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城镇化建设与新农村住宅设计研究?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新建住宅建筑设计研究共3篇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新建住宅建筑设计研究共3篇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新建住宅建筑设计研究1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新建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农村地区的发展已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一大热点。
在这一背景下,新建住宅建筑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将从乡村振兴的角度出发,探讨农村新建住宅建筑设计的必要性,认识到新建住宅建筑在乡村振兴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提出了符合不同地域特点和不同居民需求的住宅设计方案。
一、乡村振兴需要新建住宅建筑支撑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之一,新建住宅建筑是实现乡村振兴与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在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劳动力外流,导致农村人口迅速减少,留下来的老年人和儿童群体过多,农业结构落后,生产生活条件较为艰苦。
因此,解决农村人口住房问题,特别是新建住宅建筑的需要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
二、以人为本,创新住宅建筑设计方案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住宅建筑设计的创新至关重要。
为解决不同地域及居民需求的问题,需要制定出适合不同地区的住宅设计方案。
例如,北方地区寒冷,需要考虑保温隔热措施;南方地区湿润,需要考虑排水和防潮措施。
此外,考虑儿童和老年人等不同群体的需求,住宅设计也应该注重人性化,绿色环保。
三、低碳环保是设计方案的关键在设计新建住宅建筑时,低碳环保成为了设计的关键词。
这一点不仅符合环保理念,也节约了居民的能源开支。
除此之外,低碳环保还有助于保护农村自然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四、建筑材料选择是关键纵观现今的建筑市场,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材料的选择。
在农村地区,住宅建筑的设计方案也必须选用具有环保性和经济实用性的材料,如半固化土墙、竹木结构、太阳能等,在能够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尽量节约;此外,混泥土和水泥的使用应尽量控制,从而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
总之,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新建住宅建筑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新建住宅建筑不仅能够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也有助于提高农村的发展水平。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战略研究
型 强调 了在 “ 二元经 济结 构” 转 变和工业化进程 中农业 发展
的重要性 ,认为消除 “ 二 元经济结构 ”不能仅依靠农村人 口 流入城市 , 而更要 同时依 靠提高 农业的生产能力 , 改善农村 的生产条件 ,使工农差 别和城 乡差别不断缩小 , 最终使 “ 二
随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和住宅 投资。投 资需求的增加将成为 经济持续增长 的强 大催 生力量 。2 O 世纪9 O 年 代以来 , 我国经 济高增长主要依靠 旺盛 的投 资需 求来支撑 , 虽 然 目前的投资 率 有所偏高 , 但今后一段时期 要实现 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 长, 必须要确保投 资需求 的持 续增 长 , 从而 须确 保城镇化 的
这不仅 关系到我国 当前 经济发展 ,而且是我 国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重要体现 。按照 2 0 l 2年 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 告 ,推 进城 乡统筹 发展 的重要 手段之 一 就是实 施城镇 化与新 农村建设双 轮驱动 。 城镇化 和新 农村建设 都是 目前现 代化 建设 中的 现实 需求 ,没 有新 农村 建设 , 城镇 化将 失去现 实基 础 ,没有城 镇化 ,新 农村 建设 也将 失 去原动 力。 关键 词 :城 镇 化 ;新 农村 建设 统 筹 发 展
元结构”消失 。培植产业 发展 优势、 提 高农业生产能力 、 缩
小工农 和城 乡差距都是新农村建设 的重要内容。发展经济学
家的经典论述 为推进 新农村建设提供 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不断推进。 ( 2 ) 城镇化的 消费需求途径 。我国 目前 的消费需 求, 尤其是农 民的消费需求严 重不足 , 提高农 民的收入水平
上海农业科技
2 0 1 3 —1
城镇 化 与新农村建 设协调推进战略研 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
1 前言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时代特征,有其自身的发 展规律。在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城镇化的推进是其中必不可 少的发展形态之一。在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中,通常是将城 镇化及工业化完成后,国家的信息化及全球化进程才会逐渐 开始发展。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建设与城镇化建设 的发展是并驾齐驱的,处在同一时间段发展壮大。同时,在进 行城市规划的工作过程中,将对旧城区的改造工作及新城区 的开发工作同时进行。在这种建设与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 的城市建筑逐渐丧失了当地特色,开始变得千篇一律,并且城 乡的外贸也基本类似。为使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工作的 质量水平得以提高,就必须对我国城市与建筑在保留其当地 特征的基础上,再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对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 理念进行创新。
其二是,将平等的工作原则始终贯彻到社会资源配置的 全过程中,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平等与均匀。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二者之间存在本质 的不同,具备一定的差异性,但从另一方面看,二者又是属于 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建筑设计工作是服 务于城镇化建设与发展的局部工作,城市规划设计是服务于 城镇化建设与发展的整体工作,同时,建筑设计又是城市规划 设计的基础,城市规划设计又是建筑设计的依据。在进行城 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将其设计方向进 行进一步明确,对国外优秀的先进建筑设计理念进行学习及 借鉴。还要使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之间能够相互协调, 使社会资源配置模式加快转型,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效益。
同时,建筑设计师还应该考虑城市的发展与建设要求,这 就促使建筑设计师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的工作过程中,必须 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和参考。城市规划设计包含的工作内容非 常多样,比如,城市的交通、公共活动区、绿化及建筑物等各方 面。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涉及的工作范围广泛,并且要将各个 部分实现良好的组织与配合,才能使城市规划工作顺利展开, 进而推动城市良好运行,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 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主要依据,对建筑设计的工作开展有一定 程度上的指导作用[1]。城市规划设计明确了城市建筑的大致 风格及方向,建筑设计师应该将此方向风格进行延续,再对其 进行深化及细化。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研究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研究1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面临的困境1.1村民思想问题通过对菏泽市11个县区的调查,发现未建村庄存在不同程度的脏、乱、差问题,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意识形态问题。
受传统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一些村民认为,他们世世代代都住在平房里,院子大,空间大,面积大。
如果住到楼房里,居住面积减少,不方便生活。
而且农业机械和工具无处放置,鸡和羊无处饲养,玉米和棉花无地晾晒,不适于农村生活。
2)政策宣传问题。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一些村民不了解新型社区建设和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
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基层干部对政策解读不到位,未能科学指导村民,导致村民投诉或抵制。
3)补偿标准问题。
与城市房屋拆迁补偿相比,农村房屋拆迁补偿标准较低。
拆迁后,需要额外支付资金才能获得拆迁安置房,尤其老年人因收入低而感到压力很大。
4)收入保障问题。
一些村民认为,搬迁价格较高,还要支付物业费。
搬入楼房后,生活费用上涨,影响生活水平。
保障村民收入是顺利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关键。
5)施工质量问题。
一些安置房不达标,不符合村民的期望[3]。
1.2生产生活保障问题1)产业问题。
产业发展是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
新型社区建成后,村民需要上楼居住,生活方式的改变需要生产方式的改变。
保证村民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对产业园区和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振兴是新型社区发展的新动力,是推动新型社区建设的关键力量。
因此,必须同时规划设计新型社区建设和产业发展,大力推进第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周边村民就业,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2)利益问题。
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干部群众,穷则思变,这是他们的共同愿望。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难以实施和推进。
为什么困难?归根结底,这是一个利益问题。
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禁止损害村民利益,让利于民。
3)财政问题。
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是资金保障。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探析——基于山东省济南市P县X镇H村的个案研究
DOI:10.16653/ki.32-1034/f.2021.003.004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探析——基于山东省济南市P县X镇H村的个案研究吴敏双张世青摘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工作重要内容之一。
文章以山东省济南市P县X镇H村为案例,从组织重组、村民全过程参与、村民分类安置及村民收入多途径增加等方面分析了治理策略,为新时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探索性经验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安居;新型农村社区一.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指出要把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美丽乡村建设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1]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下,如何实现村民“安居”成为重点。
“安居”不仅是指村民生活环境的改善、生活品质的提升,也是指在建设的全过程中能够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妥善安置好村民,给予他们各方面的保障,让农村居民放心、安心。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速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
优化村庄布局、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一项民心工程。
山东济南市P县X镇H村作为“合村并居”的试点,高分通过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示范项目的现场验收,成为山东省唯一的省级美丽乡村标准化示范点和样板工程。
H村的标准化管理模式与合理化政策指导为山东省乃至全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本文以济南市P县X镇和H村为研究主体,深入实地展开调研,通过结构式访谈法与文献研究法,分析并总结其在探索乡村“安居”过程中所采用的合理方法。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H村位于山东省济南市P县X镇,总面积1.6平方公里,总人口7200多人。
通过合并8个村落,共节约土地1874亩,新村住宅区总面积约0.4平方公里,共1750户。
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城市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在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确定了研究目的。
在分析了城市化对农村社区建设的影响,探讨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理念和特点,以及面临的问题。
提出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并进行了案例分析。
在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指明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并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
通过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深入研究,可以为解决农村社区发展中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新时代农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农村社区建设问题、城市化对农村社区的影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特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案例、农村社区建设建议、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地区人口减少、农村经济衰退和农村社会结构变动。
传统的农村社区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留守儿童增加、农村空心化等问题。
为了适应城市化进程和改善农村社区的生活质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旨在实现以人为本、生态宜居、功能完善、和谐发展的理念,推动农村社区的转型升级。
而在实际操作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如土地流转难题、农民素质培养不足、产业发展不均衡等。
需要探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和策略,为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通过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案例分析,可以总结出成功经验和教训,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社区建设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城市化进程对农村社区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需要关注和研究。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
通过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的研究,可以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研究
收稿日期:2023-12-18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城镇化监测与课题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SC7.7/4.8.5-FW-201905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㊂作者简介:董淑玲(1981 ),女,山东夏津人,经济学学士,济南市城市照明服务中心经济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㊂魏云海(1983 ),男,山东夏津人,经济学硕士,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研究院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和城镇化㊂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研究董淑玲1,魏云海2(1.济南市城市照明服务中心,山东济南250000;2.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00)[摘㊀要]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㊂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作为 三个统筹 之一㊂城乡融合发展是城乡经济㊁社会㊁文化㊁生态等各领域的深度耦合,是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黄金结合点㊂近年来,山东在城乡居民收入增加㊁产业结构优化㊁基础设施完善㊁公共服务配套㊁农业现代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也存在着城乡发展差距大㊁农村地区设施和服务欠账㊁农业产业化存在短板弱项㊁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不健全等问题㊂城乡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㊂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推动山东城乡融合发展,要统筹城乡规划管控,坚持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㊂[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城乡融合[中图分类号]F127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2095-7416(2024)02-0025-13㊀㊀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1]㊂2019年4月,中共中央㊁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中发 2019 12号),对城乡融合的基本原则㊁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做出了全面安排部署[2]㊂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3]㊂2023年12月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将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作为 三个统筹 之一,明确将推动城乡融合㊁区域协调发展作为2024年经济工作的九项任务之一,要求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4]㊂㊃52㊃第30卷第2期2024年3月山东工会论坛ShandongTradeUnions TribuneVol.30No.2Mar.2024城乡融合发展是统筹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黄金结合点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镇化是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没有农村发展,城镇化就会缺乏根基,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要相得益彰㊁相辅相成㊂山东是传统农业大省,农业水土资源紧缺,农村人口偏多,人均耕地仅1.21亩,户均耕地仅5.25亩,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进展不快,成为 三农 问题产生的根源㊂城镇化有利于集约利用土地,随着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应增加,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提供了更大空间,有利于农业生产规模化㊁机械化㊁现代化;有利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工资性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利于推动城镇基础设施㊁公共服务和现代文明向农村延伸覆盖,从而实现以城带乡㊁以工促农㊁城乡互促,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是 以人为本 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 齐鲁样板 打造的内在要求,也是必经之路㊂一、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演变和概念内涵(一)我国城乡发展政策演变1.城乡政策二元分割阶段㊂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长期处于城乡二元分割阶段,采取牺牲农业的工业化模式,城乡要素资源严格按照计划安排配置,国家公共建设长期偏重城市,城乡社会福利对立分割㊁差异巨大㊂2.城乡关系破冰调整阶段(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㊂国家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产品市场体制改革,大大提高了农民的自主性,为城乡劳动力市场发育创造了条件,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开始扭转;进入90年代,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和城市经济增长,对农村富余劳动力产生了巨大需求,城乡间的劳动力大规模流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路径和鲜明表现,城与乡联系紧密,但由于粮食市场化改革㊁户籍制度改革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进展迟缓,城乡人口流动面临诸多制度性㊁设施性障碍[5]㊂3.城乡统筹阶段(2000年至党的十八大前)㊂城乡二元结构变革逐步从经济领域拓展至社会领域,逐渐形成以政府为主导㊁市场为主体的城乡改革新局面㊂从2000年开始,政府就逐步推行了农村税费改革,尝试从制度上减轻农民的税费负担,从而改善城乡关系;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将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作为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基本方针;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五个统筹 要求,并将 统筹城乡发展 列为五个统筹之首;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建立以工促农㊁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㊂4.城乡融合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㊂2012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也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㊂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工业化㊁信息化㊁城镇化㊁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 四化同步 发展战略,明确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㊁信息化㊁城镇化㊁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新型城镇化被推向了全新的战略高度和历史深度,城乡融合成为历史的必然和时代的大势㊂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㊁生态宜居㊁乡风文明㊁治理有效㊁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㊃62㊃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㊂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 , 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 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 ,城乡融合的发展目标更加明确,任务部署也更加具体㊂从党中央的顶层设计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 统筹城乡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党的十九大明确 城乡融合发展 ,党的二十大要求 畅通城乡要素流动 ㊂城乡统筹发展强调政府的统筹作用,城乡发展一体化强调一体化目标,而城乡融合发展强调城乡融合互动和共建共享,是实现城乡共荣和一体化的重要途径㊂从 统筹城乡发展 到 城乡发展一体化 ,再到 城乡融合发展 ,既反映了中央执政理念和政策设计的一脉相承,又符合新时代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征与独特优势[6-9]㊂(二)城乡融合的概念内涵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融合的概念内涵进行界定,首先要对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内涵进行辨析㊂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于传统城镇化而言的,是适应新型工业化㊁体制创新和城乡经济社会转型而产生的㊂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新型城镇化是对传统城镇化的继承与发扬,吸收了传统城镇化的优点,但两者又具有明显区别,主要表现在指导思想㊁发展理念㊁发展形态㊁发展动力㊁发展模式㊁体制机制等方面,详见表1㊂表1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区别比较内容传统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指导思想以物为主以人为本发展理念城乡分割㊁粗放发展城乡统筹㊁集约发展㊁低碳生态㊁智慧发展㊁品质发展发展形态以城市的点状带动为主,城市空间布局分散以城市群㊁都市圈为主体形态,城市空间组织科学有序发展动力行政推动,以工业化为主要推动力创新驱动,以新型工业化㊁农业现代化等为主要推动力发展模式粗放外延扩张集约内涵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配套㊁不成体系综合配套改革对于城乡融合的内涵,可从城乡社会互动㊁城乡经济互促㊁城乡资源互融等多角度理解㊂综合来看,城乡融合是在生产力水平较高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市场高效配置资源的作用,以城带乡㊁以乡助城,城乡接轨㊁彼此渗透㊁互相促进,从而实现城乡之间的经济㊁社会㊁文化㊁生态等领域的耦合发展㊂可以说,城乡融合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㊂二、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基本情况近年来,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㊁国务院关于城乡融合部署要求,把推进城乡融合发展㊃72㊃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推进城乡经济㊁社会㊁文明㊁生态等领域深度融合,全省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广大城乡居民的获得感㊁安全感和幸福感持续攀升㊂同时,山东又是人口大省㊁农业大省,东中西部之间㊁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㊁不充分问题仍比较突出,成为制约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㊂(一)居民收入同步提升,城乡收入和消费差异仍较明显多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山东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逐年增长的态势㊂表2显示,2008 2022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6305元增加到49050元,增长了3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641元增加到22110元,增长了3.92倍,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至2022年降为2.22,虽优于2.45的全国平均水平,但与江苏的2.11㊁浙江的1.90相比,城乡收入差距仍较显著㊂此外,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看,2022年山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91万元,分别较浙江㊁江苏低31.18%和18.49%;山东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1万元,较浙江㊁江苏低41.14%和22.38%㊂同为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均较江浙地区有不小差距,深化城乡融合发展,提高城乡收入水平,促进共同富裕的任务也更为迫切㊂表2㊀2008—2022年山东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表年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081630556412.8920091781161192.9120101994669902.8520112279283422.7320122575594462.73201326882106202.53201429222118092.47201531545128492.46201634012139542.44201736789151182.43201839549162972.43201942329177752.38202043726187532.33202147066207942.26202249050221102.22数据来源:历年山东统计年鉴㊂㊃82㊃对比2008 2022年山东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关数据(表3),从城乡消费支出绝对数看,山东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均在逐年增长,且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速持续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倍差下降态势显著,但是,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仍接近农村居民的2倍,城乡消费水平差距较为明显,需要进一步繁荣发展乡村服务业和便民商业,优化乡村消费软硬环境,推动乡村消费提档升级㊂表3㊀2008—2022年山东省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表年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20081100740772.7020091201344172.7220101311848072.7320111456159012.4720121577867762.3320131664668772.4220141832379622.3020151985487482.2720162149595192.26201723072103422.23201824798112702.20201926731123092.17202027291126602.16202129314142992.05202228555146871.94数据来源:历年山东统计年鉴㊂(二)产业结构基本稳定,部分地区农业占比偏高2022年,山东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435.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9%㊂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298.6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35014.2亿元,增长4.2%;第三产业增加值46122.3亿元,增长3.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3ʒ39.9ʒ52.8优化为7.2ʒ40.0ʒ52.8,全省 三二一 的产业结构持续稳固㊂同时,区域间产业发展不均衡现象较为突出㊂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看,东营㊁青岛㊁烟台㊁济南㊁威海5市超过11万元,聊城等5㊃92㊃市不足6万元,相差近1倍,区域差距显著㊂从第一产业占比看,济南㊁青岛㊁淄博3市农业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低于5%,枣庄㊁东营㊁烟台㊁潍坊㊁日照㊁临沂㊁滨州㊁菏泽等8市介于5% 10%之间,聊城等5市农业占比超过10%,部分地区农业产业占比偏重,沉淀了较多的农业劳动力㊂图1㊀2022年16设区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及产业结构示意图济南作为省会城市,发展优势明显,城乡融合程度相对较高,青岛㊁烟台㊁威海等沿海地区,由于资源禀赋突出㊁发展基础好,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综合实力较为雄厚㊂而部分中西部城市,工业主要以资源加工和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为主,第三产业比重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慢㊁总量小㊁占比低,农业经济占据重要位置,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正处于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转变过程中,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相对较大,同时城乡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更为强大㊂(三)农业规模经营成效显著,农业产业化存在短板弱项山东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㊂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印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实施意见“‘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意见“㊂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在全国率先基本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先后在6个县(市㊁区)的24个村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再延长30年试点㊂强化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省各类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机构超过1580家,覆盖所有涉农县(市㊁区),承包地流转面积达到4400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48%㊂近年来,全省培育壮大寿光蔬菜㊁沾化冬枣㊁栖霞苹果㊁乐陵小枣㊁平阴玫瑰㊁菏泽牡丹等13个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㊂推进 一村㊃03㊃一品 示范村镇建设,全省共有全国 一村一品 示范村镇275个,分别有60个镇㊁11个村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过10亿元镇㊁超过亿元村,其中,超10亿元镇数量占到全国的30%㊂推广农业联合体模式,龙头企业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主体分工协作㊁规模经营,全省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过万家㊁农民合作社24.3万家㊁家庭农场11.6万户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2.3万家,数量均居全国前列㊂与此同时,山东农业产业化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乡村特色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依然较低,突出表现为 散㊁小㊁短㊁杂 ,主导产业基地发展规模较小,产业产品集中度不够高,知名品牌较少,存在有优势无品牌的现象㊂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多㊁整体规模大,但劳动密集型企业多㊁初加工产品多;食品领域技术研究多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研发能力相对薄弱,成果转化率低㊂农业龙头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㊁用地难㊁用人难等问题,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持续增长压力较大㊂以用地为例,龙头企业用地费用约为45万 75万元/亩,用地成本居高不下㊂(四)城乡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存在欠账山东省坚持先建机制㊁后建工程,着力健全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印发实施‘农村基础设施网建设行动计划“‘山东省城镇设施向农村延伸导则“,扎实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覆盖㊂一方面,深入开展 四好农村路 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每年新建和改造提升农村公路超过1万公里,全省农村公路总规模达26.26万公里,居全国第4位,农村公路优良中等率超过94%,乡镇和建制村通公交率提升至96.8%㊂推进农村供水规模化㊁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全省组建县级农村供水公司226家,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7.3%㊂全面启动城乡生活垃圾分类, 户集㊁村收㊁镇运㊁县处理 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模式在全国率先实现全覆盖㊂加快完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培育建设惠民等10个城乡高效配送示范县,72个县(市㊁区)开通客货邮融合发展业务,建成乡镇综合服务站708处㊁村级综合服务点2万处,惠及行政村2.3万个㊂推动能源㊁信息等基础设施向农村覆盖,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超过1500万千瓦,占全国总装机的40%以上;全省累计投运5G基站18.2万个,16设区市市区㊁县城城区㊁乡镇镇区和省内海岸线实现5G网络全覆盖,行政村5G覆盖率达65%以上,5G用户普及率达到57%,超过1.4万个行政村具备千兆光纤接入能力㊂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打造2500个省级示范村㊁292万户美丽庭院㊂另一方面,山东农村市政公用设施投资不足城市(县城)市政公用设施投资的30%,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明显落后㊂2022年,山东农村供水普及率㊁燃气普及率分别为96.17%㊁57.78%,分别低于城市3.75㊁41.65个百分点,部分农村道路路面窄㊁路况差,农村公路养护经费缺口较大,亟待加大投入力度㊂城乡建设管理二元分割,除城乡环卫等少数领域外,城乡道路㊁供水㊁污水㊁绿化等建设管理职能均分散在不同部门,难以形成政策合力㊂城乡国土空间治理手段不够丰富, 综合整治+互联网 +数字化 等进展较慢,城乡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的信息化㊁数字化㊁智能化程度等均有待提升㊂㊃13㊃(五)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山东省深入实施‘ 十四五 公共服务规划“,推行‘山东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将公共服务建设的重点不断向农村地区倾斜,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㊁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持续健全覆盖全民㊁普惠均等㊁城乡均衡㊁区域协调㊁共建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㊂城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实施 十四五 基层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能力提升行动㊁教育强校扩优行动,开展教育强镇筑基试点和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试点㊂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稳步增强,全省350余家二级以上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建立对口联系机制,具备专科及以上学历或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的乡村医生占比超过50%,组建县域医共体211个㊂优化县级敬老院服务功能,实现136个县(市㊁区)全覆盖,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超过85%㊂全省医养结合机构达到890家,数量居全国首位㊂开展乡㊁村两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行动,全省6.9万个村(社区)基本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在全省文明实践阵地 五有 标准全覆盖基础上,建成文明实践基地5000余个,拓展建设文明实践家庭站9.4万余个㊂推动社会保险全覆盖,全面取消农民工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省内户籍限制;稳步提高城乡低保对象等9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全省城乡低保平均标准由2019年的每人每月575元㊁433元,分别提高到2022年的899元㊁721元,分别增长56.35%㊁66.51%㊂同时,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教育㊁医疗㊁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还存着很大差距㊂农村地区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足,城市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研究生以上学历比重超过农村20个百分点,约20万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无法享受与城镇同质的义务教育,乡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生源流失严重,乡村每年流失的教师数量在1万人左右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优质医疗服务资源严重缺乏,山东三甲医院90%以上集中在大中城市城区,只有14个县(市)有三甲医院,且普遍精品科室少,缺高水平专家,无法满足县域内群众多元化就医需求㊂乡村医疗救助体系尚不完善,农村地区低收入群体看病就医支付能力弱,因病致贫㊁因病返贫等现象仍不时发生㊂农村休闲娱乐场所数量少㊁条件差,文化惠民等活动数量少㊁水平低,城镇居民年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是农村居民的2.5倍㊂(六)城乡人口㊁资金等要素双向流动效果明显,城乡融合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完全消除山东省委㊁省政府出台‘贯彻 中共中央㊁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⓪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鲁发 2020 6号),提出5方面㊁17条推进措施,压实各级责任,强化跟踪督导,全力推进城乡要素双向有序流动和公共资源均衡高效配置[10]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的通知“,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山东省成为全国首个实行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的省份,发布56项高频户籍事项办理清单,推行居民身份证申领等5项户籍业务 全程网办 ,推广居住证电子证照,省内户口迁移实现秒级办理,全省登记流动人口㊃23㊃1200万人,累计发放居住证930余万张㊂引导城市人才要素入乡,制定实施‘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累计选派1万余名教育㊁科技㊁医务㊁文旅工作者到基层一线服务,7批999人次高层次人才到基层一线任科技副职,全省新考录选调生全部到农村任职;整合优化第一书记和 加强农村党建工作队 ,全省各级3.4万余名工作人员下沉一线,形成派驻农村的常态化工作力量㊂金融支农惠农力度不断加大,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深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实施意见“,指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和模式,2022年年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㊁普惠口径小微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7万亿㊁1.4万亿,同比分别增长13.16%㊁26.35%;强化差异化考核,引导银行机构加大普惠型涉农信贷投放力度,指导保险机构积极开办地方特色险种,加快实现 一县一品 目标㊂但受长期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制约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壁垒尚未完全消除㊂人口流动方面,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依附在农村和城镇户籍上的利益差异发生逆转,农村户口含金量持续上升,城镇户籍吸引力相对降低,加之受非农就业不充分㊁城市住房成本高㊁日常生活压力大㊁ 离土不离乡 传统思想等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城镇落户意愿不高,山东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相差13个百分点;人才入乡通道还需拓宽,农村中青年多数进城务工,乡村致富带头能人年龄普遍偏大,乡村人才洼地现象相对突出㊂资金投入方面,乡村金融资源缺口相对较大,金融资源向农村覆盖延伸不够,存在农村抵押物缺乏㊁涉农信贷风险大等难题,农业经营主体信贷可获得性较差;涉农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滞后,农村征信体系不完善,导致贷款审核难度大㊂农村产权方面,部分地区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部分闲置,废弃宅基地存量较大,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规模小㊁分布散,土地收储投资回收周期长,国有平台公司参与意愿不高㊂三、推进山东城乡融合发展的思路对策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推进山东城乡融合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㊁重要指示,顺应城乡融合发展趋势,坚持以工补农㊁以城带乡,统筹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战略,以完善产权制度和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城乡资源合理配置㊁三次产业协同发展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㊁公共服务均等共享㊁体制机制改革配套综合,加快形成工农互促㊁城乡互补㊁全面融合㊁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经济社会有机深度融合,助力实现城乡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㊂(一)建立城乡融合的规划管理体系发挥规划导向和约束作用,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进一步提升城乡现代化治理水平和能力㊂一是推进 多规融合 ㊂按照 多规融合 要求,科学编制实施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土地利用规划㊁城乡发展规划㊁生态保护规划㊁设施建设规划等的有机融合;在镇级层面将土地利用规划㊁产业发展规划等有效衔接,推进镇域产业发展㊁城镇建设㊁土地利用㊁生态保护等的有机统一;综㊃33㊃。
最新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经典范例
“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经典范例”2014年01月06日09:33 来源:人民网十大经典案例目录1.辽宁省铁岭市:以人为本绿色低碳——凡河新城引领未来城市发展方向2.甘肃省金昌市:创新体制机制城乡融合发展3.深圳市龙岗区:打造深圳国际低碳城探路新型城镇化4.山东省宁阳县鹤山乡:建设“九皋文化社区城”探索特色城镇化道路5.长沙高新区麓谷街道: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6.黑龙江省伊春市金山屯区:高起点谋划高品位建设——全力打造金山旅游名镇7.湖北省宜都市:地上新城镇地下鲟鱼城8.陕西省宝鸡市东岭村:村企合一以企带村——东岭特色新型城镇化之路9.浙江省桐乡市洲泉镇:变“工业立城”为“产城人融合”发展10.贵州省德江县:加快建设黔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案例1以人为本绿色低碳凡河新城引领未来城市发展方向铁岭市人民政府凡河新城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是铁岭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和机遇。
近年来,铁岭市委、市政府以凡河新城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在建设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尤其是创造性地开展了单户城镇化,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绿色低碳、三位一体、良性循环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一、背景与起因第一,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贯彻落实辽宁省委省政府重要指示精神、做大做强铁岭中心城区的需要。
2005年初,时任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到铁岭调研时指出,铁岭30万人口的城市太小了,要向大城市发展,建设自己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推动以城带乡。
按照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规律,一个地区中心城市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应该占全地区的30%左右,打造成区域经济增长极,才能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
而当时,铁岭中心城区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均只占全市的10%左右,对区域经济的辐射拉动作用不强。
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铁岭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国内外知名规划专家,对城市规划、空间布局以及产业发展进行了广泛调研、充分论证,提出通过建设凡河新城来做大做强中心城区。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五大重点工作之一。
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强调城乡社会的有机融合和整合,更多地涉及土地利用、产业支撑、农民权益等多重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1新型农村社区的内涵对于“新型农村社区”的内涵,毕于建等认为,新型农村社区是指在农村合村并点的地域中以行政村或中心村为一定范围,以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为主体的同质人口组成,以村委会为农村社区居委会自治组织,便于镇街指导,便于以村委会为主体进行社区建设与管理,具有明显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杨世松指出,新型农村社区是指打破原有村庄界限,把2个或2个以上自然村或行政村经过统一规划,按照统一要求,在一定期限内搬迁合并,组建成新的农民生产生活共同体,形成新的居住模式、公共服务管理模式和产业格局。
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社区”并非是自发形成的“社区”,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共同体”,而是一种政府主导的规划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更是一种国家规划性制度变迁的产物叫。
新型农村社区是以农民作为社区建设主体,并包括市场、政府、非政府组织多元参与的,承担着农村社会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功能的新型社会生活共同体。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不等同于村庄翻新,也不是简单的人口聚居,而是要加快缩小城乡差距,逐步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农民生活方式市民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
2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意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基点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不同步解决好三农问题,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就得不到有效遏制,两化成果难以惠及广大农村居民,甚至导致经济停滞和社会动荡。
城乡一体化是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城市和乡村统筹规划,综合开发,使整个社会全而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统筹发展战略,需要农村和城市两轮驱动。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1.14•【字号】鲁政发〔2022〕1号•【施行日期】2022.01.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现将《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山东省人民政府2022年1月14日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目录前言第一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主要目标第二章深入推进智慧城镇化系统提升数字治理能力第一节筑牢城镇数字底座第二节健全智慧服务体系第三节提升精准智治能力第四节推动城乡智慧协同第五节构建区域创新高地第三章深入推进绿色城镇化聚力打造美丽宜居生态第一节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第二节创新城市绿色发展模式第三节增强城市生态安全韧性第四节彰显齐鲁山水人文特色第四章深入推进均衡城镇化扎实迈向全民共同富裕第一节统筹区域联动发展一体布局第二节推动城镇体系结构均衡协调第三节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共享第四节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第五节聚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第六节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协同高效第五章深入推进双向城镇化加快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第一节发挥内外循环枢纽功能第二节加快外来人口融入城市第三节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第四节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第六章规划实施第一节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第二节强化组织协调第三节加强监测评估第四节凝聚实施合力前言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积极稳妥、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
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国际国内深刻复杂的发展形势,准确理解和把握山东省在全球和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定位和方向,科学谋划体现时代要求、顺应发展趋势、彰显山东省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对于山东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服务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济宁市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济宁市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济宁市作为山东省的重要经济中心城市,近年来城镇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济宁市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住房供应不足问题随着济宁市经济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住房需求量大幅度上升。
济宁市住房供应量相对较少,尤其是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供应严重不足。
这导致了房价的不断上涨,给居民的居住条件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对策:1. 加大住房建设力度,提高建设速度,增加住房供应。
政府应加大对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力度,通过合理规划和土地出让,增加住房供应量。
2. 支持发展租赁市场,鼓励购房者购买住房出租。
通过加大对租赁市场的支持力度,吸引更多的购房者将房屋出租,增加租赁住房的供应。
二、交通拥堵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济宁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道路狭窄、路况堵塞、交通信号配时不合理等。
交通拥堵不仅影响了居民的出行效率,也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对策:1. 完善道路网络规划,增加道路建设和改扩建。
政府应加大对道路建设的投资力度,合理规划道路网络,增加道路供应,缓解交通拥堵。
2. 优化交通信号配时,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通过科学合理地设置交通信号灯,优化交通信号配时,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
三、公共服务设施不足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济宁市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量也面临着不足的问题。
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直接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发展。
对策:1. 建设更多的公共设施。
政府应加大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如学校、医院、文化体育设施等,增加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满足居民的需求。
2. 改善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政府应合理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将公共服务设施分散到各个社区,方便居民的使用。
四、农民工就业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工进城打工的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他们在城市中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仍然存在。
农民工就业问题不仅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城市化进程的顺利推进。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山东省委员会,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10.09•【字号】鲁发[2014]16号•【施行日期】2014.10.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鲁发[2014]16号)各市党委和人民政府,省军区,省委和省政府各部门(单位),各人民团体,各高等院校:现将《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省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
深入推进山东省新型城镇化,有利于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对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各级党委和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新型城镇化的认识,全面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切实加强对城镇化工作的指导,统筹推进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重解决好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县域本地城镇化、城镇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文化建设等问题,推进山东新型城镇化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各地要科学规划实施,坚持因地制宜,推进试点示范,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确保《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附件:《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2014年10月9日。
山东省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发展规划 年
2000-2013 年,农村户籍人口从 6880 万人减至 5482 万人, 农村常住人口从 5782 万人减至 4502 万人,两栖人口稳 定在 1000 万人左右,空间上呈现西高东低、南多北少格 局。2013 年镇、乡、村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分别为 231 平 方米、232 平方米和 210 平方米,相对偏高;实有耕地面 积约 7.7 万平方公里,农村劳均耕地 5.9 亩,农村户均 耕地面积 5.3 亩。
第一节 概念与分类 .................................... 4 第二节 发展现状 ...................................... 5 第三节 存在问题 ...................................... 7 第四节 农村人口转移趋势 .............................. 9
3
第二章 现状和条件
第一节 概念与分类
一、概念 农村新型社区是在规划引导下农村居民点集中建 设,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 施完善、管理民主科学的农村新型聚落形态。 本规划中的“新农村”是指除集中建设的农村新型 社区以外,农村地区保留的农村居民点,包括中心村和 基层村。 二、农村新型社区分类 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区位特点、建设模式、空间布 局和生产方式等,规划将农村新型社区划分为城镇聚合 型、村庄聚集型两类。 城镇聚合型社区是指由几个村庄合并集中建设,在 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选址,并逐步纳入城镇管理的 农村新型社区。按照所处位置不同,分为城市聚合型和 小城镇聚合型两种类型。 村庄聚集型社区是指由多个村庄合并新建,或单个 较大村庄通过改造,形成具有一定规模、集中居住、设 施完善的农村新型社区。按照改造动力和空间组织的不 同,分为村企联建型、强村带动型、多村合并型、搬迁
山东省“九五”至2010年城镇住宅发展纲要
山东省“九五”至2010年城镇住宅发展纲要【法规类别】村镇集镇建设【发布部门】山东省其他机构【发布日期】1996.09.01【实施日期】1996.09.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山东省“九五”至2010年城镇住宅发展纲要(1996年9月1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省城镇住宅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城镇居民的住房水平和居住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但是,不仅从数量上而且从质量上解决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仍是今后一个时期十分繁重的任务。
为了指导和推动住宅可持续发展,促进住宅建设新体制的建立,加快住宅建设,明显改善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实现小康住房目标,特制定本纲要。
一、回顾与现状(一) 城镇住宅建设持续快速增长。
1979年至1995年,全省城镇住宅建设累计完成投资686亿元,建成住宅12748万平方米,约205万套。
其中“八五”计划期间(1991-1995年)城镇住宅建设共完成投资406亿元,建成住宅7037万平方米。
住宅建设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5%。
(二) 城镇居民住房条件和居住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和提高。
全省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由1978年的4.6平方米提高到1995年的8.8平方米,已超额完成“八五”计划全省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达到8.6平方米的目标;住房成套率城市为72%、县城为58%。
(三) 城镇居民的住房困难得到有效缓解。
仅“八五”期间就解决了近30万户城市住房困难户和无房户的住房问题,基本完成了人均居住面积2平方米以下的住房特困户的“解困”计划,得到广大居民的拥护。
(四) 住宅区建设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1978年以来,住宅建设逐步走上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轨道。
住宅小区建设试点工作的开展,在规划设计、节地节能、住宅功能及外观造型、施工质量、环境条件、配套建设和推广住宅科技新成果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共建成配套完善的住宅小区350个,进一步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和住房条件。
山东的民居调研报告
山东的民居调研报告山东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山东的民居是山东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将对山东的民居进行调研,并撰写一份调研报告。
首先,山东的传统民居以四合院为主要建筑形式。
四合院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民居建筑,由四边合围而成,中间有天井,并由门厅、正房、厢房和耳房组成。
这种建筑形式既充分利用了空间,又非常适合山东地区的气候特点,既能保暖,又能透风。
同时,四合院也体现了山东人民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例如门前有小院,可以摆放花卉和设立座椅供行人休息。
其次,山东的传统民居多采用青砖灰瓦的建筑材料,外墙常常涂刷着白色的石灰,给人一种清新明亮的感觉。
四合院的厅堂和正房常常采用木结构和雕刻艺术,使整个建筑更加典雅大气。
此外,在传统民居的设计中还可以看到一些民间艺术的影响,例如门上的图案和窗户上的彩画等。
再次,山东的传统民居非常重视家族的传承和家庭的结构。
传统民居通常以家庭为单位建造,集体居住的大院内,既有共同的生活空间,又有各自独立的住所。
家长和子女的住所通常分开,每个家庭有它们自己的私密空间。
这种家庭结构体现了山东人民传统的家族观念和家庭价值观。
最后,山东的传统民居在精神层面上也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
在民居的设计和布置中常常能够看到一些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例如屋内常常摆放一些古代器物和书籍,以及一些传统家具和装饰品。
这些都是山东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统价值观念的体现。
综上所述,山东的传统民居以其特有的建筑形式、建筑材料、家庭结构和传统文化元素而独具特色。
传统民居不仅是山东人民居住的场所,更是他们对于家族、传统文化和家庭价值观的认同和传承。
通过对山东传统民居的调研,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山东的历史文化以及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2024年山东省建筑市场调研报告
山东省建筑市场调研报告1. 前言本报告旨在对山东省的建筑市场进行调研,并提供相关数据和分析,为政府部门、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参考。
通过对市场规模、发展趋势、竞争状况等方面的调研和分析,帮助相关方了解山东省建筑市场的现状和潜力,并为决策提供支持。
2. 市场概况2.1 总体情况山东省是中国东部沿海省份,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山东省建筑市场在过去几年持续发展,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建筑业是山东省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地方经济发展和就业创造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2 市场规模根据调研数据,截至目前,山东省建筑市场的年总产值约为XXX亿元人民币,占山东省GDP的XX%。
建筑市场的规模呈现出稳步扩大的趋势,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2.3 市场发展趋势近年来,建筑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首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住宅建设需求持续增长。
其次,环保和节能意识的提高,也推动了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此外,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也为建筑市场提供了新的机遇。
3. 竞争状况3.1 主要竞争对手山东省建筑市场存在一些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
这些竞争对手在市场份额、技术能力、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给市场竞争带来一定压力。
3.2 竞争环境山东省建筑市场竞争环境激烈,市场进入门槛相对较低,但市场份额分布不均。
招投标、资金筹措、技术创新等都是企业在竞争中需要面对的挑战。
3.3 竞争策略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
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提升自身技术能力和产品质量来增强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通过合作、并购等方式扩大市场份额。
4. 市场机遇与挑战4.1 市场机遇山东省建筑市场存在一些潜在的市场机遇。
首先,国家政策对建筑市场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和扶持,为市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其次,山东省不断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为建筑市场提供了大量的需求。
城镇化推动下的新农村规划建设探索
去生 产 力 发 展 的 关 键 因 素 。 同时 , 由于 档
的最大特 点是 能够通过 网络迅速 流动 。 数 字化档案的管理、 究和 建设将彻 底改变 研 档案 的利用方式 ,冲破档案利用 的限制, 促使档案管理从档案的保管 、 用 职能 向 利
信 息 采 集 、 理 和 信 息 服 务职 能转 变 。 其 管 主 要特 点 有 : 1 字 化 档 案 不 再 是 直 观 的 纸 质 文 .数
然村。设计 需要地方风貌 。突 出抓好富民
增 收 , 产 业 推 动 新 农 村 建 设 。要 在 规划 以
业、 交通 运输 业、 城市基 础设 施等 建设事
业 的 投 资 规 模 , 能 转 化 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所 的 数 量 所 决 定 。 系 最 近 出现 的 猪 肉及 其 联 他 蔬 菜 价 格 剧 烈 波 动 的 问题 , 们 在 农 村 我
采取合适 的策略 , 农业 、 农村 的现 代化可
极大加快城镇化发展 。 1加 强 政 府 引 导 , 民 参 与 , 强 政 . 村 加 策 指 导 , 持 阳 光 操 作 , 导 村 民积 极 参 引
76
加 工 、 播 和 利 用 的过 程 , 传 已构 成 一 个 完
整的信息产业 体系。
一
相对稳定 , 农 民增 收途径 少 , 但 与城 郊村 农民收入差距悬殊。
2 过 度 城 镇 化 问题 .
千篇…律等系列 问题 , 造成农村资源 的快
速透 支 以及 偏 向城 镇 供 应 问题 、 村 环 境 农 恶化问题, 也有 农 村 内部 收 入 差 距 拉 大 的
过度城镇化 , 就是不考虑资源环 境和 市场经济发育程度, 片面追求城镇化水平 。
城镇住宅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镇住宅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城镇住宅是指城市和城镇居民的住宅,是城镇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城镇住宅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为了满足广大居民的住房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加快城市发展,城镇住宅建设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分析城镇住宅建设的可行性,找出影响城镇住宅建设的因素,制定相应的建设方案,为城镇住宅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综述法和实地调研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城镇住宅建设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同时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城镇住宅建设的具体情况。
四、城镇住宅建设的可行性分析1. 市场需求分析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城镇住宅需求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人口持续增加,对住房的需求也在增加。
因此,城镇住宅建设具备市场需求。
2. 政策环境分析国家对城镇住宅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较大。
各地政府通过实施住房补贴政策、土地政策等措施,鼓励和支持城镇住宅建设。
这为城镇住宅的可行性提供了政策环境保障。
3. 土地资源分析城市的土地资源稀缺,土地供给和需求不平衡是城镇住宅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因此,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成为城镇住宅建设的关键。
4. 技术条件分析城镇住宅建设需要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建筑质量和效率。
在材料选择、节能设计等方面不断创新,提高建设质量和技术水平是保障城镇住宅建设可行性的重要措施。
5. 资金支持分析城镇住宅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当前,我国多地已建立住房金融政策体系,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等渠道为城镇住宅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5. 社会环境分析城镇住宅建设会对社会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如交通、环境等方面的改善。
因此,在选址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社会环境因素,确保城镇住宅建设的可行性。
六、结论与建议综合以上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城镇住宅建设的可行性较高,市场需求旺盛,政策环境支持力度大,土地资源、技术条件等方面也具备基础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城镇化建设与新农村住宅设计研究 作者:宗广功谭向东马俊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28期
摘要
基于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指明新型建筑规划面临的问题,结合山东省城镇化与新农村住宅实际,强调住宅设计要体现农村的住宅特色,提出了农村城镇化住宅建设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新农村住宅设计;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S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8-09841-02
我国的住宅建筑量大面广,是建设市场的主要产品。
21世纪以来,我国住宅建设已经逐步从设计合理走向设计优化,从大量生产追求数量走向个性化设计追求品质,从结构的全寿命走向结构+功能的全寿命。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农村城镇化指明了方向。
1相关政策
2010年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农村发展规划专席研讨会议明确指出,2010~2015年为缓解农村用地荒的问题大力推行农村城镇化建设,各地区纷纷响应。
以山东省为例,2012年召开第六次党代会议,开始部署实施农村城镇化发展规划,分别以山东临沂、枣庄、东营等地开展第一批规划试验。
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规划举措,农村城镇化的建设需要进行深入探究。
2新型建筑规划面临的几个问题
农村城镇化并非将城市建设模式生搬硬套,农村的发展有其特有的村情。
①人口构成不同: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或在城市拥有住房。
近些年农村常驻人口老年人比例明显增加。
②工作性质不同:以农作为主的农民生活与以日常上班为主的白领生活完全不同,他们的工作性质也决定了他们日常的工作生活需求。
农村的发展规划并非与城市规划建设相同。
城市的规划建设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规划完毕之后便吸引外部城镇居民,以增加人口。
3住宅设计应体现农村的住宅特色
3.1房型结构、布局要合理化
户型合理的基本特点是流线合理、分区明确。
流线是指行为的轨迹,做到便捷和通畅,表面功能分区合理。
平面的形状和尺度是决定一个房间结构的因素,直接影响家具陈设和行为活动范畴的合理性、灵活性和空间利用的经济性。
平面尺寸应该以能容下必要的家具陈设,满足必要的行为活动幅度为原则。
面积小的户型,住宅平面应该以方形为好,矩形次之。
因为方形
房间的利用率、节能系数最高。
也有将矩形的房间抹去一角,设置斜向的户门和室内门的例子,在不影响流线顺畅,保证结构合理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利用有限面积[2]。
3.2局部空间的设计应尊重农村使用习惯
新型农村社区的行政属性介于建制镇与村庄之间,是城市模式的社区,但是又不同于一般的城市社区,要充分尊重农民生产活动的需要。
如在规划设计中,要集中考虑住宅地址距离耕地或工业园区的距离;在交通路线规划中,要充分考虑生产生活用车的交通路线和车辆的停放位置;在住宅设计中,要考虑家禽家畜的养殖场所、家庭的生产用房等[3]。
3.3新农村住宅应延续传统,美观大方
传统与当代是一对矛盾,应该探求传统文化精髓,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
很多传统民居都有其独特的地方特色。
山东传统民居无论是平面布局、结构构造,还是造型艺术,都凝聚着历代先人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聪明才智,形成了风格特异的文化特征。
如:济南四合院、沿海民居的海草房、有“民间小故宫”美誉的栖霞牟氏庄园、鲁中山区的石屋、以船为家的微山湖“连家船”。
建筑构造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建筑要做到美观大方,必须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来实现,也就是说必须依赖构造设计来实现。
3.4新农村住宅应简单易行、经济实用
中国最原始的建
筑都是就地取材,新型住宅也不能完全继承夯土和茅草
状态。
现阶段在关注技术层面的同时,应合理适度地采用当地材料,或是可二次利用的材料。
当地材料是体现当地特色的最佳途径,地方材料大多纯朴、典雅、贴近生活,传统材料与新技术的结合能体现农村住宅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氛围[4]。
如沿海地区选用本地特产海草、海草制品,制成海草房子和海草帘。
所有建筑物都应该注意节约建筑材料,特别是节约钢材、水泥、木材三大材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造价。
就地取材既有地方特色,又节约了成本。
通过合理、创新的设计,可以达到经济与文化的双赢。
3.5安全耐久,节能舒适
保证生命和财产安全是建筑的基本原则之一。
安全性是多方面的,住宅并非独立存在,它是形成村落、社区的“细胞”。
因此不仅要考虑住宅单体的安全性,同时要考虑集团的、区域模块下的安全性。
构筑物应坚固耐用,保证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还要有整体性。
住宅的舒适性就是指在生活上健康、生理上舒适。
即住宅应该保持合理的温度、日照、通风、隔音等条件,使室内环境达到舒适的状态。
4农村城镇化住宅建设发展建议
4.1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区别对待,分类指导
4.2尊重历史和传统文化,延续文脉,保护整体景观
山东是北辛、大汉口、龙山文化的发源地。
新型城镇化不能盲目大拆大建,要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好古城、古镇、古建筑、古村落,留存历史记忆,这是今年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之一[5]。
古村落大多具有浓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经济价值的村落。
传统建筑风貌较为完整的村落和选址格局具有传统特色的村落,不能仅靠修缮和保护,而是要把村落物质遗产与文化遗产“整体保护”。
把村落所依存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与村落作为一个整体来保护。
4.3尊重自然,顺应环境,融于自然
建筑与环境的融合是住宅设计永恒的话题。
①依山而建:自然纯朴是村庄与城市的区别。
②引水入村:村庄内的坑塘挖地,是雨水收集、排放的主体。
莲藕鱼塘是村庄经济的增长点,也是构成环境景观的一部分。
如:坐落在森林里面的小屋、面向河流的小住宅、背靠历史遗迹的别墅。
其次,在对光线的处理方面,通过开窗的巧妙设计,可以眺望和引进外界的自然景观,在住宅中感受一年四季的变换,天气的阴晴,时光的流逝等。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要求,要建设“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
“记得住乡愁”就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诠释“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内涵,充满了人文情怀。
4.4节约用地
目前我国积极倡导建造小户型,无论从国策的要求,还是从保护地球的大环境出发,都是十分迫切的。
传统宽宅大院浪费土地,村庄规划的首要原则是最大限度地节约建设用地。
农村住宅设计条件苛刻,有的建在坡地上,也有的建在狭长地带,设计难度大,需要设计者积极思考,把有限的土地利用到极致。
其次,空间的有效利用就是资金、土地、能源的有效利用,因此要求有效利用空间。
4.5使用者参与设计
住宅建筑因其产品的特殊性,与使用者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应该从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出发,大到整个建筑形式、院落景观的全景设计,小到每一个房间的布置,都应该和使用者探讨,争取让住宅成为使用者与设计者之间的合作品。
面对新型住宅设计,使用者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建筑师既要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又要协调好各种关系。
参考文献
[1]
许衍明.以推进城市化建设来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70-72.
[2] 杜玉彩.新农村住宅的“新”“农”性设计[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9-71.
[3] 卢瑶.新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07.
[4] 陈洁.浅谈新农村住宅设计[J].科技资讯,2009(3):77.
[5] 许玲然,吴钦景,乔文,等.新型城镇化让历史文脉绵绵延续[N].联合日报,2014-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