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知识点苏教[2012]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总结

合集下载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序号
单元名称
课时数 起止日期 备注
一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教 二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三 表内乘法(一)
学 四 表内除法(一)
进 五 厘米和米 六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度 七 观察物体
八 期末复习
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进度计划
本单元主要教学 100 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式题, 教 以及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学习连加、连
加减混合 38+42-33=47(只)
第 单元第 课时
月日
NO:
教学内容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练习,完成练习一。
1、使学生主动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算式,能灵活应 用口算和笔算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感受知识的综合应用,积累计算学习的经验,发展运算 教学目标 能力。 3、使学生在主动思考、尝试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学习数 学的自信心,培养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
要 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比较能力,
以及有条理表达的能力,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求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初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内容安排
授课时数 起止日期
备注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时
练习一
安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常确地笔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笔算。
82+17=
22+19=
55-25=
72-28=
2.口算。
4+8+5=
70-40-20= 30+40+20=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案一:整体设计课程目标:1.使学生能够掌握数的认知与数的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团队协作,互相帮助和尊重。

教材: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重点:数的加减法、数与算式的关系教学难点:加法与减法的应用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师生互动教学资源:黑板、教学课件、学生练习册教学时间:每节课45分钟教学过程:课程安排:共10节课课时安排:第一节课:数1-10的认识与写第二节课:数1-10的顺序与大小比较第三节课:数的加法第四节课:数的减法第五节课:对称与建模第六节课:数字的组成第七节课:数的名称和数的总数与退位第八节课:数的加法与减法第九节课:数的应用与解决问题第十节课:复习与总结一、第一节课:数1-10的认识与写教学目标:1.认识数1-10,掌握其大小和顺序。

2.掌握数的写法3.能够用手指、图形及物品等进行数的塑造。

4.能够将数找出。

5.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数1-10的大小、顺序和写法教学难点:1-10数的写法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引入数的概念,让学生尝试进行数的划分和分类。

- 师生讨论,引出数1-10的内容- 展示投影片,出示数1-10的图像2. 让学生观察并记录- 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图像并尝试写出相应的数。

3. 导入写法- 介绍数的写法(用数字和字母表示)。

- 学生跟读写法,并模仿老师的写法进行书写。

4. 让学生进行数的塑造和认知- 学生进行手指塑造数的活动。

- 学生进行图形塑造数的活动。

- 学生进行物品(如积木、糖果等)塑造数的活动。

5. 小结与评价- 回顾数1-10的大小、顺序和写法。

- 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活动表现。

二、第二节课:数1-10的顺序与大小比较教学目标:1.认识数1-10,掌握其大小和顺序。

2.掌握数的写法3.能够用手指、图形及物品等进行数的塑造。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1 课时(9月1日)№:001
教学内容: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第1-2页。

教材简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安排的,先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再教学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这节课是本单元的起点,学好这部分知识将为下面学习首位不能整除及商末尾有0的除法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出示买铅笔的场景图,接着提出了两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平均每个女孩买多少枝?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操作,解决第一个问题,理解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情境解决第二个问题,共同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接着介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和书写格式,并重点讨论“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以进一步明确算理。

教材通过由易到难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除的顺序和商书写的方法,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经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为整十数),会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2.培养初步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
完整教案请下载:。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做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让老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显现出足够强大的自信.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一起看看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欢迎查阅!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1《克和千克》:第一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P85~86页,及第88~89页的第3~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教学重点: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观察主题挂图.(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2.克的认识.(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3.千克的认识.(1)出示盘称.大家认识这称吗?(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00克,那两袋呢?(5)板书:1000克1000克和1千克比较,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板书1000克=1千克齐读:1000克=1千克三.效果测评.1.完成教材第88页第3题.2.完成教材第89页第4题.3.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4.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四.全课总结.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第二课时称一称教学内容:课本第87~8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课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4.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和分工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1.进一步了解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概念.2.能够用老师提供的称,来称量物体质量.教学难点:巩固对质量单位实际概念是认识.教学准备:天平,盘称,适量的生活用品,如水果,蔬菜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请同学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二.实践.操作领悟新知1.称一称.(1)我们通过调查,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如果想知道同学们带来的水果蔬菜的质量,可以用什么方法?要称我们就要用到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称.这些称各有什么用途?(2)下面我们来重点实践一下生活中最常见的盘称和电子称.出示挂图称水果.蔬菜.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书中的苹果数一数吗?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3)分组活动.明确活动要求: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1千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4)刚才我们使用了盘称称物品的质量,是用什么作单位?请小组长上来汇报一下本组称的结果.(5)通过刚才的小组活动,大家发现1千克的水果.鸡蛋有几个.鱼有几条?2.估一估.(1)大家能估一估你们带来的其他日用品的质量有多少吗?你估计的理由是什么?把估计的结果写到书上.(2)称一称,验证学生估计的结果.(3)请大家看书上的图,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鱼,大家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三.教学效果测评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1题.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2题.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9页第7题.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2《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教学重难点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教学工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课题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图形家族成员中的几个成员,大家还认识它们吗?黑板上画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认识图形家族中的另一个新成员:角,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角的初步认识〞.2.老师板书:角的初步认识(二)联系实际,引导探究1.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放PPT)让学生看图,这几个图形里都有角,同学们睁大你的眼睛看,这就是角.放有关学校的情景图的幻灯片让学生找角.学生一一做答.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角.3.师:那么,我们现在身边是不是也有很多角呢?同学们找找看,(请学生来指一指.)学生回答:课桌的角.课本的角.门和窗的角等等.4.师:同学们找了那么多角,那么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放PPT)边放边说,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再放一遍,老师说顶点,边,边.然后板书:顶点.边.边.5.师:我们都知道什么是角,也知道角的各个部分,那么角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同学们看大屏幕(放PPT),同学们看懂了吗?画角时,要先定顶点再画两条边.老师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6.仔细观察,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组成?(生答)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我们在表示角的时候,不能就这么点一下.看老师是怎么表示角的.(教师动作演示:一个顶点,两条边,再用手画)拿起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来指一指.现在,谁用这种方法来指一指这把尺上的角?(还有其他的角吗?)7.师:想一想看,角可以怎么画?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先画一个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成了一个角.请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个,试试.把你画的角的顶点与边指给同桌看.(一生板演,反馈时指出顶点和边即可.)8.比较角的大小,放两个同样大小的角,但是边不一样长,提问学生,哪个角大,同学可能要说,边长的那个角大(放幻灯片),老师问学生是不是边越长角就越大哪?同学们看到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它开口的大小有关.9.师:再画一个和刚才大小不一样的角.请你为自己画的角打分.10.折角: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纸折几个角,同桌比较一下大小.再用一张圆形纸折,看学生能否折出角,老师巡视.指导.(三)巩固拓展,课外延伸1.师:刚才画了一个角,老师在这里再添一条线,现在这里有几个角了?(学生指,教师画弧.)2.师:我这里还有一个长方形的图形,如果剪去一个角,请你猜猜还剩几个角?3.师:你能告诉同伴们,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吗?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3《万以内数的认识》:本课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认识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之上的,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的基础,因此,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多样活动,数形结合,内化迁移,让学生掌握数数方法的同时,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2.能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感受数位产生的必要性,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3.通过数一数.拨一拨和估一估等活动,充分感悟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能正确数出1000以内的数,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教学难点:数〝拐弯数〞,即接近整百.整千拐弯处的数如何数.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纸张和计数器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一)课件演示:体育馆情境图1.猜一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2.数一数:(1)一排位置:学生说说可以怎么数?(一个一个的数)(2)一百个位置:学生说说怎么数方便?(十个十个的数)(二)揭示课题:比一百更大的数怎么数呢?今天,大家一起来探究10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借助主题图,为学生提供现实素材,初步感知大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数感埋下伏笔.二.经历数数,感悟方法(一)在演示中感知:1.课件演示:10个小正方体.(1)数一数:学生跟着一个一个地数.(2)说一说:数出了几个一,也就是多少?板书:10个一是一十.2.课件演示:100个小正方体.(1)数一数:学生跟着十个十个地数.(2)说一说:数出了几个十,也就是多少?板书:10个十是一百.3.想一想:找到了一百个小正方体,接下来你想怎么数呢?(1)数一数:学生独立一百一百地数.(2)说一说:数到九百后是几个百?(10个百)10个百是多少呢?板书:10个百是一千.(3)整体感知1000个小正方体.(课件演示)设计意图:通过数形结合,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和意义;通过知识迁移,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二)在操作中感受:1.分组合作数小棒.(4人一组,每人准备53根小棒,10根一捆)(1)一根一根地数:从一百起,一根一根地数到一百二十二;从一百九十八起,一根一根地数到二百零三.(2)十个十根地数:从一百起,十个十根地数到二百一十.(3)师生合作数小棒.一百一百地数:从二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从一百二十起,一百一百地数到六百二十.2.同桌合作拨珠子.按下列要求在计数器上边拨珠子边数数.(1)从一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2)从九百六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一千.(3)从九百八十二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3.合作归纳说方法.在数数时要注意什么?遇到拐弯数时怎么办.设计意图: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借助小棒.计数器,边操作边数数,感悟多样的数数方式,充分感受十进制关系,主动建构了1000的意义.而且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培养与人合作的学习习惯.(三)在比较中感悟:估一估,比一比,感悟生活中的1000.1.1000张纸.教师先出示100张纸,让学生猜一猜,再用手比划1000张纸有多厚,最后教师出示1000张纸让学生实际体验.2.1000个人.一个班的学生大约50人,多少个这样的班级才有1000人呢?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生活中的1000,作为学生比较的对象,从而加深对1000的认识,领会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培养数感.三.深化练习,提升数感(一)填一填.1.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2.九百七十七后面的第五个数是().3.六百八十九的相邻数是()和().(二)数一数.1.练习十六的第1题.让学生脱离计数器抽象地数数.2.练习十六的第2题.让学生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数数,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三)想一想.找规律填数:1.336.337.338.339.().()2.580.590.().().6203.().900.800.700.600.()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练习设计,旨在巩固新知,感受数数方法的同时,深化对计数单位的理解.四.全课总结,归纳延伸(一)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二)归纳延伸:通过个.十.百.千的认识,你还想到什么?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第一课时:连加、连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教学三维目标:1、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加、连减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难点:理解算理教具准备:情境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8+9+5 7+3+619-6-7 17-9-52、用竖式计算19+27 90-25二、学习新知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说的真好,瞧,小朋友们正在折纸船比赛,小红折了19只,小紫折了27只,小兰折了26只。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这有个问题要我们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船?这怎么算呢?28+34+232、探索新知三个数字连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指导笔算书写格式。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3、试一试出示试一试:90-25-28=如果要笔算,怎样计算?让我们来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2、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指名回答,集体评议。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四、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连加、连减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连续竖式比两步竖式更简便。

还要注意数位要对齐,还要看清运算符号,以及进位加法的进位以及退位减法的退位问题。

五、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

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加减混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教学三维目标: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加减混合运算难点:理解算理教学准备:情境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45+28+16 92-44-232、9+4-6 16-7+8二、学习新知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来编一道题吗?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表格版,134页)-精编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表格版,134页)-精编

-重视预设,关注生成,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教师电子备课学科:数学教师:周课时:节所教班级:教师电子备课教师电子备课教师电子备课教师电子备课教师电子备课教师电子备课教师电子备课教师电子备课教师电子备课无锡市梨庄实验小学教师电子备课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今天我们一起到动物学校去参观。

(画面:大门上写着一些加法算式)2+3+6 5+5+5 3+7+8 4+4+4+4 9+1+6 2+2+2+2+2你喜欢做哪道题就选择哪道题。

学生自由选择算式并计算。

师:观察这些加法算式中的加数,谁能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生:(到黑板上把算式卡片分成两类)我觉得“5+5+5, 4+4+4+4,2+2+2+2+2”每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一样的。

其他的是另一类。

二、认识“几个几”师:(出示主题图)看,小动物们正在活动呢!兔子有几只?鸡呢?你是怎样数的?生1:我数兔时是2只2只数的,因为它们是2只2只在一起的。

生2:我数鸡时是3只3只数的,它们都是3只3只在一起的。

(教师引导学生数一数各是几个几,板书:2+2+2=63+3+3+3=12)师:两个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生:第一个算式中加数都是2,第二个算式中加数都是3。

师:请大家拿出圆片摆一摆。

每堆摆2个圆片,摆4堆。

摆了几个2?求一共摆了几个圆片,用加法怎样列式?生:是4个2,列式是2+2+2+2=8。

师:再请每堆摆4个圆片,摆2堆。

看一看是摆了几个4?怎样列式求摆了多少个圆片?生:是2个4,列式是4+4=8。

师:请大家任意摆出几个几,说给同桌听。

师:(出示花片图)一共摆了多少个花片?你是怎样看图的?怎样列式?是几个几?(根据学生的回答显示并列式)生1:我是横着看的,每排有5个花片,列式5+5+5=15,是3个5。

生2:我是竖着看的,每排有3个花片,列式3+3+3+3+3=15,是5个3。

师:这两道加法算式的得数相同吗?为什么?生:得数相同,因为还是这么多花片,没有拿来也没有拿走。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全套】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全套】
3、揭示课题:连加、连减
二、自主探索
1、教学例1
出示例1的挂图,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一幅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要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船,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9+27+26
启发:这是一道三个两位数连加的算式,想一想,要先算什么?你能列竖式算出结果吗?
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并让计算出现错误的和一名计算正确的学生把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小棒、
课时安排:6课时
1、连加连减、加减混合…………………………………………2课时
2、练习一…………………………………………………………1课时
3、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2课时
4、练习二…………………………………………………………1课时
课题:连加、连减第(1)课时课型:新授
你打算怎样算?
可能说从左到佑依次计算;
也就是说先算,再算
追问:你怎么想到这样算的
都想到了吗?请听好老师的要求:可以直接在作业本上列竖式;觉得有困难的同学打开书P3完成填空,动手吧。
动手计算与板演(师巡查,关注不同方法)
自评与互评,比较哪种方法更简便。
注意:解决问题时,得数后面带上单位,齐答。
看来,你们已经会用学过的方法解决遇到的新问题,老师真的是心服口服。下面请看:
根据题意,你能列出算式吗?
列式38+42-33=
“说说为什么这样列?”(理解题意,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二、探究算法,比较评价:
(1)比较、探究、出示课题
耳朵请听好
这道题与昨天所学的有什么不同?含有哪几种运算?
直接口算容不容易?怎么办?
这就是今天要学的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分两次完成[板书课题]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全套】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全套】

第三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练习一
教学三维目标:
1、 使学生掌握 100 以内连加、 连减、 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巩固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题卡练习
教学过程:
一、口算下面各题。
4+26 35-7 35+6
第 19 页 共 15 页
2、 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 理解算理 教学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45+28+16 92-44-23 2、 9+4-6 16-7+8 二、 学习新知 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 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 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来编一道题吗?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2、 探索新知 男生一共折了 38 只, 女生一共折了 42 只, 送给幼儿园 33 只,还剩多少只? 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请学生试算, 并请学生上台板演, 可能会有出 现书写格式的错误,由其他学生对其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及时评价学生的方 法。比较两种方法, 你发现了什么?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 用你喜欢的方 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3、 出示试一试
第 15 页 共 15 页
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 能力。 2.在认识图形、 测量长度经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 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 初步体会物体与它相适应视图之间的联系, 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 除法, 解决简单的乘、 除法实际问题, 求比一 个数多(少) 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 估计物 体(或线段) 长度的过程中, 进行简单的、 有条理的思考, 并尝试表达自 己的思考过程, 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解决问题方面 1. 在都是的指导下, 联系学过的数与数的计算、 图形等知识和方法, 从现实 情境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和整理信息、 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借助 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 合适的已知条件, 积累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测 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 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计量单位 和测量方法,积累一些测量长度的经验,初步建立长度观念。 3.在拼图形、 测量长度, 以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 初步体会一些简单的图形 变换的方法, 感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 进一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并在交流中加深体验,提升认识。 (四)情感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指导下, 主动参与编制乘法口诀、 观察和发现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 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等活动, 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 感受乘法口诀的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第1课时连加、连减第2课时加减混合运算第3课时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第4课时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多边形的认识第2课时认识平行四边形第3课时有趣的七巧板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1)第2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2)第3课时1~4的乘法口诀(1)第4课时5的乘法口诀第5课时乘加、乘减第6课时6的乘法口诀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认识平均分(1)第2课时认识平均分(2)第3课时两种分法对比第4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第5课时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第6课时复习第五单元厘米和米第1课时线段的初步认识第2课时认识厘米第3课时认识米第4课时我们身体上的“尺”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第1课时7的乘法口诀第2课时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第3课时8的乘法口诀第4课时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第5课时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第6课时乘法口诀表第7课时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第8课时复习第七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从前、后、左、右观察物体第八单元期末复习第1课时数的运算(1)第2课时数的运算(2)第3课时图形世界第4课时应用广角一100以内加减法(三)第1课时连加、连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1.学生根据连加、连减算式主动思考笔算过程并用竖式计算,学生用竖式笔算连加、连减,掌握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的笔算方式,并能正确地笔算。

2.学生经历连加、连减笔算方式的思考,计算过程,体会加减笔算在新背景下的应用过程,感受知识的发展过程,培养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积累计算学习的经验。

教学重点: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连加、连减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折纸船吗?老师告诉你们这有三个好朋友在折纸船呢!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1情景图。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内容概要第一单元为复习与准备,旨在巩固一年级数学知识,为二年级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单元至第四单元主要围绕数与代数展开,包括认识简单的数与数的计算,了解数的概念和数的运算规则等。

第五单元至第七单元聚焦于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性质和空间方位。

第八单元则介绍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初步分析数据的方法。

第九单元为综合应用,旨在通过实际问题解决,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第十单元为期末复习与测试,对全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性回顾和巩固。

每个单元都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和练习题,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1. 教材简介本学期使用的教材为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该教材根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紧密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强调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图文形式呈现,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此外还融合了数学思维训练和数学文化的内容,旨在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创新的能力。

教学内容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编排,既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2. 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包括数、形、量、时、空间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熟练掌握加减乘除基本运算,能够准确快速地进行计算,并理解运算的原理和规律。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究数学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重点 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常确地笔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笔算。
82+17=
22+19=
55-25=
72-28=
2.口算。
4+8+5=
70-40-20= 30+40+20=
2提问:你是怎样计算这两题的? (或者问这两题的运算顺
序是怎样的?)
数学二年级上册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班级人数
上学期期末成绩统计
备注
本 总数

及格 及格 优秀 优秀 男女
人数 率 人数 率

1、能正确地计算 100 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根据 算式的特点正确选择口算和笔算,丰富对 100 以内数的认识。 2、经历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用乘法计算的认识过程,初步认识乘法 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 程,理解、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用口诀计算乘法和解决一些简单 教 的实际问题。 3、经历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活动,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能 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利用乘法 学 口诀熟练地口算相应的除法;初步认识简单的乘、除法竖式,初 步学会用竖式计算表内乘、除法。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 1 厘 要 米、1 米的实际长度表象,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 的长度。 4、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常识,充分地观察、操作、判 求 断、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 等平面图形,能用折、剪、拼等方法进行图形的转化、变换。 5、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测量或估计物体长度的过 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活动过程的探索性 的数学结论的确定性,逐步养成细心计算、自觉检验、发现错误 及时改正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的特点合理、灵活地选择笔算和口算方法,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1.使学生能列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掌握比较简便的竖式书写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笔算和口算。
2.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以及有条理表达的能力,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5、注意和学生家长联系,密切注意学生在家的表现,将学校教育的作用延伸到校外,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序号
单元名称
课时数
起止日期
备注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表内乘法(一)

表内除法(一)
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厘米和米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观察物体

期末复习
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进度计划
5、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测量或估计物体长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活动过程的探索性的数学结论的确定性,逐步养成细心计算、自觉检验、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乘法的含义,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除法的含义,用乘法口诀求商,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单实际问题,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线段的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观察物体。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模板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模板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模板做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让老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显现出足够强大的自信。

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一起看看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欢迎查阅!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1《克和千克》:第一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P85~86页,及第88~89页的第3~6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点: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

板书课题。

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

观察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2、克的认识。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

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3、千克的认识。

(1)出示盘称。

大家认识这称吗(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一、100 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 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 划线一定要用尺子,抄错数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4. 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要弄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知道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再分析用加法还是减法。

5.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时注意加减号,不要混乱。

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1.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

2. 搭一个五边形,最少要用(五)根小棒。

3. 从正方形的纸上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图形可能是三角形,可能是(四)边形,也可能是(五)边形。

4. 一个图形是几边形它就有几条边。

三.表内乘法(一)1. 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

2. 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5+5+5+5 表示:5×4 或4×53. 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 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 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3 ×4 = 12(乘数)×(乘数)= (积)6. 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几的乘法口诀前一句和后一句就相差几。

7.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加法:3+3+3+3+2=14乘加:3×4+2=14乘减:3×5-1=148. 熟练地背诵1-6 的乘法口诀,顺着背、倒着背、竖背等多种方法。

9. 乘法口诀关系到下册的除法的计算,务必背熟。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乘法一、教材分析: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较容易的加、减法口算的基础上,本单元教学乘法,重点是乘法的意义。

全单元包括两道例题、两次“试一试”、一次“想想做做”和练习一。

教材编排有以下特点:1、强化对相同数连加的认识和计算,为初步认识乘法作比较充分的准备。

乘法和加法是有密切联系的,掌握了加法就具备继续学习乘法的条件。

在已学过的加法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是两个数相加和三个不相同的数连加,对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由于接触较少,显得相对陌生。

为此,教材在教学乘法前加强对几个相同数连加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计算几个相同的一位数连加的能力,为学习乘法扫除障碍,打下扎实的基础。

2、让学生充分体会乘法的意义。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教材没有把乘法意义机械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既用加法也用乘法解答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实际问题,从中体会乘法的意义,感受乘法意义的两个主要内涵:在几个相同数相加时才能用乘法算,列乘法算是往往比加法算式简便。

3、把理解乘法意义和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优化概念形成的过程。

乘法意义属于运算概念,小学生形成概念的一般过程是“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有关概念的感性认识→把感性认识加工成表象或抽象成概念→在实践中应用概念并进一步拓展概念”,可见概念的形成始终和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

本单元教材改变了过去的数学教材先教学乘法意义再教学乘法应用题的内容结构,从蕴含乘法意义的例题起,就把形成概念和应用概念融为一体。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理把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式的积。

2、使学生初步学会从简单的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培养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目录及知识点总结.doc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目录及知识点总结.doc
2、进一步掌握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七、观察物体
1、从前、后、左、右观察物体(1课时)
目标:
1、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
课时安排
知识点
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连加、连减(1课时)
目标:
掌握笔算连加、连减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算式。
重点:
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
难点:
将两个竖式合并成一个竖式
2、合的方法
重点:
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
在混合运算中,遇到能口算的要口算
目标:
正确地运用口诀进行计算,回列竖式计算一位数乘法
重点:
让学生自己编制8的乘法口诀
难点:
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意义,正确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正确运用口诀求商
4、练习十二(1课时)
掌握8的乘法口诀
5、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1课时)
目标:
正确地运用口诀进行计算,并可以解决实际的问题
重点:
记住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
5、5的乘法口诀(1课时)
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重点:
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比较熟练地应用口诀求积
难点:
根据图意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6、乘加、乘减(1课时)
目标:
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应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
计算乘加、乘减,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
巩固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篇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篇

最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7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篇一课题:四位数的写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万以内数的顺序,正确掌握万以内数的写法法则,能够正确迅速地写出万以内的数。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细心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万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难点中间、末尾有零的数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数位顺序表、计数器、小黑板、卡片等。

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

1、口答:从右边起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学生答后,教师在黑板上贴出数位顺序表)2、教师读数,学生在反馈卡上写下来,然后指名说说你是怎样写的?五百零八七百六十三八百四百五十3、填空。

(1)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位,它是()位数。

(2)一个数是四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

通过练习使学生知道四位数都是几千的数。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前面的知识里我们学习了三位数的读写法、四位数的读法,今天我们学习四位数的写法。

板书课题:四位数的写法。

2、教学四位数的写法。

(例8)(1)教学1342的写法。

①师生一起在计数器的百位上拨上3个珠子,十位上拨上4个珠子,个位上拨上2个珠子。

a.提问:这个数是多少?怎样写这个数。

b.在千位上拨上一个珠子。

提问:这是一个几位数?这个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我们写342时,是从哪位写起的,每一位上的数是怎样写的?那么这个四位数又该怎样写呢?自己试试看。

学生在自己的数位顺序中写出这个数,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学生说出:写三位数342时,从高位(百位)写起,哪位有几个珠子就对着那位写几,所以千位上有一个珠子就对着手位写1,百位上有3个珠子就对着百位写3,十位上有4个珠子就对着十位写4,个位上有2个珠子就对着个位写2,这个数写下来就是1342.(教师板书:1342)c.“1342”这个数写的对吗?指名读“1342”,其他同学看看“一千三百四十二”检查一下是否和例题相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备课本科目数学班级二(2)班任课教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是按照教育部2011年12月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

于2013年4月经教育部审定通过。

现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册教材作如下说明:一、教学内容:数与代数: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用乘法口诀求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图形与几何: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等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线段的初步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用尺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

综合与实践: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

(二)数学思考方面1.在认识乘、除法的含义,编制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以及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2.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经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物体与它相适应视图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解决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解决问题方面1. 在都是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与数的计算、图形等知识和方法,从现实情境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和整理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借助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已知条件,积累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积累一些测量长度的经验,初步建立长度观念。

3.在拼图形、测量长度,以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一些简单的图形变换的方法,感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并在交流中加深体验,提升认识。

(四)情感态度方面1.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编制乘法口诀、观察和发现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等活动,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乘法口诀的工整与简洁美,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单位实际问题,测量或估计物体长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活动过程的探索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3.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逐步养成细心计算、自觉检验、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含义,体会乘、除法的内在联系。

熟练正确地进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感知线段、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乘法口诀的编制以及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四、课时安排:全册共安排了53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还安排了4课时的期末复习,全学期大约有25%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各单元的具体课时安排如下: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6课时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3课时有趣的七巧板 1课时表内乘法(一) 13课时表内除法(一) 9课时厘米和米 4课时我们身体上的“尺” 1课时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14课时观察物体 2课时期末复习 4课时五、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51名学生,男生居多,小朋友们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经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

特别是班上的洪逸、林义煊、梁涵曦等同学基础扎实,思维活跃,数学基础知识、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强,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的方法。

学生的组织纪律强,班集体有一定的凝聚力,给数学教学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内部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

但是由天本班两极分化较大,有个别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且学习态度较差,尚不能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1.从家庭教育方面来看。

本班学生都来自于农村,如今年轻的家长们为了养家糊口,外出打工的人数急剧上升,将子女交给父母、岳父母看管的比比皆是。

家庭教育几乎成了一片空白。

这样,给学校教育增加了不少难度。

除了要上好课,更应做好学生理想前途教育,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中,及时走访,加强老师与家长们的联系,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2、从学生的学习品质来看。

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强,80%的同学课堂作业能按时完成,课堂气氛也较为活跃。

但学生缺少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精神不够,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因此,本学期教学,应进一步加强“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推广,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团结协作的能力。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第一课时:连加、连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加、连减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难点:理解算理教具准备:情境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8+9+5 7+3+619-6-7 17-9-52、用竖式计算19+27 90-25二、学习新知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说的真好,瞧,小朋友们正在折纸船比赛,小红折了19只,小紫折了27只,小兰折了26只。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这有个问题要我们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船?这怎么算呢?28+34+232、探索新知三个数字连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指导笔算书写格式。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3、试一试出示试一试:90-25-28=如果要笔算,怎样计算?让我们来试一试。

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2、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指名回答,集体评议。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四、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连加、连减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连续竖式比两步竖式更简便。

还要注意数位要对齐,还要看清运算符号,以及进位加法的进位以及退位减法的退位问题。

第二课时:加减混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加减混合运算难点:理解算理教学准备:情境图教学过程:1、45+28+16 92-44-232、9+4-6 16-7+8二、学习新知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来编一道题吗?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2、探索新知男生一共折了38只,女生一共折了42只,送给幼儿园33只,还剩多少只?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请学生试算,并请学生上台板演,可能会有出现书写格式的错误,由其他学生对其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

及时评价学生的方法。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3、出示试一试60-38+40=三、巩固练习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说是怎样口算的。

2、指名说一说想想做做第3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4、5题。

集体评议。

四、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第三课时:练习一教学内容:练习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巩固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题卡练习 教学过程:一、口算下面各题。

4+26 35-7 35+6 45-20 68+9 70-8 二、算出每条线上3个数的和,填在()里。

1、指名说出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并集体评议。

三、解决问题 1、学生认真读题。

2、指名回答,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3、集体回答,问题是什么?4、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5、集体评议(注意答题格式) 四、思考题思考:交换哪两筐,可以使两车运的苹果个数同样多?第四课时: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

教学目标:1.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把两种不一样多的物品变成“同样多”。

2.是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自信心教学重点:理解不一样多变成“同样多”的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我们班要拔河比赛,愿意参加吗?一队10人,二队6人,行吗?为什么?怎么样就公平了?2.你们喜欢玩串珠吗?今天就来研究关于串珠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3,提问: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图中说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让两串彩珠同样多,有什么办法?)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2.先用圆片摆一摆,再和同桌交流。

学生动手摆,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三种方法。

第一种:小军再穿4个彩珠。

第二种:把芳芳穿的2个彩珠拿走4个。

第三种:拿出芳芳穿彩珠给小军2个。

4.总结,加强对比:你有什么体会?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只要抓住两串相差4个,就能找到解决的方法了。

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填空。

组织交流时着重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