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的护理

合集下载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律异常,包括心率过快、过慢或不规则。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非常重要,护士需要掌握一些关键的护理要点来提供恰当的护理。

以下是一些心律失常病人护理的关键要点。

1.观察病人的心律和心率:监测病人的心率和心律是护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通过连续监测心电图、脉搏或血压,了解病人的心率和心律是否正常,并及时发现可能的异常情况。

2.观察病人的症状:心律失常可能导致病人出现不适或明显的症状,如心悸、胸闷、头晕、乏力等。

护理人员需要仔细询问病人的症状,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3.确定病人的病因:针对心律失常病人,护理人员需要了解病人的病因。

一些常见的病因包括冠心病、心肌病、电解质紊乱等。

了解病因可以帮助护理人员针对性地制定护理计划。

4.给予药物治疗:药物是心律失常病人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护理人员需要仔细了解病人所使用的药物,包括药物的名称、用法、剂量和作用。

同时,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守用药的时间规定,并定期观察病人的治疗效果和药物副作用。

5.提供体位调整:有些心律失常病人可能会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包括低血压和晕厥。

在这些情况下,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进行体位调整,如平卧位或半卧位,以帮助维持血流动力学平衡。

6.提供心理支持:心律失常可以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和焦虑。

护理人员需要与病人进行积极的沟通,提供心理支持和鼓励。

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向病人提供相关的心理疏导和调适技巧,帮助病人积极应对心律失常带来的压力。

7.教育病人及家属:护理人员应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

包括告知病人其心律失常的病因和相关的风险因素,帮助他们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治疗效果,引导他们掌握一些自我监测和处理相关紧急情况的方法。

8.定期复查和进展记录: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复查病人的心电图、心率等指标,并及时记录和报告情况。

根据病人的进展和变化,适时调整护理措施,确保病人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汇报人:
2023-12-26
CONTENTS
• 引言 • 心律失常概述 • 护理评估 • 护理措施 •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康复期护理与指导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心律失常病人的生活质量
01
通过专业的护理措施,减轻病人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降低并发症风险
02
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血栓栓塞等,有
运动锻炼指导
适量运动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运动方案,如散步、慢跑、 太极拳等,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身
体素质。
避免剧烈运动
心律失常患者应避免参加竞技性 运动和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脏
负担。
运动时监测
在运动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心率 和心律的变化,如出现不适,应
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
定期随访与复查建议
避免诱发因素
指导病人避免过度劳累、 情绪激动、吸烟、饮酒等 可能诱发心律失常的因素 。
05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心力衰竭的预防与处理
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
避免过快、过多的输液导致心脏负荷增加。
监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电解质紊乱诱发心力衰竭。
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利尿剂等药物,以改善心脏功能。
了解病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包括饮食、 运动、睡眠等。
04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环境舒适
保持病房安静、整洁,减少探视,避免不 良刺激。
休息与活动
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程度,合理安排病 人的休息与活动,避免过度劳累。
饮食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 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概述本文档旨在介绍心律失常护理的常规措施。

心律失常是心脏节律异常的一种情况,可能导致心脏功能不稳定或心脏衰竭等严重后果。

通过正确的护理,可以有效地管理心律失常患者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1. 监测心电图: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持续心电图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记录病情变化。

同时,密切关注心率、心律和ST段等指标的异常。

2. 观察病情:细致观察患者的病情,包括心率的快慢、节律的规律性以及是否出现症状如心悸、胸闷等。

及时记录和报告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给予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指导,按时给予药物治疗,以维持心脏节律的稳定。

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4. 控制危险因素:心律失常的发生与一些危险因素有关,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应积极控制和治疗这些危险因素,以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

5. 心理支持:对心律失常患者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教育,帮助他们应对疾病的不适和焦虑,提高生活质量。

6. 饮食和生活方式:饮食要健康均衡,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和刺激性食物。

生活方式要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情绪,保持良好的作息惯。

7. 定期随访:定期随访心律失常患者,对病情变化进行评估和监测。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结心律失常护理常规涉及监测心电图、观察病情、药物治疗、控制危险因素、心理支持、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以及定期随访等方面。

通过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管理心律失常患者,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并与医生紧密合作,以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护理工作中如何应对病人突发心律失常

护理工作中如何应对病人突发心律失常

护理工作中如何应对病人突发心律失常在护理工作中,病人突发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紧急情况。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具备应对突发心律失常的能力和技巧,以保障病人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探讨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如何应对病人突发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和措施。

一、建立稳定的监测系统在护理现场中,护士应当建立一个稳定的监测系统,以确保对病人的心律变化进行实时监测。

监测设备应当正常运作且精确可靠,护士需要随时留意心电图监测仪上的心电图波形,并监测有无异常之处。

同时,护士应确保心电监护仪与患者的接触良好,避免干扰信号传输。

二、快速评估和准确识别当病人出现突发心律失常时,护士的第一步是迅速进行评估,并准确识别心律失常类型。

护士需要观察病人的表情、咳嗽、呼吸频率、皮肤颜色等症状,以帮助判断心律失常严重程度和紧急性。

同时,护士需要通过心电图检测确认病人心律失常的具体类型,如房颤、室速等,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三、迅速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在准确判断病人的心律失常类型后,护士应立即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护士可以考虑以下应对方法:1. 快速反复按压胸部:对于心室颤动或无脉搏心动停止的病人,护士需要迅速进行心肺复苏,通过按压胸部来维持血液循环。

2. 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于房颤或室速等心律失常,护士可以按照医生的嘱托给予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以恢复正常的心律。

3. 进行电复律:对于顽固性室颤或室速无效的情况,护士需要准备好电除颤仪,迅速给予电除颤治疗,以恢复正常的心律。

四、及时记录和报告在护理工作中,记录和报告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病人发生突发心律失常后,护士应当及时准确地记录病人相关症状、治疗过程和疗效等信息。

同时,护士应及时向医生汇报心律失常的情况,以获得进一步的指导和处理建议。

五、定期开展心律失常培训为了更好地提高护士应对病人突发心律失常的能力,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心律失常培训和演练。

通过培训,护士可以学习到最新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了解心律失常的处理流程和操作要点,提高应对突发心律失常的自信心和能力。

患者突发心率失常的护理应急预案

患者突发心率失常的护理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保障患者突发心率失常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降低死亡率,提高护理质量,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医院各科室患者突发心率失常的护理工作。

三、组织架构1. 主任/护士长:负责应急事件的指挥和协调。

2. 护理小组:负责现场护理、病情观察、抢救措施实施等。

3. 医生:负责诊断、指导抢救措施。

4. 护士:负责患者护理、药品准备、设备操作等。

四、应急流程1. 发现患者心率失常(1)护士发现患者心率失常时,立即向主任/护士长报告。

(2)护士长迅速组织护理小组进行抢救。

2. 抢救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患者取半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

(2)建立静脉通路:快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3)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做好记录。

(4)心理护理:安慰患者,减轻紧张情绪,提高患者配合抢救的积极性。

3. 抢救措施实施(1)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胺碘酮等。

(2)必要时进行电复律治疗。

(3)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通讯与报告(1)立即通知医生,汇报患者病情及抢救措施。

(2)向上级领导汇报,请求支援。

(3)做好抢救记录,包括抢救措施、用药情况、病情变化等。

5. 救治后处理(1)稳定患者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

(2)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3)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五、注意事项1. 护理人员应熟悉心率失常的急救知识,提高抢救技能。

2. 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安全。

3. 加强与医生的沟通,密切配合抢救工作。

4. 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抢救措施。

5. 做好抢救记录,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六、总结与改进1.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心率失常的急救知识,提高护理水平。

2. 对突发心率失常的抢救案例进行总结分析,查找不足,不断改进抢救流程。

3. 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协作,提高整体救治能力。

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内容

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内容

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内容
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体位护理:当心律失常发作导致胸闷、心悸、头晕等不适时,病人应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体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因为左侧卧位可能会使不适感加重。

对于严重心律失常的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和对交感神经的刺激。

2. 饮食护理:病人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钠的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戒烟酒、浓茶和咖啡。

3. 病情观察:应注意病人的神志变化,定期测量生命体征,尤其应仔细检查心率和心律,判断是否有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房颤等心律不齐发生。

对于房颤病人应同时测量心率和脉率并记录,以观察脉搏短绌的变化情况。

4. 用药护理:应严格按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纠正因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排血量减少,改善机体缺氧状况,提高活动耐力。

5. 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嘱咐病人穿柔软、宽松的衣物,保持床单位平整、洁净,保持皮肤清洁,经常按摩骨隆突处,预防压疮的发生。

6. 休息与活动:轻度患者可以做适量的运动,重度患者需要卧床静养,并且要避免患者卧室的光线过于强烈。

7. 环境:保证卧室环境的安静,避免喧哗和嘈杂对病人产生干扰。

尤其对严重心律失常患者来说,嘈杂声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8. 心理护理:避免精神上的过度刺激。

9. 着装:心失常患者的着装不能过紧,以免造成患者呼吸困难,如果患者出现了呼吸困难的症状,应立即解开衣扣。

这些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症状,并预防心律失常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这些措施也有助于提高病人的康复率。

心律失常护理查房护士长总结

心律失常护理查房护士长总结

心律失常护理查房护士长总结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异常,包括心率过快、过缓、不规则等情况。

心律失常不仅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还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作为一名心律失常护理查房护士长,我们应当非常重视患者的护理工作,保障他们的安全和健康。

下面我将就心律失常护理查房的相关内容进行总结。

一、了解患者情况在进行心律失常护理查房工作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

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家族史等方面。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疾病背景,为后续的护理工作做好准备。

二、监测心电图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重要工具,也是护理查房的必备项目之一。

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心电图监测方式。

对于临时性心律失常,可以选择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对于持续性心律失常,可以选择长期心电图监测。

监测心电图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三、观察症状和体征心律失常患者常常会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我们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

特别是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及时了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有助于我们判断疾病的发展情况,及时采取护理措施。

四、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心律失常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

在进行护理查房时,我们需要关注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

包括药物的种类、剂量、给药途径等方面。

同时,我们还需要了解患者对药物的反应情况,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提醒患者按时服药,并及时记录药物的使用情况。

五、心理护理心律失常不仅对患者的身体产生影响,还可能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

作为心律失常护理查房护士长,我们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怀和支持。

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及时解答他们的疑虑和困惑。

同时,我们还可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增强对疾病的信心和应对能力。

六、生活指导心律失常患者在生活中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加重。

心律失常的名词解释护理学

心律失常的名词解释护理学

心律失常的名词解释护理学心律失常的名词解释与护理学心律失常是一种心脏电活动异常的情况,这可以包括心跳过快、过慢或者节律不规则。

心律失常的名词解释涉及护理学,因为护士在临床中经常会遇到患有心律失常的患者,并负责提供相关护理措施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心律失常分为多种类型,其中包括室上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

室上性心律失常是指电冲动由心脏上部传导到下部时出现的异常,而室性心律失常则是与心脏下部的电冲动传导有关的异常情况。

这些心律失常可能由某些基本疾病、药物不良反应、电解质紊乱、遗传因素或其他各种原因引起。

在护理学中,护士的职责是评估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和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护理计划来提供适当的护理和支持。

首先,护士需要通过监测患者心率、观察心电图和收集患者病史等手段,正确诊断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和原因。

这些信息有助于护士判断患者是否需要立即采取行动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一旦诊断心律失常,护士的任务之一是提供安全的护理环境,并确保患者的冠状动脉供血充足,以防止心肌缺血。

此外,护士还应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心率、血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这有助于护士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的并发症,如心脏骤停、心力衰竭或猝死。

护理措施还包括药物治疗,这可以通过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来恢复正常心律。

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可能需要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

护士要确保患者正确理解药物的用途、副作用和正确用药方式,以便他们能够遵守医嘱并获得最佳疗效。

除了药物治疗,护士还可以教育患者采取生活方式的改变,以改善心律失常。

这包括戒烟、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控制体重、保持适度的锻炼以及避免过度应激等。

护士可以提供详细的指导和支持,帮助患者逐步改变生活习惯,并与他们一起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另外,护士还负责心理支持和教育患者及其家属。

心律失常可能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和焦虑,因此护士可以通过耐心倾听、鼓励患者表达情感,并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源来帮助他们应对心理压力。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不规律、过快或过慢而导致血液供应障碍的一种疾病。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工作对于稳定患者的病情、预防并发症以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关于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内容,详细阐述了护理的目标、措施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护理目标:1.稳定心脏节律,维持正常血液循环。

2.预防心脏衰竭、中风等并发症的发生。

3.缓解心律失常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帮助患者控制疾病进展,遵循医嘱进行治疗。

护理措施:1.心电监测: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24小时心电监测,以了解心律失常类型和频率,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监测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2.维持心脏功能:保持患者体位平卧,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

同时,监测血压、心率和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心功能不稳定的迹象。

3.药物治疗:按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洋地黄类药物等。

护理人员需要了解药物的用途、剂量和不良反应,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4.危险因素干预:帮助患者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限制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控制体重,加强锻炼等。

同时,定期检查血压、血脂和血糖,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5.心理支持:心律失常患者常常存在焦虑、恐惧和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困惑和痛苦,提供情绪安慰和心理疏导,引导患者积极面对疾病。

护理注意事项:1.监测病情: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记录相关数据,及时发现可能的并发症。

2.观察症状: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率、呼吸和皮肤情况,及时发现心绞痛、心力衰竭和缺氧等症状,及时采取措施。

3.宣教患者:向患者详细解释心律失常的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以增强患者的合作性,提高治疗效果。

4.鼓励行动:根据医嘱,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体力活动,如散步、慢跑和太极等,以提高心功能和自我调节能力。

5.定期复诊: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减少心律失常的复发风险。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查房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查房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查房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的异常变化,包括心悸、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跳不规则等症状。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查房工作对于及时观察病情变化、评估疗效、预防并发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心律失常病人护理查房的主要内容。

一、病史询问在护理查房时,首先要了解病人的病史,包括发病时间、症状、诊断和治疗情况等。

还要询问病人是否有过敏史、药物过敏史、心脏手术史等。

二、症状观察观察病人的症状变化,包括心悸、胸闷、气短、头晕、失去意识等。

记录心率、呼吸状态以及疼痛情况。

三、体征检查进行常规体检,包括测量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

观察病人的面色、皮肤湿热情况,检查颈静脉压、肺部听诊等。

特别注意观察心脏听诊音,有无心脏杂音或奔马律。

四、心电图监测心电图是判断心律失常类型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工具。

查房时,需要进行心电图监测,了解病人的心律状态和是否存在心电图异常。

根据心电图结果调整护理措施和治疗方案。

五、药物治疗观察观察病人的药物治疗情况,了解是否按时服药、剂量是否合理。

观察用药后的效果,是否能控制心律失常症状。

特别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六、病情变化观察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包括心律失常的频率、持续时间、发作间歇等。

注意观察心律失常有无加重、继发并发症的出现,如血栓栓塞、心衰等。

七、病人安全防范八、心理护理九、教育指导十、记录与报告查房时,要认真记录病人的主诉、体征、症状、用药情况、心律状态等。

记录要准确、详细,以便于医生及时评估和制定下一步治疗计划。

同时,要及时向医生报告重要的病情变化。

总之,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查房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护理工作。

通过全面观察和评估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要点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要点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要点引言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受到干扰,导致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

心律失常可引发严重的心血管事件,甚至危及生命。

对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要点,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管理这类患者。

护理要点1. 监测心律监测患者的心律是护理的基本要点。

可以使用心电监护仪等设备对患者的心电图进行连续监测,及时发现并记录心律的变化。

2. 观察相关症状密切观察患者的相关症状,包括心慌、胸闷、呼吸困难、低血压等。

当患者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医生,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3. 维持心率稳定针对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持心率的稳定。

对于心跳过快的患者,可以给予药物来减慢心率;对于心跳过慢的患者,可以考虑安装心脏起搏器来维持心率;对于不规则的心律失常,可以尝试用药物来减轻症状。

4. 控制患者的血压心律失常可能导致血压升高或降低,因此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

对于血压升高的患者,可以给予降压药物进行控制;对于血压降低的患者,可以提高床头高度、给予补液等措施来维持血压。

5.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以达到控制心律失常的目的。

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钠通道阻滞剂、钾通道阻滞剂等。

需要注意的是,给药应遵循医生的嘱托,按时按量给药,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6. 提供心理支持心律失常患者常常有焦虑、恐惧等心理不适,医护人员需要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

与患者进行沟通,解答他们的疑问,减轻他们的担忧,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面对疾病。

7. 提供合理的饮食和休息合理的饮食和休息对心律失常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推荐患者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和酒精。

此外,需要给予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8. 教育患者及家属及时对心律失常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非常重要。

包括对患者的疾病知识、护理技巧、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解释和指导,以增加患者及家属的自我管理能力。

心律失常护理PPT课件

心律失常护理PPT课件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心律失常的常见症状
心悸:感觉到心脏跳动快或不 规律 疲劳:容易感到疲劳或乏力
心律失常的常见症状
晕厥:突然昏倒或头晕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或气短
心律失常的护 理管理
心律失常的护理管理
观察和评估:监测心率、血压 和呼吸状况 心电图监测:记录心脏电活动 的变化
心律失常的护理管理
药物治疗:使用药物来控制心律失常 环境管理: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减 少刺激
常见的心律失常处理方法
心律调节术:通过消灭异常的电活动来 纠正心律失常
预防心律失常 的方法
预防心律失常的方法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饮 食和适当的运动 控制慢性疾病:治疗高血压、 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预防心律失常的方法
避免刺激性物质:限制咖啡因和酒精的 摄入 应对心理压力:学会应对压力,保持心 理健康
心律失常护理 PPT课件
目录 介绍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常见症状 心律失常的护理管理 常见的心律失常处理方法 预防心律失常的方法
介绍心律失常
介绍心律失常
什么是心律失常:心脏节律异 常 心律失常的分类:房性、室性 、传导阻滞等
介绍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原因:心脏病、药物不良反 应、电解质紊乱等
心律失常的常 见症状
心律失常的护理管理
心理支持:了解患者的情绪变 化,提供心理援助 教育患者:告知患者关于心律 失常的知识,如药物使用和饮 食建议
常见的心律失 常处理方法
常见的心律失常处理方法
使用心脏复律仪:通过电击恢复正常心 律 心脏手术治疗:对严重心律失常进行手 术干预来自常见的心律失常处理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抗心律失常药 物来恢复正常心律 心脏起搏器植入:对心律失常 患者进行起搏器植入手术

心律失常护理指南

心律失常护理指南

心律失常护理指南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在传导冲动或激动的过程中出现异常,导致心跳速率、节律或节律规律性的改变。

为了更好地照顾患有心律失常的患者,以下是一份心律失常护理指南,帮助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护理和管理。

1. 了解心律失常类型首先,护理人员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

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室颤动等。

每一种心律失常的机制和护理管理方法都有所不同,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有清晰的了解。

2. 监测心律失常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律失常情况。

这包括定期测量患者的心率、心律和血压等指标。

护理人员还应使用心电图监测仪来记录患者的心电图,并及时发现和记录任何异常的心律失常。

3. 评估病情和症状护理人员需要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症状。

这包括询问患者的症状、观察患者的表情、呼吸、皮肤颜色等。

护理人员应当特别注意患者是否出现心悸、胸闷、胸痛、乏力等心律失常的典型症状,并及时报告医疗团队。

4.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来帮助控制心律失常。

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钠通道阻滞剂、钾通道阻滞剂等。

护理人员需要了解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剂量和给药途径,并及时观察患者的药物反应和副作用。

5. 密切监护患者的心电图对于患有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密切监护,并及时观察和记录心电图的变化。

在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时,护理人员应立即通知医疗团队并采取紧急措施,如进行心肺复苏或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

6. 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护理人员在给予护理的过程中,还应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

心律失常可能给患者带来焦虑和恐惧,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鼓励来缓解其心理负担。

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帮助他们理解心律失常的病因、症状和预防措施。

7. 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最后,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复发。

护理中的心律失常患者护理要点

护理中的心律失常患者护理要点

护理中的心律失常患者护理要点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的异常变化,可以表现为心搏过快、过慢、不规则等情况。

对于患有心律失常的患者,护理十分重要,既要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又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护理中的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要点,并从心理、生理、环境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心理护理要点1. 了解患者情绪:心律失常患者常常伴随着焦虑、恐惧、不安等情绪。

护士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安全感和支持。

需要细心聆听患者的抱怨和不安,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

2. 提供心理支持:护士要教育患者关于心律失常的知识,解释治疗方案,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减轻不必要的恐惧感。

并可以配合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3.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患者的心脏功能和病情变化,每次检查结果要及时告知患者,并对治疗方法的调整进行解释,让患者有信心并积极配合治疗。

二、生理护理要点1. 观察病情:持续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密切监测病情的波动。

对于出现突发心律失常或病情加重的情况,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并及时通知医生。

2. 处理并发症:心律失常可能引发症状,如胸闷、胸痛、头晕等。

护士要根据不同病情,给予不同的处理措施,如氧气吸入、卧床休息、心电监护等。

对于严重的心律失常,应立即进行除颤或给药。

3. 规律饮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护士应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建议低盐、低脂、低咖啡因的饮食,避免摄取刺激性食物。

并鼓励患者多摄取富含维生素C、E等抗氧化剂的食物。

4. 心理平衡:心律失常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避免疲劳和精神过度紧张。

鼓励患者进行心理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等,有助于降低精神压力,维持心理平衡。

三、环境护理要点1. 维持安静:心律失常患者对外界刺激较为敏感,容易受到恶劣环境的影响。

护士应保持病房的安静和整洁,降低噪音、灯光等刺激,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护理环境。

心律失常护理应急预案演练

心律失常护理应急预案演练

一、演练背景随着心血管疾病的日益增多,心律失常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医护人员对心律失常的应急处理能力,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我院护理部决定开展心律失常护理应急预案演练。

二、演练目的1. 提高医护人员对心律失常的识别和判断能力。

2. 加强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

3. 提升医护团队的协作配合能力。

4. 完善心律失常护理应急预案,确保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三、演练时间2023年10月25日四、演练地点我院心内科病房五、演练对象心内科全体医护人员、护士长、护理部及相关科室人员六、演练内容1. 模拟场景:患者突发心律失常,医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

2. 演练流程:- 发现患者异常:值班护士发现患者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

- 立即呼叫:护士立即呼叫医生并通知护士长。

- 现场评估:医生到达现场后,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包括意识、呼吸、血压、心率等。

- 紧急处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如吸氧、建立静脉通路、进行心电监护等。

- 通知相关科室:根据患者的病情,通知呼吸科、急诊科等相关科室进行协助。

- 紧急抢救:如患者出现室颤等严重心律失常,立即进行除颤等抢救措施。

- 后续处理: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后续治疗和护理。

七、演练步骤1. 准备阶段:- 护理部制定详细的演练方案,包括演练目的、内容、流程、时间、地点、人员安排等。

- 各科室根据演练方案,进行相关准备工作,如准备急救设备、药品等。

- 对参演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医护人员熟悉心律失常的识别、评估、处理及抢救流程。

2. 实施阶段:- 按照演练方案,进行模拟场景的设置和实施。

- 各参演人员按照各自职责,进行现场救治和配合。

- 演练过程中,观察各参演人员的操作规范、应急处置能力及团队协作情况。

3. 总结阶段:- 演练结束后,组织参演人员进行总结和讨论。

- 分析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 完善心律失常护理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疾病概述】心律失常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

【护理诊断】1.活动无耐力2.焦虑3.并发症:心力衰竭、脑栓塞、猝死4.有受伤的危险【护理措施】1.按照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伴有呼吸困难、发绀等缺氧表现时,给予2-4L/min 氧气吸入。

3.评估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及临床表现,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制定活动计划。

4.对于严重心律失常者,应持续心电监护,积极配合抢救。

5.心律失常频繁发作,伴有头晕、晕厥或曾有跌倒史者应卧床休息,协助生活护理,嘱病人避免单独外出、剧烈活动、情绪激动或紧张、快速改变体位等防止意外发生。

6.用药护理:(1)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

(2)静推时速度易慢(腺苷除外),一般5-15分钟内注完,静滴药物时尽量用输液泵调节速度。

(3)胺碘酮静脉用药时易引起静脉炎,应选择大血管,配置药物浓度不要过高,严密观察穿刺局部情况,谨防药物外渗。

(4)观察病人意识和生命体征,必要时检测心电图,注意用药前、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的心率、心律、PR间期、QT间期等变化,以判断疗效和有无不良反应。

【健康教育】1.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诱因及防治知识。

2.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休息与睡眠,保持情绪稳定,戒烟酒,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等,避免饱餐、避免感染。

3.说明按医嘱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重要性,不可自行减量、停药或擅自改用其他药物。

4.教会病人自测脉搏的方法以利于自我监测病情。

5.告诉病人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6.对反复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危及生命者,教会家属心肺复苏以备应急。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1、按循环系统一般护理常规。

2、有器质性心脏病或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引起心律失常者需要卧床休息。

3、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观察有无胸闷、心悸、气促、昏厥、抽搐、心衰等症状,注意有无阿斯综合征的表现。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4、数脉搏1分钟,记录每分钟早搏的次数,必要时配合心电监护仪或动态心电图进行观察,心房纤颤患者测量脉搏时要同时听心音。

5、熟悉有关抗心律失常药物,观察各种治疗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6、如发现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出现,或连续三个以上(短阵性心动过速)或出现RonT等危险性较大的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治疗。

7、对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病人,作颈动脉窦按压、眼球压迫时应配合医生,观察病情,查找引起室上速的原因。

8、必要时做好电复律及电击除颤的准备。

9、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心率、心律、呼吸、血压、尿量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必要时做一份十二导联心电图。

心室扑动和颤动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应协助医生行除颤、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等一系列抢救措施。

10、协助病人做好生活护理。

11、对功能性早搏的病人,要耐心解释早搏的无害性,消除其紧张和焦虑。

12、给予易消化食物,少吃多餐,免刺激性,禁烟酒,注意保持大便畅通。

第三节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第三节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波,振幅间隔不定, 频率350~600次/分 ③ 心室律极不规则 100~160次/分 ④ QRS波群形态正常
心房颤动
健康史
①可见于正常人;②器质性疾病,如风心病、冠心病、高血压 性心脏病、心衰、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炎、感染性心内膜炎、 甲亢。慢性肺心病等
临床表现 心室率不快可无症状,多数病人有心悸、胸闷 心室率超过150次/分, 可诱发心绞痛、心衰、栓塞
内科护理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三节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张家口学院 张丹凤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心律失常病人的 护理措施及严重心律失常 的危险征兆。
熟悉期前收缩、心动 过速、心房纤颤、心室颤 动及窦性停搏的主要心电 图特征。 了解心律失常的概念及分 类
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护理程序 对心律失常病人实施 整体护理。
健康史
•通常无器质性心 脏病表现,不同 性别与年龄均可 发生。
临床表现
治疗要点
•发作时心悸、头晕、 胸闷、心绞痛,严重 者心衰、休克。症状 轻重取决于发作时心 率及持续时间。听诊 心率150~250次/分, 心律绝对规则,心尖 部第一心音强度恒定。
•兴奋迷走神经方法
•药物治疗,首选腺苷。 伴有心力衰竭者,可 用毛花甙丙静注
•发作时间短于30s,通常 无症状。发作时间超过 30s,可出现血压下降、 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 等。听诊增快,心律轻度 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度不 一
•短暂室速无症状,处理 原则同室早;
•持续性室速,首选利多 卡因静注,或同步直流电 复律
(四) 扑动与颤动
心房颤动
ECG特点: ① P波消失 ② 出现小而不规则的f
情感目标
具有关心、爱护、尊 重病人的职业素质和团队 协作精神。

心律失常护理

心律失常护理

心律失常护理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的异常,包括心搏过快、过慢、不规则等情况。

心律失常的患者常常面临着严重的生命威胁,因此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本文将针对心律失常的护理进行论述,包括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和护理评价等方面。

一、护理目标护理的首要目标是维持和恢复患者的心脏正常节律,保障其生命安全。

具体来说,护理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监测和评估: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持续的心电监测,观察心率、心律、QRS复合波形等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疼痛管理:心律失常可能伴随胸痛、心绞痛等不适症状,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镇痛治疗,缓解患者疼痛。

3. 氧气治疗:对于低氧血症的患者,应及时给予氧气吸入治疗,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心脏供血。

4.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合理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恢复心脏正常节律。

5. 心理支持:心律失常可能给患者带来焦虑、恐惧等压力,护理人员应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帮助患者缓解情绪。

二、护理措施1. 保持患者安静:心律失常患者应尽量减少刺激,保持安静的环境有助于恢复正常心律。

2. 规律作息: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保证患者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减轻心脏负担。

3. 饮食控制: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避免高盐饮食;限制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鼓励患者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提高心脏功能。

4. 定期活动: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适宜的运动计划,适当参加有氧运动,提高心脏耐力。

5. 定期复查:定期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紧急救治:对于急性心律失常,护理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如进行除颤、心肺复苏等,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三、护理评价护理评价是护理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可以对护理效果进行客观评估,并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护理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电监测:根据心电图的变化,评估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判断治疗效果。

2. 症状缓解:观察患者的症状是否有缓解,如心慌、胸闷等不适感是否减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器质性心脏病,最常见
药物中毒: 电解质紊乱:心脏手术 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正常人或运动员可发生 文氏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ECG特点:
P-R间期>0.20S 每个P波后都有QRS波群(无脱落)
房室传导阻滞
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① P-R间期 延长,成人>0.20s②每个P波后均有QRS 波群。
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文氏现象)
房颤
症状:主要取决于心室率的快慢及原有心脏病的轻重 心室率不快者可无任何症状 心室率快者可有心悸、胸闷、头晕、乏力等 >150次/分心室率重者可心衰、心绞痛、晕厥等
听诊: ‫ﻼ‬ 心律绝对不规则 ‫ﻼ‬ S1强弱不等 ‫ﻼ‬ 心率>脉率,脉搏短绌
危害性 诱发心衰 重要器官血供不足 导致附壁血栓形成,脱落引起体循环(动脉)栓塞
三联律 2正常+1早搏或1正常+2早搏
阵发性心动过速
定义:是一种阵发性、快速而规律的异位心律,是由 三个或三 个以上连续发生的期前收缩形成 房性 交界性 室上性(希氏束以上) 室性(希氏束分支以下)
按起搏点部位
病因 1、室上速: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 2、室速:多见于器质性,最常见为冠心病急性心梗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临床意义: 生理: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烟、酒、茶、 咖啡等 病理:发热、贫血、休克、甲亢、心衰 。 临床表现:
多属生理现象,无症状或有心悸感 治疗: 一般无需治疗 β受体阻滞剂如普奈洛尔(心得安)减慢心率
窦性心动过速
ECG特性: 1、窦性P波 2、P波频率>100次/分 100--150次/分 ,P-P间 隔<0.6S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教学目标
了解:心律失常的分类 熟悉:1、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ECG特点 2、心律失常的护理 重点:1、常见心律失常首选治疗方法。
2、常见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及护理
难点:正常和异常心电图的识别
心脏 特殊 传导 系统
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 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网
房间束 窦房结
(4)治疗:首选利多卡因缓慢静推
室性心动过速
扑动与颤动
仅次于早搏的常见心律失常
房颤
定义:由于心房内多处异位起搏点发出 极快而不规则的冲动引起心房不协调的乱颤 病因: 持续性房颤:绝大多数为器质性,风心二狭最常见 阵发性房颤: 正常人,情激、手术后、运动、急性酒精中毒 部分由器质性心血管病引起
扑动与颤动
QRS波宽大畸形,时限≥0.12S,有继发ST-T改变,
T与R方向相反
多数情况下P波与QRS波无关,形成房室分离
常可见到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是确诊室速最重
要依据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点 ∮ 心率150~250次/分,心律规则 ∮ P波为逆行性(Ⅱ、Ⅲ、aVF导联倒臵) ∮ QRS波形态及时限正常 ∮ 起止突然
窦性心律
心脏冲动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 1、P波在Ⅰ、Ⅱ、aVF导联直立,aVR倒臵 2、P-R间期0.12~0.20S 3、P波频率60~100次/分 4、最长的PP间期与最短PP间期相差<0.12~0.16S 窦性心律失常 当心律仍由窦房结所发出的冲动所控制,但频率过快、 过慢或不规则称之。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停搏
定义:窦房结在一个不同长短时间内不能产生冲动, 导致心房及心室电活动和机械活动暂停或中断的现象 ECG特征: 1、很长一段时间内无P波或P波与QRS波群均不出现 2、长的PP间期与基本的窦性PP间期无倍数关系,
其后可出现单个逸搏或逸搏性心律。
期前收缩(早搏)
定义: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过早发出冲动控制心 脏收缩所致。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ECG特点: 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QRS波群脱落 Ⅱ度Ⅰ型(文氏现象) 心悸或心搏脱漏感 听诊S1强度逐渐减弱并有心搏脱落
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莫氏现象)
ECG特点: P-R间期固定,可正常或延长 有间歇性的QRS波脱落,常呈2∶1或3∶2 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亦可有形态异常
Ⅱ度Ⅱ型(莫氏现象) 乏力、头晕、心悸、胸闷等症状 (易发展为完全性) 听诊:亦有间歇性心搏脱落,但S1强度恒定
窦性心动过缓
临床意义: 生理:健康青年人、运动员等 病理:颅内高压、甲减、洋地黄中毒等
临床表现:多无症状,心排血量不足时头晕、乏力晕 厥 治疗:有症状可用阿托品等
用药症状不能缓解者可安心脏起搏器
窦性心动过缓
ECG特性: 1、窦性P波 2、P波速率<60次/分 40--60次/分 (P-P间 隔>1.0S)
(三)窦性心律不齐
1.病因 2.临床表现 3.ECG表现 最长与最短的PP间期之差>0.12s
窦性停搏
临床意义: 1、病理性:多见,各种病因所致的窦房结功能低下 器质性心脏病,药物中毒 2、生理性:迷走神经张力过高
临床表现:头晕,黑蒙或短暂意识障碍; 严重可发生阿-斯综合征,甚至死亡 治疗:阿托品、异丙肾等,无效者安起搏器
扑动与颤动
临床表现: 一旦发生,阿-斯发作,相当于心室停搏 体格检查: 心音消失,P触不到,BP测不到
治疗要点:应争分夺秒进行抢救 ☆立即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 ☆立即直流电非同步电击除颤 ☆其他抢救措施同心脏骤停
室颤
心房扑动
ECG特点: 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隔规则的F波 频率250~350次/分; F波与QRS波群成固定比例 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
临床表现 ∮大多有心悸、胸闷、乏力、心绞痛等症状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人(20-40岁)多见
∮突发突止,持续数秒、数小时、甚至数日不等 ∮听诊心率快而规则,心尖部S1强度一致 ∮心率150~250次/分
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点 心室率一般为140~220次/分,心律可稍不规则
三个或三个以上连续而迅速出现的室早
P′
室性期前收缩
P′ 房性早搏
ECG特点 1、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宽大畸形,QRS时限≥0.12s 2、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前无相关P波 3、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4、多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多源室性早搏
同一导联的室性早搏形态不同
二联律
1正常+1早搏
≥ 3次
*请思考: 什么是早博? 二联律?三联律?
前结间束 中结间束 后结间束
左束支
蒲肯野纤维
房室结
右束支
常用心前区导联连接法
P波:代表心房的除极 QRS波:代表心室肌的除极
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
P-R间期:代表激动经房室结、希氏束的时间
心律失常概念
•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起源部位、传
导速度、频率、节律的异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心律失常的分类
冲动形成异常
窦房结心律失常
• 心脏病史
• 用药史 • 诱因
心律失常的病因
• 1.心脏病:最常见 • 2.非心源性:药物中毒
• 3.正常人:吸烟、饮酒等
护理评估
(二)身心状况
窦性心律 ECG特点:P波规律出现(P波在I、II、aVF、 直立,aVR倒臵) PR间期 012 ~ 020s,频率:60-100次/分
窦性心律失常
房性 部 位 形 态 室性(最常见) 交界性 频 率
偶发:偶然发作
频发:>5次/分
多源性——多个异位起搏点,同导联上出现不同形态早搏
单源性——单个异位起搏点,同导联上出现形态相同
期前收缩
病因
1、生理性:健康人过劳、情绪紧张、过度吸烟、
饮酒、浓茶、咖啡时出现
2、病理性:各种心脏病
3、药物影响:洋地黄中毒、奎尼丁等
护理措施
(三)病情观察 • 1.观察有无心律失常的表现 • 2.观察血压、心律、心率 • 3.心电监护,观察有无猝死性心律失常
(1)潜在引起猝死危险的心律失常
①频发室早:>5次/分
②多源性室早:同导联出现不同形态的室早
③成对或成联律的室早:连续出现二个或早搏呈规
律地出现,如二、三联律 ④RonT:室早落在前一心搏的T波上 ⑤第二度Ⅱ型AVB:P-R间期固定,P波后有QRS脱落 (2)随时有猝死危险的严重心律失常 ①室速:连续三个或三个以上室早 ②室颤:P-QRS-T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波浪形曲线
心房颤动
房颤
ECG特点: 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隔不一的f波 频率350~600次/分; R-R间隔绝对不规则,心室率约100-160次/分 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
(3)ECG *房扑ECG
*房颤ECG
(4)治疗:病因治疗、复律,控制心室率、抗 凝
扑动与颤动
房颤
治疗要点: 积级治疗原发病 阵发性:如持续时短,症状不明显可无需治疗 持续性:主要控制过快的心室率 首选西地兰,可单独或与CCB合用 最有效的复律手段为同步直流电复律术 房颤持续超过2天,复律前后要抗凝治疗 慢性房颤无禁忌应采用抗凝治疗 常用抗凝药:阿斯匹林(300mg/d)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无器质性心脏病鼓励活动, 有器质性心脏病应卧床休息 2.体位护理:避免左侧卧位,病情不同取不 同体位 3.饮食护理:富含纤维素食物,防止便秘;避 免饱餐和刺激性食物(烟、酒、咖啡)
护理措施
(二)心理护理
常发生焦虑、恐惧 不良情绪可诱发和加重心律失常 良好情绪对心律失常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ECG特点: P-P相等,R-R相等,P与QRS无关(房室分离) P波频率大于QRS波频率(P-P间隔<R-R间隔) QRS波群形态
Ⅲ度: 症状:阿-斯(易出现阿斯综合征) 听诊:S1强度不一,心律慢而规则,HR20~40次/分
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 与心律失常致心排血量减 少、组织缺血缺氧有关。 2.焦虑/恐惧 与心律失常反复发作,对治 疗缺乏信心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 与心律失常引起的头晕、晕 厥有关 4.潜在并发症:猝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