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劝学》(无答案)
《劝学》一轮复习学案
《课后达标检测》504-503页; 《素养提升锦囊》第17页“假”、第19页“就”、第20 页“绝”,第26页“劝”,第55页“焉”。
三、课下作业(见复习学案) (一)古代文化常识积累练习。 (二)文言文阅读训练《课后达标检测》537页1、2。 (三)课上自主梳理没完成的继续梳理。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远处的人能看得见,
顺着风向呼喊,声音没有增大,但听的人都听得清楚。 (采分点:加、疾、彰)
四、课下作业(见复习学案)
(一)基础知识查漏补缺 (二)文言文阅读训练
三、《劝学》的论证特点 1.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 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比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 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例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 舆马,假舟楫,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有时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 成鲜明的对照,让读者从中明白道理。如将骐骥与驽马对照,朽木与金石对照。 设喻方式有时先反后正,有时先正后反,内容各有侧重,句式也多变化,读来 毫无板滞之感。有的比喻,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让读者思考,如“青 出于蓝”“冰寒于水”。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臂非加 长也。而见者远”,“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有的先设比喻,引 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 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道理,再用“不积跬 步”“不积小流’作进一步论证。 2.论证思路清晰,全文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段论证。每段说明一个问题。 第二、三段是先行论证,最后归结论点;第四段则把论点贯穿于论证之中。论 证中有时先正后反,有时先反后正。灵活而有变化,使论辩生动有力。
《劝学》高三复习学案
<<劝学>>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 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准确默写名句。
2.准确掌握课内外文本断句。
3.积累写作素材。
一、给加点字注音。
輮.以为轮槁暴.须臾.跂.而望舆.马跬.步骐骥..驽.马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二、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君子生非异也三、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2.蚓无爪牙之利四、解释下列词语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以为妙绝佛印绝类弥勒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强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假舟楫者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大臣犯法,无所宽假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用心一也骐骥一跃一一如既往六王毕,四海一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而人之所罕至焉子亦有不利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盘盘焉,囷囷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燕王欲结于君善假于物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业精于勤荒于嬉青,取之蓝,而青于蓝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而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五、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及用法。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6.其曲.中规7用心一.也 8.不能十步..六、指出下列句式特点。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虽又槁暴,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
3.輮以为轮。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七、翻译下列句子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轮复习学案:《劝学》一轮复习学案(含答案)20.06XX (1)
(必修三)《劝学》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 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准确默写名句。
2.积累写作素材。
一、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君子生非异也二、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2.蚓无爪牙之利三、解释下列实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以为妙绝佛印绝类弥勒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强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假舟楫者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大臣犯法,无所宽假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用心一也骐骥一跃一一如既往六王毕,四海一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而人之所罕至焉子亦有不利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盘盘焉,囷囷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燕王欲结于君善假于物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业精于勤荒于嬉青,取之蓝,而青于蓝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而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四、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及用法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6.其曲.中规7.用心一.也 8.不能十步..五、指出下列句式特点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虽又槁暴,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
3.輮以为轮。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六、翻译下列句子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七、名句默写1.(2015湖北)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2.假舆马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舟楫者,____________________,3.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劝学(2)》教案
《劝学》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劝学》《师说》.docx
《劝学》《师说》复习导学案【学习要求】1.背诵《劝学》《师说》,并能准确默写。
2.掌握文中出现的如“绝、致、疾、师”等重点实词,“而、之、其、于”等虚词,并能翻译重点句子。
3.在掌握文本知识的基础上做到学以致用,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
课前复习【学习要求】请用20-30 分钟完成下面的练习。
1. 根据结构图解背诵课文。
结构图解:《劝学》提高自己学习的意义改变自己中心论点: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学不可以已注重积累方法与态度坚持不懈专心致志学法点拨:提纲挈领背课文抓住文章的脉络诵读,可以条理清晰地记住全文内容,对背诵课文有很大帮助。
请结合结构图解,尝试记诵课文。
结构图解:《师说》论点:学者必有师古之圣人—今之众人正确态度破:士大夫耻学于师无贵无贱择师教子—其身耻师无长无少师说道之所存巫医等人—士大夫立:圣人无常师师之所存写作缘由:赠李蟠2.根据拼音写汉字。
di àn()青虽有 gǎo( )pù( )金就 l ì()则利cān()xǐng( )乎己xi a()六跪而二á o( ) qì()而望矣闻者zh āng()假 y ú( )马者假舟 j í() 者风雨兴 yān()kuǐ( )步qí()jì()一跃nú( )马十驾qi a()而舍之金石可 l ?u( )3.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②君子生非异也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④或师焉,或不焉。
4.解释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礼记》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6.吾从而师之。
....4.古之学者必有师。
7.师不必贤于弟子。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8.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课堂复习【学习要求】1.夯实基础,梳理文言知识点,完成知识整合。
《劝学》学案
《劝学》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准确背诵并默写全文。
2.熟练掌握“绝、强、假、望”等词的词义,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3.积累作文方法与素材。
一、检查二、三、四段的默写。
(3分钟快速读记遗忘句段,然后抽查默写。
)二、沙场点兵(一)、【真题在线】(1)(2022新高考I卷)《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2)(2020·全国卷Ⅱ)《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__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3)(2018·全国卷Ⅲ)《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7·全国卷Ⅲ)《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
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5)(2016·全国卷Ⅰ)《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6)(2014·大纲卷)《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积累与翻译(依据课本,结合资料书,10分钟时间独立完成下面练习。
)(一)完成课本梳理P20一词多义 1、2、3、4题(二)尝试独立翻译下面句子。
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上册《劝学》
实词积累
• (1)就
义项 ① ② ③ ④
例句 金就砺则利 荆轲遂就车而去(《荆轲刺秦王》)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谏逐客书》)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
答案 ①借助 ②非正式的、代理的 ③假期 ④与“真”相反,不 真 ⑤假期 ⑥假如,如果
实词积累
• (3)绝 • “绝”本来写作“絕”,是会意字。甲骨文外边是“刀”字, 里边上下都是“丝”字,合起来指用刀切断丝线。表示断绝。
实词积累
• (3)绝
• 【识记方法】“绝”的本义是“绳索断”,由此引申出一般意 义上的“断”。比喻引申出“横渡”义。由“断”义可引申出许 多意义:与人断绝关系叫“绝交”;气断自然就是“死,绝命”; 路断了当然就是“到了尽头,极点”。由“到了极点”引申出程 度副词“极”和动词“超越”(到了极点就是超越一切)。
定语后置句
常见类型 • 1.中心词+之+定语+者 例子: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2.中心词+定语+者 例子: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 • 3.中心词+之+定语 例子: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4.中心词+定语 例子:从弟子女十人所。 • 5.中心词+而+定语+者 例子: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翻译: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
罢了。
•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 翻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
高三语文:《劝学》复习学案 最新
高三语文高效课堂资料《劝学》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背诵课文并默写名句。
2.梳理归纳文言知识点:重点实词“假”“绝”、虚词“于”“而”以及定语后置等。
3.掌握议论文写作技巧——比喻论证。
【梳理·巩固】一、基础知识1.名句默写(1)《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
(2008,山东卷)(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
(2009,山东卷)(3)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2011,山东卷)(4)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2013,山东卷)(5)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2014,辽宁卷)2.重点实词——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学不可以已. (2)木直中.绳(3)金就.砺则利 (4)吾尝跂.而望矣(5)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3.一词多义——解释加点词的意思绝 (1)奈何绝.秦欢 (2)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5)佛印绝.类弥勒 (6)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假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汉人未可假.大兵权(3)愿大王少假.借之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4.重点虚词——说明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积水成渊,蛟龙兴焉.(4)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5.词类活用——找出活用词语,说明活用类型并解释词义(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4)非利足也,而致千里6.古今异义——找出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古义(1)輮以为轮(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7.文言句式——说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无以至千里8.句子翻译——翻译下列句子(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复习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劝学》复习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劝学》复习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劝学》复习学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劝学》是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陈寿所著的一篇文章,是一篇关于教育与修养的论述。
通过对《劝学》的深入学习和理解,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更深刻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
本文旨在针对高中语文课程中《劝学》的教学与教案设计进行探讨,旨在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劝学》,并在学习中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 教学目标本节课程将重点突出学生跟据文本内容对于《劝学》的解读,从而培养学生的文章解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启发学生从中领悟到对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学生通过深入思考,学习陈寿对于学习和生活的看法,从而引领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追求卓越,并铭记着“怀道、塑性、求实、创新的人生价值观”。
二. 教学内容1.《劝学》内容概述。
2.内容大意。
了解陈寿的生平及其思想背景,进一步理解《劝学》的文化内涵。
3.文学鉴赏。
学习《劝学》中的意象、情感、意义构成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修养教育。
通过讲解陈寿的学习态度,引领学生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三. 教学设计1. 准备工作教学前,教师应提前阅读《劝学》全文,了解陈寿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对于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和思想进行梳理,挖掘出授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应提前准备PPT、制定教案、准备习题,以此调动课堂教学的氛围,保证授课顺利进行。
2.课堂展开第一节:1.引入用文学细节情节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场景:“日行访友,道路阻隔,要过荧荧灯影,有白发者,以手持灯,前照路上,后防身子。
有蹒跚者,假何为者,拄杖扶身者,皆挂眼于他,讹谤无已。
胡闹之流,不觉乃绕路,彻夜是劳顿。
知己者,应随足而行。
”2.讲解《劝学》内容,阐述文章主题及文化内涵、重要语句等。
3.简介陈寿:生平、人格、思想等方面,介绍他的学术成就,引领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背景。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过秦论》学案(无答案)(新)
《过秦论》第一课时课内知识复习案课标要求1. 从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2.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4.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考纲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 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2.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分析综合 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4.鉴赏评价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学习目标叙写:1.对照原文准确翻译文言实词、虚词和课文; 2、整理和积累文言知识点。
使用说明:1.用20-25分钟时间,认真依据课文1—2段注释复习翻译,要求逐字逐句,准确无误。
2.用20-25分钟时间,认真完成训练案。
要求不看书、不讨论。
(有些题目可以只说不写)3.用5分钟时间,讨论交流并解决自己有疑问的题目。
一、文化常识贾谊(前200—前168),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
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
年少即以育诗属文闻于世人。
后见用于汉文帝,力主改革,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因当时长沙王不受文帝宠爱,故有被贬之意)。
后改任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堕马而死,自伤无状,忧愤而死。
贾谊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著有《新书》十卷。
代表作有《过秦论》《陈政事疏》(又名《治安策》)《论积贮疏》等。
文言文一轮复习学案(劝学-师说)
高三文言文一轮《劝学》、《师说》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熟练背诵、默写《劝学》、《师说》。
2.掌握“师”、“耻”等实词的用法,“而”、“之”、“于”、“其”、“则”等虚词的用法。
4.能正确翻译含有特殊句式的文言语句。
5.梳理文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一)一词多义(解释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1.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2)吾从而师.之(3)吾师.道也(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7)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2.于(1)青,取之于.蓝(2)而青于.蓝(3)善假于.物也(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5)而耻学于.师(6)于.其身也,则耻师焉(7)师不必贤于.弟子(2007福建卷)(8)不拘于.时,学于.余3.则(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三人行,则.必有我师(2007年天津卷)(4)于其身也,则.耻师焉(2007年湖南卷)(5)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2007年安徽卷)4.其(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2)余嘉其.能行古道(3)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4)其.孰能讥之乎(2006年福建卷、2009年安徽卷)(5)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6)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二)文言实词木直中.绳 (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知.明而行无过矣( )跂.而望矣 ( )声非加疾.也 ( ) 而致.千里( )非能水.也 ( ) 而绝.江河 (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用.心一也( ) 古之学者..必有师 ( )..惑而不从.师( ) 其出.人也远矣 (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 耻.学于师 ( ) 惑.矣 ( ) 小.学而大.遗( )士大夫之族.( )..君子不齿.. ( )..郯子之徒.(. ).(三)一词多义假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3)大臣犯法,无所宽假 (4)汉人未可假大兵权(5)乃以吴叔为假王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佛印绝类弥勒(3)而绝江河 (4)扶尺一下,群响毕绝(5)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6)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过 (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雷霆乍惊,宫车过也(3)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4)闻大王有意督过之(5)一日,大母过余(6)愿枉车驾过之或 (1)或师焉 (2)云霞明灭或可睹 (3)或王命急宣,朝发白帝,暮至江陵道 (1)会天大雨,道不通 (2)策之不以其道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4)臣之所好者,道也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6)何可胜道也哉(7)道芷阳间行(四)词类活用(解释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五)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劝学》学案(无答案)
《劝学》一、课标要求: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2.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二、考纲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2.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分析综合 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4.鉴赏评价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三、学习目标叙写1.能对照课下注释直译文言实词、虚词和课文;2.整理和积累文言知识点。
3.掌握重点文言虚词:于、而、之、焉,文言实词:用、假、一、闻、兴、疾、望4.掌握重点文言句式:定语后置第一课时复习学案使用说明及指导1.利用早读时间,将《劝学》能够流畅翻译并能背诵默写,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虚词及句式。
2.课堂前35分钟独立完成复习学案,不得翻书,讨论;剩下十分钟根据自己掌握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可翻书、讨论,完善答案,以备下节课直接展示点评。
一、文学常识荀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它发展了古代的唯物主义思想。
他反对天命、鬼神的迷信之说,提出了“性恶”的思想,强调教育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二、给下列斜体字注音①輮()以为轮②槁()暴()③日参省()乎己④须臾()⑤锲()而不舍⑥跬()步⑦金石可镂()三、解释下列斜体字词。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________________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_____________________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____________________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____________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_____________6.劝学________________7.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___________8.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__________________9.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________________10.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________________11.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_______________1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1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_______________1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_______________四、找出谢列句子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劝学高中课文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10篇)
劝学高中课文高中语文《劝学》教案(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这里作者为大家分享了10篇较新高中语文《劝学》教案,希望在劝学高中课文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劝学》高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 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⑴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⑴ 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3、德育目标:⑴ 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⑴ 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的联系。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教学方法】1、提纲式教学法。
2、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CAT课件、录音机、教学磁带。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二、荀子简介学生读注释,教师补充多媒体显示: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
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洵讳,写作孙卿。
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
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较后的代表,朴素唯物思想集大成者。
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
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
高中语文《劝学》学案
高中语文《劝学》学案高中语文《劝学》学案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3、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重点】文言实词的识记、理解;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文中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内容分析】《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
内容分前后两部分。
前部分着重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后部分着重阐明学习方法。
课文节选自前部分。
作者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学习的重要和必要,从而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品德。
因此,“劝”在本文是“劝勉、鼓励”的意思。
所以题意是“劝勉、鼓励人们勤奋学习”。
【预习要求】1、熟读课文,掌握字音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虽有()槁()暴()金就砺()则利参省()()知()明而行无过须臾()()跂()彰()舆()马生()非异跬()步骐骥()()驽马()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镂()螯()蛇鳝()2、解释词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虽有( )槁暴(),不复挺者。
君子生( )非异也。
则知( )明而行无过矣。
【教学过程】一、导入并检查预习效果二、朗读课文,注意语气与节奏三、文本品读1、归纳课文的内容要点,列出结构框架第一段:中心论点第二段:学习的意义:(四喻)第三段:学习的作用:(五喻)第四段:学习的方法、态度(十一喻)2、总结的论证方法并举例说明比喻论证排比句论证正反对比论证3、思考交流《劝学》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学不可以已”的观点与现代倡导的“终身学习”的观点是否一致,为什么?4、积累梳理(1)通假字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劝学》教案《劝学》教案
《劝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劝学》全文;(2)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典故和比喻;(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对比喻和典故的运用,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3)学会运用文中的论证方法,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2)培养自己的耐心和毅力,克服困难,不断进步;(3)学会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劝学》全文;(2)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典故和比喻;(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2)典故和比喻的理解和运用;(3)文章论证方法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劝学》的作者背景和文章背景;(2)阐述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标注生僻词语和不懂的地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生僻词语和典故的问题;(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3)讨论文中的比喻和典故的运用。
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背诵《劝学》全文;2. 做好课后笔记,对文中生僻词语和典故进行整理;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学习方法的认识和体会。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 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劝学》中的观点;3. 利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劝学》与其他文章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学期末考试评价:测试学生对《劝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检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语文9劝学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
第9课《劝学》【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合理论证的能力。
2.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3.理解荀子有关学习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4.背诵全文,并掌握实词的多义性,积累文中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重、难点】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学习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的翻译,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理解荀子有关学习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第一课时【预习案】【任务一】利用十分钟时间,把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画出来并掌握它们。
1、作者简介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时人尊号为“荀卿”。
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后人多认为,荀子的文章代表了先秦时期散文最高的艺术成就。
课标要求 考纲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掌握文章立论的方法,注意其严密周详的论证逻辑,以及由此产生的说服力量。
1、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C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
)
骐
骥
一
跃
,
不
能
十
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蟹
六
跪
而
二
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陈胜者,阳城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
(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__________________
7. 绝
( 1)假舟楫者 , 非能水也 , 而绝江河 ___________________
(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通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______通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知
明
而
行
无
过
矣
______
通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君
子
生
非
异
也
______
通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盖着地
8. 非蛇鳝之穴无可 寄托 者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
身上或某种事物 上
六、写出下列斜体字词类活用的类型及意义。
1. 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
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其曲中规
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乃悟前狼假寐 , 盖以诱敌
________________
( 5)假舟楫者
__________________
10. 望
( 1)日夜望将军至 , 岂敢 反乎 _______________
( 2)先达德隆望尊
______________
( 3)适冬之望日前后 ________________
《劝学》复习学案
一、课标要求 :
1.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
2.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二、考纲要求 :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 B
(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八、写出一词多义的意义。
1. 兴
( 1)积土成山,风雨兴 _____________
( 2)汉大兴兵伐匈奴 _______________
( 3)大楚兴,陈胜王 _______________
2. 疾
( 1)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__________
( 2)君有疾在腠理 ________________
复习学案
使用说明及指导
1. 利用早读时间,将《劝学》能够流畅翻译并能背诵默写,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虚词及句式。
2. 课堂前 35 分钟独立完成复习学案,不得翻书,讨论;剩下十分钟根据自己掌握情况解决存在的问
题,可翻书、讨论,完善答案,以备下节课直接展示点评。
一、文学常识
荀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它发展了古代的唯物主义思想。他反对天
(
9
)
冰
,
水
为
之
,
而
寒
于
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 君 子 生 非 异 也 , 善 假 于 物 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吾尝 跂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 博见 也 ____ __________
8.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彰 __________________
9. 假舆马者,非 利足 也,而 致千里
________________
10. 君子生非异也,善 假于物也
________________
11.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C
( 1)筛选 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五、写出下列古今异义的古义。
1.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人格高尚的人
2. 輮以为 轮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认为
3. 故木受 绳则直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泛指绳索
4. 金就砺则利
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__________________
( 4)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君
子
生
非
异
也
,
善
假
于
物
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非 蛇 鳝 之 穴 无 可 寄 托 者 , 用 心 躁 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蚓
无
爪
牙
之
利
,
筋
骨
之
强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故 不 积 跬 步 , 无 以 至 千 里 ; 不 积 小 流 , 无 以 成 江 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 利.
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君子博学而 日参省乎己
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上 食埃土, 下 饮黄泉,用心 一 也
上 ________________ 下 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 3)以俟夫观夫观人风者得焉 _________________-
( 4)不入虎穴 , 焉得虎子 _________________
( 5)惧有伏焉 ______________
6. 者
(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_________________
(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___________________
( 3)疾恶如仇 ______________
( 4)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_____________
3. 于
( 1)青,取之于蓝 ___________
( 2)而青于蓝 ________ _____
(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____________
4. 而
(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
命、鬼神的迷信之说,提出了“性恶”的思想,强调教育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二、 给下列斜体字注音
① 輮(
)以为轮
②槁(
)暴(
) ③日参 省( )乎己 ④须 臾
( ) ⑤锲(
)而不舍 ⑥跬(
)步 ⑦金石可 镂 (
)
三、解释下列斜体字词。
1. 君子曰:学不可以 已. ________________
2. 木直 中 绳, 輮以为轮
( 4)吾尝跂而望矣 ________________
11. 用
( 1)用心一也 _______ ________
( 2)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__ ____________ ___
( 3)兵精足用 , 英雄乐业 _________________ ( 4)愿意早定大计 , 莫用众人之议也 __________________ ( 5)皇上欲大用康先生 ___________________ 12. 闻 ( 1) 顺风而呼 , 声非加疾也 , 而闻者彰 ______________ ( 2)博闻强识 __________________( 3)不能称前时之闻 __________________ 13. 一 ( 1 )用心一也 ______________ ( 2)骐骥一跃 __________________ ( 3)一如既往 ________________ ( 4)六王毕 , 四海一 ________________( 5)一闻人之过 , 终身不忘 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疑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