士对近来OPEC打响“价格战”的真实目的看法不一。

有人认为,这是沙特与美国联手打击伊朗和俄罗斯经济的行动。

有人认为,OPEC是要制止北美页岩油产量增长。

美国页岩油行业是否崩溃对投资的意义不言而喻,看多页岩油的一方在此轮油价下跌中损失惨重,看空一方斩获颇丰。

从2014年6月油价见顶以来,美国页岩油企业的股价大部分被腰斩,那些有破产之虞的企业如Sandridge、Goodrich石油公司股价已跌掉了80%。

如果页岩油行业崩溃,看多一方的损失短期内还会加大。

更重要的是,由于美国页岩油的发展,近五年美国对石油进口锐减到700万桶/日,而石油产量高达912万桶/日,能源独立不再是天方夜谭。

随着近几年美国页岩油气企业的壮大,美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不断减低,美国石油进口由2006-2007年高峰时的1000多万桶/日下降到目前的700多万桶/日,而其中最受冲击的就是沙特的石油出口。

这不仅让沙特在经济上很受伤、
失掉一些美国客户,而且在政治上也很受伤,沙特在美国政府面前的重要性大幅下降。

厚德大成投资管理咨询公司总裁表示,所以,维持原油产量、压低价格、以自己的低成本优势给美国页岩油行业以重创,重新夺回美国市场及对石油市场掌控权,就成为沙特目前的核心战略。

2014年9月,在油价连续下跌三个月后,沙特也曾试着减产,也曾邀请非欧佩克成员协商产量调整以减缓价格下滑,但各方尤其是美国页岩油企业对此置若罔闻甚至扩大产量。

这打碎了沙特的幻想。

1985-1986年时沙特的石油战略与本次的油价博弈非常相似。

上世纪80年代早期,油价高企,丰厚利润吸引了很多投资者在美国开采石油,包括从高成本的页岩中提取油气。

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俄克拉何马州等地短时间内冒出了许多本土石油开采企业,一时间美国石油产量暴增;同时大部分欧佩克成员国也在石油暴利诱惑下,把限产配额扔到九霄云外。

结果,老实遵循配额生产的沙特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市场被他人蚕食。

在屡次喊话无效之后,沙特决定利用自己成本低的优势,铆足劲生产,压低原油价格。

经过沙特半年的打压,原油价格从1985年11月的32美元/桶,跌到了1986年3月的10美元/桶。

欧佩克很多成员国陷入经济困境,美国本土的新兴中小石油企业也被打得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美国本土石油产量经过了近30年的徘徊,直到最近才恢复到1985年的水平。

以史为鉴可确定,沙特在面对自己市场份额流失、影响力减弱的威胁面前会毫不手软。

其实这种对竞争对手斩尽杀绝的强硬态度也不难理解,石油是沙特这样的资源型国家的命根子。

美国页岩油对沙特的威胁比1986年时更大。

美国页岩油行业的命运,还取决于油价在低价维持多久。

沙特的意图很清楚,那就是要把美国新兴的页岩油开采企业的梦想敲碎,把它们挤出市场。

如果只是对它们稍加教训就主动减产,让价格反弹,会造成两个恶果:一是美国大部分页岩油气企业会继续加大产量,抢占沙特市场份额,同时会加速降低成本,日后对沙特威胁将更大;二是未来沙特的价格战就更不会被这些页岩油企业所理睬,沙特作为石油老大的影响将日渐式微。

在石油市场供应过剩的问题没有缓解、在页岩油的产量没下降之前,油价将处于一个较低的价位(60美元/桶左右)。

那么,油价处于这种低位时,美国页岩油企业能撑多久呢?
综合来看,沙特占据明显优势:第一,沙特“只能赢不能输”的底线决定了他们的决心要强过美国页岩油企业。

在石油市场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对沙特来说是生命攸关的大事,沙特会举全国之力来打持久战;第二,沙特石油开采成本低。

沙特的石油开采成本不到20美元,在原油降到30美元价位、绝大部分石油企业都无法盈利时,沙特的油井还能赚钱;第三,沙特现有外汇储备充足。

这几年的高油价养肥了沙特,再加上沙特政府财政管理有方,沙特目前的外汇储备高达7500亿美元,且财政还有盈余,在低油价的情况下撑个两年应该没什么问题。

而美国页岩油企业则没那么幸运:
第一,页岩油企业在低油价持续时,坚持的决心非常薄弱。

对大部分页岩油投资者来说,这只是一个谋求回报的投资。

在低油价导致回报很低时,投资者会主动地逐步撤离,寻找新的投资回报高地;
第二,页岩油田开采成本高。

虽然对页岩油的开采和盈亏平衡成本的估算没有完全的共识,但大部分分析认为,平均而言美国页岩油气企业需要65-75美元/桶的油价才能开始盈利;到40美元以下时,不到10%的页岩油企业还能盈利;如果油价维持在60美元以下两个季度,三分之二的企业将经营困难,不得不减产;
第三,让页岩油企业度过危机的资源非常有限。

别看美国页岩油行业表面上轰轰烈烈,热闹非常,其实大部分企业是只赚吆喝不赚钱。

在2014年三季度油价超过90美元的情况下,80%的页岩油开采企业的净利润达到历史低点,很多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都是负值,它们的经营性现金流无法支持自身的资本支出,需要资本市场的输血才能生存。

在2014年一季度,油价仍高企时,127家大的页岩油企业现金缺口达1100亿美元。

资本市场已显示出页岩油企业的经营面临高风险。

标准普尔研究发现,在美国100家中小型页岩油企业中,有四分之三由于高负债有破产倒闭风险。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2015年一季度大部分美国页岩油企业会面临银行信用额度的缩减,再加上收入和盈利的下降,它们将被迫削减资本支出。

由于页岩
油井产出率半年后会大幅下降,需要大量的投资才能维持产出水平不变,所以资本支出的下降将导致页岩油企业减产。

这将逼迫美国页岩油行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资本支出下降 -- 石油产量下降-- 收入下降 -- 资本支出进一步下降。

因此2015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将会看到一大批开采成本高、负债率高的页岩油企业破产重组。

到那个时候,美国的页岩油泡沫将正式爆裂,最终的结果将是那些2011年之后才进入页岩油市场的美国石油开采生产企业(估计占四分之一多),会破产或被兼并。

在美国,与WBH能源境遇相似的公司还有数百家。

能源分析师警告称,违约风险可能会纷至沓来。

“他们没有为这次衰退做好准备,”贝雅公司(Robert W. Baird & Co.)分析师丹尼尔卡森伯格说,“很多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太难看了。


业界还预期将出现一波资产出售和合并浪潮,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本来是老对头的贝克休斯(Baker Hughes)和哈里伯顿(Halliburton)两家油服企业宣布合并。

不过分析认为,或许要等到油价稳定和投资价值更加清晰时,企业合并才会获得增长动能。

银行家们表示,油气公司不愿以现有股票价格“贱卖”,而买家也不想一不小心高位套牢。

何况,并购也并非一剂万能药。

美国页岩油高速发展,最终触动了沙特等欧佩克产油大国的根本利益,引发沙特强烈的价格反击。

在油价会跌破40美元且会在低位长期徘徊的市场背景下,美国页岩油企业生存的环境将会变得比一年前险恶得多。

以目前美国页岩油企业的开采成本和实力,它们无法与沙特抗衡,更无法撼动沙特的市场地位。

在沙特的打压下,美国页岩油的泡沫将在2015年破裂,新兴的、作为石油市场颠覆者姿态出现的美国页岩油企业将告别高速增长的繁荣时代,进入痛苦艰难的破产重组时代。

(来源:商业周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