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复习导学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学案:第3章 光现象 复习2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学案:第3章 光现象 复习2

第三章光现象复习(第2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复习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了解平面镜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 复习光的反射定律,了解光的反射现象的应用。

【预习探学】1.平面镜的成像特点:①平面镜所成的像立是像。

②像与物的大小。

③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④像与物相对于镜面是的。

2. 实像:(能/不能)被人看见, (能/不能)呈现在光屏上;虚像:(能/不能)被人看见, (能/不能)呈现在光屏上;3.平面镜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常用的梳妆镜是镜;商场里常利用平面镜成像来扩大;牙齿借助镜看清牙齿的背面;军事上的在早期也是由两块平面镜组成的。

4. 平面镜若使用不当,也会带来麻烦,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会造成;夜间行车时,车内的景物在挡风玻璃上成像会干扰。

5. 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 ,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我们能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

6.光的反射定律是: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两侧,反射角入射角。

光反射时,光路是的。

7.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

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虚像是由射入人眼中的光线的相交形成的。

8.一束平行光射到的物体表面上,反射光仍是 ,这种反射叫作镜面反射。

发生镜面反射时,物体发生镜面反射时,我们只能从(某个/各个)方向看到(较强/较弱)的反射光。

9. 一束平行光射到的物体表面上,反射光就会射向 ,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发生漫反射时,我们能从(某个/各个)方向看到(较强/较弱)的反射光。

10. 利用球面内表面作为反射面的镜子叫镜,对光线有作用。

利用球面外表面作为反射面的镜子叫镜,对光线有作用。

【合作互学、交流助学】例1 身高为1.6m的小芳面向穿衣镜站立在镜前1m处,她在镜中的像距离平面镜m,像高为 m;若她远离平面镜,后退0.5m,则她在镜中的像(变大/不变/变小),此时她在镜中的像距离自己 m。

例2 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1)在图中完成上述A点反射到B点的光路;(2)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像(选填“虚”或“实”);(3)A点与水面相距3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 m;(4)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1m,说明水位(上升/下降)了m.例3 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关闭灯,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下述现象正确的是()A.镜面比白纸亮 B.白纸比镜面亮C.镜面、白纸都是亮的 D.镜面、白纸都是暗的例4 按下列题目的要求进行作图:(1)小宇的妈妈喜欢在家中养花,为了使客厅里花盆中的花能茁壮成长,小宇想让室外太阳光照射到盆中花上的B处,如图。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导学案

示数为37.2℃,乙的示数为37.4℃,那么这二人的体温()A、甲的体温一定是37.2℃;乙的体温是37.4℃B、甲的体温小于37.2℃,乙的体温小于37.4℃C、甲的体温可能小于37.2℃,乙的体温是37.4℃D、二人的体温都无法确定2、冷天,在暖和的教室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

下列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 B.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C.“汗”出在靠教室内一侧的玻璃上D. 冰花结在靠教室外一侧的玻璃上3、15g00C的水与750g00C的冰混合,则()A. 冰要熔化B. 水要凝固C. 都保持原状不变D. 说不清楚4、如图1是甲物质吸热,乙物质放热的图线,下述结论正确的是()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B、甲、乙物质都是晶体C、甲、乙物质都是非晶体图1D、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5、夏天,在地上洒水感到凉快,是利用________来降低气温的。

人们在盛暑天气大汗淋漓,是靠________,保持体温不变的.6、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如图3是某同学选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操作: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 C是读取的温度。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②B图读数中的错误是:;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实际温度是_________℃(2)该同学在做实验时,见图4,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

(写出两种即可)第一种可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种可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设计(无答案):第3章第1节认识声现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设计(无答案):第3章第1节认识声现象

第3章第1节认识声现象导学案【学习目标】1. 初步认识声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声的传播必需依靠介质,声具有能量。

了解在不同介质中声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2. 通过观察发声现象,能简单地描述所观察到的发声体的共同特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对比和概括能力。

通过声传播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初步学习在观察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初步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3.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初步领略声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引起对声的好奇,激发求知的欲望。

预习自学1.什么是声源?什么是声音?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传播速度有多快?3.人耳的听声能力有哪些特点?知识点1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_________;声音是物体的___________发生的。

知识点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以__________的形式传播的,凡是能够传声的物质叫____________;真空_______传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声速度为___________m/s。

知识点3 人耳的听声能力人耳的听觉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超声;_____________叫次声。

典型例题例1:在鼓面上放一个小纸团,当鼓面振动时,发现小纸团在.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同步练习:1、用手按在自行车的铃上,无论怎样用力敲打,铃声也不会发出清脆的声音,这是因为()。

A、手按在铃上,声音传不出来B、手按在铃上,铃根本不振动C、手按在铃上,影响了铃的正常振动D、手按在铃上,周围没有了介质例2:太空中,宇航员在飞船外工作时,他们之间即使靠得很近也无法直接交谈,这是因为。

同步练习:2、太阳上面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剧烈的大爆炸,但是我们却丝毫听不到这巨大的爆炸声,其原因是()A、太阳离我们太远了B、真空不能传声C、我们平时没有注意听D、以上答案都不对一、巩固训练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2..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3.(09南昌)(多选题).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得快B.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要能听到声音,必须要有声源和传播声音的物质5..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长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两下敲打的声音,原因是 ( )A.产生了回声 B.固体传声比气体快C.气体传声比固体快 D.听错了6.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发生了地一场大地震,致使一万多人丧生。

3.3 汽化和液化(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3.3 汽化和液化(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导学案)【学习目标】1. 知道物质的液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气化和液化,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2. 能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了解沸点的概念。

3. 能区别沸腾和蒸发。

4. 能通过实验,用图像描述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情况。

知道沸腾图像的物理含义,进一步体会图像在探究物理规律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1.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了解沸点的概念。

2. 知道沸腾图像的物理含义,进一步体会图像在探究物理规律中的作用。

【学习难点】1. 水的沸腾实验。

2. 液化过程放热。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

2.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水在沸腾的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3.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表面/内部)进行的一种汽化现象,蒸发可以在任何(一定/任何)温度下进行。

蒸发过程是吸热(吸热/放热)的,液体蒸发时温度_降低,说明它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因此液体蒸发有致冷作用。

4.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放热(选填“吸热”或“放热”).5.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合作探究】探究一:汽化和液化【想想做做】在透明橡胶手套中滴入几滴酒精,把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热水中。

你会看到什么变化?从热水中拿出手套,放入冷水中,又有什么变化?怎样解释这些变化?①实验开始时,手套中滴入的是液态的酒精,将其放入热水中后,手套胀大,手套中酒精变成了气态,这种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②将胀大的手套从热水中取出后放入冷水中,手套又有何变化?手套中又出现了液态的酒精。

此过程酒精由气态又变为液态,这个过程叫做液化.在橡胶手套中滴入几滴酒精放入热水中放入冷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 3.2熔化和凝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 3.2熔化和凝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第三章物态变化 3.2熔化和凝固【学习目标】1了解物态变化是物质在固、液、气3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2.掌握熔化和凝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3.掌握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凝固过程中的异同点。

4.掌握熔点、凝固点,水的凝固点、冰的熔点为0摄氏度。

【课前预习】1.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原因是冰熔化要吸热B.使用高压锅,食物容易被煮熟,原因是锅内气体压强大,液体沸点高C.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原因是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为 0℃时,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 B.温度为 0℃时,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C.温度为 0℃时,冰和水都有可能存在,但没有水蒸气 D.温度为 0℃时,冰、水和水蒸气都有可能存在3.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凝华,后升华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4.如图所示是某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准确的是A.第 5min 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B.在 BC段没有吸热,温度不变C.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8℃ D.CD段物质已处于气态5.冰的熔化温度为0℃,则0℃的水A.一定是液态 B.一定是固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 D.前三者都可能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 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C.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 ℃ D.冰的温度一定低于0 ℃7.我们生活在炎炎的夏日里,多么期盼环境的凉爽;但真正到了深冬时节,却又是滴水成冰的寒冷.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吸放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8.下面所列物质中,哪种物质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A.蜡B.冰C.玻璃D.松香9.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A.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B.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D.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够而破裂10.将两块相同的方糖分别投入到两个质量相同,温度不同的装水烧杯中,发现温度高的烧杯中方糖消失的快,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方糖吸收热量熔化了 B.方糖的消失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C.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快 D.方糖的分子大小保持不变【学习探究】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1、随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2、通常水有几种状态存在?影响它的不同状态的因素是什么?3、现象:固体与液体间的转换我们可以得出,冰变成水的过程中,物态由态变为态,这种现象叫做,这种物态变化需要(吸热、放热);相反如果水结成冰,物体由态变为态,这种现象叫做,这种物态变化需要。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设计:3.3汽化和液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设计:3.3汽化和液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讲授课主备审核1.了解什么是汽化和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知道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2.通过实验探究水的沸腾,了解沸腾现象;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了解蒸发的作用;4.能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实验探究:观察水的沸腾(学生分组实验)a 沸腾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吗?内部发生吗?猜想:__________。

b沸腾发生得缓慢还是剧烈?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沸腾需要吸热吗?猜想:_____________。

d沸腾能否在任何温度下自发进行?猜想:__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方案(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图(如右图)以及注意点:用石棉网加热;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烧杯中倒小半杯热(温)水即可;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水中,不能碰到杯底杯壁;杯口盖一张纸以减少热量散失。

(4)实验需要记录的数据: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温度/0C 90(5)实验观察的现象: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数目____(多/少),上升过程中体积变_____ (大/小);沸腾时,数目____(多/少),上升过程中体积变_____(大/小)。

水的声音在沸腾前较________(大/小),沸腾时较_________(大/小)。

(6)停止加热,水__________(能/不能)继续沸腾。

(7)作出对应的温度—时间图像即T-t图(见右图)作完图提问: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__(不断上升/保持不变/不断下降);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____(不断上升/保持不变/不断下降)。

沸腾_______(需/不需要)吸热。

1.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嘴里呼出“白汽”,这“白汽”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精品教案及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精品教案及导学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是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一、课前预习学案1、什么是溶化?什么是凝固?2、你能各举一个溶化和凝固的例子吗?3、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在什么地方?4、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中哪些属于晶体?哪些属于非晶体?二、合作探究活动一(1)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放置在空火柴盒的上方,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回答观察到的现象:蜡烛逐渐变成烛油往下滴,滴入空火柴盒、冷却后变成了蜡块。

(2)将冰棒放在空烧杯中,过一会儿,你能发现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发现烧杯中只剩下半杯糖水。

这些现象可以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回答结论:物质从态变为态的现象叫熔化物质从态变为态的现象叫凝固学生完成结论的填空,师板书课题:§2.3 熔化和凝固举例巩固(1)师介绍长江源头是谷拉丹冬雪山的冰雪熔化形成的等事例(2)学生列举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3、探究冰、松香熔化的特点投影:活动二[提出问题]冰和松香在什么温度下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猜想与假设](1)冰熔化一定的温度,松香熔化一定的温度?[有/没有](2)冰熔化时温度,松香熔化时温度 (升高/降低/不变)[设计实验]为了检验你的猜想与假设,你需要哪些器材?请同学们结合教材39页内容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步骤,同组之间讨论一下。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第一节《透镜》学案 八上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第一节《透镜》学案 八上 人教版

第三章第一节《透镜》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凸透镜、凹透镜,了解焦点、焦距等基本概念。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会作相关的光路图。

学习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学习难点:能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学具准备:凸透镜(若干)、凹透镜(若干)。

一、思维启动一队旅行者冒着-48℃的严寒跋涉着。

到了中午,当他们拣来了一堆干草准备生火做饭时,却发现打火机丢了,怎么办?一位博士灵机一动,带领大家用冰磨制了一块像放大镜一样的冰块,博士拿着这一冰块迎着太阳,把阳光聚集到干草上,一会儿,干草就着了火。

你相信吗?课下试试看?二、探究发现探究一、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身边的凸透镜或凹透镜,阅读教材第一段和第二段,认识教材中图3.1-1中的各种形状的凸透镜和凹透镜完成下面的问题:1.中间厚、边缘薄的是 _______________ ,2.中间薄、边缘厚的是,我们继续认识凹透镜和凸透镜,大家仔细观察教材中图3.1-2中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示意图叫主轴,光心的特殊性在于。

探究二、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活动1>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①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书本上的字你会发现什么?透过_________看到物体的像是______的透过_________看到物体的像是______的<活动2演示>分别让平行主光轴的光入射到凸透镜、凹透镜上,观察折射光线的路径,用笔画出入射、折射光线的路径。

图1 图2总结: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_____作用,所以凸透镜又叫___________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_____作用,所以凹透镜又叫___________探究三:透镜的焦点和焦距(课件展示)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是相互平行的,叫做平行光,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如下图左所示),这个点叫做,用字母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用字母表示。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温度》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温度》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温度》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原理。

3.知道摄氏温度的定义及常见温度值。

4.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5.了解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使用方法。

二、重点:摄氏温度的规定难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三、自主探究(一)我们把物体的叫温度。

只凭感觉判断温度可靠吗?(二)要准确地判断温度的高低,就要使用测量温度的工具——进行测量。

完成教材P47“想想做做”,自制温度计。

试验后回答下列问题:1.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说明温度越高,液体的体积越,这就是现象。

2.用手心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上,你会发现什么现象,这说明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什么?同桌讨论后总结:①温度计的构造:。

②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的性质制成的。

(三)阅读教材P48“摄氏温度”,完成以下填空。

1.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摄氏温度的单位是。

2.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把的温度规定为0℃,把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一等份代表。

3.“37℃”读做,“-20℃”读做或。

4.人体的正常体温是;我国最高气温是,最低气温是。

(四)阅读教材P49“温度计的使用”,小组讨论,完成以下问题:1.温度计使用前,首先要认清它的和。

如果所测温度超过了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会出现现象;如果所测温度低于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低温度,会出现现象。

2.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①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或。

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待温度计的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相平。

小组讨论:观察如下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指出错误并说明理由。

(五)阅读教材P50“体温计”,完成以下填空。

1.体温计用于测量。

体温计的刻度范围通常为℃,分度值是。

2.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被设计成细管,可以防止水银玻璃泡;使用体温计前要,将直管内的水银甩下去。

八年级沪科版物理第三章声复习导学案

八年级沪科版物理第三章声复习导学案

第三章声现象复习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了解乐音的特征。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知道防治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课标分析:课标对声的产生和传播的要求既包括过程性要求,又包含终结性要求,要求为了解水平,对于乐音的特征及噪声的危害及控制要求也为了解层次。

教学中可通过一些简单的、现象明显的实验,演示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过程,对于乐音的特征可让学生动手实验,通过真切的感受去认识。

教材分析:本章主要讲述的是一些与自然和生活有关的声学初步认识。

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音调、响度和音色,噪音的危害和控制,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利用和危害。

本章教材安排了一系列自然现象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理结论;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知道声音传播的条件;从生活中体会到:声音具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特征,知道噪声的来源以及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知道人耳听到声音频率范围,知道什么是超声和次声。

复习目标:1.知道声音的产生是由于振动引起的。

2.知道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4.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学情分析:声音是人们最熟悉的现象之一,学生不仅在生活中已积累了大量与声音有关的感性认识,而且在小学自然课中也学过了与声有关的常识。

本章通过初二的学习,学生对声的世界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这一节课的复习对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得到全面的解决。

部分学生知识遗忘严重,灵活题目学生比较难以适应,觉得没有系统性,但是能通过复习基础再加练习的形式,能形成全面的知识系统。

故在复习中以框架的形式让学生有较好的理解,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灵活应用在解题上。

中考热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条件。

2.乐音三要素的区别及影响因素。

3.控制噪声的途径及超声的利用。

教学过程:自主复习提纲: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哪些实例能证明?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3、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怎样的关系?4、乐音的特征及他们的影响因素分别有哪些?5、怎样减弱噪声的影响?6、什么是超声?它有哪些应用?7、什么是次声?危害是什么?知识回顾: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2、声音传播需要,它可以在、、——中传播.声音在不能传播。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本章复习训练教案(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本章复习训练教案(新版)教科版

本章复习训练【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2.了解人的发声和听声能力,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3.知道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决定因素,能利用声音的波形图来区别不同的声音.4.知道噪声的定义和噪声的危害,掌握控制噪声的方法.5.知道共鸣、回声这些声现象的原因,了解超声波、次声波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教学方法】1.运用比较法:区别音调、音色、响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区别乐音和噪声;区别超声波和次声波.2.运用归纳法:归纳控制噪声的途径、归纳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3.运用转化法:探究声的产生时,可以借助一些道具扩大实验现象.【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本章总结】1.知识结构(用多媒体展示并总结)2.例题讲解(用多媒体展示)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例题1如图所示,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盆上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解析:扬声器播放音乐时,纸盆上的小纸片不断地跳动,说明发声时纸盆在振动,间接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选项A正确.答案:A例题2 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s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s再次听到回声,回声测距是利用了声波的_______.已知声速为340m/s,则两峭壁间的距离为_______m.答案:反射425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例题3如下图,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频率最大的是()解析:物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振动波形越密集说明其振动频率越大,所以本题应选B.答案:B例题4(南京中考)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D.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解析:音色即声音的品质,是声音的一个重要特征,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调和响度取决于不同的条件,它们之间没有联系.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频率小,低于20HZ,不在可听声范围内,所以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故B错.演员引吭高歌,发出的声音大,即响度大,故D错误.敲锣时用力越大,振动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C正确.答案:C声音与现代科技例题5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解析:声音的频率范围很宽,20~20000Hz范围内的声音能引起人的听觉,低于20Hz的称为次声波,高于20 000Hz的称为超声波,人们虽然听不到超声和次声,但因它们具有特殊性质,因而有特殊用途.超声波方向性好,经常用来回声测距,另外超声波还可以做“B超”、清洗、碎石等.答案:D例题6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声音”交流“回声”定位“超声”排石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解析:大象发出的声音有部分是我们可听见的声音,有部分是我们听不见的次声波,但大象不能发出超声波;蝙蝠的“回声”定位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是利用超声波的能量将结石震碎,从而排出体外;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是利用声音的反射,即回声与原声间隔不到0.1s,回声与原声混合,使原声加强.答案:B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例题7夏天,教室外蝉的叫声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蝉能发声是由其腹部下方一层薄薄的发音膜_______引起的.老师把教室的门窗关起来,大家听到的声音明显减小,这是在声音_______过程中减弱噪声.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减弱噪声的途径主要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关闭窗户,阻断了蝉声的传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答案:振动传播例题8 贵阳市政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为改善环境,增大了城市绿化面积;为减少交通事故,开展“文明过马路”活动;为_________,禁止汽车在城区内鸣笛.解析:禁止鸣笛是阻止声音的产生,以减小声音对居民的干扰,减弱噪声.答案:减少噪声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

《熔化和凝固》教案导学案【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熔化和凝固》教案导学案【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导学案)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共计2课时)第1课时熔化和凝固明确课标要求课堂互动探究思考题:(1)刚才播放的冰、雪、霜是什么物态?(2)雨水是什么物态?(3)水蒸气是什么物态?学生回答:(1)冰、雪、霜是固态.(2)雨水是液态.(3)水蒸气是气态.物质的聚集状态叫做物态,物态通常有三种: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新课学习熔化和凝固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你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生: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等,这些都是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刚才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成冰是凝固.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熔化和凝固是固态和液态之间相互变化的两个过程,这两个过程的初、末状态相反,它们是互逆的两个过程.板书:1.物质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质的温度有关2.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3.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4.熔化和凝固是互逆的两个过程.【例1】(多媒体展示)在横线上填上相关的物质状态.(选填“固”、“液”或“气”)(1)用铁水铸造成铁锅:态变成态.(2)钢锭变为钢水:态变成态.(3)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了:态变成态.答案:(1)液固(2)固液(3)固气【例2】(多媒体展示)夏天,久放在冰箱里的西瓜会变得很硬,甚至刀都切不动,则西瓜在冰箱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溶化C.凝固D.融化解析:西瓜虽是固体,但里面含的汁液是液体,液体在低温状态下变成了固体,所以是凝固现象.答案:C熔点和凝固点晶体和非晶体1.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在熔化过程中,物质温度是怎样变化的?(2)是不是每一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都相同?学生提出假设与猜想:(1)在熔化过程中物质温度应该不断上升.(2)每一种物质熔化时温度应该不同.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本节课首先以学生熟悉的冰可以变成水及水可以变成水蒸气为例,让学生认识物质的三种状态,继而引入物态变化,引入熔化和凝固.教学中,对于物质的三种状态的认识,可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并结合多媒体,让学生尝试对它们进行分类.2.在探究海波熔化特点和蜂蜡熔化特点中,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分工情况,然后积极主动地设计实验并参与探究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设计和规划能力、观察和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这个实验探究活动中,由于学生要写实验报告,因此教师应给予详细指导.3.在本节教学过程中,有三个易错点要让学生理解:①处于熔点温度的晶体,有哪几种存在的状态;②溶化和熔化、融化的区别;③物质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放热温度也不一定降低.4.对于凝固过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必具体展开,为学生留下继续探究的空间,教学中可采用实验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对于熔化和凝固的应用,在教学中不必作过多的介绍,也可以不涉及到它们对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建议让学生课后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对熔化和凝固的应用作进一步的了解.第2课时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及其应用明确课标要求课题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及其应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2.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熔化和凝固的过程,简单描述熔化和凝固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活动,有团队精神.教学重点熔化、凝固的条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难点熔化和凝固的应用.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晶体在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液体在凝固成晶体时放热,温度不变. 课堂互动探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布置的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晶体和非晶体,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熔化和凝固的条件以及它们有哪些应用.新课学习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现在请大家结合熔化和凝固的实验听一段海波的自白,并回答问题.海波的自白:我叫海波,我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48℃.现在我的体温恰好是48℃,请你们告诉我,我是应该熔化,还是应该凝固呢?只要你们说得对,我就照你们说的办.学生讨论:48℃既是海波的熔点也是它的凝固点,此时海波是熔化还是凝固,关键要看海波是吸热还是放热.固态海波在温度到达熔点时,吸热则熔化.液态海波在这一温度时,放热则凝固.所以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板书:1.晶体的熔化条件是:①温度达到熔点;②能够继续吸热.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2.液体凝固为晶体的条件:①温度达到凝固点;②能够继续放热.液体凝固为晶体的特点:液体凝固为晶体时要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3.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也吸热或放热,但是温度改变.教师总结:同学们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还要会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比如:利用这节课的知识同学们应该能够解释北方的冬季较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结冰时放出热量,使窖内温度不致太低.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40℃的范围内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人们将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天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节室内的温度.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及其应用的有关知识.这节课就到这,谢谢!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注意培养学生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自我反思和听取意见的意识、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注意养成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_第1节_第一课时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_第1节_第一课时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导学案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两课时)主备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堂目标导航——重点难点: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中环境中常的温度。

3、会用温度度测量温度。

一、自主学习——预习与交流1、家庭和实验室的温度计是根据()的规律制成的。

2、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这温度计采用的是(),100摄氏度写做:(),0摄氏度写做:()。

3、摄氏温度是这么规定的:一标准大气压下把()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摄氏度,在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分成()等份,第一份代表()。

4、人的正常体温平均是“36.7C”,读作();北京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7C”,读作()或()5、不的沸点是();水的凝固点是()。

6、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即(),然后看清它的(),即()7、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1)、温度计的()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或()。

(2)、温度计的()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视线要与温度计中()相平。

8、体温计中玻璃泡中的液体是(),它的量程是(),分度值是()。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9、有两杯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在阳光下,一杯在阴凉处,则()A、在阳光下的水的温度高B、在阴凉处的水的温度高C、两杯水的温度一样高D、两杯水的温度的高低无法比较10、某护士随手取了一支体温计,引体温计曾给一个体温为 39摄氏度的发烧病人测量过。

该护士对体温度作了消毒处理,但忘记了甩几下,直接用来给另一个人测体温,结果示数也是39摄氏度,则该人的体温()A、就是39摄氏度B、可能高于39摄氏度C、一定低于39摄氏度D、可能低于39摄氏度11、-20C的正确读法是()A、零下20度B、零下摄氏20度C、负摄氏20度D、零下20摄氏度课后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温度》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公开课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温度》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公开课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温度》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学习目标】1.知道温度物理意义和摄氏温度的规定方法。

2.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了解它们的测温范围。

3.学会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体会观察和测量的意义。

4.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课前学习任务】查阅资料。

1.了解我国有史料记载的和温度有关的热现象。

2.了解温度计的发展历史。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1.理解温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理量。

2.表示:字母t学习任务二:1.温度计原理:;物理方法:2.温度计基本构造:学习任务三:摄氏温度的规定:。

学习任务四:1.常见实验室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2.温度计的使用,几个要点:会选、会放、会读、会记学习任务五:1.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2.不同于实验室温度计的构造:3.作用:使用方法:《温度计的发展》(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作业设计】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规律制成的。

3.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把规定为0℃,把规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等分成100 份,每份代表℃,试想如果等分成50 份,那么每份代表℃4.如图1 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5.如图2 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

6.关于温度计的使用如下图:1. 冷热程度2. 热胀冷缩3.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沸水的温度;1;24. -4℃5. 36.56. B教师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温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道温度物理意义和摄氏温度的规定方法2.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了解它们的测温范围3.学会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体会观察和测量的意义。

4.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课前学习任务】查阅资料1.了解我国有史料记载的和温度有关的热现象2.了解温度计的发展历史【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1.理解温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表示:字母t学习任务二:1.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物理方法:转换法2.温度计基本构造:玻璃泡、毛细管、玻璃外壳学习任务三:摄氏温度的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为0 ℃,沸水为100 ℃。

2023-2024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导学案:3.1光世界巡行

2023-2024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导学案:3.1光世界巡行

20232024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导学案:3.1光世界巡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光世界巡行”。

具体内容包括:1. 光的传播:探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直线传播现象,以及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 光的反射:研究光在平面镜、球面镜等反射面上的反射规律,以及反射光线的计算。

3. 光的折射:分析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现象,探讨斯涅尔定律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的原理,掌握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 掌握光的反射规律,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中的反射问题。

3. 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学会运用斯涅尔定律解决折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光的反射、折射现象的实验操作。

2. 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的反射、折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激光笔、白板、玻璃板、实验仪器(如光的反射、折射实验装置)。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利用激光笔展示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2. 理论学习:讲解光在均匀介质中的直线传播原理。

通过示例和公式讲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 实验演示:进行光的反射实验,展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

进行光的折射实验,演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现象。

4. 随堂练习:请学生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5. 课堂讨论:探讨光速与介质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分析并解决实际中的反射、折射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涵盖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以及相关的示例和公式。

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差异,并说明原因。

2. 根据入射光线和反射定律,计算并画出反射光线的位置。

3. 分析一束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时的折射现象,并解释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概念的理解程度。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_第4节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_第4节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导学案物态变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备课:教学设计课堂目标导航——重点难点:1、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

(重点)2、知道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3、能够理解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

一、自主学习——预习与交流1、物质由()直接变为()的现象叫升华。

2、升华需要()热。

3、物质由()直接变为()的现象叫凝华。

4、凝华需要()热。

5、用久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下列哪种变化()A、凝固B、升华C、凝华D、先升华后凝华6、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当对烧瓶微微加热时,观察到碘没有(),而是直接(),停止加热,碘蒸气没有(),而是直接()。

7、在物态变化中,天空中的云是水蒸气()的小水滴和水蒸气()成的小冰晶组成的。

8、在箱子里放卫生球用来防虫蛀,过几个月后,卫生球变小或者消失了,这一物理现象是()A、升华B、汽化C、蒸发D、熔化9、关于雨、露、霜、雾跟物态变化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雨水是水的液化形成的B、露水是水的汽化形成的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0、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早晨有浓雾B、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C、屋顶上的瓦片、草木上结了一层霜D、水桔成了冰1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铁水被铸成工件B、冬天用湿手模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C、深秋地面上出现的霜D、冰箱内的饮料结冰12、寒冷的冬天,房间门窗玻璃的内表面往往会结层冰花,这是下列哪种物态变化()A、液化B、升华C、凝固D、凝华13、下列物态变化都吸热的是()A、熔化、汽化、升华B、汽化、凝固、液化C、凝固、液化、凝华D、凝固、汽化、凝华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 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 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之间的转化;2.掌握物质在温度和压力变化下的物态变化规律;3.理解物质的分子运动规律。

二、导学内容1.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2.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3.压力对物态变化的影响;4.物质的分子运动规律。

三、导学步骤1. 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物质存在三种不同的态,即固体、液体和气体。

这三态具有以下特点:•固体:形状和体积均固定,分子间距离近,分子只能做微小振动;•液体:固定体积但可变形,分子间距离较大、中等运动自由度;•气体:形状和体积均不固定,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运动自由度较高。

2. 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温度是物质分子运动的表征,温度的升高会导致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

•固体:通过加热固体,温度升高,分子的振动幅度增大,当温度达到熔点时,固体开始熔化为液体;•液体:通过加热液体,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液体开始汽化为气体;•气体:通过降低温度,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减缓,当温度低于气体的凝点时,气体开始凝结为液体。

3. 压力对物态变化的影响压力是物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表征,压力的增加会导致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

•固体:增加固体的压力会使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固体的形状和体积不会发生改变;•液体:增加液体的压力会使分子更紧密地排列,液体的体积基本不变;•气体:增加气体的压力会使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气体的体积减小。

4. 物质的分子运动规律物质的分子不断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具有以下规律:•速度分布规律:在同一温度下,分子的速度是不同的,存在速度分布;•相互作用力规律: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使得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平均动能定理:相同类型的分子,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分子自由度:固体分子自由度最小,液体次之,气体最大。

四、导学小结本文介绍了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温度和压力对物态变化的影响,以及物质的分子运动规律。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导学案

朱良初中导学案设计学期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年级八科目物理课题《物态变化》复习学案备课教师课时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有节约用水的意识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课内探究一.预习总结,展示问题二、研题得法,交流提升(学习要求:先独立自主学习,之后小组内交流讨论.)(一)物态变化的应用:写出下列现象分别属于哪种物态变化?(1)雾淞的形成;(2)雪灾时电线上的冰挂;(3)早晨树叶上的露珠;(4)雨凇的形成;(5) 冬季窗户玻璃上结有冰花;(6)灯泡用久了会变黑;(7)雾的形成;(8)冬天的鹅毛大雪;(9)冬天冰冻的衣服晒干;(10)夏天洗完的衣服晒干;(11)烧水时壶嘴旁产生的白气;(12)雪糕化了;(13)固体空气清新剂;(14)舞台上干冰形成的白雾;(15)冰棒纸上结的“霜”(16)冰棒冒“白气”吸热的物态变化有放热的物态变化有课内探究二)本章实验和图像法回顾(多媒体展示)1、实验技巧(1)熔化实验——用烧杯隔水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目的是什么?(2)沸腾实验——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实验中要注意什么?2、沸腾实验:小明和小琴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上升到84℃时,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4min后停止读数,其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1)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右图中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2)由图像可转水的沸点是℃,此时的气压标准大气压(3)水在沸腾前吸热温度,沸腾后温度(填“变化”或“不变”)三、反思整理、归纳梳理(把课堂上、学案上的内容整理回顾)四、达标检测,反馈提升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妮?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现象,放出很多热量,使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交流与合作,探究掌握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学习过程:一、新课引入:播放非物质文化遗产《穿梭千年的火花》视频引入新课。

熔化凝固二、创设情境: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三、疑海探究、教师导航【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猜想假设学生活动一:观看实验视频学生活动二:观看硫代硫酸钠(海波)熔化和凝固过程的动画视频,各小组认真讨论,写出你所得到的信息。

学生活动三:观看松香的熔化和凝固过程的动画视频,各小组认真讨学生活动四:实验总结6、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非晶体7、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

学生活动五:交流展示、点拨评价:1、北方的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防止冻坏蔬菜,你能说出期中的原因吗?2、有人说: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这种说法有道理吗?3、“我叫海波,我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48℃。

现在我的体温恰好是48℃,请你们告诉我,我是应该熔化,还是应该凝固呢?只要你们说得对,我就照你们说的办。

”4、现在某种物质,在25 ℃时开始熔化,但直到75 ℃才熔化完全.请问: 这种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学生活动六:指导学生查熔点表后讨论 1、能否用铝制的容器熔化铜或锡?2、黑龙江省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C ,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3、白炽灯发光时,灯丝温度可高达2000℃左右,根据物质的熔点表,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材料作灯丝?四、反馈展示巩固提升 1、如图两种物质在固态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第三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第三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新课引入: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物质吸热后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呢?反过来,气态能不能直接变为固态呢?
演示:用碘升华和凝华演示器进行演示。
1、当对玻璃管加热时,看到什么现象?
2、当停止加热后,我们又观察到什么现象?
总结:升华是:
凝华是:
像熔化和汽化一样,升华需要,像凝固和液化一样,凝华需要。
B、凝华而形成的
C、液化后凝固形成的
D、汽化而形成的
2、在插有小树枝的封闭烧瓶中,放入一些卫生球碾碎后的粉末,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可以看到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
B、“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
XXX中(物理)学案
教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
课题:
升华和凝华
课型:
新授课
总课时:
第1课时
编写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3、理解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
学习重难点: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条件
学法指导:
实验探究法,分组研讨法,导学法
1、自一、主学习、预习导学
(3)春秋夜晚出现的“露”是__________;
(4)冬夜出现的“霜”是__________.
四、归纳总结
5、作业设计(包括作业设计目的、设计内容、预计完成时间、完成情况及信息反馈等)
设计目的
完成时间完成情况源自设计内容1、冬天的早晨经常看到房间的玻璃上附着一层冰花,这是室内的水蒸气()
A、升华而形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师生共用学案
撰稿人审核人使用人
学习目标:1、让学生能够牢固掌握本章的基本概念,
2、会读画熔化、凝固、沸腾图象。

学习重点:根据物态变化的分析会解释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学习难点: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态变化联系起来,并能解释。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知识点梳理:
考点一、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2、温度的表示方法有: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
摄氏温度的规定:把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标准大气压下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用来表示。

3、测量温度的仪器叫使用原理是:利用性质制成的。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估:估计的温度。

选:选择的温度计。

看:观察温度计的。

测: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不要碰到。

读:读数时玻璃泡,带示数稳定后在读数,读数时视线要和温度计业主的上表面。

实验室温度计:量程为,分度值为
5、温度计按使用上分体温计:量程为,分度值为
寒暑表:量程为,分度值为
考点二:物态变化
1、熔化:物质由变为叫熔化,物质熔化时要热量。

2、凝固:物质由变为叫凝固,物质凝固时要热量。

3、汽化:物质从变为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4、液化:物质由变为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过程要。

5、升华:物质由固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化过程要
晶体非晶体
熔点和凝固点有没有
熔化过程热量不变,物
质处于状态
热量温度。

物质先变稀最后变成液体。

凝固过程热量不变热量温度。

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继续吸收热量
凝固条件温度达到,继续放出热量熔化图像
凝固图像
实例冰、海波、水晶、食盐、
石英和各种金属
沥青、玻璃、松香、石蜡
蒸发和沸腾的区别
异同点蒸发沸腾



发生部位液体液体的
温度条件任何温度下(液态时)达到
剧烈程度平和剧烈
影响因素、、、供热快慢
温度变化蒸发吸热具有作用吸收但温

相同点都是现象,都要
6、凝华:物质由的过程叫凝华,凝化过程要放热。

二、课堂达标
1、使气体液化的两种途径:降低和。

气体液化后体积减小便于储存。

2、雨、雪、霜、露都是水的不同状态,从物态变化的角度来看,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霜、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而露、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小水滴是液化。

还有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成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的现象。

三、课后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物态变化》师生共用学案
撰稿人 审核人 使用人
学习目标:
1、 掌握物态变化的实质。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关注自己身边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开放、探究、创新能力。

学习重点:根据物态变化的分析会解释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学习难点: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态变化联系起来,并能解释。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两个图像中,图( )是晶体的熔化图像,因为( )。

图甲中,AB 段物质是( )态,吸热温度( );BC 段物质是( )态,吸热温度( );CD 段物质是( )态,吸热温度( )。

( )段是熔化过程。

2、如图,小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绘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从图像中可知,水的沸点是 ___。

(2)、小明发现自己组的水比邻组的水先沸腾,提前沸腾的原因可能是___。

(3)、图像中AB 段水沸腾前吸热温度__,BC段水沸腾时吸热温度_
二、合作探究
1、如图所示,是模拟“云和雨”的实验装置,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酒精灯加热湿沙,加快水的汽化 B .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C .烧杯里的“白雾”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 D .盘子里放冰块使水蒸气降温,液化成小水珠
2.制糖工业中,一般用沸腾的方法去除糖汁中的水分.但在加热时,必须确保
糖汁的温度低于100 ℃,否则会影响糖质.为此,你将建议采取以下哪种措施( ) A .用“文火”给糖汁缓慢加热 B .用“猛火”快速加热,缩短加热时间 C .设法增大糖汁液面上的气压 D .设法减小糖汁液面上的气压
3.在大烧杯中放入水,再将一个装水的试管放入烧杯内,然后给烧杯加热,则试管中的水( )
A .不会沸腾
B .会沸腾
C .全变成气态
D .凝固成冰 4.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冰不经过熔化也可以变成水蒸气
B .90 ℃的水也可以沸腾
C .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
D .在敞开盖的锅中烧水到沸腾,再用猛火加热,水温会升高
三、当堂达标检测题:
1、地面的水 ,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会 成小水滴或 成小冰晶,大量的小水 滴或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层空气中,这就形成了 。

2、一种物质从230 ℃开始熔化,到250℃还没熔化完,这种物质是( )体。

3、
4、0℃的冰河0℃的水比较( )
A 、冰冷
B 、水冷
C 、冷热程度一样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5、物体放出热量后,它的温度( )
A 、一定降低
B 、一定升高
C 、可能升高可能降低
D 、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6.小明在加油站看见两条标语“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 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 A .汽化 B .液化 C .凝华 D .升华
7、下面哪项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 )
A .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 .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 .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 .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
8、 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金属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口腔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给小镜子消毒
B .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空气液化
C .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
D .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凝固 四、小结 六种物态变化
三、课后反思 :
95100温度/℃
时间/min 90A B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