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饰件油漆涂层

合集下载

10大汽车内外饰常用工艺方法5

10大汽车内外饰常用工艺方法5

10大汽车内外饰常用工艺方法510大汽车内外饰常用工艺方法5汽车内外饰常用工艺方法是指在汽车生产过程中,为了美化和提升汽车的品质,采用各种工艺方法进行处理的过程。

下面是10大汽车内外饰常用工艺方法的前5个:1.电泳涂装电泳涂装是一种常见的汽车外饰工艺方法,它采用直流电场作用下的电解作用原理,将涂装颜料均匀附着在汽车金属表面上。

通过电泳涂装,可以保证涂层的均匀性和附着力,同时还能提高汽车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

电泳涂装工艺还可以实现环保生产,因为它不需要使用有机溶剂,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2.喷涂工艺喷涂工艺是汽车内外饰中常用的一种工艺方法,通过喷枪将涂料喷射在汽车表面上,形成均匀的涂层。

喷涂工艺可以实现丰富的颜色选择,同时还能够增加汽车的光泽度和耐久性。

在喷涂工艺中,还可以采用多种喷涂技术,如隐形喷涂、喷绘等,以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汽车外观的需求。

3.冲压成型冲压成型是汽车内饰常用的一种工艺方法,通过将金属板料放置在冲压模具中,利用冲压机的力量将其形成所需的形状。

冲压成型可以实现内饰件的快速生产和一致性,而且还能够提高零件的强度和刚度。

冲压成型工艺还可以实现零件的轻量化设计,减少汽车整体重量,提高燃油经济性。

4.熔融粉末冷喷涂熔融粉末冷喷涂是一种常用的汽车外饰工艺方法,它采用喷枪将熔融态的金属粉末喷射在汽车外饰表面上,然后快速凝固形成均匀的涂层。

熔融粉末冷喷涂可以实现高强度、高耐腐蚀性和高装饰性的涂层,同时还能够实现多种颜色和纹理的选择,以满足消费者对汽车外观的不同需求。

5.仿真皮革工艺仿真皮革工艺是一种常用的汽车内饰工艺方法,它通过采用合成材料制成类似皮革的材料,然后进行染色和纹理处理,达到与天然皮革相似的效果。

仿真皮革工艺可以实现更加经济和环保的生产方式,同时还能保证材料的一致性和耐磨性。

而且,采用仿真皮革工艺还可以扩大对动物皮革的需求,减少对动物的伤害。

内饰塑料件油漆涂层技术条件

内饰塑料件油漆涂层技术条件
5.3.12 耐清洗剂试验
5.3.12.1 清洗剂
5.3.12.1.1 清洗剂种类: ——洗洁精; ——清洗汽油; ——乙炕合成洗涤剂(车内常用洗涤剂)。
5.3.12.1.2 在进行点滴和耐摩擦试验过程中应选取试板不同区域或在同一批次不同试板上进行试验, 不得混淆。
5.3.12.2 点滴试验
用滴管取0.1 mL清洗剂(5.3.12.1.1中的任意一种清洗剂)滴千试样表面, 静置10 min后, 放入烤 箱80 'C烘干30 min, 在室温下放置24 h后进行评定。
4
5.3.5 耐刮擦性试验 按照Q/CC SY051—2012进行试验。 将试验仪器测试头选用<D 0.75 mm, 设定负荷10 N, 试验时仪器
与待测样件保持垂直, 仪器建议采用仪力信318硬度试验棒。
5.3.6 耐磨性试验 按照GB/T 1768—2006进行试验。 橡胶砂轮负重 :500 g祛码。
附着力: 0 级~1 级。
外观变化:无明显失光、 变色、 发粘、起泡、 剥离、 脱落等外观变化;
耐高
耐热性
5.3.8.1
附着力: 0 级~1 级。
7
低温
外观变化:无明显失光、 变色、起泡、 开裂、 剥离、 脱落等外观变化;
存放
耐寒性
5.3.8.2
附着力: 0 级~1 级。
外观变化:无明显失光、 变色、起泡、 开裂、 剥离、 脱落等外观变化;
5.3. 7 耐水性试验 按照Q/CC GY007—2009中A法进行试验, 试验时间240 h。
5.3.8 耐高低温存放试验
5.3.8.1 耐热性试验 按照GB/T 1735—2009进行试验。将内饰喷涂件产品置千热老化循环空气烘箱中,在温度(90士2)·c

Q SQR S1-16-2012(X1)内饰件油漆涂层

Q SQR S1-16-2012(X1)内饰件油漆涂层

汽车塑料内饰件耐刮擦试验方法
DIN 50014
气候及技术引用标准气候
3 术语
内饰喷漆件 整车内部起装饰和防护作用的油漆件。
4 材料和组成
4.1 喷漆体:按图纸或说明,或按照相应零部件标准要求。 4.2 涂层体系:漆基按图纸或说明。
5 技术要求
5.1 预处理 在试验前,要放在标准环境中存放(空气温度:为25±2℃,空气湿度为50±5%)24小时。
的变化,灰度值≥4级。
9
耐冲击性
涂膜表面允许有轻微撞痕,但不允许漆膜破裂、 Q/SQR T1-30 剥离等现象(高度和强度参照各零部件要求)
10 高温试验(90℃±5)500h 漆膜表面无变化;附着力:0 或 1 级
6.4
11 耐寒性(-40℃±3)24h 漆膜表面无变化;附着力:0 或 1 级
6.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五十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T 9286
色漆和清漆 漆膜的划格试验
GB/T 3920-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12 耐温度变化
漆膜表面无变化,附着力:0 或 1 级(参照 DIN 6.6
50014)
13 耐氙灯性能
14 阻燃性 15 气味性
300h 外观无变化、粉 500h 外观无变化、粉化、 Q/SQR T1-7
化、开裂,光泽允许 开裂,光泽允许有微小变
有微小变化,灰度值 化,灰度值≥4 级
≥4 级
≤75mm/min

QJLY J7110550A-2012 汽车塑料内饰件油漆涂层技术要求

QJLY J7110550A-2012 汽车塑料内饰件油漆涂层技术要求

Q/JLY J7110550A-2012汽车塑料内饰件油漆涂层技术要求<秘密级>编制:李丽娜校对:康平平审核:蔡孝审定:魏宪波标准化:伍永会批准:韦兴民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二○一二年三月前言本标准替代了Q/JLY J711085-2009《汽车塑料内饰件油漆涂层技术要求》,本标准与Q/JLY J711085-2009的主要差异为:——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语言描述;——更改并增加了部分引用的标准及标准号,由修改前的“GB/T 1723-1993涂料粘度测定方法”修改为“Q/JLY J7110090A-2010涂料粘度测定方法”,“GB/T 6739-2006色漆和清漆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修改为“Q/JLY J711372-2009铅笔法测试油漆涂层硬度”,“GB/T 9274-1988色漆和清漆耐液体介质的测定”修改为“Q/JLY J711226-2009复合涂层耐酸碱性测定方法”和“Q/JLY J711253-2009 复合涂层耐汽油性测定方法”;增加了“GB 24409-2009汽车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7930-2011车用汽油”和“Q/JLY J7110088A-2010涂料贮存稳定性试验方法”的引用;删除了“Q/JLY J711092-2008汽车塑料外饰件用底漆涂料标准”;——增加了“贮存稳定性”、“限用溶剂含量”和“重金属含量”三项原漆性能要求及相关试验方法;——更改了耐碱性、耐酸性和耐汽油性的试验方法;——对引用标准的标准号及名称做了更新。

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整车试制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李丽娜。

本标准于2012年3月31日发布,2012年4月16日实施。

本标准所替代的标准更替情况为:——Q/JLY J711085-2009(2009年4月20日首次发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塑料内饰件油漆涂层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汽车内饰件喷漆线方案-(平板线3个喷漆室)

汽车内饰件喷漆线方案-(平板线3个喷漆室)

喷涂线技术方案汽车内饰件2021年1月一、设计依据根据厂方提出的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工艺流程:上件-除尘-喷底漆-流平-喷面漆-流平-烘干-强冷-灯检-下件。

工艺参数:主要设备有:除尘室一套、静电除尘柜俩套、侧水帘喷漆柜三套、流平室一套、油漆烘干室一套、皮带输送机两套、喷漆室一套、风淋室一套、送风机组一套、强冷段一套、灯检工位一套及电控系统。

喷漆室的废水直接排到厂区的污水处理系统由需方自行处理后达标排放。

同时以上工程量均为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以及包括人员培训和技术服务的一条龙的交钥匙工程,并且保证与用户做好相应的配合工作。

二、设计原则1、设计思想:1.1、满足产品质量及工艺要求。

1.2、布置合理,方便组织生产、物流及维修的需要。

1.3、布置及设计做到“安全第一、文明生产”的原则。

1.4、满足环保、卫生和安全达标要求。

1.5、设备的噪音〔85dB(A)以下〕、废气和有害粉尘等排放达到国家对机械工厂设计的有关环保要求。

1.6、操作场所符合国家工业卫生有关标准。

1.7、设备生产时满足国家有关技术安全规定。

2、设计标准:2.1、排气管高度:垂直向上距离地面≥15m。

2.2、噪声排放执行—室内噪声符合GBJ87—8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室外噪声符合GB12348—90《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2.3、整个工程符合国家规定的工业卫生标准和消防要求。

3、设计原则:3.1、设备在设计时均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消防及环保等方面的标准执行。

3.2、设备美观大方,满足产品使用要求,运行可靠,操作简便,维护保养方便易行。

3.3、充分考虑系统相互之间的连锁性,采取保护措施,避免设备事故发生。

3.4、设备及材料选用以国内为主,设备关键元器件选用进口或合资产品,达到既经济合理,又先进可靠的目的。

3.5、我们所提供的设备是全新设备,包括室体、过滤材料、加热系统、漆雾处理系统、风机及所有零部件、配套件等。

汽车塑料内饰件涂料

汽车塑料内饰件涂料

ICS 87.010G 50团体标准T/CNCIA 01008-2018汽车塑料内饰件涂料Automobile plastic interior parts paint2018-09-01发布2018-12-01实施中国涂料工业协会发布T/CNCIA 01008-2018前言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涂料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涂料工业协会标准化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艾仕得涂料系统(上海)有限公司,苏州吉人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漳州鑫展望化工有限公司,中山大桥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涂料工业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旭平,闫福成,徐泽孝,何明峰,杨小青,李力,齐祥昭。

汽车塑料内饰件涂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内饰件涂料产品(包括溶剂型和水性涂料)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溶剂型和水性加热固化型汽车塑料内饰件件涂料。

各类产品包含并不仅限于单组分、双组份产品。

各类涂料按用途可涵盖用于原厂乘用车内饰塑料件涂装的底漆,色漆以及清漆等涂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25 色漆、清漆和塑料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GB/T 1728—1979 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GB/T 1733 漆膜耐水性测定法GB/T 1740 漆膜耐湿热性测定法GB/T 3186 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材料取样GB/T 6753.3 涂料贮存稳定性试验方法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 9278 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GB/T 9286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GB/T 13452.2 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GB/T 13491 涂料产品包装通则GB 24409 汽车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ISO 6504—3:1998 Methods of test for Paints-Part D11: Determination of contrast ratio (opacity) of light-coloured paints at a fixed spreading rate (涂料测试方法-D11部分:以固定的涂布率测定浅色涂料的对比度)SAE J1756 Fogging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ior Automotive Materials (Gravimetric or Photometric)(汽车内饰件的雾化特性(重量法或光度法))SAE J2412 Accelerated Exposure of Automotive Interior Trim Components Using a Controlled Irradiance Xenon-Arc Apparatus(汽车内饰件氙灯加速老化测试方法)VDA 270 Determination of the odour characteristics of trim materials in motor vehicles(汽车内饰材料气味特性的测定)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汽车内饰件油漆涂层标准

汽车内饰件油漆涂层标准

汽车内饰件油漆涂层标准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所有车型内饰件喷漆的技术要求。

用于内饰件的喷漆,例如:仪表板、门护板,杂物,头枕,扶手等装饰和防护目的。

本企业标准由范围、引用标准、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产品出厂验收等部分组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50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 251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GB 2828-2003 组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GB 2829-2002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GB/T 3920-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GB 6739-1996 漆膜硬度铅笔测定法Q/SQR.04.025-2004 涂层附着力试验方法-划格法Q/SQR.04.057-2003 CAC-商标标记Q/SQR.04.058-2004 汽车零部件标记要求Q/SQR.04.065-2005 漆膜耐水试验方法Q/SQR.04.095-2004 塑料、织物氙弧灯连续照射试验Q/SQR.04.112-2003 产品包装标志要求Q/SQR.04.400-2005 涂层耐冲击试验方法DIN 50014 气候及技术引用标准气候3 术语内饰喷漆件:车身内部起装饰和防护作用的油漆件。

4 材料4.1材料和组成4.1.1 喷漆体按图纸或说明,或按照相应零部件标准要求;4.1.2 涂层体系漆基按图纸或说明;5 技术要求5.1 预处理在试验前,要放在正常气候条件下(空气温度为23℃,允许偏差在±1,空气湿度为50%和允许偏差在±3)24小时,做预处理。

5.2 外观喷漆件表面均匀,不允许有针孔、裂纹、流挂、条纹、叠层等缺陷。

喷漆表面的颜色和光泽必须与样品或色板一致。

浅谈汽车内饰镭雕产品油漆附着力失效的研究

浅谈汽车内饰镭雕产品油漆附着力失效的研究

浅谈汽车内饰镭雕产品油漆附着力失效的研究摘要:当前随着工业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汽车内饰件表面处理工艺由最始的喷漆以及水转印工艺,由于大众对车辆品质越来越高,内饰件表面处理进而发展为INS膜片,IMD,IML等工艺。

现在随着技术发展,膜片开发周期长,成本高,色彩单一等问题逐一暴露,激光镭雕工艺应用在内饰件的表面处理,能实现多色彩纹理且质感均与INS膜片相当,最重要设计边界非常广泛局限小,开发周期短,成本低等优势,迅速成为汽车内饰件主流的表面处理工艺之一。

本文主要研究油漆烘烤温度和时间以及镭雕的功率和油漆配方对内饰镭雕样件附着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①镭雕样品油漆喷涂时由于膜厚问题产生较大的内聚力导致附着力下降。

②控制每个涂层的烘烤时间和温度问题,避免过分烘烤会产生涂层表面分子分解导致附着力下降。

③镭雕功率大小影响雕刻深度,导致破坏底漆涂层结构,导致水煮或冷凝水气泡失效。

④镭雕生产的连贯性,避免油漆表面长期处于外环境使表面的活性基因被氧化导致附着下降,对油漆配方增加一定的极性基因成分,可提高附着力。

关键词:激光镭雕;膜厚;附着力;涂层1 汽车内饰镭雕工艺的优缺点概况凡是均有正反两面,镭雕工艺有以下几个优点:1.范围广泛:主要使用的二氧化碳激光几乎可对任何非金属材料进行雕刻。

并且价格低廉!2.安全可靠:采用非接触式加工,不会对材料造成机械挤压或机械应力。

没有“刀痕”,不伤害加工件的表面;不会使材料变形;3.加工精度:加工精度可达到0.02mm;4.一致性稳定:只要图案和夹具不发生问题,多批次加工效果完全一致。

5.成本低廉:不受加工数量的限制,对于小批量加工,激光镭雕更加便宜。

但同时镭雕工艺也存在缺点,该工艺有以下缺点:1.该工艺的应用不能采用以前的“湿碰湿”工艺,涂层之间“湿碰湿”会产生油漆相互溶解串色,进而导致后续镭雕界面不清晰。

2.由于不能采用“湿碰湿”工艺,进而必须采用“三喷二烘”或“三喷三烘”工艺,此工艺生产时间长,影响节拍工序生产,且多次烘烤,会导致涂层固化程度太高,导致涂层之间附着力变差,影响一定性能。

内饰塑料件喷漆技术规范

内饰塑料件喷漆技术规范

内饰塑料件喷漆技术规范前言内饰塑料件喷漆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内饰塑料件上喷漆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内部装饰塑料材料上的喷漆,如:出风口、空调控制器、开关组、中央控制面板、烟灰缸等的装饰漆和软油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764 漆膜厚度测定法内饰件散发性能试验技术规范车辆内饰件颜色评价EN ISO 2409 油漆和类似涂层网格刻划试验ISO 105 耐磨损特性试验3 基本要求3.1 所有待测的样件都要由供应商同时提供下列说明:——基体材料的说明(材质说明、牌号、供应商名称);——油漆牌号、供应商名称;——色调。

3.2 试验件首先要放在60℃中48小时,然后还要放在标准气候条件下(按DIN50014 )24小时,做预处理。

3.3 喷漆的零件整个表面看起来必须十分均匀。

不允许有针孔、裂纹、流挂、条纹、叠层等缺陷。

整个漆层不仅在供货时,而且试验后也不允许脱落和崩漆。

3.4 产品在存放后,漆层颜色不允许改变,也不允许出现斑点。

3.5 喷了漆的零部件不允许分泌出有毒的化合物,也不能有异味。

3.6 喷漆表面颜色和光泽必须与样品或预先提供的颜色样板一致。

4 技术要求4.1 油漆层厚按 GB 1764 测定,要求:饰面漆>20μm,软漆>60μm。

4.2 供货状态油漆附着性及脆性4.2.1 按EN ISO 2409标准,使用合适的刀具对样品进行贯穿到基体的网格划刻,但不能太深,并用3M 公司610或Tesa公司4657型绝缘胶带贴紧,沿180度方向快速撕下胶带。

要求达到GT 0-1级4.2.2 握住一枚硬币用力在测试区域刮划。

刮划方向上硬币应与水平成45度。

QJLY J7110550A-2012 汽车塑料内饰件油漆涂层技术要求

QJLY J7110550A-2012 汽车塑料内饰件油漆涂层技术要求

Q/JLY J7110550A-2012汽车塑料内饰件油漆涂层技术要求<秘密级>编制:李丽娜校对:康平平审核:蔡孝审定:魏宪波标准化:伍永会批准:韦兴民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二○一二年三月前言本标准替代了Q/JLY J711085-2009《汽车塑料内饰件油漆涂层技术要求》,本标准与Q/JLY J711085-2009的主要差异为:——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语言描述;——更改并增加了部分引用的标准及标准号,由修改前的“GB/T 1723-1993涂料粘度测定方法”修改为“Q/JLY J7110090A-2010涂料粘度测定方法”,“GB/T 6739-2006色漆和清漆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修改为“Q/JLY J711372-2009铅笔法测试油漆涂层硬度”,“GB/T 9274-1988色漆和清漆耐液体介质的测定”修改为“Q/JLY J711226-2009复合涂层耐酸碱性测定方法”和“Q/JLY J711253-2009 复合涂层耐汽油性测定方法”;增加了“GB 24409-2009汽车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7930-2011车用汽油”和“Q/JLY J7110088A-2010涂料贮存稳定性试验方法”的引用;删除了“Q/JLY J711092-2008汽车塑料外饰件用底漆涂料标准”;——增加了“贮存稳定性”、“限用溶剂含量”和“重金属含量”三项原漆性能要求及相关试验方法;——更改了耐碱性、耐酸性和耐汽油性的试验方法;——对引用标准的标准号及名称做了更新。

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整车试制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李丽娜。

本标准于2012年3月31日发布,2012年4月16日实施。

本标准所替代的标准更替情况为:——Q/JLY J711085-2009(2009年4月20日首次发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塑料内饰件油漆涂层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汽车内饰表面装饰工艺介绍

汽车内饰表面装饰工艺介绍

汽车内饰表面装饰工艺介绍————————————————————————————————作者:————————————————————————————————日期:ﻩ本文将针对汽车内饰表面装饰的几种主流工艺从技术、成本、环保性能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文中“IMD”=IMR “INS”=IML/IMF)第一部分:水转印、IMD、INS工艺比较一、工艺描述1、水转印:将已成型的塑料基材压印浮在水面上的水溶性薄膜,转印薄膜上的花纹,再以透明面漆保护其花纹及对表面做光泽调节。

流程为转印-薄膜清除-烘干-喷面漆,如下图所示:2、INS(FilmInsert Molding):将带有外观效果的INS薄膜预先吸塑/高压成型,把多余的膜边冲切,再把冲切好的薄膜壳片放置在注塑模具内进行注塑。

流程为薄膜加热-高压空气成型(或者吸塑成型)-刀模裁切-已成型薄膜壳片放入模腔-合模,注塑成型-开模,完成总成件,如下图所示:3、IMD(In-Mold Decoration):带有外观效果的IMD薄膜(圈材)被安装在输膜机上,而输膜机则固定在注塑机上,在注塑开模时让薄膜输进模具中间,合模后让胶料注射,让薄膜贴覆在模具上同时与胶料成型。

流程为薄膜输送-薄膜定位,取模件-注塑成型-后处理,清理飞边,如下图所示:二、技术对比1、花纹包覆可行性方面水转印ﻫ翻边高度(H)可让花纹包覆在300mm范围内ﻫ不需要考虑R角(R)的锐度ﻫ可以完全包覆圆柱形基材(如整体注塑方向盘)通过电铸模后加工工艺可对花纹拉伸严重部分加饰,修饰效果较佳可以对大型零件包覆(例如:SGM老别克新世纪IP 1.3m长,内侧深度超过200mm;德国戴母勒奔驰Smart Car门板外饰整体通过水转印加饰)可以通过面漆工艺及底漆调节去控制最终产品表面光泽度、饱满度、花纹色泽及花纹层次的深度(而不需要重新开发薄膜,重新制版印刷)遇到零件形状变化大而花纹选择偏向有规则性的所谓技术性花纹,虽然包覆不受限制,但部分边角位置可能会出现花纹拉伸而导致外观上有花纹的规则性变弱的情况;但天然花纹(如木纹)的外观表现较佳INS(Film Insert Molding)ﻫ翻边(H)极限约40mm,但同时R角(R)必须设计在10mm以上;而如果R角(R)在1mm以下,其翻边(H)只可以在5mm以下(而且要取决如零件的整体三维形状)ﻫR角考虑要很充分,与花纹包覆的翻边深度要经常做出让步及妥协ﻫ三维形状变化大的零件,加工难度高,或不能把薄膜包覆完整ﻫ花纹包覆不到地方(开口部分)可通过刀切露出基材原色,但如果基材上存在注塑缺陷或颜色无法满足外观设计(如金属效果),必须通过单模多片薄膜的insert工艺或电铸模后加工工艺完成(工艺难度增加)ﻫ对大型零件包覆难度较高或质量难以控制ﻫ在翻边及R角配合情况下(包覆可行性高),对包覆技术性花纹薄膜的最终外观效果较佳(但可能仍存在轻度花纹拉伸变形)IMD(In-mold Decoration)ﻫ翻边(H)极限为5mm左右,同时其R角(R)也不能少于10mmﻫ由于IMD薄膜比INS薄膜更薄,翻边与R角的考虑与妥协要求更高ﻫ一般只考虑对平面产品、翻边不大于1mm产品上用这工艺ﻫ基本上很难做到产品上留下开口部分(如开关板)对大型零件包覆难度较高或质量难以控制对包覆技术性花纹(以上条件容许下)外观效果较佳,但由于薄膜很薄,天然花纹(如木纹)的外观效果则很差有关INS及IMD的定义解释:R角(R)和翻边(H)的关系(只作参考*)INS:IMD:*每家薄膜供应商、每种外观花纹都有不同的厚度及规格,选择薄膜时必须同时综合考虑零件设计(R与H的关系)、花纹可变形程度及加工可行性等问题。

QC-T 484-1999 汽车油漆涂层

QC-T 484-1999 汽车油漆涂层

QC-T 484-1999 汽车油漆涂层QCT 484-1999 汽车油漆涂层汽车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交通工具,其外观的美观和耐久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油漆涂层的质量。

QCT 484-1999 标准为汽车油漆涂层设定了一系列规范和要求,对于保障汽车的外观质量和防护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汽车油漆涂层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重要的是为车身提供防护,抵御外界环境的侵蚀,如紫外线、酸雨、盐分、灰尘等。

一个优质的油漆涂层可以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减少车身的腐蚀和损坏。

根据 QCT 484-1999 标准,汽车油漆涂层通常分为底漆、中涂漆和面漆三个主要层次。

底漆是直接涂覆在车身金属表面的涂层,它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良好的附着力,并防止金属生锈。

中涂漆则起到填充和平整的作用,为面漆提供一个光滑的基础。

面漆是最外层的涂层,它决定了汽车的颜色和光泽,同时也需要具备良好的耐候性和耐化学腐蚀性。

在 QCT 484-1999 中,对于油漆涂层的性能指标有明确的规定。

例如,涂层的硬度、附着力、耐冲击性、耐腐蚀性等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涂层的硬度要能够抵抗轻微的划伤和磨损,附着力要确保涂层不会轻易剥落,耐冲击性则保证在受到外力冲击时涂层不会开裂或脱落,而耐腐蚀性则要求涂层能够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保持良好的状态。

为了达到这些性能指标,汽车油漆涂层的施工工艺也有严格的要求。

在涂装前,车身表面必须进行彻底的清洁和预处理,去除油污、铁锈、氧化层等杂质。

涂装过程中,要控制好喷漆的压力、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以及油漆的粘度、喷枪的移动速度等参数,以确保涂层的均匀性和质量。

此外,QCT 484-1999 还对油漆涂层的外观质量进行了规定。

涂层表面应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无流挂、针孔、气泡、缩孔等缺陷。

这些外观缺陷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影响涂层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在实际的汽车生产和维修中,严格遵循 QCT 484-1999 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只有生产出符合标准的油漆涂层,才能保证汽车的质量和品牌形象。

汽车油漆涂层

汽车油漆涂层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TJI/YJY·04·16-2005 汽车油漆涂层2005-09—10发布2005-09-16 实施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前言参照QC/T484而编制本标准.本标准于2005年9月16日实施。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质量与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任正立汽车油漆涂层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汽车油漆涂层,不适用于汽车电器和仪表产品的油漆涂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QC/T484 汽车油漆涂层GB 1720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GB 1730 漆膜硬度测定法(摆杆法)GB 1731 漆膜柔韧性测定法GB 1732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GB 1743 漆膜光泽度测定法GB 1764 漆膜厚度测定法GB 1767 漆膜耐候性测定法3 油漆涂层代号的规定按汽车零部件的使用条件和涂漆质量要求的不同,油漆涂层分10个组和若干等级,按表1的规定。

表14 技术要求4.1油漆涂层的主要质量指标,按油漆涂层代号的组别和级别规定于表2。

表2表2(续)4.2 整车的漆膜应完整,不允许有露底(包括焊缝、封闭内脏)和碰伤的表面。

在总装的过程中,应加强对车身及覆盖件的油漆涂层的保护。

在总装后车架、底盘件等应补漆。

4.3 汽车零部件油漆涂层的颜色,本标准不作统一规定。

由各企业根据零部件的用途和用户的要求确定。

5 标注根据汽车各零部件的使用条件,涂层质量要求,选择油漆涂层的代号和等级。

例如:高级轿车车身装饰性涂层,在产品图纸上的标注如下:漆以TQ2甲JB。

6 检验6.1 油漆涂层质量指标的检验方法,按下述规定:6.1.1 涂膜外观:与标准板目测比较。

6.1.2 漆膜光泽:按GB 1743—79《漆膜光泽度测定法》测定。

6.1.3 漆膜厚度:按GB 1764—79《漆膜厚度测定法》测定。

6.1.4 冲击强度:按GB 1732—79《漆膜耐冲击测定法》测定。

汽车内饰喷漆工艺流程

汽车内饰喷漆工艺流程

汽车内饰喷漆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汽车内饰喷漆工艺流程汽车内饰喷漆是汽车维修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经过严谨的工艺流程来保证施工质量。

汽车油漆涂层

汽车油漆涂层

表2(续)
涂层等 代号 级 TQ1 乙 涂 属于一般装饰保护性涂层。装饰性和机械强度与 TQ1 甲相仿。但
层 耐水性,耐候性和耐腐蚀性等稍差,适用于温带和北方气候条件。 特 性 涂 1.漆膜外观和厚度与 TQ1 甲相同。 层 2.机械强度:冲击≥40 千克·厘米;弹性≤3 毫米;硬度≥0.4;附着力 的 1级 主 3.耐候性在广州海南岛地区曝晒二年或使用三年后漆膜应完整,允 要 许失光率不大于 60%和明显变色。 质 量 指 标
TQ7 甲 涂 属于防锈涂层(或底漆涂层)。对金属表面有良好的附着力并具 层 有良好的 特 防锈性能和机械强度。适用于作为毛坯和零件的防锈涂层(或底 性 漆涂层)
涂 1.漆膜外观:漆膜平整,允许有不严重的流痕。但不允许有针孔 层 和麻点。 的 2.漆膜厚度:不低于(20±5)微米。 主 3.机械强度:冲击 50 千克·厘米;弹性 1 毫米;硬度≥0.4。 要 4.耐腐蚀性:按 4.1.11a 法盐雾试验 200 小时合格。 质 5.耐水性:浸在 50℃水中,3 个循环无变化。
TJI/YJY·04·16-2005
量 6.耐碱性:按 4.1.8a 法试验,漆膜不应起泡脱落,允许变软,放 指 置 2 小时后恢复原状。 标 7.耐机油性:浸在 60℃的 HQ—10 号汽油机润滑油中 250 小时无
变化。
表2(续) 涂层 等 代号 级
用 各种锻铸件毛坯,铁木车厢用的各种金属连接件、发动机、变速 途 器、分动器、车轴总成上用的冲压件(如底壳盖板。离合器盖等)、 举 储气筒、坐垫靠背弹簧、装在车身上的小件(如压条门玻璃夹框 例 及滑槽等)、压缩空气管、机油滤清器外壳。 备 1.接触机油的零件(如缸体、变速器、分动器、车轴轴壳内表面) 注 所用徐层,耐机油性要求较高,应符合标准。其他零件所用涂层

汽车零部件油漆涂层技术规范

汽车零部件油漆涂层技术规范

240h
备胎升降器 钢板弹簧
较 电泳漆≥20μm 恶 或喷塑≥40μm 劣 喷漆≥40μm
240h 144h
480h 240h
注: (1) (2) (3)
(4)
高防腐要求适用于市场定位和质量水平高的汽车,如:高级轿车、中高级 SUV、豪华商用车等。 转向节等铸铁件防腐技术难度大,防腐指标有所降低;铝车轮等安全件应提升其防腐指标。 电泳漆烘干温度≥160℃,喷塑烘干温度≥180℃,不耐温零件不适用,只能采用浸漆或喷漆。 喷塑一般采用静电粉末喷涂,受“静电屏蔽”影响,内腔件、复杂件不适用。 工作时,不被砂石撞击的零件,不进行抗石击试验;工作时,不接触水、机油、汽油的零件, 不进行耐水、耐机油、耐汽油试验。
7
6.2 涂覆工艺 6.2.1 油漆涂料应在保质期内,喷涂前调整涂液粘度是关键,应采用粘度计监测并记录。 6.2.2 采用电泳涂覆时,应监测电导率、电压、固体份、灰份、细度、库仑效率、泳透力等 工艺参数,并记录。 6.2.3 采用电泳涂覆时,必须配置超滤、过滤设备,槽液应搅拌均匀,不允许有结块、沉 淀等现象。 6.2.4 采用电泳涂覆时,必须配置纯水设备,配电泳漆槽以及电泳后的水洗(喷淋或浸洗), 必须采用干净的纯水。 6.2.5 采用喷塑时,应采用静电粉末喷涂,需控制装挂方式、喷涂时间、喷涂电压、喷粉 量、粉末导电率、粉末粒度、粉末和空气混合物的速度梯度等。 6.3 烘烤工艺 6.3.1 烘烤设备应具备预加热段、烘烤保温段、吹风冷却装置等。 6.3.2 烘烤温度和时间应严格控制,其直接影响着涂层的外观和附着力。 6.4 标准化作业 6.4.1 供应商应具备规范的半自动或自动涂覆生产线,2015 年 7 月 1 日起必须采用自动生 产线,作业安全规程符合 GB 6514 的规定。 6.4.2 油漆涂料应贮存在专用的库房,配备有防火等设备,库房的温度和湿度应满足要求。 6.4.3 除油、酸洗、抛丸、涂覆、烘烤等关键工序,应编制作业指导书,并做好操作记录。 6.4.4 除油、酸洗、抛丸、涂覆、烘烤等关重设备,应定期检修,并做好检修记录。 6.4.5 应具备规范的试验室,配备涂液分析仪器、涂层测厚仪、附着力测量仪、盐雾试验 箱等试验设备,试验之后做好相关记录。 6.4.6 鼓励供应商开展 ISO9001 质量体系认证。 6.5 环保控制 6.5.1 油漆涂层涂覆供应商应具备规范的废水、废气处理设施,不允许乱排放。 6.5.2 供应商应按 HJ/T 293 规定清洁涂覆生产,鼓励开展清洁生产审核,2015 年 7 月 1 日起必须具备该项要求。 6.6 涂覆供应商评价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汽车油漆涂层QC-T484-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汽车油漆涂层QC-T484-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汽车油漆涂层本标准适用于汽车油漆涂层,不适用于汽车电器和仪表产品的油漆涂层。

1 油漆涂层代号的规定按汽车零部件的使用条件和涂漆质量要求的不同。

油漆涂层分10个组和若干等级。

按表1的规定。

表12 技术要求2.1油漆涂层的主要质量指标,按油漆涂层代号的组别和级别规定于表2。

QC/T 484-1999 代替JB/Z 111-662.2整车的漆膜应完整,不允许有露底(包括焊缝、封闭内腔)和碰伤的表面。

在总装的过程中,应加强对车身及覆盖件的油漆涂层的保护。

在总装后车架、底盘等应补漆。

2.3汽车零部件油漆涂层的颜色,本标准不做统一规定。

由各企业根据零部件的用途和用户的要求确定。

3 标注根据汽车各零部件的使用条件、涂层质量要求,选择油漆涂层的代号和等级。

例如:高级轿车车身装饰性涂层,在产品图纸上的标注如下:漆以TQ2甲QC/T484-1999。

4 检验4.1油漆涂层质量指标的检验方法,按下述规定:4.1.1漆膜外观:与标准版目测比较。

4.1.2漆膜光泽:按GB/T1764-1979《漆膜光泽度测定法》测定。

4.1.3漆膜厚度:按GB/T1764-1979《漆膜厚度测定发》测定。

4.1.4冲击强度:按GB/T764-1979《漆膜耐冲击测定法》测定。

4.1.5弹性:按GB/T1731-1979《漆膜柔韧性测定法》测定。

4.1.6硬度:按GB/T1730-1979《漆膜硬度测定发(摆杆法)测定》。

4.1.7耐碱性:采用以下两种检验方法测定:a)把涂漆的样板,浸入泥土80±2℃的碳酸氢钠水溶液中,经过是10min后,检查漆膜被溶解的状况;b)把涂漆的样板,浸在55±1℃含0.1 NaOH水溶液中,经过10min后,检查漆膜被溶解的情况。

4.1.9耐酸性:将0.1NH3SO4溶液,滴在被试样板上,在20℃下经过24h后观察漆膜变化情况4.1.10耐水性:将样板浸在50±1℃的恒温水浴中,观察漆膜变化情况,加温在50±1℃保持8h,然后停止加热,在保温的设备中自然冷却16h为一个周期。

汽车内饰拉丝+喷涂工艺制作流程

汽车内饰拉丝+喷涂工艺制作流程

汽车内饰拉丝+喷涂工艺制作流程
汽车内饰拉丝+喷涂工艺制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准备工作:确定需要进行拉丝+喷涂的部位,清洁表面并确保干净无尘。

2. 上底漆:使用合适的底漆为表面涂上一层均匀的底色,增强涂层的附着力和耐久性。

3. 拉丝处理:将需要拉丝的部位用砂纸或磨砂轮进行打磨,使表面形成细密的纹理,达到拉丝效果。

4. 上色漆:选择适合的颜色和漆料,使用喷涂枪均匀地将漆料喷涂在拉丝处理过的表面上,注意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喷涂速度,避免喷涂过厚或出现滴流。

5. 烘干和固化:根据所使用的漆料和工艺要求,将喷涂的部件放置在恰当的环境中进行烘干和固化,以提高漆膜的硬度和附着力。

6. 涂层保护:涂层固化后,可以进行涂层保护处理,如刷上一层清漆或涂抹光洁剂,增加涂层的光泽度和防护性能。

以上是汽车内饰拉丝+喷涂工艺制作流程的基本步骤,具体操作和工艺细节可能会根据不同的需求和产品有所差异。

在进行任何操作之前,请确保了解并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范和技术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
日期:
Q/SQR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企业
Q/SQR.04.086—2006
代替Q/SQR.04.086— 2004
内饰件油漆涂层
(试行)
2006-9-10发布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发布
本标准以产品标准为前提,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定的。本标准适用于所有奇瑞车内饰件喷漆的技术要求。用于内饰件的喷漆,例如:门护板,杂物箱, 仪表板,头枕,扶手等装饰和防护目的,包括热塑性塑料喷漆,锯木屑填充的热塑性塑料,木质纤维板 和纤维型材的喷漆。
内饰件油漆涂层
本企业标准由范围、引用标准、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产品出厂验收等部分组成。
本标准由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工程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奇瑞车有限公司乘用车工程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工程研究院。
本标准是对Q/SQR.04.086-2004的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宁小岳
本标准首次发布日期是 2004年08月15日。本次修改是对Q/SQR.04.086-2004的首次修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