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实验教案讲义
计算机网络实验讲义
实验三路由器的使用与广域网的组建实验步骤1、根据图3.1连接好各个路由器的本地网和核心子网。
2、配置好各个路由器本地交换机,使得构成一个本地局域网。
3、测试本地网是否连通。
4、配置路由器的本地以太网端口,作为本地网的网关。
5、测试本地网与网关是否连通。
6、配置好路由器的路由端口,测试两个子网是否能够通信。
7、配置路由协议,测试两个子网是否能够通信。
图3.1 计算机网络实验结构图附录实验配置指令一、各台计算机的配置2、计算机AIP:168.1.1.2MASK:255.255.255.0GATEWAY:168.1.1.12、计算机BIP:168.1.1.3MASK:255.255.255.0GATEWAY:168.1.1.13、计算机CIP:168.1.1.4MASK:255.255.255.0GATEWAY:168.1.1.12、计算机DIP:168.1.1.5MASK:255.255.255.0GATEWAY:168.1.1.12、计算机EIP:10.0.0.2MASK:255.255.255.0GATEWAY:10.0.0.12、计算机FIP:10.0.0.3MASK:255.255.255.0GATEWAY:10.0.0.17、计算机GIP:10.0.0.4MASK:255.255.255.0GATEWAY:10.0.0.18、计算机HIP:10.0.0.5MASK:255.255.255.0GATEWAY:10.0.0.1二、R1路由器的配置Enable % 注意:网络实验机房的命令为:enable 14,密码是rg。
Configure terminalInterface f0/0Ip address 168.1.1.1 255.255.255.0No shutdownexitInterface s1/0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No shutdownBandwidth 2000ExitIp route 10.0.0.0 255.255.255.0 192.168.1.2ExitShow ip route一、R2路由器的配置EnableConfigure terminalInterface f0/0Ip address 10.0.0.1 255.255.255.0No shutdownexitInterface s1/0Ip address 192.168.1.2 255.255.255.0No shutdownExitIp route 168.1.1.0 255.255.255.0 192.168.1.1ExitShow ip route图3.1 路由器实验连线图实验四基于TCP协议的聊天程序的开发实验步骤1、设置服务器的工作流程图,并写出程序。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教案最新版
无线局域网应用
家庭网络、企业网络、城市热点、移动办公等。
04
广域网技术与应用
广域网基本概念和特点
要点一
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 WAN)的…
覆盖地理范围广泛,连接多个城市、国家甚至全球的网络。
要点二
广域网的特点
传输距离长,通信线路复杂,数据传输速率相对较低,主要 提供面向无连接的、尽力而为的数据传输服务。
DNS服务器安装与配置 详细讲解DNS服务器的安装步骤,包括软件选择、 环境配置等,并介绍如何配置主DNS服务器和辅 助DNS服务器。
DNS服务器管理 介绍DNS服务器的管理方法,包括区域管理、资 源记录管理、DNS客户端配置等,并提供常见问 题的解决方案。
DHCP服务器配置及管理方法
DHCP基本原理
集线器
03 物理层设备,将多个设备连接
在一起,实现设备间共享带宽。
网卡
计算机与网络相连的接口卡, 实现计算机与网络之间的数据 传输。
04
中继器
05 用于扩展网络传输距离,放大
或再生信号。
网桥
06 连接两个相似的网络,根据
MAC地址表转发数据帧,实现 网络隔离和流量控制。
03
局域网技术与应用
局域网基本概念和特点
防范措施
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补丁,使用强密码和多因素身份验证,限制不必要的 网络访问,安装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等。
防火墙技术原理及配置方法
防火墙技术原理
通过设置规则来控制网络数据的传输,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配置方法
确定防火墙的位置和保护范围,制定安全策略规则,配置访问控制列表(ACL), 开启日志记录和报警功能等。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教案
实验进度安排实验介绍备注技术原理:(1)命令行操作模式主要包括:Switch> 用户模式Switch# 特权模式Switch (config#)全局配置模式Switch(config-if)# 端口模式(2)了解交换机命令行.进入特权模式(en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conf t );.进入交换机端口视图模式(int f0/1 );.退回到上一级模式(exit );返回上一级.直接退回到特权模式(end );返回特权.帮助信息(如?、co ?、copy ? ).命令简写(如conf t );.命令自动补齐(T ab);.快捷键(ctrl+c 中断、ctrl+z退回特权模式);.Reload 重启。
.修改交换机名称(hostname X );.配置交换机端口参数(speed 、duplex );.查看交换机版本信息(show version );.查查看当前生效的配置信息(show run )。
(3)VLAN是指在一个物理网段,进行逻辑的划分,划分成若干个虚拟局域网。
VLAN最大的特性是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可以进行灵活的划分。
VLAN具备了一个物理网段所具备的特性。
它利用交换机的端口进行VLAN的划分,一个端口只能属于一个VLAN 。
3、实验步骤(1)交换机的配置搭建拓扑结构,一台交换机,一台计算机。
采用一根配置线连接。
.双击计算机,选择桌面,选择终端来配置交换机,进入配置视图下,Switch>.en.conf t.int f0/1 (槽位/槽位下的端口号).speed ?.speed 100.duplex full.end.show version.show run.conf t.int vlan 1.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no shutdown.exit.enable password 123456.line vty 0 4.password abcdef.login.end(2)搭建拓扑结构1. 分别在两个交换机上建立两个VLan 然后把F0/1 加入一个VLan,f0/2加入到另一个VLan2. 设置两个交换机之间的端口为trunk3配置计算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4测试:pc1与pc2的互ping1、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是应用较早、使用较普遍的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适用于小型同类网络的一个自治系统(AS)的路由信息的传递。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案设计
01
实验内容
02
了解服务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03
熟悉常见服务器的配置方法和管理工具;
服务器配置与管理实验
01
掌握服务器的配置和管理。
02 实验步骤
03
选择一种服务器类型,如Web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等;
服务器配置与管理实验
了解所选服务器类型的原理和配置方法;
安装和配置服务器软件,设置相关参数和选 项;
数据整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重、格式化等处理,以便于后续分析。
数据分析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如描述性统计、假设检验、 方差分析等,以揭示网络性能的变化规律。
结果展示形式选择(图表、报告等)
图表展示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如折线图、柱状图、散点图等,以直观地展示网络性能数据的变化趋 势和比较结果。
网络线缆及配件
用于连接各种网络设备,包括 网线、光纤、配线架等。
软件资源准备及安装指南
操作系统
选择适合网络实验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 Server、Linux等。
网络仿真软件
用于模拟网络环境和进行网络实验,如Packet Tracer、GNS3等。
网络管理工具
用于监控和管理网络设备,如SolarWinds、PRTG等。
04
学生分组与角色分配
分组原则及人数建议
分组原则
按照学生的能力、兴趣和经验进行分 组,确保每个小组内有不同层次的学 生,以便相互促进和学习。
人数建议
每个小组的人数建议在4-6人之间, 这样既可以保证小组内的充分交流, 又便于管理和组织。
角色设置及职责划分
角色设置
每个小组内可设置组长、副组长、记录员、发言员等角色,以便更好地分配任 务和明确职责。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趋势。
2.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协议和标准。
3. 培养学生理解网络层、链路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4. 帮助学生熟悉常用的网络设备和网络拓扑结构。
5. 引导学生了解网络编程和网络应用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趋势计算机网络的定义: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介质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历史:从出现的ARPANET到现代的互联网。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5G、物联网、边缘计算等。
2.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分层、协议、接口等。
OSI七层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TCP/IP四层模型: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通过PPT、案例和实例,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 实验操作:安排实验室,让学生亲自动手搭建网络环境,加深对网络技术的理解。
3.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习题和实际案例,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40%。
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题,占总评的6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计算机网络基础》2. PPT课件: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知识点3. 实验设备:交换机、路由器、计算机等4. 网络编程工具:Socket编程、Python网络库等5. 网络应用案例:、FTP、SMTP等协议的实例分析六、教学安排1. 第1-2周: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趋势2. 第3-4周: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3. 第5-6周:网络层和链路层的基本原理和功能4. 第7-8周:网络设备和网络拓扑结构5. 第9-10周:网络编程和网络应用的基本概念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基本概念的讲解,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实质。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案
--实验一网络线缆制作实验目的1.认识计算机网络线缆的功能和特点。
2.掌握双绞线的制作方法。
3.熟悉局域网的基本组成结构形式。
实验学时2学时实验器材水晶头、 5 类双绞线、网线钳、测线仪、 PC机及操作系统。
实验原理1.实验室里局域网的组成及其结构形式图 1-1 局域网的组成结构图局域网中,主要设施有:计算机(配有网卡)、网线、交换机(交换机柜以及电源)、路由器。
平时在局域网里,能够没有路由器,但必定得有交换机,所有的主机经过交换机互联起来。
局域网的结构,物理上是星型拓扑,在逻辑上则是总线型拓扑。
局域网的组成结构如图1-1 所示。
2.双绞线联接标准(1)EIA/TIA-568-A 标准EIA/TIA-568 即美国电子工业协会 EIA 和电信行业协会 TIA 于 1991 年联合宣布的标准,它的名称是“商用建筑物电信布线标准”。
EIA/TIA-568-A 简称T568A。
其双绞线的排列次序为: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
依次插入 RJ45 头的 1 ~ 8 号线槽中,如图1-2 所示。
图 1-2 EIA/TIA-568-A标准线序(2)EIA/TIA-568-B 标准EIA/TIA-568-B 简称 T568B。
其双绞线的排列次序为: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依次插入 RJ45 头的 1 ~ 8 号线槽中,如图1-3 所示。
图 1-3 EIA/TIA-568-B标准线序若是双绞线的两端均采用同一标准(如 T568B),则称这根双绞线为:平接,也称为正线。
能用于异种网络设施间的联接:如计算机与集线器的联接、集线器与路由器的联接。
这是一种用得最多的联接方式,平时平接双绞线的两端均采用 T568B联接标准,如图 1-4 所示。
图 1-4双绞线平接图若是双绞线的两端采用不同样的联接标准(如一端用 T568A,另一端用T568B),则称这根双绞线为:跳接,也称为反线。
能用于同各种类设施联接,如计算机与计算机的直联、集线器与集线器的级联。
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为了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设计一份完善的教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篇文章将以“计算机网络教案”为题,按照教案的格式和要求,为您呈现一份全面而系统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以及各层次的工作原理;3. 熟悉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组织和相关协议;4. 能够使用网络工具进行网络配置和故障排除;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1.3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领域2. 第二章:物理层2.1 通信基础知识2.2 传输媒体与接口技术2.3 信号编码与调制技术3.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3.1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与特点3.2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问题及解决方法3.3 介质访问控制技术4. 第四章:网络层4.1 网络层的功能与特点4.2 路由选择算法4.3 IP协议和IPv65. 第五章:传输层5.1 传输层的功能与特点5.2 传输层协议TCP和UDP6. 第六章:应用层6.1 应用层的功能与特点6.2 常见的应用层协议6.3 网络安全与应用层协议三、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基础概念、原理和技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知识体系;2. 实验:安排计算机网络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与巩固所学知识;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4.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案例,培养问题解决能力;5. 团队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3. 作业和小组项目:评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4. 期末考试:综合评估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全面掌握程度。
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讲义
计算机⽹络基础实验讲义计算机⽹络基础实验讲义实验⼀:序⾔——常见⽹络设备介绍实验⼆:net sim安装和基本使⽤⽅法实验三:IOS初始配置和基本命令实验四:以太⽹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实验五:VLAN配置实验六:STP配置实验七: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实验⼋:⼦⽹划分与配置实验九:静态路由配置实验⼗:动态路由配置实验⼗⼀:acl配置实验⼗⼆:应⽤服务配置实验⼗三:综合实验实验⼀:序⾔——常见⽹络设备介绍主要内容:常见⽹线的性能;⽹卡的主要功能,常见分类,及有关术语;集线器的主要功能,常见分类,及有关术语;交换机的主要功能,常见分类,及有关术语;路由器的主要功能,常见分类,及有关术语;1.1⽹线1.1.1⽹线的功能⽹线是计算机⽹络中收、发双⽅之间的可见物理通路。
常见的⽹线有:双绞线、铜轴电缆、光纤等。
1.1.2各类⽹线的性能⽐较1.2⽹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1.2.1⽹卡的主要功能⽹卡即⽹络接⼝卡(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是将PC机和局域⽹连接起来的⽹络适配器(NIC),它涉及到⽹络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其主要功能为:串/并转换数据缓存包的装配和拆卸编码/解码⽹络存取控制数/模转换1.2.2⽹卡的分类1.按总线接⼝类型分按⽹卡的总线接⼝类型来分⼀般可分为ISA接⼝⽹卡、PCI接⼝⽹卡以及在服务器上使⽤的PCI-X总线接⼝类型的⽹卡,笔记本电脑所使⽤的⽹卡是PCMCIA 接⼝类型的。
(1)ISA总线⽹卡(2)PCI总线⽹卡(3)PCI-X总线⽹卡(4)PCMCIA总线⽹卡(5)USB总线接⼝⽹卡2. 按⽹络接⼝划分除了可以按⽹卡的总线接⼝类型划分外,我们还可以按⽹卡的⽹络接⼝类型来划分。
⽹卡最终是要与⽹络进⾏连接,所以也就必须有⼀个接⼝使⽹线通过它与其它计算机⽹络设备连接起来。
不同的⽹络接⼝适⽤于不同的⽹络类型,⽬前常见的接⼝主要有以太⽹的RJ-45接⼝、细同轴电缆的BNC接⼝和粗同轴电AUI 接⼝、FDDI接⼝、ATM接⼝等。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原理和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
3. 熟悉网络协议和分层模型,理解OSI七层模型的各层功能和作用。
4. 掌握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技术。
5. 了解网络设备的功能和分类,学会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3.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原理4.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5. 网络协议和分层模型6. OSI七层模型的各层功能和作用7. 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技术8. 网络设备的功能和分类9. 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方法10. 网络故障排除和网络安全基本概念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网络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网络知识。
3. 实验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学会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网络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计算机网络基础2. 实验室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网络cables 等3.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4. 网络模拟软件:如GNS3、Packet Tracer 等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对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0课时,其中包括理论课20课时,实验课20课时。
2. 授课方式:每周两次课,每次2课时。
3. 教学进度安排:第1-4周: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基本组成原理,常见网络拓扑结构。
第5-8周:网络协议和分层模型,OSI七层模型的各层功能和作用。
第9-12周: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技术。
计算机网络实验讲义
计算机网络实验讲义(试用)白云莉编内蒙古农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二00六年六月一、实验目的1.掌握直通、交叉和全反线序的双绞线的制作方法。
2.掌握双绞线的水平线缆的制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与工具1.RJ45头6个,非屏蔽双绞线(1米)三条。
2.工具(RJ45压线钳一套、打线钳一套、双绞线测线器一套)三、实验步骤1.直通、交叉和全反线序的双绞线的制作步骤:(1)把双绞线的一端约2厘米的保护皮剥落,然后按不同的颜色把线分成独立的四组。
(2)拆开每一组线,按一定的顺序把每一根导线都拉直,然后用RJ45压线钳把拉直的线约预留2厘米后剪平。
(3)左手按紧剪平的线,把RJ-45(水晶)头套进,然后用力往上挤,直到导线顶住水晶头的外壳顶部,再用压线钳夹稳水晶头。
2.双绞线的水平线缆的制作步骤:(1)把双绞线的一端约3厘米的保护皮剥落,然后按不同的颜色把线分成独立的四组。
(2)拆开每一组线,把每一根导线都拉直,然后将每一根线按照线序放到线槽里。
(3)用打线钳将每一根线打到线槽里,同时将多余的线头打掉。
四、问题与思考1.如何测试做好的双绞线.是否可用?2.根据双绞线的T568B标准,为什么线的排布要按附表所示?一、实验目的1.掌握安装对等网络协议的方法。
2.掌握共享资源的方法。
二、实验环境1.普通机房实验。
三、实验步骤1.安装网络协议(1)选择桌面上的“网上邻居”,单击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击“属性”,进入“网络”对话框;(2)在“配置”标签中,单击“添加”,安装网络协议:NetBEUI,TCP/IP;(3)在“配置”标签中的“主网络登录”框内,选择“Microsoft网络用户”,然后在“网络组件”框内,双击“Microsoft网络用户”,在随后出现的“登录身份验证”框内,对“登录到WindowsNT域”复选框不作选择。
在网络登录选项中,选择“登录及恢复网络连接”项;(4)在“网络”对话框的“标识”标签中,填入“计算机名”、“工作组”名称及“计算机说明”。
计算机网络 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教案标题:计算机网络教案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组成部分;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通信方式;3. 理解网络协议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4. 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和管理知识。
教案大纲:I. 引入 (10分钟)A. 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兴趣,举例说明现代社会的网络化应用;B. 导入话题,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II.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 (15分钟)A. 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硬件设备(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和软件模块(协议栈等);B. 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小组活动,让他们列举和描述不同类型的网络设备。
III. 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通信方式 (20分钟)A. 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包括数据传输、路由选择和错误检测等基本过程;B. 解释常见的通信方式,如点对点通信和广播通信,并进行案例分析。
IV. 网络协议的作用和分类 (20分钟)A. 介绍网络协议的概念和作用,如数据分组、信息交换和网络管理等;B. 探讨常见的网络协议,如TCP/IP、HTTP和FTP等,并比较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V.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和管理 (20分钟)A. 引导学生讨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意义和风险,提醒他们注意网络安全的基本原则;B. 介绍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任务,如网络监控、性能优化和故障排除等。
VI. 总结和展望 (10分钟)A. 回顾整堂课的要点,强调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B. 提出未来计算机网络发展的趋势和挑战,鼓励学生持续学习和关注相关知识。
教学资源和评估:1. 教学资源:- PowerPoint演示文稿;- 网络设备和示例数据包等实物;- 学生小组活动的问题和讨论材料;- 计算机网络安全案例和相关资料。
2. 评估:- 课堂参与和小组活动表现;- 小组讨论和问题回答的准确度;- 课后作业,如网络协议分析或网络安全策略的撰写。
补充说明:1. 教案设计应根据教学阶段的需求进行调整和适应,包括学生的年级、学习能力和背景知识等。
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教案标题:计算机网络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组成。
3.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功能。
4.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常见的网络协议。
5.能够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网络中的常见问题。
教学内容: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作用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组成1.计算机网络的构成要素2.网络节点和网络连接的概念3.物理网络和逻辑网络的区别三、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功能1.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的原理2.网络通信的基本步骤3.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数据传输、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和呈现信息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常见的网络协议1.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2.常见的网络协议: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等五、常见的计算机网络问题及解决方法1.网络连接问题:无法连接、连接速度慢等2.网络安全问题:病毒攻击、黑客入侵等3.网络拥塞问题:网络负载过重、带宽限制等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15分钟)1.引入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作用,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兴趣。
2.讲述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部分(60分钟)1.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组成,使用图示和实例进行讲解。
2.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功能,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说明网络通信的过程和基本功能。
3.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常见的网络协议,引导学生对不同种类的网络进行分类和理解常见的网络协议的应用场景。
三、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部分(45分钟)1.案例分析:给出一些常见的计算机网络问题,让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2.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和解决网络问题。
3.汇报和总结: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进行总结和归纳。
四、课堂练习部分(20分钟)1.进行计算机网络知识的选择题练习,检验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掌握程度。
计算机网络概述(教案)
计算机网络概述(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能力目标:能够描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功能;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教学难点:能够描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问题:你们平时使用的互联网是如何连接的呢?2.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步骤二】知识讲解(30分钟)1. 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包括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网络的分类等内容。
2. 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包括计算机、通信链路、通信介质、网络设备等。
3. 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通信、资源共享、信息传递和远程登录等。
【步骤三】案例分析(40分钟)1. 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在生活中的应用。
2. 以互联网为例,讲解互联网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 分析互联网在社交、娱乐、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步骤四】讨论交流(20分钟)1. 让学生就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分析。
3.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步骤五】小结(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
2. 教师强调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
四、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教材,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2. 思考计算机网络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撰写一篇小论文;3. 准备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描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交流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但在部分学生的回答过程中,语句表达并不流畅,需要进一步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网络教案2
计算机网络教案2】计算机网络教育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它涉及到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网络架构、网络协议以及网络安全等课程内容,是计算机科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网络教育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因此,编写一份科学合理、内容丰富、易于理解的计算机网络教案,对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水平、培养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概念和原理;2.掌握网络协议、网络架构和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3.熟练掌握网络配置和网络维护技术;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网络故障的能力。
【教学大纲】一、计算机网络基础概念和原理1.计算机网络概述2.计算机网络分类3.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4.计算机网络中的通信基础概念二、网络协议1.OSI模型2.TCP/IP协议3.常见网络协议三、网络架构1.网络硬件2.网络服务3.网络拓扑结构四、网络安全1.网络安全基础概念2.网络攻击类型3.网络安全防范技术五、网络配置和网络维护技术1.网络拓扑结构设计2.网络设备配置3.网络故障排除和维护【教学方法】1.讲授课程内容,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概念的理解。
2.组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实现过程。
3.组织研讨,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
4.实践操作,让学生独立完成小型计算机网络的搭建和维护,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材选用】1.《计算机网络》谢希仁2.《TCP/IP详解》徐世杰等3.《网络安全技术基础》吕巍4.《计算机网络教程》邹欣【教学评估】1.课堂测验:通过对学生课堂掌握知识点进行测验评估学生的学习进程。
2.课后作业:布置相应的习题和实验,让学生梳理知识点并助于深入理解。
3.综合评估: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成果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估。
【教学心得】计算机网络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许多方面。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发展历程。
2、使学生掌握网络拓扑结构的类型及其特点。
3、帮助学生理解OSI 参考模型和TCP/IP 模型的层次结构和功能。
4、培养学生的网络配置和故障排除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网络拓扑结构的类型和特点。
OSI 和 TCP/IP 模型的层次结构和功能。
网络IP地址的分配和子网掩码的计算。
2、难点理解 OSI 和 TCP/IP 模型中各层的功能和协议。
掌握网络故障排除的方法和思路。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网络配置和故障排除的过程。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 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网络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上网购物、在线学习、视频通话等,从而引出计算机网络的主题。
2、计算机网络概述(20 分钟)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单机系统到局域网、广域网,再到如今的互联网。
3、网络拓扑结构(30 分钟)展示不同类型的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如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
分别讲解每种拓扑结构的特点、优点和缺点,例如总线型结构简单但可靠性低,星型结构易于管理但中心节点负担重。
让学生分组讨论在不同场景下应选择哪种拓扑结构,并进行汇报。
4、 OSI 参考模型和 TCP/IP 模型(40 分钟)介绍 OSI 参考模型的七层结构,从物理层到应用层,详细讲解每层的功能和作用。
对比 OSI 参考模型,讲解 TCP/IP 模型的四层结构,即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数据在两个模型中的封装和解封装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修订版)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05年1月1日目录第一章、概述 (3)第二章、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4)第三章、实验项目 (5)实验一、双绞线的制作 (5)实验二、组建WINDOWS环境下的局域网并共享资源 (7)实验三、网络报文格式分析 (12)实验四、路由器仿真实验 (15)实验五、交换机仿真实验 (22)实验六、常用网络命令 (26)实验七、FTP服务器的安装和配置 (33)实验八、网络操作系统的配置与使用 (39)实验九、WEB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42)实验十、制作发布网页,测试WEB服务器 (46)实验十一、E-Mail服务器软件的配置与连接 (47)实验十二、防火墙的配置 (57)第四章、实验项目涉及的主要仪器设备简介 (60)第五章、参考文献 (62)2第一章 概述本系列实验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计算机网络实验作为课程实践性环节之一,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通过计算机实验和案例分析,使学生加深理解、验证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增强计算机网络的感性认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各实验间的联系:网线制作、测试及网络设备的认识和网卡的安装和网络参数的配置及测试是以下各个实验能进行的基础。
组建WINDOWS环境下的对等网并共享资源和FTP服务器的安装和配置是两种实现资源共享的方式。
常用网络测试命令和网络操作系统的设置与应用是进行网络测试和网络管理的基本手段。
Web服务器配置方法实验的完成有助于网页设计与发布实验的顺利进行,而制作发布网页,测试WEB服务器则有助于验证WEB服务器配置是否完善。
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先行课程应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微型计算机原理》等。
3第二章 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教学实验是教学环节的重要部分之一,为规范管理,公平合理的评价学生,特制定教学实验评分标准,给学生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个等级,需要百分制,按优=95分,良=85分,中=75分,及格=65分,不及格<60分转换。
1、预习和组织纪律占20%,考查学生的预习报告,实验指导是否认真阅读,考查学生执行学生实验守则等情况。
预习报告采用实践环节专用纸,内容包括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的阅读理解。
每次实验至少1页。
2、实验操作占30%,考查学生的动手情况,能否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和实验装置,掌握常用工具的用法,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等。
3、实验报告质量占50%,考查学生表、图的规范化等,报告的格式,工整,规范,分析,结果等。
实验报告采用实践环节专用纸,每次实验至少2页。
为规范管理,特制定实验报告要求如下:一、实验名称二、实验属性三、实验环境四、试验目的五、试验内容及步骤六、试验中的问题及心得七、总结掌握的内容4第三章 实验项目实验一 双绞线的制作一、实验目的理解直连线和交叉线的应用范围,掌握直连线和交叉线的制作方法。
二、实验属性验证性试验。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器材RJ45卡线钳一把、水晶头、双绞线、测试仪。
四、实验要求1、预习报告中需解决以下问题:(1)掌握不同双绞线的不同用途。
(2)掌握不同双绞线的线的排列顺序。
2、试验中正确使用仪器设备,独立操作。
3、试验后按规定要求写出实验报告。
五、实验原理1、 双绞线概述双绞线由两根具有绝缘保护层的铜导线组成。
两根线安按照一定的密度相互绞在一起,就可以改变导线的电气特性,从而降低信号的干扰程度。
双绞线电缆比较柔软,便于在墙角等不规则地方施工,但信号的衰减比较大。
在大多数应用下,双绞线的最大布线长度为100米。
双绞线分为两种类型:非屏蔽双绞线和屏蔽双绞线。
2、 双绞线连接双绞线采用的是RJ-45连接器,俗称水晶头。
RJ45水晶头由金属片和塑料构成,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引脚序号,当金属片面对我们的时候从左至右引脚序号是1-8, 这序号做网络联线时非常重要,不能搞错。
按照双绞线两端线序的不同,我们一般划分两类双绞线:一类两端线序排列一致,称为直连线;另一类是改变线的排列顺序,称为交叉线。
线序如下:直通线:(机器与集线器连)1 2 3 4 5 6 7 8A端: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B端: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
交叉线:(机器直连、集线器普通端口级联)1 2 3 4 5 6 7 8A端: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B端: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
5在进行设备连接时,我们需要正确的选择线缆。
我们将设备的RJ45接口分为MDI和MDIX 两类。
当同种类型的接口通过双绞线互连时,使用交叉线;当不同类型的接口通过双绞线互连时使用直连线。
通常主机和路由器的接口属于MDI,交换机和集线器的接口属于MDIX。
例如,路由器和主机相连,采用交叉线;交换机和主机相连则采用直连线。
六、实验步骤1、剪下一段长度的电缆2、用压线钳在电缆的一端剥去约2cm护套。
3、分离4对电缆,按照所做双绞线的线序标准(T568A或T568B)排列整齐,并将线弄平直。
4、维持电缆的线序和平整性,用压线钳上的剪刀将线头剪齐,保证不绞合电缆的长度最大为1.2cm。
5、将有序的线头顺着RJ-45头的插口轻轻插入,插到底,并确保护套也被插入。
6、再将RJ-45头塞到压线钳里,用力按下手柄。
就这样一个接头就做好了。
7、用同样的方法制做另一个接头。
8、用简单测试仪检查电缆的连通性。
9、注意:如果两个接头的线序都按照T568A或T568B标准制作,则作好的线为直通缆;如果一个接头的线序按照T568A标准制作,而另一个接头的线序按照T568B标准制作,则作好的线为交叉缆。
七、备注说明:1、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涌现了越来越多的实验软件工具、实验思想、实验方法和技术,相同的网络功能和服务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去实现。
希望同学们能积极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跟踪技术发展动态。
2、实验学时较短,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手实践能力、工程能力的培养要求,希望同学们在课余能够珍惜时间,积极进行上机、上网操作练习,多动手实践操作,学习、应用所学到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3、在课内外的实验中,提倡同学们在使用本实验指导书中的工具软件和方法的基础上,还可再用其他的工具软件和方法。
实验报告可以针对自己收获较大的工具软件和思路、方法来书写。
6实验二 组建WINDOWS环境下的局域网并共享资源一、实验目的1、利用网络设备,学生自己组成局域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掌握基本的网络参数的配置,学会使用基本的测试命令来检测网络的配置情况。
3、掌握局域网环境下软硬件共享的设置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属性验证性试验。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器材实验要求有若干台安装 Windows 2000的计算机,每台计算机都要安装网卡。
Cisco2950交换机两台,UTP非屏蔽双绞线若干。
四、实验要求1、预习报告中需解决以下问题:(1)掌握TCP/IP的基本配置过程(2)了解交换机的工作特性(3)注意ping命令的使用方法及参数以及结果显示中各参数表示的含义。
(4)掌握对等网环境下软硬件共享的设置和使用方法。
2、试验中正确使用仪器设备,独立操作。
3、试验后按规定要求写出实验报告。
五、实验原理1、网卡的作用计算机与外界局域网的连接是通过主机箱内插入一块网络接口板的。
网络接口板又称为通信适配器(adapter)或网络接口卡NIC (Network Interface Card),或“网卡”。
网卡的重要功能是进行串行/并行转换,对数据进行缓存,实现以太网协议等。
2、交换机的作用交换式集线器常称为以太网交换机(switch)或第二层交换机,它实质上就是一个多端口的网桥,可见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交换机能同时连通许多对的端口,使每一对相互通信的主机都能像独占通信媒体那样,进行无碰撞地传输数据,因此它是独享信道的通信设备。
3、局域网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实现计算机的资源的共享。
文件夹共享名称可与本地文件夹名称相同,也可以不同。
Windows2000提供3种访问权限类型。
读取:读取权限允许用户察看文件名和子文件名、切换到共享文件夹的子文夹、查看文件中的数据和运行程序文件。
更改:更改权限除允许所有的度去权限外,还有添加文件和子文件夹、更改文件中的数据和删除文件和子文件夹。
完全控制:除允许全部读取及更改权限外,还有对NTFS文件和文件夹的所有权。
它是所有新建共享的默认权限。
六、实验内容1、以Cisco2950交换机为核心建立局域网7实验选择Cisco2950作为二层网络连接设备,它有24 个10/100 端口。
按照如图2-1连接图所示进行网络连接。
图2-1 网络连接图1)UTP非屏蔽双绞线制作有两种双绞线的制作标准:T568B和T568A,引脚编号如表2-1:表2-1 T568B和T568A两种双绞线制作标准引脚号 1 2 3 4 5 6 7 8 T568A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标准T568B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标准直通线:应用在PC机与交换机或集线器、交换机或集线器与路由器的连接中。
双绞线的两端使用同一种标准,即同时采用T568B标准或同时采用T568A标准。
交叉线:应用于PC机与PC机之间、交换机与交换机等相同设备之间的线路连接中。
双绞线在制作时一端采用T568B标准,另一端采用T568A标准。
反转线:应用于连接工作站和Cisco网络设备的Console(控制口),以此对网络设备进行配置。
制作时一端采用T568B标准或T568A标准,另一端采用与之完全相反的线序。
2)Cisco2950交换机连接,将两台交换机接通电源,系统自检正常以后,任意选择两个交换机的端口,通过交叉线进行连接。
3)将如图PC机加电,并通过直通线分别接入各交换机,观察各接入端口,待端口为绿色是为正常。
Cisco2950交换机的端口在接入PC机时,其端口有30秒的测试过程,此过程中状态灯为黄色,若端口检测正常,则会转变为绿色。
2、基本网络配置1)安装TCP/IP协议软件。
若系统中已经安装了TCP/IP协议软件,则直接到2)配置TCP/IP参数即可,否则,需要首先安装TCP/IP协议软件。
TCP/IP协议软件的安装步骤如下:a.在“设置”菜单中选择“控制面板”→“网络连接”→“本地连接”如图2-2所示。
b.从“本地连接”属性中选择“安装”如图2-3所示。
89图2-2本地连接状态图图2-3本地连接属性图c.在“选择网络组件类型”窗口中选择【协议】→【添加】如图2-4所示。
d.从“选择网络协议”窗口中选择【TCP/IP协议】如图2-5所示,确定安装即可完成TCP/IP协议软件安装。
2)TCP/IP协议软件的配置。
a.在“设置”菜单中选择“控制面板”→“网络连接”→“本地连接”如图2-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