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满族忌食狗肉有着怎样的历史
满族人不吃狗肉的历史传说
相传,在明朝末年的朝中有两位大人,一个姓肇,一个姓李,两人同在朝中为官,肇大人有个嗜好,酷爱围棋,出朝后没事的时候就去庙里找道长下棋,兴起的时候饭也顾不得吃,肇大人的太太就让家努王皋去找,每次王皋去找道长远接近送非常客气,肇大人也没觉出什么,满满的肇大人觉得不大对劲,对王皋比他还客气,里面一定有原因,一次散朝后肇大人来到庙上下棋,追问道长情由,道长笑而不答,肇大人穷追不舍,道长言;此乃天机不可泄露,肇大人继续追问,没办法道长说;王皋有龙骨,肇大人明了,啊,原来如此。
回家后肇大人思考了一夜,原来肇大人膝下无子,经过一夜的思考,肇大人决定让王皋和夫人睡觉,王皋那里敢做,苦苦的哀求肇大人,在肇大人的威逼下,夫人怀上孩子,当孩子长到三岁的时候肇大人家里遭了一把天火,家人全部被烧死。
就剩下着个三岁的孩子,同朝为官的李大人收留了肇大人的孩子,这孩子天生的聪明伶俐,却长的比同龄人大的许多,颇会来事,很讨李夫人的`欢心,对待这个孩子比己出的还要好,当孩子七岁的时候那更是出类拔萃。
当时明朝的太师夜观星象对皇帝说紫微星下凡了,于是明朝开始大规模的图杀小孩,一次李大人洗脚,这个孩子帮李大人倒水的时候看到李大人脚上有三个痦子便问李大人是怎么回事?李大人说道,孩子,咱们能享受这荣华富贵全靠这三个痦子,孩子说道,那我怎么长了七个呀,李大人一听吓了一跳,赶紧脱来我看,李大人一看全明白了,啊,原来皇帝要找的人就是他,这怎么得了。
夜里李大人和夫人商量了一夜,夫人就是不同意交出,第二天李大人走后夫人怕李大人报告皇上,就牵了家里的一匹好马,打开了后花园的后门说道,孩子,你快跑吧,我也救不了你啊,能跑到那里是那里,于是这个孩子骑上马挥鞭向北跑去,当李大人领着明兵来的时候夫人已经自益身亡了,于是明兵开始北追。
那天也敢上是南风浩大,明兵追来追去追到一片芦萎地,于是明兵放起火来要把这个孩子烧死,风助火威,火借风势,不一会就把一片芦萎烧个精光,这个孩子跑到一棵大树下那马也跑死了,孩子也昏过去了,就在此时一条大清狗从河里出来,把身上的水撒瞒正个孩子的身边,大火过后孩子安然无恙,明兵远望,好象有东西在树下想要过去看看,就在此时,一群乌鸦落了下来,整整的遮住了。
满族不吃什么肉
满族不吃什么肉2篇满族不吃什么肉(一)满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和传统习俗。
在满族的饮食习惯中,有一些肉类是他们不吃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满族不吃的两种肉类。
第一种是狗肉。
在中国的许多地方,狗肉是一种很常见的食物。
然而,在满族传统中,不吃狗肉被视为一种禁忌。
满族人认为狗是忠诚和友好的动物,对于他们来说,杀害狗只是一种残忍的行为。
因此,满族人普遍不会食用狗肉。
第二种是马肉。
马肉在一些地方被视为一种珍贵的食物,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然而,在满族的传统中,马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和朋友。
满族人认为马是一种宝贵的动物,不能将其作为食物。
因此,满族人一般不吃马肉。
虽然满族不吃狗肉和马肉,但他们有许多其他美味的肉类选择。
例如,猪肉、牛肉、羊肉和鸡肉在满族的饮食中是非常常见的。
满族人还喜欢各种野味,如鹿肉和野兔肉。
这些肉类在满族的传统饮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结起来,满族在传统上不吃狗肉和马肉。
这是因为满族人将狗视为忠诚友好的动物,马则被视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和朋友。
虽然满族遵守这些禁忌,但他们仍有许多其他美味的肉类可以选择。
满族不吃什么肉(二)上一篇有提到满族不吃狗肉和马肉,本篇将继续为大家介绍满族不吃的另外两种肉类。
第三种是猫肉。
与狗肉类似,满族人也不吃猫肉。
满族传统中,猫是被视为灵巧和聪明的动物,令人喜欢。
因此,满族人认为吃猫肉是不尊重和残忍的行为,这是为什么他们普遍不会食用猫肉的原因之一。
第四种是猴肉。
在满族饮食中,猱(猴)被视为神圣的动物,具有特殊的地位。
满族人相信猴肉具有某种不幸的灵性,会带来不好的运气。
因此,他们不会食用猴肉。
虽然满族不吃狗肉、马肉、猫肉和猴肉,但他们仍然有许多其他肉类的选择。
例如,猪肉、牛肉、羊肉和鸡肉在满族饮食中是广泛消费的。
满族人还喜欢各种野生动物的肉类,如鹿肉和野兔肉。
满族的传统饮食中的这些肉类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美味。
总而言之,满族传统上不吃狗肉、马肉、猫肉和猴肉。
试论满族的食物禁忌
试论满族的食物禁忌作者:王兰马静楠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7年第08期【摘要】文章叙述了满族的食物禁忌,分析了满族的食物禁忌的渊源,不仅来源于宗教信仰,还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
满族的食物禁忌对于加强满族的民族认同有重要影响,还具有教化功能,更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满族;食物;禁忌“禁忌”在波利尼西亚称为塔布(Taboo),原意指“神圣的”和“非凡的”,后来引申为“禁止的”和“危险的”。
饮食禁忌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是人们所公认的共同遵守的条约准则。
从肃慎至女真,满族一直生活在环境相对恶劣的环境之中,随着满族入关,饮食文化不断丰富,饮食上的禁忌也越来越复杂。
这些饮食上的禁忌不仅仅反映了满族的宗教信仰,更是满族与白山黑水的东北寒冷地理气候条件相适应的结果,这使得满族这个民族有着集体的向心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激励满族不断传承和向前发展。
一、满族食物禁忌的种类1、日常食物的禁忌满族最为广泛的饮食禁忌是不杀不食狗肉和乌鸦、喜鹊之肉。
在民间,如果小孩子实在想吃狗肉的时候,家中的老人则会专门用一块布蒙住小孩子的眼睛,偷偷摸摸的吃,不能被别人发现。
但需要注意的是满族先民在渔猎文化的饮食文化属于求生型文化,生产不稳定,尚不具备产生饮食禁忌的条件,狗肉也不在禁食中。
如在《魏书·勿吉传》载勿吉男子衣“猪犬皮裘”;《三朝北盟会编》中也有男子、女真男子着犬皮的记载。
女真人时期,还尤其喜好以“生狗血及葱、韭之属”与半生饭搅拌而食。
[1]满族忌食狗肉大多数人认为这是因为狗救了努尔哈赤,这也是不准确的。
“与满族忌食狗肉有直接关系的重大事件,当是皇太极天聪六年的禁狗令。
”[2]后来逐渐形成了满族的习惯法,并成为各地满族民族认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生产行为活动的禁忌满族入关前的经济文化类型为狩猎和捕鱼。
人们最为重视的便是食物,有了食物才可以生存,因此在食物的来源上必须把持一定的度,既可以满足日常的生存又可以保证日后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吃狗肉的一些历史
关于吃狗肉的一些历史狗肉,在中国某些地区,又叫“香肉”或“地羊”。
历史: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国人就食用狗肉。
这种文化在古代东亚被广泛传播。
佛教传到日本以前,日本人也吃狗肉。
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因为喜欢猎狗而不吃狗肉。
因为这些游牧民族在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时代控制中国北方,中国北方人也把狗肉认为是低等食物。
但是中国南方人在广东,广西等地方还继续食用狗肉。
朝鲜,越南也保存这种传统文化。
中国明朝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记载四种狗肉为主的药方。
狗肉的食用地域:狗肉食用在东亚为最普遍,但在世界其他地区也有。
亚洲狗肉在东亚,如中国、韩国、朝鲜、越南、印尼各地均有食用。
中国各地均有著名的狗肉菜肴,但最主要的狗肉食用地区是中国东北和贵州到广西、广东、福建一线。
欧洲在欧洲的历史上,通常在一些危难时期,欧洲人曾食用狗肉。
如小冰期(14世纪至19世纪)初期生活在格陵兰的维京人发生严重饥荒的时候,这些欧洲人也吃狗肉。
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法国巴黎被围。
那段期间包括狗、猫在内的各种宠物,甚至动物园中的动物都被当作食物。
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记载了此事。
法国直到1910年还有狗肉铺子。
据传今天在巴黎北部仍有人吃狗肉。
其他在太平洋岛国法属波利尼西亚人们一直有吃狗肉的习惯。
在非洲,狗主要用作猎犬。
有些部落的人会在狗死后吃狗肉,但狗肉从未成为主流食物之一。
这也可能是因为狗的饲养费用较高。
在拉丁美洲的一些地区,如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有些人食用狗肉。
狗肉的特质与烹调:中医认为狗肉味咸性温,可补中益气,温肾助阳。
汉族民间的说法是狗肉可以壮阳,所以狗肉多作冬令补品。
而朝鲜族人认为狗肉清热祛火。
有一种传说把狗肉的品质和皮色联系起来,说“一黑,二黄,三花,四白”。
但也有人认为“黄狗为上, 白狗次之, 黑狗为下”。
狗肉烹调前须经浸泡或腌渍,必须将其煮熟方可食用。
狗肉适合于烧、炖、煮、煨、焖等长时间加热的烹调方法,也可以用烟熏、腌腊的方法把狗肉制成半成品。
满族礼仪忌讳
礼仪忌讳:满族尊老敬上,居家对父母三天请一小安,五天请一大安。
满族人忌害乌鸦、喜鹊、狗,有并于崇鸦、鹊、狗的习俗。
不准打狗、杀狗,不吃狗肉,不穿用狗皮。
服孝中男子不剃发,女不簪花,三年内不穿红。
室内禁忌:满族将西墙作为供奉祖先的神圣部位,不准在此挂衣物,张贴年画;西炕俗称“佛爷炕”,供有“祖宗板子”。
忌讳人们尤其是女人随便坐卧。
通常客人也不得在西炕休息,更不许将狗皮帽子或鞭子放在这里。
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不许从锅灶、火塘的三脚架上越过,不能用脚蹬踏或者随便坐在锅灶上或火塘边;不准在锅灶口或塘上烤脚、袜子、鞋靴;禁止将吃剩下的食物、骨头、鱼刺等扔进锅灶或火塘里。
0.禁杀狗满族禁杀狗、吃狗肉、服狗皮。
明末以来满族人有不食狗肉之俗。
民间相传努尔哈赤被明兵追杀,昏睡在荒草甸里,追兵放起火来,跟随他的大黄狗沾水灭火救了罕王,最后却累死了。
为报答大黄狗“救驾之恩”,满族从此不吃狗肉不穿狗皮缝制的衣服。
实际上,满族敬犬习俗是在长期狩猎生活中形成的。
狗在满族的生活和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狗可以看家、狩猎、拉纤、拉爬犁、侦察、传递情报等。
禁捕食鸦鹊满族认为鸦、鹊为吉祥之鸟,当为原始图腾崇拜之遗,也出于“神鹊救主”之意。
民间相传老罕王努尔哈赤被明兵追杀,躲在树洞中,一群鸦鹊飞来,掩护罕王脱险,所以满族不伤害鸦鹊,并且忌食鸦鹊。
禁坐西炕满族卧室布局特点是环室三面筑火炕,其西炕窄,下通烟道,炕口一般不摆设杂物,因为西炕壁上供奉着神圣的祖宗板。
祖宗板上放有神匣,神匣内有祭神的神器或神木,故而忌坐西炕。
祭祀中的禁忌满族家祭中的禁忌有:不许怀孕者、衣狗皮者、疯癫者、僧丐、衣孝者入祭,祭祀吃剩的骨头和肉必须送到高岗上,或撒到江河中。
满族院内的索伦杆不得污秽,不许在神杆下拴马和喂家禽。
祭祀前要进行斋戒,包括沐浴更衣,不能喝醉酒,不能食肉动荤,不能参加吊丧等等。
此外祭祀之日还有十二禁忌:意不诚笃、仪度错乱、器物不洁、生气口角、衣冠不整、闲谈外事、喜笑无度、长幼无序、投犬顿器、刀勺声响、内祭未毕不洁出屋、外祭未毕不洁入屋。
为什么回族不吃猪肉,满族不吃狗肉?
为什么回族不吃猪⾁,满族不吃狗⾁?
不同的民族,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饮⾷⽂化也存在⼀定的差异,在饮⾷上也有⼀些禁忌。
⽐如藏族⼈不吃鱼,回族⼈不吃猪⾁,满族⼈不吃狗⾁,但是很多⼈却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不吃。
和⼩编⼀起看看这其中的原因吧,⽹友:看完总算明⽩了。
1、藏族⼈不吃鱼
在藏族有⼀个习惯,⼈死了之后,就会把⼫体丢到河中,⼀般情况下,⼫体被丢到⽔中后,就会被很多鱼吃掉,如果再吃掉河中的鱼,藏族⼈会认为这是对亲⼈或者先祖的不敬,这是绝对不可以发⽣的事情。
⽽且在藏族⼈的眼中,⽔流都是⾮常神圣纯洁的,他们对⽔流极为重视,⽔中的鱼⾃然也被他们当做是河中的守护神,鱼要受到供奉,因⽽他们也不会吃鱼。
2、回族⼈不吃猪⾁
回族⼈之所以不吃猪⾁,这是与他们的宗教信仰有关系,他们认为猪是⼀种很肮脏的动物,⽽且⾮常懒惰,还很愚蠢,因⽽很多被⼈嫌弃。
如果吃了猪⾁,就会变得和猪⼀样丑陋肮脏,他们很讨厌猪。
⽽且他们不吃形象丑恶的动物,⾃死的动物以及⾎液都是禁⽌⾷⽤的。
3、满族⼈不吃狗⾁
满族⼈不吃狗⾁是因为,满族⼈的先祖努尔哈⾚在和明军打仗的时候,在战役中失败,遭到了明军的追杀,于是就躲在芦苇丛中,明军直接点燃了芦苇丛,⾯对⼤⽕,努尔哈⾚命在旦⼣,这个时候作战时的狗出现在他的⾝旁,这只狗很聪明,它跳进⽔坑中,把⾃⼰打湿,然后蹭到努尔哈⾚的⾐服上,他的⾐服也被打湿了。
也因为这只狗,努尔哈⾚得救了。
因此他就下令满族⼈不准吃狗⾁。
每个民族都有⾃⼰的风俗习惯以及禁忌,都应该相互尊重。
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禁忌呢?。
满族文化满族不吃什么肉
满族文化满族不吃什么肉满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满族文化中有许多传统习俗和饮食禁忌,其中一个重要的禁忌是满族不吃猪肉。
满族人民对猪肉的禁忌源于历史和宗教原因。
在历史上,满族的始祖努尔哈赤创立了后金国,后金后来又改名为清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由于满族人民信仰摩尼教和萨满教,在宗教上对猪肉持有禁忌。
摩尼教和萨满教都认为猪是不洁动物,所以满族人民不吃猪肉是为了遵从宗教信仰。
此外,满族人民还有其他食肉禁忌。
满族人在传统文化中是以狩猎、渔猎为生的,他们尊重自然界的万物,所以不吃一些特定的动物肉。
比如满族人不吃鸽子和鸽群,在民间信仰中,鸽子是与灵魂有关的动物,人们认为吃了会给家庭带来不好的运气。
满族人也禁止食用狗肉,满族人把狗看作忠诚、勇敢的好朋友,以狩猎为生的满族人常常有狗为朋友,因此尊重狗这种动物;此外,满族人还禁止吃蛇肉,认为会带来灾难。
这些禁忌都体现了满族人对自然界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
满族文化中,餐桌礼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满族人民注重饮食的文化传承,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节日和庆典上。
满族人民认为饮食和团结和睦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大多数的聚会和宴会上,他们都会非常注重饮食礼仪。
满族人民认为吃饭是一种交流,通过餐桌上的言谈笑语,能够增进友谊和感情。
在满族人的传统文化中,餐桌上应该始终保持热烈和蔼的氛围,互相尊重和关心。
在满族人的餐桌上,每个人都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并且要遵守一定的规矩。
比如,在吃饭的时候不能够发出食物摔在餐盘上的声音,不能大声咀嚼,不能用筷子戳着盆里的食物等等。
这些餐桌礼仪使得满族人的餐桌成为一个和谐温馨的场所。
总结来说,满族文化中有很多与食肉禁忌和餐桌礼仪相关的习俗。
满族人民不吃猪肉是出于历史和宗教原因,他们还有其他一些食肉禁忌,如不吃鸽肉、狗肉和蛇肉等。
满族人民注重饮食礼仪,餐桌上的气氛应该始终保持热烈和蔼。
这些习俗都反映了满族人民对自然界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也为满族文化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满族习俗中的禁忌介绍
满族习俗中的禁忌介绍满族习俗中的禁忌介绍导语: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1644年清军入关,统一了中国,形成满汉长期杂居的局面。
满族生活中有许多忌讳,犯忌则被视为无礼貌。
满族不兴戴狗皮帽、吃狗肉,最忌讳别族人戴狗皮帽进家来。
传说,当年汗王遭难时,狗有救驾之恩,满族视之为恩祖而加以保护和珍爱。
西炕不许随便坐人。
院中有锁龙杆,不许拴牲口。
还有尊卑、等级关系上的忌讳和规矩。
新媳妇不能同公公、婆婆、丈夫同桌吃饭。
长辈吃饭,媳妇在旁伺候,否则,就视为不敬不孝。
大爷伯父辈不得同侄儿媳妇开玩笑。
侄儿媳妇不许在大爷面前露胳膊露腿。
过去满族妇女旗袍长至盖脚背,袖长至手背后,与今日之短袖旗袍大相径庭。
对神佛、祖先、帝王则三跪九叩。
女人礼仪不同于男人,有"蹲安礼",俗称"半蹲儿",即双脚平行站立,两手扶膝一弓腰,膝略屈如半蹲状。
妇女平日相见,以右手抚其额,点头为拜,俗称"抚鬓儿",即手指从眉上额头鬓角连抚三下,随后点头目视。
满族人,路上遇见不相识的`长者,要鞠躬垂手问"赛音"(满语,好的意思);如骑马,要下马闪在路旁让长辈先行。
长者也很客气地说:"谢谢阿哥,请上马先行",青年人才可上马赶路。
满族有重小姑习俗。
满族未结婚的姑娘地位很高,公婆上坐,小姑侧坐,媳妇则侍立于旁谨慎侍候。
满族人民大方好客、恪守信义。
在满族聚居地方,有人路上拾到东西要设法找到失主,找不到要招失认领。
有以"窃人之财为耻"的风习。
"邻里相处,有难必帮",一家缺米大家凑,一人打柴大家烧,为乡间邻里平常之事。
互相借贷,不需立契,只凭口头相约,恪守信义。
满族饮食 满族人的饮食有着怎样的历史
满族饮食满族人的饮食有着怎样的历史>满族人口约982万,大部分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北京市。
主要从事农业。
满族历史悠久,周秦时的肃慎及后来的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族都是满族的先民。
满族烹调以烧、烤见长,擅用生酱(大酱)。
蔬菜随季节不同而变化,杂以野菜(蔷蒿、蒙菜等)及菌类。
满族先人好渔猎,祭祀时除用家禽、家畜肉外,还有鹿、麂、獐、狍、雁、鱼等。
尤喜食猪肉。
猪肉多用白水煮,谓之“白煮肉”。
设大宴时多用烤全羊。
满人忌吃狗肉。
不戴狗皮帽子,凡是用狗皮做的东西都是禁止使用的。
据说狗救过满族始祖的命,所以满族人对狗有特殊的感情。
满族好喝茶。
东北地区满族有喝酸茶的习惯,即用小米或稷子米泡到发酵后煮熟,将米汤加茶叶煮开,放些糖即成。
也有煮制奶茶的。
满族人过去以玉米、稗子、高粱米、小米、荞麦为主食,现在以小麦、大米为主食。
主食品种丰富,有饽饽、煮饽饽(饺子)、米饭、秫米水饭、高粱米(秫米)豆干饭、饸饹、豆擦糕、酸汤子等。
好吃黏食和甜味食品。
一日三餐,习惯早晚吃干饭或稀饭,晌午吃用黄米或高梁等做成的饼、糕、馒头、饽饽、米团子之类。
做干饭多用小米、高粱、玉米。
满族人喜欢吃粘食,饽饽是满族人祭祀中必备祭品。
因为它便于携带并且经饿。
八旗兵打仗,用它做军粮。
它至今仍是满族人待客的最好主食。
因季节不同做法有别,春做豆面饽饽,夏做苏叶饽饽,秋冬做粘糕饽饽。
豆面饽饽,是将大黄米或小黄米用水浸泡磨面蒸成。
同时将黄豆炒熟磨面,饽饽蘸豆面,呈金黄色,又粘又香。
苏叶饽饽,是将粘高粱米用水浸泡磨面,将小豆煮烂成豆沙,包入苏叶中蒸成。
苏叶为农家所种,味清香。
粘糕饽饽,也是将大黄米、小黄米用水浸泡磨面蒸成,内可夹小豆泥,食用时蘸糖或油煎。
满族人习惯养猪,每年春节杀的年猪,把一部分肥肉腌在坛子里,以备一年的吃用。
其余的用来改善生活,款待来客。
农历除夕必须吃手扒肉。
日常最习惯吃的是白肉、血肠、猪肉、酸菜粉条。
吃饭时,把做好的菜连锅端上,将饭桌中间可自动开合的圆板拿下,锅坐在桌上,桌下放一火盆,对准锅底加热。
满族的禁忌有哪些
满族的禁忌有哪些满族的禁忌有哪些满族曾建立了清王朝,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满族的禁忌有哪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满族的禁忌禁杀狗:满族禁杀狗、吃狗肉、服狗皮。
明末以来满族人有不食狗肉之俗。
民间相传努尔哈赤被明兵追杀,昏睡在荒草甸里,追兵放起火来,跟随他的大黄狗沾水灭火救了罕王,最后却累死了。
为报答大黄狗“救驾之恩”,满族从此不吃狗肉不穿狗皮缝制的衣服。
实际上,满族敬犬习俗是在长期狩猎生活中形成的。
狗在满族的生活和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狗可以看家、狩猎、拉纤、拉爬犁、侦察、传递情报等。
禁捕食鸦鹊:满族认为鸦、鹊为吉祥之鸟,当为原始图腾崇拜之遗,也出于“神鹊救主”之意。
民间相传老罕王努尔哈赤被明兵追杀,躲在树洞中,一群鸦鹊飞来,掩护罕王脱险,所以满族不伤害鸦鹊,并且忌食鸦鹊。
禁坐西炕:满族卧室布局特点是环室三面筑火炕,其西炕窄,下通烟道,炕口一般不摆设杂物,因为西炕壁上供奉着神圣的祖宗板。
祖宗板上放有神匣,神匣内有祭神的神器或神木,故而忌坐西炕。
祭祀中的禁忌:满族家祭中的禁忌有:不许怀孕者、衣狗皮者、疯癫者、僧丐、衣孝者入祭,祭祀吃剩的骨头和肉必须送到高岗上,或撒到江河中。
满族院内的索伦杆不得污秽,不许在神杆下拴马和喂家禽。
祭祀前要进行斋戒,包括沐浴更衣,不能喝醉酒,不能食肉动荤,不能参加吊丧等等。
此外祭祀之日还有十二禁忌:意不诚笃、仪度错乱、器物不洁、生气口角、衣冠不整、闲谈外事、喜笑无度、长幼无序、投犬顿器、刀勺声响、内祭未毕不洁出屋、外祭未毕不洁入屋。
满族的节日习俗二月初二,亦称龙抬头的日子。
在满乡新宾居住的满族人十分重视这个民间节日,如同过年或过大节一般。
妇女们在头节就忙着筹备东西,首要的是“山房草”(亦称苫房草),以及各色布块、五彩绒线等。
二月初一动手串龙头、龙身、做龙尾。
她们把山房草叶去掉,将秸杆剪成大则二寸有余,小则一扁指宽的节骨,再把各色花布剪成食指指甲大小的圆布。
为什么迷信说不能吃狗肉
为什么迷信说不能吃狗肉
迷信说不能吃狗肉的原因很多,而这种说法至今也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
这其
中历史文化因素极为重要,也正是这些历史文化因素使得它传承至今。
首先,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有着恭敬马,尊重狗的思想。
从礼仪文化来看,把狗当作一种宠物,这已经深入人们的血脉。
乾隆曾说:“弃也必弃人,而不弃狗。
”说明了他对狗的敬畏程度。
可以说,人们尊重狗关系到文化的传承,也就是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尊重狗就是尊重文化。
其次,在道家的思想中,狗具有保护人的神奇力量,是守护神的象征。
据传说,青山狐仙由变成狗,护卫其后,故有“狗神保佑。
”也因此,人们在过去非常尊重狗,也认为它能带来福运,以及保护家宅免受魔鬼的侵害。
此外,晚明时期,“驱邪”这一护宅观念甚为流行,普及到民间,成为人们信奉的根本教义。
相貌凶恶的狗也受到众人仰慕,他们认为,狗能够抵御邪灵、妖怪,能带来安宁,挡住不祥之气。
因此,这也是人们不吃狗肉的一个原因。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狗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拥有象征
性的意义,被认为是家里神圣的动物。
祭祀神的时候,作为贡品的“狗肉”也具有特殊的意义。
人们认为,此时此刻把这些神圣的物品带进去,可以防止魔鬼的入侵,以及求得神明的庇佑。
总之,迷信说不能吃狗肉,历史文化因素是重要的,古代人们尊重狗,视其为
神祇的象征,认为狗可以带来福运聚宝,保护家宅免受魔鬼侵害。
因此,尊重狗,认为不能吃狗肉以礼节传承,也是对道家思想的一种尊重和体现。
满族人不吃狗肉的由来
满族人不吃狗肉的由来作者:来源:《文理导航·点金作文》2013年第01期在满族诸多风俗中,有一个禁忌风俗:即满族人对犬特别敬畏。
满族从前家家养犬,谁家有一头或几头身材高大、毛色漂亮、勇猛性烈的家犬,也是十分自豪、荣耀的事情。
平时对犬格外善待,自家的犬不许别人随意打骂。
犬死之后,如同安葬一个家人那样,带着万分悲痛的心情加以掩埋。
满族无论是谁,不准吃狗肉,不准戴狗皮帽子,不准铺狗皮褥子,不准以狗皮缝制衣服。
说起这一习俗,民间传说也是由努尔哈赤传下来的。
话说在明朝,努尔哈赤的祖父是建州首领,明朝为了牵制努尔哈赤的祖父,就令努尔哈赤到总兵李成梁身边当侍卫,实际上就是人质。
李成梁脚心上有三颗痣,有相面者说主大富大贵,李成梁因此自豪无比,总和认识的人炫耀。
一天李成梁的一个家奴听后对李成梁说:“三颗痣能大富大贵,那脚上有七颗痣的人呢?”李成梁听后大惊,忙问是谁?家奴说努尔哈赤脚上就有七颗痣。
李成梁想努尔哈赤脚踏七星,这可是天子之像啊!此人不除,日后必成我大明后患。
于是,李成梁对努尔哈赤顿起杀心。
李成梁要杀努尔哈赤的消息被李家的一个丫环得知,她忙通知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只好连夜逃跑,努尔哈赤有一条狗,对他忠心耿耿,时刻不离左有,努尔哈赤逃跑时,它也跟着跑了出来。
李成梁知道努尔哈赤逃跑后,急忙派兵追赶,努尔哈赤慌不择路,逃入一片荒草地,荒草茂密,地域宽阔,李成梁的人马不好深入,就派兵包围了这片荒草地,并放起大火,想烧死努尔哈赤。
恰巧努尔哈赤跑了一夜,又困又乏,看看没有追兵,倒地便睡着了。
这一睡非同小可,当大火烧到身边时,努尔哈赤还在酣睡,那条狗眼看主人要遇难,急忙用嘴去叼努尔哈赤,可是,任凭狗怎样去叼,努尔哈赤也醒不来,情急之中,狗看到不远处有一个小水坑,它就跳入水坑把身体沾满水,跑回努尔哈赤身边,在地上打滚,压灭大火,就这样不知多少个回合,火被扑灭了,那条狗却累死啦。
这一切,努尔哈赤浑然不知。
整个草地的大火燃尽后,明朝大兵进行搜索,除了看到一群乌鸦和喜鹊外,一无所获,只好怏怏而归。
满族人不吃狗肉
满族在新疆是人口较少的民族,他们一些习俗也非常有趣。
据说,满族人不杀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不铺狗皮褥子,同时也不伤害喜鹊。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民间有“狗救驾”和“鹊救驾”的故事。
传说,满族的祖先努尔哈赤有一次被明朝总兵李成梁追赶,眼看追近,努尔哈赤急忙躲藏在一滩芦苇荡里,追兵难以寻找,就纵火烧芦荡,顿时,大火蔓延芦荡,追兵以为努尔哈赤被活活烧死,其实努尔哈赤只是被烟熏倒了,当火势就要蔓延到他身上时,有一只黄狗跑到水里,沾一身水,在努尔哈赤身上打滚,他身上的火被扑灭了,但黄狗却累死在他身旁。
后来,当明兵前来搜索时,一群喜鹊铺天盖地落在努尔哈赤的身上,明兵以为喜鹊在叼啄尸体,努尔哈赤已死无疑了,于是撤兵回朝。
等努尔哈赤醒来时,发现身上落着喜鹊,身边躺着一条黄狗,这才明白是黄狗和喜鹊救了他。
“狗救驾”和“鹊救驾”的故事不一定真实,但对过去以狩猎为生的满族人来说,狗是左右臂,是猎取生活资料的主要生产工具。
满族人出猎时以狗为向导,跟踪追捕野兽。
好的猎犬,不但能寻踪报讯,还能直接捕获露野味,所以满族人对狗十分偏爱,有的地方在满族姑娘出嫁时,还有把狗作为陪嫁的习俗。
喜鹊是许多民族都喜爱的鸟类,常言说:喜鹊叫,喜来到。
所以满族人对喜鹊也十分喜爱,并把喜鹊视为神鸟,从不伤害,并在自己庭院竖立长杆,备以食物,供喜鹊食用。
所以,我们到满族家里作客时,不要戴狗皮帽子,不要穿狗皮大衣,以免引起他们的不高兴。
因为一个誓言 清朝皇帝自始至终不吃狗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因为一个誓言清朝皇帝自始至终不吃狗肉
导语:都说努尔哈赤是仙女误吃了神鸟衔来的红果而生,就像朱元璋出生时天显异像一般,荒诞不经。
努尔哈赤的直系祖先是他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如果
都说努尔哈赤是仙女误吃了神鸟衔来的红果而生,就像朱元璋出生时天显异像一般,荒诞不经。
努尔哈赤的直系祖先是他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如果从家庭出身来看,爱新觉罗家族的确有过显赫的历史。
到了努尔哈赤父亲这一辈,他的父亲塔克世也是个女真贵族,奉行的是一夫多妻的制度,很幸运,努尔哈赤是塔克世的正妻额穆齐(建州女真首领王杲的义女)所生的长子,在家里的地位还算不错。
努尔哈赤十岁那年,他的生母去世,从此以后开始遭到继母的白眼,父亲也对他辱骂。
失去母爱的努尔哈赤愤懑的离开了自己的家,带着弟弟舒尔哈齐寄居到外祖父王杲的家中。
万历二年(1574年),王杲煽动建州各部及蒙古三卫袭扰大明边关,并对边关的汉人实行残忍的杀戮,于是遭来了李成梁的大军镇压,王杲后来被押解京师枭首,而努尔哈赤也在这场劫难中成为了明军的俘虏。
李成梁见到努尔哈赤兄弟俩乖敏可怜,一番询问之后,免了他们的死罪,还将他收为账下,充作了亲丁。
人的命运就是这样变幻难测,努尔哈赤因祸得福。
本为李成梁的阶下囚,转而变成了亲信家丁。
虽说并非出自个人本意,但比起毫无温暖可言的家庭,兵营不失为容身之地。
俗话说的好“人有旦夕祸福”。
人生的命运的转折往往也在一瞬间。
时年努尔哈赤已经长成了仪表堂堂帅小伙了,富有野味的个性和气质,居然牵动了李成梁一个小妾的心,这位与努尔哈赤年纪相仿的小
生活常识分享。
满族不吃狗肉的故事
满族不吃狗肉的传统习俗可以追溯到他们的祖先时期。
满族先人以打猎为生,他们把狗当作忠实的伴侣和重要的狩猎伙伴。
在满族的神话和传说中,狗被视为忠诚、勇敢和聪明的象征,因此满族人对狗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敬意。
在满族的传统中,狗不仅是狩猎的得力助手,还是忠诚的守卫和护卫。
满族先人在荒野中生活,面对严寒、饥饿和危险,狗始终陪伴在他们身边,保护着他们的安全。
因此,满族人把狗视为忠诚、勇敢和聪明的象征,对它们怀有深厚的感激和敬意。
此外,满族人还认为狗是他们的祖先和神灵的化身。
在满族的神话和传说中,狗是通向神界的使者,可以传达神灵的旨意和保佑人类的平安。
因此,满族人对狗有着特殊的信仰和崇拜,将它们视为神圣的存在。
由于上述原因,满族人一直遵循着不吃狗肉的传统习俗。
在他们看来,吃狗肉不仅是背叛了狗的忠诚和勇敢,也是对祖先和神灵的不敬。
因此,满族人始终坚持着这个传统,并在后代中传承下去。
总之,满族不吃狗肉的传统习俗源于他们与狗之间的深厚感情和敬意,以及对狗的神圣信仰和崇拜。
这个传统在满族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并被满族人代代相传至今。
为什么同在东北,满族人不吃狗肉,鲜族人爱吃狗肉?浅淡吃狗肉史
为什么同在东北,满族人不吃狗肉,鲜族人爱吃狗肉?浅淡吃狗肉史先说满族人为什么不吃狗肉。
民间传说,义犬曾经救过努尔哈赤的命,所以罕王发迹之后下令禁止食用狗肉。
不过,据专家考证,这个故事在史料中并没有记载。
也有专家提出这样的观点:“考诸史籍,实因满族先人在古代长期的渔猎生活中,狗对人们的经济生活起到过重要的帮手作用,后来人们不忍心杀食其肉,逐渐形成了忌食狗肉的习俗。
”我觉得这个观点,基本是可信的,尽管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认为南宋《茅斋自叙》书中曾提到阿骨打与诸酋聚会时,吃过狗肉。
但是这条记载,并不能说明女真族人没有不食狗肉的风俗。
最多只能说明不食狗肉,并不是一种严格的禁忌。
其实,从史料上看,并没有满族不可以吃狗肉的规定。
现在的满族人,虽然没有特别爱吃狗肉的习惯,一般也并不是特别的排斥。
早期的满族(女真人)一般不吃狗肉,则是游牧民族的普遍习俗。
蒙古族的牧民,也一样不吃狗肉,狗是打猎、放牧和看家的必备,是重要的生产资料。
当然不能吃。
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并不善于耕种,而是喜欢过渔猎生活。
狗是极为重要的打猎工具,不只如此,狗拉爬犁还是极为重要的交通工具。
拉爬犁的狗,吃的就是肉。
最近我看野史记载,早期女真人养猪,甚至养熊,肉就是给狗吃的。
狗这么金贵,本身就是吃肉的,又怎么会养狗吃肉呢?而且女真人也不缺肉食。
鲜族人为什么爱吃狗肉?一种说法是狗肉好吃,所谓“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
其实本质原因是,鲜族人和汉族人一样,属于农耕民族。
早期的农耕民族获取肉食并不容易,而且狗只能看家,少了打猎、放牧的功能,相对来重要程度差了很多。
对于农耕民族来说,牛是不能公开吃的,因为要用来耕种。
羊比较少,吃不到。
猪倒是最好的肉食来源,但是早期农业产出有限,并没有太多的粮食用来养猪。
时至今日,农村就算养猪,也是要养肥了到年底才会杀。
苏轼的“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误导了部分当代人。
猪肉的价贱如土,只是相对苏大学士的薪水而言,并不是真得那么便宜。
狗肉的文化故事
狗肉的文化故事1、有一个典故叫挂羊头卖狗肉,狗肉的地位是不如羊肉的,所以古代一些奸诈的商人,就会以狗肉来冒充羊肉出售。
秦朝著名的刺客高渐离就是以屠狗为生,与现在专门宰杀猪牛羊的屠夫是同样的,古代饲养狗的人会比较多,就和现在养猪没有什么差别,狗的饲养比猪的饲养要容易一些,古人因为寄生虫的问题不太愿意食用猪肉,但是对狗肉却是没有禁忌的,只不过在国家正规的宴席上,还是喜欢以羊肉为尊,狗肉大多在民间食用的比较多。
2、相传,汉高祖刘邦年轻时不务正业,东游西逛,到处吃喝欠账。
一天,他正在城里游荡,看见一个黑塔似的大汉在卖狗肉。
这黑汉子长得特别强壮,显得很凶悍,刘邦也不管身上一文钱也没有,便要了二斤狗肉,大吃大嚼,一边吃,一边叫:“好吃!好吃!痛快!”大伙见了,立刻围上来,一会儿就把狗肉买光了。
黑汉子高兴极了,他拍了拍刘邦的肩膀,说:“朋友,多谢你吃我的狗肉,这顿狗肉算我请你了!”刘邦一听,正合心意,刘问黑汉子:“卖狗肉的朋友,你是谁?”“俺叫樊哙!”从此,二人成了好朋友,刘邦就住在樊哙那儿白吃白喝。
时间一长,樊哙有些不高兴了,心想:“刘邦兄弟什么都不做,只知白吃白喝,明天我到泗水对岸去卖,看他怎么办。
”第二天,樊哙起了个大早,挑着热腾腾的狗肉悄悄地走了。
刘邦一觉醒来,不见了樊哙,急忙向邻居打听,才知道樊哙到河对岸卖狗肉,便迫不急待地赶到对岸。
说也奇怪,没有刘邦,樊哙的肉果真卖不出去;刘邦张口一嚼,那狗肉一会儿就卖完了。
以后,刘邦还是天天白吃,樊哙的生意也日日兴旺,再后来,刘邦斩蛇起义,反抗暴秦,樊哙也跟随他参加了起义军,成了他的得力战将之一。
在鸿门宴上,樊哙还舍命救了刘邦一次。
大将军,左丞相,可以说是一个屌丝逆袭人生的成功典范。
满族的禁忌
满族的禁忌1.满族不许戴狗皮帽、吃狗肉,最忌讳别族人戴狗皮帽进家来。
满族过去忌吃狗肉,假若小孩一定要吃,须用一块布蒙起给他躲着吃。
传说,当年汗王遭难时,狗有救驾之恩,满族视之为恩祖而加以保护和珍爱。
2.许多人对乌鸦没什么好印象,甚至有厌恶之感。
但满族人例外,非但不哄打乌鸦,反而对其倍加珍爱。
在满族聚居的地区,许多人家的院子里都立有一个高高的索罗杆,这个就是为了喂乌鸦、喜鹊而立的,在索罗杆上面有一个斗,在斗里装有猪肉、猪下水以及米等食物,以此来喂乌鸦和喜鹊。
那么这些不受人喜欢的乌鸦,为什么能够得到满族人的敬重呢?相传,满族始祖老罕王努尔哈赤在一次战斗中,他带着几个人与敌军遭遇。
众多的敌兵眼看就把他们给包围了,万般无奈,老罕王努尔哈赤只好让所有的人都躺在地上装死,这时正好有一些乌鸦和喜鹊飞了过来,并落在了他们的身上。
敌兵上来后一看,有许多乌鸦、喜鹊落在他们身上,就误认为这些人都死了。
这样就骗过了敌兵,老罕王努尔哈赤他们死里逃生。
从这以后,满族人每到祭祀时,都忘不了乌鸦的恩情,总要拿一些猪肉、下水和米之类的食物来喂乌鸦和喜鹊,如果谁要是哄打乌鸦和喜鹊,那就要遭到众人的谴责。
3.满族崇尚西方,以西为上。
所以西炕是供奉神明和先祖的地方,不许随便坐人。
4.过去忌在西炕或北炕上过世,人去世入棺后由窗户抬出。
5.院中的锁龙杆,不许拴牲口。
6.还有尊卑、等级关系上的忌讳和规矩。
新媳妇不能同公公、婆婆、丈夫同桌吃饭。
长辈吃饭,媳妇在旁伺候,否则,就视为不敬不孝。
大爷伯父辈不得同侄儿媳妇开玩笑。
侄儿媳妇不许在大爷面前露胳膊露腿。
过去满族妇女旗袍长至盖脚背,袖长至手背后,与今曰之短袖旗袍大相径庭。
7,产忌。
怀孕5月以上者,禁入马棚,亦不准牵马。
产房内禁放玉器,产妇亦忌见玉器。
故产前须把所有玉器拿出来产房或用红布包好。
8,婚忌。
旧时满族有不与汉人通婚的禁忌习俗。
俗语云:"旗民不交产,满汉不能婚"。
此禁忌现已改变。
满族不吃什么肉
满族不吃什么肉问题一:满族人不吃什么肉?满族人历来不吃狗肉,视狗为自己的挚友。
问题二:满族不吃什么肉答:服狗皮,忌食狗肉,然而,要问起来他们的这个风俗是怎样形成的,他们为什么要忌食狗肉呢?对于这个问题,不论是满族人自己,还是民俗专家,至今仍然是见仁见智。
关于满族人忌食狗肉的原因,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
一是义犬救罕王说。
此说源于满族的民间故事,便说法亦不相同,一说努尔哈赤脚上有红痣,被明辽东总兵李成梁所忌,欲 ... 之。
努尔哈赤在李成梁小妾的帮助下骑青马带犬逃出,明兵随后追来,先射 ... 青马,努尔哈赤逃入河边芦苇中,因过度疲劳而睡去明兵找不到努尔哈赤,就放火烧荒,那狗见罕王不醒,就跳到河中浸透全身,再跑到他身边,把苇草淋湿,狗反复这样做,罕王得救,而狗累死。
罕王发誓,再不食狗肉问题三:满族人不吃啥肉?跟汉族人可以结婚吗?满族人不吃狗肉, ... 人不吃猪肉问题四:为什么满族人不吃猪肉满族人不仅喜爱吃猪肉,而且其吃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烤全猪,就是其中最讲究的了,这是用来招待最尊贵的客人的。
平常满族人吃猪肉的 ... 主要有白煮、“白肉血肠”、小肉饭等等。
满族人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凡是用狗皮做的东西都是禁止使用的。
据说狗救过满族始祖的命,所以满族人对狗有特殊的感情。
问题五:关于满族不吃什么的问题他们确实是不吃狗肉,传说中是狗救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发令说贰后满人不允许吃狗。
但那都是以前的事了。
现在的人谁还管那些啊。
... 吃猪的也不少啊。
问题六:各民族不吃什么肉?求解答?信佛教的一个支系的人们不吃肉。
至于回、维等 ... 民族,只是不吃猪肉;满族不吃狗肉问题七: ... 不吃猪肉,满族不吃狗肉,苗族不吃牛肉,达翰尔族不吃驴肉,藏族不吃鱼肉,汉族不吃什么肉对,你说的很对,这就是每个民族在饮食上的特点,说到汉族的饮食,是除了人肉不吃外,各种肉通吃,没有忌讳,真心在帮你期待采纳,问题八:满族正红旗忌吃什么满族的进餐习俗和饮食礼仪很多。
为什么回不吃猪,满不吃狗,藏不吃鱼
为什么回不吃猪,满不吃狗,藏不吃鱼
所有人都知道,中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五十六个民族每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都不一样,而且还有一些少数民族,他们都会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尤其是在饮食方面,所以大家在旅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入乡随俗,要注意别人的忌讳。
我们先说回族。
回族人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但是伊斯兰教是禁止吃猪肉的。
因为他们认为猪是属于不挑食的什么都吃的杂食动物,而且猪的生活环境非常脏,所以他们认为猪的灵魂是不干净的,所以他们不吃猪肉。
而相对于猪,牛羊都是单纯的吃草,所以在他们眼里,牛羊的灵魂比猪干净多了,所以回族人就只吃牛羊肉但是不吃猪肉。
满族是不吃狗肉的。
这个习俗要追溯到清朝的奠基者努尔哈赤时代。
传说当年努尔哈赤被敌军追杀,慌忙中躲进芦苇丛,追兵难寻,便用火烧芦苇。
一只大黄狗见状赶忙跑到水里,打湿全身后在努尔哈赤身上打滚。
最终黄狗在烟熏火燎中累死在努尔哈赤身旁!
还有藏族不吃鱼。
藏族人的生老病死都有水葬的习惯,就是在人死后将尸体丢进河里让尸体漂流,有时候就会被鱼吃掉。
藏族人认为吃鱼就等于在吃自己的祖先和亲人,所以他们从不吃鱼。
汉族人口最多,有什么不吃的呢?在古代的时候,其实汉族人是忌讳吃牛肉的,因为古代人是要农耕的,牛是农耕的主要动物,所以一般的;老百姓不能吃牛肉,如果被发现了可能要坐牢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揭秘:满族忌食狗肉有着怎样的历史
导语:一是义犬救罕王说。
此说源于满族的民间故事,便说法亦不相同,一说努尔哈赤脚上有红痣,被明辽东总兵李成梁所忌,欲杀之。
努尔哈赤在李成梁
一是义犬救罕王说。
此说源于满族的民间故事,便说法亦不相同,一说努尔哈赤脚上有红痣,被明辽东总兵李成梁所忌,欲杀之。
努尔哈赤在李成梁小妾的帮助下骑青马带犬逃出,明兵随后追来,先射杀青马,努尔哈赤逃入河边芦苇中,因过度疲劳而睡去明兵找不到努尔哈赤,就放火烧荒,那狗见罕王不醒,就跳到河中浸透全身,再跑到他身边,把苇草淋湿,狗反复这样做,罕王得救,而狗累死。
罕王发誓,再不食狗肉。
闫崇年《努尔哈赤传》采用了这个说法。
而春风文艺出版社的《满族民间故事选》第二集中《义犬的故事》却说:萨尔浒大捷后,罕王努尔哈赤大宴群臣将士,其叔龙敦早有篡权野心,乘机将罕王灌醉后送回大帐,龙敦见罕王大醉,而周围又无人,拔钢刀欲杀之,此时,罕王养的一条大黄狗,忽然窜到帐内,先咬醒罕王,再向龙敦扑去,咬伤龙敦后,被龙敦所杀,但罕王已醒,很快杀死了龙敦,平定了叛乱。
于是老罕王厚葬了黄狗,并下令不准再吃狗肉、穿戴狗皮。
应该说,这两个传说后面的历史真实性都是不可靠的。
努尔哈赤不仅没有一个叫龙敦的叔叔,而且其被李成梁哺养过,只因脚长红痣,险些被害,多亏成梁小妾和义犬相救的故事亦属附会。
再说努尔哈赤如果曾正式下令不许食狗肉,《满文老档》应该有记载。
因此,一个晚出的故事能影响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风俗的说法,其真实性本身就是值得怀疑的。
二是源于满族先人的风俗说。
赵宏《略谈满族文化之饮食习俗》认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