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囚绿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散文脉络,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2.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3.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教学重难点:

1. 欣赏细致精彩的景物描写。

2. 理清感情线索,明确“绿”的象征意义。

3.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认识主旨。

★教学方法:

以讨论——赏析——点拨——仿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分成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启发,让语文课更具开放性。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大千世界姹紫嫣红的斑斓色彩中,对于绿色,我们有一种由衷的热爱。因为,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是希望的颜色。看到绿色,我们就会感到

生命的鲜活,生机的磅礴。那么,当现代著名散文家陆蠡面对绿色时,他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跟着陆蠡先生随绿漫步。请同学们把课文打开——《囚绿记》。

二.检查预习,掌握基础知识

陆蠡.瞥.见茎.叶蕈.菌葱茏

..

..移徙.淅沥

婆娑

..纤.细急不暇.择揠.苗助长涸辙.之鲋...猗郁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品一品、悟一悟)

让学生带着问题分成小组,一起思考、讨论、交流、欣赏,引导学生再阅读。小组派代表用精练的语言加以概括交流。设计问题如下:

文章自始至终紧扣“绿”字讲述作者与常春藤的一段交往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心愿。

1.结合文章题目,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本文从哪一段开始写“囚绿”?“囚绿”前后又写了什么?以小标题的方式,理出文章线索。

爱绿(1—7)——囚绿(8—12)——放绿(13)——思绿(14)

2.请同学们听老师配乐朗读重点语段(5-7段),找出文中体现作者对绿喜爱的语句,品味鉴赏。

3.作者为什么“爱绿”?

abcd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

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

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 结合语境,品味语句:我怀念

..了。

..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

(明确)绿是生命、希望、幸福、快乐的象征。

等焦:想观绿、亲绿的急迫

..心情,表现爱绿心情。

联系作者当时处境:孤独,举目无亲,需绿陪伴、安慰。

为下文与绿亲密交往作铺垫。

再读课文,探究思考:

4.绿被囚禁后有怎样的性格特点?(鉴赏8—13段)

常春藤的特点是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固执,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蓬勃代表着生命与希望,向阳则代表着追求光明和自由,固执则代表着一种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 结合语境,品味语句:

①.我要借绿色来比喻

...........葱茏的爱和幸福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明确)点明绿的象征意义,抒发对绿的挚爱、赞美、歌颂之情。.

②.临行前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

..。

.......的囚人

(明确)绿枝随作者一道在这受折磨,最后都获自由。

把绿枝当人赞美歌颂,也是对一种品格精神的认定与追求。

“不屈服于黑暗”是对绿枝的称赞,也是作者自己心灵的写照。四.质疑探究,领会主旨

作者爱绿,要用绿色来装饰我过于苦闷抑郁的心情。到此我们会发现作者在前文就说自己疲累、孤独,他因何事而抑郁?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点明时代背景的语句,由绿的特点、作者的体验思考联想一下,说说“绿囚”的象征意义。

——知时论文,知人论文。联系13段的卢沟桥事件。

当时作者留居已成“孤岛”的上海,民族危亡之际,倍感孤独、痛苦,但他的精神上是坚决反抗的。作者爱“绿囚”,也是因为爱“绿囚”的精神。绿色象征着生命和希望。他爱绿,说明了他热爱生命。绿是永远向着阳光的,又表明作者热爱光明和自由。这被囚的绿枝,就像当时被困的作者,被困的中华民族。绿枝不屈服于黑暗,意味着作者不屈服于外敌,中华民族的坚贞不屈。而绿枝是囚不住的,象征着作者坚信自由、光明总有一天会到来。

结语:本文平淡的文字,却饱蘸着作者炽热的感情。我们读后像喝龙井,余香在口;如嚼橄榄,回味无穷。

五.布置作业:动手写一写

试着借鉴本文的写法,调动你的情感和想象, 选取自己喜爱的某一植物(或动物),叙述与之接触、相处的经历,力求写出景物的特征。写出自

己情感的心路历程。

★补充材料

(1)写于抗战爆发之后,当时作者留居已成“孤岛”的上海,怀念在北平的一段生活,倍感孤独。

(2)1935年作者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上海沦陷后,他留沪主持该社工作。1942年4月13日,因出版抗日小说,被捕,刑审数月,受尽酷刑,英勇不屈。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你爱国吗?” “爱国。” “赞成南京政府(按:指汪伪政权)么?” “不赞成?” “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 “绝对不能征服!” 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

(3)热爱生活,追求光明的陆蠡。李健吾说:“生命真纯,节奏美好,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灵。”

巴金先生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