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上物理人教版3.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1.作业要求按时完成,保证质量,做到书写工整、条理清晰。
2.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提问,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养成观察、思考、提问的好习惯。
3.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意识。
4.通过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学习,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思想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结合实验和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原理,培养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态度。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设计:
3.设计具有启发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升华和凝华过程,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设想:安排碘升华和冰花凝华的实验,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现象,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掌握升华和凝华的规律。
4.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形象地展示升华和凝华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设想:利用动画和视频资料,展示升华和凝华过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物态变化,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知识的掌握。
2.教师操作: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
3.学生互动:学生认真作答,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评价反馈:教师批改练习题,对学生进行评价,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总结升华和凝华的特点、规律,以及吸热和放热现象。
-设想:通过图片展示和实物观察,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1.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物态变化知识,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升华和凝华,降低学习难度。
2.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增强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感受。
3.针对学生分析能力不足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分析热量变化。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4.重视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创设多样化的练习题,针对重难点进行巩固训练。例如,设计有关升华和凝华的判断题、选择题、应用题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已经对物态变化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熔化、凝固、汽化、液化等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学习升华和凝华,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从认知角度看,学生对固体、气体、液体的基本性质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但对于升华和凝华这两个特殊的物态变化,可能还缺乏直观感受和深入理解。此外,学生在分析热量变化、实验操作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如判断题、选择题、应用题等,帮助学生巩固升华和凝华的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八年级学生对物理学科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掌握了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但升华和凝华作为物态变化中的特殊现象,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此外,学生在数据分析、实验操作等方面能力有待提高。针对这些情况,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激发兴趣: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升华和凝华现象的神奇,激发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为生活服务、为社会发展的责任感,激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以下是根据本节内容制定的教学活动: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冰雪融化、露水等现象,引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升华和凝华的规律、吸热和放热特点。
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哪些关于升华和凝华的知识?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2.学生回答: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强调升华和凝华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2.基本概念: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特点,结合图像进行描述。
3.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收集数据,分析规律。
4.知识拓展:介绍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空调、冰箱等。
5.问题探究:设计具有实际情境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总结评价: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巩固所学内容。
4.作业提交前,请认真检查,确保格式规范、内容完整、表述清晰。
-分析冰箱制冷过程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作用,以及它们对冰箱能耗的影响。
3.拓展作业:
-查阅资料,了解升华和凝华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如航天、化工等,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科普小短文。
3.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升华和凝华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升华和凝华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升华和凝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内容: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升华和凝华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8.题型八:解释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答案:升华的现象包括干冰的挥发、升华碘的挥发等。凝华的现象包括霜的形成、雪的形成等。
9.题型九:解释升华和凝华的过程
答案:升华的过程包括干冰的挥发、升华碘的挥发等。凝华的过程包括霜的形成、雪的形成等。
10.题型十:解释升华和凝华的影响
答案:升华的影响包括干冰的制冷、升华碘的消毒等。凝华的影响包括霜的利用、雪的利用等。
2.掌握升华和凝华的过程,提高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新人教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教学设计3.4升华和凝华
新人教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3.4升华和凝华一、教学目标1.理解物质状态的变化过程,认识升华和凝华的现象;2.掌握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和影响因素;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4.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和条件;2.教学难点: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分子运动机制。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实验器材、纸巾、干冰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实验记录本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你们之前学过物质的三态变化,那么除了固态、液态和气态,还有其他的状态变化吗?引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例如:展示冰块融化后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以及洗衣粉在被洒在地上后逐渐消失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现象,并与之前学过的物质三态变化做对比。
1.升华的定义和现象:–定义:物质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
–现象: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无需经过液态的过程,直接从固态转变为气态。
2.升华的条件和影响因素:–条件:温度和压力(如干冰在常温下升华)。
–影响因素:物质的性质、温度和压力的变化。
3.凝华的定义和现象:–定义:物质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
–现象: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无需经过液态的过程,直接从气态转变为固态。
4.凝华的条件和影响因素:–条件:温度和压力(如蒸馏水在冷凝管内凝华)。
–影响因素:物质的性质、温度和压力的变化。
实验演示与讨论(15分钟)1.实验演示:教师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演示,如将干冰放置在室温下观察其升华、将水蒸气接触到冷凝器观察其凝华等。
通过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实验演示中的现象、条件和影响因素进行思考和交流。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的分子运动机制有更深入的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优秀教学案例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要求学生撰写作业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我会要求学生撰写作业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此外,我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会告诉他们,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只有不断提问和解决问题,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温度和热量”、“热传递”等基础知识之后,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但对升华和凝华这两个过程的理解却仍有所欠缺。因此,本节课旨在通过实验观察、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现象,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2.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和原理。
3.教师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 第4节 升华和凝华教案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原理。
●教学重点: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大自然中水循环时的物态变化过程,及吸、放热情况,能正确说出云、冰、霜、雪等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案:1.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升华,升华是_______ (填“吸”或“放”)热过程。
2.把樟脑丸放在衣柜里防虫,最后樟脑丸变小了,这是_________现象,在此变化过程要_________热。
3._________叫做凝固,凝固是_________热过程;_________叫做液化,液化是_________热过程;_________叫做凝华,凝华是_________热过程。
4.填写下列现象的物态变化的名称:春暖花开,冰雪融化_________;夏日炎炎,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就不见了_________;冬天大雪纷飞_________。
●教学过程:(一)预学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1)物质由直接变为的现象叫升华。
(2)升华需要热。
(3)物质由直接变为的现象叫凝华。
(4)凝华需要热。
(二)探究(教师组织交流,学生答问讨论)(三)精导(教师讲授新知,学生互动参与)(二)探究与精导人工造“雪”【做一做】在锥行瓶中放入少量的碘粒,在靠近碘粒的上方悬挂一段棉线,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移去酒精灯然后观察瓶中的变化。
【想一想】碘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变化过程中有没有出现液态的碘?棉线析出的碘外形像什么?大家可以看到以上实验中加热时,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态;冷却时,碘由气态直接变成态为固态。
这个过程中没有出现液态的碘,棉线上析出的碘外形像雪(人造雪)。
3.4升华和凝华教案
3.4 升华和凝华
仔细观察:
a.加热前碘是什么状态的?
b.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c.停止加热并冷却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1.课前同学们收集的物态变化中,哪些是升华?哪些是凝华?在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的内表面会有冰花。
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
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冰棍外表的“白粉”
烧黑的灯泡
自然界中霜的形成
2.生产、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1)播撒干冰人工降雨
(2)舞台制造白雾
(3)利用卫生球除虫
三、精讲领学
四、反馈固学
课内基础夯实,A层典中点全部,B层典中点不包含提升训练。
记录自学中
惑
续
加
性
性。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3.4 升华和凝华
第4节升华和凝华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节是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教材给出了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用实验引入课题,学生观察碘升华的实验,分析实验说明碘没有变成液态,而是直接变成了气态。
教材联系实际分析了一些自然现象,说明了哪些属于升华现象,哪些属于凝华现象,对于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也是联系实际分析的,并分析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最后在“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中介绍了水循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培养学生保护地球的意识。
学情分析升华和凝华是初中学生最难理解的两种物态变化,原因是升华和凝华的发生过程在课堂中比较难观察,学生对这种转变的过程和转变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不理解,对自然界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就更模糊,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感性认知入手,从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升华、凝华的事例出发,把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
教学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2.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
3.能用物理语言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核心素养通过观察碘升华和凝华的过程,引导学生间接分析和推理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关注环境和社会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难点:能用物理语言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过程续表教师:凝华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
例如,霜和雾凇。
教师提问: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的冰花也是一种凝华现象,它是在窗户玻璃的内侧还是外侧呢?为什么?教师:前面我们说“升华”是吸热的,那“凝华”呢?教师:对,凝华放热。
教师提问:为什么灯泡用时间长了会发黑,而且怎么擦也擦不干净?观看视频。
3.4升华和凝华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教案:3.4 升华和凝华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4节“升华和凝华”。
本节主要介绍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特点以及生活中的实例。
教材中详细阐述了升华和凝华的过程,并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种物态变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态变化的两种形式。
2. 掌握升华和凝华的特点,能区分它们与其他物态变化的区别。
3. 能够运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其特点。
难点: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冰块、加热器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冬天的霜、夏天的雾、衣服上的樟脑球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关系。
2. 知识讲解(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特点以及它们与其他物态变化的区别。
结合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种物态变化。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些与升华和凝华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此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 随堂练习(5分钟)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3.4 升华和凝华一、概念: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二、特点:升华:吸热,体积增大。
凝华:放热,体积减小。
七、作业设计(1)冬天的霜是如何形成的?(2)为什么衣服上的樟脑球会逐渐变小?答案:(1)冬天的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低温下直接凝华为冰晶,附着在物体表面形成的。
(2)衣服上的樟脑球会逐渐变小是因为樟脑球在常温下直接升华变为气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樟脑球中的物质不断升华,导致其体积逐渐减小。
3 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升华和凝华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通过观察碘的升华与凝华实验,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直接转化的。
(2)知道升华是吸热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3)了解生活、生产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利用建立的概念解释形成原因。
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建立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并能够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了解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的吸放热规律及升华和凝华概念建立后,综合利用知识分析生产生活实例。
三、教学分析(1)学生在学习了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之后,已经了解了固态与液态、液态与气态之间的物态变化,但对于固态与气态之间直接转化的物态变化尚无认知,甚至可能会认为是“几乎不可能的”。
这正是本节课程的切入点,让学生在思维上与原有的认知形成激烈的碰撞,从而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
(2)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归纳和分析能力,能对较简单的物理现象进行归纳并得出初步结论,但动手能力相对薄弱,观察现象的能力还不够全面。
本节课程通过教师的引导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一、导入新课:师播放吉林雾凇视频导入二、新课教学(一).分组探究请带着以下几个问题,阅读教材64页中的“想想做做”,并试一试.1、将碘升华和凝华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看到什么现象?2、放入冷水中,在管内壁看到了什么现象?3、有无液态碘出现?4、通过实验你能说一下实验中的物态变化吗?(二).探究成果1、物质从固态_____变成气态叫______。
2、物质从气态_____变成固态叫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2.掌握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3.能够利用物质的升华和凝华进行简单的实际应用。
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2.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3.物质的升华和凝华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1.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2.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四、教学难点1.能够利用物质的升华和凝华进行简单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准备1.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实验器材和材料。
3.学生实验报告模板。
六、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讲解的固体的熔化和凝固,并提问:我们知道固体可以通过加热熔化变为液体,通过冷却凝固变为固体,那么固体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改变物态吗?Step 2:概念解释(15分钟)1.引入升华的概念:升华是指固体直接变为气体的过程,跳过液体状态。
2.引导学生思考:能够通过升华变为气体的物质有哪些?3.引入凝华的概念:凝华是指气体直接变为固体的过程,跳过液体状态。
4.引导学生思考:能够通过凝华变为固体的物质有哪些?Step 3:实验探究(30分钟)1.实验一:升华的实验1.实验过程:•准备一块固体物质(如碳酸氢钠)放在玻璃片上。
•用加热器或火镇加热物质,观察物质的变化。
2.观察现象:•物质直接从固体状态变为气体状态。
3.思考问题:•物质经过加热后为什么直接变为气体,而不经过液体状态?•除了碳酸氢钠,还有哪些物质可以通过升华变为气体?2.实验二:凝华的实验1.实验过程:•在一个干燥的容器中放入适量的冰块。
•观察冰块表面的变化。
2.观察现象:•冰块表面结出了白色的粉末。
3.思考问题:•冰块结出的白色粉末是什么?•除了冰块,还有哪些物质可以通过凝华变为固体?Step 4:归纳总结(10分钟)结合实验结果,让学生归纳升华和凝华的定义以及特点,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人教版升华和凝华教案
第三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第周第课时总课时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②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②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收集材料和对日常现象实验的观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探求知识的欲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奥秘
的情感。
②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生。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四章第四节升华与凝华》教案【教学课型】:新课◆课程目标导航:【教学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3.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是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而学生易误认为需要通过液态这一过程【教学工具】:碘,酒精灯,透明的的盖玻璃瓶,三角支架◆教学情景导入1、烈日当空,久旱无雨,为了解决旱情,在过去人们摆起香案,祈祷龙王爷恩惠,然而滴雨未下;而现在,派出几架飞机在高空投撤了一些固态物质,顷刻间乌云密布,下起了大雨,问:“这种固态物质是什么呢?它变成了什么?为什么会有雨形成?”引起学生兴趣,激发热爱科学、破除迷信思想。
◆教学过程设计2、导入新课,猜想a.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b.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c.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那么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转变呢?举例说明。
(衣柜中的卫生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干了;冬天的雪人变小了……)3、设计实验①出示装在烧瓶里的几粒碘,让学生观察碘的状态、颜色,问:给碘加热,碘会变成什么状态?颜色会变吗?停止加热,又会变成什么状态?颜色又会变吗?让学生猜想,将有代表性的发言写在一边。
②由学生设计实验,包括器材。
对学生的实验方案给予肯定,引导学生共同筛选出较优的方案。
4、学生实验探究让一名学生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其余学生注意观察,用酒精灯加热,过一会儿,让学生观察。
问:你看到烧瓶中有什么现象?(颜色由黑变紫,碘由固态变成气态)问:此时有没有液态的碘产生?你如何验证?演示:将瓶塞取下,烧瓶倒立,让学生观察看到了什么?(有紫色气体逸出,无液体流下)移去酒精灯,盖上瓶塞,烧瓶倒立,让学生观察看到了什么?(颜色由紫变浅,逐渐变黑,瓶壁上有细小的冰粒形成,无液体流下)演示人造“雪景”:在封闭烧瓶中插有小树枝,内放一些卫生球粉末,微微加热后停止加热,让学生观察树枝上出现了什么?是如何形成的?5、学生交流结果,处理信息。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授课教案课题第三章四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说出什么是升华和凝华现象;能说出升华吸热,凝华放热;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碘升华凝华实验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关注,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中的道理。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教学难点:凝华放热。
教学方法实验、归纳、对比教具学具1、教师:多媒体课件、烧瓶、橡胶塞、烧杯、热水、冷水、碘2、学生:导学案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提出问题:问1: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几种物态变化问2:固态和气态之间能不能直接转化学生思考,并回答:已经学了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四种物态变化。
学生思考,同时出现两种不同的观点。
1:不能直接转化。
培养学生复习的良好习惯,温故知新。
利用图示将物态变化转化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提出问题:固体和气体之间能不能直接转换。
引起学生猜想和举例,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固态和气态直接转化的实例。
2:能直接转化。
认为能直接相互转换的同学举例:冰箱里出现冰霜、冬天雪人不见熔化却变小了……从而引入升华和凝华探究实验。
引入升华与凝华课题。
新课讲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演示探究生活中有不少的例子都说明了固态和气态之间可以直接转换,但是这种变化非常缓慢而且不容易观察,今天我们一起用碘做一个实验,因为气态的碘是有颜色的,容易观察。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
探究碘升华和凝华:1、在烧瓶中放少量碘。
摇动烧瓶在班级里展示碘。
问:烧瓶里的碘是什么状态的学生关注实验器材,同时非常关注固态碘的颜色。
学生可以听见碘在烧瓶里晃动时的声音,观察碘的状态一同回答:烧瓶内是固态的碘,瓶塞底部是白色的,同时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在导学案上。
摇动烧瓶是为了让学生确定里面的碘是固态的,在班级里展示是要让所有同学都能清楚观察。
为了更确信碘的凝华,所以让学生观察瓶塞底部的颜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3.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图片,如霜、雪、雾凇等,引发学生对这些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a.这些美丽的自然现象是如何形成的?
b.这些现象与物理学中的哪种物态变化有关?
3.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些现象的了解和看法,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3.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掌握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升华)和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凝华)的基本原理。
2.学会运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生活中与升华和凝华相关的现象,如霜、雪、雾凇等自然现象。
3.能够运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物态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2.利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升华和凝华过程。设计实验如下:
a.准备一个密封的容器,放入干冰,观察干冰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升华)。
b.在寒冷的空气中,将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冰晶,观察其形态变化(凝华)。
3.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升华和凝华的原理,强调能量变化。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对能量变化的疑问,及时解答,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真正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生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他们对物态变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对于他们来说相对较新。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与升华和凝华相关的现象,但尚未形成系统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前知识,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等方式,深入探究升华和凝华的原理和应用。
平昌县八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4节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教学重点: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用具:试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碘、樟脑丸、茶丸、挂图、烧杯、热水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引导学生思考:普通灯泡和日光灯用久了,其灯丝为什么会变细?玻璃壁为什么会发黑?黑色的物质是怎么形成的?“雾凇”是怎样形成的?美丽的窗花到底是如何形成的?舞台上的白烟究竟是什么?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碘的物态变化仪器与器材:密封的细长玻璃瓶(内装有几粒碘),方座支架,试管夹,酒精灯等。
实验方法: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首先观察密封在玻璃瓶内碘粒的外观。
2.将装有碘粒的玻璃瓶在方座支架的试管内夹持好,然后用酒精灯对玻璃管内的碘粒加热,注意观察碘粒是否经过熔化再变为紫色气体。
这时碘发生了什么现象?3.熄灭酒精灯,注意观察在玻璃管冷却的过程中碘蒸气是否经过液化再变成固态的碘。
这时碘发生了什么现象?在容器壁看到了什么现象?4.通过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5.为什么要用酒精灯加热,不加热行吗?现象观察:碘受热(颜色由黑变紫,碘由固态变成气态)和遇冷(颜色由紫变浅,逐渐变黑,瓶壁上有细小发亮的晶粒形成,无液体流下)后状态变化情况。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固体与气体之间可以直接转化。
探究点二升华和凝华1.师生归纳总结:(板书)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学生思考并交流讨论:升华过程需要吸热还是放热?凝华过程需要吸热还是放热?可用实验演示: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为使现象明显,教师用酒精灯加热烧瓶中的碘。
(1)微微加热,紫色蒸气出现后进行观察。
《第三章 第4节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4节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升华和凝华的观点,掌握升华和凝华的条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物质世界的奇异,激发对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升华和凝华的条件,理解升华和凝华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现象相结合,学会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械:酒精灯、干冰、烧杯、碘、铁片、塑料片等。
2. 课件、黑板、粉笔等常规教具。
3. 安置学生预习课实情关内容,提前了解相关观点。
四、教学过程: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介绍升华和凝华的观点;二是了解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三是通过实验探究升华和凝华的条件。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1. 引入环节:通过一个生动的视频引出本节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环节:(1)介绍升华和凝华的观点,利用一些生动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2)介绍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的例子,如霜、冰雕等,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理。
(3)通过实验探究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出升华和凝华的条件。
(a)在实验前,先让学生猜测实验结果,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
(b)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
(c)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共同总结出升华和凝华的条件。
3. 教室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增强师生互动,活跃教室气氛。
4. 作业安置环节:安置一些与升华凝华相关的习题,帮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
5. 课后小结环节: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升华和凝华的观点、条件及应用。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进一步掌握了物态变化的特性,包括汽化、液化、凝固、熔化、升华和凝华等。
这些变化是物质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分子间距离和排列状态的变化导致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 3.4升华和凝华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版)新人教版)
《升华和凝华》◆教材分析教材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出发,在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感知什么是升华,什么是凝华,在实验中用对碘加热来揭示固体升华是需要吸热的,其逆过程凝华则可通过分析推断其需要放热,由于升华、凝华现象不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教材在这里没有过多设计活动内容。
在前面学习四种物态变化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物态变化中的初状态和末状态中伴随的吸放热情况,更好地解释各种现象中包含的物态变化。
举出生产、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分析解释,这些现象与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并通过“水的循环”分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说出什么是升华和凝华现象;2. 能说出升华吸热,凝华放热;3. 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升华和凝华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碘升华凝华实验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关注,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中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教学难点: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烧瓶、橡胶塞、烧杯、热水、冷水、碘◆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1PPT展示提出问题:1: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几种物态变化?2:固态和气态之间能不能直接转化?学生活动1学生思考1,并回答:已经学了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四种物态变化。
学生思考2,同时出现两种不同的观点。
1:不能直接转化。
2:能直接转化。
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固态和气态直接转化的实例。
认为能直接相互转换的同学举例:冰箱里出现冰霜、冬天雪人不见熔化却变小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复习的良好习惯,温故知新。
利用图示将物态变化转化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提出问题:固体和气体之间能不能直接转换。
引起学生猜想和举例,从而引入升华和凝华探究实验。
引入升华与凝华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通过升华吸热现象的分析知道用升华的方法可以获得低温的环境.
②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升华和凝华的物态变化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事物间相互联系、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②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使学生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第三章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图示: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课题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分析以及实验的观察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②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知道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
③通过教学活动能在物态变化中识别升华和凝华现象.
冰花是如何形成的?冰花是附着在窗子玻璃上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为什么?
分析用久的白炽灯泡为什么会发黑?用久的日光灯管为什么在两端也会发黑?
对于生活中常说的“下霜”,能不能理解为霜是白天而降的?
根据升华和凝华的定义,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升华和凝华现象.
通过教师和学生对升华和凝华应用的讨论,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②停止加热冷却后,烧杯壁和玻璃盖片上出现了紫色的碘颗粒,没有液态的碘出现,说明气态的碘蒸气遇冷后又可直接变为固态的碘.
盖片上的水在碘蒸气凝华时,冒“热气”,盖片有些变热.说明碘凝华过程要放热.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放热
【讨论与交流】组织、指导学生分组讨论:
【拓展】
①“升华干燥食品”: 用升华“干燥食品”是先把新鲜食品放到急冻冷库里进行速冻,然后再把速冻过的食品放到真空干燥机中. 由于食物上的冰在低温、低压下升华,便把食品中残余的水分去掉.食用时,只要把这种食品放入水中一泡,就能还原成新鲜食品,并仍保留原来的味道和营养.这种经升华干燥的食品体积小、重量轻,便于运输和保存,在军事、野外勘探、登山、航天等领域广为使用.
【提醒】
控制碘量:只需少许碘粒.
控制温度:需要缓慢加热.
强调观察无液态碘的出现.
玻璃片要和烧瓶口密封.
在学生分组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可以询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对于没有达到预期观察目的的学生可以做适当的操作、观察指导.指导学生体会凝华放热的现象可以在玻璃盖片上滴几滴水,观察有碘蒸气遇到盖片时的现象,同时用手摸一摸盖片感觉一下盖片
教学重点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条件
教学难点
会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
仪器材料
少量的奈和碘、烧杯、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枯树枝、玻璃片
教学方法
演示试验、学生探究实验、交流讨论
课时安排
1节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通过实例和实验引入新课
师生讨论引出升华和凝华物态变化.
通过学生实验进一步感受升华和凝华过程以及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的现象.
填空
板书设计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放热
教学反思
②“舞台白雾”的形成:把干冰倒在大盘里,由于干冰的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迅速降温.再用风扇把冷空气缓缓吹向舞台,于是一路上冷空气便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从而形成了“白雾”.
学生思考后做出猜想,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验证猜想】看个图片,并观察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正确与否
学生自己用实验来进行探索研究
通过学生对实验和日常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分析,使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现象有进一步的认识
【提出问题】既然物体可以从固体变成液体,再由液体变成气体,那么物体可否不经过液化过程,而直接由固体变成气体?也就是除了我们学习过的四种物态变化外,还 有其他物态变化吗?
【学生实验】碘升华和凝华
课本64页
【提出问题】它们果真是直接变化的吗?
的温度变化.
【讨论】
大家看到什么现象?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玻璃管内原来有一 些固体物质,加热之后这些固体物质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中间过程中物质有变成液态吗?这现象说明了什么?
在师生共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①给固态的碘加热后,烧杯内出现了紫色的碘蒸气,没有液态的碘出学生实验后,各组代表汇报实验观察的结果
无色的玻璃管加热变成紫红色.
里面的固体加热后,变成了气态
没有.说明物质不一定先熔化再汽化才能变成气态,直接就可以从固态变成气态
全班交流各组的
解释、看法
【阅读】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全班讨论分析指出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是:升华一凝华一熔化.
课后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