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每每是教师在诗意演绎——读特级教师郭学萍的《灰椋鸟》教学
《灰椋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2019年精选文档
《灰椋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教学理念: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应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以不断发展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紧扣新课标要求,借助多媒体的独特功能,加强学科间的整合,通过朗读、体悟、想象等达成目标。
教学目标:1. 通过有个性的朗读,学习、欣赏文中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归林后的场面。
2. 借助课件以及文中的语段,展开丰富的想象,拓展学习的内容与空间。
3. 感受作者对灰椋鸟的喜爱之情,增强保护鸟类、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参与环保工作。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灰椋鸟》,说说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生简单交流自己上节课的所得)二、披文入境师: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林深叶茂、美丽幽静的林场,去亲眼目睹灰椋鸟归林的情景。
我深信,你一定会陶醉其中的。
(教师把事先画好的一幅“灰椋鸟陆续归林”的图画贴到黑板上)师:看,鸟儿们开始归林了。
初见此景,你会怎样?生:我会静静地等待,不打扰它们。
生:我会情不自禁地大喊一声:“灰椋鸟!” 师:是呀,见到如此可爱的鸟儿,我们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
就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把它们喊出来吧!生(大声地喊):灰……椋……鸟!师:咦?怎么还不出来?是不是嫌我们的声音不够真诚、不够热情?(生表情丰富地再次大声齐喊)灰……椋……鸟!师:(教师在学生大喊的同时,点击灰椋鸟纷纷归林的课件)看,它们终于来了!(评析:多媒体课件将远离学生生活环境的事物逼真地呈现在眼前,再加上几次动情的呼喊,学生更是身临其境,见其物,闻其声,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有了倾吐的欲望)三、自读悟情(一)学习第四自然段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好几只灰椋鸟飞回来了,它们在林子上空盘旋呢!生:我看到了成群结队的灰椋鸟浩浩荡荡地飞回来了!生:我看到了黑压压的一群灰椋鸟排空而至,那景象简直太壮观了!我也好想是它们中间的一员!师:是啊,作者也感受到了灰椋鸟归林时的气势,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第四自然段,从字里行间再去感受一下。
《语文教案-灰椋鸟》
《语文教案-灰椋鸟》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灰椋鸟》。
2. 能够掌握和运用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 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生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2.1.1 课文《灰椋鸟》的阅读和理解。
2.1.2 分析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进行例句和运用练习。
2.2 课堂活动2.2.1 学生朗读课文,并进行语音和语调的指导。
2.2.2 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3.1.1 教师通过引入灰椋鸟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3.1.2 学生分享对灰椋鸟的了解和观察。
3.2 课文阅读与理解3.2.1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进行语音和语调的指导。
3.2.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
3.3 生词和短语学习3.3.1 教师解释和示范生词和短语的含义和用法。
3.3.2 学生进行例句和运用练习,加强理解和记忆。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4.1.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表达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4.1.2 评估学生在朗读和表达中的语音和语调准确性。
4.2 作业和练习4.2.1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4.2.2 学生完成生词和短语的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堂活动5.1.1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5.1.2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表达对课文内容的想法和感受。
5.2 家庭作业5.2.1 学生进行课后阅读,寻找其他关于灰椋鸟的相关材料。
5.2.2 学生进行家庭写作,写下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使用《灰椋鸟》一文作为主要教学材料,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到原始文本。
灰椋鸟——教学反思
灰椋鸟——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所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深入思量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对教学过程和结果的反思,教师可以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以灰椋鸟为背景,详细探讨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一、教学反思的重要性1.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反思可以匡助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2.促进个人成长: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深入思量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促进个人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成长。
3.增强学生学习效果:教学反思可以匡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从而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反思的方法和步骤1.采集教学数据: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听课记录、学生反馈等方式采集教学数据,包括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学效果等。
2.分析教学数据:教师可以对采集到的教学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比如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有效等。
3.总结经验教训:在分析教学数据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总结出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包括教学成功的因素和教学失败的原因,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4.制定改进措施:根据总结的经验教训,教师可以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生评价等,以提高教学质量。
5.实施改进措施:教师在下一次教学中,应根据制定的改进措施进行实施,并对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
三、灰椋鸟教学反思案例在灰椋鸟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我在教学设计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由于课程内容较多,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合理安排时间,导致部份内容讲解过于匆忙,学生难以理解和消化。
百节好课专题《灰椋鸟》教学实录-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百节好课专题《灰椋鸟》教学实录-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背景《灰椋鸟》是五年级语文下册的阅读课文之一,是一篇朴实儒雅、富有哲理教育意义的故事。
本节课通过深度阅读,深入挖掘文本内涵,让学生了解惜物、爱护动物的思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短篇小说的基本结构,形成完整的故事情节2.掌握对比文本的方法,发现文本的内涵与主旨3.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爱心、责任感及家庭美德能力目标1.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增强对生活美好感的尊重和认识3.培养爱护动物及树木的意识情感目标1.课程目标的实现不仅要以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为标志,更要通过情感目标的实现,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热爱美的情感。
让他们养成珍惜生活并尊重生命的意识。
教学内容导入(3分钟)教师播放幻灯片《生命伴随的路途》,师生一起欣赏,并引出故事中的“灰椋鸟”这一话题。
学习与探讨(35分钟)1. 朗读文本教师要求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对生词生字进行解释,增强学生的语文积累。
2. 完成阅读任务1.学生根据课文答题,了解故事情节,深入发掘文本内涵。
2.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对比表格,反复阅读文章,了解小伙子和灰椋鸟之间的关系,探究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
3.学生阅读文章,总结出其中蕴含的寓意和思想。
3. 情感体验学生分组讨论,表达自己对故事的感受并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美好品质。
课堂评价(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午间评价,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收获。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挖掘寓意与思想。
2.综合应用语言技能,对文本进行评析。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和把握文本的深层含义能力。
(财物与动物的比喻、表意符号的理解)2.使学生从阅读中受到感染,能够理解文章的情感含义。
教学策略本节课程主要使用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策略,通过训练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合作意识。
总结此篇课程的完成,通过学生参与程度的提高以及对文本的理解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使得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掌握了理解文本的方法,也为学生今后掌握高层次阅读铺垫了更好的基础。
灰椋鸟五年级语文教案
灰椋鸟五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灰椋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灰椋鸟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
2.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灰椋鸟的背景资料,激发学生对灰椋鸟的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灰椋鸟的知识。
二、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问题:(1)课文讲述了灰椋鸟的哪些特点?(2)作者为什么喜欢灰椋鸟?(3)课文中有哪些语句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三、学习方法与技巧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技巧。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技巧。
四、写作练习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我最喜欢的动物”。
2.学生根据题目,运用所学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3.教师挑选几篇优秀作文进行展示和点评。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六、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所学,修改自己的作文,使之更加完善。
2.课下观察一种动物,记录下它的特点,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1.在阅读理解环节,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较为深刻,能够回答出问题,但个别学生对于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理解不够透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在学习方法与技巧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技巧,但部分学生仍需加强实践,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在写作练习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技巧进行写作,但部分学生的作文仍需修改和完善。
4.在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环节,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灰椋鸟》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灰椋鸟》教学设计与反思《灰椋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能随课文理解课文中词语,并进一步感受一些词语的表达效果。
2、比较“好像……又像”、“似……如……”两个句式,认识分号的用法。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五自然段。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重点学习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后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思和表达方式。
5、在阅读理解的推进中,对“美与和谐”有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言说“美”。
1、聊聊鸟。
什么鸟最漂亮?2介绍一种鸟:板书:灰椋鸟注意“椋”的字形与读音。
3出示“灰椋鸟”图片,聊聊灰椋鸟。
资料卡:灰椋鸟:别名:假画眉、竹雀等。
属雀形目,椋鸟科。
体长约21厘米。
通体主要为灰褐色,头部上黑而两侧白,尾部亦白色。
常结群栖息于树上,或旋翔于空中,整群飞动,叫声低微而单调。
灰椋鸟虽与八哥、鹩哥同属一个科,但羽色晦暗、其貌不扬,故饲养的人较少。
这类资料卡的文字很简洁,往往抓住动物的最重要的特征来介绍。
从这段介绍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什么叫其貌不扬?4、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灰椋鸟》。
这么不好看的鸟,有什么写头呢?同学们以前有没有写过写鸟或者写动物的文章呢?觉得写得好么?今天,就让我们来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来写这不好看的鸟的。
二初读感知,发现“美”。
1、检查自读,注意读准字音。
正音:翘首抬起头应和跟着唱扑棱棱ABB式的叠词,有一部分按普通话的标准音调,是要变成第一声的,这跟北京的口语习惯有关。
既然是习惯,就没有什么规律。
同学们拿不住的情况下最好查查汉语词典。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随课文理解以下词句。
第1自然段:出示句子: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呢?注意句子中的反问,其意思是灰椋鸟不好看。
(板书:不好看)第2自然段:灰椋鸟都没有出现,作者写什么呢?(林)第3自然段、同伴忽然喊道:“灰椋鸟!”我翘首遥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灰椋鸟——教学反思
灰椋鸟——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深入思量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教学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教学反思的定义、重要性、实施步骤和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学反思的定义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全面、深入的思量和评估的过程。
它包括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反应的观察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考量。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教学优点和不足之处,从而进行改进和提高。
二、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学反思可以匡助教师发现自己的教学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教学反思可以促使教师不断反思和学习,保持教学的活力和创新性。
最后,教学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使其成为优秀的教育者。
三、教学反思的实施步骤教学反思的实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教学观察和记录: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教学资源的利用等方面的观察和记录。
2. 教学回顾和总结: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包括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教学方法的适合性、教学资源的有效性等方面的总结。
3. 教学评估和分析: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估和分析,包括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分析、学生反应的分析等方面的评估和分析。
4. 教学改进和提高: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教师进行教学改进和提高,包括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改进和提高。
四、教学反思的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位教师在教学反思中的案例分析:在一次语文课上,我选择了小说《红楼梦》中的一段描写,希翼通过分析文本,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能力较弱,无法准确把握作者的意图。
同时,我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足够的实际操作和互动。
郭学萍教学案例
郭学萍教学案例季节在行进着,四季在瞬间转换。
当新课程走进你我生活的时候,平凡的日子便被抹上奇异的色彩。
咀嚼新课程,犹如咀嚼一枚青橄榄,淡淡的苦涩,却有更多的余味在心头。
语文教学该如何浸润人文的色彩?如何负载精神的使命?如何流溢生命的动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给出一个诗意的回答,那就是——当我们用心灵去撞击心灵的时候,语文教学原来可以如此美丽!——郭学萍江苏省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灰椋鸟》(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1册【教学目标】学习和欣赏本课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归林后情景的优美句段;学习造较复杂的比喻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感受灰椋鸟归林时场面的壮观、喧闹。
体会作者对鸟类的热爱。
赏读课文,学习作者是如何有条理地将看到的和听到的写得具体生动的。
利用音乐创设氛围,引导学生说写结合,内化语言。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
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理解、积累、转化、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空间和机会。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
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喜欢阅读,这样不仅能唤起学生全部的热情,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而且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教学预案】(课间:多媒体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上课铃声响,画面定格。
)一、谈话导入,揭示新课1、同学们,刚刚在课间,我们听到的是一首老歌,名字叫《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中那个为了救一只丹顶鹤,而不慎陷入沼泽地的女孩,名叫——徐秀娟(多媒体:出示徐秀娟的照片,照片旁有三个字:徐秀娟)徐秀娟一生爱鸟,不惜为鸟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她生前写过的一篇关于鸟的文章,题目就叫——(板书)灰椋鸟二、板书课题,学习生字1、注意,这里的“椋”是一个生字,不仅要注意它的读音(板书:liáng),还要注意它的书写。
《灰椋鸟》教学实录与评析
《灰椋鸟》教学实录与评析
杨树亚
【期刊名称】《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年(卷),期】2008(000)006
【摘要】@@ 教材解读rn<灰椋鸟>是苏教版国标本五下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徐秀娟用优美的笔触向我们描写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以及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这篇文章以"灰椋鸟"为题,但是文章却没有落人俗套地介绍灰椋鸟的形态、习性、繁殖等常识,而是从一个侧面展现了灰椋鸟的生机与活力,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总页数】3页(P51-53)
【作者】杨树亚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南化第四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
【相关文献】
1.《灰椋鸟》教学实录
2.问学之道:循“问”而“学”,以“教”助“学”——特级教师潘文彬《灰椋鸟》教学实录与赏析
3.《灰椋鸟》第二课时课例及评析
4.指向深度的“泛·参与式”学习——《灰椋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评析
5.《灰椋鸟》第二课时课例及评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好课每每是教师在诗意演绎——读特级教师郭学萍的《灰惊鸟》教学
好课每每是教师在诗意演绎——读特级教师郭学萍的《灰惊鸟》教学郭学萍老师教学的《灰椋鸟》展示了其深厚的语文教学功底,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一、情境创设显现大气象《灰椋鸟》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状物散文,作者是我国环保工作者徐秀娟。
在教学《灰椋鸟》时,郭学萍老师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这三个目标分别是“打破常规,长文短上,直奔重点,感受灰椋鸟归林时场面的壮观、喧闹,体会作者对鸟类的热爱”“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学习作者是如何有条理地将看到的和听到的写得具体、生动的”“指导方法,内化语言,学以致用,学习造较复杂的比喻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应该说,这样的教学目标紧紧抓住了《灰椋鸟》的主要教学内容,能够教给学生们“学以致用”的真正功夫,可以丰厚学生们良好的语言素养。
那么,郭老师《灰椋鸟》的教学目标是如何落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呢?教学《灰椋鸟》伊始,郭学萍老师以“歌曲导入,引出作者”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们没有进入《灰椋鸟》的课文情境,首先便被感人动听的音乐和郭老师的深情赞美陶醉了。
郭学萍老师在上课之前播放了一段音乐——《一个真实的故事》。
对于这个环节,郭教师还特意做了一个有心人:伴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多媒体的画面正好停留在这样的一段歌词上——“有一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
”徐秀娟是齐齐哈尔人,出生在满族渔民家庭,是我国第一位驯鹤姑娘。
当年,她在江苏盐城保护站为了救一只丹顶鹤而陷入沼泽地而牺牲,年仅23岁。
《灰椋鸟》教案活动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本着课程教学创新的理念,我们需要设计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这个教案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以人文主义教育为核心,通过《灰椋鸟》这个经典的文学作品,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来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人性的需求与内心的独白。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主题,能够分析小说中不同人物的心理和行为动机。
2、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人类的内在感受和内在矛盾,培养对于生命意义和人性的关注和思考。
3、引导学生创造性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与独立精神。
教学内容:1、阅读、分析《灰椋鸟》小说的情节、主题和人物描写。
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和老师的讲解,揭示故事的含义和主旨,让学生能够反思生命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和困境。
2、探讨人类内在的需求和矛盾。
通过对小说中不同人物的行为动机和心理的分析,引导学生探讨人们内心的冲突和思考人类文明的发展。
3、创作灰椋鸟的小说读后感。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和思考,撰写一篇自己的读后感,看看他们对小说的理解和收获是什么,从而引导探索人性的本质。
4、学生演讲会。
让学生在小组内分组,每个组负责针对小说中的一些主题和分析展开讨论,选择代表发表有关主题的演讲。
5、小说家写作。
鼓励学生在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的基础上,继续写作灰椋鸟的续篇,借此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
教学方法:1、讲解法。
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情节、主题和人物描写。
2、小组讨论法。
让学生组成小组展开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促进个人思维和集体协作的能力。
3、个性发展法。
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表现自己的独特个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评价: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考察学生在思考创新、个性发展和协作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如讨论记录,个人作品鉴评等等。
还可以请学生填写问卷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对于学习效果的直观评估,为后续的教学改进提供有力的依据。
幼教备课之《灰椋鸟》——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灰椋鸟》是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一只灰椋鸟在春天里的生活。
作为幼教老师,如何编写一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程呢?下面是一份备课教案,帮助老师们更好地教授这篇文章。
一、教学目标1.了解灰椋鸟在春天里的生活。
2.能够描述鸟儿的特点和习惯。
3.能够用词适当的词语描绘鸟儿的栖息环境。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旨。
2.细节描述。
3.语感培养。
三、教学难点1.文学表达。
2.学生的想象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通过图片或电子设备给孩子展示一些鸟儿的图片,问孩子对鸟儿的了解,引出下面的教学内容。
2.讲解老师给孩子们讲解鸟儿的生态习性,让孩子感受鸟儿与人类的生活和习惯的不同。
在讲解过程中,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孩子们展示一些关于鸟儿的视频,让孩子们在视觉上感受鸟儿的特点和习性。
老师开始讲解《灰椋鸟》这篇文章。
通过阅读全文,理解文章的主旨,并且给出细节描述。
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些关于文章内容的问题,让孩子们在思考中逐渐体会到《灰椋鸟》所表达的主旨。
3.互动体验在讲解完《灰椋鸟》之后,老师可以邀请孩子们进行一些互动体验,比如让孩子们亲自体验一下种子在土壤里的扎根发芽历程,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加深对文章中涉及到的知识点的理解。
4.语言训练在完成了对文章的理解之后,老师可以找到文章中一些词句,给孩子们讲解一些语言方面的知识点,比如如何表达好的形容词和比喻。
5.作业布置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写作或绘画的作业,帮助孩子们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
孩子们可以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想象力,完成一个小小的作品。
五、教学评价老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孩子们在一起进行讨论,对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进行评价和回馈。
同时,老师也可以在教学场合中听取孩子们的建议和反馈,不断完善教学,让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六、教学体会通过对《灰椋鸟》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们可以发现,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很好地帮助孩子们理解文章的主旨,加强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率。
小学阅读教学教案:《灰椋鸟》
小学阅读教学教案:《灰椋鸟》作为小学阅读教学的一部分,教师需要选择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故事,并为其准备相关教案,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中所传达的信息和价值观。
本篇文章,将为您介绍一份小学阅读教学教案,针对的故事为《灰椋鸟》。
1.教学目标通过阅读《灰椋鸟》,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鸟类基本知识,认识椋鸟的生活特点;2)理解团结协作的意义,认识团结协作的力量;3)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使学生感受自然的美丽。
2. 教学重点1)学生应该对椋鸟的生活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2)学生应该理解团结协作的必要性,并认识团结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使其从故事中感受到自然的美丽。
3.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团结协作的意义;2)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丽的能力。
4.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技巧:1)听:教师首先讲述自己的经历,引出该故事的背景和主题,学生积极参与听讲。
2)说:学生先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表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分享读后感受。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3)读:教师逐段朗读故事,学生认真聆听,注重表情和声音。
4)写:教师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灰椋鸟》的读后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故事的含义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5. 教学过程(1)故事内容梳理:在这个故事中,一只灰椋鸟因为发现自己的工作太困难,而想到了自己搬家。
在途中,灰椋鸟发现了一群比自己还要小的鸟儿,这些小鸟们正在为搬家困难而犯愁。
灰椋鸟为了帮助这些小鸟,放下了自己的私心,不断地苦干累活,最终顺利地完成了搬家的任务。
灰椋鸟的这种无私奉献和勇于担当的精神,让其他鸟们非常感动,大家和睦相处,形成了一个温暖的家。
(2)知识讲授1)介绍椋鸟的一些基本知识和生活特点,让学生先对椋鸟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2)有针对性地介绍团结协作的定义和意义,并引出学生对团结协作的思考和探讨。
(3)阅读教学1)教师朗读故事。
《灰椋鸟》教案
《灰椋鸟》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灰椋鸟》。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学会通过诗歌描绘自然景物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灰椋鸟》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生僻字词的理解。
(2)通过诗歌描绘自然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诗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介诗人徐志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作者的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5. 实践演练:(1)让学生尝试通过诗歌描绘自然景物。
(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欣赏的重要性。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并写一篇赏析文章。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进行评价。
2. 学生对诗歌意象和作者情感的理解程度进行评价。
3. 学生通过赏析文章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灰椋鸟》。
2. 写一篇赏析文章,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作者的情感。
3. 收集其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歌,进行自主学习。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中的自然景物,增强他们的审美体验。
全面掌握教案,轻松教《灰椋鸟》——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灰椋鸟》是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优秀作品,涵盖了多种文学元素,如描写、议论、对比等。
教授这篇作品需要认真制定有效教案,以达到让学生全面了解《灰椋鸟》的文学价值和精神内涵的教学目标。
全面掌握教案是成功教授《灰椋鸟》的先决条件。
教案是指一份详细说明了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步骤及评估方的教学设计方案。
全面掌握教案需要教师结合《灰椋鸟》的内在特征,通过详细分析文章结构、包含的问题、主题等,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方位的教学方式,使他们顺利掌握文章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目标是制定教案的第一步。
教师应该明确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点、核心思想、技能和态度。
在教授《灰椋鸟》之前,教师需要分析课程标准中所包含的要求并加以考虑。
例如,在对思考问题、辨别情感语言、阅读问题和评估文学作品的分析能力方面,有哪些需要重点训练的技能。
是教学策略的设计。
教师应该考虑使用哪些教学策略,如何组织教学过程以及如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时,教师有必要利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如小组讨论、问题分析和个人写作等方法,并注意让学生了解每一个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以便他们建立有意义的知识框架。
教师需要准备教学计划和教学步骤。
教学计划是一份详细规划,包括所有授课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时间表,以及教学活动和课程安排的详细说明。
在学习《灰椋鸟》之前,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制定一份详细的计划,使学生能够在预定的时间内全面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是教学评估的重要性。
评估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表现,确保尽可能地达到授课目标。
在需要集中讨论和解释的地方,教师应该作出评估,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反馈。
全面掌握教案是成功教授《灰椋鸟》的关键。
教师需要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步骤以及评估方法,以确保学生充分了解这篇作品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
这样的教学方式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理解能力,提升他们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灰椋鸟》教学实录2(郭学萍)-word文档
《灰椋鸟》教学实录2(郭学萍)一、歌曲导入,引出作者(课前多媒体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铃声响,画面定格歌词)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听到的是一首老歌,名字叫《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中那个为了救一只丹顶鹤不慎陷入沼泽的女孩,名叫——徐秀娟。
徐秀娟一生爱鸟,不惜为鸟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她生前写过的一篇关于鸟的文章,题目就叫——生:灰椋鸟二、揭示课题,学习生字师:请同学们拿出手来,跟着我一起端端正正写课题。
“灰”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火字旁,最后一笔捺要写长。
“椋”是一个生字,左右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
“木”的最后一笔变成点,往里收。
右边是一个“京”,读的时候可不能读半边音,应该读liáng。
“鸟”,头顶的羽毛高高翘起,它昂着头,稳稳地站在树枝上。
让我们一起把课题连读一遍——生:灰椋鸟师:像“椋”这样的生字,课文中还有两个,指名认读。
生:个别读椭(tuǒ)栖(qī)师:“椭”是左中右结构,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中间的耳朵旁要窄一些,整个字要写得紧凑一些。
“栖”右边第五笔是竖弯,不能写成竖。
把这两个生字分别组成词语之后,谁再来读一读。
生:先个别读,后齐读椭(tuǒ)圆形栖(qī)息。
三、出示图片,认识灰椋鸟(多媒体出示灰椋鸟的图片)师:看,这就是灰椋鸟。
它正栖息在树的枝头,让我们一起仔细地看一看,它的嘴——生:尖尖的师:它的背——生:灰灰的师:远远望去——生:黑乎乎的师:有什么好看的呢?然而,就是黄海滩涂这种再普通不过的鸟,在徐秀娟的笔下却那么富有生气,尤其是在灰椋鸟归林的时候。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全文,看看课文中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灰椋鸟归林时的情境。
生:默读课文。
师:谁来说一说?生:课文的4、5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灰椋鸟归林时的情境。
师: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的4、5自然段,初步感受一下灰椋鸟归林时的场面。
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
2024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灰椋鸟》公开课精品教案
2024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灰椋鸟》公开课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生字词,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学会通过观察和思考,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关爱动物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对动物的关爱。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对灰椋鸟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灰椋鸟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吗?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灰椋鸟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2.自主学习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发放课文《灰椋鸟》。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组内交流,分享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3.课堂讨论课文中的灰椋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作者是如何描绘灰椋鸟的外貌和生活习性的?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学生充分发言,教师适时引导。
4.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并组内讨论字词的音形义。
学生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精讲课文教师带领学生精讲课文,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如比喻、拟人等。
学生边听边做笔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小组活动教师提出小组活动任务:根据课文内容,每组创作一个关于灰椋鸟的故事。
学生分组合作,编写故事,教师巡回指导。
7.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故事,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师提出拓展任务:观察身边的动物,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描绘。
9.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灰椋鸟的观察日记。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灰椋鸟,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写作能力。
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意识。
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教案:《灰椋鸟》
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教案:《灰椋鸟》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帮助学生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章中获取信息并提炼总结;同时,通过本学习,学生还能够增加关于灰椋鸟的知识,了解鸟类生态环境及其生存状况。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入学生对灰椋鸟的好奇心教师从“灰椋鸟”这个话题入手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在脑海中想象一下一个鸟儿在天空中飞翔的情景,以及灰椋鸟作为一种鸟类的特点和其生态环境。
二、阅读: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取相关信息教师使用朗读法为学生慢慢解读文章,介绍灰椋鸟的种类、生存环境和它们的特点,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并且从中提炼总结,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生活中遇到过的灰椋鸟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三、了解:学习更多关于灰椋鸟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电子设备或者图书馆等多个途径,了解更多关于灰椋鸟的信息,包括关于它们的生活习性、分布地域以及保护措施等等。
学生可以利用多种渠道,以发表论文、制作 PPT、做海报等方式加深对灰椋鸟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思考:学生思考自己可以采取什么措施保护鸟类学生可以参考一些科普手册、视频、网站等,了解到当今世界上鸟类遭受到的威胁和危害,包括其生存环境问题、经济发展问题以及人类活动对鸟类的影响等。
学生在反思、总结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探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这种珍惜的生物。
三、教学总结:通过对灰椋鸟这个话题的深入学习,学生可以获得多个方面的收获:从寓教于乐、观察生动的角度,学生可以认识到不同生命形态的美妙之处;从学术研究分析的角度,灰椋鸟作为一门知名的研究课题,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习得正确的研究方法和思考方式;从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通过了解规划和鸟类保护的范围,学生逐渐有能力参与到相应的环境保护活动中,通过关注动植物生态发展,让自己的社会意识逐渐成熟。
课程体验:小学语文《灰椋鸟》教案分享
最近,我们学校的小学语文课程将教学内容拓宽至了文学阅读。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学习《灰椋鸟》这篇文章。
这是一篇经济型的课文,它既讲述了生态环境的变化,又围绕着抚养小鸟的一家人的情节展开引人入胜的故事。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了多种方法,使我们在这一课程中获得了很好的体验。
在教学开始前,老师播放了一段与课文相关的短片。
这段短片描述了真实的小灰椋鸟与人类抚养的情况。
这个情节是教材中没有的,这种理解不能匆忙地被我们获得,而是需要更多的细节来深化我们对故事的理解。
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堂体验是非常有趣和生动的。
虽然这个故事的内容非常严肃,但通过看这个短片,我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对文章的理解也更有感觉。
老师在教学中加入了课堂讨论。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互动机制,使我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想法。
老师问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感觉重要,但可以引导我们注意文章的一些细节。
例如,我们对于小清新的小灰椋鸟是否已经灭绝一些疑虑。
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分析故事的背景和对于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并帮助我们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方式。
很明显,通过这样的讨论,我们的更多的思维灵活并能培养我们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在培养我们的思维灵活的同时,老师还鼓励我们在课程中发挥我们的想象力。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逐渐引导我们注意到用语和语句结构。
我们不仅仅了解了文章的主题和情节,而且还学会了更好的表达方式,这些都可以通过我们自己的写作来反馈。
抓住好的教学机会,我们还特别行动起来,利用课堂里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写了一篇小论文。
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自然和环境问题,还学会了更好的交流技巧。
这不仅是因为我们的老师,也是因为教材内容本身非常有意义。
教师利用多种优秀的教育方法来加强我们的学习体验,带助我们成为出色的沉思者和清晰的表达者。
在将来的课程学习中,我们希望能够保持这样的体验,不断学习成长并成为成功的人。
小学语文《灰椋鸟》这一课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UWEN ZHISHI网址:2017年9月下(总第352期)好课每每是教师在诗意演绎———读特级教师郭学萍的《灰椋鸟》教学筅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陆志慧郭学萍老师教学的《灰椋鸟》展示了其深厚的语文教学功底,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一、情境创设显现大气象《灰椋鸟》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状物散文,作者是我国环保工作者徐秀娟。
在教学《灰椋鸟》时,郭学萍老师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这三个目标分别是“打破常规,长文短上,直奔重点,感受灰椋鸟归林时场面的壮观、喧闹,体会作者对鸟类的热爱”“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学习作者是如何有条理地将看到的和听到的写得具体、生动的”“指导方法,内化语言,学以致用,学习造较复杂的比喻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应该说,这样的教学目标紧紧抓住了《灰椋鸟》的主要教学内容,能够教给学生们“学以致用”的真正功夫,可以丰厚学生们良好的语言素养。
那么,郭老师《灰椋鸟》的教学目标是如何落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呢?教学《灰椋鸟》伊始,郭学萍老师以“歌曲导入,引出作者”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们没有进入《灰椋鸟》的课文情境,首先便被感人动听的音乐和郭老师的深情赞美陶醉了。
郭学萍老师在上课之前播放了一段音乐———《一个真实的故事》。
对于这个环节,郭教师还特意做了一个有心人:伴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多媒体的画面正好停留在这样的一段歌词上———“有一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
”徐秀娟是齐齐哈尔人,出生在满族渔民家庭,是我国第一位驯鹤姑娘。
当年,她在江苏盐城保护站为了救一只丹顶鹤而陷入沼泽地而牺牲,年仅23岁。
《灰椋鸟》中,徐秀娟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表达了其对灰椋鸟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
应该说,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立刻把学生带进了徐秀娟舍身保护野生动物的情境中,这对于完成“感受灰椋鸟归林时场面的壮观、喧闹,体会作者对鸟类的热爱”这个目标来说,非常重要。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学生还沉浸在音乐的情境中时,郭学萍老师对学生们说:“刚刚我们听到的是一首老歌,名字叫《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中那个为了救一只丹顶鹤不慎陷入沼泽的女孩,名叫———徐秀娟。
徐秀娟一生爱鸟,不惜为鸟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她生前写过的一篇关于鸟的文章,题目就叫———”北宋学者欧阳修曾说,“教学之法,本于人性,磨揉迁革,使趋于善”。
在没感受《灰椋鸟》的文字时,学生们便初步感受了徐秀娟人性的美丽,心中的博爱。
可以想象学生们的阅读期待。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
在真挚的情境氛围中,郭学萍老师对作者与灰椋鸟展开介绍。
特别是“出示图片,认识灰椋鸟”这个环节,特别值得回味———师:(多媒体出示灰椋鸟的图片)同学们请看,这就是灰椋鸟。
请大家一起仔细地观察,先看它的嘴是———生:尖的。
师:它的背是什么颜色?生:灰色的。
师:如果从远处看呢?生:黑色的。
师:如果从直觉上看,这只鸟没有什么特别的。
其实,它也确实是黄海滩涂上一种普通的鸟,那为什么在徐秀娟的笔下,这只鸟却是那样的具有生气呢?郭学萍老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栖息在枝头上的灰椋54DOI:10.13513/ki.41-1041/h.2017.18.0222017年9月下(总第352期)鸟让学生“仔细地看一看”它的嘴、它的背,并点出这是“黄海滩涂上一种普通的鸟”;但在作者看来却是“那么具有生气”,并作了强调“尤其是在归林的时候”。
这样,便巧妙地切入到了对文本的感受与思考上来了。
有人说,经典的课堂教学每每需要呈现宏大的教学气象,郭老师从音乐到图片、从初步感受到深入体验,教学环节设计的诗意、大气,充满着感染力。
学生处在这样的情感陶冶中,心中怎能不泛起对《灰椋鸟》文本文字的敬畏与喜爱?应该说,这样的情境创设展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诗意艺术。
二、自主感知显现引领拓宽在揭示课题和学习生字后,郭学萍老师开始了整体阅读。
郭学萍老师强调在整体感知的过程中让学生习得阅读知识与方法。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整体感知———归纳概括”上。
她让学生速读课文,以到文中寻找哪些是描写灰椋鸟归林的文字。
当学生发现课文的4、5两个自然段的文字可以回答教师的问题时,郭老师立即选择让学生们读课文的4、5自然段,要求学生轻声朗读,并同时想象灰椋鸟归林时的情景。
作了这样一番铺垫以后,郭老师让学生们“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当时的场面”。
学生们纷纷到讲台上板书,不久,黑板上出现了这样的一些词语(摘自原文)———排山倒海、壮观、排空而至、浩浩荡荡、气贯长虹、气势磅礴、百鸟争鸣、热闹非凡、热烈、喧闹、铺天盖地、遮天蔽日……当学生们写出了自己对灰椋鸟归林时的场面感受时,郭老师表扬道:“同学们的感受还真不少呢。
请大家看看黑板上的板书,哪些词语可以归为一类,为什么?”如果说,“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当时的场面”训练的是学生的感受能力、概括能力,那么,让学生“将词语归类”则实现了思维过程的整理与清晰。
学生们讨论以后,将黑板上的词语进行了分类:一类是描写灰椋鸟飞回林子(师补充“归林”)时的场面;另一类是描写出灰椋鸟归林时的气氛的(具体从课文中摘录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当学生们分类以后,郭老师用“读”“画”“思”的方式,让学生品读第4自然段以“轻轻地走进那片树林,走进灰椋鸟的世界”。
郭老师给学生投影了以下“自学提示”———读:内容是课本上的第4自然段。
画:在阅读过程中画出你喜欢的词句(主要是描写鸟的词句)。
思:思考这些句子的好处。
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郭老师才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在郭老师的“自学提示”引领下,学生们学得相当精彩。
学生们画出了“投入”“盘旋”等词句。
当学生说自己喜欢的是“盘旋”这个词的时候,郭老师就让大家思考:灰椋鸟为什么要“盘旋”?学生们充分展开想象,有学生说“这是先归的鸟儿在等待后归的鸟儿”“也许是贪恋落日的余晖,还想再美美地欣赏一会儿”“他们就像一群贪玩的孩子,在回家之前,不忘抓紧时间再玩一玩”……这时,郭老师赞许地说:“这哪里是鸟啊,简直就是一群活泼泼的孩子!”《灰椋鸟》是一篇值得细细鉴赏的好文章。
感受文本时,她引导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词句以走进文本,感受场面。
她把学生与文本语言紧紧地“粘在一起”。
这个教学环节中,她让学生“读、画、思”,通过“自读交流+引领拓宽”的方式,让学生进入了语言文字的鉴赏世界。
在语言鉴赏过程中,她没有完全放手,而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拓宽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视野。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到处乱跑”的现象,但郭老师以对关键词句的理解、鉴赏为抓手,及时拓宽、顺势深入。
当一位学生鉴赏“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这句话时,她认为,这句话写出了灰椋鸟数量众多、气势磅礴。
郭老师则顺势深入,我们看她的引领艺术———师:灰椋鸟“排空而至”的情景在课文的哪些词句中得到了体现。
生: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
生: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
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师:请各位同学再看看插图,看看图上是怎样把上述情景充分表现出来的。
语文教学YUWENJIAOXUE55YUWEN ZHISHI网址:2017年9月下(总第352期)生:我觉得基本表现出来了,但如果鸟的数量再多一些就好了,这样就能体现出文字中整群整群的意思了。
师:大家继续阅读,看有没有别的词语在表达鸟的“数量”了?生:巨大。
生:浩浩荡荡。
生:“数百米长”这个词算不算呢?还有“一批一批”也应该是表示数量的吧。
师:同学们回答很有道理,当我们看到鸟的“数量众多”,而且是“规模浩大”,且已经“黑压压地布满天空”了,我们就说这是———排空而至(生答)。
师:同学们说说,这个“排”的意思是什么?除了这里,还有哪些词语中的“排”也表示同一个意思呢?生:排山倒海中的“排”是这个意思。
生:浊浪排空中的“排”也是这个意思。
师:这里还有一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个“排”是什么意思了呢?生:推。
生:推开。
师:那么大家再想一想,文中的“排空而至”应该是描述鸟的什么情形?生:我的理解是,意思是灰椋鸟很多,有“一大群”,它们好像能够把天空都推开了一样。
生:我的理解是,这句话可能是想说明灰椋鸟的数量很多,因为课文中说,当这些鸟儿聚在一起,然后飞进林子的时候,课文中说它们就好像要把天都撑破一样。
师:所以说,灰椋鸟的数量实在是———生:多。
师:怎么形容呢?生:遮天蔽日。
生:铺天盖地。
师:当它们一群群飞入刺槐林时的样子是———生:络绎不绝。
师:我就让我们感觉到———生:气势磅礴。
生:气贯长虹。
……好课每每是教师的诗意、真情的演绎。
这个环节相当精彩。
学生仅仅关注的是“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这句话,但郭老师却细细加以分解、拓宽,她让学生寻找具体描写了灰椋鸟“排空而至”的语句,然后再研究“排”和“排空而至”所形成的气势与意义。
这样模模糊糊的一个句子鉴赏,在她的引导下便变成了对词句鉴赏与审美的语言训练。
鉴赏郭学萍老师《灰椋鸟》的教学,让我想到了特级教师张一山老师论述语文教学艺术时说的话。
他说:“语文教学艺术,全在教师如何恰当地引导学生深入词语精神境界上。
”郭学萍老师在整体感知文本、深入鉴赏关键词语的过程中深谙这一点。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