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作业

合集下载

森林抚育成效监测和评估技术规程

森林抚育成效监测和评估技术规程

森林抚育成效监测和评估技术规程
森林抚育是指通过人工干预,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发展,提高森林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

为了保证森林抚育的成效,需要进行监测和评估。

本文将介绍森林抚育成效监测和评估技术规程。

一、监测内容
森林抚育成效监测应包括以下内容:
1.森林生长状况:包括树高、胸径、树冠面积、树干直径等指标。

2.森林生态环境:包括土壤水分、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森林植被等指标。

3.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包括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等指标。

二、监测方法
森林抚育成效监测应采用科学、规范、可靠的方法进行。

具体方法包括:
1.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森林生长状况、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功能进行监测。

2.采用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和技术,如遥感技术、GPS定位技术、无人机技术等,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3.采用统计学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

三、评估方法
森林抚育成效评估应采用科学、客观、综合的方法进行。

具体方法包括:
1.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森林抚育成效进行评估。

2.采用多指标、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估方法,综合考虑森林生长状况、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的因素。

3.采用评估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对森林抚育成效进行量化评估,得出科学、客观的评价结果。

四、结论
森林抚育成效监测和评估是保证森林抚育成效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学、规范、可靠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提高森林抚育的效果,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林地调查与评估方法

林地调查与评估方法

林地调查与评估方法林地调查与评估是指对林地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估,以便有效管理和科学利用林地。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林地调查与评估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

一、野外调查野外调查是林地调查的基础,它通过实地观察、记录和采样,收集林地的基本信息。

在野外调查中,需要重点考察林地的物理环境、土壤类型、植被组成、树木结构和人为干扰等因素。

常用的野外调查方法包括样地调查、线路调查和网格调查等。

1. 样地调查样地调查是通过设立固定样方,对林地进行系统观察和采样,以获取统计数据。

样地的大小和数量需要根据林地的特点和调查目的来确定。

采样内容可以包括树木种类、胸径、高度、生长状况等指标,以及地表植被、土壤质地等信息。

2. 线路调查线路调查是指沿固定线路进行信息采集和记录。

通过设立线路样点,可以对不同地段的林地进行比较,例如高程、坡度、坡向等。

线路调查还可以用于监测林地的动态变化,对林地演替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

3. 网格调查网格调查是将研究区域划分为均匀的网格,选择网格节点进行调查。

这种调查方法适用于大面积的林地调查,可以较好地反映整个调查区域的分布情况。

网格调查还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数据分析和展示。

二、数据处理与分析野外调查获取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林地资源的分布和特征。

数据处理与分析包括数据清洗、统计描述、空间分析和模型建立等。

1. 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对野外调查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修正的过程。

在数据清洗中,需要检查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合理性,并进行修正。

例如,根据调查记录,校正可能存在的误差和异常数据。

2. 统计描述统计描述是对数据进行数学和统计分析,以获取数据的基本特征。

常用的统计描述方法包括平均值、方差、频数分布和相关性分析等。

这些统计指标可以帮助研究者全面了解林地资源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3. 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是对林地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关系进行分析的过程。

通过利用GIS技术,可以进行空间插值、地块划分、热点分析等,以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空间分析结果。

森林调查监测实施方案

森林调查监测实施方案

森林调查监测实施方案为了有效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森林调查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森林资源的实时监测和调查,可以及时了解森林资源的状况,为科学合理地制定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森林调查监测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一、目的和意义1. 目的森林调查监测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森林资源的分布、数量、结构和动态变化情况,为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 意义森林调查监测的实施可以帮助政府部门了解森林资源的实际状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可以帮助森林管理部门了解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管理;可以帮助相关研究机构开展森林资源的科学研究,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实施方案1. 调查监测内容(1)森林资源的分布情况(2)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3)森林资源的结构和动态变化情况(4)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5)森林生物多样性情况(6)森林资源的利用情况2. 调查监测方法(1)遥感技术通过遥感技术获取森林资源的空间分布信息,包括森林类型、面积、分布等,为森林资源调查提供基础数据。

(2)样地调查设置样地进行定点观测,了解森林资源的数量、结构和动态变化情况。

(3)生态调查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调查,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生物多样性情况。

(4)资源利用调查调查森林资源的利用情况,包括木材采伐、非木产品采集等情况。

3. 调查监测频率(1)定期调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定期调查,了解森林资源的基本状况。

(2)不定期调查根据森林资源的变化情况和政策需要,可以不定期进行调查监测。

4. 调查监测成果(1)形成调查监测报告对调查监测成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调查监测报告,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建立数据库建立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对调查监测数据进行管理和共享,为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三、工作保障1. 人员配备组建专业的森林调查监测团队,包括遥感技术人员、生态学专家、林业专业人员等。

森林生态环境监测与效益评价

森林生态环境监测与效益评价

森林生态环境监测与效益评价首先介绍森林生态环境监测方法,监测指标确定的原则和指标内容;阐述了森林生态环境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和4种方法,重点介绍计量经济评价的方法和步骤。

另外,还简述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方法和补偿机制。

❖对森林生态环境进行监测,阐明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森林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机制,可为森林的合理经营,并进行宏观调控,实现人类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将监测结果应用于森林生态环境效益评价,对森林生态效益进行科学计量和评价,对于制定合理的环境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森林生态环境监测方法❖森林生态环境监测是运用可比的方法,在时间或空间上对特定区域范围内森林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组合体的类型、结构和功能及其组成要素等进行系统地测定和观察的过程,监测结果可用于森林生态环境评价,为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决策依据。

❖鉴于森林生态系统在空间结构上的复杂性,时间序列上的多变性,生长发育过程的周期性和环境反应的滞后性等特点,森林生态环境的监测方法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定位监测和半定位监测方法。

❖①定位监测:在一定的区域内,选择有代表性的森林生态环境类型,设固定监测点,进行长期地、系统地、连续地观测与研究。

❖②半定位监测:相对于定位监测而言,通常由于人力、财力等方面的限制,定位观测站数量有限,对于一些特殊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进行相对短期的、不连续的观测和研究,作为对定位观测站的补充。

(2) 宏观监测、微观监测、重点地区监测和典型区域监测。

❖①宏观监测:研究地域至少应该在区域生态范围之内,最大可扩展到全球。

❖宏观监测以原有的自然本底图和专业数据为基础,采用遥感技术和生态图技术,建立地理信息系统(GIS)。

其次,也采取区域生态调查和生态统计的手段。

❖②微观监测:研究地域最大可包括由几个生态系统组成的景观生态区,最小也应代表单一的生态类型。

❖微观生态监测以大量的生态监测站为基础,以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对生态系统各个组分提取属性信息。

林地生态效益监测指标体系设计【范本模板】

林地生态效益监测指标体系设计【范本模板】

学院:专业:学号:学生姓名:作业名称: 喀斯特林地生态效益检测指标体系设计教师评语:年月日喀斯特林地生态效益监测指标体系设计摘要:森林生态效益是林地的重要功能属性, 然而要对其进行定量计算和评价相当困难。

本文针对林地建设和效益评价中的主要目标,提出一套实用的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概括了森林对改善小气候、增加枯季径流、拦蓄暴雨径流、延缓洪水过程和保持水土等作用。

希望可以提高指标的综合能力和可计算性,应用于防护林或优良林区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效益的评价决策.1、指标体系框架2、二级指标细化及测定方法2。

1。

1可用指标:主要一级指标分为植被适应性、水土保持、土壤质地、生物多样性.在这之外还包含有生物量以及固碳释氧功能单独作为一个单元进行测算.2。

1。

2植被(树种)适应性2.1.2。

1 树种及耐旱适应性二级指标及详细测定方法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蒸腾耗水特性、光合和水分生理生态特性,以及生长状况,等都不相同。

运用相关的分析方法,综合评价林地内各树种的耐旱性和野外条件下影响树种生长的主要因子。

本指标的设计主要是揭示喀斯特地区林地内植物树种对石漠化地区干旱的条件下的特殊的适应性能。

表1 耐旱适应性指标及详细测定方法Table1 Drought Adaptability indicators and detailed measurement method耐旱适应性指标及详细测定方法指标名称指标级数测定方法蒸腾速率三级SY-1023植物蒸腾速率测定仪枝条水势三级用670便携式植物水势压力室测定水分利用率三级光合率/蒸腾速率2.1.2.2 树种光适应性二级指标及详细测定方法喀斯特地区岩石裸露较高,对光照反射较大,植物必须在这种特殊生境中形成完整的适应机制。

各种植物对这种环境的光适应能够改善光合,从而提高光合作用所产生的生物量.表2 光适应性指标及详细测定方法Table2 Light Adaptability indicators and detailed measurement method耐旱适应性指标及详细测定方法指标名称指标级数测定方法净光合速率三级Li 6400-02B测定光饱和点 LSP 三级利用光-光合速率曲线计算光补偿点 LCP 三级利用光-光合速率曲线计算2。

森林调查技术课后作业

森林调查技术课后作业

森林调查技术(林地测量)学习自测题项目一罗盘仪标准地周界测量一、名词解释(1)森林资源(2)森林资源调查(3)森林资源二类调查(4)大地水准面(5)1956黄海高程系(6)高斯投影带(7)直线定线(8)直线定向(9)方位角(10)象限角(11)磁偏角(12)磁坐偏角(13)子午线收敛角二、填空题(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1982年颁布的《森林资源调查技术规定》,森林资源调查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个类别。

伐区调查是属于我国森林资源调查的类别。

一类、二类、三类、三类(2)以全国或大区域为对象进行的森林资源清查,其调查方法主要采取__________方法,因此其调查结果无法落实到具体的小班,每___年进行复查一次。

固定样地连续抽样调查,5 (3)福建省森林资源区划系统在多林地区为____ ______;少林地区为___ ____。

南三龙地区,县乡村林班大班小班六级;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宁德,县乡村大班小班五级(4)森林资源调查技术的发展过程,基本上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目测阶段、实测阶段、遥测阶段(5)“3S技术”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GS、GIS、GPS(6)福建省森林资源清查系统是在______年建立的,其采用系统抽样进行布设样地,其样地的间距为__________,当时全省共设置______个样地。

1978年、4×6km、5095 (5)地面上的点需由三个参数来确定,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6)我国国家高程基准有两个,即____ _ ______和_______ ____,其中1985国家高程系统中的“水准原点”的高程海拔高测定的高程是___________。

国家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技术规程

国家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技术规程

国家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技术规程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森林和草原的生态状况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林草生态的管理和保护,国家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技术规程被制定出台,成为了我们监测、评价和保护林草资源的重要准则。

国家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技术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监测内容国家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技术规程要求对森林和草原的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同时还要对生物多样性、土地利用、碳排放等方面进行评价。

这些评价指标能够全面地了解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的状况,并且为政府及时采取措施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二、监测方法国家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技术规程还规定了针对不同生态系统的监测方法。

例如,对于森林,要进行树木高、胸径、复盖度、枯枝落叶等指标的测定;对于草原则要进行植被、土地利用类型、过度放牧和土地沙漠化等指标的监测。

这些监测方法将科学地反映出森林和草原的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三、评价标准如果我们要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就需要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以衡量破坏森林和草原资源对环境的影响。

国家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技术规程规定了评估产生的原始数据,通过实际变化范围或指标超过标准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这些评估标准能够为生态状况的监测提供标准化的、科学的依据。

四、技术创新科技的进步为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环保事业也不例外。

国家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技术规程提倡运用先进的技术进行监测评估,例如激光雷达、遥感、无人机等现代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森林和草原的监测效率和准确性,减轻人力物力成本的压力。

总的来说,国家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技术规程对于我们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源具有指导意义。

要始终紧紧抓住生态保护的核心任务,利用科技手段,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为生态保护工作提供科学数据、科学依据,不断提升生态保护的综合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森林资源的资源监测

森林资源的资源监测

森林资源的资源监测森林资源是人类社会中的重要资源之一,不仅提供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还提供着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许多物资。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过度、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森林资源已经面临着各种的威胁和风险,资源监测成为了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的重要工作之一。

资源监测是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多方面的监测和测量,以获取森林资源状况的信息、预测森林资源变化趋势,以及提供决策支持等方面的技术手段。

资源监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森林资源的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和隐患,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政策,维护森林的生态系统平衡。

一、森林资源的监测分析森林资源的监测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

监测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要素,包括树木和其他植被、土壤和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等,以及森林生态系统各环节的生产力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趋势等。

2. 森林资源的测量和评估。

测量森林资源的分布面积、存储量,并评估森林资源的贡献价值和经济价值等。

3. 森林火情监测。

通过对森林火灾的监测和预测,进行及时的预警和应急响应,减少火灾的损失和危害。

4. 森林病虫害监测。

监测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和影响范围,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减轻威胁和损失。

5. 森林碳汇监测。

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进行监测和分析,评估森林碳储量、碳交换过程、碳汇能力等指标,为森林资源的管理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二、森林资源监测的技术手段为了实现对森林资源的监测和分析,需要运用多种技术手段,主要包括:1. 遥感技术。

利用卫星和飞机等遥感设备获取森林资源的图像和数据,对森林资源进行遥感监测和分析。

2. 野外测量技术。

对森林资源进行现场的实地测量和采样,获取森林资源的详细信息和数据。

3.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将获取的遥感数据、野外测量数据等整合入GIS系统,以地图形式展现和分析森林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变化情况。

4. 模型分析技术。

利用计算机模型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模拟和分析,预测森林资源的变化趋势和风险。

林木的监测与评估方法

林木的监测与评估方法

林木的监测与评估方法林木的监测与评估是保护森林资源、科学管理林木的重要手段。

通过有效的监测与评估方法,可以及时了解林木的生长状况、健康状况和环境适应性,并为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林木监测与评估方法。

一、生长监测方法生长监测是评估林木生长状况的重要手段,通常通过测定林木的胸径、树高和冠幅等指标来反映林木的生长速度和生长状态。

1. 定点观测法:选择代表性样地,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内对林木进行观测,记录林木的生长情况。

这种方法需要长期稳定的样地,适用于大面积的森林监测。

2. 样方法:将林地划分成网格,然后在每个样方内观测林木的生长情况。

样方的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适用于小面积的森林监测。

3. 空间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遥感数据,通过提取和分析林地的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来评估林木的生长状况。

这种方法可以覆盖大范围的森林,并可以获取连续的监测数据。

二、健康状况评估方法健康状况评估是评估林木健康状况和受到的病害和虫害程度的方法,在林木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1. 观测法:通过对林木的观察和记录,评估林木的健康状况。

包括观察林木的叶片颜色、叶片形态、叶片萎蔫和枯死情况等指标。

2. 诊断法:根据林木病害和虫害的特征,通过采集和分析受害组织的标本,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林木受到的具体病害和虫害类型。

3. 生物指标法:通过测定林木的生理和生化指标来评估其健康状况。

如叶片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叶片蒸腾速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林木的养分状况和受到的环境胁迫情况。

三、环境适应性评估方法环境适应性评估是评估林木对环境适应程度的方法,可以帮助选择适合的树种和种植区域。

1. 土壤采样法:通过采集不同地块的土壤样品,并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养分含量,来评估林木对该土壤条件的适应性。

2. 气候因子分析法:通过对林木生长地的气候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如温度、降水、日照等因子,来评估林木对该气候条件的适应性程度。

国有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作业设计

国有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作业设计

国有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作业设计国有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作业设计:为了实现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与保护,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国有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作业设计的要点:1. 资源调查与评估:首先,对国有林场的林地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与评估。

这包括林地的面积、类型、树种组成、林龄结构等方面的信息收集。

通过资源评估,确定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潜力和可行性。

2. 经营目标与规划:根据资源调查与评估的结果,制定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长期规划。

经营目标应包括保护自然森林生态系统、提高林地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的内容。

规划应考虑到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同时充分利用林地资源进行可持续经营。

3. 作业方式与技术:选择适合国有林场的作业方式与技术。

作业方式应考虑到保护自然森林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确保工作安全等方面因素。

常见的作业方式包括采伐、造林、林分培育、病虫害防治等。

技术选择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森林经营管理:建立科学的森林经营管理体系,包括编制年度经营计划、制定作业方案、监测经营效果等。

管理体系需要明确责任分工、健全监督机制,并与相关法规和政策相适应。

5. 可持续发展考虑:可持续发展是国有林场森林经营的核心目标之一。

除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还应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这包括促进林产品价值提升、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公众参与等方面。

综上所述,国有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作业设计的关键在于资源调查与评估、经营目标与规划、作业方式与技术选择、森林经营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考虑。

通过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可以实现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估方法

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估方法

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估方法在全球范围内,森林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境作用。

为了科学合理地管理和保护森林资源,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工作。

本文将介绍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估的方法。

一、森林资源调查的目的和重要性森林资源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森林的质量、数量和状态,为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

通过森林资源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森林的分布情况、树种组成、林龄结构、立地条件等,进而制定相应的管理和保护策略。

森林资源调查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科学依据:森林资源调查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和信息,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

2. 保障可持续发展:通过调查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森林资源的问题,合理规划和利用森林,保障可持续的发展。

3. 保护生态环境:森林资源调查有助于了解生态系统的状况,为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护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提供依据。

二、森林资源调查的主要方法1. 野外调查法:野外调查法是最常用的森林资源调查方法之一,主要通过实地考察来获取数据。

调查人员可以通过抽样调查或全面调查的方式,收集与森林相关的各项指标,如树种、胸径、高度、密度、年龄等。

野外调查法需要一支专业的调查队伍和调查工具,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航空或卫星遥感影像来获取森林资源信息的方法。

通过对遥感图像的处理和解译,可以得到森林的面积、分布、类型等信息。

遥感技术在大面积的森林调查中具有优势,可以快速获取数据,并且提供空间信息。

3. 预测模型:预测模型是基于已有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预测模型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已有数据,提高调查效率,同时可以通过模型的验证和修正,进一步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4. 统计数据分析:森林资源调查中的数据通常涉及比例、密度、面积等统计指标。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总体的评估结果和趋势,提供科学的依据。

统计数据分析可以通过专业的统计软件进行,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林地评估报告

林地评估报告

林地评估报告林地评估报告一、项目概述该林地评估项目是对某地区的林地资源进行评估,目的是为了科学了解该地区的林地现状,为进一步合理规划和管理林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二、评估方法本次评估采用了现场实地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现场调查:评估人员对被评估的林地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考察,包括林木品种、数量、分布情况,地形地势等方面的观察记录。

2.样本采集:根据现场调查的情况,评估人员在林地内选择了一些代表性样点,采集了林木的样本,包括根部、茎干和叶片等。

3.实验室分析:将样本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包括树木年龄测定、土壤质量分析、土壤养分含量测定等。

三、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的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林地资源丰富:该地区的林地面积较大,森林覆盖率较高,树木种类丰富,包括松树、柏树、橡树等多种树种。

2.林木年龄分布合理:经过年龄测定,林木的年龄分布合理,有老龄林、中龄林和幼龄林等,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3.土壤质量较好:经过土壤质量分析,该地区林地的土壤质量较好,pH值适中,有机质含量较高,有利于林木的生长发育。

4.土壤养分含量适宜:经过土壤养分含量测定,该地区的林地土壤养分含量适宜,包括氮、磷、钾等养分,有利于林木的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

四、评估建议根据评估的结果,提出如下建议:1.合理规划林地资源:根据林木年龄分布和林地现状,有针对性地规划不同功能的林地,如定期更新老龄林,保护中龄林,培育幼龄林等。

2.加强土壤管理:加强对林地土壤的管理和保护,采取措施提高土壤质量,如合理施肥、保持土壤湿润等,以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

3.合理利用林地资源:根据林地的特点和地方实际,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开展林木采伐和经营活动,以实现林地的可持续利用。

五、总结通过对该地区林地资源的评估,可以看出该地区的林地资源丰富,品种多样,年龄结构合理,土壤质量和养分含量都较好。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林地资源,需要加强对林地的规划和管理,提高土壤质量,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实现林地的可持续利用。

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技术方案

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技术方案

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技术方案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技术方案一、背景介绍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技术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林草资源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查、监测和评价,以科学的数据和方法来指导林草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技术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保护生态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技术方案1. 监测指标体系的建立建立完善的林草生态监测指标体系是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技术的基础。

根据不同地区和林草类型的特点,确定合适的监测指标,包括植被类型与密度、土壤水分与肥力、生物多样性、气候与环境因素等指标,以全面反映林草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2. 监测方法的选择根据不同的监测指标,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可以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的林草生态信息,通过航空遥感或卫星遥感进行大面积的植被覆盖度、土壤湿度等参数的获取。

同时,结合现场实地调查,通过样地调查、地面观测仪器和传感器等手段获取更加精确和全面的数据。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林草生态监测数据库,进行数据的统计、比较、分析和模型建立,揭示林草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规律、相互关系和演变趋势。

4. 综合评价与决策支持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与决策支持。

可以利用专家系统与模型分析,综合评价林草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提出合理的管理与保护措施。

并通过数据可视化展示,为决策者提供清晰直观的监测结果和建议,为林草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提供决策支持。

三、技术方案的应用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类林草资源的监测与评价,包括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

在国家森林草原资源调查和监测、森林火灾预警、草原干旱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对于林草生态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工程等项目的实施与评价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四、总结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技术方案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林地资源调查中的测绘技术与作业要点

林地资源调查中的测绘技术与作业要点

林地资源调查中的测绘技术与作业要点概述林地资源调查是指对森林资源进行系统、全面、准确的调查,以了解森林资源的数量、组成、分布状况等,为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提供依据。

在林地资源调查中,测绘技术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提供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空间信息,为评估林地的状况、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

本文将介绍林地资源调查中常用的测绘技术以及相关的作业要点。

激光雷达技术激光雷达是一种利用激光束反射原理测量物体距离的技术。

在林地资源调查中,激光雷达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三维地貌表达、冠层结构测量以及林木生长状况评估等方面。

激光雷达能够高精度地获取林地地形和地貌的信息,可以实现对地面高程、坡度和坡向等属性的测量。

此外,激光雷达还能够提供林木冠层结构的三维点云数据,包括树高、枝叶密度等参数,有助于评估森林的生长状况和植被覆盖情况。

无人机航拍技术无人机航拍技术是通过搭载航拍设备的无人机对林地进行拍摄,获取高分辨率、高精度的航空影像和三维模型。

在林地资源调查中,无人机航拍技术具有灵活、高效、成本低等优势。

通过无人机航拍,可以快速获得林地地貌和植被信息,包括森林类型、覆盖度、植被高度等。

此外,无人机还可以搭载多光谱相机或热红外相机,进一步获取植被光谱和热量信息,用于分析森林植被的健康状况、生态环境变化等。

卫星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是利用人造卫星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获取地表信息的一种技术。

在林地资源调查中,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大范围、连续观测的数据,用于了解林地分布、变化趋势等。

卫星影像可以获取林地的空间分布、面积、森林类型等信息,通过时间序列的遥感影像,还可以分析林地的长期动态变化。

此外,卫星遥感技术还可以计算植被指数,评估森林生长状况和叶面积指数等重要参数。

作业要点在进行林地资源调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作业要点。

1. 多源数据整合:在林地资源调查中,常常需要综合利用多种测绘技术获取的数据。

为了提高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需要将激光雷达、无人机航拍和卫星遥感等数据进行整合和融合分析,得到更全面、多角度的林地信息。

森林资源调查与管理中的测绘技术与作业流程

森林资源调查与管理中的测绘技术与作业流程

森林资源调查与管理中的测绘技术与作业流程森林资源是自然界中最为宝贵的财富之一,而对森林资源进行调查与管理则是确保森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测绘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与管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能够提供准确、全面的空间数据,并支持决策者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计划。

本文将从测绘技术的应用范围、作业流程和关键技术等方面,探讨森林资源调查与管理中的测绘技术与作业流程。

首先,测绘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与管理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从最基础的森林资源调查到复杂的生态研究,测绘技术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

在森林资源调查方面,测绘技术可以精确测量森林面积、林木分布、地形地貌等信息,为制定科学的森林管理计划提供了依据。

同时,在生态研究中,测绘技术可以在不同时间尺度上获取森林动态变化的数据,如森林生物多样性、林分结构等,揭示出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其次,测绘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与管理中的作业流程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

首先,需要对调查区域进行规划,确定需要调查的范围和内容。

随后,调查人员需要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利用测量仪器对森林资源进行详细测量和记录,如GPS测量、遥感影像解译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样地调查,采集样本并进行标本鉴定,以获取更具代表性的样本数据。

接下来,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存储和分析,将数据转化为可用的信息,以支持决策者制定管理计划。

最后,还需要对调查结果进行验证和监测,以及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和完善管理计划。

在森林资源调查与管理中,测绘技术的关键技术也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高精度测量仪器是保证测绘数据准确性的基础。

例如,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和激光测距仪等现代化设备,能够实时获取高精度的地理位置信息和三维空间数据,减小了测量误差。

其次,遥感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通过获取卫星和航空遥感影像,可以对大面积的森林资源进行快速准确的监测和测量。

同时,激光雷达和雷达遥感等技术还可以穿透植被,获取地表地下的信息,提供更全面的森林资源数据。

试阐述森林资源调查的主要类型及内容

试阐述森林资源调查的主要类型及内容

森林资源调查的主要类型及内容由于森林资源调查的对象不同,调查的具体要求、作用及内容也不一样。

因此,应该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采用不同的精度和内容进行分类和调查。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把森林资源调查分为三大类,即全国(或大区域)的森林资源清查、森林经理调查和作业调查。

根据我国林业生产建设的情况和需要,基本沿用这种分类系统,把我国的森林资源调查分为三大类,从而建立起我国森林资源调查的体系。

1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简称一类调查)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以全国或大林区为调查对象,要求在保证一定精度的条件下,能够迅速及时地掌握全国或大区域森林资源总的状况和变化,为分析全国或大区域的森林资源动态,制定国家林业政策、计划,调整全国或大区域的森林经营方针,指导和控制全国的林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

森林资源的落实单位在国有林区为林业局,集体林区为县,也可以为其他行政区划单位或自然区划单位。

一般在国家林业局的组织下定期实施,复查间隔期一般为5 年。

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内容包括面积、蓄积量、生长量、枯损量以及更新采伐等,在全国的第八次森林资源请查中根据社会的要求还增加快了对碳汇等指标的调查。

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1]为:全国森林面积2. 08 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 63% 。

活立木总蓄积164. 3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51. 37亿立方米。

天然林面积1. 22 亿公顷,蓄积122. 96 亿立方米; 人工林面积0. 69 亿公顷,蓄积24. 83 亿立方米。

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分别位居世界第5 位和第 6 位,人工林面积仍居世界首位。

为及时、准确地掌握全国森林资源状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连续进行了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

全国森林资源清查5年一次,具有连续性的特点,能够直观的反映我国森林资源的变化,对国家进行全国的林业规划设计具有重大的意义。

随着科学发展的进步,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数据更加的广泛、更加的精准,这使得对森林的保护、开发、利用有了更加精确的指导。

林业资源的评价与监测

林业资源的评价与监测

林业资源的评价与监测林业资源是国家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林业资源进行评价与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林地面积、森林质量和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探讨林业资源评价与监测的意义以及方法与技术。

一、林地面积的评价与监测林地面积是衡量一个国家林业资源的重要指标之一。

评价林地面积需要准确定义林地的界限,并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相关数据。

遥感技术能够提供大范围的数据,使得林地面积的评价更加精确、高效。

监测林地面积则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利用卫星、航空影像等技术进行定期监测,及时掌握林地面积的变化情况。

二、森林质量的评价与监测森林质量是评价林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的重要指标。

评价森林质量需要考虑林木的生长情况、物种组成、林分结构以及土壤质量等因素。

监测森林质量则需要利用现场调查和遥感技术相结合,进行定量化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通过对森林质量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森林病虫害、火灾等问题,保护森林资源的健康状态。

三、生物多样性的评价与监测生物多样性是林业资源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评价生物多样性需要考虑物种种类、数量和分布等因素,可以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监测生物多样性则需要进行生境调查、物种分类鉴定以及遥感技术辅助,以便及时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情况和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综上所述,林业资源的评价与监测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评价与监测过程中,需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卫星监测等,提高评价和监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同时,政府、科研机构和专业人员需加强协作,建立完善的评价与监测体系,确保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只有通过科学评价与监测,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林业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森林监测实施方案

森林监测实施方案

森林监测实施方案森林监测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的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

为了及时了解森林的状况和变化,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对森林进行监测已成为必要的工作。

本实施方案旨在制定一套科学严谨的森林监测方案,以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

二、监测内容与方法1.监测内容(1)森林生态环境:监测森林植被的生长情况、动物及昆虫种群的数量和分布、水源的质量与数量等。

(2)森林资源:监测森林的面积、林种组成、优势树种等。

(3)森林面积:监测森林的面积及变化情况,包括森林退化、砍伐和林地的转化等。

(4)气候状况:监测森林地区的气温、降雨量等气候数据。

(5)森林火灾:监测森林火灾的情况,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防止火灾的发生。

2.监测方法(1)使用遥感技术: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对森林进行定期的遥感监测,获取森林的高分辨率影像。

(2)使用地面观测:设置监测点位,利用定位仪、测距仪等工具进行森林环境的实地观测,获取真实可靠的数据。

(3)参与人员监测:组织专业团队进行森林监测,包括森林专家、环境科学家等。

(4)建立数据库:将监测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建立森林监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综合评估。

三、监测计划与周期为了保证监测工作的连续性和准确性,制定了以下监测计划与周期:1.监测计划(1)确定监测区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的区域范围,涵盖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

(2)制定监测指标:根据监测内容确定具体的监测指标,如植被覆盖率、生物多样性指数、森林火灾频率等。

(3)制定监测计划:根据监测指标和实际情况,制定每年的监测计划,包括监测的时间、区域和方法等。

2.监测周期(1)短期监测:每年进行一次短期监测,对森林生态环境、资源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

(2)长期监测:每五年进行一次长期监测,对森林面积和变化趋势、气候状况、森林火灾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估。

四、监测结果与应用1.监测结果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和综合评估,得出相关的监测结果,包括森林的面积和变化趋势、森林资源的状况、气候状况和森林火灾情况等。

森林资源环境监测与评估

森林资源环境监测与评估

森林资源环境监测与评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对森林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森林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衰减。

因此,森林资源环境监测与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森林资源环境的监测与评估方法,以及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一、森林资源环境监测方法1.无人机监测无人机监测是指利用航空无人机技术对森林资源进行实时、高精度的监测手段。

通过搭载高清相机和传感器,可以对森林的植被、土壤、气候等进行全面而精确的数据采集。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减少对森林的人工干预,降低监测成本,而且能够获取到大范围、高质量的森林信息。

2.遥感监测遥感监测是利用卫星或飞机上的传感器对森林进行远距离、非接触的数据采集。

通过测量不同波段的电磁辐射,可以获取到森林的植被指数、地形数据等。

同时,利用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到森林的火灾、病虫害等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3.传统野外调查传统野外调查是指通过人工实地观察和采样的方式对森林环境进行监测。

这种方法可以获取到更加详细和准确的数据,例如树种、树龄、树高、密度等信息。

但是由于耗时耗力,覆盖范围有限,现代监测技术的兴起已逐渐减少了传统野外调查的使用。

二、森林资源环境评估方法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对森林资源环境提供的生态服务进行经济价值评估的方法。

通过评估森林资源对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方面的贡献,可以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合理规划和管理森林资源。

2.景观格局评估景观格局评估是指通过分析森林内不同空间要素的组合和空间结构特征,来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通过对景观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森林内部环境的变化及其对生态功能的影响,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可持续性评估可持续性评估是指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估的方法。

通过分析森林资源的更新能力、抗干扰能力和经济效益,可以评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并制定相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估技术考核试卷

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估技术考核试卷
7.森林资源的非市场价值通常难以估算。()
8.森林火灾的监测完全依赖于遥感技术。()
9.森林资源评估结果可以直接用于森林资源的市场交易。()
10.无人机航拍技术不适合大规模的森林资源监测。()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请简述森林资源监测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并列举至少三种常用的监测方法。
D.评估结果不能用于森林资源管理
16.下列哪种技术可用于获取森林资源的三维信息?()
A.多光谱遥感
B.红外遥感
C. LiDAR
D.无人机航拍
17.在森林资源监测中,以下哪个环节不需要使用遥感技术?()
A.数据获取
B.数据处理
C.成果展示
D.野外实地调查
18.下列哪种方法不适合评估森林的生态价值?()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A
3. D
4. D
5. C
6. B
7. D
8. B
9. D
10. C
11. C
12. D
13. A
14. B
15. C
16. C
17. D
18. A
19. D
20. C
二、多选题
1. ABC
2. ABCD
3. ABCD
4. ABC
5. ABCD
6. ABCD
7. ABCD
5.科学性动态性可比性
6.高度结构生物量
7.遥感技术气象数据分析人工巡护
8.直接市场法替代成本法生态服务功能法
9.预处理解译成果输出
10.森林资源现状森林资源变化趋势森林资源利用历史
四、判断题
1. ×
2. ×
3.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作业
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
陕西省宁东林业局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
(XXXX调查)
西北农林大学林学院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
琼·XXXX
生态模拟优化实验室
1
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
陕西省宁东林业局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
西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受西北农林大学委托,按照国家相关资产评估规定,遵循客观、独立、公正、科学的原则,采用公认的资产评估方法,对宁东林业局火地塘林场置换工程的森林资源资产进行评估。

我院评估人员按照必要的评估程序对委托评估的资产进行检查、市场调查和确认。

在XXXX 12月31日,它公允地反映了委托资产的市场价值。

资产评估及评估结果报告如下(10分):
1.委托方、业主及其他使用人的评估报告简介(略)2。

评估目的(略)3。

评估对象和范围
估价对象为陕西省宁东林业局所属的660公顷林地。

林地位于宁山县火地塘林区。

该支架的总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林分概况:树种组成面积(公顷)林分年龄(年)起源(立方米/公
顷)100 35 90.0油1 8油2锐人工100 40 95.0华1 8华2锐人工100 XXXX 12月31日。

6.评估依据(略)7。

评估方法
本次评估的目的是补偿国有商品用材林的所有权和林地50年使用权。

流转提供了价值参考依据,考虑到估价对象目前的具体情况,估价林采用法律,法律,森林采用法律。

(一)幼林和无林造林地采用该方法;(2)对中龄林和近成熟林采用一种方法;(3)对成熟和过成熟森林采用该方法;㈣《林地收养法》。

8.评价程序的实施过程和情况(略)9。

评估假设和限制(略)10。

评价结论
生态模拟优化实验室
2
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
实施上述资产评估程序和方法后,委托方于12月31日在XXXX指定的资产的市场价值反映如下:
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西北农林大学委托陕西省宁东林业局对其拥有产权的660公顷森林资源资产的现值进行了评估,评估总额为人民币1万元。

其中,油松林资产1万元,华山松林1万元,麻栎林1万元。

各种资产的评估值见表2。

表2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值树种组成面积(公顷)蓄积量(立方米/公顷)评估值(元)100 90.0油1 8油2锐100 95.0华1 8华2锐100 50.0锐1 8锐2油100 95.0油2 5油4锐1华130 95.0华2 5华4锐1油130 80.0锐2 5锐4油1华注:按6%贴现率计算。

11.特殊事项说明(略)
12.评估报告使用限制说明(略)13。

提交评估报告的日期
这份报告是6月26日在XXXX提交的。

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注册资产评估师: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师: XXXX西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6月26日
生态模拟优化实验室
3
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
陕西省宁东林业局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解读
1.用于评估的技术和经济指标说明
木材市场价格(路边价格)
油松原木1050元/m3,华山松原木550元/m3,麻栎原木450元/m3,850元/m3,350元/m3
成本和税金:森林经营成本90元/年/公顷,征收运输成本140元/立方米,销售成本10元/立方米,管理成本5%,增值税6%,城市建设税5%,教育费附加3%,绿化费12%,养护费8%,护林建设费5元/立方米。

不同林龄林资产评估以林分平均值为基础计算:天然不同林龄林择伐周期为10年,择伐木材平均收获量为25 m3/ha,油松木材产量为25%,综合材为30%,华山松木材产量为25%,综合材为30%,麻栎木材产量为15%,综合材XXXX年龄变化数据散点图(10分)(制图师:)
图1。

油松年龄散点图-DBH图2。

油松年龄树高散点图
生态模拟优化实验室
4
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
图3。

华山松年龄散点图-DBH 4。

华山松年龄-树高散点图
图5。

麻栎6的年龄DBH散点图。

麻栎年龄树高散点图
3.根据图1-6所示散点图特征,选取特定树木的生长方程,应用SPSS 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估计其参数并计算拟合统计量,分别得到以年龄为自变量(10分)的油松、华山松和麻栎的DBH和树高生长模型(制表:)
表3油松、华山松和麻栎的DBH和高度生长模型参数
方程式名称
方程式形式
a
b
c
R2
生态模拟优化实验室5
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
4.根据标准地数据中的年龄和树高信息,分别编制油松、华山松和麻栎状态等级表(10分)
(钟表匠:)
立地质量直接关系到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价值。

立地等级是反映林地
生产力的相对衡量指标。

它基于林分条件的平均高度和林分年龄之间的关系。

根据林分条件平均高度与同龄林分平均年龄的关系,根据同龄林分条件平均高度的变化范围,将其分为几个等级,一般为5 ~ 7个等级。

罗马数字ⅰⅱⅲ...用于依次指示站点质量的高度,并且与每个站点类别相对应的每个年龄的平均高度被列在一个表中,该表被称为站点类别表。

表4火地塘林区油松林现状表、现状表、m龄、XXXX龄、XXXX 龄、XXXX龄生长模型和现状表、平均DBH和树高。

分别编制了油松、华山松和麻栎的正常林分收获表,表明相应的状态等级(10分)(制表:)
表7油松标准林收获表(现状等级:)年龄(年)XXXX年龄(年)XXXX年龄(年)XXXX年龄(10分)(会计:)
树高(米)
胸径(厘米)
森林基底面积(平方米/公顷)
林分密度(数量/公顷)
林分蓄积量(立方米/公顷)
应用Excel编程求解和优化收获现值最高时的主伐方案
图7树种产出率
产出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v(对数)= 0.0042 * D3-0.5405 * D2+23.521 * D-285.41
生态模拟优化实验室
8
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
v(复合材料,D = 15cm厘米)= 48699*D-2.322
表10同龄林最佳主伐年龄
树种油松、油松、华山松、华山松、华山松、麻栎、麻栎
贴现率%,林分年龄(年),主要采伐年龄(年),森林价值(元/公顷)
3
6 10 3 6 10 3 6 10
35 35 35 40 40 40 XXXX年龄(b)
图9华山松初始林分状态(a)和主伐年龄(b)
生态模拟优化实验室
9
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
(a) (b)
图10麻栎初始林分状态(a)和主伐年龄(b)
8.用收获现值法评价同龄油松、华山松和麻栎林的森林价值,并列出具体计算过程(10分)(审核员:)
评估中使用了3%、6%和10%的三个贴现率。

表11同龄林分森林资产评估值R %,油类1油类1油类1中国1中国1中国1夏普1夏普1夏普1 3 6 10 3 6 10 3 6 10主要采伐年龄(年)时主要采伐原木综合木材经营量收入合计(m3/ha)(元/m3)(元/m3)(元/ha)森林价值(元/ha)计算过程如下:
生态模拟优化实验室
10
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
9.计算油松、华山松和麻栎不同龄林的价值,并列出具体的评价过程(10分)(审核员:)
XXXX完成了林区不同年龄森林的选择性采伐。

评估中使用了3%、6%和10%的三个贴现率。

表12不同林龄森林资产评估林分类型贴现率,%择伐收入(元/公顷)森林价值(元/公顷) 石油2 3石油2 6石油20中国2 3中国2 6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 3中国2 6中国1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
(最高奖金。

10分,每项任务5分。

)
生态模拟优化实验室11
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
9.计算油松、华山松和麻栎不同龄林的价值,并列出具体的评价过程(10分)(审核员:)
XXXX完成了林区不同年龄森林的选择性采伐。

评估中使用了3%、6%和10%的三个贴现率。

表12不同林龄森林资产评估林分类型贴现率,%择伐收入(元/公顷)
森林价值(元/公顷) 石油2 3石油2 6石油20中国2 3中国2 6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 3中国2 6中国1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中国20
(最高奖金。

10分,每项任务5分。

)
生态模拟优化实验室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