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06
改进与评估
问题反馈与处理
问题反馈
建立一个有效的反馈机制,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报告医院感 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的问题。
问题处理
对反馈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采取 有效的改进措施。
工作流程优化
流程梳理
对现有的工作流程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评估,找出存在问题的环节。
流程优化
根据梳理结果,对存在问题的环节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抗生素使用
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 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血液净化治疗
对于肾功能衰竭等患者,应进行血液净化 治疗,清除体内毒素和炎症因子。
监测血液指标
定期监测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及时发 现血液感染迹象。
手术部位感染
术前准备
做好术前皮肤准备、肠道准备等, 减少术后感染风险。
严格无菌操作
在手术过程中,应遵守无菌操作规 程,避免细菌污染。
培训需求评估与管理
培训需求评估
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需求评估,了解工作人员在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 和技能水平,找出培训的重点和难点。
培训计划制定
根据培训需求评估结果,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的内容、时间和方式等。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根据分析结果,评估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效果,提出改进建 议,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参考。
报告制度与流程
建立报告制度
制定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报告制度,明确报告的范围、 内容、时间、方式和责任人等。 Nhomakorabea报告流程
按照报告制度的要求,进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报告 工作,确保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报告汇总与分析
定期对报告内容进行汇总和分析,识别感染预防与控制 工作的不足和改进方向,为持续改进提供支持。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准则操作规程SOP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准则操作规程SOP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准则操作规程SOP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准则操作规程 (SOP)概述本操作规程旨在指导医护人员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遵循本SOP的步骤,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

目标- 提供合理的使用抗生素的准则- 加强手卫生和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措施- 严格管理医疗废物处理- 加强感染监测与报告- 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和培训操作步骤1. 抗生素使用准则- 严格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南,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对感染进行治疗- 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性的发展- 定期审核抗生素使用情况,提供反馈和培训2. 手卫生- 医护人员应常规洗手,特别是在与患者接触前后- 使用合适的洗手消毒剂或肥皂,并正确按照手卫生程序进行洗手- 鼓励患者及访客正确洗手,提供相关宣教和支持3.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 根据医疗器械的分类和使用需求,采取适当的消毒灭菌方法- 确保医疗器械的清洁和正确的消毒灭菌过程- 对消毒灭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有效性4. 医疗废物处理- 制定医疗废物分类、包装和处置规范- 监管医疗废物的收集、储存和处理过程,确保安全性和卫生要求- 定期进行医疗废物处理设施的检查和维护5. 感染监测与报告- 建立感染监测机制,定期收集和分析感染数据- 及时报告感染事件和疫情,确保信息畅通和协调行动- 追踪感染的来源和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6. 培训和教育- 提供感染控制培训和教育,确保医务人员具备必要的防控知识和技能- 组织定期培训和考核,持续提高医务人员的意识和能力- 定期评估感染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并针对改进提出建议结论通过遵循本操作规程的步骤和准则,医院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工作,并持续关注和改进感染控制措施,以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5个重要的手卫生指征
• 接触患者前(before touching a patient);进行
清洁(无菌)操作前(before a clean(aseptic) procedure);接触体液后(after body fluid exposure risk);接触患者后(after touching a patient);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after touching patient surroundings)。 需注意的是:戴手套不能取代手卫生。若符合上 述手卫生指征且需要戴手套时,则戴手套前或脱 手套后,认须执行手卫生。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一、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二、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方法 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原则 四、职业防护与生物安全 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六、就耐药菌监测、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七、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 管理 八、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九、医院感染暴发与处置 十、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与管理
术语和定义
• 一、术语和定义 • 1、手卫生(hand hygiene):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 •


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洗手(hand washing):医务人员肥皂(皂液)和流 动水,去除手部皮肤污垢和暂居菌的过程。 3、卫生手消毒(hand antisepsis):医务人员使用速干 手消毒剂搓揉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外科手消毒(surgical hand antisepsis):外科手术前 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在使用外科消毒 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手卫生促进策略
• 1、确保受清洁剂、一次性纸巾、速干手消

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操作规程

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操作规程

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操作规程一、前言感染是指人体受到病原体侵犯并引起炎症反应的过程,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感染。

手术是切开患者组织进行治疗或检查的一种医疗行为。

感染性手术是指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感染的手术。

为了确保手术安全,减少手术相关感染的发生,需要建立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操作规程。

二、操作规程1.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所有医务人员在进行手术前,必须进行洗手或消毒手部,并佩戴干燥、无菌的手套。

手术间内的所有操作都需要注意手卫生,防止交叉感染。

2.保持手术环境的清洁与消毒手术室必须保持整洁,手术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环境清洁和消毒。

手术器械、手术台等工作区域使用前必须经过有效消毒,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同时,手术室内的空气流通要良好,保持空气质量符合标准。

3.手术器械的处理与灭菌手术器械必须使用无菌的器械,并且在使用前进行检查,确保无损伤和无菌状态。

手术后的器械应立即清洗,并进行高温高压灭菌。

一次性使用的器械应严格执行“一物一销”原则,以防交叉感染。

4.患者术前皮肤准备患者术前准备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患者术前应进行全身清洁,特别注重手术部位的清洁。

对于特殊部位的手术,应采取消毒剂对患者皮肤进行消毒,以杀灭潜在病原体。

患者术前还应进行感染性疾病筛查,以排除感染并采取相应措施。

5.防止术中感染手术中必须手术者尽量缩短操作时间,减少组织损伤和创口面积。

手术时要注意缝合严实,避免创面不严导致感染。

同时,手术器械必须定期更换,避免老化和污染。

6.术后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患者术后需要进行有效的伤口处理,包括伤口清洁和包扎等。

术后患者应加强自身免疫力的调节,避免二次感染的发生。

医务人员在照顾术后患者时要进行手卫生,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7.感染性手术相关管理三、总结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操作规程是确保手术安全和减少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通过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保持手术环境的清洁与消毒、手术器械的处理与灭菌、患者术前皮肤准备、防止术中感染、术后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以及感染性手术相关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接受诊疗和护理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新的、复发性或恶化的感染。

医院感染不仅会给患者的康复带来困难,还可能会给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带来风险。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医院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1. 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建立:医院应设立专门的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明确责任和监督措施。

2. 感染监测和报告机制:建立感染监测和报告机制,统计和分析感染发病率及其易感因素,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事件。

3. 感染预防和控制培训:对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感染预防和控制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大家的感染意识和防护能力。

4. 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具体措施: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和体液喷溅传播感染的防治措施,以及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医院环境清洁和消毒等各个环节的操作规程。

5. 使用抗菌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预防交叉感染。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只有严格执行规程,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同时,医护人员和患者也要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共同努力,共同抵御医院感染的风险。

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

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

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感染性手术的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院感染性手术的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包括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各个环节。

第三条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管理、全员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感染性手术的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评价。

二、手术前感染预防控制第五条术前评估:对拟行感染性手术的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感染风险评估、基础疾病控制、营养状况评估等。

第六条患者准备:患者术前应进行必要的洗澡、理发、剪指甲等个人卫生处理。

择期手术患者应待感染治愈后再手术。

第七条抗菌药物应用: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在皮肤切开前30分钟至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

第八条手术部位皮肤准备:手术部位皮肤消毒前先清洁,再使用碘伏棉球或其他替代品局部擦拭2遍,消毒范围应在手术野及其外扩展15cm。

第九条医务人员手卫生:手术人员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第十条术前器械准备:器械应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术前一天应完成器械的消毒和灭菌工作。

三、手术中感染预防控制第十一条手术室环境:保持手术室清洁、无菌,定期进行空气和物品表面的消毒。

第十二条人员管理: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流动,手术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手术间。

第十三条外来人员管理:外来器械厂商、参观人员等应经过相应的准入审核和培训,方可进入手术室。

第十四条无菌操作:手术人员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手术,避免交叉感染。

第十五条器械管理:器械应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手术过程中注意器械的清洁和无菌状态。

四、手术后感染预防控制第十六条术后患者管理:术后患者应转移到清洁、无菌的病房,保持伤口干燥、清洁。

第十七条伤口换药:术后定期更换伤口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迹象。

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1、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一、手术前1 、择期手术患者应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2 、充分控制糖尿病手术患者的血糖水平,特别避免术前高血糖。

3 、尽可能缩短术前住院时间。

4 、若无禁忌证,术前应使用抗菌皂或者皂液洗澡。

5、避免不必要的备皮,确需备皮应术前即刻或者在手术室进行,尽量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如剪毛或者脱毛。

6 、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术前一天分次口服非吸收性抗菌药物即可。

7 、有明显皮肤感染的工作人员,未治愈不宜参加手术。

二、手术中1、有预防用药指征者,应切皮前30min 或者麻醉诱导期静脉给药。

手术时间超过3h,或者超过所用药物半衷期的2 倍以上,或者失血量大(>1500ml),术中应追加一剂。

2 、严格遵循《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3、手套穿孔率较高的手术,如部份骨科手术,应戴双层手套。

4、术前皮肤消毒,2%氯己定乙醇优于聚维酮碘。

5、术中应主动加温,保持患者正常体温。

6、手术野冲洗应使用温(37℃) 的无菌生理盐水。

7、需引流的切口,首选闭式引流,应远离切口部位戳孔引流,位置适当确保充分引流。

三、手术后1 、接触切口以及切口敷料先后均必须进行手卫生。

2 、换药操作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3 、除非必要,及早拔除引流管。

2 、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医院内肺炎(HAP)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其中的重要类型,预后较差。

1 、对存在HAP 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含0.2%的氯己定(洗必泰)漱口或者口腔冲洗,每2-6h 一次。

2、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约30o。

3 、鼓励手术后患者 (特别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5 、提倡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80-110mg/dl。

6、不应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 (SDD)来预防HAP (VAP)。

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②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人员应按照相应隔离标准操作规程的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手术间仪器、操作台、手术床、器械车、输液架、体位垫、地面及1米以下墙壁等室内固定物体表面用含氯消剂1000mg/L-2000mg/L擦拭,有明显污染物的用含氯消毒剂5000mg/L-10000mg/L擦拭,清洁用具经有效消毒再使用。注意擦拭顺序应从污染较轻的表面到污染较重的表面。
3.特异性感染手术必须安置于感染手术间,并悬挂隔离标志。
三、患者转送
1.患有空气或飞沫传播疾病的患者应戴外科口罩。
2.患有接触传播疾病的患者应更换清洁患服并使用敷料覆盖裸露的感染部位。
3.运送患者的平车应专用并悬挂感染警示牌,以提示相关人员,转运过程中应避免不必要的污染及停留。
四、隔离措施
医务人员应在遵循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病原菌的传播途径遵循相应隔离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③地面:地面有明显污染时,应先使用含氯消毒剂5000mg/L-10000mg/L覆盖消毒,再用含氯消毒剂1000mg/L-2000mg/L按照清洁消毒程序处理。
参考文献:
1.《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2009.
2.《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0.
3.《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
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制订者:院感办 Nhomakorabea审核者:
文件编号:YGB-SOP-08
修订日期:
审核日期:
执行日期:
一、填写手术通知单
具有感染或传染性的手术患者,手术医师应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感染诊断。
二、手术安排
1.感染性手术应安排在专用手术间内实施。
2.条件受限时一般感染手术应安排在当日最后一台,避免引起交叉感染。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操作规程一、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措施操作规程(一)一般防治措施1、手卫生:对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应严格手卫生措施,吸痰前、后必须遵循手卫生规则。

2、口腔卫生:对插管并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应进行口腔护理每日2—3次,包括使用含洗必泰成分的漱口液漱口、口腔黏膜擦拭或冲洗。

口腔护理操作中应注意有脱管和插管移位的危险,对气管插管的病人采用口腔冲洗法。

3、无特殊禁忌症病人应采取30-45度半卧位。

4、穿隔离衣:不常规推荐与患者接触时穿隔离衣,但当患者携带对抗菌药物耐药的病原微生物时,与患者接触或处理气道分泌物时应考虑穿隔离衣。

对于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

5、首次气管切开或插管的患者应即刻送病原学微生物培养。

(二)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1、人工气道的建立(1)对于需要辅助通气患者,应尽量采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

(2)坚持经口插管的原则,尽量避免重复插管。

2、人工气道的管理(1)气管套囊压力监测:常规监测带机病人气管套囊压力,压力控制在适当范围,保证有效通气。

(2)预计插管时间超过72小时的患者应选用声门下分泌物吸引的气管插管。

(3)掌握正确的吸痰技术,吸痰时应戴手套,吸痰管一次一根,吸痰管放入时勿用负压,以旋转方式退出,切忌上下提插。

(4)胸部物理治疗: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体位引流,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5)建立人工气道患者,主管医师每天应进行评估并报告科主任,科主任或医疗组长确定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

(6)每日停用或减量镇静剂一次,评估患者是否可以撤机或拔管。

(三)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的管理1、呼吸机的清洁消毒参照《呼吸机及附件的清洗与消毒规程》。

2、呼吸机面板消毒:正在使用的呼吸机面板每天由护理人员以75%的酒精擦拭消毒;库房待用的呼吸机每周擦拭消毒一次。

3、湿化器中须使用无菌湿化用水,每24小时更换一次。

4、连接呼吸机管道,坚持无菌技术操作;管道连接者应佩戴口罩帽子及手套;更换管道,调参数等前后均应洗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1 、无菌物品储存与发放管理一、储存 1、灭菌后物品应分类、分架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

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应去除外包装后,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

2、物品存放架或柜应距地面高度为 20-25cm,离墙 5-10cm,距天花板 50cm。

宜使用开放式的物架。

3、物品放置应固定,设置标识。

接触无菌物品前应洗手或手消毒。

4、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干燥、包装后专架存放。

5、有效期:(1)无菌物品存放区达到相应环境标准时(相对湿度<70%,温度<24℃),使用纺织品材料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 14 天;未达到环境标准时,有效期宜为 7 天。

(2)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 1 个月;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无纺布、纸塑袋以及硬质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 6 个月。

二、发放 1、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2、应确认无菌物品的有效性,不得发出散包、湿包、落地包、不洁包、失效及标识不明确、灭菌不合格的包。

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1/ 33、发放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应记录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出库日期、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

4、运送无菌物品的器具使用后,应清洁处理,干燥存放。

2 、无菌物品下送标准操作规程一、准备 1、操作者:穿工作服,做好手卫生。

2、用物:物品发放清单、无菌物品下送车、快速手消毒剂。

二、操作 1、操作过程中,应遵守手卫生操作规程。

2、检查无菌物品质量,核对领用科室及无菌物品名称规格、数量等,发现不合格的物品及时更换。

核对完毕将无菌物品放至无菌物品下送车,按下送顺序合理放置。

3、无菌物品下送车不得进入污染电梯及污染区域,运输过程中保持下送车的密闭性。

到达科室后卫生手消毒,与科室护士核对无菌物品质量、名称、规格、数量等,并双方签名备查。

4、运送无菌物品的器具使用后,应清洁处理,干燥存放。

3 、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一、建筑布局 1、应设单独出入口、医疗区和支持区。

手术室院感防控标准操作规程

手术室院感防控标准操作规程

手术室院感防控标准操作规程一、引言手术室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风险区域,院感防控标准操作规程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程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我国手术室实际情况,制定。

二、人员管理1. 参与手术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资质和感染防控知识。

2. 实施手术前,参与手术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包括更换手术室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手套等。

3. 手术人员不得佩戴首饰,个人衣服不得外露,外出时必须穿外出服、换鞋。

4. 患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染性腹泻、皮肤疖肿、皮肤渗出性损伤等感染期的医务人员不应进入手术室的限制区。

5. 手术中应避免人员频繁走动和随意出入手术间,并随时保持手术室门处于关闭状态。

6. 每个巡回护士同一时间只负责1台手术的配合。

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应脱下手术室的衣物、手套、口罩等物品,放入指定位置后方可离开手术室。

7. 手术无关人员及外来器械厂商的管理:(1)应限制与手术无关人员随意出入手术间;进入限制区后应按照人员流动路线要求,在限制范围内活动。

(2)外来器械厂商确因手术需要进入手术室指导器械使用,应先通过设备技术准入审核、人员经过手术室工作人员培训后,经医务科及手术室同意方可进入手术室。

8. 手术室参观人员的管理:(1)参观人员应在获得手术室护士长批准后由接待人员引导进入,不应互串手术间。

(2)每个手术间不应超过3个参观人员,参观人员与术者距离应在30cm以上,脚凳高度不应超过50cm。

(3)禁止参观已明确患有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感染手术。

三、环境管理1. 手术室应保持清洁、安静,室温保持在20-24℃。

2. 手术室应限制手术无关人员出入,避免人员流动性过大。

3. 手术室内的三条平行的走廊分别为医务人员通道、污染通道,手术中通向污染通道的门必须关闭。

4. 手术室应定期进行消毒,设备设施应达到相应的卫生学要求。

四、器械与物品管理1. 手术器械应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规程进行处理,确保器械的消毒效果。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卫生出版社, 2012.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风险评估与控制
风险评估
对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找出高风险科室、高风险患 者和高风险操作。
风险控制
针对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如改进医疗流程、加强 手卫生、实施隔离措施等。
监督与评估效果
对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评估效果,及时调整措施。
信息报告与反馈
1 2
报告内容
包括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感染控制措施实施情 况等。
消毒与清洁
03
对隔离区域和患者接触过的设备或物品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洁,
并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和清洁剂。
医疗废物的处理
分类收集
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型进行分类收集,如感染性废 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等。
存放容器
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医疗废物存放容器进行存放 。
转运交接
医疗废物应由专业公司进行转运和交接,并确保 交接记录准确无误。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 施。
定义与概念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预防和治疗医院感染,包括消毒、隔 离、防护、灭菌等。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应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科学、规范的操作规程,提高 医疗质量和安全。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
01
02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 作规程
2023-11-04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组织与培训 • 标准操作规程 • 监测与评估 • 应急预案 •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发生的感染。
医院感染不仅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质量,还给医院带来额外的医疗负担和经济 损失。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完整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完整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标准预防一、基本原则1、认定所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破损的皮肤和粘膜都可能带有可被传播的感染源。

2、适用于所有患者,不论是疑似或确认有感染的患者。

3、目的在于预防感染源在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传播。

二、措施1、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2、预计可能接触到血液或体液时需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3、离开患者的房间或区域前脱下并丢弃个人防护装备。

并应避免污染自身与周围物品表面。

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一、基本原则1、适用于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医疗环境而传播的感染源,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二、患者安置1、各位置放蓝色的"接触传播"标志并有中文标示。

2、尽量隔离于单间,同种病原菌的感染或携带者可共居一室。

三、个人防护1、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

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2、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四、患者转运1、除非必要,应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运。

2、确需转运时,应覆盖患者的感染或定植部位。

3、工作人员在转运过程中应做好个人防护。

五、环境与仪器1、病房环境表面与医疗仪器在每一位患者使用前后进行清洁和消毒。

2、患者出院后,应对房间里空气、所有物体表面、地面进行彻底消毒。

飞沫隔离标准操作规程、基本原则1、适用于通过飞沫传播的感染源,如百日咳杆菌、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脑膜炎双球菌及A群链球菌等,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一、监测要求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

二、监测对象指定时间段内所有住院患者。

三、监测内容可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和监测目的确定。

1.基本资料:监测月份、住院号、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调查日期、疾病诊断、切口类型(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

2.感染情况:感染日期、感染诊断、感染培养标本名称、送检日期、检出病原体名称、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3.按科室记录应调查人数与实际调查人数。

四、监测时间1.调查启动时间可根据本院实际情况自行安排,或者根据有关部门的监测要求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自行安排。

确定调查启动时间后应在一周内完成调查。

2.一个区域的调查应在一日内完成。

每日调查的对象是该区域前一日(该日称调查日)o点至24点期间内住院患者的情况。

五、调查前的准备工作1.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拟定调查方案,并向主管院长或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汇报,以获得主管院长或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的支持以及医务部门的协助。

2.调查开始前4—7日,向各个科室发出通知,说明调查目的以及需要配合的其他事项。

3.根据本院实际情况组建现场调查人员。

一般每100—150张床位至少应配备1名现场调查人员,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各病区主治及以上医师组成。

4.调查前1—2天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组织现场调查人员和临床医院感染监控小组成员进行统一培训。

培训内容为诊断标准、调查方法、调查表项目填写说明。

六、监测方法1.临床医院感染监控小组成员应在调查前一天填写好表112—1及表112—2中除“感染情况”外的其他内容,便于调查人员现场查看。

2.调查日可以根据住院患者数量确定现场调查人员分组情况,一般每组2人,一名到患者床旁以询问和查体的方式进行调查,每一患者至少3min;一名负责对照病案核对表格。

3.每位住院患者(包括当天出院患者,不包括当天入院患者)均应进行调查并填写个案调查表(表112—2);个案调查表的“感染情况”应由现场调查人员填写,并注意追踪病原学检查结果。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环境中,因接触医疗或护理人员、医疗设备、操作环境等而出现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一直以来都是医疗机构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其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还会导致医疗机构的质量监管压力,加剧人才流动等种种问题。

为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控制感染传播,医院需要建立相关的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是一份针对医疗机构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标准操作指南,包括了手卫生、个人防护措施、设备清洁与消毒、床上用品、供氧及吸痰、环境卫生等方面。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医疗机构医院感染控制方面的责任、信心以及培养员工对于防控医院感染的认知和保证操作规程的执行率。

医疗机构内的医院感染问题,首要的一个环节是手卫生。

包括医护人员在内的所有员工应该保持勤洗手,采用良好的手卫生步骤,适当地使用洗手液和消毒剂,特别是在接触患者或其体液,设备等后应立即进行手卫生。

此外,还应定期进行手卫生培训并监测手卫生执行情况,以切实提高医护人员洗手质量及频率。

另外,在医疗机构内,设备清洁与消毒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设备清洁和消毒不光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必要措施,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根据不同类型的设备,要采取对应的清洁和消毒措施。

患者的床上用品和纺织用品如被单、枕套等,应该经常清洗,按照正确的程序进行消毒处理。

既要保证患者的清洁,也要保证员工的个人卫生和干净整洁。

在操作中还要注意供氧吸炎等如采血等操作时的存在细菌污染的问题。

医护人员应该采取正确的个人防护措施,如口罩、护目镜、防护手套等,一旦发现设备出现污染,应立即清洗消毒防止细菌传播。

此外,医院环境也是感染传播的重要因素,因此医院的环境必须保持清洁整洁。

床铺、墙面、地面等区域必需进行规律性的清洁消毒,不遗漏任何一个需要清洗的区域,以尽可能减少感染风险。

在制定SOP时,也要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不同疾病种类,制定工作方案和指导,以尽可能避免患者中医院感染的风险。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 2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 2

医院感染操作流程目录1.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4.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5.ICU建筑布局和设施管理6.I CU的环境管理7.ICU的人员管理8.ICU物品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9.ICU物品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10.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1.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2.12接台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3.洁净手术室空气净化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14.导管室医院感染管理15.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16.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17.硬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18.内镜清洗剂选择标准操作规程19.消毒供应中心(CSSD)管理20.消毒供应中心(CSSD)建筑管理21.消毒供应中心(CSSD)设备、设施管理22.消毒供应中心(CSSD)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标准操作规程23.消毒供应中心(CSSD)耗材管理24.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回收标准操作规程25.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机器清洗标准操作规程26.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手工清洗标准操作规程27.新启用器械清洗标准操作规程28.生锈器械清洗标准操作规程29.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病原体污染器械(器具)物品清洗标准操作规程30.超声波清洗机使用标准操作规程31.消毒供应中心(CSSD)清洗效果检测标准操作规程32.清洗消毒器(机)清洗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33.复用手术器械包装标准操作规程34.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标准操作规程35.无菌物品储存与发放管理36.无菌物品下送标准操作规程37.物品灭菌失败召回标准操作规程38.外来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39.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40.隔离病房设计及管理41.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42.织物清洗与消毒管理43.标准预防44.呼吸卫生(咳嗽)礼仪策略45.感染性体液污染的仪器(设施)及环境处置原则46.安全注射47.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48.飞沫隔离标准操作规程49.空气隔离标准操作规程50.保护性隔离标准操作规程51.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原则52.医务人员洗手标准操作规程53.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54.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55.手套使用标准操作规程56.面部防护用品使用标准操作规程57.隔离衣、防护服使用标准操作规程58.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59.术中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60.血液和体液皮肤黏膜暴露防护标准操作规程61.个人防护装备(PPE)穿脱次序标准操作规程62.锐器伤防护安全器械选用标准操作规程6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标准操作规程64.实验室生物安全实施标准操作规程65.实验室操作生物危害防护标准操作规程66.实验室意外事件或事故处理标准操作规程67.微生物实验室菌(毒)种生物安全管理68.微生物标本运送标准操作规程69.生物安全柜标准操作规程70.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规程71.痰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72.手术部位感染标本采集及运送标准操作规程73.尿液标本采集和运送标准操作规程74.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标准操作规程75.内科及儿科领域抗菌药预防性应用标准操作规程76.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77.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标准操作规程78.细菌耐药监测标准操作规程79.多重耐药菌(MDROs)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80.艰难梭菌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81.消毒药械管理82.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管理83.医院常用液体消毒剂使用标准操作规程84.环境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85.手部微生物学监测标准操作规程86.自制医疗用水微生物学监测标准操作规程87.消毒液质量监测标准操作规程88.环境清洁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89.医院空调系统管理与维护90.医院空气净化消毒器(机)使用标准操作规程91.医院洁净系统医院感染管理92.医院建筑修缮感染管理93.环境清洁标准操作规程94.环境消毒标准操作规程95.无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96.污水处理标准操作规程97.医疗固体废物处理标准操作规程98.全院综合性监测标准操作规程99.医院感染横断面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一、填写通知书
已知具有感染或传染性的手术就诊者,手术医师应在手术通知书上注明感染性疾病名称。

二、手术安排
(一)感染性手术应按排在感染性手术专用手术间实施。

(二)条件受限时则应安排在当日最后一台。

三、就诊者转送
(一)患有空气或飞沫接触疾病的就诊者应戴外科口罩。

(二)患有接触传播传染病的就诊者应更换清洁患服并使用敷料覆盖裸露的感染部位;转运过程中,应避免不必要的停留。

四、隔离措施
医务人员应在遵循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病原菌的传播途径遵循相应隔离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一)术前
1.普通手术间应开启动态空气净化器;
2.将手术间内本次手术不需要的物品移至室外。

3.若手术就诊者是烈性传染病,可准备一次性铺单、手术衣及卫材用品等。

4.就诊者转运床上粘贴隔离标识,手术间门口根据病原菌的传播途径悬挂相应的隔离牌,如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