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上学期《区域和区域差异》第一课时教学案 必修3

合集下载

2019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1 区域和区域差异学案 中图版必修3

2019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1 区域和区域差异学案 中图版必修3

精 品 地 理 教 辅 资 料2019.5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课时1 区域与区域差异的涵义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和区域差异的含义。

2.结合图示,理解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利用景观图,了解我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特点,掌握分析不同区域自然差异的基本方法。

3.利用景观图,学会分析比较我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掌握分析不同区域人类活动差异及成因的基本思路。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自主预习1.区域:指一定范围的①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②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1)区域特点⎩⎪⎨⎪⎧ 边界:有的明确,有的具有③过渡的特性内在联系:表现出④相对一致的特性范围:⑤有大有小等级:有高有低(2)划分指标:可以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单一指标,也可以是⑥综合性的。

2.区域差异:区域差异指⑦两个或者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3.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的目的(1)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⑧区域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2)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思考 区域之间的界线都是明确的吗?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相似性,是否表明区域内部就不存在差异?答案 不一定。

区域之间的界线往往是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但其界线不一定是明确的。

诸如国家、行政区等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之间的界线是十分明确的,但诸如气候区、植被区等区域的界线是模糊的,具有过渡性的特点。

不是。

区域内部特征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但并不是说内部特征完全一致,即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

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中也存在旱地,这说明区域内部特征只是求大同存小异。

一般而言,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内部的差异越小。

合作交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生活与地理区域密切相关。

例如,我们介绍自己的家乡是某省(区、市)、某县、某镇,我们去过某些风景名胜区旅游等。

我们还听说过东北平原、西北地区、黄河流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齐鲁文化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等地理名词。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第1课时教案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第1课时教案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

第一课时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1.用“4个一”记忆区域概念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一定的地理位置,一个可度量的实体,一致的特性。

2.数字记忆我国三大自然区界线400 mm年等降水量线: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3 000 m等高线:东部季风区和青藏高寒区。

三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

3.歌诀法记忆三大自然区特征东部季风雨热同,平原广阔有丘陵。

森林植被森林土,雨水补给河湖多。

西北干旱半干旱,深居内陆多山盆。

从东到西草变荒,河流稀少多内流。

青藏高寒海拔高,低温大风光照强。

高寒荒漠熟土少,冰川广布河源多。

区域和区域差异1.区域概念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区域特点3.区域划分区域划分的指标可以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

4.区域研究(1)研究重点:比较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区域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2)主要目的: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问题探究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雄安新区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

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千米,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千米,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 000平方千米。

思考探究:雄安新区设立后,其与周边区域的界限是明确的还是模糊的?判断理由是什么?提示:雄安新区属于新设立的行政新区,行政区界是明确的,故其与周边区域的界限应该是明确的。

知识升华正确理解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是指区域各组成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构成一个整体。

(2)差异性是指任何一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性,不同区域有差异。

(3)行政区一般都有明确的边界,自然区、经济区等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的特性。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1.1【教学设计】《区域与区域的差异》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1.1【教学设计】《区域与区域的差异》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与区域差异》1、教材提出了区域的概念、区域特点、区域的划分,提出区域差异分析的标准2、展示了中国三大自然区及其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三大经济地带的基本特征及其差异。

【知识与能力目标】1. 区域的概念、类型和划分。

2.中国三大自然区、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3、中国三大自然区、三大经济地带的基本特征及其差异。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通过对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学会分析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掌握综合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了解,探讨区内整体性特征和区际差异的形成原因,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2、学习东部季风区南方和北方的差异,体会人地关系协调统一。

增强因地制宜的思想。

3、掌握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分析地带性经济差异的思想,增强实现我国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并探讨其原因。

【教学难点】比较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并探讨其原因。

归纳探究能力的培养预习课文,电脑查阅四川盆地和吐鲁番盆地的信息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我们的生活与区域有关,我们经常听说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域、经济区、自然保护区等名词和反映区域的用语。

(提问)什么是区域?区域是如何划分的?如何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一区域和区域差异:1、概念:区域——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和可量度的实体;区域内自然、社会等要素间相互联系,使区域保持一定的相似特征2、特点(1)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级别、界线(2)有明确的区位(3)内部特征相对一致区域的级别有高有低,划分的指标也不尽相同3、划分指标单一指标:自然要素、人文要素的某一方面。

综合指标多种要素思考:经济区域、社会区域、文化区域的划分是依据什么进行的?经济条件:产业结构、主要产业部门、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力与发展方向等社会条件:政治、文化、交通、人口、民族与宗教等自然区域的划分是依据自然特征的差异来进行的?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矿产资源等4、区域差异:两个或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区域和区域差异教学案

区域和区域差异教学案

必修三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差异(1)【考纲要求】了解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了解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藏高寒区)在地形、气候、植被、水文以及人类影响程度等方面的差异;理解我国自然区域的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点点拨】一、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等的影响。

2 •划分依据:地形和气候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差异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分界线位置、面积地形、地势气候水文特征水补给为主补给为主是许多大河的发源地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草原土、荒漠土,有机质少,可溶原始土壤,冻土广布土壤壤,有机质含量高性盐分含量高以森林和森林草原自西向东依次为荒漠、荒漠草原、高寒荒漠广布,高山草甸、植被为主草原灌丛和山谷森林。

区域内部变随纬度位置而变化的距离海洋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随海拔而变化的水热组合状化主导因素气温(热量)冰分)况a 400mm年等降水量线b 昆仑山一阿尔金山一祁连山c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或3000米等高线)东部临海45 % 深居内陆30 %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海拔较低(低于1000 米)类型:季风气候持点:气候湿润,雨热同期高原和盆地为主,海拔较高(1000-3000 米)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降水少(原因:深居内陆、山岭阻隔,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多大风西南青藏高原25 %高原、山地为主(高于3000米)类型:高寒气候特点:气温低、太阳辐射强、风力强多外流河(湖),雨多内流河、咸水湖,高山冰雪融水内外流区兼具,湖泊众多,例1、下图是我国各省区某项指标统计地图(省区面积大小表示指标值大小),回答1〜2题。

1、.该指标最可能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青臧咼寒区人类活动影响程度广泛而深刻较东部微弱最微弱农业活动方式种植业畜牧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畜牧业、河谷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或不利条件旱涝灾害、水土流失、土地盐渍化水源不足,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气温低、水分不足----------------------------------- H ---- 1------例2、读右图,回答3〜5题。

高二地理(中图版-区域发展)-区域和区域差异-1教案

高二地理(中图版-区域发展)-区域和区域差异-1教案

教案教学基本信息课题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1)学科地理学段:高中年级高二教材书名:必修三出版社:中图版出版日期:2018年6月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设计者沈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实施者沈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指导者李慧敏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课件制作者沈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其他参与者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区域的划分和区域的特点。

2、说明三大自然区的区域特征,列表比较三大自然区之间的差异及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归纳区域特征和差异的分析思路。

3、通过分析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吐鲁番盆地和四川盆地水利设施差异的原因分析、以及长三角和川渝地区发胀的地理优势的探究,理解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相互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点:1、说明三大自然区的区域特征,列表比较三大自然区之间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差异、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归纳区域特征和差异的分析思路方法。

2、通过分析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吐鲁番盆地和四川盆地水利设施差异的原因分析、以及长三角和川渝地区发胀的地理优势的探究,理解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协调关系。

教学难点: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的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环节主要教学活动设置意图导入引用七年级和八年节的教材数目,回顾初中区域地理学习内容初中高中区域学习的衔接新课讲授一、区域的含义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以北京为例解读区域边界的特点。

区域的边界有些是明确的,有些则具有过渡性。

明确概念二、区域的划分通过1. 依据空间尺度大小划分。

区域的范围有大小、等级有高低。

2. 依据自然、经济和社会不同指标,可以划分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等。

明确区域划分方法三、区域的特点结合实例(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人口迁移率图,土地利用类型图)1. 区域整体性。

新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1 区域和区域差异学案 中图版必修3

新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1 区域和区域差异学案 中图版必修3

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课时1 区域与区域差异的涵义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和区域差异的含义。

2.结合图示,理解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利用景观图,了解我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特点,掌握分析不同区域自然差异的基本方法。

3.利用景观图,学会分析比较我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掌握分析不同区域人类活动差异及成因的基本思路。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自主预习1.区域:指一定范围的①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②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1)区域特点⎩⎪⎨⎪⎧ 边界:有的明确,有的具有③过渡的特性内在联系:表现出④相对一致的特性范围:⑤有大有小等级:有高有低(2)划分指标:可以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单一指标,也可以是⑥综合性的。

2.区域差异:区域差异指⑦两个或者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3.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的目的(1)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⑧区域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2)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思考 区域之间的界线都是明确的吗?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相似性,是否表明区域内部就不存在差异?答案 不一定。

区域之间的界线往往是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但其界线不一定是明确的。

诸如国家、行政区等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之间的界线是十分明确的,但诸如气候区、植被区等区域的界线是模糊的,具有过渡性的特点。

不是。

区域内部特征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但并不是说内部特征完全一致,即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

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中也存在旱地,这说明区域内部特征只是求大同存小异。

一般而言,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内部的差异越小。

合作交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生活与地理区域密切相关。

例如,我们介绍自己的家乡是某省(区、市)、某县、某镇,我们去过某些风景名胜区旅游等。

我们还听说过东北平原、西北地区、黄河流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齐鲁文化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等地理名词。

高中地理《区域与区域差异》教案 中图版必修3(1)

高中地理《区域与区域差异》教案 中图版必修3(1)

《区域和区域差异》【教材依据】教学依据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新课程标准设计教学。

【设计思想】区域和区域差异是学生学习全章教材的基础,旨在让学生了解区域的基本含义;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这部分内容,不仅要求学生能以地理现象说明两个不同区域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学习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同时,要使学生在比较过程中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

依据三维目标及学习重点、难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通过“英国和日本”的案例,课堂上积极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效率。

【课程目标】(1)了解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概念(2)知道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3)分析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重点难点】(1)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差异――重点(2)区域和区域差异分析方法――难点【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感受我国南方的最美的小城——湖南凤凰古城,感受浓郁的高原藏家风情——日喀则民居,领略各自独特的魅力。

那么,为什么各自区域的特征明显不同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区域和区域差异。

板书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二、感知认识1、学生自主探究:阅读教材分析解决以下问题。

(1)日本和英国气候有何差异?为什么?(2)日本和英国水文特征有何差异?为什么?(3)日本和英国的自然环境有哪些区域差异?(4)日本和英国的农业生产有何差异?为什么?(5)日本和英国的工业布局有何差异?为什么?学生思考:什么是区域?区域差异是如何形成的?2、区域的含义。

看“北京市区域图”思考:(1)说说区域划分的指标?(2)说说区域的范围和界限?(3)区域的特点是什么?组织学生看图交流,结合北京市区域地图感知,说出区域的基本含义。

中图版地理必修3《区域和区域差异》教案

中图版地理必修3《区域和区域差异》教案

中图版地理必修3《区域和区域差异》教案1区域和区域差异
编写人:审核人:班组:姓名:师评
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的含义。

2、掌握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的研究方法和目的。

3、记忆三大自然分区的特征。

学习重、难点:学习目标2
使用说明:1、认真阅读课本4-7页,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并识记。

2、通过自学初步完成合作探究部分的内容,标记好疑难点,准备讨论、展示。

3、标识含义:★-基础识记★★-理解应用★★★-能力提升★★★★-知识拓展。

自主学习: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这部分内容为方法论,即研究问题的方法,认真阅读课本思考下列问题】
★1、区域的概念从哪几个方面叙述的?从区域因素考虑试举一个关于每个因素的例子。

★★2、区分以下区域哪些边界是明显边界,哪些是过渡边界?
(1)苔原带()(2)维吾尔族自治区()(3)俄罗斯()(4)唐人街()(5)亚热带地区()
★★3、为什么是世界上区域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家?
★★4、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重点理解这个过程】
★★二、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这部分内容有两个重点,一部分为记忆三大自然区的地理位置和名称,再者就是各区的主要特征】
1、划分自然区域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______________,自然区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读课本完成下表】
合作探究:【本节课的部分知识链接】
★★1、读地形图写出我国三大自然区每个自然区所包括的地形区: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2020-2021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 教案

2020-2021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 教案
了解我国主要经济区划的过程,加深对区域划分方法及区域概念的理解,同时增强阅读图表、提取信息、归纳分析的能力,落实教学重点。
讲解主体功能区这一国家区域开展战略的区域划分根本思路与意图。
了解国家前沿区域开展战略,增强对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开展这一根本观念的认识,落实教学难点。
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与重点。布置课后开放性作业。
回忆本节课重点内容,通过课后练习强化对于区域相关知识及区域划分方法的理解认识。
教 案
教学根本信息
课题
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2〕
学科
地理
学段:第二学期
年级
高二
出版社出版日期:2021年6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结合我国建国以来区域开展实践的实例,了解国家经济区划与区域开展的时代背景和根本过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类型,知道地理学科将空间划分为区域的区划方法,深化对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可持续开展的认识。
教学重点:〔1〕通过梳理与分析建国以来主要的经济区划与区域开展过程,加深对区域的含义及类型的理解;〔2〕结合主体功能区这一国家区域开展战略,加深对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可持续开展的认识。
教学难点:结合主体功能区这一国家区域开展战略,加深对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可持续开展的认识。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回忆、梳理上节课所学重点内容。
温习知识,加深印象,引出后续内容。
根据教师给出的中国建国以来主要的三次经济区域方案及各种图文资料,思考并答复三个问题:〔1〕在我国建国后及改革开放初期,为了促进国家开展,主要依据哪个要素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不同区域?〔2〕我国现阶段仍以经济开展为唯一考虑因素来划分区域可能导致什么问题?〔3〕面对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陕西省高二地理上学期《区域和区域差异》第一课时教学案 中图版必修3

陕西省高二地理上学期《区域和区域差异》第一课时教学案 中图版必修3
B.地势逐级升高,降水逐渐减少
C.人类活动渐次加强,自然状态变化逐渐变大
D.土壤发育程度逐渐降低,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5.青藏高寒区的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风力较小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拓展提升
备注
7.读下面材料、三大自然区图及其面积、人口比例表,回答问题。
1
三大自然区面积、人口比例表
(1)图中A、B、C三地分别与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对应。
(2)图中A、B、C三地区相比,夏季气温最低的是________区,原因是______________;A、B两地区相比,降水量较少的是________区,原因是______________。
作业布置
备注
完成资料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教(学)后反思
2.区域划分的指标可以是自然、________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可以是________的。
3区域差异指两个或者多个区域之间的________。
4、自然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位置、和等。
和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和则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1、一般依据地形、气候、________、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差异来划分自然区域。其中________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________则是自然区域的标志。中国自然区域差异突出,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大自然区域。
高二上学期地理《区域和区域差异》第一课时教学案(中图版,必修3)
课题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地理必修3中图版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教案

地理必修3中图版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教案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一本节教材分析1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区域的含义及区域的划分指标(自然、经济、社会或综合指标)能够说出不同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初步掌握比较区域的差异的基本方法,增强归纳探究能力的培养。

过程与方法:以我国的区域差异为例,从地图上提取信息,比较自然环境(地形、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人口、产业结构及发展变化、交通运输、地域文化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东部季风区南方和北方的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差异,体会人地关系的协调统一,树立因地制宜的思想,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通过了解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掌握分析地带性经济差异的思想方法,增强实现我国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2)教学重点: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概念(3)教学难点:认识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比较、归纳能力的培养(4)教学建议: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入手,结合实例分析区域和区域差异分三课时第一课时:区域和区域差异第二课时: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第三课时: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教法建议讲述法、分析类比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二新课导入设计导入一模拟旅游激趣导课(课前准备:各学习小组搜集、整理资料、图片及音像制品等,模拟从祖国最北端的黑龙江漠河出发,一直旅行到祖国的南海诸岛,展示沿途的所见所闻。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一次有趣的旅行,从祖国最北端的黑龙江漠河出发,一直旅行到祖国的南海诸岛,在沿途中,你将看到哪些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差异?生:各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准备成果。

(让学生亲身体验,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从气温差异,自然景观, 建筑物甚至会有学生联想到南方人与北方人的性格差异,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激发了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1)中图版必修3知识精讲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1)中图版必修3知识精讲

高二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1)中图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必修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1)1. 本讲学习目标要求:(1)了解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概念(2)知道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以及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2. 知识结构:二. 重点、难点(1)区域和区域差异――难点(2)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差异――重点三. 具体内容(一)区域和区域差异1. 区域——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和可度量的实体;区域内自然、社会等要素间相互联系,使区域保持一定的相似特征。

区域的级别有高有低,划分的指标也不尽相同2. 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如: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气温低,形成“高”和“寒”两大地理特征,进而使这里的水文、植被、动物、工农业生产、人口和城市分布等地理环境要素无不呈现出高寒区的特征。

(2)差异性——指一区域与其他同等级区域之间存在着差异,同一区域内部的不同地方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3)开放性——区域之间往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从而使地理环境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差异1. 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1)影响自然区域差异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分布、海拔高度等。

(2)具体依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区域差异。

气候和地形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气候特征的差异——气温的分布呈由南向北递减的规律;年降水量的分布则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

地形地貌差异——地势是西高东低受气候和地貌影响,反映出来的植被、土壤、水文特征的差异。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改造利用自然方面的差异。

其中,气候和地貌是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基本因素。

三大自然区(1)中国自然区域差异显著,表现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这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1节区域和区域差异第1课时课件中图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1节区域和区域差异第1课时课件中图版必修3

【答案】 ①地理空间 ②综合性 ③区域发展方向 ④产业结构 ⑤空间结构 ⑥地形 ⑦气候 ⑧土壤 ⑨植被 ⑩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农业区 牧场 绿洲 畜牧业 林业 种植业 西南山区 青藏高原
1.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①热量带 ②干湿地区 ③我国三大自然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1.区域的概念:一定范围内的① ,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 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区域的划分标准:有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方面的,也有② 的。 3.区域差异的概念:两个或者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异。
4.区域差异研究的方法:比较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 件,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探讨区域内部 自然与人文要素间、区域和区域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5.区域差异研究的目的:选择③ 、调整区域④ 和⑤ 。 二、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1.决定区域差异的基本自然因素:⑥ 和⑦ 。 2.自然区域的标志:⑧ 和⑨ 。 3.三大自然区:⑩ 、 和 。
)。 ④文化区 D.①③
【解析】 区域是以某种指标为依据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 又可采用综合指标。 以积温为指标将某个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热量带, 以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为指标将某个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干湿 地区,都属于以单一指标为依据划分的区域。以地形、气候等指标将 我国划分为三大自然区,以语言、 宗教等指标将某个区域划分为若干 文化区,都属于采用综合指标划分的区域。 【答案】 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可结合教材从五大自然环境要素(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文), 以及区域内部变化的主导因素的比较完成基础探究的表格“三大自 然区地理特征差异的比较”,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三大自然区区 域主要特征的成因。 受自然环境差异的影响,三大自然区的人类活动 也有明显的差异,可结合基础探究的表格从农业、交通、经济、文化 等方面进行比较,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是如何影响人类活动而产生 这种差异的。最后,总结自然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通过我国三大自 然区的比较,我们要认识到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可以从地形、气候、 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的差异来进行比较,区域人类活动因受 到自然环境差异的影响而不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明知识要求:A“识记类”
B“理解类”
C“应用类”
D“能力提升类”
合作探究
备注
课本图1-1-1中国三大自然区,据图回答
(1)划分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界限分别是什么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植被景观主要是什么
(4)东部季风区的植被景观主要是什么
当堂检测
备注
1.下列关于区域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3)B地区的植被自东向西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田晓的家乡位于图中________区的________部,主要属________气候。
(5)西北地区与东北平原的纬度相当,但两地积温和无霜期相差很大,西北地区有些地方无霜期低于140天,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区域划分的指标可以是自然、________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可以是________的。
3区域差异指两个或者多个区域之间的________。
4、自然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位置、和等。
和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和则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1、一般依据地形、气候、________、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差异来划分自然区域。其中________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________则是自然区域的标志。中国自然区域差异突出,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大自然区域。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以我国的区域差异为例,从地图上提取信息,列出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区域差异,探讨区内整体性特征和区际差异的形成原因,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概念
教学难点:认识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比较法,讨论法
学生
自学
反馈
教学过程
新知导学
备注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1.区域指一定范围的________,它具有一定的________,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区域边界有的是明确的,有的则具有________特性;区域内各要素间有内在联系,表现出________的特性;区域范围________,等级________。
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区域和区域差异》第一课时教学案
课题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第一课时
班级
授课(完成)时间
教师(学生)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理解区域与区域差异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说出不同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初步掌握比较区域的差异的基本方法,增强归纳探究能力的培养
作业布置
备注
完成资料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教(学)后反思
A.区域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
B.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C.区域的范围有大有小,级别有高有低
D.区域划分的指标都是综合性的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布简图,判断2~3题。
2.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①地形②气候③水文④植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下列关于各区域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B.地势逐级升高,降水逐渐减少
C.人类活动渐次加强,自然状态变化逐渐变大
D.土壤发育程度逐渐降低,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5.青藏高寒区的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风力较小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拓展提升
备注
7.读下面材料、三大自然区图及其面积、人口比例表,回答问题。
1
三大自然区面积、人口比例表
(1)图中A、B、C三地分别与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对应。
(2)图中A、B、C三地区相比,夏季气温最低的是________区,原因是______________;A、B两地区相比,降水量较少的是________区,原因是______________。
材料 田晓同学在他的作文《我的家乡》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际,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
三大自然区图
地区
a
b
c
面积(%)
30
45
25
人口(%)
4
95
A.B区域人口和城市集中于河谷地带
B.A区域自然条件恶劣,只能发展畜牧业
C.B区域地势高、气温低,太阳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强烈
D.C区域气候比较湿润,平原面积最大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据此完成4~5题。
4.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
A.区域面积依次增大,人口比重依次减少
2、东部季风区的特征:显著;植被以和为主,海拔较;随变化的气温状况是内部变化主导因素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特征:气候,从东向西自然景观分为、、,土壤有机质含量,盐分较;海拔较,地形主要是或,风力、搬运和作用明显;是内部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
4、青藏高寒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气温、风力的“高寒气候”;广泛分布,寒冻风化作用强烈,缺乏成熟发育的土壤;内外流兼具,高山湖泊众多,随海拔而变化的水热组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