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名校高三语文高考复习文学作品类阅读——作用意义效果类导学案附答案解析
2019-2020年浙江名校高三语文高考复习文学作品类阅读——概括主旨类最新精品导学案附答案解析
2019-2020年浙江名校高三语文高考复习文学作品类阅读——概括主旨类最新精品导学案附答案解析【真题展示1】联系全文,概况本文主旨。
(xx江西卷)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思路】考查对文章中心意思的概括,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的分析与评价作为哲理性散文,考生可以巧妙地利用前面的试题的思路和答案,结合全文作者的观点来回答。
有效信息集中在文章后半段,考生要进行勾画、筛选、合并、归纳、提炼等程序,然后用简练的语言来组织答案。
归纳主旨的模式为“通过……的叙述,表达了……抒发了……”。
【参考答案】文章通过对几千年前孔子及其弟子的“木车的激情”的怀想和高科技时代人们精神现状的反思,抒发了作者对“木车的激情”的崇敬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现代人心灵缺失现状的忧思与批评。
【真题展示2】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xx年广东卷)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小说通过饥荒中妻子维护丈夫尊严并为他省下口粮的小故事,不但表现了患难与共的真情,也歌颂了二战后饥荒中,人们互相砥砺互相关爱的精神。
【解题思路】第二段中,妻子已经很明确判断出丈夫偷了面包,但她并没有明言。
丈夫在被窝中吃面包,妻子可以安然入睡,也体现了她对丈夫深挚的爱。
最后妻子以谎话对谎话,更能体现她对家人和家的深沉的爱。
浙江名校高三语文高考复习文学作品类阅读——语言特点类导学案附答案解析
文学作品类——语言特点类【真题展示1】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
( 2009 年湖北卷)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思路】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题干明确给出了赏析的切入点。
考生要注意举例说明,切忌空发议论;在说明其特点或作用时要扣住题干“语言典雅”的“典雅”二字。
【参考答案】①选用了诸如“山阴水曲”“隐翳”“枝叶扶疏” “清虚”“清晖”等有文言色彩的词语,格调典雅。
(或:在用词上使用了对比手法,如“强烈”与“清淡”“敞开”与“隐约”“中午的骄阳”与“落日的古红”等成对的词语并举,使语言繁富而典雅。
)②句式上长短相间,以长句为主,且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
③使用排比,如接连使用了三个“不喜欢⋯⋯喜欢⋯⋯”,显得整齐、工整、典雅。
(或:多处直接引用了古典诗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残夜水明楼” “明月照积雪”,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味。
)【真题展示 2】第五自然段划线部分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趣?语言表达有何特点?这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解题思路】考查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语言特点和写作思路思路。
这道题的考点相对较多,要注意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内容要点,语言风格和写作思路。
第五自然段的划线句子描绘了儿时嬉戏的情景,从情境中我们可以看出乡村的童趣,“光着屁股”“戏水”“放牛”“戽水捉鱼”“ 慢悠悠晃悠悠地回家来”等细节表现出淳朴自然纯真,快乐悠然自得的情趣。
语言表达的特点可以概括描绘语言的特点和风格,生动形象,充满动感,风格朴实自然,有乡土气息。
结构中的作用要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2019-2020年浙江名校高三语文高考复习文学作品类阅读——概括主旨类最新精品导学案附答案解析
2019-2020年浙江名校高三语文高考复习文学作品类阅读——概括主旨类最新精品导学案附答案解析【真题展示1】联系全文,概况本文主旨。
(2009江西卷)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考查对文章中心意思的概括,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的分析与评价作为哲理性散文,考生可以巧妙地利用前面的试题的思路和答案,结合全文作者的观点来回答。
有效信息集中在文章后半段,考生要进行勾画、筛选、合并、归纳、提炼等程序,然后用简练的语言来组织答案。
归纳主旨的模式为“通过……的叙述,表达了……抒发了……”。
【参考答案】文章通过对几千年前孔子及其弟子的“木车的激情”的怀想和高科技时代人们精神现状的反思,抒发了作者对“木车的激情”的崇敬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现代人心灵缺失现状的忧思与批评。
【真题展示2】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2010年广东卷)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小说通过饥荒中妻子维护丈夫尊严并为他省下口粮的小故事,不但表现了患难与共的真情,也歌颂了二战后饥荒中,人们互相砥砺互相关爱的精神。
【解题思路】第二段中,妻子已经很明确判断出丈夫偷了面包,但她并没有明言。
丈夫在被窝中吃面包,妻子可以安然入睡,也体现了她对丈夫深挚的爱。
最后妻子以谎话对谎话,更能体现她对家人和家的深沉的爱。
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教案16文学作品阅读
合用精选文件资料分享2010 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讲课设计(16)文学作品阅读2010 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讲课设计( 16)文学作品阅读【讲课目标】 1 .理解文中重要看法的含义 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3.精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 .解析文章结构,掌握文章思路 5 .归纳内容重点,归纳中心思想 6 .解析归纳作者在文中的看法态度【讲课重点】 1 .依据上下文推测含义深刻的看法;依据上下文掌握重要看法的语境义;依据作者的看法理解重要看法的隐含义 2 .能联合上下文理解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重点语句 3 .依据试题要求对原文信息进行精选和组合 4 .研究文章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内在联系 5 .理清序次,抓住重点,从详尽语言资猜中抽取文章主要内容,能归纳段落中心、归纳内容重点、归纳全文中心 6 .在整体阅读中通过审读标题、找寻文章的中心句、归纳文中重点段落的马虎等方法,掌握作者在文中的看法态度。
【讲课方法】合作研究评讲联合【教学课时】本专题共6课时。
此中讲读课 3 节,练习课 2 节,讲评课1 节。
讲课过程第一课时散文阅读近来几年来,以散文为阅读材料检测现代文阅读能力的题目,成为高考主观阅读的必考题,且在分值中据有相当大的比重。
因此,研究散文阅读的规律、技巧,关于提升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提升文学修养,都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没关系做到以下“四由四巧”:由言及境巧开辟。
这个“言”也就是命题者选中的句子,要理解这个句子,自然离不开文章的上下文语境,而散文作品中的语言常常有着多义性、委宛性、情动人的特色,这就需要由句子自己这个“点”连及语境这个“面”,在整体掌握的基础上去发掘、领悟这个句子所要表达的深刻含意和丰富感情。
如 2008 年高考全国卷Ⅱ第 17 题:文中所说的“光与影的比较”详尽指什么?文章写马缨花有什么寓意?解答此题,就需要联系《马缨花》资料的有关内容。
这篇文章以“马缨花”为题,经过马缨花新旧时代的比较,经过对马缨花感情的变化,表现出作者心情和生活态度的变化。
2019-2020年浙江名校高三语文高考复习文学作品类阅读——文章结构类最新精品导学案附答案解析
2019-2020年浙江名校高三语文高考复习文学作品类阅读——文章结构类最新精品导学案附答案解析【真题展示1】简要归纳画线段落的段意,并简析该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2010年湖南卷)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C。
段意概括并不困难,"我诚心去看荷,紧张而期待",但表述上最好用通用的句式结构"通过……表现(表明)了……",这需要考生重新组织语言;一般而言,出现在文本中间的段落或句子,其在结构上作用多是"承上启下",掌握了这个规律,结合文段稍作"承上"与"启下"的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通过"诚心""紧张"等揣"摩我"的心理,表明第二次看荷前我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期待,该段是全文的关节所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一个秋末的下午"紧承上文,而"再轻步向荷池走去"则领起下文。
【真题展示2】结合两次观荷,谈谈"我"在思索"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这句话的过程中,思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010年湖南卷)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第一次观荷,面对雨中之荷的矫健、挺拔、矜持的形象,听到"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我"有些不解,这引起了"我"的思索,也引起了"我"第二次诚心观荷。
浙江名校高三语文高考复习文学作品类阅读——筛选整合类导学案附答案解析
文学作品类——筛选整合类【真题展示1】文章侧重描述了司马祠哪些“有形”的部分?这些部分各自负载着什么与司马迁有关的“无形内涵”?(2009年北京卷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本题综合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文章结构。
首先分析作者写到了司马祠的哪些内容(对象),这些对象各自的象征意义或寓意应该在其后面,要圈点、勾画,然后进行整合。
第一问:据题干“司马祠”可大致判断出信息源所在,再对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整合。
第二问:有效信息在第(4)、(5)段。
或许第一点不难概括;其余几个要点可能遗漏。
司马祠内外的物件、结构就是“有形的”,其后的评说便是“无形的”。
【参考答案】要点一:九十九级神道——司马迁所经受的磨难。
要点二:泥塑像——司马迁的“完人”形象。
要点三:墓冢——司马迁的大智大慧。
要点四:墓顶一柏——司马迁的“天问”。
【真题展示2】除了植物外,文章中出现了哪些影响作者“对文学和人生的思考”的元素?这些元素分别给予作者怎样的影响?(2010年天津卷)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中信息。
本题的答题区间是第3至5段。
做题需要分析文章结构,找到每一段中心句和关键句,进行组织。
【参考答案】亲人,是作者领悟到随意而安的平和与超然;动物,使作者带来异常温暖的感觉;生活与传说,使作品染上了神话色领略神灵之光;梦境,是作者感悟人生道理,从而产生的联想。
浙江专用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专题八高分方案重要概念含义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教案
文中重要概念含义、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主要是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结构等起重要作用的句子的理解。
表现在词语上,主要有:体现作者意图、立场观点的词语,表达主题思想的词语,起总领、照应或过渡作用的词语,表现作者情感倾向的词语,反映深层次含义的含蓄的词语,有特殊指代意义或修辞作用的词语。
表现在语句上,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1作用独特的句子,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2内涵较为丰富的语句;3结构复杂难以理解的语句。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主要理解句子的语境含意,即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与上下文结合的临时含意。
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我们在几乎对世界毫无了解的情形下进行日常生活。
我们对于使生命得以实现的阳光的产生机制,对于将我们束缚在地球上,否则我们就会以涡漩的轨道被抛到太空去的重力,对于我们由之构成并依赖其稳定性的原子思考得很少。
除了小孩(他们知道太少,会不知轻重地问重要的问题),我们中很少人会用大量时间惊讶自然界为何这个样子;宇宙从何而来或它是否总在这儿,时间会不会有朝一日倒流,并因此导致果先于因;或者人类认识是否有一最终的极限。
甚至我曾遇到一些小孩,他们想要知道黑洞是什么样的?物质的最小的部分是什么?为何我们记住过去而不是将来;如果早先是紊乱的,则今天显然是有序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何存在一个宇宙?在我们社会里,父母或老师仍然依惯例用耸肩膀或借助模糊回想起的宗教格言去回答这些问题的大部分。
有一些人则对这一类的问题感到不舒服,因为它们如此生动地暴露了人类理解的局限性。
但是,哲学和科学的大部分即是由这种好奇心所驱动的。
越来越多的成年人愿意问这类问题,并且他们偶尔得到一些使其惊奇的答案。
我们这些离开原子和恒星同样远的人类,正在扩大自己探索的视野去拥抱这非常小和非常大的对象。
1974年年初,大约在海盗空间飞船登陆火星之前两年,我参加在英国由伦敦皇家学会主办的关于探索如何寻找天外生命的会议。
浙江名校高三语文高考复习文学作品类阅读——划线句子类最新精品导学案附答案解析
文学作品类——划线句子类【真题展现1】第⑤段划线部分描绘了作者如何的心境?这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答案:状写了作者挣扎在想象和现实、祖国和异域之间,没法获取平和的心境。
( 2010 年北京卷)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5E2RGbCAP p1EanqFDPw【解题思路】依照语句理解题的套路,我们第一要" 从形象到抽象 " ,找出句子中的抽象词,即"想象和现实、祖国和异域" 以及 " 心情不可以沉静",而后把这两点连成一句话就是答案了。
别的,题目还问,"这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明显是让你指出这句话铺垫了下文什么内容,只需依据方才得出的抽象词和下文的粗心,就能够得出答案了。
DXDiTa9E3d【参照答案】对心情的描绘为下文作者被海棠花唤醒思乡之情做了心理与感情的铺垫。
【真题展现2】第⑤段划线部分描绘了作者如何的心境?这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2010 年北京卷)【解题思路】我们第一要" 从形象到抽象 " ,找出句子中的抽象词,即" 想象和现实、祖国和异域" 以及 " 心情不可以沉静 " ,而后把这两点连成一句话就是答案了。
RTCrpUDGiT【参照答案】状写了作者挣扎在想象和现实、祖国和异域之间,没法获取平和的心境。
对心情的描绘为下文作者被海棠花唤醒思乡之情做了心理与感情的铺垫。
5PCzVD7HxA【方法指津】剖析句子的含意,离不开“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阅读原则,本题就是要求把句子放在整篇文章中来掌握才有可能正确理解其含意,将抽象委婉的观点或句子转变为详细化的阐释。
高三语文高考复习系列教案16:文学作品阅读(浙江卷)
2010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教案(16)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教学重点】1.根据上下文推断含义深刻的概念;根据上下文把握重要概念的语境义;根据作者的观点理解重要概念的隐含义2.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语句3.根据试题要求对原文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4.研究文章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内在联系5.理清顺序,抓住要点,从具体语言材料中抽取文章主要内容,能概括段落中心、归纳内容要点、概括全文中心6.在整体阅读中通过审读标题、寻找文章的中心句、概括文中重点段落的大意等方法,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评讲结合【教学课时】本专题共6课时。
其中讲读课3节,练习课2节,讲评课1节。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散文阅读近年来,以散文为阅读材料检测现代文阅读能力的题目,成为高考主观阅读的必考题,且在分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因此,研究散文阅读的规律、技巧,对于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都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不妨做到以下“四由四巧”:由言及境巧开拓。
这个“言”也就是命题者选中的句子,要理解这个句子,当然离不开文章的上下文语境,而散文作品中的语言往往有着多义性、含蓄性、情感化的特点,这就需要由句子本身这个“点”连及语境这个“面”,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去挖掘、领会这个句子所要表达的深刻含意和丰富感情。
如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第17题:文中所说的“光与影的对比”具体指什么?文章写马缨花有什么寓意?解答此题,就需要联系《马缨花》材料的有关内容。
这篇文章以“马缨花”为题,通过马缨花新旧时代的对比,通过对马缨花感情的变化,表现出作者心情和生活态度的变化。
结合原文内容可知,作者用“光”与“影”来分别比喻如今长在阳光下的马缨花和昔日长在庭院里的马缨花。
浙江名校高三语文高考复习文学作品类阅读——表达方式类最新精品导学案附答案解析
文学作品类一一表达方式类【真题展示】13.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200 9年江苏卷)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5E2RGbCA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1EanqFDPw【解题思路】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中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的考查。
第一点从题目中的提出不以描写”见长考生应该会应想到议论抒情着两种表达方式。
从题目“艺术表现上”考生应该进一步地拓展联想的艺术表现技巧上。
从文本的内容来看,文章的思路是从李冰治水联想到生命治水,进而言志”,引发对环境问题的思考,由此可以想到作者写古人是为了喻今”。
DXDiTa9E3d【参考答案】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RTCrpUDGiT 【方法指津】首先确定表达方式,然后再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是表达方式。
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方面的技巧。
答题时要明确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这五种表达方式的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明确方向。
①记叙有顺叙、插叙、倒叙、补叙、平叙,叙议结合等。
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② 描写在对象上可分为人物、环境、场面、细节描写,方式上有动静、虚实、点面、正侧、声色结合等。
其中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现,具体生动;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
2019-2020年浙江名校高三语文高考复习文学作品类阅读——探究启示类最新精品导学案附答案解析
2019-2020年浙江名校高三语文高考复习文学作品类阅读——探究启示类最新精品导学案附答案解析【真题展示1】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叙述了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作品。
请结合文本,联系自身阅读小说的经验和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谈谈你的见解。
((2010年安徽卷)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探讨”及“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
文学作品的意蕴,一般可从历史、哲学和审美三个层面去探究;而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关切,对人类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珍视,对全面发展的健全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本文虽是写一个平常人罗永才的平常事,但作者的意图却是通过这些最平常的人和事,着力于关注底层草根的命运,表现对人生的价值的追求;更有哲学层面的深刻思考,文中人物虽属平常,却承载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道德思想,王石匠的淡定之中透着道家的超然,而老山民的坚忍执着则折射出儒家的担当。
因此,解答本题,如果仅仅停留在“平常人的平常事”这个浅近的层面,就无法了解作者的深刻用意,更不能探讨出“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答案示例】示例一:这篇小说从题材上来看,叙述的是平常人的平常事,但体现了作者深刻的人性思考和人文关怀。
作者将目光投向普通人,显示了对底层人物命运的关注。
用暖笔、亮笔来写人生的痛苦,看似沉重,实则蕴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引导人们直面生活的挫折和艰难。
示例二: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小说。
罗永才最终摆脱丧妻之痛,主要是受到王石匠和老山民的影响以及大自然的启迪。
【步步高】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导学案现代文阅读 散文31
学案31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一)——题型与方法学案目标 1.学习分析文中重要语句的方法。
2.做题过程中如何避免浅层化、片面化的问题。
1.(2007·江苏卷)(《麦天》原文见“分析作品结构”学案)文章最后说麦天的忙碌、喜悦“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
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09·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记住回家的路周国平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
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
我想,人生也是如此。
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
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
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
机会诱惑着人去尝试,压力逼迫着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
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
年轻的心灵本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
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
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
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
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
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作品类——作用意义效果类
【真题展示1】通过全文,回答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2010北京卷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本题这属于标志非常明显的"解释作用题",直接问你某一事物的作用。
按我们刚才说的套路,先答结构作用,显然是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再答内容作用,则是寄托乡思,抒发爱国之情。
【参考答案】海棠花构成了文章的行文线索。
海棠花寄托了作者的乡思,升华了作者的爱国情感。
【真题展示2】文章开篇"自然就像一个舞台布景,它既适合喜剧,也同样适合悲剧"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010年四川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这句话位置上位于开头,结构上两个关键词"喜剧""悲剧"正好统领文章主体,情感上表达了作者的认识。
【参考答案】总结全文,引起下文。
下文分别从作为"喜剧"的"舞台布景"和作为"悲剧"的"舞台背景"两方面展开,表达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认识。
【方法指津】散文(小说)开头,形式不拘一格,作用也多种多样:或开门见山,点题明目;或宕笔引题,铺垫后文;或总括全文,点题明旨;或描写景物,渲染氛围。
结尾是一篇文章的总收束,好的结尾能给人深刻的印象,或如“豹尾”“撞钟”,引人振奋;或如“临去秋波”,含蓄隽永,耐人回味。
无论开头还是结尾,都可以从“内容”“形式”两方面分析其作用。
答题时首先确认指定内容在文本中的位置,然后分析它的语言表达方式是议论、叙述还是描写,使答案更有针对性,最后根据指定内容的位置,联系上下文,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思考作答。
过渡语段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做题时要具体回答怎样承上、如何启下。
有时,对文章上下文内容的检索要认真仔细,弄清楚承上启下的具体内容。
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一致,那么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或烘托、铺垫)。
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
【提问形式】①文章开头段(或句)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②文章中引用了×××的诗句(或语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③文章主要写××(对象),却又从“×××”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
④“××××××”,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⑤文中次写到“××××××”(句子),有什么作用?
【答题方式】①行文段落类:结构+具体内容+作者情感态度。
②物象类:总体特点+作用(线索、内容、主旨)+思想感情。
③选材类:运用“……”的手法,突出强调了文章“……”的内容(主题)或人物品质(性格特点)。
【巩固训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瓦尔登湖的遥想
刘晓娟
①这是一池清澈的湖水,水中的一草一木一鱼一石甚至是蓝天云彩的微影浮动,都可尽收眼底;这是一方宁静的宝地,林中鸟鸣嘤嘤松风阵阵,尽在耳畔。
阳光的明媚和煦,世外的宁静淡然召唤着渴望远离尘嚣的亨利·大卫·梭罗,于是他借来一把斧头,来到了这里——瓦尔登湖畔。
②瓦尔登湖的风景是卑微的,虽然很美,却并不壮观宏伟,甚至在地图上都找不到它的标记。
不常来游玩的人,不住在岸边的人未必能被它吸引住,可是它深邃澄澈远离尘嚣。
梭罗就在它的岸边用斧头伐木造自己的房子,独居林中,方圆一英里之内没有任何邻居。
就这样每天出去打水、阅读、倾听、种豆、生火、做饭,孤独了920天。
温暖的黄昏,他常常坐在船里吹笛,看着鲈鱼在周围游来游去,仿佛笛声已将它们迷住。
月光映照在罗纹条状的湖底,湖底零星散落着林木碎片,夜半时分,月色皎洁,梭罗坐在船里,一连钓了好几个小时的鱼,成群的银色小鱼在月光下尾巴一扫一扫,给水面撩起阵阵涟漪。
泛舟湖上听着猫头鹰和狐狸的小夜曲及一些不知名的鸟儿的吟唱,这些对于梭罗来说弥足珍贵。
他说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自然中,黎明来临自然透过宽宽的窗户,凝视着室内,神志安详,心满意足。
在这个湖光潋滟的湖畔,他细心观察体验,看到了人类最原始的生存状态,亲自体会了一餐一饮的艰辛。
他了解自然,领会自然,他倾听他沉思,从中窥探人生,洞悉人生真谛。
③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并不能视为隐士生涯,更不能将其看成是逃避现实,他的宁静不是一潭死水不是独善其身,相反,他是在探索人生。
在《瓦尔登湖》结束语中他说:如果一个人按照梦中指引的方向勇往直前,过他想过的日子,那他就会获得平时意想不到的成功。
生活越简单,宇宙法则就越不复杂,孤独不成其为孤独,贫困不成其为贫困,软弱不成其为软弱。
可见他对人生异样而深刻的感悟。
梭罗很自然地让我想起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他的生活理想是落英缤纷、良田美池、阡陌交通而又鸡犬相闻的桃花源,其间没有战争没有黑暗,有的是和谐安乐。
陶潜看似在逃离社会,他的文字中流淌的实则是一种大胆的斥责和无畏的反抗,一种深沉的人生追问。
④不论中西方在文化上的差异有多大,在人生的探寻上似乎是血脉相通的。
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描绘了一个具有清晰统治原则和丰富管理手段的理想之国,托马斯·莫尔假托神秘旅行家拉斐尔·希斯拉德之口讲述了一个没有贫穷,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花草果木令人心旷神怡,一切财产共有的乌托邦,当然还有詹姆斯·希尔顿在《失去的地平线》中描写的一个在中国西南部深山中的乐园,一片充满和平、安宁与幸福的人间乐土——香格里拉……太多太多的遐想。
桃花源最终无迹可寻,理想之国也不过是幻想,乌托邦本身的含义就是乌有之邦,香格里拉意为心中的日月,如何看得见?而唯有梭罗勇敢地拿起斧头孤独地来到瓦尔登湖畔,亲自去探索一番人生,体会一番生活,他是我们未来的引擎人,是寂寞的高歌者。
⑤但寂寞不是保守不是隐退,不是与世隔绝,寂寞是脱离复杂而廉价人际关系的沉思,是心与心默契的对话。
他以选择宁静的方式选择瓦尔登湖,选择那远离尘喧的恬静,选择春日湖畔那份好心情。
在湖边在林中,在瓦尔登澄明的月光下,在荡荡的小舟上从容不迫地生活,聆听生活的教诲和真谛!
(选自《西安日报》,有删改) 文章开头从哪些角度描写瓦尔登湖,表现了瓦尔登湖的什么特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瓦尔登湖的景物,表现了瓦尔登湖湖水清澈、环境宁静、景色优美的特点(2)渲染出一种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的氛围;自然引出下文,为写渴望远离尘嚣的梭罗选择瓦尔登湖畔定居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