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微处理器实验报告 (2)

合集下载

1.2波导与同轴线[1]

1.2波导与同轴线[1]

导行波的分类
jingqilu@

kc2
>
0

β
2
>
0

Ez
和H
不能同时为零
z
①TM 波(E波)
Ez ≠ 0 & H z = 0,磁场纯横向波 此时的边界条件为:Ez |s = 0,S为波导周界
TM波的波阻抗为:ZTM
=
Ex Hy
=β ωε
=
μ ε
1

kc2 k2
②TE波(M波)
Ez = 0 & H z ≠ 0,电场纯横向波
此时的边界条件为:∂H z ∂n
|s =
0,S为波导周界
vp
=
ω β
>
c μrε r
快波
TE波的波阻抗为:ZTE
=
Ex Hy
= ωε β
=
μ ε
1 1 − kc2 / k 2
jingqilu@
§1.2.2 波导传输线
矩形波导:由金属材料制成、矩形截面的,内 充空气的规则金属波导。
设矩形波导的宽边尺寸为a,窄边尺寸为b,建 立图示的坐标。
☆β 2 < 0,导行波沿着z轴以指数规律衰减的波 ----截止状态
☆β 2 = 0,介于传输与截止之间的一种状态 ----临界状态,
它是决定电磁波能否在导波系统中传输的分水岭,此时对应 的fc和λc分别称为截止频率和截止波长
传输特性
jingqilu@
几种“波长”的区分
⎧ 自由空间(无限大、无介质,真空、大气中)中的波长
⎧⎨⎩∇∇t22tHEoozz
( (
x, x,
y) y)

实验报告4:传输线上的波

实验报告4:传输线上的波

z
)
(2) 行波系数和驻波系数
为了定量描述传输线上的行波分量和驻波分量,引入驻波系数和行波系数。
b
传输线上最大电压(或电流)与最小电压(或电流)的比值,定义为驻波系数或驻波比,表示为
| U |max | I |max | U |min | I |min
驻波系数和反射系数的关系可导出如下
2
表示为瞬时值形式为
i( z , t )

Re[ I (z)e
j t
]
|
I
2
|
cos(t

z
2 )
● 驻波状态:入射波和反射波叠加形成驻波,传输线工作在全驻波状态。
在 ZL=0,ZL=∞,或者 ZL=±jXL 时,都有| |=1
以 ZL=0 为例来分析传输线工作在全驻波状态时的特征。此时,
z0
表示为瞬时值形式(Z0 为实数时)
u(z, t)

2
|
U
2
|
sin(z)
cos(t

2

2
)
●混合波状态:传输线上同时存在入射波和反射波,两者叠加形成混合波状态,对于无耗线,线上的
电压、电流表示式为
U (z)
U 2e j z
U 2e j z

U
2
e
j

U2 I2Z0 2Z0
ez

I
2
ez
a
对于无损耗线 j ,则
U (z)
U 2e jz
|
U
2
|
e e ji jz
I (z)

I2e jz
|

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实验报告

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实验报告

成绩:教师签名:批改时间:一、实验目的1.熟悉并掌握TD-ACC+(或TD-ACS)设备的使用方法及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

2.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理想阶跃响应曲线和实际阶跃响应曲线。

对比差异分析原因。

3.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PC机一台,TD-ACC(或TD-ACS)实验系统一套三、实验原理及内容以运算放大器为核心,由其不同的输入R-C网络和反馈R-C网络构成控制系统的各种典型环节,用数字存储示波器测量各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下面为各环节模拟电路图。

1.比例环节(P) 传递函数:Uo(s)/Ui(s)=K2.积分环节(I) 传递函数:Uo(s)/Ui(s)=1/TS3.比例积分环节(PI)传递函数:Uo(s)/Ui(s)=K+1/TS成绩:教师签名:批改时间:4.惯性环节(T) 传递函数: Uo(s)/Ui(s)=K/(TS+1)5.比例微分环节(PD) 传递函数:Uo(s)/Ui(s)=K[(1+TS)/(1+τS)]6.比例积分微分环节(PID) 传递函数:Uo(s)/Ui(s)=Kp+1/TiS+TdS四、实验步骤1.按所列举的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将线连接好,检查无误后开启设备电源。

2.将信号源单元的“ST”端插针与“S”端插针用短路块短接,。

将开关设在方波档,分别调节调幅和调频电位器,使得“out”端输出的方波幅值为1V,周期为10S左右。

3.将2中的方波信号加至环节的输入端Ui,用示波器的“CH1”和“CH2”表笔分别检测模拟电路的输入Ui端和输出端Uo端,观测输出端的实际响应曲线Uo(t),记录实验波形及结果。

4.改变几组参数,重新观测结果。

5.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搭接积分环节、比例积分环节、比例微分环节、惯性环节、比例积分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图。

观测这些环节对阶跃信号的实际响应曲线,分别记录实验波形及结果。

成绩:教师签名:批改时间:四、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1、比例环节 (P)当R0=200K,R1=100K时, 图形如下:(理想图)2、积分环节(I)R0=200k、C=1uF时波形如下:(理想图)3、比例积分环节(PI)(1)R0=200k 、R1=200k、C=1uF时波形如下:(理想图)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实验报告4、惯性环节(T)(1)R0=200k、R1=200k、C=1uF时波形如下:(理想图)5、比例微分环节(PD)(1)R0=R2=100k,R3=10k,C=1uF,R1=100k时,波形如图:(理想图)6、比例积分微分环节(PID)(1)R2=R3=10k、R0=100k、C1=C2=1uF、R1=100k时波形如下:(理想图)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微处理器与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报告一

电子科技大学微处理器与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报告一

电⼦科技⼤学微处理器与嵌⼊式系统设计实验报告⼀微处理器系统结构与嵌⼊式系统设计实验报告微处理器系统结构与嵌⼊式系统设计实验名称 ARM基础编程实验⼀、实验⽬的1.熟悉并掌握常⽤ARM汇编指令2.熟悉并掌握“C+汇编”混合编程技术3.熟练使⽤ARM软件开发调试⼯具Keil⼆、实验内容1.学习使⽤Keil开发⼯具2.使⽤ARM汇编语⾔,编程实现1+2+……+N累加运算功能3.使⽤C调⽤汇编函数,实现字符串拷贝功能4.使⽤汇编调⽤C函数,实现求和运算功能5.使⽤ARM汇编语⾔,实现冒泡排序算法(选做)三、实验步骤1.实验1.1:运⾏Keil,建⽴⼯程⽂件,单步运⾏调试演⽰⽰例程序,深刻理解每⼀条指令,观察寄存器,内存空间的变化。

2.实验1.2:⽤汇编语⾔实现1+2+...+N的累加:a)建⽴新⼯程,加⼊实验1.2⽂件夹中的sum.s。

b)⽤汇编补充算法核⼼部分,代码参考流程图如下图1.1所⽰。

c)使⽤单步调试,仔细观察过程中关键寄存器值的变化。

微处理器系统结构与嵌⼊式系统设计实验报告RO=R0+R1R1=R1+1SUM_END结果溢出?R1>=NNOYESYESNO图1.13. 实验1.3:C 调⽤汇编实现字符串拷贝功能:a) 建⽴新⼯程,加⼊实验1.3⽂件夹中的main.c 和testfile.s(同⼀个⼯程下添加两个⽂件⼀起编译)。

b) 补充完成源代码中缺失的部分,分别实现1. 拷贝源字符串的⼀个字节到R2中;2. 将拷贝的字节复制到⽬标空间。

c) 运⾏Debug 进⾏调试。

4. 实验1.4:汇编调⽤C 实现求和1+2+ (10)a) 建⽴新⼯程,加⼊实验1.4⽂件夹中的sum.c 和testfile.s(同⼀个⼯程下添加两个⽂件⼀起编译)。

b) 补充完成源代码中缺失的部分,通过调⽤c 函数g()实现1+2+3+glovb1,结果存在R8中。

c) 运⾏Debug 进⾏调试5. 实验1.5:ARM 汇编实现冒泡算法:a) 建⽴新⼯程,加⼊实验1.5⽂件夹中的maopao.s 。

电子科技大学微机实验报告实验5

电子科技大学微机实验报告实验5

电子科技大学微机实验报告实验5第一篇:电子科技大学微机实验报告实验5实验五基于ARM的模块方式驱动程序实验【实验目的】 1.掌握Linux 系统下设备驱动程序的作用与编写技巧 2.掌握Linux 驱动程序模块加载和卸载的方法 3.了解Linux 内核中的makefile和kconfig文件【实验内容】1.基于s3c2440 开发板编写led 驱动程序。

2.将编写好的led驱动加入linux内核中,修改makefile和kconfig文件,配置和编译内核。

3.编写关于led 的测试程序,交叉编译后运行,控制led 灯的亮灭。

【预备知识】1.了解ARM9处理器结构和Linux 系统结构2.熟练掌握C语言。

【实验设备和工具】ν硬件:ARM嵌入式开发平台,PC机Pentium100 以上。

ν软件:PC机Linux操作系统+MINICOM+AMRLINUX 开发环境【实验原理】νlinux设备驱动程序ν驱动的模块式加载和卸载ν编译模块ν装载和卸载模块ν led 驱动的原理在本开发板上有八个led指示灯,从下往上分别为LED0-LED7。

这八个led灯都是接的芯片上的gpio口(通用功能输入输出口)。

在本实验的开发板硬件设计中,当led 灯对应的gpio的电平为低时,led灯被点亮;当led灯对应的gpio的电平为高时,led灯灭。

本驱动的作用就是通过设置对应gpio口的电平来控制led 的亮灭。

因为ARM 芯片内的GPIO口都是复用的,即它可以被配置为多种不同的功能,本实验是使用它的普通的I/O口的输出功能,故需要对每个GPIO口进行配置。

在内核中已经定义了对GPIO口进行配置的函数,我们只需要调用这些函数就可以完成对GPIO口的配置。

【实验步骤】实验程序运行效果:程序会提示:“pleaseenterthe led status”输入与希望显示的led状态对应的ledstatus值(输入十进制值即可),观察led 的显示情况。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微处理器实验报告 (11)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微处理器实验报告 (11)
if(Row)
Col |= 0x40; //显示第二行时DDRAM地址从40H开始
Col |= 0x80; //拼为DDRAM地址设置命令
LCD1602CmdWrite(Col); //发送DDRAM地址
while( *Str )
LCD1602DataWrite(*Str++); //连续发送每个字符的ASCII码
LCD1602_EN=1;
LCD1602_DATA=cmdByte; //发送命令字节
LCD1602_EN=0;
}
//*****************************LCD1602写数据函数*********************
void LCD1602DataWrite(uint8 DataByte)
//*****************************电子钟时间调整函数********************
void RTClockAdj()
{
if(++RTClock.Second< 60 ) return;
RTClock.Second=0;
if(++RTClock.Minute< 60 ) return;
{
TH0=(65536-45*1024)>>8; //设置50ms定时初值(对应晶振11.0592MHz)
TL0=(65536-45*1024)&0xFF;
if(++Timer50ms< 20 ) return;
Timer50ms=0; //已满1s,Timer50ms清0
RTClockAdj(); //时间调整
void Delay(uint16 ms)

AD与DA转换试验

AD与DA转换试验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实验报告院别:电子信息学院课程名称:微处理器实验学号无线技术14姓名班级日月252016年11实验名称实验时间转换实验与D/AA/D成绩教师签名批改时间报告内容一、实验目的和任务1、熟悉A/D转换和D/A转换的基本原理。

2、掌握单片机内部A/D转换器的特性及程序控制方法。

3、掌握利用PWM技术实现D/A转换的原理及程序控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简介A/D转换器(ADC)的作用是实现模拟量到数字量的线性转换,常用A/D转换器类型包括双积分型和逐次逼近型。

双积分型A/D转换器的优点是转换精度高,抗干扰性能好,缺点是转换速度慢。

逐次转换器速度较快,精度略低于双积分型。

A/D逼近型STC12C5A60S2单片机内部自带8路10位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可在程序控制下,将ADC0~ADC7(与P1口引脚复用)中任何一路模拟输入转换为等比例的10位数字量。

为便于程序控制,STC12C5A60S2新增多个与A/D转换器相关的特殊功能寄存器(SFR),常用寄存器的功能及各位含义如下:P1ASF:模拟功能控制寄存器(字节地址为9DH)I/O口;0时,P1.i位用作普通Di P1ASF的位设为 ADCi模拟输入引脚。

1时,P1.i 位用作 P1ASF的Di位设为ADC_CONTR:ADC控制寄存器(字节地址为BCH)ADC_POWER用于A/D转换器电源控制,设为0时,关闭A/D转换器电源,设为1时,开启A/D转换器电源。

开启A/D转换器电源;SPEED1、SPEED0用于A/D转换速度设置,设为00/01/10/11时,A/D转换分别需要540/360/180/90个时钟周期;ADC_FLAG为转换结束标志位,A/D转换完成后ADC_FLAG自动置1(需通过程序清0);ADC_START用于A/D转换启动控制,设为1时,开始A/D转换(转换结束后ADC_START自动清0);CHS2、CHS1、CHS0用于模拟输入通道选择,其8种组合分别对应选择ADC0~ADC7通道。

微处理二

微处理二
SUBBA, @R0;两数相减,以判断两者的大小
JNBACC.7, AA;若A中值为大,则转AA ;JNB:位状态为0时跳转
CXA:MOVA, @R0;若A中值为小,则将大数送入A
SJMPBB
LAT:XRLA, @R0;恢复A中原值MOV A, R1;通过两次异或恢复原值
JNBACC.7, BB;若A中值为正,侧转BB
MOVR3, #0;结果单元清零
MOVR2, #0
CLR C
LOOP:MOVA, @R0;取数
ACALLSORT;调用求平方子程序;调用子程序
ADDA, R2;累加平方和
MOVR2, A
MOV A,R3
ADDCA, #0;加进位Cy ;提取进位
MOV R3, A ;R3放高位,R2放低位
INCR0 ;修改指针
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中,普遍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因为任何复杂的程序都可由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及循环结构等构成。每种结构只有一个入口和出口,整个程序也只有一个入口和出口。结构化程序设计的特点是程序的结构清晰、易于读写和验证、可靠性高。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有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子程序。
本实验在实验一基础上,要求掌握分支、循环结构程序以及子程序的设计方法。
1)不必重复编写同样的程序,提高了编码的效率。
2)缩短了源程序和目标程序的长度,节省了程序存储器的空间。
3)使程序模块化、通用化,便于阅读、交流和共享。
4)便于分块调试。
参数传递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1)传递数据:将数据通过工作寄存器R0~R7和累加器来传送。即主程序和子程序在交接处,通过工作寄存器或累加器存储要传递的参数。
二、实验仪器
PC机一台(已安装Keil uVision软件)

光源的lx与μmol·m^-2·s^-1的转换关系

光源的lx与μmol·m^-2·s^-1的转换关系

79电子技术Electronic Technology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2018YFB0407100-02)资助。

在光生物学研究中,光的测定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使用照度计测光照度(lx );二是测辐射照度(W•m -2,又名:辐射通量密度、功率密度)。

在光合作用、环境光生物学研究和各类现场实验中,以第一种方式为主。

而需关注到的变化是:伴随我国科学文献交流的国际化,使用μmol•m -2•s -1的情况日发频繁。

所以,两种方式测得的结果都有转换为国际标准单位制中的单位面积单位时间的光量子数(μmol•m -2•s -1,又称:光量子通量密度、光通量密度、光子照度)的需要。

由于各种光源波长的组分(相对光谱功率分布S(λ))不同,而且与人眼视见函数(V(λ))有关,所以没有简单统一的换算公式来支持照度计测得的照度值(lx )到光量子通量密度(μmol•m -2•s -1)的快速计算和转换。

有鉴于此,陈景玲老师在《实用光源的lx 与μmol•m -2•s -1的转换关系》[1]中做了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学生和工程人员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本文在文献[1]基础上进行修正,以提高转换结果的准确度,同时给出了便于编程计算的公式组。

1 理论基础1.1 X与Z的关系式由图1可知道X,Y ,Z 三者间可以换算。

其中,单位为流明(lm=dQ/dt ,Q 为光量)的光通量(Φυ)与辐射通量(Φe ,单位W)之间的关系是:对于某一波长(λ):(1)其中,Φυ(λ)是波长λ的光所激发的视觉通量,可由照度计测得;Φe (λ)是波长λ的光的辐射通量,又称光谱密度;V(λ)称视见函数,代表视觉效能,又称视觉光效率,光见度函数等,无量纲(已知有明视觉和暗视觉两种情况,一般以白昼为参考,即采用明视见函数)。

微处理器实验报告

微处理器实验报告

微处理器实验报告----3d3ee4f4-715e-11ec-845a-7cb59b590d7d 实验四c语言小程序南京大学电子学院。

xx一.程序简介:中国高校的考试分数习惯用0—100的数字表达(简称为百分制),而在美国以及一些欧洲国家则习惯用a,b,c,d,e的等级表示成绩的高低(简称为等级制).此程序用来实现百分制的成绩向等级制成绩的转换.划分区间如下:90-100:a80----89:b70---79:c60----69:d60岁以下:e二.分析:程序分别要完成以下功能:1.从键盘上读取输入的百分位数分数2.对百分制成绩进行区间判断,分支转移3.获得相应的分数三.程序流程图:四、程序清单:#include/*头文件*/intscore、temp、逻辑、数字;/*定义成形变量*/chargrade;逻辑=1;while(logic)/*while循环,logic为1则继续循环*/{printf(“请输入学生信息:\n”);scanf("%d,%d",&number,&score);/*键盘输入学号,百分制成绩*/getchar();/*获取回车键*/如果(分数>=0&&scoreif(score==100)/*if实现的分支转移*/温度=9;temp=(score-score%10)/10;/*temp取值为score十位数字*/开关(温度)/*通过开关实现分支转移*/case9:grade='a';break;/*90到100分为a等级*/案例8:b级;打破case7:grade='c';break;案例6:d级;打破case5:案例4:case3:案例2:case1:案例0:e级;printf("number=%d,score=%d,grade=%c\n",number,score,grade);/*输出学号,分数,等级*/}/*60分以下为e级*/*80到89分为B级*/*70到79分为C级*/*60到69分为d级*/*定义字符变量*/*赋值*/五.结果显示:; 在这里输入105分。

电子科技大学微处理器系统结构与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一

电子科技大学微处理器系统结构与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一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微处理器系统结构与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名称ARM汇编基础实验任课教师 XXX 实验教师 XXX姓名黑XX学号2012XXXXXXXXX 实验地点 XXXXXXX 分组号 X组时间 XXXX年 X月X日XX:XX~XX:XX一、实验目的1.掌握ARM汇编指令。

2.学习掌握C与汇编混合编程基础。

3.熟练使用ARM调试工具RVDS进行调试操作。

二、实验内容1.熟悉ARM汇编。

2.用ARM汇编实现1+2+...+N。

3.C调用汇编实验(实现字符串拷贝功能)。

4.汇编调用C实验。

5.ARM汇编实现冒泡算法(选做)三、实验步骤1)用ARM汇编实现1+2+….n的运算。

在sum.s文件中,添加如下代码:SUN_L1ADD R0,R1BVS SUM_ENDCMP R1,R2BHS SUM_ENDADD R1,#1B SUN_L12)理解C和汇编,并用汇编程序实现字符串拷贝,并在C程序中调用该汇编程序。

在汇编文件testfile1. s中添加两行汇编代码,实现:拷贝源字符串的一个字节到R2中,将拷贝的字节复制到目标空间。

关键代码如下:strcopy;------------------------------------------;用汇编实现字符串拷贝LDRB R2,[R1],#1 ;R1对应源字符串首地址,利用寄存器间接寻址读取字符到R2STRB R2,[R0],#1 ;R0对应目的字符串首地址,利用寄存器间接寻址保存字符CMP R2,#0BNE strcopyMOV PC,LR;------------------------------------------END ;文件结束3)在汇编中调用C函数。

在汇编文件testfile2.s中相应位置添加汇编代码,通过调用c函数g()实现1+2+3+glovb1,结果存在R8中。

关键代码如下:STR LR,[SP,#-4]!MOVS R0,#1MOVS R1,#2MOVS R2,#3LDR R4,=glovb1LDR R3,[R4] ;传递参数BL gMOV R8,R0ADD sp,sp,#4LDR pc,[sp],#4中,通过伪指令EQU,定义N的值。

微处理器实验报告

微处理器实验报告

微处理器实验报告实验1 熟悉并使用传送类指令题3. 模仿test1.Asm的循环结构,编写多字节数据的传送程序,把内部RAM的30H--39H单元置为10H-19H,然后传送到外部RAM的0100H--0109H单元。

提示:(1)用寄存器作内部RAM指针,用DPTR作外部RAM指针。

(2)设置内部RAM的30H--39H单元的值为10H-19H:解:程序如下:ORG 0000HAJMP STARTORG 0100HSTART:MOV R1,#10HMOV DPTR,#0100HMOV R2,#0AHLOOP:MOV A,@R1MOVX @DPTR,AINC R1INC DPTRDJNZ R2,LOOPNOPSJMP $END运行结果如下图所示:在memory1中,在Address 控件填上D:0x30,可查看内部RAM 30h单元开始的值,将30h-39h 置为10h-19h。

实验2:熟悉并使用算术逻辑操作类指令题2.编写程序,将6位压缩BCD码123456与6位BCD码567890相加,结果仍用BCD码表示。

第一组BCD码放在30H开始连续的内部存储器单元内,第二组BCD 码放在40H开始连续的内部存储器单元内,相加结果放在50H开始的连续的内部存储器单元内。

解:程序如下:ORG 0000HAJMP STARTORG 0100HSTART:MOV 30H,#56HMOV 31H,#34HMOV 32H,#12HMOV 40H,#90HMOV 41H,#78HMOV 42H,#56HMOV R0,#30HMOV R1,#40HMOV R2,#03HMOV R3,#50H LOOP:MOV A,@R0ADD A,@R1DA AMOV @R1,AINC R0INC R1INC R3DJNZ R2,LOOP NOPSJMP $END运行结果如下:实验3:顺序程序设计:拆字和拼字题1 .拆字程序69H存放在片外RAM中0200H地址上。

PCM编译码实验

PCM编译码实验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学生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通信原理实验》 实验名称 实验二PCM 编译码实验 班级,姓名 实验时间学号指导教师报 告 内 容一、实验目的和任务1. 了解PCM 编译码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实现过程。

2. 了解语音信号数字化技术的主要技术指标,学习并掌握相应的测试方法。

3. 初步了解通信专用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简介1、模拟信号经分段分层处理后被编成二进制码组,码组的形式为折叠二进制。

在A 律l3折线的编码方式中,国际标准规定最大量化输人为2048个量化单位,各段量化间隔64218321=,=,==∆∆∆∆。

由于采用非线性编码,码组中每位电平码的权重是变化的。

以上编码规律可用表1.1、表1.2详细说明。

这里对应模拟信号为正值的情况,若输入为负,则PCM 码字的最高位“符号位”由“1”改为“0”,其他规律不变。

2、7/11变换电路7/11变换又称非线性码/线性码变换,即将非线性7位幅度码变换成线性11位幅度码它们的变换关系可用表1.3表示。

其中i C 为第i 段的“段落标志”,即1C C i =表示是第1个量化段,于是有4321a a a C =,4328432743261325132443234322,,,,,,a a a C a a a C a a a C a a a C a a a C a a a C a a a C =======根据表1.3可得出i a 与i B 之间的逻辑表达式。

例如线性码4B 的权为∆128,哪几种情况要求出∆128的权值呢? 对应于∆128的非线性码有4种情况。

第一种是第8量化段(18=C )时的17=a ;即178=a C ;第二种是第7段(17=C )的16=a 时; 第三种是第6段(16=C )的15=a 时; 第四种是第5段(15=C )时。

均表示求变换后的线性码14=B 根据公式2-27可写出下列7/11变换逻辑表达式:式中“+”表示“或”运算;相乘表示“与”运算,标“*”者为收端解码用。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微处理器实验报告 (9)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微处理器实验报告 (9)
if(P34==0) return 0xF3; //KEYF3
P0=0x7f;
if(P35==0) return 7;//K7
if(P34==0) return 0xF4; //KEYF4
return 0xFF;//KEYNULL
}
void display(unsigned char *dis,unsigned char n)
{0x00,0x3C,0x04,0x08,0x10,0x10,0x10,0x00}, //'7'
{0x00,0x18,0x24,0x24,0x18,0x24,0x24,0x18}, //'8'
{0x00,0x18,0x24,0x24,0x1C,0x04,0x24,0x18}}; //'9'
//{0x0C,0x12,0x12,0x12,0x1E,0x12,0x12,0x00}, //'A'
delay(500);
}
}
void main(void)
{
unsigned char dis[8]={0,1,2,3,4,5,6,7};
while(1)
{
display(dis,8);
}
}
2、用8*8LED点阵循环显示0-9。
#include <reg52.h>
sfr P4 = 0xC0;
sfr P4SW = 0xBB;
}
unsigned char getkey(void)
{
P0=0x00;
if(P34==1&&P35==1)
return 0xFF;//KEYNULL
delay(10);
P0=0xfe;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实验报告学院:机电工程专业: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应用实验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实验报告学院:机电工程专业: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应用实验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实验报告学院:机电工程专业: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应用实验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实验报告学院:机电工程专业: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应用实验班级:姓名:学号:组别:实验名称:实验四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方式0)实验时间:成绩:教师签名:批改时间:一、实验目的和任务掌握8255方式0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1.实验电路如图4-1,8255C口接逻辑电平开关K0~K7,A口接LED显示电路L0~L7。

2. 编程从8255C口输入数据,再从A口输出。

图4-1 图4-2编程提示:1)8255控制寄存器端口地址28BHA口的地址288HC口的地址28AH2)参考流程图(见图4-2)三、实验过程和数据记录1.源程序: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实验报告学院:机电工程专业: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应用实验班级:姓名:学号:组别:实验名称:实验五七段数码管实验时间:成绩:教师签名:批改时间:一、实验目的和任务掌握数码管显示数字的原理。

二、实验内容1.静态显示:按图5-1连接好电路,将8255的A口PA0~PA6分别与七段数码管的段码驱动输入端a~g相连,位码驱动输入端S1接+5V(选中),S0、dp接地(关闭)。

编程从键盘输入一位十进制数字(0~9),在七段数码管上显示出来。

2.动态显示:按图5-2连接好电路,七段数码管段码连接不变,位码驱动输入端S1,S0接8255 C口的PC1,PC0。

编程在两个数码管上显示“56”。

3.动态显示:使用图5-2的电路,编程在两个数码管上循环显示“00-99”。

图5-1 图5-2编程提示:1)实验台上的七段数码管为共阴型,段码采用同相驱动,输入端加高电平选中的数码管亮,位码加反相驱动器,位码输入端高电平选中。

微处理器实验报告1

微处理器实验报告1
MOVA,@R0;A=33H
PUSHACC;SP=61H(61H)=33H;PUSH为SP→(SP)+1,(SP)←MOVA,@R1;A=44H ACC
PUSHACC;SP=62H(62H)=44H
NOP
POPACC;SP=61HA=44H;把44H送进SP=62中,然后再把SP减1
MOV@R0,A;(30H)=44H
MOVR0,#34H;R1R0=1234H;指令MOV Rn,#data,实现(data)→Rn
MOVR2,#21H
MOVR3,#0EFH;R3R2=EF21H;分别把各地址送入R1,R0,R2,R3中
MOVA,R0
ADDA,R2;低8位相加R0和R2两个低字节相加,并存到R4
MOVR4,A;
MOVA,R1
3学会程序存储器、寄存器、片上存储器、片外存储器内容的查看和修改。
原理:
Keil集成开发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学习、调试和开发工具。我们可以利用这套工具在计算机上直接进行汇编语言的编辑、连接和调试。
在程序调试时,可以通过查看相关寄存器和存储器内容来判断程序的执行是否正确,通过修改相关寄存器和存储器的内容来改变程序,再执行,来修改和验证程序。
MOV@R1,#0AAH;(40H)=AAH
MOVA,@R1;A=AAH;指令MOV A,@Ri,即Ri→A
XCHA,@R0;A=55H(30H)=AAH;引入中间变量,实现R0,R1互换
XCHA,@R1;A=AAH(40H)=55H
;下面是另一种方法
MOV@R0,#33H;(30H)=33H
MOV@R1,#44H;(40H)=44H
POPACC;SP=60HA=33H
MOV@R1,A;(40H)=33H

实验五-DFSK调制解调实验重点讲义资料

实验五-DFSK调制解调实验重点讲义资料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电子工程系学生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通信原理实验 实验名称 实验五-DFSK 调制解调实验班级,分组 实验时间 2016年11月14日 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何志红报 告 内 容一、实验目的1. 加深对DPSK 调制原理的理解及其硬件实现方法2. 进一步了解DPSK 解调原理各种锁相环解调的特性,掌握同相正交环的解调原理及其硬件实现方法3. 加深对载波提取电路相位模糊度的理解4. 加深对眼图几个主要参数的认识二、实验原理和电路说明M 序列发生器实际的数字基带信号是随机的,为了实验和测试方便,一般都是用M 序列发生器产生一个伪随机序列来充当数字基带信号源。

按照本原多项式1)(35++=X X x f 组成的五级线性移2DPSKP 2 P 3 P 6P 1 P 5 P 4图5.2 2DPSK 调制部分框图位寄存器,就可得到31位码长的M 序列。

码元定时与载波的关系可以是同步的,以便清晰观察码元变化时对应调制载波的相位变化;也可以是异步的,因为实际的系统都是异步的。

本实验的M 序列由IC3、1C4、IC5、IC6产生,码元速率为lMb/s 。

数字调相器的主要指标在设计与调整一个数字调相器对,主要考虑的性能指标是调相误差和寄生调幅。

(1)调相误差由于电路不理想,往往引进附加的相移,使调相器输出信号的载波相位取值为00及1800+ΔΦ,我们把这个偏离的相角ΔΦ称为调相误差。

调相器的调相误差相当于损失了有用信号的能量。

(2)寄生调幅理想的二相相位调制器,当数码取“0”或“1”时,其输出信号的幅度应保持不变,即只有相位调制而没有附加幅度调制。

但由于调制器的特性不均匀及脉冲高低电平的影响,使得“0”码和“1”码的输出信号的幅度不等。

设“0”码和“1”码所对应的输出信号幅度分别为Uom 及Uim ,则寄生调幅M 序列发生器 差分编码 调 相 ÷10 晶 振 10MH 2÷2为:)/()(im om im om U U U U m +-=2.解调2PSK 系统的解调部分框图如图5.6所示,原理电路如图5.7所示。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1系统认识实验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1系统认识实验

实验一系统认识实验1. 实验目的(1) 建立对计算机组成及其原理的基本认识;(2) 熟悉实验箱的构成;(3) 熟悉联机软件CMA的使用。

2. 实验设备TD-CMA 教学实验系统一套,PC机一台。

3. 实验原理3.1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的,二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协同工作才能发挥计算机的作用。

3.1.1 数字计算机的组成一台典型的数字计算机是由五大部分组成的,即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其基本硬件结构图如图1-1所示。

图1-1 数字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结构图运算器:是用来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的部件。

它由算术逻辑部件(ALU)和若干通用寄存器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加、减、乘、除等算术运算和实现“与”、“或”、“非”等逻辑运算。

存储器: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的部件。

它以单元为单位线性编址,按地址读/写其单元。

输入/输出设备:计算机由输入设备接受外部信息,通过输出设备将信息送往外部。

控制器:负责协调上述部件的操作,发出控制命令,是计算机的指挥中心。

它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进行分析,然后发出由该指令规定的一系列微操作命令,通过控制所有其他部件来完成指令规定的功能。

通常,又把运算器和控制器合在一起称为中央处理器,即CPU。

由图1-1可以看出,在计算机中,基本上有两股信息在流动:一种为数据信息流,即各种原始数据、中间结果、程序等;而另一股为控制信息流,即由控制器发出的一系列微命令序列,用来控制装置的启动或停止,控制运算器按一定的步骤进行各种运算和处理,控制存储器进行读/写,控制输出设备输出结果等。

3.1.2 数字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虽然计算机技术已经发展了几十年,计算机体系结构也发生了许多演变,但计算机一般还是基于冯·诺依曼原理来工作的。

冯·诺依曼机的主要特点如下:(1)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构成;(2)用二进制码表示指令和数据;(3)采用存储程序的工作方式。

微处理器与应用实验报告

微处理器与应用实验报告
MOV 40H,#90H
MOV 41H,#78H
MOV 42H,#56H
MOV R0,30H
MOV R1,40H
MOV A,R0
ADD A,R1
DA A
MOV 50H,A
MOV R0,31H
MOV R1,41H
MOV A,R0
ADDC A,R1
DA A
MOV 51H,A
MOV R0,32H
MOV R1,42H
14、根据已给程序分别编辑汇编程序和C51程序;
15、编辑完成以后对程序进行编译,生成目标代码;
16、运行、调试目标代码和进行结果检查;
17、根据要求分别编写汇编程序和C51程序实现两个16位无符号数的比较;
18、编译,生成目标代码,分别采用单步和宏单步运行程序,观察有关单元中的内容的变化;
19、修改内存单元中的内容在观察存储单元内容的变化;
微处理器原理与应用实验日志四
实验题目:
分支和循环程序设计
实验目的:
1、掌握分支程序编写方法
2、掌握循环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3、学习程序调试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实验要求:
5、阅读、运行并调试已给的分支和循环程序;
6、模仿已给程序分别汇编程序和C51程序实现两个16位无符号数的比较的程序;
实验主要步骤:
13、启动计算机,进入Keil C51的集成开发环境;
3、根据要求编辑程序;
4、编辑完成以后对程序进行编译,生成目标代码;
5、编译,生成目标代码,分别采用单步和宏单步运行程序,观察有关单元中的内容的变化;
实验结果:
汇编程序:
ORG 0000H
AJMP START
ORG 0100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ND
3.子程序
ORG 0000H
JMP MAIN
ORG 0100H
MAIN: MOV R0, #20H
MOV R2,#10
NEXT1:MOV @R0,A
INCR0
INC A
DJNZ R2,NEXT1
NEXT2:MOVR0,#20H
MOV R7,#10
MOV R3,#0
MOV R2,#0
CLR C
LOOP: MOV A,@R0
END
五.实验结果与心得
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循环和分支程序以及子程序的设计方法。通过这节课,我可以更加熟练的使用Keil C51,同时在系统汇编语言方面得到了提升,经过这次实验,我对以后的语言学习方面有了更多的启示和信心。
微处理器实验报告
班级
13电科A
姓名
张益航
学号
2012010201070
实验名称
程序设计实验
实验时间
2015年10月14日
成绩
教师签名
批改时间
报告内容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1、掌握分支、循环结构程序以及子程序的设计方法。
2、进一步熟悉Kei普遍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因为任何复杂的程序都可有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及循环结构等构成。每种结构只有一个入口和出口,整个程序也只有一个入口和出口。结构化程序设计的特点是程序的结构清晰、易于读写和验证、可靠性高。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有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子程序。
JZ ED
MOV A,#05H
ADD A,30H
MOV 30H,A
SJMP ED
NEXT: MOV 30H,#20H
ED: SJMP $
END
2.循环程序
MAIN: MOV R1,#30
MOV R0,#20H
MOV DPTR,#TAB
LOOP0:MOV A,#0
MOVC A,@A+DPTR
MOV @ R0,A
LAT: XRL A,@R0
JNB ACC.7,BB
SJMP CXA
AA: MOV A,R1
BB: DJNZ B,LOOP
MOV 1FH,A
TAB: DB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INC DPTR
INC R0
DJNZ R1,LOOP0
MOV R0,#20H
MOV B,#29H
MOV A,@R0
LOOP: INC R0
MOV R1,A
XRL A,@R0
JB ACC.7,LAT
MOV A,R1
CLR C
SUBB A,@R0
JNB ACC.7,AA
CXA: MOV A,@R0
SJMP BB
本实验在实验一基础上,要求掌握分支、循环结构程序以及子程序的设计方法。
三、实验设备
PC机一台(已安装Keil uVision软件)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分支程序
ORG 0000H
JMP MAIN
ORG 0100H
MAIN: MOV 30H,#84H
MOV A,30H
JZ NEXT
ANL A,#80H
ACALL SORT
ADD A,R2
MOV R2,A
MOV A,R3
ADDC A,#0
MOV R3,A
INC R0
DJNZ R7,LOOP
SJMP EN
SORT: MOV DPTR, #TAB
MOVC A, @A+DPTR
RET
TAB: DB 0,1,4,9,16
DB 25,36,49,64,81
EN: NO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