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练习十七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课型新授课课时第1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电化手段多媒体课件导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二、设问导读: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三、合作探究: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不同点:共同点: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正方形: 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圆: 没有角(即封闭的)三角形: 有三条边三个角四、自我检测: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五、巩固训练: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小结方法。
六、拓展延伸: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观察结果七、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板书设计: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三角形:有3个角 3条边课后反思:(一)通过复习指名说一说图形的名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体)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此环节,让学生把平平的面画下来。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的下册数学教案全册-练习十七.doc
教师李海娟学科数学执教班级一( 5、6)班教学内容练习十七教学课型新授课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教学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目标3、借助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4、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设计意图教学过程:( 1)课时(生成设计)一、引入1、谈话:小朋友,你认识下面的交通工具吗?出示拼图(课件)2、揭题:这两种交通工具可有意思,都是由我们学过的图形组成的,从这两种交通工具拼图中,你能找出哪些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同学们的眼力真不错,你能一眼看出那种图形的个数最多吗?(学生可能争执不下)有什么办法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引出统计(感知统计的必要性)(揭示课题)二、重点练习(一)统计表表示数据1、整理数据:独立完成,完成书上统计表2、反馈:图形数量3、看表提问题:从这张统计表,你能知道什么?(可能会出现()最多。
()最少,进一步引导()比()多(少)几个?你是怎么知道的?(减法计算)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提问题)5、小结(二)、小组合作,体验统计过程1、引出问题:除了轮船、火车这两种交通工具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你对喜欢什么交通工具?(每人只能说最主要的一种)。
学生说,师板书主要几种(三轮车、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小汽车、公交车)其余的归为“其他”类。
2、讨论汇报整理数据的方法:你觉得要统计全班的情况,用什么办法最方便?(可能会出现举手表示、符号表示等)。
引导出:最方便的是用举手统计。
3、体验统计过程,填写统计表举手方法:一名学生当统计员,其余学生举手表示。
统计后引导学生验证统计的结果是否正确?(合计总人数)同时统计时要注意什么?(每人只能举一次手,计算时不能出错等)4、填写统计图(1)出示统计图 ( 课件 )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2)汇报:刚才是怎么涂小格的?(引导学生看纵轴的数字,而不用一格一格数)(实物投影仪展示)5、看统计图、统计表回答问题-看着统计图、统计表你还能知道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从图表上看出什么最多(少),哪一种比哪一种多(少)等问题。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一、德育渗透总体目标1、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向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爱劳动、爱自然的教育。
2、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以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3、使学生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通过时间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渗透措施(一)、数一数1、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数教室里的实物。
(二)、比一比比多少,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1、设置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内容。
2、提供充分的教学资源。
比长短,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好习惯。
教师提供物品、选取身边的题材让学生操作、比较。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几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创设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以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创设游戏情境,以小组为单位学习5的组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5以内的减法结合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教育和遵守公共秩序的`思想教育。
自主探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掌握计算方法。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2、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3、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直观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4、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
(五)、分类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1、录像:商场外景镜头,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2、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操作,在实践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7的认识和加减法1、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练习十七教学设计
练习十七教学内容:练习十七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让同学们体验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同学们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培养同学们统计的初步意识;(3)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图表的填写;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在经历简单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掌握统计整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1)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同学们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2)关注同学们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操作、观察、思考、交流;(3)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分工和协调,培养同学们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的方法.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并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调查表、统计图、统计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5分小朋友们,你们会唱生日歌吗?我们一起来唱一遍,好吗?二、复习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15分1.一年有12个月,你知道你是在哪个月出生的吗?同学们把你是哪一个月出生的写在纸上交上来。
现在所有的资料都在老师手里,你最想知道什么?下面我把表格的内容一张张的念出来,请你在2号纸上把它记录下来。
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记录?2.用画“正”字的方法,一个正字有几笔组成的呀?(五笔)每一笔就表示几个人?,一个正字有五笔就表示有几个人。
小朋友你们来试一试。
师报学生画。
3.请小朋友用上节课学的涂格子的方法表示出来,该怎么涂呢?在黑板上贴出来。
4.如果没有这些小格,你能知道1-12这12个月出生的人数吗?填统计表。
5.请生比较统计图和刚才他们填的调查表,说一说哪个更能清楚地1-12个月各有几个人过生日?6.小结:从统计图和统计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种数量的多少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学会统计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很多有趣的问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版)【新版精品】
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本册内容结构图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一)新知识点:1、初步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2、正确区别辨认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体会二者之间的关系。
3、认识七巧板,并学会用七巧板拼组图形。
教学要求: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建议: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动手摆实物,对几种基本的平面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能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如何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和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佳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
老师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认识平面图形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2、平面图形的拼组一课时解答平面图形的拼组,认识七巧板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新知识点:1、十几减9的口算。
2、十几减8、7、6的口算。
3、十几减5、4、3、2的口算。
4、综合应用。
教学要求: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建议: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计算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以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情景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
老师应努力改变状况,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例题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十七》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十七》教学设计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上课时间:
教材
分析
本小节是在巩固计算的同时渗透小括号的内容。
学情
分析
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及生活经验。
设计
理念
培养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1.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2.尝试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方法。
3.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具有初步的符号意识。
教学
重点会正确快速地口算。
教学
难点会正确快速地口算。
教学
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教师
行为
期望学
生行为
个案生
成
一、情境导学,揭示主题
学生认真计算。
巩固旧知,引导学
生进入学习状态。
学生能够
积极思考。
二、自主探索,尝试解决
(1)学生独立完成本题,集体订正。
师出示问题,引导
思考计算
学生观
察思考,计
算。
三、小组讨论,交流发现引导学生理
解应用。
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找学生板演。
巡视评价讲解
四、展示评研,形成结论
*学生抢红旗。
*学生独立完成本题,教师巡视指导,最后集体订正。
倾听汇报,及时评
价总结
学生
汇报。
五、达标检测,拓展延伸教师总结。
学生能说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练习十七,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出自己学会的内容。
板书设计
课后
反思。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全册教学设计(教案)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内容及简析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2~P3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一画。
(完整)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推荐文档
第一单元位置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 页。
教学目的: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 、“下” 、“前” 、“后” 、“左” “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 、“下” 、“前” 、“后” 、“左” 、“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关键:通过亲自参加实践活动及与同学合作交流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活动教学课时:4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上、下(新授课)教科书第1 页。
教学目的: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 。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1、创设情境,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出示书第1 页的图,描述:一座大桥横跨江面,汽车、轮船在桥的上下来来往往,繁忙极了。
2、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指名回答后,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问:说“汽车在上面”对吗?“汽车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汽车的位置呢?指名说一说后,再让在小组内说一说,比一比,谁问得好,谁答得好。
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汽车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指导学生填书第1 页的空。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1、摆一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练习十七》学习活动方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练习十七》学习活动方案
学习目标:认识小括号,能口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学习重点: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试题。
学习难点:认识小括号及其作用。
学习准备:习题卡课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口算:
2复习旧知
二、导学:
活动一:复习算理
活动任务:讨论“怎样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算式?”
活动流程:
1.明确任务:把活动一的要求呈现在大屏上,全班齐读。
2.自主学习:请学生观察思考,并提出问题,试着列式计算。
3.小组讨论:由组长带领,先在小组内充分交流自己的算法,并讨论形成小组的意见:。
4.展示分享:一小组上台展示,并组织其他小组分享。
5.梳理提升: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活动二:计算比赛
活动任务:探究“怎样正确计算练习十七各题?”
活动流程:
1.明确任务:把活动二呈现出来,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2.自主学习:独立完成练习十七第124题,比一比谁算得快。
3.小组讨论:在小组长组织下,交流计算方法,并总结形成小组的意见。
4.展示分享:一小组上台展示算式及计算方法,并组织其他小组分享。
5.梳理提升:师生共同订正。
三、导练
课堂练习:练习十七第378, 10题
四、导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 7《找规律》教案17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 7《找规律》教案17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2.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找规律的概念。
2.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1.课件:包括找规律的示例和练习题。
2.板书:学生姓名、找规律的定义、方法步骤。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出示一个数字序列:2,4,6,8,10,让学生找出规律,并让学生通过手写计算确认每个数字之间的关系。
2. 讲解
•介绍找规律的概念:即根据一定的规则或模式找出序列中缺少的数字或下一个数字。
•介绍找规律的方法:逐项分析数字序列中每个数字之间的关系,确定规律,再套用到下一个数字。
3. 操练
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给出数字序列让学生找规律,并写出规律式,最后让学生交流分享各自的发现。
4. 总结
请学生总结找规律的方法和技巧,并巩固课上学习的知识点。
五、作业布置
•布置找规律方面的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
•鼓励学生在家中通过观察事物和数字之间的关系来找规律。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际数字序列的分析让学生了解找规律的方法,但部分学生在找规律时依然缺乏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在后续课程中加强训练。
以上即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人教版数学练习十七教案
人教版数学练习十七教案教案标题:人教版数学练习十七教案教案目标:1. 熟悉并掌握人教版数学练习十七的内容;2. 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简单复习相关知识点;2. 引入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15分钟)1. 逐题分析并解答本课的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和解题思路;2. 针对每个知识点,给予学生相应的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3. 强调解题过程中的思考和推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练习(2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2.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合作解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3. 对于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困惑,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四、总结(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掌握的重要知识点;2. 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解题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2. 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和学习资源。
教案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2. 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和课后作业的准确性和完整性;3. 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案调整: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情况,适当调整教案中的步骤和时间分配。
同时,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问题,及时调整和补充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一下教学设计:练习十七
学案
一、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练习十七P75——76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练习十七》的知识点主要是考查学生们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掌握和应用。
上学期涉及一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练习十七中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第8题、第10题就是在上学期的基础上逐步延升,它是两位数之间的连加连减的应用,并且还有带小括号的。
练习十七中第5题、第6题、第7题的知识点,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主要是掌握运算中的几种方法,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以及数位的理解。
学情:由于学生之前学的都是一位数的计算,因此在学两位数加减位数时,要多方面地训练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两位数之间的加、减有进位、退位,对于数位概念和分与合的知识点渗透非常重要,要通过深入浅出的方法多让学生练习。
三、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以内的连加计算。
2、掌握进位、退位的方法和算理。
3、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掌握进位、退位的方法和算理。
难点:理解连加的意义,理解进位退位的方法和算理。
五、核心学习任务
熟练地进行包含进位、退位、小括号的计算,提高口算的速度。
六、学习支架:导学单、学习单、预学单等
七、学导过程
八、作业设计
1、你说我算。
九、板书设计
练习十七十、教学反思。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11篇)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11篇〕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
教学目的:1. 能识别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绘物体的相对位置。
2. 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识别自己或别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 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开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区分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4.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才能。
教学过程:一、联络生活,提醒课题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1. 上、下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展描绘,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展准确的描绘。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络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绘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2.前、后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绘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绘。
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2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27页。
教学目的1、经历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2、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确实定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络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重点难点学会按不同分类标准进展分类。
教学设计一、情境引入孩子们,这儿分别是淘气猴和萌小兔开的文具店,假如你要买练习本,在谁的文具店里能一下就找到?〔出示画面〕生:萌小兔的店里。
师:告诉老师为什么在萌小兔的店里能很快找到?生:因为它的店整齐。
师:大家同意吗?〔同意〕我也同意在萌小兔的店里去买。
因为它的店里的物品摆放的很整齐。
那么,生活当中,把这样一类的物品摆放在一起叫分类。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培养估测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3.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究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受到锻炼,增强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4.在各种游戏中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尺教学过程:(一)活动一:创设情境,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师:今天,我们到学校新建的这个多媒体教室来上课,你感觉怎么样呀?师:这里的课桌、黑板、讲台的长、宽、高都和我们教室里的不一样,那么,它们到底有多长、多宽、多高呢?谁愿意来估计一下?师:那我们就来量一量吧!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你们可以测量这个教室里的任何一样东西。
先在小组内讨论决定你们组要测量什么,再估计一下有多长,然后说说准备怎么测量,最后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分头测量。
)师:现在,到了交流汇报的时间了,哪个小组的代表先说?师: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黑板?和他们组测量的结果一样吗?师:能告诉我,这个一米三应该怎么写吗?能让我看看你们是怎么记录的吗?(投影仪展示学生练习本上记录的结果:1 m 3 cm,1 m 30 cm,1.3 m。
)师:还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课桌的长?师:来,把你们组记录的结果也展示出来好吗?(用投影仪展示与上组不同的记录方法:130 cm,1米3。
)师:有这么多种记录的方法,谁能简单评价一下吗?师:其实,在这几种表示方法中,除了1 m 3 cm是不正确的,其他的几种表示方法都是可以的.,在使用的时候你可以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选择。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练习十七》教学设计及反思
练习十七教学内容:教科书P75~76“练习十七”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巩固含有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和本单元所学习的口算。
2.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练习中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愉悦感。
教学重点:含有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一)完成教科书P75“练习十七”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之间交流订正。
(二)完成教科书P76“练习十七”第6题。
1.限时1分钟进行口算比赛。
2.交流订正,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三)回顾旧知识。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小括号,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应该怎样计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训练,采取游戏比赛的形式,提高练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达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
二、练习指导(一)完成教科书P76“练习十七”第7题。
1.仔细读题,获取信息。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生:共有72人参加视力检查,已经检查了40人,其中有6人近视。
师:“其中6人近视”是什么意思?2.分析题意,列式解答。
师:要求“还有多少人没有检查”需要知道哪些条件?生:需要知道的是“共有72人参加视力检查”和“已经检查了40人”这两个条件,“其中有6人近视”这个条件是多余的。
师:怎样列式解答?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先想一想,然后跟同桌交流。
师:已经检查的人中,有多少人没有近视?怎样列式?【设计意图】通过多种信息呈现,提高学生根据问题选择信息的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完成教科书P76“练习十七”第8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呈现错例,集中分析原因。
(三)完成教科书P76“练习十七”第10题。
1.先计算,再比较计算的结果。
2.出示“58-5○58-50”和“20+62○62+8”。
师:观察这两组中每一组的左右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师:如果不计算,你能得出比较的结果吗?你是怎样比较的?【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左右两边的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不通过计算来比较两个算式结果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全册教学设计(教案)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内容及简析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2~P3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一画。
新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新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1单元认识图形(二)第2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3单元分类与整理第4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第5单元认识人民币第6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7单元找规律第8单元总复习一、本学期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具体措施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一下数学教案统计练习十七第1题和第2题(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一下数学教案统计练习十七第1题和第2题(人教新课标一年
级下册)
课题统计练习十七第1题和第2题。
设计
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并学会统计的方法。
.
教学重点教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进步理解统计的意义.。
教学难点填写统计图和统计表的方法.。
课前准备 12两题事先画在小黑板上.。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小朋友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说说统计图和
统计各是怎样的?
二这节我们再来练习做统计图和统计表.?
出出示小黑板第一题 .指导看懂图意,并进行统计,。
.
一月份出生的几人举手、让一个同学在表上涂几格。
.
就这样每个月份出生的人数全都统计出来.。
填下面的统计表.。
完成填空.。
校对。
出示第二题:
图上画了什么?是用那些图形拼起来的?让我们来统计一下吧
各组派一名代表到前面来填写统计图,每个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各组各自完成。
.
各组在全班班进行交流,用的是什么方法,是怎么统计的?这样的方法好不好?为什么?
各组学生按照自己组的方法填好统计表.。
检查校对。
说说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巩固提高..
小组合作:各小组完成一个统计表.自己去搜集资料,喜欢什么就搜集什么?
例喜欢吃什么水果?喜欢什么活动等。
.
汇报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十七
教学内容:练习十七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让同学们体验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同学们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培养同学们统计的初步意识;
(3)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图表的填写;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在经历简单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掌握统计整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
(1)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同学们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2)关注同学们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操作、观察、思考、交流;
(3)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分工和协调,培养同学们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的方法.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并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调查表、统计图、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5分
小朋友们,你们会唱生日歌吗?我们一起来唱一遍,好吗?
二、复习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15分
1.一年有12个月,你知道你是在哪个月出生的吗?同学们把你是哪一个月出生的写在纸上交上来。
现在所有的资料都在老师手里,你最想知道什么?
下面我把表格的内容一张张的念出来,请你在2号纸上把它记录下来。
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记录?
2.用画“正”字的方法,一个正字有几笔组成的呀?(五笔)每一笔就表示几个人?,一个正字有五笔就表示有几个人。
小朋友你们来试一试。
师报学生画。
3.请小朋友用上节课学的涂格子的方法表示出来,该怎么涂呢?在黑板上贴出来。
4.如果没有这些小格,你能知道1-12这12个月出生的人数吗?填统计表。
5.请生比较统计图和刚才他们填的调查表,说一说哪个更能清楚地1-12个月各有几个人过生日?
6.小结:从统计图和统计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种数量的多少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学会统计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很多有趣的问题。
7.看到这个统计表和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三、练习应用:10分
1.黄老师想在1-12个月选一天来给小朋友开个生日会,你们知道要准备些什么吗?
2.小朋友说了那么多,不能什么都买呀?谁来帮老师想个好办法?
3.小组活动:你们想统计什么就统计什么?统计完后完成统计图或统计表。
(小组活动)
4.哪一个小组愿意上来展示你们统计的结果?如果你是老师,你应该给你们小组准
备些什么?
四、总结:2分
上了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除了可以统计小朋友的生日,喜欢喝的饮料和吃的水果之外,你还知道可以统计些什么?
五、放暑假了,你要出去游玩,你最喜欢什么交通工具?8分
统计,并完成,第97页的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