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章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章凸轮机构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章凸轮机构

其他应用实例
01
纺织机械
02
包装机械
03
印刷机械
在纺织机械中,凸轮机构被用于控制织 物的引纬、打纬和卷取等运动。通过合 理设计凸轮的形状和尺寸,可以实现织 物的高速、高效织造。
在包装机械中,凸轮机构常用于控制包 装材料的输送、定位、折叠和封口等操 作。通过凸轮的精确控制,可以实现包 装过程的自动化和高效化。
传动比的计算 根据凸轮的轮廓形状和尺寸,以及从动件的运动 规律,可以通过几何关系或解析方法计算出凸轮 机构的传动比。
传动比的影响因素 凸轮机构的传动比受到凸轮轮廓形状、从动件运 动规律、机构中的摩擦和间隙等因素的影响。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与自锁
压力角的定义
压力角是指从动件受力方向与从动件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在凸轮机构中,压力角的大小反 映了从动件所受推力的方向与其运动方向之间的关系。
等速运动规律
从动件在推程和回程中均保持匀速运动。
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
从动件在推程和回程中按等加速和等减速规律运动。
简谐运动规律
从动件按简谐运动规律振动。
组合运动规律
根据实际需要,将从动件的运动规律组合成复杂的运动形式。
凸轮机构的尺寸设计
凸轮基圆半径的确定
根据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和机构的结构要求,确定 凸轮的基圆半径。
03
凸轮机构的类型与特性
盘形凸轮机构
凸轮形状
盘形凸轮是一个具有特定 轮廓的圆盘,其轮廓线决 定了从动件的运动规律。
工作原理
通过凸轮的旋转,驱动从 动件按照预定的运动规律 进行往复直线运动或摆动。
应用范围
广泛应用于内燃机、压缩 机、自动机械等领域。
移动凸轮机构
凸轮形状
移动凸轮是一个在平面上移动的具有特定轮廓的 构件。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章轮系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章轮系

2. 根据周转轮系的组合方式,利用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公式求
03
出周转轮系的传动比。
实例分析与计算
1
3. 将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的传动比相乘,得到复 合轮系的传动比。
2
4. 根据输入转速和复合轮系的传动比,求出输出 转速。
3
计算结果:通过实例分析和计算,得到了复合轮 系的输出转速。
05 轮系应用与实例分析
仿真结果输出
将仿真结果以图形、数据等形式输出,以便 进行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实验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01
数据对比
将实验数据和仿真数据进行对比 ,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和一致性 。
结果分析
02
03
优化设计
根据对比结果,分析轮系设计的 合理性和可行性,找出可能存在 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针对分析结果,对轮系设计进行 优化和改进,提高轮系的性能和 稳定性。
04 复合轮系传动比计算
复合轮系构成及特点
构成
由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或几个周转轮系)组合而成,称为复合轮系。
特点
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较复杂,其传动比的计算需结合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公式进行。
复合轮系传动比计算公式
对于由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组成的复合轮系,其传动比计算 公式为:i=n1/nK=(Z2×Z4×…×Zk)/(Z1×Z3×…×Zk-1)×(1)m,其中n1为输入转速,nK为输出转速,Z为各齿轮齿数 ,m为从输入轴到输出轴外啮合齿轮的对数。
火车车轮与轨道
通过轮系保证火车在铁轨 上的平稳运行和导向作用 。
船舶推进器
利用轮系将主机的动力传 递给螺旋桨,推动船舶前 进。
军事装备中轮系应用举例
坦克传动系统
采用轮系实现坦克发动机的动力 输出与行走机构的连接,确保坦 克在各种地形条件下的机动性。

机械设计基础-间歇运动机构

机械设计基础-间歇运动机构
第五章 间歇运动机构
在机器工作时,当主动件作连续运动时,常需要 从动件产生周期性的运动和停歇,实现这种运动 的机构,称为间歇运动机构。最常见的间歇运动 机构有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和 凸轮式间歇机构等,它们广泛用于自动机床的进 给机构、送料机构、刀架的转位机构、精纺机的 成形机构等。
第一节 棘轮机构
摩擦式棘轮机构
外摩擦式棘轮机构 内摩擦式棘轮机构
棘轮转角的调整
齿式棘轮机构中, 在原动件摇杆摆角一定的条件 下, 棘轮每次的转角是不变的。棘轮每次转动单 动角度都是齿距角的倍数,即棘轮转角是有级 可调的。若要调节棘轮的转角, 则可通过以下两 种方法调整:
(1)利用调节摇杆控制棘轮转角
(2)用遮板调节棘轮 转角
销。则运动参数τ为:
K
z2 2z
圆销数与槽数的关系表:
K
2z z2
Z
3Hale Waihona Puke 4~5≥6K
1~5
1~3
1~2
Z >9时再增加槽数, 变化不大。故τ常取4~8。
第二节 槽轮机构
槽轮机构由带圆(柱)销的主动拨盘、具有径向槽 的从动槽轮和机架组成。拨盘作匀速转动时, 驱 动槽轮作时转、时停的单向间歇运动。
槽轮机构的分类
单销外啮合槽轮机构 外啮合槽轮机构
双销外啮合槽轮机构 平面槽轮机构
内啮合槽轮机构
空间槽轮机构
槽轮机构的特点和应用
槽轮机构结构简单、工作可靠, 机械效率高, 在 进入和脱离接触时运动比较平稳, 能准确控制转 动的角度。但槽轮的转角不可调节, 故只能用于 定转角的间歇运动机构中, 如自动机床、电影机 械、包装机械等。
的齿上滑过;当摇杆顺时针摆动 时, 驱动棘爪在棘轮的齿上滑过,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章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章

3.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从动件加速度按余弦规律变 化的运动规律。 在推程始末点处仍存在“软 冲”,因此只适用于中、低速。 但若从动件作无停歇的升— 降—升型连续运动,则加速度曲 线为光滑连续的余弦曲线,消除 了“软冲”,故可用于高速。
4、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从动件加速度按正 弦规律变化的运动规律。 运动特征:没有冲击, 故可用于高速。
3.按锁合方式分
(1)力锁合凸轮机构 依靠重力、弹簧力或其他外力来 保证锁合,如内燃机配气凸轮机构。
(2)形锁合凸轮机构 依靠凸轮和从动件几何形状来锁合。
4.按从动件相对机架的运动方式分
(1)移动从动件凸轮机构 按其从动件导路是否通过凸 轮回转中心分为对心移动从动件和偏置移动从动件凸轮 机构。 (2)摆动从动件凸轮机构
移动从动件
摆动从动件
二、常用的从动件运动规律
(一)平面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及运动参数
一对心直动尖顶从动件盘 形凸轮机构,凸轮上有一最小 向径,以最小向径r。为半径 所作的圆称凸轮基圆,r。称 基圆半径,凸轮以等角速度ω1 逆时针转动。凸轮机构运动过 程如下:
升—停—降—停
凸轮机构的运动过程
(二)常用的从动件运动规律
一、概述
(一)凸轮机构的应用 1. 组成
凸轮机构由凸轮1、从动件2、机 架3三个基本构件组成,是一种高副 机构。其中凸轮是一个具有曲线轮 廓或凹槽的构件,通常作连续等速 转动,从动件则在凸轮轮廓的控制 下按预定的运动规律作往复移动或 摆动。
2. 特点: 优点:只要正确地设计和制造出凸轮的轮廓曲线,就能实 现从动件所预期的复杂运动规律的运动;凸轮机构结构
(一)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压力角:不计摩擦时,凸轮对 从动件的作用力(法向力)与从 动件上受力点速度方向所夹的锐 角。 将从动件所受力F分解为两个 力:

机械设计基础 第5章 螺纹联接的预紧和放松

机械设计基础 第5章 螺纹联接的预紧和放松
F0
F0
F0
F0
液压拉伸预紧技术 用液压拉伸器先 将螺 栓拉长,拧螺母,再 放松螺螺栓
二、螺纹联接的防松
螺纹联接,通常满足自锁条件
v
但是在冲击、振动和变载的作用下,预紧力和摩擦 力可能瞬间消失,多次重复后就可能使联接松脱。因 此,必须进行防松,否则会影响正常工作,造成事故。
永久防松 端铆 冲点(破 坏螺纹) 点焊
10-5 螺纹联接的预紧和放松
一、预紧 预紧目的:增加 联接的刚性、紧 密性及放松能力。

拧紧过程:螺栓受拉,伸长。 1、预紧力 F0

F0
F0 在螺纹连接过程中,预紧力大小要适当。 如气缸盖螺纹连接, F0小缸盖与缸体间出现间隙漏气; F0过大螺栓拉断
F0
一般:碳钢:
S
——屈服极限 MPa
F0
F F∑
FF ∑
F F ∑ F F ∑
a)
b)
m f F0 CF
f ——摩擦系数 m——接合面数 C——可靠性系数
带入上节强度(设计)公式可校核(求d1)
∴螺栓所需的轴向力(即预紧力)应为
CF Fa F0 m f
当 f 0.15 C 1.2 m 1 F0 8F 即,预紧力为横向工作载荷的8倍, 所以螺栓联接靠摩擦力来承担横向载荷时,其尺寸较大。
液压防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母
§10-6 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
强度计算:用多大螺栓,强度够不够
螺纹连接常常用螺栓组 受力分析→找出受力最大的螺栓→理论计算 (螺栓组应大小相同,美观且便于安装) 螺纹部分的塑性变形。
受拉螺栓的失效形式主要是:
15% 20%
螺杆的疲劳断裂。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第5章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第5章
至轮K间所有从动轮齿数乘积 至轮 n1 轮1至轮 间所有从动轮齿数乘积 z2 z3z4 ⋯zK i1K = = = 至轮K间所有主动轮齿数乘积 至轮 nK 轮1至轮 间所有主动轮齿数乘积 z1z2′ z3′ ⋯z( K−1)′
三、定轴轮系中首末两轮的转向确定 z 定轴轮系中首末两轮的转向确定 zz⋯ 1、平面定轴轮系 平面定轴轮系 2、空间定轴轮系 空间定轴轮系
H z2 z3 z3 n1 n1 − nH H i13 = H = =− =− n3 n3 − nH z1z2 z1
转化轮系的传动比 ◆ 转化轮系的传动比
一般式: 一般式:
周转轮系的传动比及转速的求法 ◆ 周转轮系的传动比及转速的求法 已知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列出转化轮系的传动 已知条件满足的情况下, 比计算公式,当已知n 比计算公式,当已知 1、n3、nH中任意两个的大小 和转向时,即可求第三个和任意两个之比(传动比 传动比)。 和转向时,即可求第三个和任意两个之比 传动比 。 式中n 式中 1、n3、nH是真实的
H i1H =1−i13
作业: 一 作业:5一2、3、4、5、8、9
已知: 例5 - 2 已知:z1=27、z2=17、z3=61、n1=6000 r/min 求:i1H=? 、nH=? 解:由图可知该轮系是行星轮系
H n1 Z H =1− − 3 i1H =1−i =1− Z 1 n3 61 =1− − ≈ 3.26 符号确定 27 H 13
正号说明n 转向相同。 正号说明 1、nH、转向相同 转向相同
n1 6000 nH = = ≈1840 r m in i1H 3.26
若求n 若求 2:
H n1 n1 − nH z2 H i12 = H = =− n2 n2 − nH z1

机械设计基础 第5章轮系

机械设计基础 第5章轮系

§5-2 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
轮系的传动比:轮系中输入轴与输出轴的角速度之比。iab。
n1 z2 i12 n2 z1 齿轮系:设输入轴角速度ω a,输出轴角速度ω b,按定义有: i 1 2 i12 2 ' 3 3 2 计算轮系传动比:1)确定iab数值;2)确定两轴的相对转动方向。 ' nn2 n3 z2 z2z1 1 i1 n12 2 z 一、传动比的计算 z z i12 i n2n31 3z4 2n i3' 2 ' 3 4 z n2、n2′n 转速。同一轴 图(a)轮系:z1、z2、z2′‥齿数;n1、n 2 ‥ n4 z2z3' 1 3 '
2)分析混合轮系内部联系。
(1)定轴轮系中内齿轮5与差动轮系中系杆H是同一构件,因而n5=nH; (2)定轴轮系中齿轮3′与差动轮系中心轮3是同一构件, 因而n3′=n3。
3
设实箭头朝上为正,则n1= 120r /min,n3=-120r /min , 代入上式得
120-nH -120-nH = (+)
40 60
解得:nH=600r /min。nH与n1转向同。
1)行星轮2-2′的轴线与齿轮1(或3)及行星架H的轴线不平行,不能用5-2 式计算n2。(转化轮系中两齿轮轴线不平行时,不能直接计算!) 2)实箭头—表示齿轮真实转向—对应n1、n3、…。虚箭头—表示虚拟转化 轮系中的齿轮转向—对应n1H、n2H、n3H。 3)运用(5-2)时, i13H的正负取决于n1H和n3H,即取决于虚线箭头。而代 入n1、n3数值时需根据实线箭头判定其正负。
二、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周转轮系的行星轮不是绕固定轴线的简单运动,传动 比不能直接用求定轴轮系传动比的方法求解。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章_轮系机构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章_轮系机构

z2 zn 1 H n H z1 z n 1
各轮齿数已知,就可以确定1、n、H之间的关系; 如果其 中两个转速已知,就可以计算出第三个,进而可以计算周转轮系 的传动比。
1、i1H 是转化机构中齿轮1为主动轮、齿轮n为从动轮时的传动 n
比,其大小和方向可以根据定轴轮系的方法来判断; 2、表达式中 1、n、H的正负号问题。若基本构件的实际 转速方向相反,则 的正负号应该不同。
1 z 2 z 3 z 4 z 5 i15 5 z1 z 2' z 3' z 4
1 2 3 4 1 i15 2 3 4 5 5
大小:
i1 k
1 m 从 动 轮 齿 数 连 乘 积 ( 1) k 主动轮齿数连乘积
m: 外 啮 合 的 次 数
3 要在 先计 学算 会传 分动 析比 传大 动小 路之 线前 Ⅱ 1 2 Ⅲ
动力输出
4
传动路线 动力输入

两级齿轮传动装置
例1
如图所示轮系,分析该轮系传动路线。
Ⅴ Ⅰ
z1
z7 z8

z9

n1 z2

z5 Ⅳ z6
z3
z4
n9

该轮系传动路线为:

n1
z1 z2

z3 z4

z5 z6

z7 z8
z 2 z3 z5 1 z 2 z 3 z 4 z 5 i15 5 z1 z 2' z 3' z 4 z1 z 2 ' z 3'

转向?
平面定轴轮系(各齿轮轴线相互平行)
例 1: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章 齿轮传动与蜗杆传动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章 齿轮传动与蜗杆传动

第十节 轮系
一、轮系及其分类 1 轮系的概念----由一系列齿轮组成的传动系统称之。
2 轮系的分类----定轴轮系和行星轮系两大类。
二、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包含传动比大小的计算和转向的确定。 1 一对 圆柱齿轮啮合的传动比
2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1)轴线平行的定轴轮系(以图5--30为例分析) 2)轴线不平行的定轴轮系(以图5--32为例分析)。 三、简单行星轮系传动比计算 四、轮系的功用 1 传递相距较远的两轴间的运动和动力;2 实现分路传 动;3 实现变速传动;4 获得大传动比;5 用做运动的合 成和分解。 作业:32、33、34、36
四、径节制齿轮简介
英、美等国的标准制度;
径节——齿数与分度圆直径(英寸)的比值。DP
第四节 渐开线齿轮的啮合
一、渐开线齿轮可以保证定传动比传动 二、渐开线齿轮传递的压力方向不变 三、渐开线齿轮中心距具有可分性
(以上三点为:渐开线齿轮传动的特点)源自四、渐开线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
五、直齿轮的标准中心距
六、连续传动条件


pa
2 基本参数:
1)模数m和压力角; 2)蜗杆分度圆直径和导程角(如右图);
d 1
蜗 杆 加 工
蜗 轮 加 工
3)蜗杆头数和蜗轮齿数;
4)标准中心距和传动比 3 蜗杆传动的几何尺寸(表5--10)
p z(导程)=z 1p a
三、蜗杆传动的失效和常用材料 1 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 主要是蜗轮,和齿轮失效形式相似-------磨 损、胶合、疲劳点蚀和轮齿折断。 闭式传动中:胶合和点蚀; 开式传动:主要是磨损。 2 蜗杆、蜗轮的常用材料 1)蜗杆传动的相对滑动速度Vs 2)蜗杆材料 3)蜗轮材料

《机械设计基础》第5章 轮系

《机械设计基础》第5章 轮系

解:差动轮系:1—2—3(H)
i13
H
=
n1 n3
nH nH
=
-
z2 z1

z3 z2
=
-
z3 z1
设轮1的转向为正(即n1=10 ) , 则轮3的转向为负(即n3= -10) 。故
n1 n3
10 nH = -90/30 =-3
10 nH
解得:nH = -5rpm(与轮1的转向相反) i1H = n1 / nH =10/-5= -2(轮1与行星架H的转向相反)
如图a:整个轮系加上 “-nH” ,周转轮
系部分
定轴轮系,但定
图a
轴轮系部分
周转轮系;
如图b:由于各个周转轮系有不同的nH, 无法加上一个公共角速度“-
nH1”或“-nH2”来将整个轮系转 化为定轴轮系。
图b
计算复合轮系传动比的正确方法是:(计算步骤) 1、首先分析轮系,正确区分各个基本轮系(即单一的定
而是绕其它齿轮的固定轴线回转;
2)再找行星架(1个) :支承行星轮的构件(注:其形 状不一定是简单的杆件,有时是箱体或齿 轮,同一行星架上可能有几个行星轮);
3)最后找太阳轮(1~2个):与行星轮啮合且几何轴线是 固定的、并与行星架的轴线重合。
则:每个行星架 + 此行星架上的行星轮 +与行星轮啮合的太阳轮 = 1个周转轮系。
2、5的转向相同)

i17=
z2 z1

z3 z 2

z4 z3

z5 z4

z6 z5

z7 z6
上例中的轮4,其齿数多少不影响传动比的大小,只
起改变转向的作用,在轮系中的这种齿轮称为惰轮(过桥

机械设计基础第5章

机械设计基础第5章
5.1.1 棘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及类型 1. 棘轮机构的工作原理 棘轮机构的结构如图5.1所示,它主要由摇杆1、主动棘爪2、棘轮3、止回棘爪4和机架5组成。当摇杆1逆时针摆动时,铰接在摇杆上的主动棘爪2插入到棘轮3的齿槽内,推动棘轮同步转动一定的角度。当摇杆1顺时针摆动时,止回棘爪4阻止棘轮3反向转动,此时主动棘爪2在棘轮3的齿背上滑回原位,棘轮3静止不动。这样,当摇杆1(主动件)连续往复摆动时,棘轮3(从动件)便得到单向的间歇转动。图中的弹簧6用来使主动棘爪2和止回棘爪4与棘轮3保持接触。
5.4 螺 旋 机 构
5.4.1 螺纹的参数、类型和应用 1.螺旋线、螺纹的形成 在直径为d2的圆柱面上,绕一底边长为πd2的直角三角形,底边与圆柱体的底面重合,则斜边在圆柱表面上将形成一条螺旋线,如图5.18(a)所示。取一平面图形(如图5.18(b)所示),使其一边与圆柱体的母线贴合,并沿螺旋线移动,移动时保持此平面图形始终通过圆柱体的轴线,此平面图形在空间形成的轨迹构成螺纹。
5.2.3 外啮合槽轮机构的运动 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
1.槽轮槽数z和拨盘圆销数n的选择 如图5.11所示,为了使槽轮2在开始和终止转动时的瞬时速度为零,避免圆销与槽发生撞击,圆销进入或脱出径向槽的瞬时,槽的中心线O2A与O1A应相互垂直。若槽轮上均匀分布的径向槽数为z,则当槽轮转动2φ2=2π/z的弧度时,拨盘1的转角2φ1将为
2
单向间歇移动如图5.3所示,当主动件1往复摆动时,棘爪2推动棘齿条3作单向间歇移动。
3
双动式棘轮机构如图5.4所示,主动摇杆1上装有主动棘爪2和2′,摇杆1绕O1轴来回摆动都能使棘轮3沿同一方向间歇转动,摇杆往复摆动一次,棘轮间歇转动两次。
按从动件的间歇运动方式分类,它又有以下几种形式。

机械设计基础 第五章机构的组成及平面连杆机构

机械设计基础  第五章机构的组成及平面连杆机构
封闭链
运动链 开式链
3、机构

定义:
将运动链中的一个构件固定作为参考坐 标系,则这种运动链称为机构。

机构中的构件分三类:
机架、主动件、从动件。
5.1.2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机构运动简图:
当研究机构的运动时,为了使问题简化, 常用一些简单的线条和符号来表示构件和 运动副,并按比例定出各运动副的位置。 这种说明机构各构件间相对运动关系的简 化图形,称为机构运动简图。 机构运动简图,具有和原机构相同的运 动特性,故可根据该图对机构进行运动和 动力分析。
几种运动副
回转副和移动副约 束了两个自由度
高副约束了 一个自由度
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公式

对于具有n个活动构件的平面机构, 若各构件之间共构成了PL个低副和PH 个高副,则它们共引入(2PL+PH)个约 束。机构的自由度F显然应为: F=3n-(2PL+PH)=3n-2PL-PH
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1)
(3)虚约束

定义:
在运动副的约束中,有些约束所起 的限制作用可能是重复的,这种不起独 立限制作用的约束称为虚约束。

特点:
先将产生虚约束的构件和运动副去 掉,然后再进行计算。
虚约束发生的场合
⑴ 两构件间构成多导路平行的移动副
两构件构成多个 导路平行的移动副
⑵两构件间构成多轴线重合的转动副
两构件构成多个 轴线重合的转动副
平面机构实例1
平面机构实例2
平面机构实例3
5.1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
5.1.1 机构的组成 1、运动副及其分类


运动副: 当构件构成机构时,构件与构件 之间通过一定的相互接触与制约,构 成保持相对运动的可动连接,这种可 动连接称为运动副。 分类:低副和高副。

机械设计基础第5章.pptx

机械设计基础第5章.pptx
齿轮的滑动系数,因此更容易损坏。
通过改变刀具与轮坯相对位置而达到不发生根切的 方法称为变位法,采用此方法切制的齿轮称为变位 齿轮。
5
5
三、变位齿数传动的类型 按一对齿轮的变位系数之和x1+x2的不同情况,可将变位齿
轮传动分为:
㈠零传动(x1+x2=0)
1)两轮的变位系数都等于零,此即标准齿轮传动。 2)两轮的变位系数一正一负,称为等移距变位齿轮传动。
u1
1 i
dS2 dS1 dS2
5
由右图可知:
①滑动系数是啮合点K位置的函数,即u的数值沿啮合线变化。 ②在实际啮合线的起始点和终止点外啮合时,u1、u2最大。 ③对同一轮齿来说,齿根部分比
齿顶部分滑动系数大。 ④在节点P处啮合时,滑动系数为
零,两齿廓节点处啮合时是纯 滚动。 ⑤在啮合极限点处,滑动系数趋 于无限大,齿廓磨损最严重。
d=pz /π m=d/z 8)压力角——α
5
9)齿顶高、齿根高和全齿高
齿顶高 齿根高
ha ham hf (ha c )m
全齿高
h ha hf (2ha c )m
由以上各式还可推得
齿顶圆直径 齿根圆直径 顶隙
da d 2ha (z 2ha )m d f d 2hf (z 2ha 2c )m c cm
i12
1 2
O2 P O1P
r2 r1
rb 2 rb1
常数
㈢渐开线齿廓间正压力方向恒定不变 齿轮传动时其齿廓接触点的轨迹
称为啮合线。
5
第四节 渐开线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及尺寸
一、渐开线齿轮各部分的名称
1)齿数——z 2)齿顶圆——ra半径/da直径 3)齿槽宽——eK 4)齿厚——sK 5)齿根圆——rf半径/df直径 6)齿距——pK=sK+eK 7)分度圆d(半径r)和模数m

机械设计基础(黄华梁)第5章 齿轮传动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黄华梁)第5章  齿轮传动设计

第5章 齿轮传动设计一、基本内容及要求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是:(1)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渐开线及其性质。

渐开线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可分性和啮合过程;(2)齿轮各部分名称及标准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3)渐开线齿轮的切齿原理、根切现象和最小齿数,变位齿轮概念;(4)斜齿圆柱齿轮的齿廓形成、啮合特点、当量齿数和几何尺寸计算;(5)直齿圆锥齿轮的齿廓曲面、背锥、当量齿数和几何尺寸计算。

(6)轮齿失效形式、齿轮传动受力分析、齿轮传动强度计算的理论依据;(7)强度公式的物理意义、应用和参数选择。

本章的学习要求:1. 掌握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和渐开线特性。

理解渐开线齿轮啮合中的啮合线、重合度和可分性。

知道正确啮合条件和最小齿数。

2. 熟练掌握正常齿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3. 了解斜齿圆柱齿轮和直齿圆锥齿轮的特点。

能够根据教材上的公式计算它们的几何尺寸。

4. 以直齿圆柱齿轮强度计算为重点,两个强度公式(弯曲、接触)为核心,掌握其理论依据、了解其推导过程、明确其使用范围、熟习其参数选取;5. 了解齿轮的构造、润滑和效率。

6. 掌握齿轮结构设计,结构设计中有些尺寸按经验公式计算,这些尺寸毋须严格保持计算值,应适当圆整,以便于加工和检验时测量。

二、自学指导1.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的证明过程只要求看懂,此定律的结论应记住。

瞬时角速比不变是对齿廓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推导齿廓啮合基本定律的出发点。

今后只要不作特殊说明,所有齿廓都认为符合这一定律。

常用齿数表示角速比或转数比=21ωω21n n =12z z 。

应当注意,如果瞬时角速比不能保持常数,则上式关系不能成立,即21n n =12z z ≠21ωω。

从本节开始,学生就应建立节圆的概念并明确:(1)一对节圆作纯滚动;(2)节圆半径之和等于中心距;(3)节圆半径之反比等于角速比。

也可以形象地把一对节圆比作具有与齿轮相同中心距的一对摩擦轮。

2. 渐开线性质是研究渐开线齿轮的理论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章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章

可拆连接
如螺纹连接、键连接、销 连接等,便于装拆和维修 ,是应用最广泛的连接方 式。
弹性连接
如弹簧连接、橡胶连接等 ,具有缓冲、减振和降低 噪音等功能。
连接与紧固件设计原则与方法
设计原则
满足使用要求,保证连接的可靠性; 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和装拆;经济合 理,降低成本。
设计方法
根据连接类型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 的紧固件类型和规格;确定紧固件的 预紧力和拧紧力矩;考虑防松措施和 密封要求;进行强度校核和疲劳寿命 评估。
校核方法
03
了解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和 流程
04
05
培养机械设计实践能力和创 新思维
学习方法与建议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 极思考和提问
注重实践,多参与机械设 计项目,积累经验
多做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提高解题能力
拓展阅读,了解前沿技术 和设计理念,开阔视野
02
机械设计基本概念
机械设计定义及重要性
机械设计的定义
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 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润滑方法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为具 体的描述以作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
机械设计的重要性
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械生产的第一步,是决定机械性能 的最主要因素。
机械设计基本原则
典型连接与紧固件设计案例
螺纹连接设计
选择合适的螺纹类型和规格,确 定拧紧力矩和预紧力,考虑防松 措施如锁紧垫圈、锁紧螺母等。
键连接设计
根据传递扭矩和轴径选择合适的键 类型和规格,确定键槽的加工精度 和配合间隙。
销连接设计
根据连接结构和传递载荷选择合适 的销类型和规格,确定销孔的加工 精度和配合间隙,考虑销的固定和 防松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和难点:
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2012-4-23 2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5—1 §5—2 §5—3 §5—4 §5—5
2012-4-23
轮系的类型 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 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
复合轮系及其传动比 轮系的应用
3
§5—1
轮系的类型
轮系: 轮系:机械中为了获得较大的传动比或者 为了 将输入轴的一种转速变换为输出轴的多种转速, 将输入轴的一种转速变换为输出轴的多种转速,用 一系列互相啮合的齿轮将主动轴和从动轴连接起来, 一系列互相啮合的齿轮将主动轴和从动轴连接起来, 这种多齿轮的传动装置称为轮系。 这种多齿轮的传动装置称为轮系。
构件 原转速 转化轮系转速
1 2 3 H
2012-4-23
n1 n2 n3 nH
n 1H = n 2H = n 3H = n HH =
n 1n 2n 2n H-
nH nH nH nH
24
转化轮系中,各构件的转速右上方都有上角标H, 转化轮系中,各构件的转速右上方都有上角标H 表示这些转速是各构件对转臂H的相对转速。 表示这些转速是各构件对转臂H的相对转速。 根据传动比定义, 根据传动比定义,转化轮系中 H 齿轮1与齿轮3 齿轮1与齿轮3的传动比 i13 为
9
§5—2 2
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
轮系的传动比: 轮系的传动比: 轮系中输入轴与输出轴的角速度(或转速)之比。 轮系中输入轴与输出轴的角速度(或转速)之比。
表示时, 当输入轴用“a”,输出轴用“b”表示时, 输入轴用“ ,输出轴用“ 表示时 的大小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为 其传动比 iab 的大小计算公式为: 轮系传动比计算包含两项内容 轮系传动比计算包含两项内容 ① 确定传动比的大小数值 确定首、 ② 确定首、末两轮的转向关系
分 类
定轴轮系
轮系
周转轮系
动轮系
复合轮系
2012-4-23 4
定轴轮系
轮系在运转过程中, 轮系在运转过程中,如果每个齿轮的几何轴线位置 定轴轮系。 相对于机架均是固定不动的,这种轮系称为定轴轮系 相对于机架均是固定不动的,这种轮系称为定轴轮系。
2012-4-23
5
周转轮系
轮系运转时, 轮系运转时,如果至少有一个齿轮的轴线位置相 对于机架的位置是变动的,这种轮系称为周转轮系 周转轮系。 对于机架的位置是变动的,这种轮系称为周转轮系。 轮1与轮3 与轮3 轴线重合
2012-4-23
复合轮系2 复合轮系22' 4
1、2齿轮组成定轴轮系 3、2'、4齿轮组成周转轮系 、 齿轮组成周转轮系
OH
2012-4-23
8
差动轮系
行星轮系的概念
只有一个中心轮能转动的 周转轮系,称为行星轮系。 周转轮系,称为行星轮系。 3 O1 1 2 O2 H OH
2—行星轮 周转轮系组成:
2012-4-23
1、3—中心轮(太阳轮) 太阳轮) H—系杆或行星架
6
复合轮系
在机械传动中, 在机械传动中,常将由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或由 两个以上的周转轮系构成的复杂轮系称为复合轮系 两个以上的周转轮系构成的复杂轮系称为复合轮系 或混合轮系)。 (或混合轮系)。
复合轮系1 复合轮系1
2012-4-23 21
二、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
周转轮系中,行星轮不是绕固定轴线转动, 周转轮系中,行星轮不是绕固定轴线转动,因此其 传动比不能直接用求解定轴轮系传动比的方法来计算。 传动比不能直接用求解定轴轮系传动比的方法来计算。 而是采用转化机构的办法求解周转轮系的传动比。 而是采用转化机构的办法求解周转轮系的传动比。 采用转化机构的办法求解周转轮系的传动比
ω1 n1 = = ω5 n2
从首轮1到末轮5 从首轮1到末轮5之间各对啮合齿轮传动比的大小如下
ω1 z 2 ω 2 z3 ω 4′ z 5 ω 3′ z4 i 4′ 5 = = i12 = i23 = = = i3′4 = = ω 5 z 4′ ω 2 z1 ω 3 z2 ω4 z3′
齿轮3 各分别固定在同一根轴上,所以: 齿轮3与 3′、4与 4′ 各分别固定在同一根轴上,所以: = ω 3′ ω3 将上述各式两边分别连乘, 将上述各式两边分别连乘,并整理得该轮系的总传动比为
i18
z2 z4 z6 z8 n1 = = n8 z1 z 3 z 5 z 7
18
2012-4-23
例题
如图所示的轮系中,已知各轮齿数,齿轮1为主 如图所示的轮系中,已知各轮齿数,齿轮1 动轮,求传动比。 动轮,求传动比。 解:因首末两轮轴线平行,故可用画箭头法表示首末 因首末两轮轴线平行, 两轮转向关系, 所以,该轮系传动比为: 两轮转向关系, 所以,该轮系传动比为:
2012-4-23
15
各种类型齿轮机构标注箭头规则
1 1 2 (a) 1 2 2
2012-4-23
圆柱齿轮传动, 圆柱齿轮传动,外 啮合箭头相反; 啮合箭头相反;内啮 合箭头相同。 合箭头相同。
2 (b) 1
蜗杆传动采用左右手 法则判断转向。 法则判断转向。**** 圆锥齿轮传动, 圆锥齿轮传动,箭头 是同时指向啮合点或同 时背离啮合点。 时背离啮合点。
z 2 L zk ω 1 n1 所有从动轮齿数的连乘 积 i1k = = = = ω k nk z1 L zk −1 所有主动轮齿数的连乘 积
例题中的齿轮2既是前一级的从 例题中的齿轮2 动轮,又是后一级的主动轮, 动轮,又是后一级的主动轮,其齿数 对轮系传动比的大小没有影响, 对轮系传动比的大小没有影响,但可 以改变齿轮转向, 以改变齿轮转向,这种齿轮称为惰轮 或过桥齿轮。 过桥齿轮。
O1 3 2 O2 H OH 1
转臂H (行星架、系杆) 行星架、系杆) 转臂 支持行星轮作自转和公转的构件。 支持行星轮作自转和公转的构件。 中心轮1,3(太阳轮) 中心轮 (太阳轮) 轴线位置固定的齿轮
O3
行星架与中心轮的几何轴线必须重合,否则不能传动。 行星架与中心轮的几何轴线必须重合,否则不能传动。
机械设计基础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机械工程教研室 唐克岩
2012-4-23
1
第五章
本章要求: 本章要求:
轮 系
1.了解轮系的类型、基本概念及用途 1.了解轮系的类型 了解轮系的类型、 2.熟练掌握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和复合轮系的传动 2.熟练掌握定轴轮系 熟练掌握定轴轮系、 比计算 3.正确理解传动比计算中的“+”、“-”号所代 3.正确理解传动比计算中的 正确理解传动比计算中的“ 表的含义及轮系中各轮的转向判断问题。 表的含义及轮系中各轮的转向判断问题。
基本思想:设法把周转轮系转化为定轴轮系, 基本思想:设法把周转轮系转化为定轴轮系,然后间 接地利用定轴轮系的传动比公式求解周转轮系传动比。 接地利用定轴轮系的传动比公式求解周转轮系传动比。
2012-4-23
22
周转轮系
2012-4-23
转化轮系
23
采用反转法。 为转臂H的转速, 采用反转法。设 nH 为转臂H的转速,若 给整个轮系加上一个与转臂H 给整个轮系加上一个与转臂H的速度大小相 方向相反的公共转速,则转臂H 等,方向相反的公共转速,则转臂H的速度 变为零, 变为零,这时并不影响轮系中各构件的相对 运动关系。 运动关系。 如右下图所示的轮系称为转化轮系 转化轮系。 如右下图所示的轮系称为转化轮系。 转化后的定轴轮系和原周转轮系中各齿轮 的转速关系如下表
两个中心轮都能转动的周 转轮系,称为差动轮系。 转轮系,称为差动轮系。
差动轮系自由度计算: 差动轮系自由度计算:
行星轮系自由度计算: 行星轮系自由度计算:
n = 4; p L = 4; p H = 2 F = 3× 4 − 2 × 4 − 2 = 2
2012-4-23
n = 3; pL = 3; pH = 2 F = 3× 3 − 2× 3 − 2 = 1
ωa na iab = = ωb nb
一、定轴轮系传动比大小的计算 二、首、末轮转向关系的确定
2012-4-23 10
一、定轴轮系传动比大小的计算 已知:各轮齿数,且齿轮1为主动轮(首轮), 已知:各轮齿数,且齿轮1为主动轮(首轮), 齿轮5为从动轮(末轮), 齿轮5为从动轮(末轮),
i 15
则该轮系的总传动比为
z 2 z 3 z4 z5 z6 n1 i16 = =+ z z z z 1 2′ 3 z 4′ 5′ n6
z 2 z4 z5 z6 =+ z1 z 2′ z4′ z5′
2012-4-23
19

一、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所有从动轮齿数的乘积 i15 = 所有主动轮齿数的乘积
二、输出轴转向的表示 1、所有轴线都平行 、
2.轮系中所有各齿轮的几何轴线不都平行,但首、末两轮的 轮系中所有各齿轮的几何轴线不都平行,但首、 轴线互相平行 标注箭头法确定。具体步骤如下: 用标注箭头法确定。具体步骤如下:在图上用箭头依传 动顺序逐一标出各轮转向,若首、末两轮方向相反, 动顺序逐一标出各轮转向,若首、末两轮方向相反,则在传 动比计算结果中加上“ 动比计算结果中加上“-”号。
n i = n
H 13
H 1 H 3
1
n1 − nH = n3 − nH
z2 z3 z3 = ( −1) =− z1 z 2 z1
2012-4-23 25
对于中心轮为G和K的周转轮系,有:
i
H GK
n = n
H G H K
nG − nH = nK − nH
从G到K所有从动轮齿数的连乘 积 = (−1) − 从G到K所有主动轮齿数的连乘 积
ω1 m 所有从动轮齿数的乘积 i= = (−1) ω5 所有主动轮齿数的乘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