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辅依赖”现象的危害、成因和对策
教师存在过度依赖教材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教师存在过度依赖教材的问题及整改措施1. 问题描述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存在过度依赖教材的问题。
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内容,缺乏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创新的教学思路。
这种过度依赖教材的现象引发了以下几个问题:1.1 缺乏个性化教学过度依赖教材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教材通常是一种通用的教材,无法涵盖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在教学中融入个性化教学的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1.2 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过度依赖教材会让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和教材的内容产生依赖,他们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能力。
这样的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和未知领域时,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
1.3 教学内容单一教材通常提供的是标准化的教学内容,缺乏多元化和创新性。
而过度依赖教材会使得教学内容单一,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
这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降低,学习效果也受到限制。
2. 整改措施为了解决教师过度依赖教材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值得尝试的整改措施:2.1 提供适用于个性化教学的培训学校和相关教育机构应该组织培训,向教师提供关于个性化教学的培训。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如何识别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如何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调整等。
通过适应性培训,教师可以增强教学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摆脱对教材的过度依赖。
2.2 鼓励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和讨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讨论。
通过提问,鼓励学生思考和表达意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种互动和讨论的方式,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3 制定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团队共同制定教学内容,不仅仅依赖教材。
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设计并分享一些多元化的教学资源。
这种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可以包括课外阅读、实践操练、小组合作等活动,以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高中教师对传统教育方式依赖过重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高中教师对传统教育方式依赖过重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引言传统教育方式长期以来在中国高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依赖过重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社会背景的变化,高中教师需要反思和改进传统教育方式,以适应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本文将探讨高中教师对传统教育方式依赖过重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整改措施,以促进高中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问题1:刻板教学方法的应用高中教师普遍倾向于使用刻板教学方法,包括传统的讲授和背诵。
这种方式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实践,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同时,刻板教学方法也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容易产生学习的厌倦情绪,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学习动力。
问题2:知识点的机械灌输传统教育方式注重知识点的机械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只注重知识的灌输,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和探索精神。
问题3:缺乏个性化教学在传统教育模式下,高中教师往往无法满足每个学生个体差异的需求。
教学内容和方法相对固定,不能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进行个性化调整。
这种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和学习动力的减退。
整改措施1:引入现代教育技术高中教师可以积极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如电子书籍、多媒体课件和在线学习平台等。
这些工具能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互动机会,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通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高中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整改措施2:开展项目学习和实践活动高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项目学习和实践活动,以促进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通过让学生参与真实的项目和实践活动,高中教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整改措施3:个性化教学高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采取个性化教学策略。
这包括了解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并根据这些信息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高中语文课堂教辅资料使用现状及优化建议

高中语文课堂教辅资料使用现状及优化建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高中语文课堂教辅资料使用已经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辅资料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辅资料使用的现状,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优化教辅资料的使用。
1.教辅资料种类繁多在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教辅资料,包括教材、辅助读物、课外阅读、网络资源等。
这些教辅资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扩展知识面,提高学习效果。
2.教辅资料使用不规范教辅资料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老师在教学中可能过分依赖教辅资料,而不注重教学内容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一些学生可能会滥用教辅资料,以图一时的应付作业,而不去认真思考和理解课堂内容。
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教辅资料的有效使用。
3.教辅资料更新不及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知识的不断增长,教辅资料的更新问题也愈发突出。
一些教辅资料无法及时更新,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导致教学效果打了折扣。
二、优化建议1.加强教师培训为了改善高中语文课堂教辅资料的使用现状,我们建议加强教师的培训。
教师应该学会科学地利用教辅资料,避免过度依赖教辅资料,注重理解和示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学校也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应该过分依赖教辅资料。
学生在使用教辅资料的时候,应该注重理解和领悟,而不是简单地复制粘贴。
学生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去查找、阅读和理解各种教辅资料,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更新教辅资料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教辅资料的更新力度,及时更新出版物,提供最新、最全面的教辅资料给学生。
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4.合理使用互联网资源除了教材和学习资料,互联网资源在语文教学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包括文学网站、知识问答社区、在线课程等,来扩展语文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教师过多依赖教科书问题及整改措施

初中教师过多依赖教科书问题及整改措施1. 简介在当前的初中教育中,教科书作为教师教学的主要工具之一,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过度依赖教科书,不善于灵活运用其他教学资源,给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带来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初中教师过多依赖教科书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期提高教育质量。
2. 问题分析2.1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过多依赖教科书容易使教学内容显得呆板和乏味,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教科书中的知识点和案例往往只是表面呈现,并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学生思维能力不足教科书中的内容往往是按照统一的思维模式呈现的,学生在长期的使用教科书过程中,可能会陷入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3 学生学科知识脱离实际教科书中的内容较为抽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体验相距甚远。
过多依赖教科书可能导致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认识脱离实际,缺乏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3. 整改措施3.1 多样化教学资源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如教案、课件、教具等,为学生呈现丰富多样的知识呈现方式。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3.2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启发式的问题引导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讨论。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结合实际教学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体验,将教科书中的知识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通过实践、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实际运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4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4. 结论初中教师过多依赖教科书的问题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多样化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将学科知识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关于教师过于依赖利用作业帮等软件的文章

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在现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作业帮等软件的出现为教学提供了便利和帮助,但是教师过于依赖并利用这些软件也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教师过于依赖利用作业帮等软件的现象及其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一、教师过于依赖作业帮等软件的现象1. 学生提交作业和答案便捷通过作业帮等软件,学生可以很方便地将作业提交给老师,也可以轻松查找答案。
这样一来,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可以获得更多信息,但也有可能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习过程。
2. 教学内容简化一些教师过于依赖作业帮等软件,将软件提供的题目作为教学内容,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和质量。
这样一来,学生接触到的知识面变窄,难以培养综合能力。
3. 教师角色淡化过度依赖作业帮等软件可能会导致教师的主动性和教学热情下降,教师的角色被软件取代。
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和启发学生思维的引路人,而只是变成了作业的批改者和管理者。
二、教师过于依赖作业帮等软件的影响1. 学生学习动力下降学生通过作业帮等软件轻松获得答案,可能会使他们产生依赖心理,学习动力下降。
长此以往,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影响学业成绩。
2. 学生创新能力不足如果教师过于依赖作业帮等软件,教学内容会变得枯燥和单一,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不足。
3. 教学质量下降教师过于依赖作业帮等软件,会使得教学内容变得单一和平庸,教学质量下降,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对策和建议1.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不依赖作业帮等软件,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 合理利用作业帮等软件作业帮等软件作为教育工具的一部分,教师可以适当利用其中的资源,但不应过度依赖,而是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的教学内容。
3. 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具备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互动中学生“依赖心”的形成与克服

课堂教学互动中学生“依赖心”的形成与克服在课堂教学互动中,学生的“依赖心”是指他们习惯性地依赖老师和其他同学,缺乏自我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这种“依赖心”往往会阻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帮助学生克服这种依赖心,培养其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一、“依赖心”形成的原因1. 教育体制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学生习惯性地受到老师的指导和教育,很少有机会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这种教育体制使得学生容易形成依赖心,习惯性地依赖老师。
2. 家庭教育一些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会影响孩子形成依赖心,家长过度溺爱,过度关心,过分保护孩子,导致孩子缺乏自主能动性,依赖心逐渐形成。
3. 学习环境学校和班级的学习环境也会对学生的依赖心起到一定的影响,学校教育环境中的种种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二、“依赖心”带来的影响1. 学习成绩学生的依赖心会阻碍他们主动学习和思考,导致学习成绩不佳。
2. 人际交往依赖心的学生缺乏自信和独立性,往往表现出自卑和消极,影响与他人的交流和交往。
3. 将来发展长期养成依赖心的学生,很难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独立思考和应对问题,影响其将来的发展。
三、如何克服“依赖心”1. 改变教学方式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问、独立思考。
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
2. 提供适当的挑战通过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主动性的学习任务和活动,使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主动寻找解决办法。
3. 培养团队合作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主动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4. 给予适当的自主权在学习中逐渐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过程的规划和评价标准的制定等,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5. 家校合作家长要引导孩子养成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支持和鼓励孩子主动学习,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不要过度干涉。
治理教师有偿补课、乱订教辅资料制度

治理教师有偿补课、乱订教辅资料制度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与此同时,教师有偿补课、乱订教辅资料等现象也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
为了切实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政策法规、管理机制、监督措施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治理教师有偿补课的必要性1. 有偿补课违背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而有偿补课使得学生在教育机会上存在不平等,加剧了教育资源的失衡。
2. 有偿补课影响教育质量。
教师在课堂上未能充分传授知识,导致学生依赖课外补习,进而影响整体教育质量。
3. 有偿补课损害教师形象。
教师从事有偿补课,容易导致利益冲突,损害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
二、治理乱订教辅资料的必要性1. 乱订教辅资料增加学生负担。
过多、过难的教辅资料使学生陷入题海战术,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2. 乱订教辅资料导致资源浪费。
大量教辅资料的订制和购买,浪费了教育资源,增加了家长负担。
3. 乱订教辅资料影响教育质量。
教辅资料质量参差不齐,容易误导学生学习,影响教育质量。
三、治理措施及实践1. 完善政策法规,明确禁止教师有偿补课、乱订教辅资料。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和普及,让广大教师、家长和学生明确知晓相关政策。
2.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学校要切实加强对教师的管理,严肃查处违规行为,引导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3. 加强监督措施,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4. 提高教师待遇,减轻教师负担。
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确保教师工资收入与工作绩效挂钩,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5.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
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差距,提高教育质量。
6. 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教辅资料,减轻学生负担。
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合理使用教辅资料,避免过度依赖。
“教辅依赖症”文化及其危害浅析

济负担。 作业多、 考试多, 带来的是学生运动、 休息、 } 试能力 。 教辅 图其所求 , 精编 习题 , 使一部分考试试题 兴趣培养、 潜能开发、 思考创新的时间严重不足, 这样 f 自教辅这样 学校 管理者及教师就不得不抄用 、 来 滥用
以来 , 教辅资料 市场 就应运而生 。如今 , 进大小 书 : 走 工具 书( 字典 ) 但不要依赖教参或教辅 。由于“ 教辅依
店, 各类教辅资料可谓琳琅满目, 其品种之多, 内容之 { 赖症 ” 文化 的存 在 , 现在许多 中小学生手 头有不少教 全堪称世界之最。 其主要表现是: 仿真模拟试题库、 f 教 辅资料 , 学生在 预习时直接查看教辅 , 走捷径 , 一下子
材指南 、 点拨训 练 、 秀教 案 、 优 优秀作文等等 ( 这里 不 f 书都看懂 了。 把 这是以教辅代替教师对学生进行讲授 含随教材开发的音像 资料 、 教学挂图等 ) 。也就是说 ,I 和灌输 , 其危害性在 于 , 第一 , 不能真正培养学 生的阅 读能力 和思考能力 。 学生读 书只是 向课本和教辅查找 在今天的中国基础教育中没有一个教师不受教辅影 l
《 教学与管理 》
2 1 年 5月 2 02 0日
‘ ‘ 教辅依赖症 ” 文化及其危害浅析
◎广 东嘉应学院 杜德 栎
一
、
“ 教辅依赖 症Leabharlann 文化是一种流行的现代病态 教 1
二、教辅依赖症” “ 文化对教学文化生态系统具有 教学 文化生态是 由教 师文 化 、 学生文化 、 课程文
赖症 ” 不是个别 现象 , 在当今 中国的基础 教育教学 中 l 辅的关系 ,阻碍 了教 学文化生态系统 功能的正常发 已成为一种普遍 的教学行为 。 有研究者认 为 :可以这 J , “ 具有极 强的腐蚀作用 。 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辅依赖”现象的危害、成因和对策作者:张文宾来源:《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2019年第12期[摘; ; ; ; ; ;要]; “教辅依赖”是指教师或学生由于对教师用书、教学参考书、教材解析、练习题册、模拟试卷等教辅资料的过度使用而形成的一种依赖现象。
这种依赖现象对课堂教学、教师、学生都会产生很大的危害,造成这种现象的成因主要有师生的畏难情绪和浮躁心态、惯性心理和学习惰性、教辅表面上的“有效性”和长期形成的应试文化。
合理使用教辅,真正发挥其“辅助”的作用,可以从加强思想意识教育入手,回归课程标准,留给学生更多思考时间,“科学配方”练习题,在行动上真正改变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方式。
[关; ; 键; ;词]; 教辅依赖;危害;成因;对策[中图分类号]; G642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5-0140-02一、教辅依赖的危害(一)对课堂教学的危害教辅依赖使得课堂教学更多预设性,更少生成性。
教师在课堂上呈现的教学内容应该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情境对教科书内容进行的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演绎、创造和开发,教师需要对教科书进行“二次开发”,将教科书内容灵活地重新组合、扩展、深化、转化,以利于学生的实际发展。
[1]教学内容,系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
[2]毋庸置疑,对教学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使之符合教学实际是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必要的准备环节,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不少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由于对教科书的内容理解不够、把握不深,转而对各类教师用书或者教学参考书等教辅资料盲目崇拜,将教学内容死死框定在教辅所提供的范圍内,甚至连举例拓展都依赖教辅,不能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灵活地开发演绎,预设有余而生成不足,甚至全无生成、照本宣科。
这样的课堂教学必定是了无生机、缺乏活力的。
(二)对教师的危害教辅依赖会阻碍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和教师专业成长。
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之标志。
[3]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需要做很多创新性的工作,独立思考和体悟课堂是形成教学风格的必由之路。
“有现成的英语教辅可用,客观上也弱化教师创造精神,有些教师患上了教辅依赖症。
这一点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上体现明显。
《牛津高中英语》试行已近十年,除了教材配套,有些教辅也提供了各类课型的课件。
很多教师采取‘拿来主义’应付课堂。
”[4]对教辅的依赖会限制教师的思维空间,束缚教师的个性发挥。
如果长时间依赖教辅资料备课、讲课,教师将会形成思维定式和行为惯例,没有自己的特色,不利于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教师专业成长就是教师个体内在专业特性和职业成就感不断提升的过程,教师专业成长更加强调内在性、自觉性和生长性。
教师专业成长内在地包含认同、养成、生发三因素良性循环的逻辑过程。
认同是教师在教育成长及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和情感态度;养成是指教师个体通过持续的系统的专业体验与自省,逐渐形成好的专业习性和品行的过程;生发即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生成与发展。
[5]教辅依赖就像是一个隐形杀手,在一开始的时候可能会给新手教师带来现实的便利,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教师无法完成“认同、养成和生发”三个过程,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辅书的滥用,还导致了一些教师教学和研究能力的下降,直接影响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目前有些教师长期依赖各种教辅书或教参,离开这些东西,有的老师就无法上课,也有的老师连一份像样的试卷都出不出来。
”[6]长期有教辅依赖的教师还会因为成就感的缺失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三)对学生的危害学生使用的教辅资料大体上分为三类:讲解类教辅、练习类教辅与备考类教辅。
由于对它们的过度使用而形成的教辅依赖同样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危害,下面分别谈一下这三类教辅对学生的危害。
1.讲解类教辅替代学生进行精细加工的工作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新知识后,需要在课下的时间针对课上的内容进行自己的精细加工,这个过程是掌握知识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这中间需要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必须亲力亲为。
而讲解类教辅资料却在某种程度上替代学生进行了精细加工的工作,有些讲解类的教辅针对教科书内容的分析已经达到了抽丝剥茧的程度,各种表格汇总、思维导图层出不穷,学生在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情况下直接翻看教辅资料,表面上似乎达到了“短平快”的效果,但实际上学生并没有真正经历将原始信息加工提取保存记忆的过程,没有经过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也就缺失了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更体会不到探求真知的艰辛。
一切来得太容易绝非是一件好事。
2.练习类教辅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学生课下做一定量的练习题是必要的,其目的是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加深理解、巩固提高。
练习题的题目是有严格的质量要求的,它必须与课程标准保持高度的一致性,科学把握题目的难度和适切性。
题目的量也并不是越多越好,只要能够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就应该适可而止。
然而市场上很多练习类教辅大量“偏、难、怪”的题目屡见不鲜,导致学生被大量同质化的训练所僵化和挫伤,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智慧与思维,消磨了学生的兴趣与动力,阻滞了学生的智力发育、知识习得和兴趣生成。
[7]“题海战术”的传统学习方式更是让题目数量达到非理性的程度。
这样在“质”和“量”的双重压力下,教辅依赖严重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3.备考类教辅挑战学生价值观学生参加考试是为了检验自己某一段时间内的学习状况,备考过程是统合知识、差漏补缺的过程。
然而一些备考类教辅一味追求所谓“考试技巧”,提供“答案模板”,这种做法会对学生在思想上造成很坏的影响。
有些学生会认为平时努力学习并不重要,只需要在考试之前背背“模板”就行了,一样可以顺利通过考试甚至获得高分。
这种投机取巧的心理事实上已经在某些学生群体中蔓延开来,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正面引导,就会对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挑战,非常值得我们警惕。
二、教辅依赖的成因(一)师生的畏难情绪和浮躁心态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和挑战。
面对困难,一部分老师和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不是想着通过自己的思考尝试着解决问题,而是转向教辅资料试图寻求或者拼凑出完全的解决方案。
这种“坐享其成”“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是导致教辅依赖的主要原因。
(二)教辅的“有效性”教辅本身的“有效性”是导致教辅依赖现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教辅编写是非常具有针对性的,使用教辅资料确实能给教师和学生省去不少的“麻烦”,能够在短时间内找到问题的“标准答案”,比自己分析思考来得更快。
这种表面上的“有效性”使得其背后的潜在危害得以隐藏,契合了师生的需求,当然也就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三)惯性心理和学习惰性惯性心理是指人们习惯性地因循以前的思路解决问题,仿佛物体运动的惯性。
如果一位教师在连续的几节课当中都在利用教辅资料备课、上课,教学过程也没有发生什么意外,那么他就可能在接下来的课程中采取同样的方式完成他的教学。
学习惰性是指学习者对学习的自动拖延并伴随不良情绪体验的心理状态。
[8]学习惰性是普遍存在于教师和学生之中的,它是影响学习行为和学习效率的重要心理因素。
而教辅的存在会在很大程度上加重部分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惰性,因为他们可以选择使用教辅在较短的时间处理自己的学习任务。
惯性心理与学习惰性是导致教辅依赖日益严重的直接原因。
(四)长期形成的应试文化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經推行实施很多年了,素质教育也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是在我们的学校中,应试文化依然存在,纸笔测验仍然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主要方式。
在考试的压力下,“刷题量”成为考试成绩的保障,也就不难解释各类教辅资料连年保持畅销的原因了。
三、针对教辅依赖现象的应对策略(一)从加强思想意识教育入手想要摆脱对教辅的依赖,可以从加强思想意识教育入手,帮助有教辅依赖的师生克服畏难情绪和浮躁心态,静心施教、踏实求知。
可以通过教研例会或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广大师生展开对这一问题的深入讨论。
让每一位教师、学生都清楚地意识到教辅依赖的危害,在思想上统一认识、达成共识。
(二)回归课程标准,拿生活当教辅课程标准是教科书的编写依据,而教辅是对教科书的解读和诠释。
教辅依赖过度关注了下游的教辅而忽视了上游的课程标准,这就使教学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摆脱对教辅资料的依赖,可以灵活地将课程标准、教科书、教辅资料整合利用,突出强调课程标准的地位和作用;可以拓展自己的思路,拿生活当教辅,把自己和同学们的生活实例融入课堂中,读好生活这本书,它是一本更有效、更精彩的“教辅”。
(三)留给学生更多思考时间,鼓励学生个性解读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惰性,课上以问题为中心设置环节,引导学生多思考,鼓励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看问题;课下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解决创造性的综合问题,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具备更多时间上、空间上的可操作性。
(四)练习题科学配方,一例多题,一题多解学生练习题要做到科学配方,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可以在一个情境中变换条件设置多个题目,也可以要求用不同的解决办法求解同一道题目,突破思维定式,跨越“题海战术”,真正达到加深理解、巩固提高的作用。
(五)在行动上改变评价方式1.对教师的评价制定发展性的教师评价标准,强调教师课堂教学的创生性、灵活性。
用评价的机制激励教师体悟课堂,突破惯性;用评价的方法促使教师交流互鉴、相互学习。
以老带新,责任共担,帮助新手教师摆脱教辅书,直面真问题。
2.对学生的评价发挥多元评价的作用,用评价的互动方式鼓励学生减少对教辅资料的依赖,打开自己的思路,自己动手对知识进行深层加工,给学生展示、评价的机会;加强考试命题研究,注重独特创造,增强试题的“反模板、反套路、反押题”的特性,真正考出水平、考出能力。
参考文献:[1]靳玉乐.反思教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102.[2]李臣之.论教学内容创生:规定性要素及基本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07(2):3.[3]李如密,黄慧丽.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机制探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3(05):60-63.[4]张世建.高中英语教辅资料使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5(01):45-47.[5]洪早清.教师专业成长:认同、养成、生发[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12):99-105.[6]杜德栎.“教辅依赖症”文化及其危害浅析[J].教学与管理,2012(15):103-104.[7]张辉蓉.教辅资料顽疾隐痛且蔓延着[J].中国教育学刊,2014(04):107.[8]樊琪,程佳莉.学习惰性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8,31(06):1458-1460.◎编辑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