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比》公开课教学 设计

合集下载

北师版生活中的比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北师版生活中的比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北师版生活中的比教案导言:比教案是教学中常用的教案形式之一,它通过对比或对照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北师版教材中,比教案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个学科的角度,探讨北师版教材中生活中的比教案的设计与实施。

一、语文比教案在北师版语文教材中,生活中的比教案可以通过对比不同文本、对比不同人物、对比不同情境等方式进行设计和实施。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的《好想好玩》这一单元中,可以设置一个比较不同地方的故事,让学生通过阅读故事,对比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数学比教案在北师版数学教材中,生活中的比教案可以通过对比不同数学概念、对比不同解题方法、对比不同问题的解决过程等方式进行设计和实施。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的《小飞互送信》这一单元中,可以设计一个比较不同邮件的长度和重量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邮件的数值信息,掌握长度和重量的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英语比教案在北师版英语教材中,生活中的比教案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单词、对比不同句子结构、对比不同语境等方式进行设计和实施。

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的《How's the weather》这一单元中,可以设计一个比较不同季节的天气情况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对比不同季节的天气描述,学会用英语表达不同的天气情况,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科学比教案在北师版科学教材中,生活中的比教案可以通过对比不同物质、对比不同现象、对比不同实验结果等方式进行设计和实施。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的《观察醒的种子》这一单元中,可以设计一个比较不同植物生长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对比不同植物的生长速度和形态,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结论:在北师版教材中,生活中的比教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创新能力。

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优秀教学案例

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比例知识的关键点。
2.帮助学生梳理比例知识体系,明确比例的定义、性质、应用等。
3.强调比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4.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作业小结
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比例问题。
2.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3.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讨论,促进思维碰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生活中的比例问题。
1.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合作任务,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
案例中,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设计具有启发性和层次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同时,鼓励学生提问和互评,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小组合作学习
本案例注重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合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合作效率。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对生活中数学现象的敏感度。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他们学会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掌握比例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最终,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小学数学生活中的比教案

小学数学生活中的比教案

小学数学生活中的比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比的概念及其相关知识,理解比的意义和应用场景。

2.能力目标: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喜爱,提高他们对于数学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比的概念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白板、黑板、彩色粉笔、实物模型等。

2.教学材料:小学数学教材、生活中的图片和实物。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话题,例如:“同学们平时会遇到用到比的问题吗?比如我们每天早上上学要走多长时间,或者我们花多少钱买零食等。

这些都是用到比的概念的问题,比起来,我们能不能找到更多生活中的例子呢?”通过这样的导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他们对于比的兴趣。

2.概念讲解(15分钟)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模型,例如用水果来介绍比的概念:“同学们,你们看这里有两个苹果,这个苹果比那个苹果大两倍,你觉得它们的比是多少呢?对,是2:1、”通过实物模型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比的大小关系。

然后,教师可以用黑板或者白板上画出比的形式和符号,例如“2:1”,解释比的意义和含义:“比是用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由两个数之间的比率来表示。

比的第一个数叫做前项,表示被比较的数,第二个数叫做后项,表示比较的数。

前项比后项大,就用冒号“:”表示,比如2:1;前项比后项小,就用大于号“>”表示,比如2>1;前项比后项等,就用等号“=”表示,比如2=2、”最后,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比的意义和应用,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超市里面的商品一般都会有标价,我们通过比较价格,可以知道哪个商品比较便宜,哪个比较贵。

你们有没有用过比较价格来购买商品的经历呢?”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理解比的应用场景。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案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觉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希沃课件、学习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比。

T:六年级了,淘气越来越臭美,很喜欢拍照。

拍完后,他想把这张照片A(出示图A)做放大和缩小的处理,请同学们帮他挑一挑。

请你仔细观察上面的图片,哪几张与A像?为什么?S:C、E有点变形,与图片A不太像。

,B、D比较像。

T:像与不像可能与图片的什么有关呢?学生大胆猜测:会不会与图片长、宽有关。

表扬T: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些长方形的长与宽,找找他们之间的关系,为了方便大家研究我们把这些图片放入方格纸中。

(规定竖线为长,一起写长和宽)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学生观察、讨论、记录,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二、讨论交流S:我发现长方形A、B、D的长都是宽的1.5倍,所以它们比较像。

T:缩放后的长方形要和原来的像,长和宽要与原图保持什么样的关系?刚才我们是通过什么运算找到这种关系的?S:倍数关系,通过除法找到。

T小结:看来图形要按一定倍数进行放大或缩小,这样才会与原来的图形相像。

T:像这样,两个数相除,又可以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的比。

(板书标题)比和除法一样,也有各部分的名称。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前项和后项相除的商叫做比值。

T:如何求比值呢?S:既然是除法,用前项除以后项。

师:回过头算一算黑板上的比值。

T:你还能画出这样的长方形图片吗?(生独立画出这样的长方形)T:说说比、除法、分数间的联系。

总结:虽然比和除法、分数有着这样密切的联系,但他们之间还是有区别的:比是一种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

《生活中的比》数学教案

《生活中的比》数学教案

《生活中的比》数学教案标题:《生活中的比》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比的概念,知道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态度。

-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会求比值。

难点: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如饮料瓶、纸张等),计算器。

四、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张大小不一的照片,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两张照片的比例合适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比例”这个概念,从而导入新课。

(二) 新知探究1. 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教师展示两个不同大小的饮料瓶,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容量,引出“比”的概念。

2. 教师讲解比的构成要素,即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3. 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学会求比值的方法。

4. 教师演示如何用比来表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时间分配、速度等。

(三) 实践应用1.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寻找生活中的比,并进行分享。

(四) 总结归纳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

2. 观察生活,找一些关于比的例子,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知识。

1《生活中的比》(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1《生活中的比》(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生活中的比导入引出生活中的比,例如:“小明和小红一起参加了长跑比赛,小明用的时间是小红的2倍,那么小明和小红的用时之比是多少呢?” 通过这个问题导出本节课主题。

新知•定义:比的大小关系就是两个数用冒号连接,左右顺序不能变。

如:2:5表示2比5小,5:2表示5比2大。

•等比例:两个比相等,则这两个比是等比例的。

如:4:8和6:12是等比例的。

•利用比解决问题:通过一些实际例子,引导学生使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学生之间的身高比较、书本的价格比较、家庭中用电量和用水量的比较等。

教学流程•教师引导学生看到周围生活中的比例关系,并引出比的定义和举例。

•通过图表、数据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不同比例大小关系的数学意义。

•在课堂上,老师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实例,如课本上的图表,明星之间的比较,举例体育比赛、记录学生成绩等,进行比的大小关系的口算。

•给学生提供多种不同形式的比练习题目练习,如:口算、填空、判断等,让他们能够熟练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

•常见的题目类型包括:1.比的大小问题:根据所给的两个数字计算比的大小,或者结合实际情景进行推断。

2.比例的应用问题:根据所给的比例,求出另一个值,或者根据所求的值,推出比例,适用于计算实际问题。

拓展练习由于比是数学中非常基础和重要的知识点,所以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的实际问题使用比的知识来解决。

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多读书、多看期刊杂志、多关注新闻等途径来积累比的应用案例,依托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总结生活中到处可见比的关系,学习比的概念和应用非常重要。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什么是比,能够判断、比较各种比的大小,也会利用比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优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优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能够求出比的值,并能够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求出比的值以及如何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比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比的求法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能够求出比的值。

2.培养学生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能够求出比的值,并能够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比的概念,以及如何让学生熟练掌握比的求法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实践操作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比的求法和应用。

4.激励评价法:注重对学生的激励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生活实例和练习题目。

2.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3.教学奖品:准备一些小奖品,用于激励学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购物时比较商品的价格,引入比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从而引出比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比是由两个数通过除法运算得到的。

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比的运算练习,如求出给定两个数的比值。

《生活中的比》第一课时(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生活中的比》第一课时(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生活中的比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时教授生活中的比的概念、比的基本性质、比的表示方法及比的比较。

二、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概念及比的基本性质;2.掌握比的表示方法;3.学会比的比较;4.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比。

三、教学重点1.比的概念及比的基本性质;2.比的表示方法。

四、教学难点比的比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与学生谈论生活中的比,引出本次课的学习内容。

2. 理解比的概念及比的基本性质(10分钟)1.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2.讲解比的基本性质;3.在黑板上写出比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3. 掌握比的表示方法(15分钟)1.将小数、分数等的表示方法与比作对比;2.讲解两个数值之间的比的表示方法;3.以实际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比的表示方法。

4. 比的比较(20分钟)1.用阶梯式法、交叉法等方法进行比的比较;2.以实际的例子帮助学生掌握比的比较方法。

5. 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比(10分钟)1.帮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比的运用;2.发放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比的例子。

6. 常见问题解答(5分钟)解答学生可能会遇到的疑惑及问题。

六、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练习来检查学生对比的理解程度;2.通过生活中比的寻找,评估学生对比的运用能力及水平。

七、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作业;2.在找到的生活中的比例示例中,写出比的表示方法及比的大小关系。

八、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教案。

九、教学建议本课时重在深入学生对比的认知,需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将抽象的概念应用到实际场景中,使学生更易理解比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需特别注意比的比较,以多种方法进行比的大小关系的验证,以使学生掌握比的比较方法。

并针对学生的不同理解能力,引导其寻找生活中的具体例子,以此来对比的常见型及其表达方法进行进一步学习及讨论。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引言比较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到的概念。

通过学习比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并且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有重要的作用。

本教学设计以生活中的比为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的概念和运算。

教学目标在本次教学中,学生将能够实现以下目标:•理解比较的概念和意义;•掌握比较的运算方法;•运用比较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内容1.概念讲解:什么是比较?•比较是一种通过对两个或多个对象的特征、性质、数量等的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和大小关系的思维活动。

•比较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观察、分析和判断来找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相同之处,确定它们的大小关系。

2.比较的表示方法•使用不等号(<、>)表示大小关系。

例如:2 > 1,表示2大于1;4 < 7,表示4小于7。

•使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

例如:5 = 5,表示5等于5。

3.比较的运算•比较的运算方法包括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于(=)、不等于(≠)等。

•学生通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找出正确的运算方法,并给出结果。

4.实例分析:生活中的比•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事物的差异和大小关系。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比较的方法和应用。

教学步骤1.复习•复习之前学过的数学知识,如数的大小比较。

2.引入•根据生活中常见的比较场景,引起学生对比较的兴趣。

例如:谁的身高比较高?谁的体重比较重?3.比较的概念讲解•通过示意图和实例,简洁明了地介绍比较的概念和意义。

4.比较的运算方法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详细介绍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于、不等于等运算的方法和表示方法。

5.例题练习•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比较题目,学生课堂上进行独立回答,然后与同学讨论和比较答案。

6.实例分析•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例如:水果的重量、运动员的成绩、班级同学的身高等。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拓彪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拓彪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拓彪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生活中的比》这首儿歌,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比,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比较大小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儿歌《生活中的比》的内容。

2.学会使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大小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1.音乐播放器。

2.《生活中的比》儿歌卡片。

3.比较大小的图片或物品。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的内容,即什么是比,并请举例子。

二、呈现新知(10分钟)1.出示《生活中的比》儿歌卡片,播放儿歌。

2.引导学生仔细聆听儿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儿歌的含义。

三、讨论与巩固(15分钟)1.引导学生对儿歌内容进行讨论,总结出儿歌中提到的比较对象和比较的结果。

2.出示比较大小的图片或物品,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思考并总结出比较大小的方法。

3.进行小组竞赛,每组派出一名队员上台进行比较大小的表演,其他队员通过观察确定结果。

4.讨论与巩固:根据儿歌《生活中的比》和比较大小的图片或物品,让学生总结出比较大小的方法。

四、拓展与巩固(15分钟)1.小组合作:给学生准备一些生活中的物品或图片,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比较大小的活动,并记录比较结果。

2.随机抽取一些小组展示比较的结果,并进行讨论,看是否存在不同的比较结果。

3.列举生活中的其他比较,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引导学生总结出生活中的比较的思维方法,并进行思维导图整理。

五、课堂小结(5分钟)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进行复习。

2.小结本课内容,让学生回答问题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家庭中其他物品的大小,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七、板书设计:生活中的比1.儿歌:《生活中的比》2.比的方法:-观察和思考-细心、仔细-比较大小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儿歌的方式介绍比较大小的概念,通过比歌中提到的比较对象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生活中的比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生活中的比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生活中的比 |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掌握比的概念,能够解决简单的比例问题。

2.能够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1.比的概念理解、差比与同比的区分。

2.用比例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教学素材:与生活相关的图片。

3.教学环境:课堂。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幽默的语言,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生活中的比”。

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比相关的有趣图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起学习的兴趣。

二、讲解基本概念(10分钟)1.教师使用黑板和粉笔等教具,讲解比的基本概念,例如“比”的定义、以及比的表示方式等。

2.讲解差比和同比的区别,引导学生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情况下它们的应用。

三、列举相关实例(15分钟)1.举例解释比的应用场景:比如铅笔、鞋子等大小之间的比较。

2.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比的具体例子,以帮助学生感知比的实际应用。

四、引导学生思考与实践(15分钟)1.提问:根据老师列出的各种配料,怎么才能得到一杯正宗的奶昔呢?学生需要思考并找到实现方法。

2.转化概念:通过实践,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在实际问题中比的应用方法,包括比的意义、保持比的比值,并学会使用行程表等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五、课堂练习(15分钟)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将比例应用于实际问题的练习任务交由学生完成,辅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课堂笔记,并布置作业,让学生熟练掌握比的概念,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其运算能力。

教学下结论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概念,并学会将比例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比的应用与实际意义,运用所学技能解决现实问题,让学习的知识更具实际意义。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生活中的比》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的方法,以及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有助于学生巩固比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比的概念可能有所了解,但可能还没有深入理解比的实际意义和运用。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需要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进一步理解比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的方法,以及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比的存在,并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并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自己对比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比的存在,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求比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生活例子,用于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2.准备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比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如美食、衣物、交通工具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片中存在比的关系。

让学生举例说明,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来找出这些比的关系。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购物、烹饪等,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例子中的比的关系,并让学生尝试用比的形式来表示这些关系。

3.操练(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比来解决。

《生活中的比》教案优秀8篇

《生活中的比》教案优秀8篇

《生活中的比》教案优秀8篇《生活中的比》教案篇一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认识》的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图形放大缩小”“速度与水果价格”三个情境中的内容,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比,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这样处理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

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

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图形放大缩小”“速度与价格”等情境,设计了各种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思路本课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方面有以下几点思考:1.精选典型情境,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学习比的必要性、比的意义。

教材中提供了三个情境,每个情境都是同时出现两组、三组或四组相对应的量进行研究,最后对比的结果进行比较。

考虑到过多的情节不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对问题作深入有效的研究和讨论,因此,我选取了“比较速度”“图形放大”两个情境,一个是生活情境,一个是数学情境(在数学中使用比和比例式最多的就是几何);一个是不同类量的比较,另一个是同类量的比较。

每个情境只研究一组相对应的量的变化规律,这样处理更能凸显比的意义和引入比的必要性。

其他素材和任务可以在后面的课时完成。

生活中的比说课稿数学教案

生活中的比说课稿数学教案

生活中的比说课稿数学教案
标题:生活中的数学比——课稿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比例的概念。

2. 学生能够发现并理解生活中比例的应用。

3. 通过实际操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比例的基本概念
2. 生活中比例的应用实例
3. 如何利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比较两件物品的大小或重量来引入比例的概念。

例如,让学生比较两个苹果的大小,然后引出"比例"这个概念。

2. 新知讲解:教师可以详细解释比例的定义,以及如何计算比例。

然后,教师可以给出一些简单的比例例子,让学生进行计算。

3. 实践操作: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应用比例。

例如,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长和宽,然后计算出教室的比例。

4. 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利用比例来解决。

例如,如果一家餐馆的菜单上写着一份披萨的价格是10元,那么两份披萨的价格是多少?学生需要利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四、教学评价:
1.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理解了比例的概念。

2. 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一些关于比例的作业,以此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3. 教师可以在课程结束时进行一次小测验,测试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总结:
比例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概念,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概念,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生活中的比》说课稿三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生活中的比》说课稿三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生活中的比》说课稿三篇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生活中的比》说课稿三篇篇一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和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于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上比较困难,教材并没有采取直接给出“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提供了多种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让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也为“比的应用”“比例”等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我从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利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美与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

重点难点:基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二、说学生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

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教学中力求通过丰富的情境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真正理解。

为此设计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三、说教法、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根据这一理念,我以“情境”和“探索活动”两条线索贯穿于课堂。

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开课伊始,用淘气帅气的个人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熟悉的情境,直接的导入,简洁明了。

二、探究新知,构建模型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倡导探索性学习,引导学生体会知识的探索过程是当前数学教学的理念。

为了突破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情境。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比》的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教材安排了“图片的放大缩小”“速度”“水果价格”三个生活情境去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我选取了“图片的放大和缩小”这个情境来对比的概念进行学习,同时我还增加了求比值、找生活中的比等知识来丰富本节课的内容。

【学情分析】我带本班学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根据平时的观察,再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我对他们的学习基础以及学习方式、方法我都有较全面的了解,他们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六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的阅读、理解和自学能力。

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有意识去设计一些生活中具有趣味性的、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有趣的学习情境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初步建立比的概念。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求比值,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分钟)1.哪几张图片与图A比较像?(课件出示淘气的图片A),这是大家都认识的淘气,这里有几张也是淘气的图片(课件出示图片B、C、D、E).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那张图片与图A比较像?生:图B、图D比较像;图C和图E不像,因为图中的淘气变形了,图C矮胖,图E细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优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优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并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等基本知识,但对比的概念和应用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求比值,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小数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比的概念和应用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知道比的意义。

2.让学生学会求比值,并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

2.求比值的方法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实践等方式,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3.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学会求比值,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比实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用于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比实例,如:衣服的尺寸、食物的重量等。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实例中存在比的关系,并提出问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比的意义。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学会求比值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际例子,求出比值,并解释比值的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比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比实例,并学会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比的过程,体会认识比的必要性,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记住比的各部分名称。

3.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习重难点: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比的过程,体会认识比的必要性,理解比的意义。

学情分析:1.知识方面:在本课之前学生已掌握了与比相关联的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作为学习本课的基础。

2.能力方面: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合作意识,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语言的组织能力也比较强。

教学设计:一、从图形中抽象出比,初步体验形状不变1.瞧!你觉得这个小伙子长得怎么样?(课件出示)2.我想把缩小一张做成钥匙扣,我该选哪张呢?(课件出示)我想这张照片放大一张放入相框,哪一张个适合?为什么?3.你们都说B、D和A像,C、E与A不像。

到底像不像与照片的什么有关?我把照片所在的图形放到了方格中。

仔细观察图A,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开火车读各图形的长和宽)4.根据刚才的信息,能不能发现像不像与图形的什么有关?请同学们4人一小组讨论一下,猜一猜算一算,图形的像与不像跟什么有关系?5.想法很多!你们想用什么方法研究才能知道它们像不像?(生汇报,师指正)6.大家研究的方向可能与图形长宽有联系,请生拿出老师下发的表格并根据要求填写和分类。

(生汇报,师板书)二、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1.介绍比的概念:在数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两个数相除得到的商是一样的。

我们把这两个数相除,又叫作这两个数的比。

(板书:比的定义)2.学习读写比的方法以及比号的规范书写。

3.仿照老师的写法,把下面剩余的3个式子写成比的形式4.根据自学要求学习比的各部分名称。

以6:4为例(板书6:4),有没有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的?(师板书)5.自学检测(同步学习65页1~5小题)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1.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比,来看一个我们身边的例子(班级人数比),(板书:生活中的比)谁来读题?你从题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还有哪些隐藏信息?你能说出其他比吗?2.煮饭米与水的体积比3.笔的数量比4.水果斤数比四、黄金分割1.同学们,生活中不仅处处有比,而且比还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教案、教学设计
3.比例尺的概念:介绍比例尺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4.比例尺的应用:通过实例演示,如地图、建筑设计图等,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比例尺。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这一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以下问题:
1.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比?它们有什么作用?
2.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如何选择合适的比例尺?
接着,我会提出一些问题,如:“比是什么?比有什么作用?我们之前学过哪些比的例子?”引导学生回顾旧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将系统地讲授比的性质、比例尺的概念及其应用。
1.比的概念:通过具体的例子,如身高比、价格比等,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即两个量的大小关系。
2.比的性质:利用图像和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比的两个重要性质,即比具有可逆性和传递性。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6.跨学科整合,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的价值。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跨学科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我将通过一个生动的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拿出一张地图,指着两个城市的距离说:“同学们,我们知道北京到上海的距离大约是1200公里,那么如果我们要把这段距离画在这张地图上,应该怎么表示呢?这就需要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的知识。”通过这个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比的性质,能运用比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掌握比例尺的应用,能根据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比例尺进行测量和绘图。
3.解决比例问题,如按比例分配、比例尺的应用等。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的方法,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比的存在,体会比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比的意义,同时,也提供了多种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比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比的求法以及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能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比,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的方法,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比的存在,体会比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比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比的存在,发现比的意义,学会求比值的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用于引导学生发现比的存在。

2.准备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比的概念。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比较两块巧克力的重量,让学生发现比的存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多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的方法。

如:比较两辆汽车的速度,求出它们的比值。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如:比较两组数据的大小,求出它们的比值。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比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比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
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
心思想。

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
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
例。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相片的长于宽的比例”“速度与水果价格”等生活
情境,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比,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这样的
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这样处理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价值和
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
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

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
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

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
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学设计充
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多个情境,设计了各种问题让学生思
考、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
价值。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能正确读写比,求比值,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体会比与除法的密切联系和在生活中广泛地应用
(2) 能力目标: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 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3) 情感目标:启发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受数学知识
的美与乐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引出比:
1、情境一师:你们最喜欢的体育明星是谁?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
了他的图片(姚明)。

师:这里还有四张图片,你们看看哪张与A图最像?(学生选择)师:C和E为什么不像?
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幻灯
师:为什么有的图像A有的不像A,这里是不是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下面我们就把图片放在方格纸上,一起来研究一下。

—幻灯
学生观察思考小组合作:
(1)四人小组合作,组长做好记录,填入表格,。

(2)研究长与宽的关系,可用算式表示。

(3)小组内交流发现。

生汇报:6÷4=1.5、12÷8=1.5,所以它们很像。

师:刚才我们解决像与不像的问题,用的是除法。

2、情境二师:凭大家的生活经验和平日观察,从我们学校门口到
小白楼,是骑车快还是跑步快?生答。

师追问:真的是骑车快
吗?我们来比一比。

——幻灯
请学生读条件和问题。

师:怎么求速度?生答:路程÷时间=速度指名列式求速度,
板书:40÷2=20(千米/时)45÷3=15(千米/时)提问:你们说谁快? 再问:40÷2表示什么意思?生:表示马拉松运动员1小时跑20千米。

师:马拉松运动员很厉害,比骑车都快。

师:刚才我们比较谁的速度快又用的是什么方法?生:除法。

二、揭示课题,探究比的意义。

1、揭示课题师小结:看来,除法(板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
许多问题。

(手指着除法式子)除法还可以用另外一种形式来表
示,谁知道?生答。

如果学生不知道,老师说。

板书:比。

今天我们来认识比,板书课
题:生活中的比。

2 、探究比的意义 6÷4如果用比来表示,你知道怎么写吗?请知道的学生来前面写。

教师再进行示范写,边写边强调比号写两个小圆点,在两个数的中间。

它读作:六比四。

3.师:这四组比都是谁与谁的比?这个比表示的含义与除法是一样的。

师:谁能把40÷2也用比的形式来写。

提问:45∶3是谁与谁的比?生...它表示什么意思?
那么路程除以时间可以写成路程∶时间=速度。

师小结:看来比表示的含义就是除法算式的含义,比与除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你能试着说说什么叫做比呢?生... 师揭示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板书。

师:课本上还有一些比的其他知识,同学们想自己解决吗?
4、自学教材69页“认一认”的内容,了解比的相关知识。

学生自学后指出比的各部分名称。

问:你知道比号是怎么来的吗?——幻灯介绍比号的来历。

(17世纪,著名数学家莱布尼兹认为,因为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所以比号与除号有一种亲缘关系,而比号与除号又不能共用,所以就把“÷”中的小横线去掉,于是“∶”就成为了现在比号。

)三、创设情境,体会比的意义
师:现在同学们对比已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事情是和比密切相关的。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下面的比。

1、甘蔗汁与水的体积比是1∶2 师:先读一读,你怎样理解这个比?通过以上的数据让我们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倍数,分率,份数关系,一个小小的比让我们产生这么多的联想,我们再来看一看下面这一组比。

2、师:树高与影长的比是5.7∶3 。

随机提问,说说比的含义。

3、我们还可以借助比的关系在不同的事物中求出新的量来,就从生活中最熟悉的购物开始吧。

哪个摊位上的苹果便宜?
4、找身边的比师:这些都是生活中的比,其实我们身边也充满了比,例如:我们班人数和老师人数比是41∶1。

大家想想,用智慧的眼睛观察身边,能不能找到更多的比。

学生汇报。

5、与体育比赛中的比比较。

——幻灯我们今天学习的比表示的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而体育比赛中的比只是借用比的形式,是记分的
方法,是比较大小的,表示的是谁多谁少,是一种相差关系。

6、师:其实,身体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比
课件出示:学生自己读一读。

(1)、婴儿的头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4。

(2)、成年人的头长与身高的比约是1:7。

问:读完这两条你有什么想法?
(3)、两手平伸的长度和自己身高的比约是1:1。

请学生比划自己的身高。

(4)、人的心脏与拳头的比约是1:1。

教师观察,有的同学伸出小拳头,老师问:你这是干什么呀?生…你是怎么知道的?
(5)、成年男子的肩宽与头长的比约是2:1
7、知识延伸:——幻灯师:同学们,笔记本电脑的屏幕宽与长的比
是9:16,液晶电视屏幕宽与长的比也是9:16,为什么都选9:16它是一个不简单的比,是一个黄金比。

宽与长的比值接近0.618的长方形是最美最舒服的。

而黄金分割比深受艺术家和建筑师的偏爱。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几幅黄金比的图片吧。

(蒙娜丽莎的微笑,古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埃菲尔铁塔)
4、总结与延伸: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比,除此之外,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比,下课后,请同学们用你充满智慧的双眼,寻找生活中更多的比,用你细致的心灵去感受更多的比,用你聪明的头脑去探究更多的比,用你所认识的比去创造更多更美的事物吧。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书70练一练。

2.寻找适生活中的比,记录下来,再说说它的含义。

板书设计:
6.1 生活中的比
除法 —— 比
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

6 : 4 = 6 ÷ 4 = = 1.5
后项
比值
前项比号比号前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