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四河流地貌的发育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三4-3河流地貌的发育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三4-3河流地貌的发育河流地貌的发育(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区域的地形起伏、气候变化与河流的发育有密切的关系,读某地区地形剖面图与冰期和间冰期河床纵剖面图,完成1、2题。
1.根据地形剖面图可知,该地可能是以下四地中的(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2.根据冰期和间冰期河床纵剖面图,且结合所学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冰期时河床中水量大大减少,河流上段易形成堆积型河床B.冰期时河床中水量大大增加,河流下段易形成侵蚀型河床C.间冰期时河床中水量大大减少,河流上段易形成堆积型河床D.间冰期时河床中水量大大增加,河流下段易形成侵蚀型河床【解析】1选D,2选A。
第1题,①地剖面线经过一条河流的不同地段,地势应该依次降低,与地形剖面图不符;③地剖面线四次经过河谷,与地形剖面图不符。
②地剖面线虽3次经过河流,但有两次海拔基本相等,与地形剖面图不符。
只有④与剖面图相符。
第2题,据图可知,冰期时,气温下降,融冰减少使河床中水量大大减少,河流上段易形成堆积型河床,下段易形成侵蚀型河床;间冰期时,气温升高,融冰增多使河床中水量大大增加,河流上段易形成侵蚀型河床,下段易形成堆积型河床。
【知识拓展】冰期与间冰期冰期是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又称为冰川时期。
两次冰期之间为一相对温暖时期,称为间冰期。
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冰期,最近一次是第四纪冰期。
(1)第一纪冰川期:在5.7亿到6.8亿年前的先寒武纪里,地球经历了第一纪冰川期。
那次冰川大规模覆盖了大洋洲、欧洲、美洲和亚洲部分地区。
(2)第二纪冰川期:在4.1亿到4.7亿年前奥陶纪,地球遭遇第二纪冰川期。
此次冰川覆盖了非洲、南美洲、欧洲、北美洲北部地区。
(3)第三纪冰川期:地球经历的第三纪冰川期是在2.3亿到3.2亿年前,冰川覆盖面积扩大至整个南半球。
(4)第四纪冰川期:著名的第四纪冰川期是从250万年前开始并一直持续至今,我们现在就生活在第四纪冰川期里。
2025年高考一轮总复习地理(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课时规范练:河流地貌的发育
5.与2003年相比,2013年南阳洲整体萎缩的原因除流水侵蚀外,还可能有( C )
A.河道落差增加 B.护滩工程建设
C.上游来沙减少 D.洪峰流量减少
6.建设鱼骨坝对南阳洲的主要作用是( B )
A.减少侵少淤积 D.增加侵蚀、增加淤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第(1)题,根据图文信息可知,当时地壳抬升运动强烈,河流下切作用加 强,形成较深的河谷。其他辫状河向河谷汇集,从而萎缩消亡。地壳稳定阶 段,河流侧蚀能力增强,河谷逐渐展宽,河漫滩发育;后期地壳抬升,河漫滩裸 露形成阶地,河流下蚀形成新的河谷。第(2)题,断层激活导致断块上升运 动,黄山地区地壳隆起的时期,河流落差变大,流速变快,河流的下切侵蚀与 溯源侵蚀增强,使河谷延长、加深;下游河流流速加快,下蚀作用增强,促进 河谷的发育。第(3)题,由材料可知,青弋江位于安徽省南部,属于我国南方 地区,夏季风势力偏弱的地质历史时期,锋面雨带在南方地区滞留时间长, 南方雨季长,降水量大,故当时该地区河流流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使河谷 显著加深,河流发育进程加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024·四川南充零诊)祁连山脉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 组成,东西长800千米,海拔4 000~6 000米,共有冰川3 306条,面积约2 062平 方千米。祁连山脉北部山麓分布着连绵的冲积扇。下图示意祁连山脉及 冲积扇分布。据此完成8~10题。 8.祁连山脉冲积扇分布于 山前地带,其主要原因是 山前地区( D ) A.风化强烈,风化物厚度大 B.河流汇集,挟带泥沙多 C.植物茂密,地下水埋藏浅 D.地势变缓,河流流速慢
(2)分析黄山北麓断层激活对青弋江稳定河谷塑造过程的影响。 断层激活导致断块上升运动,加大了青弋江流域的地面坡度;河流流速加快, 下蚀作用增强,促进河谷的发育。 (3)分析夏季风阶段性减弱对青弋江稳定河谷塑造过程的影响。 夏季风减弱会使锋面雨带在青弋江流域停留时间延长,降水显著增加;河流 径流量增大,下蚀作用增强,促进河谷的发育。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点同步练习卷:河流地貌的发育-教育文档
河流地貌的发育一、选择题(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湖北三市联考)读我国西部某区域水系图,回答1~2题。
1.两河流流经地地质构造的名称和走向为( )A.裂谷、东西走向B.断层、东北—西南走向C.背斜、西北—东南走向D.向斜、东北—西南走向2.计划从图中的M到N修建一条公路,假设所经河流的水文和地质状况都相同。
四个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1.B 2.B(2019·安徽江淮名校联考)蛇曲之美,既有温婉轻柔,也有恢宏磅礡。
下图表示绕旋在内蒙古草原间的河流弯曲景象,我们称之为“蛇曲”。
读图,完成3~4题。
3.造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向斜成谷 B.断裂下陷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4.图中由①至②的地形剖面图(纵坐标表示海拔,单位:m,阴影区为泥沙沉积物)最可能的是( )(2019·山东青岛模拟)艾里定律是计算河流泥沙中的底沙或推移质的一个基本公式,被水流推动的物体重量(W)与流速(V)的6次方成正比。
这一定律说明流速的微小变化可导致底沙推移量的很大变化。
下图示意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某河流干支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地形剖面。
据此完成5~7题。
5.图中河流M、N、T、S四处,被水流推动的物体重量最大的是( )A.M B.NC.T D.S6.某地质爱好者在N地附近,发现河床垂直剖面上有鹅卵石与细沙共存现象,原因可能是( )A.该河段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急,搬运能力强B.该河段流量大,河流侵蚀能力强C.该河段降水季节变化大,导致河流流速变化大D.该河段降水少,地势起伏小,沉积作用显著7.该河流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 )A.M以上河段B.MN之间C.NT之间D.TS之间【答案】5.C 6.C 7.D读浙江沿海某山区河流局部示意图,回答8~9题。
8.仅考虑水流对桥墩和桥台基座的侵蚀作用,图中桥梁最容易倒塌的季节是( ) A.冬末春初B.春末夏初C.夏末秋初D.秋末冬初9.仅考虑水流对桥墩和桥台基座的侵蚀作用,下列桥梁选址合理的是( ) A.甲B.乙C.丙D.丁【答案】8.C 9.D下图为某半岛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配套K12】(新课标)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4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14讲河流地貌的发育(2018·佛山模拟)河流左、右两岸的侵蚀和淤积面积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河道宽度的变化。
下图为1988-2014年黄河上游河套平原某河段左、右岸侧向侵蚀与淤积面积的变化图(正数为侵蚀,负数为淤积)。
据此完成1~3题。
1.该河段河道变宽幅度最大的时段是( )A.1989-1991年B.1995-2000年C.2007-2009年D.2011-2013年2.该河段河道宽窄的变化,说明了( )A.地转偏向力起主导作用B.该河段河流落差大C.右岸常年淤积,左岸常年侵蚀D.该河段河流含沙量与流量变化大3.2001年前后,河道宽度变化的幅度有显著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A.上游流域降水年变率小B.全球气候逐渐变暖C.上游流域植被遭受破坏D.上游水库投入运行解析:第1题,河流侧向侵蚀会使河道变宽,图示1989-1991年间折线数值为正值且数值最大,则主要表现为侵蚀,故该时段该河道变宽幅度最大。
第2题,河流河岸侧向侵蚀与淤积面积的变化,是导致河道宽窄变化的主要原因;而河流含沙量与流量大小又决定了河流侵蚀和堆积作用的强弱。
故D正确。
第3题,图示2001年前后,河岸侵蚀和淤积变化幅度都明显变小,可能是上游水库运行使河流含沙量减小、流量变化减小的缘故。
答案:1.A 2.D 3.D(2018·潍坊模拟)下图为欧洲中纬度地区某小流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甲地( )A.以侵蚀作用为主B.可发展为大城市C.农作物一年三熟D.易遭受洪涝灾害5.该流域内( )A.甲、乙聚落间以水运为主B.乙地公路沿等高线分布C.丙渡口建在河流的凸岸D.丁地修梯田发展种植业解析:第4题,图示甲地位于河漫滩平原,为流水沉积而形成,由于河谷地区地形狭长、面积较小,故聚落规模不大;由于该地区位于欧洲中纬度地区,故为温带地区,作物不可能一年三熟;由于该地区位于河流沿岸,地势低平,故容易遭受洪涝灾害。
第5题,图示甲位于河漫滩地区,而乙地位于山坡地带,故水运不能联系,A错误;乙地位于山区,故公路避开陡坡,呈“之”字形沿等高线延伸,B正确;港口一般建于河流凹岸,水深,C错误;丁地为陡坡,不适宜建梯田,D错误。
2019高考一轮复习地理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本学期第-------课时 授课日期--------- 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 理解河流的三种侵蚀作用及其对河流地貌的影响2、 掌握河流的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3、 理解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基础回顾(一)、河流的侵蚀地貌1、河流侵蚀的主要形式河流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低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河流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如下图:典型例题:在下图中河岸两侧兴建房屋随着河流的不断发育,房屋地基有可能被掏空的是 ( B )A .甲乙B .甲戊C .乙丙丁D .丙丁戊(二)、河流的堆积地貌冲积平原的形成和特点典型例题.下面是我国唐朝诗人胡玢的一首题为“桑落洲”的诗,请结合长江中游某河段江心洲的演变过程图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
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图12】(1)诗人“数家新住处”可能位于丁图中的哪一位置?(2)“古岸崩欲尽”的“古岸”是指长江的哪一岸(南或北)?为什么?(3)“桑落洲”是怎样形成的?答案:(1)②处(2)南岸。
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右偏,使长江南岸受侵蚀(3)泥沙沉积而成(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在河流塑造的众多地貌中,洪积扇、冲击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等河流堆积地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对河流流经地区的聚落分布有比较明显的影响重、难点突破1.区分河流侵蚀的三种形式溯源侵蚀:指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侵蚀方向为水平方向,指向河流上游。
下蚀:指垂直地面的侵蚀,其侵蚀方向为垂直方向。
侧蚀:指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其侵蚀方向为水平方向,与河流流向大至一致。
2.如何根据河流的流向、水系和水文特征判断地形特征?(1)根据河流的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2)根据河流的水系特征判断地形类型①若水系为向心状,该地形为盆地②若水系为放射状,该地形为山顶(3)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可判断地理环境特征③含沙量大,则说明上游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④若河流有结冰现象、则若在我国应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⑤若河流出现两次汛期,在我国应位于东北地区(4)根据河流的河床宽度可判断地形若河流河床较宽,则说明该河流流经平原地区。
【配套K12】2019版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江苏专版: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山地的形成和河流地貌的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山地的形成和河流地貌的发育一、单项选择题(2018·盐城测试)读宁夏平原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及P地等高线示意图,完成1~2题。
1.宁夏平原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河流沉积B.山洪冲积C.断裂下陷D.风沙堆积2.对右图冲积扇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沉积物颗粒粗细均匀B.AB河段流水侵蚀作用明显C.扇体中可以找到古生物化石D.扇体相对高度在200 m以上解析:1.A 2.B第1题,宁夏平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从地质构造上来说,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所以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的沉积。
第2题,观察上图冲积扇可知,沉积物颗粒由扇体砾石到扇缘细砾石,粗细不均匀,A错误;AB河段等高线密集,流速快,无沉积物,流水侵蚀作用明显,B正确;扇体中是由砾石等沉积物组成,形成年代晚,古生物化石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在沉积岩层中形成,C错误;扇体相对高度指从图中B点所在的等高线到细砾石扇体边界线,相对高差小于200 m,D错误。
(2018·苏北四市测试)构造等高线是指在地质图上某一岩层顶部海拔相同点的连线,可以直观地反映岩层的形态。
下图为某区域同一岩层构造等高线和地形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
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地质构造是()A.背斜B.向斜C.山脊D.谷地4.图中甲处该岩层的埋藏深度可能是()A.280 m B.360 mC.420 m D.480 m解析:3.B 4.A第3题,从图中构造等高线分布分析,等高线的数值由外向里减小,表明岩层是向下弯曲,所以该地的地质构造为向斜。
故选B。
第4题,图中甲处岩层顶部的海拔为60 m,对应地表的海拔为300~400 m之间,那么该岩层的埋藏深度应为240~340 m 之间。
故选A。
如图示意长江口部分沙岛群演变过程。
读图完成5~6题。
5.1880~1945年,①②③④四处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率的是()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6.据河口沙岛群的空间演变趋势推测,长江河口地区一百多年来()A.河口不断拓宽,河道不断变深B.海水侵蚀作用大于河流堆积作用C.北航道航行条件始终好于南航道D.海平面上升速率小于泥沙沉积速率解析:5.A 6.D第5题,河流挟带的泥沙在河口地区堆积,越往入海口,河流的流速越慢,堆积作用越明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河流地貌的发育(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河流地貌的发育一、选择题河流阶地是在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下图为河流阶地素描图,图中河流阶地由泥沙构成,是在长期地壳运动和流水作用下形成的。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阶地形成时间最晚的是( )A.①B.②C.③ D.④2.在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运动的方向是( )A.垂直上升 B.垂直下沉C.水平X裂 D.保持稳定解析:1.A 2.A 第1题,河流阶地是在流水侵蚀下切作用下形成的,①阶地最接近河床,形成最晚。
第2题,阶地是在河流不断下切和地壳不断抬升(垂直上升)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2019·XX重点中学月考)如图是某种地貌(甲)的形成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形成甲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冰川侵蚀作用 B.流水沉积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 D.海浪沉积作用4.甲地貌( )A.朝向河床一侧的是陡坡 B.两侧的坡度一定相同C.多形成于河流的凸岸 D.多形成于河流的凹岸解析:3.B 4.C 第3题,甲地貌应是沙坝,结合示意图分析其形成过程是洪水期河流横向环流作用(因离心力作用引起的垂直于主流向的横向水流运动)加强,从河床流向河漫滩的水流挟带的大量沙质沉积物,在河床浅滩处堆积起来,形成沙坝。
因此其形成主要体现的是流水的沉积作用。
第4题,朝向河床一侧的是缓坡;据图无法判断朝向岸边一侧的坡度,故A、B错误;河流的凸岸主要体现河流的堆积作用,甲地貌多形成于河流的凸岸。
(2019·XX三校联考)如图示意伏尔加河三角洲位置变化及里海水平面变化,结合相关知识,完成5~7题。
5.1900~1978年伏尔加河三角洲变化的特点有( )①面积不断增大②坡度逐渐减缓③向东南方向扩展④增速先慢后快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6.2000年该三角洲的前缘位置可能位于( )A.甲处 B.乙处C.丙处 D.丁处7.若在该河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库,将导致河口及附近水域( )A.三角洲面积缩小 B.河口盐碱化加剧C.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D.生物多样性增加解析:5.C 6.B 7.B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00~1978年伏尔加河三角洲面积不断扩大,主要是向东南方向扩展;从里海水平面的变化情况看,水平面1900~1978呈下降趋势,所以三角洲坡度总体趋向陡峭;三角洲面积增速先快后慢。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案)含解析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1.掌握主要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分布特点。
2.理解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3.能够结合示意图,根据河流特征判断地形特征。
以区域分布图、剖面图为背景,考查河流地貌的类型、形成过程以及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和发展、农业生产的影响等,考查频度较高,选择题、综合题均可命题。
一、不同河段地貌类型及成因 1.河流侵蚀地貌结合河谷的演变图,回答问题。
河谷发展阶段侵蚀类型地貌初期(A)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中期(B)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成熟期(C) 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 2.河流堆积地貌结合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回答问题。
(1)出山口处(a):洪(冲)积扇或洪积—冲积平原。
(2)中下游地区(b):河漫滩平原。
(3)入海口(c):三角洲。
4.河谷的发育过程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的,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在河流的上游,往往落差大、水流急,侵蚀作用表现得最为强烈,常形成峡谷、急流和瀑布。
5.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及特点比较 地貌分布成因地貌特点 图示冲积扇山前(山口处)河流流出山谷,水道变宽,地势变缓,流速急剧变慢,携带的物质堆积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冲积 平原河流中下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形成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宽广三角洲河口地区入海处河道宽、坡度缓、流速慢;加上海潮顶托作用,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多呈三角形,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二、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1.影响聚落的形成(1)作为水源地,为聚落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2)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方便聚落对外联系和运输。
(3)河流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利于耕作,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 课时训练12 河流地貌的发育
迂回扇是河漫滩的表面形态,由一系列有规律地分布于凸岸边滩上 的滨河床沙坝构成。沙坝向下游方向辐聚,向上游方向辐散。迂回 扇是在河湾侧向蠕移过程中产生的。因侧向运动是脉动式而不是连 续均匀地发生的,故当河湾侧蚀较慢时,凸岸边滩外缘的滨河床沙坝 不断加高。当河湾侧蚀加快后,凸岸边滩迅速淤长,若侧蚀再度减缓, 则在凸岸边滩外缘新的位置上又会出现相对高起的滨河床沙坝。该 过程反复进行,便形成了完整的迂回扇。
13.(区域认知、综合思维)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三峡大坝控制着长江流域面积的 56% 和近 50% 的长江径流总 量,2003 年三峡工程开始调度运行,在极大地缓解了其下游防洪压力 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江、湖的交互作用。 鄱阳湖是一个自然通江湖泊,在长江流域中发挥着巨大的调蓄洪 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2003 年以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的影响,鄱阳湖出现了枯水期水位连创新低、湖区面积缩减、旱涝急 转和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等问题而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河流阶地是河流地貌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自身的发展演变不 同程度地记录了流域环境的演变过程。德雷沃河位于印度尼西 亚,属伊里安岛内较大的河流,流域中上游有砂金矿分布。读德 雷沃河(局部)河流阶地演化和现状图,
9.下列关于德雷沃河流域的推断,正确的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砂金矿 B.河流流程长、流量大,适宜发展航运 C.流域内农业发展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 D.大规模开发易造成土地沙漠化 10.图中阶地2、阶地3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风化作用 D.风力堆积
都江堰水利工程为无坝引水工程,位于成都平原西部岷江上,鱼嘴把 岷江分为内江与外江,在丰水季节,如果水量超过宝瓶口时,水就会 自动从飞沙堰排出。读都江堰景观图,回答7~8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14含答案
课时跟踪练14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和常见地貌类型一、选择题夏威夷—皇帝海山链由两部分组成:没入海中的皇帝海山链和出露海面的夏威夷岛链(图1所示)。
这些海底火山的年龄从西北到东南逐渐变“年轻”,“身高”也在增长。
20世纪60年代,有学者提出了地球热点理论:随着板块运动,板块漂移过地幔柱时,地幔柱的“羽流”冲破岩石圈造成火山喷发(图2所示)。
据此完成1~2题。
1.近年来,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连续喷发,大量熔岩在海中快速冷却形成()A.侵入岩B.变质岩C.沉积岩D.喷出岩2.皇帝海山链中的海山均没于海面以下,是因为()A.海洋地壳下沉B.火山喷发规模小C.受外力侵蚀D.海平面上升1.D 2.C第1题,熔岩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未喷出地表,喷出岩喷出地表,受海水冷却形成的是喷出岩,D正确。
第2题,皇帝海山链中的海山均没于海面以下,是因为受外力侵蚀,如海浪侵蚀等,C正确。
倒石堆是一种发育在岩壁下由大量松散且呈棱角状的岩屑堆积而成的坡地地貌(下图),在天山等高山地区广泛发育。
据此完成3~4题。
3.形成倒石堆的岩屑物质主要来源于岩壁的()A.流水侵蚀作用B.物理风化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冰川侵蚀作用4.影响倒石堆的岩屑碎块分选性的主要因素是()A.坡度B.海拔C.形状D.温度3.B 4.A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倒石堆是一种发育在岩壁下由大量松散且呈棱角状的岩屑堆积而成的坡地地貌,棱角分明主要是因为在温度变化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故倒石堆的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岩壁的物理风化作用,B正确;流水侵蚀和风力侵蚀作用下岩石磨圆,棱角不明显,且风力搬运能力较弱,一般无法搬运颗粒较大的碎屑物质,A、C错误;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或U形谷,D错误。
第4题,读图可知,岩壁坡度大,无倒石堆分布,而岩壁下坡度较小,发育倒石堆;且大颗粒岩屑较重,滚动动能较大,可以滚到倒石堆边缘;小颗粒岩屑较轻,留在倒石堆上部,其分布规律与倒石堆坡度、风化作用等有密切关系,A正确。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四河流地貌的发育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四河流地貌的发育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广东佛山二模)河流左、右两岸的侵蚀和淤积面积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河道宽度的变化。
如图为1988~2014年黄河上游河套平原某河段左、右岸侧向侵蚀与淤积面积的变化图(正数为侵蚀,负数为淤积)。
据此完成1~3题。
1.该河段河道变宽幅度最大的时段是( )A.1989~1991年B.1995~2000年C.2007~2009年D.2011~2014年2.该河段河道宽窄的变化,说明了( )A.地转偏向力起主导作用B.该河段河流落差大C.右岸常年淤积、左岸常年侵蚀D.该河段河流含沙量与流量变化大小3.2001年前后,河道宽度变化的幅度有显著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A.上游流域降水年变率小B.全球气候逐渐变暖C.上游流域植被遭受破坏D.上游水库投入运行解析:1.A 2.D 3.D 第1题,河流侧向侵蚀会使河道变宽,图示1989~1991年间折线数值为正值且数值最大,则主要表现为侵蚀,故该时段该河道变宽幅度最大。
第2题,河流河岸侧向侵蚀与淤积面积的变化,是导致河道宽窄变化的主要原因;而河流含沙量与流量大小又决定了河流侵蚀和堆积作用的强弱。
故D正确。
第3题,图示2001年前后,河岸侵蚀和淤积变化幅度都明显变小,可能是上游水库运行使河流含沙量减小、流量减小的缘故。
如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4~5题。
4.甲处地形名称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分别是( )A.冲积扇,流水沉积作用B.冲积平原,流水侵蚀作用C.三角洲,流水沉积作用D.三角洲,海浪侵蚀作用5.近年来,甲处地形面积增长速度明显减慢,主要是因为( )A.海平面上升B.沿海地壳下沉C.黄河入海泥沙减少D.该区植树造林解析:4.C 5.C 由图中经纬度与地理信息可知,此处为黄河三角洲,为黄河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而成,河口附近陆地面积的增加来自泥沙的不断堆积,由于中、上游植被保护使水土流失减弱,黄河输沙量减少,加之近年来黄河断流等导致三角洲增速减慢。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14 河流地貌的发育 新人教版
课后限时集训(十四) 河流地貌的发育(限时:40分钟)一、选择题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A.河源B.凸岸C.凹岸D.入海口2.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A.石笋B.冰斗C.风蚀蘑菇D.花岗岩风化球3.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
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 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上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1.B 2.C 3.D[第1题,砾石是岩石在搬运过程中常年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规律,砾石遇到河流凸岸时,就会堆积下来,慢慢形成了砾石滩。
第2题,石笋属于喀斯特地貌,是由于碳酸钙淀积形成的;冰斗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斗状洼地;风蚀蘑菇是岩石常年受到风蚀作用形成的风蚀地貌,与流水对岩石侵蚀的效果类似;花岗岩风化球主要是风化作用形成的。
第3题,对比图中9 cm的砾石大小,可以断定图中粒径9 cm左右的砾石最多,粒径过大或过小的较少。
]下图示意长江口部分沙岛群演变过程。
读图完成4~6题。
4.1880~1945年,①②③④四处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率的是( )A.①B.②C.③D.④5.据河口沙岛群的空间演变趋势,推测长江河口地区100多年来( )A.河口不断拓宽,河道不断变深B.海水侵蚀作用大于河流堆积作用C.北航道航行条件始终好于南航道D.海平面上升速率小于泥沙沉积速率6.近年来长江口水下沙洲淤积速度变慢,其原因可能是流域内( )A.河流输沙量增大B.湖泊面积减小C.植被覆盖率提高D.降水强度变大4.A 5.D 6.C[第4题,根据图例,比较1880年、1945年沙洲0米线位置,①处看不到1945年的沙洲0米线,说明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率。
②③④三处1945年沙洲0米线范围比1880年大,说明堆积速率大。
选A。
近年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训练(十四)河流地貌的发育(2021学年)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四)河流地貌的发育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四)河流地貌的发育)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四)河流地貌的发育的全部内容。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河流地貌的发育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广东佛山二模)河流左、右两岸的侵蚀和淤积面积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河道宽度的变化.如图为1988~2014年黄河上游河套平原某河段左、右岸侧向侵蚀与淤积面积的变化图(正数为侵蚀,负数为淤积)。
据此完成1~3题.1.该河段河道变宽幅度最大的时段是()A.1989~1991年 B.1995~2000年C.2007~2009年ﻩD.2011~2014年2.该河段河道宽窄的变化,说明了( )A.地转偏向力起主导作用B.该河段河流落差大C.右岸常年淤积、左岸常年侵蚀D.该河段河流含沙量与流量变化大小3.2001年前后,河道宽度变化的幅度有显著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A.上游流域降水年变率小B.全球气候逐渐变暖C.上游流域植被遭受破坏D.上游水库投入运行解析:1。
A 2.D 3。
D第1题,河流侧向侵蚀会使河道变宽,图示1989~1991年间折线数值为正值且数值最大,则主要表现为侵蚀,故该时段该河道变宽幅度最大。
第2题,河流河岸侧向侵蚀与淤积面积的变化,是导致河道宽窄变化的主要原因;而河流含沙量与流量大小又决定了河流侵蚀和堆积作用的强弱。
故D正确。
第3题,图示2001年前后,河岸侵蚀和淤积变化幅度都明显变小,可能是上游水库运行使河流含沙量减小、流量减小的缘故.如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高效演练跟踪检测4.3河流地貌的发育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读图甲和图乙,完成1、2题。
1.图甲中,形成该河谷的地质作用依次是( )
A.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B.流水作用、风化作用
C.冰川作用、流水作用
D.风化作用、冰川作用
2.图乙中,E、F示意的河谷形态分别出现在河流的(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1选C,2选D。
第1题,图乙中显示,R河的源头地带海拔接近 5 000米,说明源头附近有冰川活动,源头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从图甲中的河谷形态看,该处河谷狭窄,呈“V”型,应是河流的上游河谷,且该“V”型河谷出现在一个大“U”型谷的底部,说明先经冰川侵蚀,后经流水侵蚀形成。
第2题,图乙中E示意的河谷形态是河流在山谷中的形态,应该位于河流的中上游;图乙中F示意的河谷呈现出展宽的特征,应是位于河流的下游。
读地貌模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由图可知( )
A.沉积物主要是风力作用形成的
B.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
C.扇形地中下部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
D.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深
4.该地貌主要分布在( )
A.山间河谷出口处
B.大江大河的中下游
C.盆地中心
D.河流入海口处
【解析】3选C,4选A。
第3题,图示地貌为冲积扇的剖面图,沉积物主要是流水作用形成的;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扇形地上部地下水埋藏深。
第4题,冲积扇主要分布在地势和缓、沉积作用明显的山间河谷出口处。
(2016·潍坊模拟)下图为欧洲中纬度地区某小流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2019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14】河流地貌的发育(含答案)
精品地理教辅资料2019.5课时作业14 河流地貌的发育(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3·宁夏调研)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读“某河流剖面图”(不同的图例表示不同的堆积层),完成第1~3题。
1.该剖面图的剖面线最可能是下图中哪条线?()2.图中各部分,最适合聚落分布的是()A.①B.②C.③D.④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沉积物颗粒甲<乙<丙B.该处河流堆积地貌为三角洲C.该河段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D.该河段最可能位于河流下游图甲为“大陆东岸的某河段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EF处的河床横断面图”。
读图完成第4~5题。
4.下列关于图中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EF处,离河岸越远的地方岩石年龄越老B.地势北高南低C.④处河岸比②③两处侵蚀更严重D.①处比②④处建港条件优越5.下列关于图中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位于南半球B.有可能出现凌汛现象C.全年流量变化小D.EF附近河段地下水补给河水某同学利用手中的等高线地形图进行乡土地理观察,他乘车到某一村落,下车后举目所见尽是水田分布,沟渠纵横。
读下图,完成第6~7题。
6.图中由甲—乙—丙—丁—戊—庚—辛—壬—癸—甲连线所围成的区域属于()A.三角洲B.冲积平原C.“V”型河谷D.冲积扇7.该同学所观察的村落最有可能是图中的()A.甲B.丙C.庚D.乙自然界中,相邻河系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会有一个河系发展成为主河系。
由于分水岭被破坏或迁移造成的河流袭夺,称为主动河流袭夺。
图乙是“图甲中方框处的分水岭迁移图”,该处分水岭从Ⅰ经Ⅱ演化到Ⅲ,分水岭最终被切穿,发生河流袭夺现象。
读图完成第8~9题。
8.图甲中最终河流流量减少的河段是()A.a B.b C.c D.d9.图乙中导致分水岭迁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D.流水沉积下图示意某区域两个不同时期河流地貌发育情况。
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针对训练:河流地貌的发育(含解析)
一轮复习针对训练:河流地貌的发育一、选择题进积和退积是断陷盆地处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两种常见沉积方式,形成的三角洲多呈扇形,前缘沉积物粒径大小变化尤为明显。
进积表示陆源物质供应速率快、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形成的沉积物下细上粗,退积则相反。
扇三角洲多发育在活动的构造区,是由邻近高地直接推进到水体(湖或海)中的冲积扇。
下图为某地扇三角洲形成示意图及甲处沉积物粒径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据扇三角洲前缘甲处沉积物粒径变化特点推断( )A.沉积过程先进积后退积B.沉积过程先退积后进积C.搬运能力不断增强D.搬运能力不断减弱2. 图中扇三角洲( )①山口处水下坡度陡有利于发育②面积不断扩大③表层沉积物由扇顶到扇缘颗粒由大到小④河流入海处不会发育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3.扇三角洲上的辫状河流( )A.径流量稳定B.河道较深C.河流不易改道D.多为地上河沙坡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下图示意某常见的沙波形成过程。
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①坡是( )A.迎水坡,流速快B.迎水坡,流速慢C.背水坡,流速快D.背水坡,流速慢5.该沙波中以侵蚀作用为主的是( )A.①坡和②坡B.③坡和④坡C.①坡和③坡D.②坡和④坡读地貌模式图,回答6~7题。
6.由图可知( )A.沉积物主要由风力作用形成B.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C.扇形地中下部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D.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深7.该地貌主要分布于( )A.河流入海口B.山间河谷出口C.大江大河中下游D.盆地中心进积和退积是断陷盆地处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两种常见沉积方式,形成的三角洲多呈扇形,前缘沉积物粒径大小变化尤为明显。
进积表示陆源物质供应速率快、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形成的沉积物下细上粗,退积则相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广东佛山二模)河流左、右两岸的侵蚀和淤积面积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河道宽度的变化。
如图为1988~2014年黄河上游河套平原某河段左、右岸侧向侵蚀与淤积面积的变化图(正数为侵蚀,负数为淤积)。
据此完成1~3题。
1.该河段河道变宽幅度最大的时段是( )
A.1989~1991年B.1995~2000年
C.2007~2009年D.2011~2014年
2.该河段河道宽窄的变化,说明了( )
A.地转偏向力起主导作用
B.该河段河流落差大
C.右岸常年淤积、左岸常年侵蚀
D.该河段河流含沙量与流量变化大小
3.2001年前后,河道宽度变化的幅度有显著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
A.上游流域降水年变率小
B.全球气候逐渐变暖
C.上游流域植被遭受破坏
D.上游水库投入运行
解析:1.A 2.D 3.D 第1题,河流侧向侵蚀会使河道变宽,图示1989~1991年间折线数值为正值且数值最大,则主要表现为侵蚀,故该时段该河道变宽幅度最大。
第2题,河流河岸侧向侵蚀与淤积面积的变化,是导致河道宽窄变化的主要原因;而河流含沙量与流量大小又决定了河流侵蚀和堆积作用的强弱。
故D正确。
第3题,图示2001年前后,河岸侵蚀和淤积变化幅度都明显变小,可能是上游水库运行使河流含沙量减小、流量减小的缘故。
如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4~5题。
4.甲处地形名称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分别是( )
A.冲积扇,流水沉积作用B.冲积平原,流水侵蚀作用
C.三角洲,流水沉积作用D.三角洲,海浪侵蚀作用
5.近年来,甲处地形面积增长速度明显减慢,主要是因为( )
A.海平面上升B.沿海地壳下沉
C.黄河入海泥沙减少D.该区植树造林
解析:4.C 5.C 由图中经纬度与地理信息可知,此处为黄河三角洲,为黄河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而成,河口附近陆地面积的增加来自泥沙的不断堆积,由于中、上游植被保护使水土流失减弱,黄河输沙量减少,加之近年来黄河断流等导致三角洲增速减慢。
(2018·南昌一模)左图区域陆地地势平坦,右图为左图中河流甲、乙两处的年径流量曲线。
读图回答6~7题。
6.图示地区( )
A.此时降水较多B.受信风控制
C.沿岸暖流经过D.地处北半球
7.图中的河流( )
A.流量季节变化较小B.秋冬发生凌汛
C.此时接受湖泊补给D.由西北流向东南
解析:6.A 7.D 第6题,依据气温判读的“高高低低”规律,图中最冷月等温线必然向低纬度凸出,则此图区域位于南半球30°以南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的冬季降水较多,故A项正确。
第7题,图中显示河流甲、乙处之间有一个湖泊,湖泊对下游的水量有调节作用,下游水量季节变化较小,则乙位于湖泊的下游,故河流由甲流向乙,即由西北流向东南。
由上题知,该区域位于地中海气候区,故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因河流无结冰期,故不会发生凌汛。
此时为冬季,降水多,河流补给湖泊。
下面的左图为古镇分布示意图,右图为该古镇内街道走向示意图。
据此回答8~9题。
8.下列关于图中河流和古镇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河流在ac段形成曲流的主因是地转偏向力②古镇在该区域选址的主因是水源和地势③河岸d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夏季④河岸c决堤的概率高于河岸a和d ⑤相对于河岸a、b和c,河岸d在洪水期最不易决堤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③⑤D.③④⑤
9.古人对该镇街道走向的设计最有可能是为了( )
A.沿等高线布局,节省成本
B.疏风防寒
C.通风散热
D.和河流走向保持一致,使交通便利
解析:8.B 9.C 第8题,从图上可以看出,古镇位于河流凸岸处,取水方便,且位于河流上游地区,地势稍高,可避免洪水威胁。
因此古镇在该区域选址的主因是水源和地势。
由图示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较多,河流流量较大,挟带的泥沙较多,因此,河岸d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夏季。
河流在ac段形成曲流,这主要是受弯道环流的影响。
由于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故河岸c决堤的概率高于河岸a和d;河岸d位于下游地区,在洪水期相对于河岸a和c更易决堤。
第9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东南风,街道呈西北—东南走向,可起到通风散热的作用。
(2018·河北正定中学月考)如图是2000年和2010年云贵高原某流域(起始海拔1 210 m)乡村聚落在各海拔和坡度的分布变化图。
读图完成10~11题。
10.2000~2010年新增乡村聚落主要分布于( )
A.较低海拔的山地陡坡B.较低海拔的河谷阶地
C.较高海拔的山地缓坡D.较高海拔的冲积平原
11.该流域乡村聚落的变化会使该流域( )
A.农业规模下降B.暴雨灾害增加
C.生态环境改善D.环境负荷加重
解析:10.B 11.D 第10题,图a表示乡村聚落集中分布在较低海拔处,且2000~2010年较低海拔处分布面积增长较大,图b表示乡村聚落集中在坡度小的区域,且2000~2010年坡度小的区域分布面积增长较大,故新增乡村聚落主要分布于较低海拔的河谷阶地。
第11题,读图可知,该流域乡村聚落密度、新增乡村聚落的坡度和海拔都在增大,故目前农业规模增大,A错。
该流域乡村聚落的变化不会使暴雨灾害增加,B错。
为了获得土地资源,扩大农业生产规模,该流域人类活动逐渐向高海拔和较大坡度的区域扩展,这样势必导致环境负荷增加,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C错,D对。
二、综合题(共56分)
12.如图是新疆和田区位略图。
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都”。
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 000 m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乙处河滩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秋季又是在此拾玉的最佳季节。
读图回答问题。
(24分)
(1)结合地形条件,说明甲处狭长区域没有冰川分布的原因。
(8分)
(2)说明乙处河滩玉石富集的外力作用过程。
(8分)
(3)分析秋季成为乙处最佳拾玉季节的自然原因。
(8分)
解析:第(1)题,冰川是由终年积雪形成的,故冰川形成条件是有降水(降雪)、气温低;结合甲地等高线分布从地形入手分析该地气温高、降水少的原因。
第(2)题,玉石为变质岩,出露地表必然经过岩体的破坏(风化、侵蚀)过程;源自4 000 m以上的昆仑山的玉石,到达乙所在河滩,必然经历了河流的搬运与沉积过程。
第(3)题,秋季成为最佳拾玉季节,说明秋季此处玉多且出露河滩;结合河流夏季汛期搬运能力强,但此时河水水位高不易发现河床中的玉石,而秋季水位下降玉石出露分析。
答案:(1)地势低,气温偏高;地形封闭,水汽不足。
(2)(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再经过河流搬运(向下游运动),到达地形平缓处(乙处),(玉石)发生沉积。
(3)夏季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玉石沉积的时间相对集中在夏季;秋季河流水位下降,玉石出露。
13.如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6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2分)
(1)图中A、B两处河谷形态差别很大,A处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处呈________。
(4分)
(2)C处典型的河流地貌是________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
(3)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推测河口三角洲面积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12分)
(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试分析该地区聚落沿河、沿海岸分布的原因。
(8分)
解析:第(1)题,A位于河流的上游,河流的下蚀作用强,河谷呈“V”型;B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河谷呈槽型。
第(2)题,C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处,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几十年来,该地区耕地增加,林地、草地面积减小,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重,导致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第(4)题,影响该地区聚落分布的原因主要与地形、土壤、水源和水运有关。
答案:(1)“V”型槽型
(2)冲积扇河水流出山口,速度放慢,泥沙堆积形成
(3)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与1949年相比,该地2016年耕地面积增加,林地、草地面积减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携带的泥沙增多,在河流入海口处,河流流速减缓和海水的顶托作用,使泥沙的沉积增多,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4)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