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梳版名著导读《长征》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
长征》节选练习题及答案
长征》节选练习题及答案第5课《长征》节选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依照注音写汉字。
猝.然()愕.然()道qiàn()冤wang()2.下面的句子,每一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在表中,然后改正。
(1)夕阳西下,如血的晚霞冉红了无边无际的草地。
(2)篝火慢慢化作一轮火红的朝阳,夜幕中的草地又赢来了彩霞玄丽的一天。
3.“特写”是影视艺术的一种手法,目的是为了突出某个人物、某个细节。
请你分析下面两句“特写”的作用。
(1)草地上倒下各种头向着北、舍命挣扎前进的红军烈士。
(2)刘少奇怀中的战士拿着那袋所剩不多炒面的手慢慢松开,啪的一声,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掉在了草地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警卫员以身护马,伸出双手大声喊:“不!不!……”之后,电视镜头上是“长时刻的静寂”。
请你摸索,现在,刘少奇同志、彭德怀同志、警卫员同志各在想什么?注意应符合人物各自的性格,也应符合剧情的进展。
刘少奇同志:彭德怀同志:警卫员同志:二.阅读明白得、分析。
夜幕覆盖着无边无际的草地,簇簇篝火映着一群又一群饥饿难耐的红军指战员。
万籁俱寂的草地夜空,突然飞来用法语演唱的《马赛曲》的歌声。
循着歌声,只见蔡畅面对夜空尽情唱歌《马赛曲》。
围坐在篝火旁边的,有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成仿吾、冯雪峰、邓颖超、贺子珍、李伯钊等数十名男女红军。
徐特立、成仿吾等受到《马赛曲》的感染,情不由己地站起,用法语放声唱歌,慢慢地草地上回荡着混声合唱《马赛曲》。
董必武、邓颖超、贺子珍等可不能用法语演唱,但都深深地被这歌声所鼓舞,一扫满面的疲乏之色。
《长征》节选习题含答案.doc
《长征》节选习题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共4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泥__________________( ) 疲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丽( ) __________________然( )__________________地( ) __________________散( ) __________________咽( ) __________________火( )【答案】nìng bèi xuàn cù mò qū gěng gōu难度:偏难 知识点:字音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依然 愕然 猝然 毅然(1)(周团长)突然把手中所剩不多的那袋炒面扔到战士面前,________从担架上爬下来,艰难地向水塘爬去。
(2)警卫员________回身抱着战马的脖子失声地哭了。
(3)刘少奇焦急地:“小同志,快醒醒。
”这个同志________一动不动地低头坐着。
(4)刘少奇大惊:“你哭什么?”彭德怀:“你冤枉他了。
”刘少奇________一怔。
【答案】(1)毅然 (2)猝然(3)依然 (4)愕然难度:偏难 知识点:词语3. (大连中考)按要求修改下面这段文字。
①一个勇敢自救的人,不仅遇到怎样的险阻,都不会放弃对成功的追求。
②当你在艰难的境地里勇往直前的时候,哪怕你只有一根可以活动的手指,只要一气呵成地用它去敲击成功之门,总有一天,会敲开那扇门。
③在这个世界上,除非你自己放弃,否则没有雷电可以击垮你,没有可以吞没你的巨浪,没有荆棘可以阻挡你。
(1)第①句中,有一处关联词语使用有误,你的修改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②句中,有一个成语使用错误,它是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
长征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长征单元测试题及答案《长征》单元测试题: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刘少奇俯首一看,下意识地大叫一声:“小同志!”遂轻轻地把他放在了草地上,旋即也取下了军帽致哀。
旁边的战马通人性地伸动前腿刨地警卫员低声哭泣:“首长,粮食……”彭德怀缓缓地抬起头,望着战马刘少奇俯身拿起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自语地:“多好的同志,都把生的权利让给了别人……”警卫员:“这点儿炒面太少了……”彭德怀猝然拔出手枪,对准战马扣动了扳机。
随着撕裂人心的枪声,战马缓缓地倒在草地上警卫员疯了似的扑向战马,双手抱着战马的头大哭彭德怀紧闭的双眼渐渐溢出串串泪水刘少奇震惊地:“老彭、老彭……”彭德怀哽咽地:“把马肉分给战士们。
”遂大步向前走去夕阳西下、如血的晚霞染红了无边无际的草地1.分析划线句的含义。
2.想一想,最后一句景物描写的作用。
3.谈谈你对彭德怀的认识。
生死攸关的烛光这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在法国第厄普市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瑙德夫人,她丈夫被德国人俘虏了,身边只留下两个幼小的儿女;12岁的雅克和10岁的杰奎琳。
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这母子三人都参加了当时的秘密情报工作。
每周星期四晚,一位法国农民装扮的人便送来一个小小的金属管,管内装有特工人员搜集到的绝密情报。
伯瑙德夫人的任务就是保证把它安全藏好,直至盟军派人前来取走。
为了把情报藏好,伯瑙德夫人想了许多办法,她先是把金属管藏在一把椅子的横档中,以后又把它放在盛着剩汤的铁锅内,尽管安全地躲过了好几次德军的突然搜查但她始终感到放心不下。
最后,她终于想到一个绝妙的办法——把装着情报的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外面小心地用蜡封好,然后把蜡烛插在一个金属烛台上。
由于蜡烛摆在当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几次严密的搜查。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名德国军官,其中一名是本地区情报部的官员。
他们坐下后,一名军官从口袋中掏出一张揉皱的纸,放在黯淡的灯光吃力地阅读起来。
这时,那名情报部的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长官面前,情况是危急的,伯瑙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烧到铁管处后就会自动熄灭,同时也意味着她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
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题《红星照耀中国》、《长征》、《飞向太空港》(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长征》、《飞向太空港》练习题一、填空题1.《红星照耀中国》的体裁是,斯诺西行的出发点是,第一个目的地是,1937年苏维埃活动的地方就是中国这条最容易闹灾的河流的这个大河套里——北部、甘肃东北部和东南部。
当时西安的两大军阀是西北军的,和东北军的,当时的陕西省主席是。
2.周恩来毕业于中学,后来到国留学,并且创立共产党支部,回国后曾担任的秘书。
3.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的四项举措是、、、。
西北四马指的是、、、。
4. 是长征中关系最大的一个事件,曾经在这里全军覆没。
红四方面军早在1933年就建立了根据地,它经过河南到达四川的长征是由和谁领导的。
陕西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者是,他牺牲后埋藏在。
红军的工业重镇是,主管财政的是,主管教育的是。
5.张学良派自己的座机去报案,接了共产党代表、、到西安。
6.《红星照耀中国》是作者于年6月至10月对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的写作。
他深入西方媒体眼中“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和。
7.为了在国统区出版方面,《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1937年在首次出版,引起轰动。
8.《长征》是创作的一部长篇纪实文学,全书以长征的和地域转换为基本架构,描写了红军1934年10月贵州甘溪突围到1936年10月,甘肃胜利会师的长征历程,这种式的写法,使得长征有着史诗般的宏大与壮烈。
9.《飞向太空港》的作者是,这部报告文学作品,主要讲述中国航天人,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成功地用“”火箭将美国“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
二、简答题1.《红星照耀中国》是一篇报告文学,作者是如何体现材料的真实性的?2.《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作者是如何塑造周恩来这一形象的?3.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精神”。
三、阅读题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选段,回答问题。
总司令被逮对于西安演出的这场惊险好戏的动机或政治背景,我们怎么说都行,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它所选择的时机和执行的经过,可谓高明之极。
新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新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毛泽东对长征的总结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①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都没有。
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么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
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②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中国共产党,他的领导机关,他的干部,他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1)我知道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________②________(2)我能试着给短文分层,用“‖”标出来。
【答案】(1)反问;设问(2)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都没有。
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长征》节选》练习和答案
《长征》节选【课前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上正确的读音。
蓦.地( ) 哽咽.( ) 篝.火( ) 分.外( )冤枉.( ) 踉跄..( ) 和.着口琴声( ) 吓.得一怔( ) 2.“然”可以作副词或形容词后缀,如“突然”“显然”“凛然”“欣欣然”“飘飘然”等。
请你先根据字面揣摩一下下面几个词的意思,然后再查阅一下词典,看看自己揣摩得是否正确。
(1)猝然: (2)惨然:(3)愕然: (4)毅然:3.写一段话,创设一个情景,把下面几个词用上去(不超过100字)。
翩翩起舞万籁俱寂情不由己异口同声【课堂导学】1、文章结构课文是从电视文学剧本《长征》中截取了四个场景,根据时空画面的转换与由人物对话推进的作品情节的发展,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泥泞的草地”)由于断粮,许多战士饿死在过草地途中,尽管如此,红军将士北上抗日的决心矢志不改;面临困难,彭德怀欲杀死自己的战马以救急。
第二部分(“草地水塘旁边”)眼见两抬担架的战士因饥饿而生命垂危,为攻占娄山关而失去一条腿的周团长毅然将所剩不多的炒面让给战士,继而爬向水塘赴死。
第三部分(“泥泞的草地”)刘少奇和彭德怀寻找掉队的周团长,含着极大的悲痛向殉难的指战员致哀;彭德怀忍痛杀死心爱的战马来挽救极度饥饿的战士们的生命。
第四部分(“草地之夜”)饥饿难耐的红军指战员高唱《马赛曲》,举行篝火晚会,用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来战胜困难。
随着先遣队送来粮食解危,红军指战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2、主题本文充分渲染了长征过草地途中的险恶环境和悲壮场面,表现了红军指战员坚定的革命意志和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也细腻地展现了红军领袖特有的以革命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3、艺术特点影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视觉造型艺术,它熔文学、表演、摄影、音乐、美术于一炉,以推、拉、摇、跟、移、空格等各种镜头为基本结构单位,通过镜头的组接创作出运动的、有连续性的、不受时空限制的画面,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圆满地满足人们视觉感知的需要。
名著阅读之《长征》习题
名著阅读之《长征》练习题一、填空题(24分)1、《长征》的作者是国作者,全书以长征的和为基本架构,从贵州甘溪突围写到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完整地展现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红军历尽艰险转战大半个中国的历史,是一部长篇文学作品。
(12分)2、参加长征的红军共四路:、、、;其中最早到达陕北的红军是。
长征累计总行程超过六万五千华里,其中红一方面军走过的路程最长,共约华里。
(12分)二、选择题(36分)3.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转战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 )军,这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第一支红军。
A.一B.二C.四D.二十五4.1931年11月,在中央苏区成立了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是( )。
A.周恩来B.王稼祥C.毛泽东D.朱德5.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首府是( )。
A.福建长汀B.江西瑞金C.江苏南京D.江西南昌6.红军长征的原因( )。
A.日本的入侵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C.北上抗日D.共产党的壮大7.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 )A.敌强我弱B.装备落后C.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失败D.错误的军事指导方针8.长征途中,中共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的转折意义的大会是( )。
A.两河口会议B.俄界会议C.遵义会议D.通道会议9.1935年1月,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为紧迫的( )。
A.政治和军事问题B.政治和思想问题C.军事和组织问题D.政治和组织问题10.遵义会议结束了( )在党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的领导地位。
A.王明“左”倾冒险主义B.张国焘分裂主义C.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D.林彪的修正主义11.1935年1月至3月,毛泽东等指挥的(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机动,迂回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成为我军战史上的光辉典范。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毛泽东对长征的总结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①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都没有。
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么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
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②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中国共产党,他的领导机关,他的干部,他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1)我知道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________②________(2)我能试着给短文分层,用“‖”标出来。
【答案】(1)反问;设问(2)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都没有。
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毛泽东对长征的总结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①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都没有。
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么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
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②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中国共产党,他的领导机关,他的干部,他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1)我知道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________②________(2)我能试着给短文分层,用“‖”标出来。
【答案】(1)反问;设问(2)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都没有。
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长征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长征单元测试题及答案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心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心依据地进展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宏大奇迹,中心红军共进展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成功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长征成功完毕。
今日我将与大家共享的是《长征》文章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盼望对大家有所协助! 《长征》单元测试题: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下列问题:刘少奇俯首一看,下意识地大叫一声:小同志!遂轻轻地把他放在了草地上,旋即也取下了军帽致哀。
旁边的战马通人性地伸动前腿刨地警卫员低声哭泣:首长,粮食彭德怀缓缓地抬起头,望着战马刘少奇俯身拿起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自语地:多好的同志,都把生的权利让给了别人警卫员:这点儿炒面太少了彭德怀猝然拔出手枪,对准战马扣动了扳机。
随着撕裂人心的枪声,战马缓缓地倒在草地上警卫员疯了似的扑向战马,双手抱着战马的头大哭彭德怀紧闭的双眼慢慢溢出串串泪水刘少奇震惊地:老彭、老彭彭德怀哽咽地:把马肉分给战士们。
遂大步向前走去夕阳西下、如血的晚霞染红了无穷无尽的草地1.分析划线句的含义。
2.想一想,最终一句景物描写的作用。
3.谈谈你对彭德怀的相识。
生死攸关的烛光这是发生在其次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在法国第厄普市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瑙德夫人,她丈夫被德国人俘虏了,身边只留下两个幼小的儿女;12岁的雅克和10岁的杰奎琳。
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这母子三人都参与了当时的隐私情报工作。
每周星期四晚,一位法国农夫装扮的人便送来一个小小的金属管,管内装有特工人员搜集到的绝密情报。
2024【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等专题练习(附答案)优选全文
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专题练习(一)《红星照耀中国》、《长征》、《飞向太空港》一、填空题1.《红星照耀中国》的体裁是,斯诺西行的出发点是,第一个目的地是,1937年苏维埃活动的地方就是中国这条最容易闹灾的河流的这个大河套里——北部、甘肃东北部和东南部。
当时西安的两大军阀是西北军的,和东北军的,当时的陕西省主席是。
2.周恩来毕业于中学,后来到国留学,并且创立共产党支部,回国后曾担任的秘书。
3.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的四项举措是、、、。
西北四马指的是、、、。
4. 是长征中关系最大的一个事件,曾经在这里全军覆没。
红四方面军早在1933年就建立了根据地,它经过河南到达四川的长征是由和谁领导的。
陕西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者是,他牺牲后埋藏在。
红军的工业重镇是,主管财政的是,主管教育的是。
5.张学良派自己的座机去报案,接了共产党代表、、到西安。
6.《红星照耀中国》是作者于年6月至10月对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的写作。
他深入西方媒体眼中“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和。
7.为了在国统区出版方面,《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1937年在首次出版,引起轰动。
8.《长征》是创作的一部长篇纪实文学,全书以长征的和地域转换为基本架构,描写了红军1934年10月贵州甘溪突围到1936年10月,甘肃胜利会师的长征历程,这种式的写法,使得长征有着史诗般的宏大与壮烈。
9.《飞向太空港》的作者是,这部报告文学作品,主要讲述中国航天人,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成功地用“”火箭将美国“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
二、简答题1.《红星照耀中国》是一篇报告文学,作者是如何体现材料的真实性的?2.《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作者是如何塑造周恩来这一形象的?3.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精神”。
三、阅读题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选段,回答问题。
总司令被逮对于西安演出的这场惊险好戏的动机或政治背景,我们怎么说都行,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它所选择的时机和执行的经过,可谓高明之极。
名著阅读《长征》详细知识整理及相关练习题和答案
个崭新的中国,这支队伍名叫
,叫这条光辉之路名叫 ______。 长 征 从
______(地
名)出发,到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结束,总里程约为
2.
著名报告文学作家
历
时六年、精心打造的巨著《 》,从人类文明发展 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
军长征
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 最全面地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
22. 阅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回答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依据诗词内容,说明共产党人对待长征的态度。 (2)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反映了 哪些具体的事件?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 1934 年 11 月 16 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 年 9 月 15 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 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 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最早到达陕北的一 支红军。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 1935 年 5 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 中坝、青川、平武 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 年 10 月 9 日到达 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 里;
中学语文《长征》解读及例题解析
选读名著资料八上《长征》目录一、文学常识 (3)1、作品简介 (3)2、作者简介 (3)二、主要内容及体裁特色 (3)三、重点章节概述 (4)1、第九章.夜郎之月 (4)2、第十二章.金沙水畔 (4)3、第十三章.喜极之泪 (4)4、第十八章.江山多娇 (5)四、主旨 (5)五、试题及答案解析 (5)一、文学常识1、作品简介《长征》是王树增所著的长篇纪实文学。
该书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
王树增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实地采访了许多老红军战士,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此外,作者还讲述了在这一伟大壮举许多感人小事,让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接触长征的历史。
2、作者简介王树增,男,中国著名的军旅作家。
1952年2月生于北京,1970年入伍。
现供职于武警部队政治部创作室。
全军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大校军衔,国家一级作家,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
著有长篇纪实文学《远东朝鲜战争》,长篇历史随笔《1901年》等。
作品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
二、主要内容及体裁特色全书以长征的时间推进和地域转换为基本框架,从1934年10月贵州甘溪突围写到1936年10月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完整地展现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红军历尽艰险转战大半个中国的历史。
这种全景式的写法,使得《长征》有着史诗般的宏大与庄严。
作为纪实文学作品,真实是必须坚守的原则。
在遵循真实性原则的前提下,《长征》有着浓厚的文学色彩。
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来表现长征中的“人”,既有对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袖浓墨重彩的描绘,也有对很多无名红军战士细致入微的刻画。
作者善于表现历史事件中的精彩细节,使历史人物真正“活”起来,令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长征》阅读练习及答案
1.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树增历时六年、精心打造的巨著《长征》,从人类文
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8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地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
2.1934年,有一群共产党人为了追寻理想与信仰,为了改变国家与民族的
命运,带领着一支队伍,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穿越千难万险,用血肉之躯走出了一条光辉之路,创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这支队伍名叫中国工农红军,叫这条光辉之路名叫长征。
长征从瑞金(地名)出发,到红一、
二、四方面军会师结束,总里程约为两万五千余里,历时两年零五天。
3.按长征时的行政区划和习惯称谓,红军长征经过的省为11个:江西(赣)、
福建(闽)、广东(粤)、湖南(湘)、广西(桂)、贵州(贵或黔)、云南(云或滇)、陕西(陕或秦)、四川(川或蜀)、西康、甘肃。
4.长征翻过的山有20多座,主要有:五岭山地的越城岭,云贵高原的苗岭、
大娄山、乌蒙山,横断山脉东部的岷山(大雪山)、夹金山、邛崃山,以及六盘山等。
5.红军在长征中渡过的大河有30多条,主要有江西的章水、贡水、信丰水,湖南的潇水、湘水,贵州的乌江、赤水河,云南的金沙江,四川的大渡河、小金川,甘肃的滑水等。
6.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7.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对共产主义坚定信仰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
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无私奉献精神;是顾全大
局、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
8.1934~1935年间,中国红军长征的路上,因为遵义会议,使毛主席重新
回到了中国红军的领导层,重新获得了军事指挥权,从而改变了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命运。
9.1936年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东北的将台堡与红一方面
军会合,至此,红军三大主力实现大会师,红军长征宣告结束。
10.红军翻越的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雪山是夹金山。
11.红军长征途中,有几次重要的会师,懋功会师是长征途中重大事件之一,
红军先头部队于1935年6月14日到达懋功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会师。
12.《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词作者是毛泽东。
13.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
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4.红军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的原因是采用了大兵团伏击歼敌的战术。
15.长征红军跳出敌人包围是在渡过金沙江(事件)。
16请说出红军长征途中有哪些重要的会议。
通道会议、改变战略方向的黎平会议、跨年度的猴场会议、遵义会议、巩固和发展遵义会议成果的扎西会议、争论最激烈的苟坝会议、毛泽东严厉批评林彪的会理会议,此后的两河口会议、沙窝会议、芦花会议、俄界会议、哈达铺会议、榜罗镇会议等。
17.请说出几个中央红军长征中的主要事件。
①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对党和军队的领导权;②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③巧渡金沙江,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④强渡
大渡河,飞夺泸定桥;⑤爬雪山,过草地;⑥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8.红军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开始长征的?长征胜利有什么伟大的历史意义?
长征的背景: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军队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重点围攻中央革命根据地。
红军组织反“围剿”。
中共临时中央完全抛弃了毛泽东的军事路线,推行王明的“左”倾错误主张。
在反“围剿”开始时,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命令红军全线出击,攻打敌人的坚固阵地;进攻受到挫折后,又主张分兵把守,节节抵御。
结果红军奋战一年,没能粉碎敌人的“围剿”。
于是在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8万余人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历史意义:①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③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19.1934年11月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损失最大的一场血战是哪一次战役?请
结合文本具体解说。
湘江失败,或者叫湘江战役。
湘江战役在国民党方面称作全州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
人锐减至3万余人。
20.请说一两件红军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
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
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
小董怕辣,没带辣椒。
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得瑟瑟发抖。
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
”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
终于成功地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21.“四渡赤水”描绘了长征途中哪几件事?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
从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3个多月,共歼灭和击溃敌人4个师、2个旅另10个团,俘敌3600余人。
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王稼祥将军、朱德将军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四渡赤水之战,毛泽东等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从而取得了战略转移中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22.阅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回答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依据诗词内容,说明共产党人对待长征的态度。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共产党人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待长征。
(2)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反映了哪些具体的事件?
包括的历史事件有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
23.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乌江两岸陡壁悬崖,难以攀登,江道狭窄,水流湍急,自古就有“乌江天堑”之说。
在乌江的主要渡口上,黔军修建了坚固的防御工事,配置了主力部队和强大的火力。
更严重的是,向中央红军包抄而来的国民党中央军正全速向乌江方向推进,其中吴奇伟部的四个师和周浑元部的四个师已经距离乌江不到一百公里。
文段中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表现了乌江地势极端险要,暗示了红军要渡过乌江的难度之大。
2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毛泽东在山脚下也喝了一碗辣椒汤,然后他拄着根木棍向大雪山出发了。
毛泽东不但没有出现严重的不适,他还把掉在雪窝里的警卫员小吴拉了出来,给被冰雹打伤了的马夫老余擦药。
在喘得太剧烈的时候,毛泽东会停下来站片刻。
他看着皑皑雪峰,对身边的人说:“蒋介石认为红军不能
从雪山上爬过去,咱们今天就是要创造出个奇迹来!”
文段中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语言描写,表现了在艰苦的长征路上,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