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用地规划技术指标

合集下载

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第二章合理和节省用地旳基本规定

公路建设项目,应根据公路建设发展旳需要,综合考虑环境资源、资金等技术经济条件,本着科学、合理和节省用地旳原则,确定经济合理旳建设规模。

公路建设项目用地应符合国家土地运用总体规划,重视农业生产旳需要,应尽量运用荒地、劣地,少占用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保护区旳土地。

公路建设项目用地,,应统筹规划,采用改地、造地、复垦等综合措施节省用地。

在路线方案比选中,应从技术经济方面论证项目用地旳合理性,严格农用地转用。

路线应尽量绕避基本农田。靠近都市或通过基本农田及经济作物区旳高填路堤地段,应在技术经济比较旳基础上,尽量考虑设置防护设施等,节省用地。

路基、交叉工程土石方调配,应在技术经济比较旳基础上,尽量移挖作填和集中取弃土,并与改田、造地相结合,以减少施工方和取土坑、弃土堆用地。

宜采用新型桥梁构造,减少桥头引线长度和填土高度。

为保护耕地,在技术经济比较旳基础上,应优先考虑采用吹(填)砂或粉煤灰等填料填筑路堤,减少取土占地。

在环境与技术条件也许旳状况下,应尽量减少路堤高度。

对集中取弃土旳取土场、坑和弃土场、堆,隧道弃渣,给排水管网及其他地下工程用地,如仍能恢复使用旳,可列为临时用地,并按国家用关规定进行复垦,恢复运用;不能恢复使用旳,可按本指标第八章旳规定另行计算。

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应充足运用原有旳场地和设施,尽量减少新增用地面积。

公路工程通讯、监控、供电系统旳管线,在符合技术、经济和安全旳条件下,宜共沟假设,并应尽量在公路用地范围内不止。

第三章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总体指标

土地建设指标范文

土地建设指标范文

土地建设指标范文

一、土地面积指标:

1.总用地面积:土地利用规划区域内按不同用途划分的总面积。

2.已建地面积:已完成建设的土地面积。

3.待建地面积:规划中但尚未建设的土地面积。

4.剩余可建地面积:剩余可供建设利用的土地面积,即待建地面积加

上用于其他用途而不可建设的土地面积。

二、土地利用类型指标:

1.产业用地比重:不同产业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农业用地等)所占的比重。

2.居住用地比重:居住用地所占的比重。

3.绿地比率:绿地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例,衡量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4.交通设施用地比重:交通设施用地所占的比重,如道路、铁路、机

场等。

5.公共设施用地比重:公共设施用地所占的比重,如学校、医院、公

园等。

三、土地利用强度指标:

1.土地利用强度:用地面积与可建设面积的比例,表征土地利用的密度。

2.建筑物容积率: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与占地面积的比值,反映建筑物的密度和高度。

3.建筑物覆盖率:建筑物占用土地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例,描述建筑物对土地的利用程度。

4.绿地率:绿地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例,反映城市绿地覆盖情况。

四、土地利用效率指标:

1.单位用地生产总值:用地面积单位产生的经济价值,反映土地利用的效益。

2.单位建筑物面积产值:建筑物面积单位产生的经济价值,反映建筑物的利用效率。

3.农田产量:农田单位面积产生的农产品量,衡量农业用地的利用效率。

五、土地环境指标:

1.土地污染程度:反映土地受到污染的程度,如土壤重金属含量、土地经过的历史污染等。

2.土地生态质量:衡量土地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如植被覆盖率、动植物种类丰富度等。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上)

一、概述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是指在保障工业项目建设用地需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设置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种制度。

二、控制指标的分类

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的总体控制指标。

2. 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制定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明确区域内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的分区控制指标。

3. 详细规划:制定工业项目详细规划,明确项目用地的控制指标。

4. 建设用地指标:根据不同类型的工业项目确定建设用地指标,包括建设用地总量、建筑面积、容积率、绿化率等。

5. 合理用地率:合理用地率是指用于建设工业项目的用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比例,必须符合当地的用地政策。

三、指标的设置原则

1. 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 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 合理分配和利用土地资源,保证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4. 坚持节约用地、集约用地、多功能用地的原则,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5. 确保建设用地的安全性和持续性。

四、指标的设置方法

1. 综合考虑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规划用地总量。

2. 划定区域土地利用范围,确定不同类别用地的分区控制指标。

3. 根据不同类型的工业项目,制定建设用地指标。

4. 根据合理用地率,确定具体工业项目的用地控制指标。

五、指标的动态管理

1. 建设用地指标应按照规划的要求执行,不得随意调整。

2. 生产经营情况发生变化,导致用地需求减少或增加时,应及时做出调整。

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项目用地指标成为了城市规划

和土地利用的重要方面。建设项目用地指标是指在城市规划中,对于不同类型的建设项目所规定的土地利用要求和限制。它涵盖了建筑物的高度、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一系列指标,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宜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对于城市规划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城市规划是一

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考虑到人口规模、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多个因素。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设定,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需求,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比如,在城市中心区域,可以通过限制建筑物的高度和密度,增加绿地率,提升城市的景观品质和生活质量。而在城市郊区,可以适当放宽建筑物的高度限制,提高容积率,以满足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其次,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对于土地利用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城市土地资

源有限,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任务。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可以通过对土地利用方式的规定,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比如,在城市中心区域,可以规定商业用地的比例要求较高,以满足商业活动的需求。而在城市郊区,可以规定居住用地的比例要求较高,以满足人口的居住需求。通过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提升城市品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可以通过对绿地率、建筑物高度等指标的规定,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形象。绿地是城市的“肺”,可以吸收污染物、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合理规划绿地,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通过限制建筑物的高度和密度,可以减少阴影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保护城市的采光和通风条件。通过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规定,可以实现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十五类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试行)

一、汽车客运站建设用地指标

(依据交通部2004年4月16日发布,2004年7月15日实施的交通行业标准)

(一)车站等级划分

表1

注:达不到五级站要求或以停车场为依托的车站为简易车站

(二)车站占地面积指标

车站占地面积按每100人次日发量指标进行核定且不低于表2的计量值,规模较小的四级站和五级站占地面积不应小于2000m2。

车站占地面积指标

2 单位:m2/百人次

二、城市公共交通首末车站建设用地指标

(依据建设部2004年4月9日发布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一)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的首末站应设置在城市道路以外的用地上,每处用地面积可按1000~1400平方米计算。

(二)城市出租汽车采用营业站定点服务的,营业站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公里,其用地面积为250~500平方米。

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用地指标

(依据1991年11月11日发布,1992年3月1日实施的建设部、国家计委建标〔1991〕758号通知)

(一)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规模类别划分(按年经营量)

表3

(二)建设用地指标(公顷)

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建筑覆盖率(建筑系数)宜控制在45%~55%。

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用地指标应符合表4的规定:

建设用地指标

4

单位:公顷

注:1.表中控制指标应根据年经营量取值,年经营量大的取大值,小的取小值,中间值采用插入法计取。

2.表中所列指标不包括码头、铁路专用线建设用地面积。

四、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不含医疗卫生垃圾处理工程项目)

(依据:国家建设部、发计委建标〔2001〕101号文件)

村镇建设用地指标

村镇建设用地指标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级

新建村镇的规划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宜按第三级确定

当发展用地偏紧时可按第二级确定

对已有的村镇进行规划时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以现状建设用地的人均水平为基础根据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级别和允许调整幅度确定并应符合表本条各款的规定

第一级用地指标可用于用地紧张地区的村庄集镇不得选用

地多人少的边远地区的村镇应根据所在省自治区政府规定的建设用地指标确定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注:允许调整幅度是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对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的增减数值

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建设项目用地指标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中,对于建设项目所需用地的规模、性质、布局等方面的要求和限制。它是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相关法律法规,由国土资源部门制定并实施的一项重要管理措施。

一、用地指标的分类

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用地规模指标:用地规模指标是对建设项目占地面积的要求和限制。它通常以建筑面积、占地面积或容积率等指标来衡量。不同类型的建设项目,其用地规模指标有所不同。例如,住宅项目的用地规模指标通常以建筑面积和容积率为主要依据,而工业项目的用地规模指标则主要以占地面积为主要依据。

2. 用地性质指标:用地性质指标是对建设项目用地性质的要求和限制。它通常根据建设项目的功能和用途来确定。例如,住宅项目的用地性质指标通常要求用地用于居住,而商业项目的用地性质指标则要求用地用于商业经营。

3. 用地布局指标:用地布局指标是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的要求和限制。它通常包括建筑物的位置、朝向、高度等方面的要求。例如,住宅项目的用地布局指标通常要求建筑物的位置合理、朝向良好,以保证居住环境的质量。

二、用地指标的制定和管理

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制定和管理主要由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具体的制定和管理流程如下:

1. 制定用地指标:国土资源部门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建设项目的需求和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用地指标。制定用地指标时,需要考虑建设项目的功能、规模、性质、布局等因素,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和调整。

2. 发放用地指标:国土资源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的申请和用地指标的制定,对符

建设用地技术经济指标说明

建设用地技术经济指标说明

建设用地技术经济指标说明

建设用地技术经济指标

各类建设用地的技术经济指标应当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详细规划没有作出规定或者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建设用地,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居住用地的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地率应当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

(二)工业用地的控制指标由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四项指标构成,应满足国土资源部《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要求。

(三)仓储物流用地的建筑密度不宜大于40%。

普通仓库用地绿地率不得低于20%,危险品仓库用地绿地率不得低于40%。

(四)其它公共设施用地技术经济指标应满足下列要求:

1、行政办公设施建筑密度不应超过40%,绿地率不应低于35%。

2、商业设施用地建筑密度不宜大于40%;建筑面积在20000平方米以下的,绿地率不得低于30%,建筑面积在20000平方米以上的,绿地率不得低于35%。

3、文化娱乐设施用地的建筑密度不得大于40%,绿地率不宜小于35%。在旧区改造或场地具体条件限制时,绿地率不应小于25%。

4、体育设施用地建筑密度不得超过40%,体育设施的建筑面积在20000平方米以下的,绿地率不得低于30%,建筑面积在20000平方米以上的,绿地率不得低于35%。

5、医疗卫生设施用地的建筑密度不宜大于30%,绿地率不得小于40%。

6、教育科研设施用地的建筑密度不宜大于30%,高等院校绿地率不得小于40%。其余教育科研设施绿地率不得小于35%。

7、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用地的建筑密度不宜大于30%,绿地率不得小于40%。

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标准

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标准

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标准

一、用地规模控制

1.建设用地规模应符合国家和地方制定的相关规划要求,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

2.建设用地规模应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以满足合理的用地需求,同时避免过度扩张和浪费土地资源。

3.建设用地规模应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友好,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促进可持续发展。

4.建设用地规模应坚持集约用地的原则,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对耕地和自然生态用地的占用。

5.建设用地规模应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控制指标,如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

二、用地布局控制

1.建设用地的布局应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2.建设用地的布局应注重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

3.建设用地的布局应考虑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景观打造,增加绿化覆盖率和自然生态用地的比例。

4.建设用地的布局应坚持公共服务设施的均衡分布原则,保障市民基本生活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

5.建设用地的布局应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潜力和资源条件,制定差异化的控制指标,如绿化覆盖率、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等。

土地规划指标

土地规划指标

土地规划指标

土地规划指标是指在城乡土地利用过程中,对土地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时所要考虑的指标或标准。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土地利用强度指标。这是衡量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指标,主要包括建设用地利用率和农业用地利用率。建设用地利用率指的是土地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农业用地利用率指的是农业用地面积与耕地面积的比值。这些指标的合理设置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避免过度开发或浪费土地资源。

二、城乡用地比例指标。城乡用地比例指的是城市用地面积与农村用地面积的比值。这个指标的合理设置可以实现城乡用地平衡发展,保障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需求的需求。

三、绿地率和森林覆盖率指标。绿地率指的是绿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比值,森林覆盖率指的是森林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比值。这些指标的合理设置可以实现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保护耕地面积指标。这是为了保护农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而设定的指标。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以及保护农地的土壤质量和农业生产力,可以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供应的稳定性。

五、交通指标。这包括道路密度、交通流量、交通设施等指标。合理的交通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减少拥堵和交

通事故,同时也能够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六、建设用地布局指标。这包括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功能布局和建筑密度等指标。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建设用地,可以实现城市的有序发展和空间优化利用,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功能。

总的来说,土地规划指标是城乡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它可以指导土地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建筑经济技术指标大全

建筑经济技术指标大全

常见建筑经济技术指标

建筑经济指标

1、建设用地面积:是指项目用地红线范围内土地面积,通常包含建筑区内道路面积、绿地面积、建筑物所占面积、运动场地等等。

2、总建筑面积:指在建设用地范围内单栋或多栋建筑物地面以上及地面以下各层建筑面积之总和。

3、建筑面积:指建筑物外墙(或外柱)外围以内水平投影面积之和,包含阳台、挑廊、地下室、室外楼梯等。

4、基底面积:建筑基底面积是指建筑物接触地面自然层建筑外墙或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一层建筑面积)

5、建筑密度:建筑物总基底面积和总用地面积比率(用百分比表示)。

6、建筑容积率:系指建筑总面积和总用地面积比值,

比如:在1万平方米建筑场地上,建有单楼层5千平方米,共两层楼建筑,则容积率为100%,

公式: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

7、绿化率:指项目计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绿化面积和计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

8、道路面积率=(道路用地总面积/建设用地总面积)

9、建筑占地面积:建筑物总基底面积和

10、檐口高度:指结构外墙体和屋面结构板交界处屋面结构板顶,

檐口高度就是檐口标高处,到室外设计地坪标高距离。檐口”又被误叫作“沿口”通常说屋面檐口是指大屋面最外边缘处屋檐上边缘,即“上口”,不是突出大屋面电梯机房、楼梯间小屋面檐口。

11、建筑红线:也称“建筑控制线”,指城市计划管理中,控制城市道路两侧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界线。任何临街建筑物或构筑物不得超出建筑红线。建筑红线通常由道路红线和建筑控制线组成。道路红线是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计划控制线;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控制线。基底和道路邻近一侧,通常以道路红线为建筑控制线。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工业用地控制指标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工业用地控制指标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22〕24号-

工业用地控制指标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发布单位: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编号:国土资发〔2022〕24号

概述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是由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文件,为控制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的规模、布局和效益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该指标文件的颁布目的是为了实施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战略,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用地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

主要内容

1. 项目用地规模控制标准

- 工业项目的用地规模应根据项目类型、产能和用地功能进行综合评估和控制。

- 项目用地规模控制包括总体用地规模控制和详细用地规模控制两个阶段。

- 总体用地规模控制根据项目的功能定位、产能规模和用地要求,确定项目的总体用地规模。

- 详细用地规模控制则根据项目的具体需求,结合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及配套设施等因素,确定项目的详细用地规模。

2. 用地布局指标

- 工业项目用地布局要充分考虑区域规划、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

- 不同类型的工业项目应按照像应的用地布局指标进行规划设计。

- 工业项目的用地布局应尽量集中,避免片面追求用地利用率,避免对环境、生态系统和农村等资源的影响。

3. 用地效益评价指标

-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的效益评价是对项目用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估。

-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用地效益进行评估,对用地利用率和资源利用效益进行绩效考核。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规,控规)的控制指标分为规定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规定性指标为以下各项:(一)用地性质:规划用地的使用功能,可根据用地分类标准小类进行标注。(二)用地面积:规划地块划定的面积。(三)建筑密度:即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基底占地面积与地块面积之比。它是反映建筑用地经济性的主要指标之一。计算公式为:建筑密度= 建筑基底总面积÷建筑用地总面积。(四)建筑控制高度:即由室外明沟面或散水坡面量至建筑物主体最高点的垂直距离。(五)建筑红线后退距离:即建筑最外边线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六)容积率:即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总面积与地块面积之比。容积率是衡量建筑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容积率的值是无量纲的比值,容积率以公式表示如下:容积率= 总建筑面积÷ 建筑用地面积。(七)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规划地块面积的比率。绿地率是反映城市绿化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八)交通出入口方位:规划地块内允许设置机动车和行人出入口的方向和位置。(九)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停车泊位指地块内应配置的停车车位数。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包括:居住区服务设施(中小学、托幼、居住区级公建),环卫设施(垃圾转运站、公共厕所),电力设施(配电站、所),电信设施(电话局、邮政局),燃气设施(煤气调压站)等。指导性指标一般为以下各项:人口容量:即规划地块内部每公顷用地的居住人口数。建筑形式、体量、色彩、风格要求。其他环境要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控制性详细规划一旦编制好并通过相应的法定程序审批后,即形成为法定文件。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后即开展修建性详规和单体建筑设计及环境设计。由于整个开发和建设的过程较长,一定要进行跟踪管理,不允许任意修改规划,避免改变使用性质、加建、加层等违章现象出现。建设项目完成后要进行规划验收,不仅要核对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指标,还要对配套建设、绿化环境、停车位、道路、管线等设施的各项指标进行核实,达标后才能予以验收投入使用。

市政道路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市政道路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市政道路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1. 概述

市政道路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中,对市政道路建设所需用地进行控制的一系列指标。这些指标旨在确保市政道路的合理布局、高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2. 市政道路建设用地控制目标

2.1 提供便捷交通网络

市政道路建设用地控制的首要目标是提供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以满足城市居民和企业的出行需求。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确保道路密度适宜、连接畅通,并考虑交通流量、速度和容量等因素,以提高交通效率。

2.2 保障交通安全

市政道路建设用地控制需要考虑交通安全因素,如行人过街设施、车辆停放区域、非机动车道等。通过合理设置人行横道、红绿灯、交通标识等,提升行人和车辆的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

2.3 保护环境质量

市政道路建设用地控制还需要兼顾环境质量,如空气质量、噪音污染等。通过合理布局道路和绿化带,减少车辆尾气排放对空气的污染影响;采取隔音措施,降低交通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2.4 促进城市发展

市政道路建设用地控制应与城市规划相协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合理规划道路用地,为城市拓展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同时兼顾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 市政道路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内容

3.1 道路密度

根据城市规模和人口密度等因素,确定合理的道路密度指标。该指标可以通过街区面积与道路总长度的比值来衡量,以确保交通网络的覆盖范围和连通性。

3.2 道路宽度

根据不同类型的道路功能需求、交通流量和车辆速度等因素,确定合理的道路宽度指标。包括行车道宽度、人行道宽度、非机动车道宽度等,以提供安全、便捷的交通环境。

一文说透建设用地指标(含占补平衡及增减挂钩)

一文说透建设用地指标(含占补平衡及增减挂钩)

⼀⽂说透建设⽤地指标(含占补平衡及增减挂钩)在实践中,建设⽤地指标经常出现被混⽤的情况,如“⼟地指标”、“⽤地指标”、“占补平衡指标”、

“补充耕地指标”等,本⽂对建设⽤地指标的政策沿袭进⾏了梳理,并对涉及的占补平衡、增减挂

钩进⾏了介绍,相信看过本⽂,⼤家再也不会傻傻分不清楚了。

第01章概念释义

在实践中,建设⽤地指标经常出现被混⽤的情况,如“⼟地指标”、“⽤地指标”、“占补平衡指标”、

“补充耕地指标”等,建设⽤地指标是国家对特定区域在特定期限内的建设⽤地总规模进⾏控制的

规模指标。

第02章指标分解及新增指标的趋势

⾸先,根据《全国⼟地利⽤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调整⽅案,确定了各省份不同特

征年的建设⽤地总规模、耕地保有量及基本农⽥保护⾯积(其他约束性指标在此不表),各省

向下分解⾄市及区县;其次,各地⽅政府先根据⼟地利⽤总体规划,对⼀定时期内的建设⽤地

总规模进⾏控制,之后每⼀年,通过⼟地利⽤年度计划进⾏管理;最后,在每⼀年的实际⼯作

中,县以上地⽅政府对本地建设⽤地总规模进⾏动态管理。

展开剩余89%

第03章破解指标限制的⼿段

由于建设⽤地指标的总量限制及未来新增建设⽤地指标的⽇趋收紧,对具体区域来说,如何获

得⾜够的建设⽤地指标以供应城市的扩容发展,则越来越成为需要考虑的问题,⽬前破解的主

要⼿段包括两⼤类,即增量与存量。

⾸先从增量⼊⼿,即常规的新增建设⽤地计划指标(实践中⼀般称为新增建设⽤地指标,下

同),但⼟地本⾝属于存量资源(除了⼈⼯填海造地等⼿段属于增量),新增建设⽤地⼀般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用地规划技术指标

人口密度、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地率是建设用地四项重要的控制指标,它衡量的是建设用地的使用强度和用地环境情况,对这四项指标进行合理的控制,就能保证建设项目与城市环境和城市公用设施协调统一。

1)规划建设用地面积

是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确定的建设用地界线所围合的用地水平投影面积。包括原有建设用地面积及新征(占)建设用地面积,不含代征地的面积。单位:公顷(万平方米)。

2)代征城市公共用地面积

包括代征道路用地面积、代征绿化用地面积、代征其他用地面积三项,单位:平方米。

3)人口密度

人口毛密度:居住区总人口与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值,单位为“人

/每公顷”。

人口净密度:居住区总人口与住宅用地面积的比值,单位为“人/每公顷”。

人口净密度是居住区规划的重要经济技术指标之一,反映居住区住宅用地的使用强度。

4)容积率

容积率: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

容积率是衡量建设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容积率的值是无量纲的比值,通常以地块面积为1,地块内地上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对地块面积的倍数,即为容积率的值。容积率以公式表示如下:

容积率=

总建筑面积(地上)

建设用地面积

5)建筑密度

建筑密度: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值。单位:%。

建筑密度是反映建设用地经济性的主要指标之一。计算公式为:

6)绿地率

绿地率:一定地块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用地面积的比值。 单位:%。

各类绿地:公共绿地、宅旁绿地 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道路绿地

建筑密度= 建筑基底总面积 建设用地总面积 绿地率= 各类绿地之和 建设用地总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