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大纲_中医文献学

合集下载

第一章 中医文献学概说

第一章 中医文献学概说

据上所述,文献对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 据上所述,文献对人类的文明、 步至关重要,无论古今中外,凡从事科学研究, 步至关重要,无论古今中外,凡从事科学研究, 都需凭借有关文献。 都需凭借有关文献。古典文献在许多学科的现 代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代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受到 人们的关注。相信在现代信息社会中, 人们的关注。相信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充分运 用现代科技手段, 用现代科技手段,古典文献定会发挥出更大的 作用。 作用。
第三节 中医药古典文献概况
中医药文献包括古典文献和现代文献。 中医药文献包括古典文献和现代文献。在 此主要介绍中医药古典文献。 此主要介绍中医药古典文献。
一、古典文献概况 古典文献的时代下限。 1.古典文献的时代下限。有3种不同的说 1840年鸦片战争 年鸦片战争、 法:①以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发端年 限为界。 1911年辛亥革命年限为界 年辛亥革命年限为界。 限为界。②以1911年辛亥革命年限为界。③以 1919年 五四”运动、 1919年“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起始年 限为界。一般认为,1911年以前 年以前, 限为界。一般认为,1911年以前,凡是有文字 记载, 记载,有某种载体且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科 学价值的图书(雕版、 学价值的图书(雕版、活字版印刷及手抄的各 种图书典籍)、文件、资料, )、文件 种图书典籍)、文件、资料,都可称为古典文 而在此以后的文献,则称为现代文献。 献。而在此以后的文献,则称为现代文献。

大学教学大纲_中医文献学

大学教学大纲_中医文献学

《中医文献学》教学大纲

Teaching(Course) Outline of Literature Of TCM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SO 125

开课时间:第二学期

总学时数:72

开课部门:中医文献研究所

授课对象:硕士研究生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80%),实践练习(20%)

预修课程:中医学术史、中医古籍校读法、中医经典选读

主讲教师:张如青、金芷君等。

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

教材:

张如青等.《中医文献学纲要》.上海中药医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宋体,五号,居左)参考资料:

马继兴.《中医文献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版

张灿珅.《中医古籍文献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版

张三夕.《中国古典文献学》(第二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董洪利.《古典文献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郭英徳.《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理论与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内容:以甲计、金石、简帛、卷轴、册叶、线装等为载体或装订形式的医学文献:中医文献的

分类与命名概况:中医文献的目录、版本与校勘:包括目录的利用,版本的辨识,校勘的方

法;中医文献中的齐种符号标识,误读错标的识别与纠正;古医籍亡佚的槪况,古医籍辑佚的

方法。

要求:通过以上内容的讲授与实践,使学生掌握中医文献学的基本知识,初步获得整理中医药文献的能力。

第一章中医文献载体及装订形式

1.主要内容

以甲计、金石、简帛、卷轴、册叶、线装等为载体或装订形式的岀土或传世医药文献。

2.教学要求

掌握马王堆、武威、张家山岀上医学简帛,敦煌西域出上医学卷轴及册叶的主要内容;熟悉涉医甲计、涉医金石文献的主要内容:

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

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

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境外)

一、学科简介

中医医史文献是从史学、文献学的角度研究中医药学的理论与经验、学术特征、文化内涵与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本学科由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教授于二十世纪50年代创建,1981年、1996年分别被首批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中医学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被批准为北京市重点学科,2007年我校中医学一级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本学科作为中医学的二级学科进入了国家重点学科的行列,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文化分会和医古文研究会的主任委员单位,医史文献分会的副主任委员单位,以及中华医学会医史分会的候任主任委员单位,并为国家级或中医药行业规划教材《中医文献学》、《中国医学史》、《中医各家学说专论》、《医古文》、《大学语文》、《中医哲学基础》的主编单位。学科整体优势显著,在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同类学科中位居前列。

二、研究方向

1. 古今名医学术思想与历代名著研究

2. 中医临床文献研究

3. 中医训诂学研究

4. 中医文化与中医哲学研究

5. 中国医学史与中医学术思想史研究

6. 中外医学交流与比较研究

三、培养目标

1. 具有比较坚实、宽广的文史哲及中医基本理论知识,系统掌握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全面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具备独立从事中医医史文献教学与研究工作的能力,做出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

2.从事中医临床文献研究和古今名医学术思想研究的博士研究生,能熟练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诊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疑难疾病。

四、课程设置

1.公共必修课

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医学-《医学信息学(必修课)

医学-《医学信息学(必修课)

《医学信息学(必修课)

《医学信息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学专业中医药文献与信息工程专业方向用)

编制《医学信息学》教研室

审定中医文献研究所

二00三年五月

一、前言

《医学信息学》是信息学和医药卫生学的交叉科学。本课程是以中医药信息为主,论述医学信息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以及在医药领域中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文献与信息工程专业方向必修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在掌握中医药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医学信息学的基础知识,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拓宽毕业生的就业途径,满足医药产业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本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是根据本科生的特点,采取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二是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重点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增强动手操作能力,理论与见习相结合,加强实际操作的训练;三是突出信息科学与医学科学交叉的特色,特别要注重与中医药文献学的交叉;四是明确学习目的,让学生理解信息科学是用于解决中医药学或医学中某些问题的一种方法,更好地为中医药学的发展服务。

本课程共安排72学时,课堂讲授48学时,上机操作及实验见习24学时。其基本内容分掌握、熟悉、了解三级要求,具体内容及要求详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信息概述

一、信息含义

二、信息的性质、结构与分类

三、信息与知识、情报、文献的关系

四、信息与医学信息

第二节医学信息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信息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情报学与医学情报学的形成和发展

三、中医文献学的形成与发展

四、信息技术对中医文献学的推动

中医文献学要略

中医文献学要略
(2)简牍
[流沙坠简]:1900年至1916年时马尔克·奥莱尔·斯担因进行“中亚考察”取得两汉至西晋时期的木简1000余片,其内容分为“小学术数方伎书”﹑“屯戍丛残”﹑“简牍遗文”其中方技类一方11简(残),有一部分是治疗马﹑牛的兽医方
[居延汉简]:1930年贝格曼在内蒙古,掘得两汉木简一万余枚。其内容为士卒的病案﹑死亡报告﹑死后处理以及治久咳逆胸痹痿痹止泻心腹久积伤寒方
新中国成立后
《中医图书联合目录》:1961年。三级分类法。
《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1949年。分大类中无温病(缺点)
《三百种医籍录》:贾维诚编撰,1982年黑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
《中国医籍提要》:1984年任应秋编。叙述原著内容时,着重提取其精华,突出其学术特点﹑成就及学术渊源。
《中国分省医籍考》:郭霭春主编。1984年天津科学出版社。综述该省医学发展简况与特点,具有提纲挈领作用。传录体
S.202《伤寒论》残卷·甲本:发现比宋本多出3条。
龙530《本草经集注》甲本:用朱点﹑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标明药性的温热寒凉。
TIITⅥ《本草经集注》乙本:最大的特点是保留了早期本草文献中凡《本经》﹑《别录》原文以大字朱﹑墨间书,注文小子双行夹注之初始原貌。
P.3714《新修本草乙本》:日本早期抄本要早60余年。可补日本抄本之缺。
(4)卷轴
敦煌卷子:斯担因(S)掠得9000件,现藏英国伦敦博物院图书馆;伯希和(P)掠得5000件,现藏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吉川小一郎3000件卷子,藏于日本龙谷大学﹑天理大学﹑大谷大学;奥登堡,18000余件,俄国

山东中医药大学考博中医文献学资料

山东中医药大学考博中医文献学资料

中医文献学

1 文献

文献一词,首见于《论语·八佾》,其云:“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朱熹《论语正义》中认为“文”即“典策”,也就是书籍;“献”指秉礼贤者的学识。所以,古代多数学者在解释文献时,均认为“文”即典籍;“献”即

贤士大夫的言论。元代马端临则对“文献”的概念进行了更为明晰的解释,认为“文”泛指一切书本上的记载,“献”则泛指诸贤士名流的议论,以及稗官之记录。此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文献”一词的概念有了变化,除泛指书籍外,把具有历史价值的古迹、古物、模型、碑石、绘画等,统称为历史文献。而在图书情报中,文献一词的含义更广,泛指一切记录知识的印刷型和非印刷型的出版物。现代广义文献范围更广,凡以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下来的一切知识载体,均属文献范围。国家标准局于1985年1月31日公布的国家标准规定,文献是指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文献又可分为古典文献和现代文献。

是指五四运动以前,雕版、活字版印刷和手抄等古籍,以及碑铭拓本等。总之,凡是有文字记载,有某种载体的,具有一定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的图书文件资料,均可称为古典文献,但不包括没有文字记载的文物。

是指五四运动以后的一切文献资料。

1文献学、中医文献学

是指对历史文献进行编纂、校勘、注释等研究整理工作的一门学科。总体而言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基本任务是继承过去校雠学家的方法、经验和成就,把历史上保存下来的图书资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方法,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考镜源流,使杂乱无章或古奥难懂的资料条理化、通俗化,为学习研究古籍者提供方便。

中医文献学总结

中医文献学总结

概论

1.1984年4月1日国家标准局公布实施的文献标准定义是——“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2.文献含有三大要素:记录有知识、依附于一定的载体、有一定的记录手段或方式。

3.知识范畴属于中医学领域的文献,即为中医文献。

4.中医文献学是探究中医文献的学术源流,探究整理、研究、利用中医文献的方法及其理论的一门学问。中医文献学主要研究中医文献的著录、考订与整理,以目录、版本、校勘为核心内容。

5.中医文献学的研究方式:①善本影印:文物、艺术、学术价值较高,刻印与抄写较好的版本。②类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照一定方法加以编排,以便于应用的一类工具书。③从书:编集各种单独著作而冠的总名。

6.P4

第一章中医文献的载体于形制

1.文献载体是指用来记录文献的物质材料。

2.甲骨文:是在殷商时代用坚硬的契刀凿刻于龟甲或兽甲上的,故甲骨文又称为“契”、“契文”、“殷契”、“殷文”等。

3.金文:主要是指青铜器上的铭文。

4.金文多铸于乐器钟、礼器鼎,故又称“钟鼎文”。其中大多是凹下的阴文,称为“款(刻)”;也有一些是凸出的阳文,称为“识”。

5.缣——细绢。帛——丝织品的总称。

6.简牍:简是狭长的竹片。牍是比简更宽大的木片,二者经过加工后作为记录文字的材料。

7.卷轴是纸张(纸卷、卷子)发明至雕版印刷术发明之间盛行于六朝隋唐时期的主要文献载体和书籍形式。

8.书籍制度:为了避免散乱,将各种载体的文献加工装订成一定的形式,便于阅读保存,这就是文献的装订制度。

9.根据中医文献的具体历史情况,古医籍的装订制度可分为简策、卷轴、册叶三种。

中医文献学

中医文献学

一、概论

(一)、文献的概念:

《论语八佾》记载了孔子的话:“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东汉郑玄注:“献,犹贤也。我不能以其礼成之者,以此二国文章、贤才不足故也。”

宋代朱熹注:“文,典籍也;献,贤也。”

国家标准局《文献著录总则》给文献作的定义:“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

古典文献专至古籍而言。

文献含有的三大元素:知识、载体、记录手段。

文献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关系密切,概括起来,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文献是人们获取、传承知识的重要媒介。

2、文献与人类社会相互依存,共同向前发展。(高尔基:书是人类进步之梯)

3、文献可以为科学研究服务。

(二)、历代中医文献概况

《礼记曲礼》谓:“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含义)(孔颖达引旧说云:“三世者,一曰《黄帝针灸》,二曰《神农本草》,三曰《素女脉诀》……若不习此三书,不得服食其药。”

1.先秦两汉时期

1973年,马王堆三号汉墓,15种古医籍(医学帛书):

《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却谷食气》《导引图》《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十问》《天下至道谈》《合阴阳方》《杂禁方》。

马王堆医书与《汉书艺文志》所载均属西汉及其以前的作品,其中医经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等基础理论及用针、石、汤、火等诸法治病的理论著作。

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及《伤寒杂病论》。

2.晋唐时期

古医籍文献碾转流传,讹误自然难免,特别是在手工抄刻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脱文讹字、衍字增句、忘删误改、缺页错简等问题,所谓“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含义)

中医文献学 期末重点

中医文献学 期末重点

概论

1、中医文献:知识范畴属于中医学领域的文献

2、中医文献学

(1)中医文献学:是探究中医文献的学术源流,探究整理、研究、利用中医文献的方法及其理论的一门学问。

(2)对象:主要研究中医古典、文献学的著录、考订与整理。

(3)下限:1911年辛亥革命

3、善本: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较高,刻印与抄写较好的版本。

4、类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加以编排,以便于应用的一类工具书。

5、丛书:编集各种单独著作而冠以总名。

6、历代中医药文献概况(四选一)

(一)先秦两汉时期

(1)先秦时期的医学典籍已经相当繁荣

(《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却谷食气》、《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十问》、《天下至道谈》、《合阴阳》、《杂禁方》、《导引图》)

(2)首次由政府组织进行了大规模的医籍整理

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

(3)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的问世标志着医学理论体系的完善

(二)晋唐时期

(1)医学分科逐渐向基础理论和各科临床拓展

①基础理论类:汉魏·华佗中《藏经》、晋·王叔和《脉经》、隋·巢元方《诸病源候

论》

②临床类:针灸学专著,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外科专著,龚庆宣《刘娟子鬼遗

方》;妇产科专著,唐·昝殷《产宝》;儿科专著,唐·佚名氏《颅囟经》;

骨伤科专著,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2)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搜集整理经验方书的高潮,成为这个时代标志性成就(3)官修医书成为了重要特色

中医文献学教学大纲

中医文献学教学大纲

《中医文献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073.0.1

课程名称:中医文献学

Literature Of TCM

开课(二级)学院:基础医学院

课程性质:限选专业基础课

学分: 4 学分

学时:56 学时

前期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国医学史、医古文、中医经典选读、中药学、方剂学授课对象:中医学专业

授课对象:中医基础医学(七)、中西医结合(七)

考核方式:期末考试及平时考查(包括作业、练习等),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80% ,平时考查成绩占20% 。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中医文献学是中医药学与中国古典文献学相互交叉、渗透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是以古典文献学理论为基本框架,以中医药文献的实际为基本内容的一门新兴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练习,使中医药专业本科生(包括七年制生)在具备阅读古医籍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中医药文献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一些整理、研究、利用中医药文献的基本方法。TCM Philology is a marginal course,the intersection of TCM study and the Chinese Classics Philology.It is a new subject,with TCM Philology as its basic content and the theory of Chinese Classics Philology as the basic framework.Though the learning and the practice of the course,the student are required,on the base of reading ancient medical books preliminarily,to be acquainted with the basic knowledge of TCM literature and master basic methods of collection,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CM literature and master basic methods of collection,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CM literature.This could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Philology for the future teaching,scientific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into TCM practice.

山东中医药大学考博中医文献学资料

山东中医药大学考博中医文献学资料

中医文献学

1 文献

文献一词,首见于《论语·八佾》,其云:“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朱熹《论语正义》中认为“文”即“典策”,也就是书籍;“献”指秉礼贤者的学识。所以,古代多数学者在解释文献时,均认为“文”即典籍;“献”即

贤士大夫的言论。元代马端临则对“文献”的概念进行了更为明晰的解释,认为“文”泛指一切书本上的记载,“献”则泛指诸贤士名流的议论,以及稗官之记录。此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文献”一词的概念有了变化,除泛指书籍外,把具有历史价值的古迹、古物、模型、碑石、绘画等,统称为历史文献。而在图书情报中,文献一词的含义更广,泛指一切记录知识的印刷型和非印刷型的出版物。现代广义文献范围更广,凡以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下来的一切知识载体,均属文献范围。国家标准局于1985年1月31日公布的国家标准规定,文献是指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文献又可分为古典文献和现代文献。

是指五四运动以前,雕版、活字版印刷和手抄等古籍,以及碑铭拓本等。总之,凡是有文字记载,有某种载体的,具有一定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的图书文件资料,均可称为古典文献,但不包括没有文字记载的文物。

是指五四运动以后的一切文献资料。

1文献学、中医文献学

是指对历史文献进行编纂、校勘、注释等研究整理工作的一门学科。总体而言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基本任务是继承过去校雠学家的方法、经验和成就,把历史上保存下来的图书资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方法,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考镜源流,使杂乱无章或古奥难懂的资料条理化、通俗化,为学习研究古籍者提供方便。

中医文献学复习要点

中医文献学复习要点

中医文献学复习要点

概说、演变

1文献的定义

2古典文献与现代文献的分期

3中医文献(中医药古代文献)

4中医文献学

5古代文献载体

目录

1目录的定义

2目录的类型(古代目录的类型、现代目录的类型)3目录的基本结构4常用中医目录工具书(作者、使用方法)

类书丛书

1《永乐大典·医药集》、《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的使用

2类书与丛书的定义、特点

3《济生拔粹》、《医宗金鉴》、《三三医书》编者

体例

1古籍装帧形式

2雕版印刷古籍的版面术语

3注文形式

4古书作者、刊刻者的署名方式

版本

1版本分类:旧抄本、明刻本、全本、残本、通行本、孤本、原刊本、坊刻本、官刻本、私刻本2宋金元三朝的四个刻书中心

3《中国善本书提要》作者

校勘

1古书错误类型(讹文、脱文、衍文、倒文)及常用校勘术语2校勘的四种方法(对、本、他、理)

3校勘注阅读

训释辨伪辑佚

1中医文献的训释、训释的方法(形训、声训、义训)

2古注阅读

3伪书、辨伪的定义

4佚书、佚文、辑佚的定义

中医文献专业考研方向

中医文献专业考研方向

中医文献专业考研方向

中医文献专业考研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医文献学:研究中医文献的发展、演变、分类、编纂和研究方法论等,培养学生分析、解读、编辑和研究中医文献的能力。

2. 中医药史学:研究中医药的历史演变、发展脉络、名家思想、名医传承等,培养学生掌握中医药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 中医方剂学:研究中医方剂的起源、分类、配伍规律、功效与应用等,培养学生掌握中医方剂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技能。

4. 中医典籍学:研究中医经典著作的流派、内容、解读和研究方法等,培养学生对中医典籍的深入理解和研究能力。

5. 中医古籍整理与研究:研究中医古籍的整理方法、版本校勘、文献比较等,培养学生对中医古籍的整理、研究和保护的能力。

通过专业考研,学生可以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医文献的理论和方法,为中医学科的发展和传承做出贡献。

中医文献学

中医文献学

一、概论

(一)、文献的概念:

《论语八佾》记载了孔子的话:“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东汉郑玄注:“献,犹贤也。我不能以其礼成之者,以此二国文章、贤才不足故也。”

宋代朱熹注:“文,典籍也;献,贤也。”

国家标准局《文献著录总则》给文献作的定义:“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

古典文献专至古籍而言。

文献含有的三大元素:知识、载体、记录手段。

文献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关系密切,概括起来,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文献是人们获取、传承知识的重要媒介。

2、文献与人类社会相互依存,共同向前发展。(高尔基:书是人类进步之梯)

3、文献可以为科学研究服务。

(二)、历代中医文献概况

《礼记曲礼》谓:“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含义)(孔颖达引旧说云:“三世者,一曰《黄帝针灸》,二曰《神农本草》,三曰《素女脉诀》……若不习此三书,不得服食其药。”

1.先秦两汉时期

1973年,马王堆三号汉墓,15种古医籍(医学帛书):

《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却谷食气》《导引图》《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十问》《天下至道谈》《合阴阳方》《杂禁方》。

马王堆医书与《汉书艺文志》所载均属西汉及其以前的作品,其中医经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等基础理论及用针、石、汤、火等诸法治病的理论著作。

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及《伤寒杂病论》。

2.晋唐时期

古医籍文献碾转流传,讹误自然难免,特别是在手工抄刻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脱文讹字、衍字增句、忘删误改、缺页错简等问题,所谓“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含义)

中医文献学 期末重点

中医文献学 期末重点

概论

1、中医文献:知识范畴属于中医学领域的文献

2、中医文献学

(1)中医文献学:是探究中医文献的学术源流,探究整理、研究、利用中医文献的方法及其理论的一门学问。

(2)对象:主要研究中医古典、文献学的著录、考订与整理。

(3)下限:1911年辛亥革命

3、善本: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较高,刻印与抄写较好的版本。

4、类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加以编排,以便于应用的一类工具书。

5、丛书:编集各种单独著作而冠以总名。

6、历代中医药文献概况(四选一)

(一)先秦两汉时期

(1)先秦时期的医学典籍已经相当繁荣

(《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却谷食气》、《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十问》、《天下至道谈》、《合阴阳》、《杂禁方》、《导引图》)

(2)首次由政府组织进行了大规模的医籍整理

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

(3)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的问世标志着医学理论体系的完善

(二)晋唐时期

(1)医学分科逐渐向基础理论和各科临床拓展

①基础理论类:汉魏·华佗中《藏经》、晋·王叔和《脉经》、隋·巢元方《诸病源候

论》

②临床类:针灸学专著,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外科专著,龚庆宣《刘娟子鬼遗

方》;妇产科专著,唐·昝殷《产宝》;儿科专著,唐·佚名氏《颅囟经》;

骨伤科专著,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2)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搜集整理经验方书的高潮,成为这个时代标志性成就(3)官修医书成为了重要特色

中医文献学笔记知识交流

中医文献学笔记知识交流

中医文献学笔记

第一章概论

一、文献的概念

1.最早指文章典籍及博学的人。

2.元朝,文章典籍。马端临《文献通考》“凡叙事,谓之文;凡论事,谓之献。”

3.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权威定义)。三大要义:知识、载体、记录手段。

二、中医文献

1.概念:知识范畴属于中医学领域的文献。

2.大致类别:1)抄刻文献: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写本、抄本等。

2)印刷文献:唐以后雕版,活字印刷的线装书籍等。

三、中医文献学

1.概念:研究中医文献的学术渊源,整理和利用中医文献的方法及理论的一门学科。

2.研究对象与内容:以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训诂学为主要手段。是以中医古典文献为主要对象兼及现代中医文献。

中医古典文献:殷商——1840/1911

3.中医古典文献的数量12124种(《中医图书联合目录》)

4.研究方式:1)善本影印善本: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及学术价值较高,雕刻或活字印刷、刻印抄写质量较好的版本。

2)标点、校勘、注释

3)类书:编辑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加以编排,以便于应用的工具书。

4)丛书:编集各种单独著作而冠以总名。

第二章历代中医文献研究概况

一、先秦—两汉战国公元前475年三家分晋(赵)公元前403年分晋完毕

1.先秦时期的医学典籍具有相当的繁荣程度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十五种古医籍,如五十二病方、导引图、养生方等。

2.首次由政府组织进行了大规模的医籍整理公元前25年,汉成帝命令李柱国校方剂刘歆《七略方技略》《汉书艺文志》

3.四大经典(黄、神、伤、难)的问世标志着医学理论体系的完善。

二、晋唐西晋266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文献学》教学大纲

Teaching(Course) Outline of Literature Of TCM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S0125

开课时间:第二学期

总学时数:72

开课部门:中医文献研究所

授课对象:硕士研究生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80%),实践练习(20%)

预修课程:中医学术史、中医古籍校读法、中医经典选读

主讲教师:张如青、金芷君等。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

张如青等.《中医文献学纲要》.上海中药医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宋体,五号,居左)参考资料:

马继兴.《中医文献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版

张灿玾.《中医古籍文献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版

张三夕.《中国古典文献学》(第二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董洪利.《古典文献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郭英德.《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理论与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内容:以甲骨、金石、简帛、卷轴、册叶、线装等为载体或装订形式的医学文献;中医文献的分类与命名概况;中医文献的目录、版本与校勘:包括目录的利用,版本的辨识,校勘

的方法;中医文献中的各种符号标识,误读错标的识别与纠正;古医籍亡佚的概况,古医籍辑佚的方法。

要求:通过以上内容的讲授与实践,使学生掌握中医文献学的基本知识,初步获得整理中医药文献的能力。

第一章中医文献载体及装订形式

1.主要内容

以甲骨、金石、简帛、卷轴、册叶、线装等为载体或装订形式的出土或传世医药文献。2.教学要求

掌握马王堆、武威、张家山出土医学简帛,敦煌西域出土医学卷轴及册叶的主要内容;熟悉涉医甲骨、涉医金石文献的主要内容;

了解线装书以前的甲骨、石刻、简帛、卷轴、册叶等文献载体或装订形式及其嬗变过程。

第二章中医文献的分类与命名

1.主要内容

中医文献的各种分类方法,古医籍的命名特点及同名异称现象。

2.教学要求

掌握中医药文献的现代三级分类法;

熟悉古代对中医药文献的各种分类法,熟悉古医籍的命名方法与特点;

了解古医籍同书异名与异书同名的情况。

第三章中医文献的目录

1.主要内容

利用目录治学的重要意义。历代公私目录中著录中医文献的情况。明末至今医籍专门目录及其利用方法。

2.教学要求

掌握明末至今医籍专门目录及其利用方法;

熟悉历代官簿、史志、私录等目录书著录中医文献的概况;

了解目录书的基本结构与类型。

第四章中医文献的版本

1.主要内容

版框形制的名称术语。古医籍版本的类型。古医籍版本鉴别法。中医经典著作的版本系统。

2.教学要求

掌握版框形制的名称术语及利用讳字鉴别古医籍版本的方法。

熟悉版本的类型及中医名著的版本系统。

了解“版本”与“版本学”的源流。

第五章中医文献的校勘

1.主要内容

古医籍校勘的源流。古医籍文字错讹现象。校勘古医籍的基本方法及校勘记的撰写方法。

2.教学要求

掌握古医籍校勘的基本方法(对校、本校、他校、理校、兼校),掌握古医籍校勘记的撰写方法。

熟悉古医籍文字错讹现象、古医籍校勘依据与注意事项。

了解古书与古医籍校勘的源流。

第六章中医文献的符号与句读

1.主要内容

古医籍中的句读符号、段落符号、重文符号、重点符号、版面符号、校改符号。古医籍句读标点的方法。辨识、纠正古医籍误读错标的方法。

2.教学要求

掌握辨识、纠正古医籍误读错标的方法;

熟悉古医籍中的句读符号、段落符号、重文符号。

了解古医籍中的各种版面符号与校改符号。

第七章中医文献的辑佚

1.主要内容

古代文献的播迁史,古代文献聚散亡佚及其原因。古医籍亡佚的原因及辑佚概况。古医籍辑佚的方法及评判优劣的标准。

2.教学要求

掌握古医籍辑佚的方法及评判优劣的标准。

熟悉古医籍亡佚的原因与古医籍辑佚的概况。

了解古代文献的播迁史,古书聚散亡佚概况及其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