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V及MRV对深静脉血栓形成

合集下载

最新:脑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管理指南【2023版】

最新:脑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管理指南【2023版】

. .最新:脑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管理指南【2023版】CVT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特殊类型脑血管病,以脑静脉回流受阻、常伴脑音液吸收障碍所致的颅内压增高为特征。

—般认为,CVT 年发病率为(2~ 5) /100万,占所有卒中的0.5%~1.0%。

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报告显示CTV发病率有所上升,与COVI D-19和疫苗接种相关的CVT也时有报道。

我国CVT相关流行病学数据较少,仅有—些小规模的数据资料,但随着临床医师对其认识的加深以及诊断技术的提高,临床确诊的病例并不少见,尤其是在口服避孕药和围产期女性中。

01诊断评估1.1病史、症状和体征特点推荐意见:临床医师应提高对CVT的警惕性。

对不明原因的头痛、视神经乳头水肿、颅内压增高,应考虑CVT的可能。

对于出现不明原因的病性发作(包括子病)、局灶性脑损害、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认知或精神障碍或伴有硬脑膜动静脉瘦的患者进行CVT的相关排查是合理的(I 类推荐,C级证据)1.2辅助检查1.21实验室检查推荐意见:对千所有疑似CVT患者,都应进行常规血液学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等)(I类推荐,C级证据,修订)。

对千临床怀疑CVT的患者,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作为支持CVT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但是D-二聚体水平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CVT,尤其对千以孤立性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或病程较长的患者(Ila类推荐,B 级证据)。

腰椎穿刺检查包括脑音液NGS的应用有助千明确病因,如颅内压增高和感染等(II a类推荐,C级证据,修订)。

对千病因不明、复发、有静脉血栓家族史的CVT患者,应进行血栓形成倾向易患因素检查,包括蛋白C、蛋白S、抗凝血酶田、凝血因子V Leiden突变凝血酶原G2210A突变、Hey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突变等,以明确病因并选择更合适的防治策略(Ila类推荐,C 级证据,修订)。

1.22影像学检查推荐意见:对疑似CVT的患者,CT/CTV和MRI/MRV都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MRI/MRV可以诊断大多数CVT,也可作为CVT随访的最佳无创性手段;C E-MRV比TOF-MRV诊断CVT更为可靠(II a类推荐,C级证据)。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2017-10-11摘自: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7 年 9 月第 32 卷第 9 期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深静脉血检形成(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发生于下肢。

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E),DVT与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同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

DVT的主要不良后果是PE和血栓后综合征(PTS),它可以显着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为了提高我国DVT的诊治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级医院对DVT的诊治工作,特制订本指南。

病因和危险因素DVT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

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因素(表1)和继发性因素(表2)。

DVT多见于大手术或严重创伤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肿瘤患者等。

临床表现根据发病时间,DVT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

急性期是指发病14天以内;亚急性期是指发病15~30天;发病30天以后进人慢件期;早期DVT包括急性期和亚急性期。

急性下肢DVT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突然肿胀、疼痛等,体检患肢呈凹陷性水肿、软组织张力增高、皮肤温度增高,在小腿后侧和/或大腿内侧、股三角区及患侧髂窝有压痛。

发病1~2周后,患肢可出现浅静脉显露或扩张。

血栓位于小腿肌肉静脉丛时,Homans征和Neuhof征呈阳性。

Homans征:患肢伸直,足被动背屈时,引起小腿后侧肌群疼痛,为阳性。

Neuhof征:压迫小腿后侧肌群,引起局部疼痛,为阳性。

严重的下肢DVT,患者可出现股青肿,是下肢DVT中最严重的情况,由于髂股静脉及其属支血栓阻塞,静脉回流严重受阻,组织张力极高,导致下肢动脉受压和痉挛,肢体缺血。

临床表现为下肢极度肿胀、剧痛、皮肤发亮呈青紫色、皮温低伴有水疱,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全身反应强烈,体温升高。

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休克和静脉件坏疽。

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流漂移、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根据肺循环障碍的不同程度引起相应PE的临床表现。

深静脉血栓形成名词解释

深静脉血栓形成名词解释

深静脉血栓形成名词解释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形成血栓的一种疾病,常发生在下肢的深静脉中。

深静脉是人体内血液回流的通道,它们位于肌肉组织的深层。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在深静脉内形成栓塞物,主要由纤维蛋白、血小板和红细胞组成。

血栓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血液凝结机制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静脉壁损伤等因素。

这些因素导致血液在深静脉内凝结,形成血栓。

初始阶段血栓比较松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增大,并有可能脱落并引起肺栓塞。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疾病,尤其是长期卧床、手术后、肢体长时间不活动、中老年人、孕妇以及有血栓形成家族史的人更易患病。

症状包括下肢肿胀、疼痛、压痛以及局部出血等,但有时也可能无明显症状。

如果血栓脱落并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肺血管,会引起肺栓塞,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检查如超声血管成像、血液检查和放射性核素扫描等。

超声血管成像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可用于观察血栓形态和位置。

D-二聚体是一种血液检查指标,当有血栓形成时,会释放出D-二聚体,其浓度升高可以作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参考指标。

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目标是防止血栓继续扩大和脱落,以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治疗方案包括抗凝治疗、疏通血栓、控制疼痛、预防并发症以及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等。

抗凝治疗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可采用药物如肝素和华法林来抑制血液凝结。

在疏通血栓方面,常采用外科手术或经皮静脉介入治疗。

为了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运动,避免长时间久坐或卧床;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合理饮食,减少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戒烟限酒,减少烟酒的消费;穿着合适的袜子或静脉血栓起搏器等。

总的来说,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严重的血液凝结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肺栓塞。

因此,对于有相关风险因素的人群,应加强预防措施,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并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2017-10-11摘自: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7 年 9 月第 32 卷第 9 期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深静脉血检形成(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发生于下肢。

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E),DVT与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同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

DVT的主要不良后果是PE 和血栓后综合征(PTS),它可以显着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为了提高我国DVT的诊治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级医院对DVT的诊治工作,特制订本指南。

病因和危险因素DVT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

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因素(表1)和继发性因素(表2)。

DVT多见于大手术或严重创伤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肿瘤患者等。

临床表现根据发病时间,DVT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

急性期是指发病14天以内;亚急性期是指发病15~30天;发病30天以后进人慢件期;早期DVT包括急性期和亚急性期。

急性下肢DVT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突然肿胀、疼痛等,体检患肢呈凹陷性水肿、软组织张力增高、皮肤温度增高,在小腿后侧和/或大腿内侧、股三角区及患侧髂窝有压痛。

发病1~2周后,患肢可出现浅静脉显露或扩张。

血栓位于小腿肌肉静脉丛时,Homans征和Neuhof征呈阳性。

Homans征:患肢伸直,足被动背屈时,引起小腿后侧肌群疼痛,为阳性。

Neuhof征:压迫小腿后侧肌群,引起局部疼痛,为阳性。

严重的下肢DVT,患者可出现股青肿,是下肢DVT中最严重的情况,由于髂股静脉及其属支血栓阻塞,静脉回流严重受阻,组织张力极高,导致下肢动脉受压和痉挛,肢体缺血。

临床表现为下肢极度肿胀、剧痛、皮肤发亮呈青紫色、皮温低伴有水疱,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全身反应强烈,体温升高。

总结MRI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诊断价值

总结MRI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诊断价值

总结MRI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诊断价值一、前言脑静脉窦血栓( 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 bosis,CVST)属于脑血管疾病的一种,这种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不是很高,一般多发于中青年女性。

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痛、恶心等并常出现意识不清、癫痫等并发症状。

由于其临床症状与其他类型疾病相似,容易出现误诊情况。

CVST的临床诊断难度比较大,需要借助影像学手段进行辅助检查。

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磁共振静脉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都是目前比较先进的影像学诊断技术,用于对脑静脉血栓的诊断,准确性比较高。

且两者联合诊断,可以提高对早期CVST的诊断效果。

为患者进行早期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二、所用资料与方法(一)资料研究对象为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一共38 例,收取时间为 2015年2月到2019年2月,对患者分别进行MRI和MRV检查,行MRI检查患者设为对比组,行MRV 检查患者设为研究组。

患者中,性别方面比较,男女比例为10:9,年龄范围为25-70岁,中位(38.41±3.12)岁。

患者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肢体乏力、视力模糊等。

对其进行腰部穿刺确诊为脑静脉窦血栓。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相比,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

(二)方法对比组患者行MRI检查,检查仪器选用3.0T飞利浦MRI机,进行SE序列检查。

进行轴面和矢状面的T1W1和T2W1检查。

T1W1参数设置为:TR510ms,TE7.8ms,T2W1参数设置为:TR4000ms,TE98ms。

轴面层厚设置为5mm,矢状面层厚和冠状层厚均设置为7mm,扫描矩阵为256×256。

研究组采用MRV进行检查,采用2D-PC进行检查。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并脑内血肿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并脑内血肿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并脑内血 肿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解剖
颅内静脉窦主要有6个: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乙状窦 横窦 海绵窦
概述
脑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 管疾病,发生率不足所有卒中的1%,是一种 严重的、潜在危及生命的疾病。
介入治疗:对于严重的静脉都血栓形成,常规肝素治 疗失败,可在血栓窦内进行血管溶栓治疗,在产后期间可 采用局部取栓。
预后
• 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使 CVST 的预后较前明显改善, 死亡率也较前下降。 多数患者日常生活不受影响。
• 尽管 CVST 预后良好, 但仍有一定的致残和致死率, 充 分掌握预后不良相关的危险因素, 有助于判断预后和指 导治疗。
急性期血栓
亚急性期血栓
F,13岁,抽搐2小时
鉴别诊断-动脉性脑梗死
静脉性脑梗死
动脉性脑梗死
起病形式 部位 形态 年龄
起病形式变化多样,通常为逐渐进 展的,以颅内高压症状为主
与引流静脉区域相一致,多发生在 皮层、皮层下及深部灰质核团
在大片状低密度影中出现不规则, 散在片状高密度影 好发于儿童和青壮年
鉴别诊断-脑静脉和静脉窦先天性发育不良或缺如
• 常见于横窦。 • 当一侧横窦发育不良或缺如,则上矢状窦血液偏流于另一
侧,发育正常侧横窦、乙状窦较粗。
图示:右侧优势型静脉窦
治疗原则
• 非炎性静脉窦血栓:治疗颅高压 抗凝治疗 溶栓治疗 对症治疗及原发病治疗
• 炎性静脉窦血栓:清除原发病灶 抗感染治疗
常为突发性
符合脑动脉供血区,同时 累及皮质、髓质 扇形或三角形
中老年
影像表现 静脉窦异常密度/信号,梗死灶内可 供血动脉出现血管致密征,

髂总静脉压迫综合征诊断标准

髂总静脉压迫综合征诊断标准

髂总静脉压迫综合征诊断标准髂总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也称为May-Thurner综合征,其诊断标准通常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多方面综合判断。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诊断依据:1. 临床症状:- 长期或反复出现单侧下肢肿胀,尤其在站立或行走后加重,休息时减轻。

- 下肢疼痛、沉重感、发凉、皮肤色素沉着、静脉曲张等症状。

- 可能伴随有浅表静脉炎、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2. 体格检查:- 发现患侧下肢水肿、静脉曲张明显或者触诊到下肢静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

- 通过Valsalva动作可能诱发症状加剧。

3. 影像学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初步发现髂静脉及其分支的血流速度改变、管腔狭窄或闭塞以及侧支循环情况。

- CT静脉造影(CTV)或磁共振静脉造影(MRV):是诊断IVCS 的重要手段,可以直接显示髂总静脉受压部位、程度及形态改变,同时评估其他下肢深静脉的状况。

- 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可以直观地显示髂总静脉受压变形和血流动力学变化。

4. 压力测量:- 经导管直接测量髂静脉内压力,对比两侧压力差异,异常的压力梯度可能是诊断依据之一。

以上各项检查结果,并结合病史资料,医生可以确诊是否存在髂总静脉压迫综合征。

若患者有上述相关症状且影像学检查显示髂总静脉存在明确的压迫性病变,则高度怀疑该病症。

髂总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点:1.髂静脉管腔狭窄超过50%。

2.产生侧支循环。

3.髂静脉管腔内“嵴”的形成。

4.髂静脉狭窄部位血流压力梯度静息时>2 mmHg,运动时>3 mmHg。

此外,为了明确诊断,可以选择到当地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一旦确诊该病症,要及时到医院采取相关手段进行治疗。

同时,还需要注意该病症的临床表现,例如患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并进行性加重,久之形成下肢静脉曲张、硬结、色素沉着,皮肤软组织瘀血性营养不良,慢性溃疡,静脉性跛行甚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一系列症候群。

大脑深静脉系统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比分析

大脑深静脉系统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比分析

RESEARCH WORK引言大脑深部静脉具有复杂的先天变异和不对称解剖等特点[1-2],其位置较深,血管管径纤细,走形蜿蜒迂曲。

加之常见栓塞、血管破裂出血[3-6],同时也是手术入路,在手术过程中极易受损。

为此,能清晰、完整地显示其解剖结构,进而了解血管的数目、管径大小及走行方向显得至关重要。

当前用于评估大脑深静脉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脑CT静脉成像技术(CT Venography,CTV)、脑磁共振静脉成像技术(MR Venography,MRV)以及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和增强梯度回波T2*加权血管成像(Enhanced gradient echo T2 Star Weighted Angiography,ESWAN)。

但DSA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和风险,对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有一定的要求,存在手术并发症,且检查价格昂贵,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7]。

而多层螺旋CT,乃至双源CT技术仍无法避免X线带来的辐射损伤以及碘对比剂所致的过敏风险[7]。

而磁共振成像由于具有无辐射、无创性等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此,本研究旨在探讨2D时间飞越磁共振静脉成像(2D-time of flight-MR venography,2D-TOF-MRV)、3D相大脑深静脉系统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比分析刘小艳1,王骏21.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江苏南通 226000;2.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安徽合肥 230000[摘 要] 目的 评估增强梯度回波T2*加权血管成像(Enhanced gradient echo T2 Star Weighted Angiography,ESWAN)技术对大脑深静脉系统的显示能力,对比、分析不同大脑深静脉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的差异。

中国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ST)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解读

中国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ST)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解读

血栓前状态
恶性疾病
血液病
CNS紊乱 血管炎
其它感染性疾病 其它系统紊乱
口服避孕药
妊娠/产褥期
感染 药物 机械性 脱水
国际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研究试验(ISCVT)的危险因素(%)
5
Ferro J M et al. Stroke, 2004,35(3):664-670.
静脉血栓形成与口服避孕药
引起几种肝脏产生的血 浆蛋白水平的增加:
女性) MRI(73%) 是主要诊断手段 80% 接受抗凝治疗 院内死亡6%.
STROKE. 2014, doi: 10.1161
8
症状学(2)—合并硬脑膜动静脉瘘
CVST常与硬脑膜动静脉瘘同时存在,其 发生率可达39%
血栓多位于动静脉瘘的附近或引流静脉的 下游
表现为头痛、搏动性耳鸣、颅内出血等表 现,而在静脉(窦)血管再通后,瘘口常 可闭合

Smith R and Hourihan MD. BMJ. 2007
15
16
2012-7-9
2012-7-10
2012-7-12
影像学检查--推荐意见:
DSA是确诊CVST的金标准,逆行静脉造影如发现 窦内狭窄远近端压力差达12 mmHg以上时,有支 持诊断价值。但使用时应考虑到单纯皮层静脉血栓 形成时的不足,以及其有创性和操作不当导致颅内 压增高的风险(II级推荐,C级证据)(修改)
• 蛛网膜颗粒、隔 膜、残余血栓、 脂肪沉积和大脑 结构移位均能模 拟狭窄
67 mmHg 11 mmHg
远近端压力梯度 >12 mmHg
Bussiere et al; AJNR 31: 645 – 650, 2010
14

2021易栓症诊断与防治中国指南(完整版)

2021易栓症诊断与防治中国指南(完整版)

2021易栓症诊断与防治中国指南(完整版) 2021年易栓症诊断与防治中国指南(完整版)易栓症(thrombophilia)是一种病理状态,由各种遗传性或获得性因素导致,容易发生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

易栓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颅内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血栓形成、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等。

某些类型的易栓症可表现为年轻早发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卒中等动脉血栓事件。

易栓症导致的血栓事件反复发作显著增加了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为规范我国易栓症的诊治,经XXX血栓与止血学组专家讨论,结合GRADE(Grade of 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XXX)分级系统,即证据等级和推荐程度的评估而制订本指南。

一、易栓症的发病机制与病因分类一)发病机制Virchow提出血栓形成三要素:血管壁因素(内皮细胞损伤)、血流淤滞、血液成分异常(血小板、凝血因子、抗凝蛋白、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炎症因子等)。

因此,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上述三个基本环节的各种病理生理变化都可导致易栓症的发生,通常主要因凝血-抗凝血、纤溶-抗纤溶失衡引起的血液高凝状态所致。

二)病因分类易栓症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

通过对家系和孪生子的配对研究表明,个体对VTE易感性的差异约60%归结于遗传因素。

遗传性易栓症常见于生理性抗凝蛋白,如抗凝血酶(antithrombin。

AT)、蛋白C(protein C。

PC)、蛋白S (protein S。

PS)等基因突变导致蛋白抗凝血功能缺失,或促凝蛋白,如凝血因子VLeiden突变、凝血酶原GA基因突变等导致蛋白促凝功能增强,最终引起血栓栓塞。

获得性易栓症主要发生于各种获得性疾病或具有获得性危险因素的患者,因促凝蛋白水平升高、抗凝蛋白水平下降、改变了炎症/自身免疫机制等使血栓栓塞倾向增加。

下肢深静脉血栓CTV成像方法及其临床价值

下肢深静脉血栓CTV成像方法及其临床价值

下肢深静脉血栓CTV成像方法及其临床价值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CTV间接法和直接法两种CT成像检查方法及其图像质量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我院下肢CTV直接法和間接法深静脉血栓各20病例,由高年资医生采用主观评价法分析图像质量,并与DSA检查结果对比。

结果下肢CTV直接法以横断面结合MIP、VR、3D显示血管较好,可清晰显示病变的位置、范围、血管壁的钙化程度。

下肢CTV间接法由于静脉充盈较淡,以横断面及MIP观察血管为主。

两者血栓检出与DSA图像相比,直接法为隐约可见3例,可见10例,清晰可见7例;间接法隐约可见11例,可见6例,清晰可见2例,疑似1例。

结论合适的下肢深静脉血栓CTV成像方法,可较好诊断深静脉血栓。

标签:深静脉血栓;下肢CTV;直接法和和间接法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常见病,临床症状主要为患肢肿胀,局部疼痛,皮肤青紫、溃烂。

常见并发症是血栓脱落引起的肺动脉栓塞,两者临床上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IE)[1]。

准确、及时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可减轻患者下肢疼痛症状,又能提前预防肺栓塞,避免危及患者生命的发生。

因此,快速、准确的影像学检查对临床医生诊断、治疗深静脉血栓有极其重要意义。

本文探讨64排下肢CTV成像技术及其在临床上应用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64排下肢CTV检查40例。

其中直接法20例,间接法20例,年龄16~75岁,临床表现多见一侧肢体肿胀,局部疼痛,站立或行走疼痛加剧等。

1.2 设备Philips Brilliance型64排CT,Stellant-Medrad 型双筒高压注射器。

非离子型碘海醇造影剂,Philips-EBW4.0工作站。

1.3 方法64排下肢CTV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成像方法扫描参数相同点: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As,球管转速0.6秒/圈,螺距为0.8,层厚0.625×64。

扫描范围为从足底扫描至髂静脉分叉水平。

深静脉血栓的CTV、MRV

深静脉血栓的CTV、MRV

4.MRV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影像学检 查方法,MRV的优点在于无创伤性、无 X线曝射问题,可以不用碘作造影剂, 对碘过敏的病人可用MRV,而且后处理 功能很强,进行三维重建可以多种方向
从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进展,已
明确认为肺血栓栓塞(PTE)及深静 脉血栓形成(DVT)这两种病变是 一种病理过程的不同表现(Kakker, Ferretti等)。总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 (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
据统计PTE发生率为60-70例/10 万人口(引自BTS Guidelines,2003 年6月)。在德国每年30万人发病 (Eur Radiol,2002);美国统计 DVT及PTE的发病为30-60万人; DVT的发病人数为每年500万。而 Monvel (Chest,1992)认为60%的 DVT病人可导致PTE,而90%的PTE 是来自DVT。
造影剂: 非离子碘对比剂,优维显(Ultravist,300mgI/ml) 或欧乃派克(Omnipaque 300mgI/ml)等
注射方式: 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入 注入部位: 左或右侧肘静脉 造影剂总量: 100-120ml
流速: 3.5-4.0ml/秒 延迟时间: 12-15秒
2、多层螺旋CT诊断 肺动脉栓塞的技术条件与方法
直接CTV为了下腔静脉及全腿静脉很好显 示,直接从足部静脉注入CT造影剂(CTV), 造影用非离子碘如ultravist ,omnipaque 40ml, 用200ml盐水稀释,2ml/sec,注入完毕后延迟 35秒,扫描长度100cm。从踝部到下腔静脉, 单层螺旋pitch为2,多层SCT可用1:6 ,120kv, 250mA,5mm层厚。可以扫描后三维MIP重建 或用VR(Volume Rendering )。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常见的常见病。

它可能会导致血栓、肺栓塞和其他长期健康问题,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如何诊断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以便更好的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

诊断首先,我们需要确认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

对于疑似患者,医生应该进行详细的病史和全面的身体检查,同时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进行判断。

临床表现可以包括下肢肿胀、疼痛和发红、发热、皮肤紫红色等。

实验室指标包括凝血功能、D-二聚体、肝功能等。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多普勒检查、CT(电脑断层)、MRI(磁共振影像)等。

综合分析这些指标,可以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治疗对于已经确诊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应该分为抗凝和非抗凝治疗。

具体内容如下: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方法。

它能够有效地预防血栓形成和扩散,同时减少肺栓塞的发生。

抗凝治疗通常包括肝素和华法林。

肝素是抗凝治疗中的最初选择。

在进行肝素治疗时,有两种方式:静脉注射和皮下注射。

静脉注射适用于重症患者,而皮下注射适合轻、中度病情的患者。

在肝素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细心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

华法林是口服抗凝治疗中的基本药物。

它可以有效地防止再次血栓形成。

因为它的抗凝效果有延迟性,所以需要在肝素治疗后进行使用。

在使用华法林治疗期间,需要定期检查凝血功能并进行调整,以保持在治疗范围内,同时避免出现出血的副作用。

非抗凝治疗对于一些特殊的患者,抗凝治疗不适合应用。

例如,患有症状性出血倾向、手术即将进行或正在进行的患者,以及妊娠期患者等。

针对这些情况,还可以采用非抗凝治疗方法,如过滤器植入、溶栓等治疗方法。

总之,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诊断应全面,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抗凝和非抗凝治疗,以此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患者在发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便及早诊断和治疗,尽早恢复健康。

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新进展

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新进展

最常见症状和体征依次为: 头痛(80-90% ) 癫痫发作(40% ) 局灶性神经功效缺损 意识障碍 视神经乳头水肿等
少见或罕见有海绵窦综合征、蛛网膜下腔出血、伴有先兆偏头痛发作、不 足头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耳鸣、单纯精神症状、单一或多发性颅神经损 害等(14)
Bousser MG, Ferro JM.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 an ncet Neurol. ;6(2):162-170.
间大吻合支)
4
16. 海绵窦
第4页
脑静脉系统解剖
the superior sagittal sinus (green), inferior sagittal sinus (light blue), straight sinus (dark purple), confluence of the sinuses (orange), trans2v0e2r4s/e8/3sinuses (dark blue), 脑静s脉i和g静m脉o窦id血栓si形n成u新se进s展(yellow).
MRV可很好地显示脑静脉窦和静脉, 但单纯使用MRV不能区分是静脉血栓 还是脑静脉发育不良, 尤其是一侧横窦和乙状窦发育不良很常见。
所以用脑MR检测到静脉窦或静脉中血栓, 同时脑MRV发觉相同部位静脉 窦或静脉闭塞或狭窄, 二者结合使用被认为是当前诊疗CVST金标准。
2024/8/3
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新进展
7
第7页
解剖学特点
静脉无肌纤维, 无收缩力, 无瓣膜 不与动脉伴行 大脑静脉有丰富吻合支 浅、深静脉均先注入硬膜窦 上矢状窦也引流板障静脉血液 静脉压与颅内压靠近
2024/8/3
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新进展

脑静脉血栓的影像诊断

脑静脉血栓的影像诊断

脑静脉血栓的影像诊断周立新;倪俊;朱以诚;姚明;彭斌;崔丽英【摘要】脑静脉血栓(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是一类累及脑静脉及静脉窦的少见卒中,临床诊断困难,延误诊断易导致不良预后。

神经影像是早期诊断CVT的关键。

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联合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是临床最常用、最敏感的影像诊断技术。

颅脑MRI的T1、T2、T2*序列可发现CVT导致的继发脑实质损害(间接征象)或静脉部位的血栓信号(直接征象),再进一步通过MRV显示的静脉血栓信号(直接征象)证实诊断,若仍不能做出诊断,可考虑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以明确诊断。

CVT的影像诊断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陷阱或误区,掌握一定的脑静脉解剖及变异的知识对快速准确做出CVT的诊断非常重要。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 including thrombosis of cerebral veins and major dural sinuses, is an uncommon disorder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It may have disastrous consequences if not diagnosed and treated promptly. Imaging plays a primary role in its diagnosi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of the head combined with 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MRV) is the most sensitive study for detection of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 in the acute, subacute, and chronic phases. If the diagnosis is still uncertain after MRI and MRV has been performed, cerebral angiography may be indicated. Knowledge of normal venous variations and potential pitfalls related to image interpretation are important for achieving an accurate diagnosis.【期刊名称】《中国卒中杂志》【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8页(P838-845)【关键词】脑静脉血栓;磁共振成像;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静脉成像【作者】周立新;倪俊;朱以诚;姚明;彭斌;崔丽英【作者单位】100730 北京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100730 北京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100730 北京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100730 北京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100730 北京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100730 北京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正文语种】中文脑静脉血栓(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是累及静脉窦及脑静脉的一类相对少见的卒中,占所有卒中的0.5%~1%,推测人群中患病率为3/1 000 000~4/1 000 000[1],青年女性常见[2]。

《中国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要点

《中国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要点

《中国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要点颅内静脉血栓形成(CVT)是指由各种病因引起的颅内静脉或静脉窦血栓形成,使血液回流受阻或脑脊液循环障碍,导致颅内高压和局灶脑损害为特征的一类脑血管病,约占所有脑血管病的0.5%~1%。

我国没有相关流行病学数据,但随着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技术的提高,本病并不少见,尤其在口服避孕药和围产期女性中更值得重视。

CVT可原发于颅内脑浅静脉、深静脉或静脉窦,其中单纯浅静脉血栓形成罕见,多由静脉窦血栓延伸而来;深静脉血栓形成则以大脑内静脉和大脑大静脉多见。

60% 以上的患者病变累及多个静脉窦,其中以上矢状窦受累居首位。

病变性质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前者常继发于头面部或其他部位细菌性感染;后者则多与各种非感染性病因引起的高凝状态、血液淤滞、血管壁损伤和颅内压过低等有关,部分原因不明。

病因和危险因素【推荐意见】: CVT 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复杂多样,应积极查找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的各种因素(级推荐)。

临床表现一、一般临床表现1. 颅内高压和其他全脑损害:2. 局灶性脑损害:3. 痫性发作:4. 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二、不同部位CVT的临床表现1.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2. 横窦和乙状窦血栓形成:3. 直窦血栓形成:4. 海绵窦血栓形成:5. 单纯脑深静脉血栓形成:【推荐意见】:(1)CVT依血栓累及部位、范围和起病急缓不同,导致临床表现多样,轻重不一,应重视CVT 临床表现的复杂性(级推荐;本条为本次新增推荐意见)。

(2)对不明原因的头痛、视乳头水肿、颅内压增高、局灶脑损害(包括出血性或缺血性)、痫性发作(包括子痫)、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认知或精神障碍,或伴有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应考虑CVT的可能,并行相关检查(级推荐,C级证据)。

影像学检查一、头颅CT/CT静脉成像(CTV)1. CT平扫:2. CT增强扫描:3. CTV:二、头颅MRI/磁共振静脉成像(MRV)1. MRI常规序列:2. MRV:3. DWI:4.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或T2梯度回波对急性期静脉窦和皮质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敏感度较高。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腔内治疗专家共识2023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腔内治疗专家共识2023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腔内治疗专家共识2023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发病率仅次于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第三大心脑血管疾病[1],且由于人口老龄化等因素,VTE年均患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

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同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

DVT的主要不良事件包括肢体肿痛、坏死、PE和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2]。

近年来,随着对DVT和PTS认识的不断提高,DVT的治疗理念发生了变化,其中,腔内治疗具有微创、早期改善症状、保护瓣膜功能和预防PTS等优点,逐渐取代传统开放性手术,成为外科治疗DVT的首选方法。

本文根据近期的临床试验结果、临床指南与临床经验制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腔内治疗专家共识》,为腔内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指导。

一、共识形成方法随着腔内技术的快速发展、介入器械的不断革新以及对DVT转归的深入认识,传统的DVT诊治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趋势。

由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发起并组织下肢静脉腔内治疗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拟定关键问题和共识提纲,经专家组组织全国该领域专家先后进行3次公开讨论和修改,最终确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腔内治疗专家共识》。

本共识的证据等级和推荐强度参考GRADE分类方法,详细内容见表1、表2。

二、病因和危险因素DVT的主要病因是血液高凝状态、血流淤滞和静脉壁损伤[2-3]。

DVT 的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因素和继发性因素[3],原发性因素包括抗凝血酶、蛋白C、蛋白S缺乏和抗凝脂抗体综合征等,继发性因素包括创伤、妊娠、手术、制动、恶性肿瘤等,因此,DVT多发生于外科手术、创伤、长期卧床、下肢制动、家族史以及晚期恶性肿瘤等患者。

202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腔内治疗专家共识

202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腔内治疗专家共识

202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腔内治疗专家共识随着腔内技术的快速发展、介入器械的不断革新以及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p ost-thrombotic s y ndrome, PTS )转归的深入认识,传统的下肢深静脉PTS诊治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趋势。

由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发起并组织下肢静脉腔内治疗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拟定关键问题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腔内治疗专家共识》的提纲,经专家组组织全国该领域相关专家进行先后3次公开讨论和修改,最终确定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其控制、诊断措施、治疗流程、外科治疗和随访措施等6个临床问题和推荐意见。

本共识的证据等级和推荐强度参考GRADE分类方法,详细内容见表1、表2.、流行病学—证拊等级内容A 数据諒于多个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或芬萃分析,未来研究几乎不可能改交现h 疗效评价结果的可伯度B数据说于单个勍机对照临床研究或大If 本从飞恸饥对照研究未衣研究可能对现有疗效il ,价有市要影晌,可能改变评估结果的可信度C 专寂观点和I或小样本社或回顾性研究、注册登记研究:未米研究很可能对现有疗效评价有前妥影晌.改变评估结荣可信度的可能性较大— 推荐强度内容证据和成齐迫认同某一持定治疗或操作有益.有用.有效u\t·.特定治疗或操作的f1用性.{i效性的证据和I 或意见有分歧Oa证据,,召见的权重偏向h 用和I或有效Ilb有用性和I有效住还没有很好的证诏m 某一特定治疗或操作无效.且在某些案例中付吝1.1下肢深静脉PTS的定义下肢深静脉PTS—般是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 VT)病史超过6个月且表现为患肢的肿胀、疼痛、沉重、静脉曲张、色素沉着甚至溃疡等一系列漫性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症候群1]。

静脉间歇性跋行通常是轻中度下肢深静脉PTS患者的主诉之—,即站立或活动时下肢疼痛、肿胀,休息尤其是抬高下肢时症状缓解。

2023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培训试题

2023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培训试题

2023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培训试题1、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发生于()。

A、右下肢B、左下肢(正确答案)C、双下肢D、左上肢2、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有()。

A、血液高凝状态B、血管壁损伤C、血液瘀滞D、以上均是(正确答案)3、诊断DVT的金标准是()。

A、静脉造影(正确答案)B、彩色多普勒C、CTVD、血浆D-二聚体4.DVT的临床分型按部位分,可分为()。

A、中央型B、周围型C、混合型D、以上均是(正确答案)5.DVT疼痛的程度因()不同而存在差异。

A、血栓形成的范围B、炎症反应的轻重程度C、个体对疼痛的敏感度D、以上均是(正确答案)6、下肢DVT后的继发性代偿表现是()。

A、肢体肿胀B、疼痛C、浅静脉曲张(正确答案)D、全身反应7、DVT全身反应不包括()。

A、体温升高B、体温下降(正确答案)C、脉率增快D、白细胞计数增多8、患肢卧床休息时,抬高患肢,高于心脏()。

A、10-20cmB、5-15cmC、20-30cm(正确答案)D、30-40cm9、腔内治疗术后伤口出血的原因有()。

A、抗凝、溶栓药物用药剂量和时间B、术后压迫止血不到位C、患者过早屈髋屈膝D、以上均是(正确答案)10、指导患者出院后养成健康的良好行为,包括()。

A、严格戒烟戒酒B、控制血压、血糖C、避免久站久坐,坐位时,避免一条腿搭在另外一条腿上D、以上均是(正确答案)11、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有()。

A、原发性血液高凝状态(正确答案)B、卧床制动(正确答案)C、肿瘤(正确答案)D、外科手术、创伤(正确答案)E、妊娠(正确答案)12、诊断静脉血栓形成的辅助检查有()。

A、静脉造影(正确答案)B、彩色多普勒(正确答案)C、CTV(正确答案)D、血浆D-二聚体(正确答案)E、MRV(正确答案)13、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有()。

A、肢体肿胀(正确答案)B、疼痛(正确答案)C、浅静脉曲张(正确答案)D、全身反应(正确答案)E、股青肿和股白肿(正确答案)14、可缓解DVT疼痛的行为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接CTV为了下腔静脉及全腿静脉很好显 示,直接从足部静脉注入CT造影剂(CTV), 造影用非离子碘如ultravist ,omnipaque 40ml, 用200ml盐水稀释,2ml/sec,注入完毕后延迟 35秒,扫描长度100cm。从踝部到下腔静脉, 单层螺旋pitch为2,多层SCT可用1:6 ,120kv, 250mA,5mm层厚。可以扫描后三维MIP重建 或用VR(Volume Rendering )。
(四)非血流依赖性小腿MR静脉 造影术(Flow Independent 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of the calf)
由Gallix 2003年提出,利用血流 内在的MR特性,使血管与周围组织 信号分开,显示周围静脉尤其是小的 慢血流的肢体血管,并可见小静脉丛。
扫描参数:距阵: 512×512
层厚: 1.25—2.5mm,易于显示亚段肺动脉及分支 螺距: 3:1 (High Quality,HQ),如病人屏气困
难则采用6:1( High Speed,HS)
FOV: 32—35cm 电压: 120KV 电流: 220—280mA
旋转时间: 0.5-0.8 秒 (部分病人可加心电门控扫描)
面遮蔽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
现(VR )等,亦可进行SCT血管内窥镜,可以在几
十秒钟内完成。
(5) 、增强扫描时,节省造影剂。
(6)、速度提高2~4倍。
扫描机型:GE公司产Lightspeed Plus 4层CT机
扫描范围: 从主动脉弓到膈上水平,包括亚段肺动脉, 由头 侧向足侧或足向头侧扫描 共长约120-150 mm
4.MRV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影像学检 查方法,MRV的优点在于无创伤性、无 X 线曝射问题,可以不用碘作造影剂, 对碘过敏的病人可用MRV,而且后处理 功能很强,进行三维重建可以多种方向 观察血管为其优点,但是其缺点为较昂 贵,检查时间较长,不适合于危重病人 进行。而非血流依赖性小腿 MR 静脉造 影术,能够清楚的显示小腿静脉而不用 造影剂,在非危重病人可以进行。
、 从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进展,已
据统计PTE发生率为60-70例/10 万人口(引自BTS Guidelines,2003 年6月)。在德国每年30万人发病 (Eur Radiol,2002);美国统计 DVT及PTE的发病为30-60万人; DVT的发病人数为每年500万。而 Monvel (Chest,1992)认为60%的 DVT病人可导致PTE,而90%的PTE 是来自DVT。
造影剂基础上延迟2分半至3分钟(150-180
秒)后行横轴位扫描。


扫描范围:从小腿腓肠肌上缘至膈肌下缘,
扫描视病人的身高而定 注意:扫描前将足跟用毛毯或枕头垫好,以避免腓肠
肌静脉受压迫而显影不佳。
多层螺旋CT在下腔静脉血栓诊
我们体会间接性静脉造影术的优点是: 1、 造影剂是应用肺动脉造影循环至静脉内 的造影剂。不用另加造影剂。 2、 当肺动脉造影增强适度时,可以最大限 度的增强盆腔及下肢静脉。 3、 仅增加3-4分钟检查时间。 4、 一次检查可获得 DVT及PE情况,以制 定治疗指导方针。 下 肢 股 、 腘 静 脉 的 DVT 的 诊 断 敏 感 性 97%,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为 100%, 阴性预测值99%。
.肺动脉显影情况与静 脉显影的好坏有关,故 必须肺动脉显影CT值在 200Hu以上,才能使静 脉显影为好
磁 共 振 静 脉 造 影 术 ( MR veuography,MRV)
(一)TOF MRV(Time of Flight) 时间飞逝法的MRV技术,是利用 流动血液的信号增强幅度而成像, 用2D TOF法
扫描范围: 从主动脉弓到膈上水平,包括亚段肺动脉, 由头 侧向足侧或从足侧向头侧扫描,共长 约120-150 mm 扫描参数:螺距: 1.7-2.0
层厚: 3mm,层厚薄易于显示亚段肺动脉及分支
扫描时间:1秒。 矩阵: 512×512或320×320
FOV: 33×33-35×35cm
电压: 120KV 电流: 200mA
总扫描时间:15-16 秒
3、间接性CT静脉造影术是非常有用的方法, 即在SCT肺动脉造影术后,不用添加造影剂,延迟
2分半钟至3分钟后行轴位扫描,使下腔静脉、髂
静脉、股静脉、腘静脉等显影的方法。其技术技 术条件与方法如下:

扫描方法:病人仰卧于检查台上,应用单层或多层 SCT技术(见上述),在完成SCT肺动脉造 影术后,不用再添加造影剂,在原来注入
我们从2003年3月至2003年10
月共有肺栓塞病例61人,均进行
了间接法静脉造影术,下肢深静 脉血栓37例,占该组病例60.8%。
间接性静脉造影术, 先行肺动脉造影,其 方法如下:
1、单层螺旋CT诊断 肺动脉栓塞的技术条件与方法
扫描机型: Philips产Tomoscan AVE-1螺旋CT机
应用了两次减影方法,应用3DFGR系列(GE 公司,1.5T)TR/TE=6/1.3,, 层厚3.5mm, 512x256,26层/35s.频率方向垂直于横断面,单个 扫描野方向垂直于横断面,单个扫描野500mm, 包括下腔静脉下部5—10cm至髂静脉及股静脉,, 应用Gd—DTPA 20mg,以1ml/sec的速度注入肘前 静脉,在首次采集后15秒注入;然后用20ml盐水 冲洗,共扫描8次,获取8幅图像,一次扫描时间 为30s, 扫描前用气囊60X9cm,放在膝关节处、腓 肠肌处及腿部,充气后固定局部,应用双减影系 列减去动脉影及背景信号,而存留静脉影之总和。 用MIP法冠状面成像,采集时间及后处理
造影剂: 非离子碘对比剂,优维显(Ultravist,300mgI/ml) 或欧乃派克(Omnipaque 300mgI/ml)等 注射方式: 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入 注入部位: 左或右侧肘静脉 造影剂总量: 100-120ml 流速: 3.5-4.0ml/秒 延迟时间: 12-15秒
2、多层螺旋CT诊断 肺动脉栓塞的技术条件与方法
造影剂: 非离子碘水溶液,
优维显 ( Ultravist,300 mgI/ml)
欧乃派克( Omnipaque 300mg I/ml)
注射方式: 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入
注入部位: 左或右侧肘静脉
造影剂总量: 100 ml
流速: 3.5-4.0ml/秒
延迟时间: 12-15 秒
总扫描时间:9-20 秒
造影剂: 非离子碘水溶液, 优维显 ( Ultravist,300 mgI/ml) 欧乃派克( Omnipaque 300mg I/ml) 注射方式: 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入 注入部位: 左或右侧肘静脉 造影剂总量:80- 100 ml 流速: 3.5-4.0ml/秒 延迟时间: 12-15 秒
(二) 间接性CT静脉造影术
(Indirect CT venography )
或称CT静脉造影术及肺动脉造 影术(CT venography and pulmonary
angiography ,CTVPA)
该方法是由Loud氏于1998年首先提出, 是一种诊断的方法,可以同时获得PTE及 DVT的情况,是应用CTPA而不另加造影剂 及无需另外的静脉注入造影剂,使下肢静 脉、盆腔静脉及下腔静脉可以迅速显影, 而发现有血栓形成。 该造影术是将血栓栓塞视为一整体性 疾病,使用一种快速单一的检查方法,找 出病因(静脉)及靶器官(肺动脉)的血 栓拴塞。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显著改 善了病人伴有血栓栓塞性疾 病予后,尤其是及时诊断及 防止静脉血栓形成,以避免 形成PE,是摆在我们面前很 重要的问题。
DVT影像学诊断,如 CTV及MRV对DVT的非创伤 性诊断,是非常有意义的。 而在本文中,我们特别推荐 及讨论了间接性静脉造影术 对DVT的诊断价值。
一、下肢静脉系统的X线解剖
(二)造影增强MRV: 直接3DCE MRV法
1、应用Gd—DTPA
2、应用Clariscan 30
DCEMRA 应用Clariscan 30 冠状位像
DCEMRA 应用Clariscan 30 轴位像
(三)动脉减影法静脉增强 MR 静 脉 造 影 术 ( Venous enhanced substracted Peak arterial MRV , VESPA MRV ) 该方法由Fraser提出(2003年) 并与普通静脉造影相对比,敏 感性与特殊性为100%,
2.下肢静脉造影术:在DSA下进 行,是一种创伤性方法,可以有 并发症,如过敏反应,肾毒性及 静脉炎
3 .直接性 CT 静脉造影术与间接性 CT 静脉造影术比较,该方法为有创 伤性,且注入静脉易发生血栓形成。 若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从浅静脉注 入,仅浅静脉易显影,浅静脉充盈 时,可压迫深静脉,深静脉不易显 影,现多已不用。间接性 CT 静脉造 影术是一种可靠的诊断方法,如无 碘过敏的病人是首选的诊断的方法, 无创伤性。一般无并发症 。
下肢静脉解剖:分为深静脉组及 浅静脉组。深静脉与动脉伴行,下肢 深静脉包括股静脉总干、股深静脉、 股浅静脉、腘静脉、胫前静脉、胫后 静脉及腓静脉。大隐静脉为最大的浅 静脉,位于大腿内侧注入股静脉,小 隐静脉在腿的外侧注入腘静脉 ,少数 可在大腿下三分之一注入大隐静脉。
二、CT静脉造影术
(一)直接CT静脉造影术(CTV)
多层SCT(MSCT)是近年来发展的CT新技 术,较单层SCT有许多优点,是将常规CT的制约因 素:薄层,速度,覆盖面三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
(1)、亚秒扫描,目前最快已达0.37s.采集信息 快,每次可扫描4层-16层。目前已增至32-40层. (2)、MSCT提高了低密度对比分辨力和空间分 辨力,与单层螺旋CT相同的低对比分辨力可降低 30%毫安量,空间分辨力提高一倍。
CTV及MRV对深静脉血栓形成 的诊断价值及其比较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