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第5套真题
高二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检测题附答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一、二)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共20题)1.秦统一后设置的中央三个最高官职中,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是A.丞相 B.太尉 C.郡守 D.县令2.秦始皇说“天下共苦不息,以有王侯。
宗庙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 C.强化中央集权 D.统一文字3.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4.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我们之所以肯定他,最主要是在于他A.确立了封建制度B.建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所实行的统治政策对后世影响大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导致“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最主要的政治条件是A.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 B.人口大量增加C.阶级矛盾更加缓和D.国家政权更加巩固6.唐太宗多次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天下者有道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这表明唐太宗A.认识到君民是互为因果关系的 B.认真总结了前代灭亡的教训C.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D.看到了人民的伟大力量7.历史记载,唐太宗时曾经有人请修复长城,唐太宗一笑置之,曰:“安民劳事”对这一史实理解正确的是A.唐初国力强盛,有能力用武力击败少数民族的进攻B.唐初北方无边患,长城已失去防御作用C.唐太宗重视经济发展,不愿浪费人力物力D.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边境少数民族归附中央8.唐太宗登上皇帝宝座的方式是A.嫡长子继承 B.兄终弟及 C.发动兵变 D.民主选择9.1689年,中俄为解决两国东段的边界问题而签订的条约是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爱珲条约》 D.《北京条约》10.下列清政府维护统一和领土完整的重大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平定三藩②抗击沙俄③三征噶尔丹④统一台湾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①③②④D.①④②③11.下列哪一事件的性质与其它事件根本不同A.平定三藩 B.统一台湾C.雅克萨之战 D.平定准噶尔叛乱12.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初设立台湾府的相同历史作用是A.驱逐殖民势力 B.加强对边疆的管辖C.巩固东南海防 D.维护国家主权完整13.孔子由“仁”进而提出统治者要“德政”,这种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14.孔子曾周游列国10多年,但倍受冷落.狼狈不堪,你认为造成上述情况的最重要的原因是A.孔子地位低下,B.孔子主张不能满足统治者需要C.受其它学派打击D.其思想有较大的消极性1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井田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2.《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西周初分封制D.西周末王室衰微3.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重要的原则是()A.“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B.“节用裕民……以德服人”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D.“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4.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5.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6.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7.下列措施中,使专制皇权得到不断加强的是()①三省六部制的建立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汉武帝时“中朝”的设置④清朝的军机处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8.下列体现人民在民主政体下的权力或思想,其中是雅典民主政治创造的有()①2004年克里在家乡波士顿投票选举总统②美国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立法,国会又可以推翻总统的否决;美国国会有权弹劾总统;美国法官终身制,但国会有权弹劾法官③2002年3月上旬,英国国会即将就有关伊拉克问题进行辩论④举手表决成为我国人大代表行使职权的主要方式之一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9.之所以说《十二铜表法》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因为()A.这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B.规定了极为严厉的债务奴隶制C.法律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D.按律量刑,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特权10.西方法律大多继承了古罗马法。
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2、“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的根本原因是A.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B.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C.秦孝公的支持D.人民大力拥护3、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B、各诸侯国为争霸注重生产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轻4、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的相同点是A、都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B、都废除了奴隶制度,确立了封建制度C、都增强了本国争霸斗争的实力D、都改变了国家的社会性质5、“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旧俗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人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6、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措施有①恢复汉族礼仪制度②与汉族通婚③迁都洛阳④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7、导致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最主要原因是A、汉族地主的建议B、南北对峙的形势C、民族矛盾的激化D、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形态8、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③增强国家军事力量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9、在中国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历史作用是促进了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B.游牧民族农业化C.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10、北魏孝文帝改革政策之所以能够实施,是因为①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②得到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③孝文帝个人改革的态度坚决④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政府改革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1、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同之处有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②改革了原有生产关系③促进了社会性质改变④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2、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①政府把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②均田制确定了受田农民对土地的完全所有权③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了一定的土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④均田制限制了官僚地主对土地的占有⑤均田制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D、①②13.王安石变法中以理财为核心,且在这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农民摆脱了受剥削的处境C.避免了土地兼并现象D.彻底解决了“积贫” 问题14.阿里改革在埃及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开启了近代之门,其作用不包括()A.改变了社会性质,是埃及走向近代化B.消灭割据实现了全国统一C.培养和造就了第一代新型的知识分子D.建立了强大的军队,以捍卫独立15.雅典的改革家梭伦曾留下诗作:“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实验班)-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灵璧中学高二(试验部)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某某、考号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历史试卷共37小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3.所有题目必须在Ⅱ卷上作答,在Ⅰ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7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列子•黄帝》记载:“(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
……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
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
……黄帝既寤,悟然自得。
”材料中黄帝所悟出的治国之道是A.无为而治 B.以德治民 C.非攻尚贤 D.以法治国2.《史记》上说秦始皇“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
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
造成秦始皇如此行为的根本原因是A.秦始皇个人性格使然 B.皇帝制度的特点决定C.秦朝律例的规定导致 D.法家思想的消极影响3.专制主义的性质和官僚制度的特征共同决定了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不可避免。
皇权与相权的相互制约会形成一个内在平衡。
彻底打破了这一平衡的皇帝是A.秦始皇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4.古代的思想家多以通俗易懂的故事来阐明其的核心思想。
“X人买履”和“守株待兔”的典故应出自A.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5.战国时期有人认为:“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
”由此推断其治国主X是A.民贵君轻 B.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 D.严刑峻法6.“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这反映出A.该言论鼓励了社会暴力革命B.科举制促进了社会知识进步C.中国古代对政治学科的重视D.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7.《师说》一文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强调学习过程中老师扮演角色的重要性。
但文中也反映了唐代以来,学子学习过程中不重师道的现象。
这种现象与下列何者关系最为密切A.科举以文取士要求强调创作因而有人不依赖经师传授B.隋唐帝国杂染胡人风俗习惯所以不重视师道因之不彰C.传入中国佛学主X众生平等所以学生因而不重视师道D.唐代经济繁荣因而人们多追逐利益致师道尊严而不显8.有人认为,王守仁对朱子理学的改造正如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称其为“中国的路德”。
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某某班级成绩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计60分。
)1、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雅典的商业贸易日趋繁荣。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雅典人主要在地中海、大西洋沿岸经商②有些贵族也加入了经营工商业的行列③雅典人从商业贸易中赚取了丰厚利润④雅典的工商业者在经营活动中为求吉利绝不使用奴隶劳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对梭伦改革前,雅典工商业奴隶主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经济上富裕B、与贵族同处统治地位C、政治上无权D、在政治立场上与平民一致3、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雅典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A、贵族与平民的矛盾B、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C、平民与奴隶的矛盾D、雅典与希腊其他城邦的矛盾4、摩尔根曾说:“当梭伦就任为执政官的时候,蔓延于社会中的恶弊已达到不可忍受的程度了。
”“蔓延于社会中的恶弊”给雅典社会带来的最大影响是()A、雅典贵族随时有用暴力血洗平民的可能B、外部城邦随时有消灭雅典的可能C、雅典平民随时用暴力反抗贵族的可能D、雅典城邦随时有发生改革的可能5、梭伦通过改革而确定的实际执掌国家最高统治权的是()A、公民大会B、四百人会议C、陪审法庭D、贵族长老会议6、陪审团制度是当前一些国家很具特色的法律制度,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障司法公正和公利的作用。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陪审团的国家是()A、中国B、英国C、古希腊D、古罗马7、财产等级制度确立的意义不包括()A、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B、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C、为下层平民参政议政开辟了道路D、为后来雅典某某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8、某位雅典公民因欠债而被债主卖往外邦并沦为奴隶,梭伦改革后,他不仅回到了雅典,而且获得了人身自由。
其获得自由的方式最有可能是通过()A、所属家族出资赎回B、所属部落出资赎回C、由城邦出资赎回D、由原债主出资赎回9、梭伦以财产为依据划分公民等级,克里斯提尼以区域部落代替血缘部落,其共同点是()A、剥夺贵族的政治权利B、以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生造成的不平等C、维护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D、打击氏族贵族,维护平民利益10、梭伦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后,他却离开雅典、远走他乡,其根本原因是()A、想去外邦漫游B、改革遭到旧贵族的反对C、建立僭主政治未获成功D、未能消除贵族和平民的根本矛盾11、人们在梭伦的塑像上刻下这样的铭文:“摧毁过无端骄横的波斯侵略者的萨拉米斯岛生育了梭伦,这位伟大的立法者。
河南省濮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A.士人缺乏家国情怀B.秦晋两国文化同源
C.官僚政治逐步形成D.秦国变法内容全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战国中后期的秦国,大量来自其他国家的“客卿”在秦国担任重要官职,甚至“拜相”,这反映了秦国没有严格执行分封制、宗法制,其他诸侯国的“客卿”担任官职,为秦国服务,体现了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变,C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人并非缺乏家国情怀,如屈原的《离骚》就体现出强烈的家国情怀,排除A项;秦晋两国文化上有着一定差距,且材料还涉及魏国人“范雎在秦国拜相”,B项不能体现该内容,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客卿在秦国担任官职,没有涉及其他方面,不能得知秦国变法“内容全面”,排除D项。故选C项。
11.在雅利安人移居印度一千年以后,印度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吠陀早期那种无忧无虑 乐观主义让位给悲观主义,社会已没有灵活变通、无拘无束的性质,取而代之的是愈来愈严格地按职能和特权分成的不同阶层。能反映上述变化的文献是( )
A.《荷马史诗》B.《吉尔伽美什》C.《梨俱吠陀》D.《罗摩衍那》
【答案】D
【解析】
8.如图所示为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的封面,图中青年学生头顶上方为“LA JEU-NESSE”(法文“青年”),该杂志改名为《新青年》后,依然保留了原有的法语刊名。对如图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新青年》( )
A.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B.彰显了文学革命对思想的影响
高二(下)历史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选修1改革史)
高二(下)历史第一次月考测试卷考试范围:历史选修1 (专题1--5)考生须知:1试卷分为两卷:第一卷选择题(客观题),第二卷非选择题(主观题)2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第一卷:选择题(客观题)班级:姓名:考号:一、单项选择题:(2×25=50分)1.下列关于梭伦改革的措施,说法正确的是:①宣布废除债务奴隶制②鼓励发展工商业③按财产决定公民的政治权利④创立五百人议事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2.梭伦改革中,民众法庭的设立是A.封建地租剥削B.承认土地私有C.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D.确立封建制度3.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废除“六一汉”制度D.恢复长老会议制度4.梭伦的演说词“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雅典),竟至陷入绝境”,我们可以通过这件事看到①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②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③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④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5、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的改革是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庇西特拉图改革6、.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人农业B.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D.满足发动兼并战争的需要7、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二十等爵制,使得①有军功的农民可以得到官爵成为中小地主②按军功定尊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③中央集权建立起来④贵族失去了通过军功加官晋爵的机会A.①②B.③④C.③D.④8、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C、废除“世卿世禄制”D、建立县制9、商鞅变法中提到“燔诗书而明法令”,这一措施的实质是A.宣传法家思想B.依法治国C.富国强兵D.思想文化上的专制10、商鞅变法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为了A.革新中国婚姻制度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C.打击旧贵族势力D.发展农业生产11、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和租调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人B.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减少人口流动C.有利于遏制土地兼并之风 D.推动了北魏社会政权封建化的进程1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不包括A.平城地处偏僻,自然环境差 B.少数民族柔然威胁北魏政权c.创造征伐南齐的有利条件 D.洛阳地区农业文明发达13、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14、出现下面两图不同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佛教的传播和进一步盛行B.北魏统一黄河流域C.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D.雕刻工匠的审美观念差异15、在中国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历史作用是促进了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B.游牧民族农业化C.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16、王安石设想其变法应是在不增加人民负担的前提下,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民不加赋而国有饶”)。
2021-2022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其中每小题1分,共60分)1.西周以来继承制度规定: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
而清朝皇位继承形态不断发生变化,曾先后出现汗位推选制、嫡长子皇位继承制、秘密建储制、懿旨确立嗣君等四种模式。
这一变化表明A.分封制的瓦解 B.宗法制的影响削弱C.中央集权的强化 D.清朝彻底改变了王位世袭制2.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内外朝制3.《禹鼎》记载:噩侯反叛伐周,厉王命禹出征,生获其君。
这反映了A.分封制趋向衰落,尚能维护王权 B.宗法制度开始瓦解C.封国实力削弱,周王权力加强 D.周王铸鼎显示权威4.中国自古就有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优良传统。
对右图所示水利工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最初起到了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的作用B.促进了秦国农业发展,使东方六国难以抗衡C.第一次沟通了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D.加快了岭南地区归入中央政府管辖的进程5.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
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
”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A.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B.秦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此“原理”C.作者对“原理”长期不变感到不满D.作者对“后世”官制持否定态度6.对下列有关《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C.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上升与科举制有关D.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大小与封建统治基础无关7.“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
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
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
……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
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测试卷及答案
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选)命制:高文慧(复习范围:必修一1、2、3单元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2分。
在每小题判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台湾商人李冬秉承爷爷的遗愿,带着爷爷的骨灰回故乡安葬。
中国人“叶落归根,认祖归宗”的这种文化情结源于中国古代的()A、分封制B、宗法制C、禅让制D、王位世袭制2、燕赵是河北省的别称,这一称谓与我国古代的哪一政治制度有直接关系()A、西周的分封制B、西周的宗法制C、秦朝的郡县制D、秦朝的中央集权制3、西周时期有位周王,生前积累了许多家产,在他去世之后,哪位后人有继承权()A、周王正妻生的大儿子,但此人长相极难看而且残疾B、周王最爱的妃子生的大儿子,长的像周杰伦C、周王正妻生的小儿子,长的像“人气小天王”韩庚D、周王哥哥的嫡长子,此人勤奋好学,深受百姓的爱戴4、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5、秦朝郡县制适应了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的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长官与皇帝是君臣关系D、郡县长官完全由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6、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主要取决于()A.国家统一的需要B.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C.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D.政令统一的需要7、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突出反映在()①中央决策的民主化②任人唯贤的原则得以贯彻③三省六部既有分工又相互制约,提高了行政效率④使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8、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
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9、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体。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普通班).doc
育才学校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普通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春秋后期鲁国“履亩而税”产生的最深刻社会影响是()A.巩固了鲁国的霸主地位 B.有利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C.增加了周天子的财政收入 D.促进了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2.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A.内容相同,性质相反B.都改变了所在国家的社会性质C.都壮大了本国进行争霸或兼并战争的实力D.结果都废除了奴隶制,确立了封建制3.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主要的不同点是()A.是否加速井田制瓦解 B.是否涉及赋税制度C.是否涉及军事制度 D.是否触及上层建筑4.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这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5.《史记》载: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这是商鞅哪两项变法措施执行的结果()①废井田,开阡陌②奖励军功,按功授爵③实行连坐之法④重农抑商,奖励耕织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6.《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A.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7.秦国在正式变法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争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 )A.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B.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C.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D.民贵君轻8.郭沫若认为:东周列国社会制度的变革到春秋末年以后才达到质变的阶段。
能说明的史实是( )A.春秋诸侯争霸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C.战国初,各国纷纷变法,废除奴隶制D.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9.有个叫赵良的人对商鞅说:“您一出行,后面随从的车乘几十辆,车上载满全副武装的卫士,力大而肌肉发达的作陪乘,手持矛戟的武士紧紧护卫着您的车乘而疾走。
高二历史科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含答案
高二历史科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欧洲君主专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世纪欧洲实行封国采邑制B、中世纪欧洲国王是最高的世俗统治者,教会的权力受到国王的制约C、新君主国兴起后,开始建立常备军,是近代国家兴起的一个重要标志D、在近代民族国家兴起和强大的过程中,欧洲的君主专制统治曾起过促进作用2、下列关于为君权辩护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托马斯••阿奎那把理性引入神学,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圣”说B、马基雅维利从世俗权力的角度,为新君主国进行论证C、霍布斯用近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证了君主统治的合理性D、詹姆士一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提出“君权神授”学说,为君权辩护3、下列学说,哪些是与洛克有关①天赋人权②人民主权③三权分立④法制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4、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张的共同点不包括A、反对特权等级B、反对君主专制C、主张实行法制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5、关于孟德思鸠的理论,理解错误的是A、他吸收和发展了洛克、斯宾诺莎等人的思想,在政治理论上有所创新B、他的三权分立学说,为西方民主政治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C、他认为只有分权才能使权力相互制约,防止专制,保障自由D、他认为立法、行政、司法分别属于议会、总统和法院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经反复的根本原因是A、人民群众没有把革命推向前进B、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C、斯图亚特王朝不甘心失败,对革命分子进行拉拢腐蚀D、革命领导权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掌握7、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议会和国王的关系表明了A、英国不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B、议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王权C、议会拥有完整的立法权力D、议会实际上是英国最高权力机关8、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的实质意义在于A、结束封建专制统治B、推翻斯图亚特王朝C、确立君主立宪制D、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9、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Britain is probably closer to the revolution than any other countries in Europe."这是因为。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二下历史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二下历史月考试卷考试总分:135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24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120分)1. 有学者认为,儒家对现实经验层面的君臣父子、夫妇长幼理所当然的伦理道德规范,是适应社会需要的,有不可变易的价值。
这说明,儒学长盛不衰是由于()A.以血缘关系规范君臣关系B.以血缘关系规范社会秩序C.宣扬要绝对服从君主要求D.其观念植根于社会生活中2. 北魏于439年重新统一北方的根本原因是()A.拓跋珪等统治者实行改革,使北魏强大B.前秦瓦解C.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D.客观上其他政权的弱小3. 2016年9月4日夜晚,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震撼盛放。
在最自然的美景与全新高科技的辉映中,在东西方文化的完美交融里,这台“既有国际范儿,又有中国风,更有杭州味道”的水上交响乐实景演出,美妙绝伦,摄人心魄。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里,中华文化始终处于领先地位B.文艺演出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文化和艺术的最高水平C.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同民族的文化能够相互融合D.中国借助文化活动向世界传递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 黑格尔指出:“智者们就是希腊的教师,通过他们,文化才开始在希腊出现,他们代替了从前的公众教师,即诗人和史诗朗诵者。
”黑格尔意在强调智者运动()A.拓展了学术研究的领域B.推动了希腊文化的发展C.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D.论证了人生而平等理论5.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印度,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以维持社会秩序。
梵语中“雅利安人”是“高贵的人”的意思。
这能够说明()A.人口迁移推动新制度产生B.印度历史进入了列国时代C.印度社会中阶级矛盾尖锐D.新制度适应了印度社会需要6. 众神分割了宇宙的原初人普鲁沙的身体之后,才诞生了世界和世界万物。
高二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附答案)
高二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附答案)高二历史试题 (考试用时:100分钟满分分值:100分 )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有人认为:“(中国)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
”从帝王专制到民主政治的历史转型中,成功的开端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战争 D.辛亥革命 2.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A.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B.欧洲共同体成立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北约成立 3.《法学总论》第二篇第一条指出:“罗马人所适用的,一部分是自已特有的法律,另一部分是全人类共同的法律。
”对材料中前后两个法律解释正确的是 A. 前者指习惯法,后者指成文法 B. 前者指成文法,后者指习惯法 C. 前者指公民法,后者指万民法 D. 前者指万民法,后者指公民法 4、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子才拥有财产继承权。
至宋代,庶子也可参与财产分配。
到了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
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出的趋势是 A、家父掌权日益趋于巩固 B、家庭成员关系趋于平等 C、嫡妻的地位日渐上升 D、传统家庭观念逐渐解体 5、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之战,是李鸿章一生遇到的最大的挫折―――“海军费绌,设备多不完,惟鸿章知之深。
朝野皆不习外事,谓日本国小不足平,故全国主战,独鸿章深知其强盛,逆料中国海陆军皆不可恃,故宁忍诟言和。
朝臣争劾鸿章误国,枢臣日责鸿章,乃不得已而备战。
” 材料反映李鸿章是 A、出卖国家主权的卖国贼 B、“避战求和”以保权位的职业官僚 C、知己知彼、了解国际局势的政治家 D、不战屈人之兵的军事家、外交家 6、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一、单选题1. 春秋战国时期,孝的对象由西周时期的“神祖考妣”转变为“父”,表现形式由西周时期的祭祀变为相对简单的“养”、“敬”。
秦汉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孝的表现形式是日常生活中相对具体的“养”、“敬”、“顺”等。
这一变化反映出()A . 人们生活中心发生一定变化B . 父系血缘权威开始得到重视C . 宗法血缘关系日益走向崩溃D . 儒家伦理道德成为正统观念2. 1960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了一卷文书,是唐景龙四年(公元710年)一名叫卜天寿的12岁学生的“家庭作业”,作业是抄写《论语·郑氏注》,抄写完后,卷末附了一首打油诗:“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咸池,明朝是贾日,早放学生归。
”这份文书的史料价值在于证实()A . 《论语》上升为经的时间是在唐代B . 五言诗起源于唐代西北地区民间C . 儒家文化在当时吐鲁番地区流传D . 科举制与唐诗繁荣存在因果关系3. 唐代女服空前繁荣,主要特征表现为风华美丽、雍容大度的款式:不拘一格、个性突出的穿着,崇尚阳刚、盛行胡风的时尚;而宋代女服一反唐代时期的绚丽和开放,出现内敛、拘谨而又不乏一种淡雅精致的风格。
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 专制权利的失控B . 程朱理学逐渐盛行C . 商品经济的发展D . 民主思想的出现4. “扬州八怪”是一群聚集在扬州的画家共同形成的一个画派,也称“扬州画派”。
清朝中期,扬州富裕的盐商喜欢用活泼的、有生命力的绘画来装饰家园,扬州画派就是中国富有的商贾支持绘画的重要见证。
扬州的画家们继承了明朝城市市民绘画的传统,把书法、诗歌、绘画与篆刻融合起来,趣味表现更加自由,颜色更加鲜明,有活泼积极的入世精神。
据此,可以判断“扬州八怪”的出现()A . 标志着绘画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B . 完全摆脱了文人画的影响C . 反映商品经济发展后的市民文化需求D . 反映了清朝君主专制弱化5. 孙中山曾说:“中国古昔有唐虞之揖让,汤武之革命,其垂为学说者,有所谓‘天视白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有所谓‘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
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
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
”这表明他()A . 纯粹学习西方民主思想B . 汲取了古代的民本思想C . 以推翻满清帝制为目标D . 侧重借鉴美国共和制度6. 美国学者肯·沃尔夫在《大历史视野》中比较东西方古代两位哲学家的观点时指出:(他们)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
(比如)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
(他们)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沃尔夫比较的两位哲学家是()A . 老子和苏格拉底B . 孔子和柏拉图C . 孟子和亚里士多德D . 韩非和柏拉图7. 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
”从中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A . 构建民权政府B . 批判神权统治C . 鼓吹人性解放D . 主张平等自由8. 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
17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体系()A . 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B . 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C . 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D . 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9. 有学者说,18世纪是欧亚贸易的“茶叶世纪”。
这是因为“人们比以前有闲了,城市生活更丰富了,公众活动更多了,品茗喝咖啡都有人聚才好,咖啡馆等应运而生,并屡屡成为近代欧洲重大革命和风潮的策源点,旧时宁静的心态不再平静,躁动的人群需要‘兴奋剂’来温润和发酵”该学者描述欧洲这一社会变化可以用来说明()A . 工业革命促进了消费社会的到来B . 西欧启蒙运动推动欧亚贸易进程C . 茶叶流行欧洲有特定的时代背景D . 革命根源于民众休闲方式的变化10. 学者郑水年说:“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使改革领导者尤其是邓小平认识到推进国内改革是何等重要和迫切。
当许多人将共产主义的崩溃归之于西方的努力时,邓小平指出国内因素才是根本原因。
”鉴于此,邓小平()A . 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B . 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C . 决定把改革的重心转向国有企业D . 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1.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曾对印尼代表团说:“美国是看不起我们的,英国是看不起我们的。
法国、联邦德国、日本、苏联这些国家它们都看不起我们。
这个看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他们的东西多,技术先进。
”基于这一认识,中国政府()A . 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B . 主动加入不结盟运动C . 加紧核武器技术的研制D . 实行“科教兴国”战略12. 20世纪30年代被称为“电影的黄金时代”.在好莱坞每年制作的约500部中.有大量的黑帮片、牛仔片和马克斯兄弟的搞笑片,还有大量的历史冒险剧和荒诞戏。
这些电影在美国广泛流行是因为()A . 欢娱和幻想给恐慌中的人们以消遣B . 诙谐和幽默给战争中的人们以抚思C . 夸张和想象给了富足的人们以鼓舞D . 历史和冒险给革命中的人们以引领二、非选择题13.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地位有所不同,并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如何维护大一统政权的稳固这一点上,秦皇汉武之间有着共同的认识,即不能容忍多元化的指导思想的存在.认识到必须有一种主导性的价值观念来维护一种稳定的社会秩序。
儒家认识到仅仅依靠武力和严酷的法律无法长久地保持统治的合法性,关键是要使价值系统制度化,从而为现存的秩序提供支持。
——摘编白干春松《儒家制度化的形成和基本结构》材料二: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史在西方现代化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
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
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摘编自文池《思想的灵光》材料三:汉字的历史,如果从殷商时代算起,距今已有三千多年了。
在这个漫长的时期里,汉字一直处于变动与相对稳定之中。
汉字的演变,就其形体来说,有简化也有繁化,但主要还是简化,这是汉字形体变化的基本趋势。
清末民初,正式出现了汉字简化的呼声。
五四运动以后,改革汉字的呼声逐渐高涨。
1920年2月1日,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减省汉字笔画的提议》一文。
1922年又提出“减省汉字笔画案”,并明确指出:现在减省汉字笔画,应该根据现在通行于民众社会的简体字。
1935年8月21日,民国教育部发布命令,正式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
简体字表由民国教育部委托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黎锦熙主持制订,主要采用了钱玄同所编《简体字谱》中2400字中的324个,在当时又称为“手头字”。
这是政府第一次大规模推行简化汉字。
公布后由于国民党内某些要人的强烈反对,1936年2月不得不宣布“暂缓推行”,从而夭折。
——摘编自陈太章《论汉字简化》(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认为需要建立”主导性的价值观”的理由,指出汉武帝所采取的对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人文思想的形成对“主导性的价值观”的冲击。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推行汉字简化的背景。
如何评价国民政府发的汉字简化运动14. 阅读材料:材料:西方与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第一次接舷是十六世纪的事,但是真正对照和冲突的时代到十九世纪才开始。
我们是让一切观念、信仰、制度很自由地与西方文化慢慢接触,慢慢接受感染,接受影响,于是有时起了一步步渐进的改革,也有时起了相当迅速或激烈的变动。
那种种自动的革除淘汰,那种种数不清的采纳吸收,都不会破坏这个站在受方的文化的性格与价值。
——摘编自胡适《中国的传统与将来》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与坚守”,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由君上大权和附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组成,其内容涵盖了宪政制度的基本要求。
第一条规定“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第三条规定“法律在皇帝批准颁布前应经议院决议。
”第五条规定规定“任官权虽议院不得干预,但由大臣辅弼之。
”……附录中首先规定了臣民的宪法权利,“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等事,均准其自由” “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
”——摘编自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Ⅰ》材料二:正是《钦定宪法大纲》和《明治宪法》制定时中日在政治、经济、外交环境等具体因素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差异,尤其是当时的清朝统治者根本不具备日本明治维新时所具有的“天皇万世一系”的政治权威,再加上当时满清政府内部根本无法形成一个团结有效的领导核心、中央和地方之间也是离心离德、一塌糊涂的外交窘境。
《钦定宪法大纲》虽师法日本《明治宪法》,但结局却迥然有别。
——摘编自宋宇文《相似宪法文本的不同命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钦定宪法大纲》内容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晴政府师法日本结局却迥然有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