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治生祖 白圭

合集下载

「《史记·货殖列传》全文及翻译」

「《史记·货殖列传》全文及翻译」

史记·货殖列传全文及翻译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 而心夸矜埶能之荣使。

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谷、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釭置:此其大较也。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徵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馀,拙者不足。

故太公望封於营丘,地潟卤,人民寡,於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

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

其後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於列国之君。

是以齐富彊至於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生於有而废於无。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夷狄益甚。

谚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

”此非空言也。

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昔者越王句践困於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

商祖——白圭

商祖——白圭

商祖——白圭白圭,名丹,战国时期洛阳著名商人。

其师傅为鬼谷子,相传鬼谷子得一“金书”,鬼谷子将里面的致富之计(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世无可抵则深隐以待时”)传于白圭。

白圭曾在魏国做官,后来到齐、秦,也是一名著名的经济谋略家和理财家。

《汉书》称他是经营贸易发展工商的理论鼻祖,即“天下言治生者祖”。

《史记·货殖列传》中司马迁称其为“治生祖”,即经营民生之鼻祖,并说到:“白圭其有所试,能试有所长,非荀而已矣。

”就是说他曾经过商,有过实际的经商实践,而且他还十分善于经商,取得了实际的成效,他的经商理论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颇有见地。

被司马迁誉为“治生祖”,足见白圭的经营之术对后世影响之深远。

但由于史料原因,关于他并没有更多的史实记载,但仅留下来的商业理念也是聚集了当时经营之道的精华,一直为后人所借鉴。

(一)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白圭最有名的一句话是:“人弃我取,人取我予。

”弃者,无用也,是指在一定期内消费者认为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或是已经贬值了的商品,一般情况下商人见到这种情况也会大量抛售,以防止更大的亏本。

取者,购进、收购之意。

在商品贬值之机大量购进似是愚蠢之举,很多人认为这样不是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无底洞之中吗?问题的关键在于,购进的是那些由于市场暂时变化而忽然供大于求贬值了的商品,它们并不是完全丧失了市场潜力,而是一时由于市场变化的原因而滞销。

对于商贾来讲,能够看到这种商品潜在热销的可能性时,就应大量购进。

而对于已丧失了消费潜能的商品当然不能购进。

“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思想,是白圭对中国商业发展的最大贡献,也是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里较为推崇的出奇制胜的重要策略。

(二)欲长钱,取下谷;长石斗,取上种白圭在经营中,始终掌握一个“薄利多销”的原则。

他说:“欲长钱,取下谷。

”下等谷物虽然利薄,但为广大民众所必须,销量极大,故可取得巨额利润。

在白圭生活的时代,粮食谷物是市场上最大宗的商品,消费者也都是一些平民。

中国历史上十大著名商人

中国历史上十大著名商人

中国历史上十大著名商人1、陶朱公:春秋末期人,即助越王勾践一战灭吴的大智者范蠡,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

《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当然入选,推荐为“中国十大富豪”之首。

2、子贡:孔子高徒,经商致富的能人。

《史记。

货值列传》载其“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

曾自费乘高车大马奔走于列国,说齐、存鲁、霸越、亡吴。

儒家学说后来得以发扬光大、流传百世,其功甚伟。

3、白圭:战国初期周人,最早的经商理论大师。

李悝曾向他求教过致富秘诀。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即是他首创的经商名言。

《史记》推其为“天下言治生祖”,曾有经商哲学理论著作问世,可惜失传。

4、吕不韦:战国时期阳翟大商人,史载”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但一生最得意的一笔大买卖却是:结识秦流亡公子赢异人并资助其回国即位,从而成功实现个人由商从政的历史性转变.5、沈万三:名富,元末明初江南巨富。

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个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费用。

其孙卷入蓝玉之案被充军云南,财产没收。

其财富来源一说为海上贸易所得,可能算是历史上最早得国际贸易商人。

6、伍秉鉴:商名伍浩官。

清代广东十三行怡和行之行主。

凭与英国东印度公司走私鸦片迅成巨富。

1834年已宣称有资产2600万元(一说为2600万两),西方学者称其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财,天下第一大富翁"。

1843年清政府令行商偿还《南京条约》规定的300万元外商债务,他独自承担100万。

同年在广州病逝。

7、胡雪岩:本名光墉,著名的“红顶商人”,近代“徽商”的杰出代表。

因与左宗棠结交,借协办福建船政局、兰州制造局之机,靠包办湘军军需物资业务致巨富。

资金最高曾达两千万以上,后受洋商排挤破产。

胡庆余堂即为其创办知名企业。

8、王炽:字兴斋,云南弥勒人,另一个‘红顶商人”的代表,晚清赫赫有名的巨商之一,创设“同庆丰”,并改组“天顺祥”,富可敌国。

9、盛宣怀:清末官商代表人物,总办全国电报业务,承办汉阳铁厂、江南制造局等实业,个中中饱私囊,累为巨富。

《货殖列传》句子及翻译

《货殖列传》句子及翻译

《史记?货殖列传》经典句子及翻译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译:《老子》一书中说:“最清平的政治达到顶峰,(应该是)邻近国家的居民可以互相望见,鸡犬的声音也能互相听到,百姓们各自品尝着甘甜的食品,穿戴着美丽的服装,习惯于安宁的风俗,从事于快乐的职业,直至老死之时也不相互往来。

”如果一定要按照这种方式去生活,那么,对于近世来说,无疑等于堵塞了人民的耳目,(实际上)则是行不通的。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埶能之荣使。

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译:太史公认为:说到神农氏以前的情况,我不知道。

至于像《诗经》与《书经》上所描述的虞舜以及夏朝以来的情况,则是人们总是要使自己的耳目尽情地得到音乐和女色的享受,使口中尽多地品尝牲畜肉类的美味,身躯尽量安处于舒适而快乐的环境,而精神上还要炫耀自己的权势与才能荣耀,这种风俗浸染百姓的思想已经很悠久了,即使用老子那样微妙的言辞逐家逐户地去劝说他们,终究也不能使他们的精神淳化。

所以,(掌权者对于人民)最高明的办法是听其自然,其次是诱导他们,再其次是教育他们,又其次是(用典章制度来)束缚他们,最愚蠢的办法是与百姓争利。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徵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译:……所以,人们依赖农民耕种来供给他们食物,虞人开采木材来(供给他们使用),工匠做成器皿来(供他们的所需),商人输通这些物品来(供他们选购)。

这哪里是因为国家颁布了政令来要求才做到的呢?人们各自以自己的才能来行事,竭尽自己的力量,以此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商人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商人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商人1.富甲陶朱--范蠡(前536-前448年)陶朱公就是范蠡,春秋时期越国的大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

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公元前四九六年前后入越,辅助勾践廿余年,在越国被吴国灭亡时,是他提出降吴复国的计策的,并随同越王勾践一同到吴国为奴,千方百计谋取勾践回国,成为辅助勾践灭吴复国的第一谋臣,官拜上将军。

但当勾践复国之后,他了解勾践是一个可以共患难但不能同安乐的人,于是他急流勇退,毅然弃官而去,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

《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

但他仗义疏财,他赚了钱,就从事各种公益事业。

他的行为使他获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业的楷模。

2.儒商鼻祖——端木子贡(前520——?)端木赐,字子贡,名赐,姓端木.春秋末期卫国人,今属河南省鹤壁市浚县。

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也是“孔门十哲”之一。

子贡虽出儒门,却懂经商之术。

多年的经商活动使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为孔子与其门徒的周游列国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历史上多用“端木遗风”来表经商致富之人,即源于此。

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古代宗庙中盛生黍的祭器,常用来比喻有立朝执政才能的人)。

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

曾任鲁、卫两国之相。

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3.智慧商祖——白圭(前463年———前385年)白圭,名丹,战国东周洛阳人,梁(魏)惠王时在魏国做官,后来到齐国、秦国。

《汉书》中说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即“天下言治生者祖”,先秦时商业经营思想家,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经济谋略家和理财家。

诸如“人弃我取”、“知进知守”等经商理论至今对现代理财有指导意义。

4.营国巨商——吕不韦(约前292年~约前235年)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

史载“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但一生最得意的一笔大买卖却是:结识秦流亡公子赢异人并资助其回国即位,从而成功实现个人由商从政的历史性转变。

货殖列传

货殖列传

《史记·货殖列传》原文及译文作者:司马迁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輓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老子说:“太平盛世到了极盛时期,虽然邻近的国家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吠之声互相听得到,而各国人民却都以自家的饮食最甘美,自己的服装最漂亮,习惯于本地的习俗,喜爱自己所事行业,以至于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到了近世,如果还要按这一套去办事,那就等于堵塞人民的耳目,几乎是无法行得通。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埶能之荣使。

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太史公说:神农氏以前的情况,我不了解。

至于像《诗》、《书》所述虞舜、夏朝以来的情况则是人们耳目总要听到最好听,看到最好看的,口胃总想尝遍各种肉类的美味,身体安于舒适快乐的环境,心中又夸耀有权势、有才干的光荣。

统治者让这种风气浸染百姓,已经很久了,即使用老子的这些妙论挨门逐户地去劝说开导,终不能感化谁。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听其自然,其次是随势引导,其次是加以教诲,再次是制定规章制度加以约束,最坏的做法是与民争利。

夫山西饶材、竹、穀、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釭置:此其大较也。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徵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太行山以西盛产木材、竹子、楮木、野麻、旄牛尾、玉石;太行山以东多有鱼、盐、漆、丝、美女;江南出产楠木、梓树、生姜、桂花、金、锡、铅、朱砂、犀牛、玳瑁、珠子、象牙兽皮;龙门、碣石山以北地区盛产马、牛、羊、毡裘、兽筋兽角;铜和铁则分布在周围千里远近,山中到处都是,有如棋子满布。

白圭

白圭

白圭目录[隐藏]战国经济家白圭详细明代大臣白圭相关史料图为战国白圭像[编辑本段]战国经济家白圭白圭(前370年———前300年),(前463年———前385年)? 名丹,战国时人,梁(魏)惠王时在魏国做官,后来到齐国、秦国。

《汉书》中说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即“天下言治生者祖”。

先秦时商业经营思想家,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经济谋略家和理财家。

白圭,周人也。

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夫岁孰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与之食。

太阴在卯,穰;明岁衰恶。

至午,旱;明岁美。

至酉,穰;明岁衰恶。

至子,大旱;明岁美,有水。

至卯,积著率岁倍。

欲长钱,取下谷;长石斗,取上种。

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

故曰:“吾治生产,犹伊尹、昌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

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

”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

白圭其有所试矣,能试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白圭,(前463年———前385年),东周洛阳人,中国古代经商的代表人物。

他通过观察市场行情和年成丰歉的变化,奉行“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经营方法,丰收年景时,买进粮食,出售丝、漆。

蚕茧结成时,买进绢帛绵絮,出售粮食。

用观察天象的经验预测下年的雨水多少及丰歉情况。

若当年丰收,来年大旱,今年就大量收购粮食,屯积货物。

想让粮价增长,就专买下等谷物;想让成色提高,就专买下等谷物。

为掌握市场的行情及变化规律,经常深入市场,了解情况,对城乡谷价了如指掌。

白圭虽为富商,但生活俭朴,摒弃嗜欲,节省穿戴,与他的奴仆们同甘共苦。

白圭经商速战速决,不误时机。

他把经商的理论,概括为四个字:智、勇、仁、强。

他说,经商发财致富,就要像伊尹、吕尚那样筹划谋略,像孙子、吴起那样用兵打仗,像商鞅推行法令那样果断。

如果智能不能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善于取舍,强不会守业,无资格去谈论经商之术了。

白圭

白圭
白 圭的这些经 商 理 论 , 为 后 世 商人 效 法 和 借 鉴 。 中 国 古 代 商人 把 他 奉为祖 师爷 , 司马 迁 对 他 也 有很 高的评 价 : “ 白 圭其有所试 矣 , 能试 有所 长 , 非荀 而 已也 。 ” 宋景德 四 年 , 真 宗 封 其 为 商 “ 圣”

元 前30 0 年 ) .
名丹 战国时 ,
人 曾在魏 国 ,
做官
《汉

书 》 中说 他 是
经营贸易发展
生产 的理 论 鼻


即天

下 言治生者


他也 是 一 位 著 名 的经 济谋 略 家和理

财家 。
白圭和范蠡都提 出了农业经济循环说 .
即农业 的丰收和天 时有关 认 为十二 年为一 ,
个周 期 。 开 始 的第~
譬弱豳
A C C O UNT ING HO R IZ O NS
重庆维普
白圭
做 官时 主张 轻税
擅 长 经 商, “ 天 下 言 治 生祖 白 圭 ” 提 出 “ 人 弃我 取 ” 和 “ 知 进 知 守” 的 理 财 思 想
白圭 (公
元 前 3 7 0 年一 公
润 可谓一 举两得 利国又利 民



白圭 还 有 一 个让 现 代人 汗 颜 的经 商思
想 他 以讲 求诚 信 为 基 础 操纵 着 自己 独 有


的经 商之 术 在奸伪 之 风 弥 漫 的商界里 驰骋 ,
纵横 。
他指导人 们
“ 欲 长钱 ,
取下谷 j
长石

斗 取上种 ,
他 一 边 指 导 着农 民选 择优 良

《史记-货殖列传》》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原文、翻译及鉴赏

《史记-货殖列传》》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原文、翻译及鉴赏

《史记-货殖列传》》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原文、翻译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史记-货殖列传》》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原文、翻译及鉴赏【导语】:计然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3],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4]。

历史经典创业故事

历史经典创业故事

历史经典创业故事一:商祖白圭的治生术白圭公元前463—前385年,东周洛阳人。

其事迹在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有详细记载。

洛阳自古就是个商业发达的地方,洛阳人很善经商,致力于商业和手工业。

白圭生长在这样的地方,日后成就为誉满天下的大商人,应该不足为奇。

不过白圭并非一开始就从事商业,据说他曾经做过魏惠王时期魏国的国相,白圭退出政治舞台之后,潜心商业,把经商当作自己人生的大事业来做,他说:“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

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疆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

”如果“智”不能权变,“勇”不能决断,“仁”不能决定取与,“强”不能守业,那就无法与他讲经商的本领。

白圭有着一套极为独特的经商理念与策略。

战国时的商人大多喜欢获利丰富的珠宝生意,而他另辟蹊径,从事农产品买卖。

他看到的是当时社会的农业发展,以及谷物是普天下老百姓都离不开的东西,虽然利润不大,但需求极大。

白圭从自己的经商实践中总结出一系列让后人受益无穷的经商之术与为商之道,其中“人取我予,人弃我取”是白圭经商术的经典之一。

每当粮食收获季节或粮食丰收的时候,农民会都把粮食拿出来出售,而且价格会较为低廉,这时候他就大量买进;而如果粮食欠收,农民没有太多的粮食出售,而大家又需要粮食,这个时候他就把收进的粮食以较高的价钱卖出,于是赚取了差价。

他认为:上下波动是物价运动的基本形式。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商品供求状况决定物价的高低。

“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

”供给是主要矛盾,供多于求就是有余,供不应求则是不足。

商品供给多少是由农业生产的丰歉情况决定的。

物价的高低变化是可以预测的。

只要观察和推测到岁星将要到达的方位,就可以推测出农业生产的丰歉,也就可以推测出物价升高还是降低,变贵还是变贱。

因此,在商业经营中要:人弃我取,人取我予。

不论是“旱则资舟,水则资车”、还是“人弃我取,人取我予”,都是在商品有余、价格低廉时购买,而到商品缺乏,价格昂贵时售卖。

白圭名言名句

白圭名言名句

白圭名言名句三百六十行,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祖师爷,酿酒业祖师爷杜康,教育业祖师爷孔子,建筑业祖师爷鲁班.....那么,商业又尊谁为祖师爷呢?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称白圭为“治生祖”,即太史公认为经营民生的祖师爷是白圭。

白圭,祖籍初周(今河南洛阳)人,生活在战国时代。

白圭以经营农产品为主,因擅长经营累致巨富并能回报社会而名满天下。

由于白圭不仅积极从事经商实践,而且获取了巨大的财富并积累了丰富的经商理论及方法,他在晚年总结出一套系统的经商理论,为后世经商者引以为师,尊他为经商做生意的祖师爷。

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白圭有一句名言:人弃我取,人取我予。

意思就是白圭主张经商的时候,要时刻注意把握市场行情和变化规律,及时掌握商机以谋取厚利。

白圭遵从这一经营理念,丰年时大量购入粮食,卖出丝绸、漆器等生活必需品给这些比较宽裕的农民;而蚕茧上市的时候,丝绵等织物大量供给,乘机大量买进,再卖出粮食给这些手工业者。

薄利多销,放眼长远白圭提倡“薄利多销,放眼长远”的经商原则,主张经营百姓日常生活必需品,“欲长钱,取下穀”。

下等谷物虽然利薄,但为广大民众所必需,市场大,销路好,也能得到巨额利润。

这种经营方式可以自己掌握经营的主动权,不用和人争夺物价权,就可以得到较多的利润。

这种利润来自于时令差价和丰歉差价。

白圭经商从大处着眼,纵观全局,给人实惠,很快就积累了大量财富,一举成名。

为商四宝,智能仁强白圭认为,一个成功商人必须具备“智、勇、仁、强”四个素质。

他说:“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

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经商,就像伊尹、吕尚那样谋划战略,像吴起、孙吴那样使计用兵,像商鞅推行变法那样果断执行。

所以,如果一个人的智慧不够随机应变,勇气不够果敢决断,仁德不能正确取舍,强健不能有所坚守,不具备这些素质的人,即便向我请教经商之术,我也不会告诉他诀窍。

【诗歌鉴赏】汉书货殖传原文及翻译

【诗歌鉴赏】汉书货殖传原文及翻译

【诗歌鉴赏】汉书?货殖传原文及翻译汉书?货殖传原文昔先王之制,自天子、公、侯、卿、大夫、士至于皂隶、抱关、击■者,其爵禄、奉养、宫室、车服、棺椁、祭祀、死生之制各有差品,小不得?大,贱不得逾贵。

夫然,故上下序而民志定。

于是辩其土地、川泽、丘陵、衍沃、原隰之宜,教民种树畜养;五谷六畜及至鱼鳖、鸟兽、?蒲、材干、器械之资,所以养生送终之具,靡不皆育。

育之以时,而用之有节。

草木未落,斧斤不入于山林;豺獭未祭,?网不布于野泽;鹰隼未击,?弋不施于?隧。

既顺时而取物,然犹山不茬蘖,泽不伐夭,?鱼?卵,咸有常禁。

所以顺时宣气,蕃阜庶物,蓄足功用,如此之备也。

然后四民因其土宜,各任智力,夙兴夜寐,以治其业,相与通功易事,交利而俱赡,非有征发期会,而远近咸足。

故《易》曰“后以财成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此之谓也《管子》云古之四民不得杂处。

士相与言仁谊于闲宴,工相与议技巧于官府,商相与语财利于市井,农相与谋稼穑于田野,朝夕从事,不见异物而迁焉。

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虽见奇丽纷华,非其所习,辟犹戎翟之与于越,不相入矣。

是以欲寡而事节,财足而不争。

于是在民上者,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故民有耻而且敬,贵谊而贱利。

此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不严而治之大略也。

及周室衰,礼法堕,诸侯刻桷丹楹,大夫山节藻?,八佾舞于庭,《雍》彻于堂。

其流至乎士庶人,莫不离制而弃本,稼穑之民少,商旅之民多,谷不足而货有余。

陵夷至乎桓、文之后,礼谊大坏,上下相冒,国异政,家殊俗,嗜欲不制,?差亡极。

于是商通难得之货,工作亡用之器,士设反道之行,以追时好而取世资。

伪民背实而要名,奸夫犯害而求利,篡弑取国者为王公,圉夺成家者为雄桀。

礼谊不足以拘君子,刑戮不足以威小人。

富者木土被文锦,犬马余肉粟,而贫者短褐不完,含菽饮水。

其为编户齐民,同列而以财力相君,虽为仆虏,犹亡愠色。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译文赏析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史记·货殖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篇⽂⾔⽂,收录于《史记》中。

这是专门记叙从事“货殖”活动的杰出⼈物的类传,也是反映司马迁经济思想和物质观的重要篇章。

下⾯是分享的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史记·货殖列传》原⽂ 作者:司马迁 ⽼⼦⽈:“⾄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其⾷,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死不相往来。

”必⽤此为务,輓近世涂民⽿⽬,则⼏⽆⾏矣。

太史公⽈: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欲极声⾊之好,⼝欲穷刍豢之味,⾝安逸乐,⽽⼼夸矜埶能之荣使。

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西饶材、⽵、穀、纑、旄、⽟⽯;⼭东多鱼、盐、漆、丝、声⾊;江南出棻、梓、姜、桂、⾦、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龙门、碣⽯北多马、⽜、⽺、旃裘、筋⾓;铜、铁则千⾥往往⼭出釭置:此其⼤较也。

皆中国⼈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奉⽣送死之具也。

故待农⽽⾷之,虞⽽出之,⼯⽽成之,商⽽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徵期会哉?⼈各任其能,竭其⼒,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之趋下,⽇夜⽆休时,不召⽽⾃来,不求⽽民出之。

岂⾮道之所符,⽽⾃然之验邪? 周书⽈:“农不出则乏其⾷,⼯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之原也。

原⼤则饶,原⼩则鲜。

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巧者有馀,拙者不⾜。

故太公望封於营丘,地潟卤,⼈民寡,於是太公劝其⼥功,极技巧,通鱼盐,则⼈物归之,繦⾄⽽辐凑。

故齐冠带⾐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往朝焉。

其後齐中衰,管⼦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匡天下;⽽管⽒亦有三归,位在陪⾂,富於列国之君。

是以齐富彊⾄於威、宣也。

故⽈:“仓廪实⽽知礼节,⾐⾷⾜⽽知荣辱。

文言文助读翻译131-140订正以及试题答案0710110

文言文助读翻译131-140订正以及试题答案0710110

131. 曲突徙薪有一个过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

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

”主人沉默不答应。

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

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

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

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

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

132. 治水必躬亲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

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池塘有深有浅,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133. 及之而后知接触了实际然后才知道真相,实地做了然后才晓得困难,哪有不实践就能够知道的呢翻阅五岳的地图,以为了解山了,实际不如打柴的人上山走一趟;谈论大海的广阔,以为懂得海了,实际不如来往于海上做买卖的人在海上望一眼;讲说各种珍品的食谱,以为知道美味了,实际不如厨师尝一口。

134.蒲元识水《蒲元传》中说:蒲元生性多奇思妙想。

在斜谷的时候,为诸葛亮的部队铸造三千把军刀。

刀打好之后,他说汉水既钝又弱,不适合用来淬火(制造的流程之一);蜀江的水很爽烈,是金属的精气所聚。

(这种区别是上天注定的。

)于是派人到成都去取江水。

(回来之后)蒲元拿取回的水淬刀,说这里面掺了涪江水,不适合淬刀用。

取水的人坚持没有掺其他的水,蒲元便拿刀在水里比划了一下,说这里面掺了八升涪江水。

取水的人听了之后,叩头说,走到涪江边时,水翻了,洒掉一些。

所以把八升涪江水加了进去。

135. 白圭经商有道白圭是西周人。

【名师讲题】《史记 货殖列传(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名师讲题】《史记 货殖列传(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

计然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

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

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

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财币欲其行如流水。

”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强吴,观兵中国,称号“五霸”。

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

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

”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

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

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

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

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子贡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著①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

原宪不厌糟糠,匿于穷巷。

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

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白圭,周人也。

当魏文侯时,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

故日:“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

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

白圭其有所试矣,能试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史记·货殖②列传》,有删改)【注】①废著:犹“废举”“废居”,买贱卖贵。

②货殖:指商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B.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C.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D.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糟糠,原指酒糟谷皮等粗劣食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下治生祖白圭
白圭(公元前370年—前300年),名丹,战国时期魏国的著名商人,与范蠡齐名,初周(今河南洛阳)人。

他曾任魏惠王大臣,善于建堤,自称治水本领胜过禹。

在税收方面,白圭主张实行轻税政策,
即“吾欲二十而取一”,后来弃官从商。

他才智出众,独具慧眼。

他看到当时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就意识到农副产品的经营将会成为利润丰厚的行业,提出“欲长线,取下谷”的经营策略。

《汉书》中说白圭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最早的经商理论大师,被誉为“天下言治生者祖”。

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经济谋略家和理财家,范蠡曾向他求教过致富的方法。

白圭主张用“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办法贸易。

遇到丰年,收买谷物,卖出丝漆;遇到荒年,卖出粮食,购进帛絮。

他认为,经商应掌握时机运用权变,“犹如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就是“智”;有决断,就是“勇”;做到“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就是“仁”;能坚守时机,就是“强”。

白圭作为中国商人中最早的商业理论家被誉为“天下治生祖”,足见白圭的经商之道对后世影响之深远。

1.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白圭是战国时期的洛阳人,当时著名的大商人,他从事的是农副产品的贸易。

白圭的经商之道并不复杂,用八个字就能概括——“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意思是说,在丰收的年份以及粮食大量上市的季节,农民总要把剩下来的多余粮食脱手卖出去,这时市场上就会出现粮价下跌的现象,而白圭就在这时大量的把粮食收购到自己的粮仓之中,这就是“人弃我取”。

在粮食歉收的年份或者是青黄不接之际,农民就急需要购买粮食以维持生活,这样粮价就会暴长,而这时白圭就把存粮再拿到市场上出售就可以获取暴利,这就是“人取我与”之道。

这就叫做“时贱而买,虽贵已贱;时贵而买,虽贱已贵”。

不仅如此,在歉收年份粮价上涨的同时,往往手工业产品和各种原材料的价格会下跌,而白圭也就及时地大量收购这类物品,即粮食丰收时他买进谷物,卖出丝漆;蚕丝上市时他就大量收购蚕丝,卖出粮食。

这还是“人弃我取”,这套商业理论给白圭带来了大量的财富,而白圭也将此做法自我标榜为“仁术”,这也是白圭“待乏”的原则。

白圭还有一个自己的经营原则,那就是薄利多销。

他主要经营的是谷物粮食、丝绵蚕茧等生活必需品,虽然利润不高,但是成交量大,以
多取胜,仍可获厚利,而且他主张选择品种优良的种子,提供给农民以增加谷物的收获量,作为一名当时的商人,白圭能够从观念上把商业的发展放到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来运作,这实在难能可贵,白圭不愧商业理论家之称。

《汉书》中说他是“天下言治生者祖”,即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

《史记•货殖列传》中曾说到:“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白圭其有所试,能试有所长,非苟而已矣。

”说明他不仅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且在经商实践中取得了成功。

通过长期的经商实践,白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例如,他很重视对气候变化的研究,从中掌握了粮食生产丰、灾的规律。

白圭和范蠡都提出了农业经济循环说,即农业的丰收和天时有关,认为12年为一个周期。

在12年的一个周期内,一般来说每隔3年将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如前3年中有一个好年景,那么此后的第3年往往是大旱之年,大旱之后又是涝年,涝年之后又是好年景。

在好年景和荒年之间,谷物的价格会有一倍的差异。

在上述思想的基础上白圭提出了一套经商致富的原则,即“治生之术”,其基本原则是“乐观时变”,主张根据丰收歉收的具体情况来实
行“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当时的贸易是以货易货,而白圭的高明之处就是准确掌握时常行情,在别人觉得多而抛售时,他就大量地买进,等别人缺少货物需要买进时,他就大量抛出。

这样低进高出,必能从中取利,积累财富。

2.治生祖的为商之道
魏文侯时,国人注重农耕,而白圭却乐于观察时机的变化。

粮食丰收时他买进谷物,卖出丝漆。

待蚕丝上市时他就大量收购蚕丝,售出粮食。

白圭曾说:“我做买卖,就像伊尹和姜太公那样有计谋,如孙膑和吴起那样善于判断,还能像商鞅执法那样说到做到。

有些人的智慧不能随机应变,其勇敢不能当机立断,其仁爱不能恰当地取舍,其倔强不能坚持原则。

所以,这种人跟我学经营之道,我也不会教他的。


白圭强调商人要有丰富的知识,同时具备“智”“勇”“仁”“强”等素质。

智,即机敏灵活,能够随时应付形式的各种变化;勇,即判断果决、当机立断,决不可坐失良机;仁,即取予适当,不要一味地与人争利;强,即意志坚定,时机不成熟决不能轻举妄动。

白圭强调商人要善于捕捉商机,把握时机,不失时机地买进卖出。

商业的利润源于买卖的差价。

一旦发现买卖的时机,立即作出决定,是买进还是卖出,绝不错过任何一次良机,用他的话说就是“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

白圭将货物流通与发展生产联系起来,既能使经营生财,又使生产有利其发展。

他认为只有以足补缺,以丰收补歉收,使全国各地物资互相支持才能在辅民安民的同时为国家理财致富。

如果一个地方盛产蚕茧,就购进这些产品,而用谷物等其他当地缺少的东西去换。

如果一个地方粮食丰产,就去购进这个地区的粮食,然后用丝、漆等类必需品与之交换。

这样就使全国的货物得到流通,既利于人民生活,又能从中赚取利润,可谓一举两得,利国又利民。

战国时期,政治、军事的地位远远高于经济,但白圭却将经济的重要性等同于政治和军事。

他认为,经商也需要大智大勇的素质,更要有仁义之心,这和治国统兵要求同样高。

“智、勇、仁、强”,是白圭对经商思想的高度概括,即要讲究商业经营中的谋略,要善于用脑筋,捕捉商机行动要果决,不优柔寡断,要心存仁慈,不巧取豪夺,要审时度势,临危不乱。

3. 勤俭吃苦:儒商风范长存
先秦时期,诸子大都肯定“俭”而否定“奢”。

孔子曰:“礼,与其奢也,宁俭。

”墨子曰:“节俭则昌,淫佚则亡。

”管子曰:“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

”可见,崇尚节俭是古代思想家的共识,尤其儒家的崇俭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更大。

古有训诫:成由俭,败由奢。

一般来说,商人有两种心态:一种是奢侈挥霍,视钱如泥沙;一种是俭朴自守,希望一文钱掰成两半花。

与勤劳相连,节俭是商人精神中的重要一条。

伟大的商人懂得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的道理,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勤俭是最古老的训诫,“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不勤不得,不俭不丰”,俭以节支,勤而且俭才能聚财致赢,否则,用之无节,犹如漏后不堵,必致财源流失。

由此可见,“俭”字之至关紧要,勤俭两者不可偏废。

经商的时候,节俭就是对成本的节约,成本的节约就意味着产品利润空间的增大,所以,节俭与成本会产生聚变效应,即节俭会导致成本最大限度的降低。

白圭因经营有方而富甲天下,然而他在生活上毫不奢华摆阔,始终过着简朴的生活。

《史记•货殖列传》中介绍说:白圭一贯“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而对于下人僮仆能“同苦乐”。

这种难能可贵的操行,正是儒商风范的体现。

白圭不同于那些囤积居奇、在荒年以储存的粮食牟取暴利的商人。

他反对在粮食紧缺时蓄意哄抬物价。

在经营谷物时,白圭以薄利多销为原则,照顾到农民的利益,粮食是人们赖以活命的必需品,只能取微薄利润,然而进出的数量大,亦能获得可观的利润。

他还主张“长石斗,
取上种”。

意思是将颗粒饱满的谷物作种子,在卖出时售价可适当高一些,这有助于提高粮食产量。

白圭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人,他还是一个学者,是一个思想家。

战国时期,由于各诸侯称霸争雄的需要,纷纷加重赋税的征课,以富国强兵。

儒家反对重赋,主张推行“什一之税”。

而白圭认为,即使实行“什一之税”,其税负依然偏重,因而提出“二十之取一”的主张。

白圭的轻税观点,是从减轻税负以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来的,因而,遭到注重社会政治制度建设的孟子的抨击,诉其为“貉道也”。

“貉道”指近于原始的部族实行的极轻的征税方法,孟子其意在于:税率过轻,根本不能适应国家最起码的需要。

白圭“二十取一”的税收思想虽无法兑现,但体现了商人在政府重农抑商政策之下希望减轻商税的要求,他的思想代表了新兴商人的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