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教育法及职业道德考试要点
2011年中学教育学考点与要点归纳汇总9-10
第九章德育复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德育的意义、目标和内容、德育过程、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以及德育模式。
知识点梳理1.德育的概念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等形式。
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
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共同性、历史继承性。
2.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4.德育内容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其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
5.德育过程的概念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6.德育过程的结构和矛盾德育过程的结构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
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7.德育过程的规律(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①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②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
2011年陕西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政策法规+职业道德试题
陕西省2011年中小学教师资格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考试《教育政策法规》试卷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20题,共20分)1.( A )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2.在对教育机会平等概念的理解上,所谓过程上的平等是指(B )。
A.入学过程的平等 B.学业成就过程的平等C.学习过程的平等 D.就学过程的平等3.《教育法》第八条关于“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定,确立了我国教育的(A )。
A.公共性原则 B.公办性原则C.公立性原则 D.方向性原则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正式施行是从(A )开始的。
A.1993年10月31日 B.1994年1月1日C.1995年5月15日 D.1996年9月1日5.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实施、管理教育事业,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称为()。
A.教育法规 B.教育法律 C.教育行政法规 D.教育规章6.教育法律关系形成的前提是()。
A.教育法律规范 B.教育法律文件C.教育法律规定 D.教育法律文书7.对教育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教育立法的基本思想以及教育活动的基本法律规范进行规定的是()。
A.义务教育法 B.教育法 C.宪法 D.教育基本法8.学校在实施教育法规定的招生权、颁发学业证书权的过程中,其法律地位是()。
A.事业单位法人 B.行政相对人C.公务法人D.法律、法规的授权组织9.下列不属于学校设立的基本条件的是()。
A.法人 B.教师 C.经费 D.组织10.根据机构性质的不同,我国对学校设立、变更和终止的管理,实行审批制度和()。
A.报批制度 B.备案制度教育政策法规第1页(共16页)C.登记注册制度 D.批准制度11.在现阶段,我国学校与社会各种组织和个人之间关系的法律调整,最突出地反映在所有权关系、邻里关系和()上。
2011年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类要点1
2010年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类简答题精选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6-27浏览次数:319[大] [中] [小]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一、教师职业劳动任务的二重性。
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任务。
(判断单选)二、教师职业劳动过程的艺术创造性。
(判断多选)三、教师职业劳动作用的特殊性。
四、教师职业劳动的实质是爱心奉献。
爱学生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
(单选)[简答]在新时代为什么教师职业劳动的实质是爱心奉献?第一,爱学生与爱教育事业是一致的。
第二,教师的爱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和情感基础。
第三,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爱心”的支持。
可见,把爱心奉献给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劳动的实质和要求。
(简答)为什么时代呼唤高尚的职业道德?一、社会进步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二、教育改革需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三、素质教育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四、生产力发展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五、新技术革命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六、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七、社会转型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八、社会民众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简答或论述)教师怎样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一是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二是必须以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师德的核心,这也是师德要求的时代体现。
三是必须对教师职业道德做出新的规定和新的阐释。
(简答)影响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正确认识教师职业道德与社会经济条件和精神文化条件的关系。
首先,教师职业道德是受社会经济关系制约的。
教师职业道德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第一,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教育利益,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客观物质基础。
第二,社会经济关系决定了学校教育的目的和人才培养的标准,制约着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第三,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最终必然引起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变化。
教师资格证考试2011最新版六门综合复习知识点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GJ两方面界定①是GDJY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②是GDJY的性质。
高等教育民主化:指教育机会均、师生关系和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
人力资本理论所谓的人力资本理论事实上是一个完整的研究框架实例:它不可能降格为一种单一的理论,只是作为标准资本理论在一些经济现象中的应用而存在。
中世纪大学:主要是培养专业人才的职业学校,只是在有限的意义上可以说是为学习本身的概念而存在。
大学在满足专业、教会和政府对各种人才的需要过程中不断发展。
柏林大学:1810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指导建立柏林大学。
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
《莫里尔法案》: 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著名的《莫里尔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按1860年分配的名额,每州凡有国会议员一人可获得三万英亩的公共土地或相等的土地期票,赠予各州作为建立一所从事农业和机械工程教育的学院的经费资助,并要求所建立的农业和机械工程学院的主要课程应依照各州议会所分别规定的方式,授予农业和机械专业有关的知识。
所用这些学院在美国历史上统称为赠地学院。
威斯康星思想是明确地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提出大学的基本任务是:第一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第二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第三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
1998年8月29日通过并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二条对高等教育概念的表达是“本法所称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欧洲中世纪大学是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有文、法、医、神四科,属于专业教育机构,文科是基础科。
七艺指的是拉丁文和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
在美国形成了研究性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等层次。
师德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教育法简答汇编1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职业道德考试题及答案(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教育法》一.填空: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有(六)条,它是规范(教师)的行为准则。
于( 2008 )年修订完成。
2. 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5. 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6. 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7. 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8. 社会主义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9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二级乙)以上标准。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1993年10月31日通过,自( 1994年1月1 日)起施行。
11.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12.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13. 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2011年下半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
2011年下半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综台素质试题(中学)一、单项选择题1.D[解析]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
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完善知识结构,充实知识内容,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才能教出最优秀的学生。
故本题选D。
2.A[解析]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故本题选A。
3.B[解析]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性的职业者,如果对自己的职业没有价值认同感,没有责任感,没有热爱之情,就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故本题选B。
4.c[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光学习不思考会越来越糊涂,光思考不学习会越学越危险。
故本题选C。
5.A [解析]A项的“墨守”在句中表示“固执拘泥,不会变通”的意思,带有贬义色彩。
故本题选A。
6.D[解析]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发生在课堂上的,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及教学效率的课堂行为。
如果问题行为不是特别严重,教师最恰当的处理方法是幽默化解,缓和课堂气氛。
故本题选D。
7.A [解析]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内容可知,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故本题选A。
8.D[解析]我国的十大古典名曲是<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
《公孙龙子》是我国先秦时期名家的代表人物公孙龙的重要著作。
故本题选D。
9.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故本题选D。
10.B[解析]题干所表述的内容即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
2011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要点精粹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
实用主义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最新)《教育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规范》必记30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地位:教育的根本大法,在我国教育法规体系中处于“母法”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
2.第八条【教育与国家利益】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3.第九条【公民的教育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4.第十四条【管理体制】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
5.第十七条【学校教育制度】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6.第十九条【义务教育】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7.第二十七条【办学条件】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二)有合格的教师;(三)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四)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8.第三十七条【受教育者的平等权】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2.第七条【管理体制】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3.第十一条【入学年龄】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4.第二十条【未成年犯的义务教育】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设置专门的学校实施义务教育。
5.第二十二条【均衡发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
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6.第三十条【教师资格及职称】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
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第十一条【学历要求】(一)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二)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三)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四)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学历,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2.第十三条【资格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2011年(教师招聘)教育法律法规资料完整版
希望对您有帮助!教育法律法规试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时间?1986年7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制定的根据?是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确定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九年制义务教育。
4、义务教育法规定的由哪级政府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
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的义务教育的基本原则?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6、义务教育法在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主体责任是如何规定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7、义务教育法在义务教育入学年龄上是如何规定的?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8、义务教育法在语言文字方面对学校是如何规定的?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9、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共几个阶段?都是什么?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
在普及初等教育的基础上普及初级中等教育。
10、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学制是由谁确定?由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制定。
1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有哪些情形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处理?(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12、义务教育法规定由谁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审订教科书?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
13、义务教育法规定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及审订教科书的根据?-应当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审订教科书。
2011教师资格必打印
1...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鲜明............的继承性,强烈的责任性,............独特的示范性,严格的标准............性.2...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要求: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
.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技能,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素质。
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 3... 依法执教的必要性:是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
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强化教育社............会功能的必然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
...........4...依法执教的基本要求:..........1...教.师要模范地遵守宪法及其...........他各种法律、法规。
.........2...教师..要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5...廉洁从教的具体表现:..........1...安.贫乐教,无私奉献。
.........2...坚持..操守,为师清廉。
........6...廉洁从教的道德要求.........:.1...公.正执教,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2...坚守大义,发扬奉献精..........神;..3...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各种非正当利益的诱惑。
........... 7...教师团结协作的重要意义:有利于保证教育的持续............性和一贯性.....。
.有利于增进学......校整体的教育智慧........。
.有利于...营造优良的育人氛围。
.有利于增进教师职业人生的归...........属感和职业幸福感........。
2011教师考试重点
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2011 教师考试教育法律法规文档
一、填空题1、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2、社会主义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3、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4、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5、教师的考核应当坚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绩为主,做到客观、公正、准确。
6、所谓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
7、施行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其它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8、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法制观念。
9、《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10、《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11、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12、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13、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4、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15、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二、单选题1、“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
(B)A、《学校管理条例》B、《教师法》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这是师德教育的——。
(A)A、“双赢”协作原则B、和平共处原则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
(A)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4、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
2011年教育法及职业道德考试要点
第一章教育法学与教育法制1、教育法学:是运用法学理论研究和解释教育法律现象及其产生、发展规律的一门法学分支学科。
教育法学具有时代性、边缘性、社会性和综合性等基本特征。
教育法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法律现象及其产生,发展规律。
2、德国是教育立法最早的国家。
3、1957年,德国国际教育研究所的★黑克尔出版了与人合著的《学校法学》一书,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法学著作4、美国第一部成体系的教育法学著作是诺尔特和林恩合著的《学校法—教师手册》。
该书出版于1963年,以教育判例为主要素材编写而成。
5、1963年日本出现了第一部阐明教育法学基本原理的权威著作,即兼子仁撰写的《教育法》。
作者在该书中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了国民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构成了现代日本教育法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6、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施行不仅是我国确立义务教育法律制度和依法治教的标志,也是建立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法制的开端。
它成为我国教育界和法学界进行教育法学理论研究的起点。
我国的教育基本法即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颁行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教育工作进入了全面依法治教的新时期。
7、教育法学体系是指教育法学的相互衔接并有机结合的基本知识框架系统。
教育法学的内容,即教育法学的研究范围,是指组成教育法学体系的各种基本知识的总和。
教育法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九个方面:1.教育立法的基本原理 2.教育法学的基本理论 3.教育行政的基本理论4.教育法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5.教育法律关系及其特征6.教育投入以及教育与社会的关系7.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8.部门教育法律制度9.对教育的法律保护8、教育行政:我国的教育行政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执行国家意志的国家教育行政机关(包括国家授权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二是指国家教育事务的决策、组织和调控等活动或过程,以执行国家意志,即通常所说的国家教育行政管理。
我们所讲的教育行政主要是指它的第二层含义,即国家的教育行政管理,简称教育行政。
教育法2011年试卷答案(自制,请指正)
2011年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法通论》试卷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10小题 每小题2分 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1、下列哪一个程序形式属于行政复议程序的一种A受理B裁判C备案D复核2、一名学生进入高等学校以后,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学完所有的课程,其他课程都合格,但是毕业前出国工作,在规定期限内无法回校参加答辩。
对于该学生学校应当()A不发任何学业证书B颁发毕业证书C颁发肄业证书D颁发结业证书3、根据义务教育法 下列表述中哪一种准确地定位了我国义务教育的性质A国家教育B国民教育C惠普教育D免费教育4、按照我国职业教育法律制度的规定 下列属于职业培训形式的是A学徒培训B下岗培训C普法培训D待岗培训5、按照我国教育申诉制度的规定 下列不属于我国教育申诉的管辖形式的是A选择管辖B隶属管辖C级别管辖D移送管辖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 我国的民办教育事业与公办教育事业的关系是 A民办教育事业优先于公办教育事业 B 公办教育事业优先于民办教育事业C公办教育事业与民办教育事业平等D缺乏相关的规定7、下列管辖方式中 属于我国教育行政诉讼管辖形式的是A地域管辖B上级管辖C本级管辖D特殊管辖8、按照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下列哪些不属于我国现行的对学生的处分种类A 开除学籍B记过C留校察看D禁止答辩9、我国现行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是A校长负责制B校务委员会集体负责制C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D党委负责制10、下列哪种权利救济方式不属于我国法律规定的教育权法律救济方式A集体上访B行政诉讼C教师与学生申诉D教育行政复议二、名词解释 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4分 共20分。
1、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不履行法律义务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时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2、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即行政相对人)认为行为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依法可以向该机关的上级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复议机关)对原具体行政行为进行重新审查并作出相应裁决的活动及其制度。
201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政策法规高分题库
201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政策法规高分题库第一章教育政策与法规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法律救济的对象是公民的()A.权利 B.权力 C.义务 D.责任2.()渠道使相对人在通过其他途径都不能获得满意救济时,可以得到充分的补救。
A.司法救济 B.行政救济C.其他救济 D.民间救济3.教育行政复议的申诉对象是()A.做出该行为的教育行政机关B.做出该行为的教育行政机关所属的本级人民政府C.做出该行为的教育行政机关所属的本级人民代表大会D.做出该行为的教育行政机关所属的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4.在我国的教育管理实践中,学校对教师的行政处分决定以及学校对学生的处分决定,作为教师或学生如不服的,能通过()途径获得救济。
A.教育行政复议 B.教育申诉C.民间请愿 D.政府上访5.教育法规是以()保证实施的行为准则A.国家强制力 B.社会规范C.党的领导 D.社会主义制度6.为了使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有政策可依,有法律可依,这体现了教育政策、法规的()A.保障功能B.规范功能C.制约功能D.管理功能7.我国的教育基本法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教育法》8.教育政策的基本特征是()A.可行性 B.规律性 C.强制性 D.目的性9.党和国家行为的()决定了它们所颁发的教育政策的合法性,以及由此而具有的权威性。
A.合法性 B.权威性 C.强制性 D.合宪性10.政策体系中的最高层次,体现最根本、最长远利益的政策是()A.具体政策 B.基本政策 C.一般政策 D.总政策11.()是教育政策中的核心政策,决定着教育政策总的性质、范围与特征,具有统领教育政策的作用。
A.实施途径B.教育方法C.教育方针D.教育路线12.在教育政策体系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政策。
这些教育政策所要解决的是一个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最关键最基本的问题。
A.教育体制政策、教育质量政策、考试与评价政策B.教育体制政策、教育质量政策、考试与评价政策、招生与就业政策C.教育体制政策、教育质量政策、教育经费政策、教育人事政策、课程与教学政策、学制政策D.教育体制政策、教育质量政策、教育经费政策、教育人事政策、课程与教学政策、学制政策、考试与评价政策13.学校对高中生不能进行以下何种处分()A.警告 B.记过 C.送劳动教育 D.开除学籍14.根据法律法规内容的不同,我国的教育法规可分为()A.实体法和程序法 B.成文法和不成文法C.根本法和普通法 D.一般法和特殊法15.教育行政法规是行政法规的形式之一,它是由()依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关于教育行政管理的规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国务院C.地方国家权力机关D.教育部16.根据政策内容和层次的不同,可将教育政策分为()A.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B.全局性政策和区域性政策C.政党的政策、国家的政策和社会团体的政策D.鼓励性政策和限制性政策17.《山东省职业教育条例》属于()A.教育单行法B.教育行政法规C.地方性教育法规D.教育规章1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属于()A.教育基本法B.基础教育法C.高等教育法D.职业教育法19.()决定着教育的政治方向,规定着由谁来办学、谁来管理学校的问题。
2011陕西教师资格考试职业道德重点(老师给的)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大题:1.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2.教师职业劳动长期性的原因;3.教师职业劳动复杂性的体现;4.教师职业劳动的社会意义;5.职业道德的特征;6.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7.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8.教师职业道德的调节作用的体现;9.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作用的体现;10.教师职业道德的促进作用的体现;11.教师职业道德的促进作用的体现;12.道德的特殊属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小点:职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分工发展的结果。
(1)社会出现什么职业,取决于社会的客观需要。
(1)每种职业已经产生,就有了一定的社会性。
(2)职业生活既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社会组成形式,又是个体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2)。
职业具有专门性、独立性、稳定性、特殊性等特点(2)。
在阶级社会,教师这一职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2)。
教师劳动的延续性体现在教师劳动具有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
教师劳动的艰苦性体现在劳动复杂、劳动强度大,劳动难度高。
教师劳动的艺术性体现在课堂教学、德育工作。
教师劳动的艺术性来自于教师的不断创造和创新。
教师劳动的主体性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起到主导作用。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是因为:学生具有模仿的天性、学生具有向师性、人的认识规律的特点。
社会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社会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大领域。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也是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
道的客观性较强,主要指外在的规范要求;德则偏向于主观方面,主要指人的内心的精神方面的内容。
道德二字和用最早见于荀子。
职业道德源于职业实践,他与人们的职业活动密切相关。
职业道德在行为调节上是有阶级性特征的,同时又是特殊职业活动从业人员的特殊道德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具体体现为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义务、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信誉、教师职业作风等方面。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重点
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1、广义的教育:增进知识和技能,影响思想观念的活动。
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社会要求、目的计划组织、受教育者(身心)、教育者(期望)。
(二)学校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1)前制度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形态的特点:(2)制度化教育(正规教育):标志:近代(19世纪下)学校系统(体系)的形成中国:清末“废科举,兴学校”、1902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和1903年颁布卯学制。
(3)非制度化教育:“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简答)(重点)(1)学前教育加强并与小学教育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年限。
义务教育的定义两头扩展(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中间加强(4)高等教育的类型多样化内外沟通(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界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三)教育的发展过程:1、古代教育中国:夏----------校商----------序周----------痒西周:学校教育制度比较完备,建立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有“国学”与“乡学”之分,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
孔子的私学规模最大。
隋唐:开设实施科举考试制度(1905年废除)宋代:《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教学基本材料及考试依据。
印度:教育权利控制在婆罗门教与佛教手里;森严的等级制佛教:关心大众埃及:宫廷学校:皇子皇孙与贵族;职官学校:贵族。
设置最多是文士学校:奴隶主。
古埃及教育特征:以吏为师,以僧为师,以法为教雅典:教育目的:培养文化修养和有才能的政治家、商人。
重商主义斯巴达:体育训练与政治道德灌输。
培养军人。
西欧的中世纪:宗教占主要地位,培养僧侣,学校教育内容:神学和七艺(2)古代教育的特点:阶级性,道德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2、文艺复兴后的教育3、近代教育(简答)(重点)(1)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加强(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简答)(重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定义):(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孔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的代表人。
陕西省2011年教育政策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真题与解析
陕西省2011年中小学教师资格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考试《教师职业道德》试卷…………………………………………………………………………………………注意事项:请考生将一至三大题的答案对应填写在下表中。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20题,共20分)二、双选题(每小题2分,每题有两个正确答案,10题,共20分)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10题,共10分,正确的请打“√”,错误的请打“×”)教师职业道德第1页(共21页)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20题,共20分)1.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
A.为人师表 B.清正廉洁C.敬业爱业 D.团结协作2.在对待学生的不同态度中,下列哪种类型普遍受学生欢迎()。
A.对立型B. 权威型C.放任型D. 民主性3.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以教谋私,以热衷予“有偿家教”现象,这实际上违背了()。
A.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B.依法执教的职业道德C.严谨治学的职业道德 D.廉洁从教的职业道德4.“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俗语告诉我们,在团队合作中首先做到()。
A.严以律已,以诚待人 B.谦虚为怀,戒骄戒躁C.相互帮助,通力合作 D.凡事不要先出头5.严谨治学,最重要的是()。
A.忠于书本 B.实事求是 C.一视同仁 D.虚怀若谷6.体现教师追求真理、探索真理、捍卫真理的科学精神的优秀品质是()。
A.团结协作 B.爱岗敬业 C.为人师表 D.严谨治学7.()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A.教书育人 B.严谨治学 C.依法执教 D.廉洁从教8.影响教育质量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
A.教师的素质 B.学生的学习态度C.校长的管理水平 D.国家的教育政策9.对学生爱之深、恨之切,说明教育爱缺乏()。
A.人道性 B.广泛性 C.纯洁性 D.理智性10.教师要处理好多种人际关系,其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
A.同事关系 B.师生关系 C.领导关系 D.家长关系教师职业道德第2页(共21页)11.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时,仍能谨慎遵守道德原则,这就叫做()。
2011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和重点笔记
第一章教育学复习重点1 、概念:教育、教育学、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终身教育、教育民主化2 、教育学发展过程中一些教育思想家的论点和著作常见考查要点1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必须以教学为中心。
2 、学校的基本功能是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3 、制度化教育开始于近代。
4 、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学制的建立。
5 、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6、普及义务教育始于资本主义社会。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
7、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孟子。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八股文。
9、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是孔子。
10、世界上最早专门系统地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是中国古代的《学记》。
世界上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大教学论》。
11、裴斯塔洛齐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
赫尔巴特强调教育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12、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
13、夸美纽斯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
他提出“教学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伟大艺术”。
14、学校教育产生与奴隶社会初期.15、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年代是1904年《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16、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著作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17、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教育家卢梭,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一书中。
18、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其代表作为《教育漫话》19、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其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20、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齐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的、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提出和谐教育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现象及其产生、发展规律的一门法学分支学科。
教育法学具有时代性、边缘性、社会性和综合性等基本特征。
教育法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法律现象及其产生,发展规律。
德国是教育立法最早的国家。
1957年,德国国际教育研究所的★黑克尔出版了与人合著的《学校法学》一书,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法学著作美国第一部成体系的教育法学著作是★诺尔和林恩合著的《学校法—教师手册》。
该书出版于1963年,以教育判例为主要素材编写而成。
1963年日本出现了第一部阐明教育法学基本原理的权威著作,即★兼子仁撰写的《教育法》。
作者在该书中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了国民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构成了现代日本教育法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施行不仅是我国确立义务教育法律制度和依法治教的标志,也是建立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法制的开端。
它成为我国教育界和法学界进行教育法学理论研究的起点。
我国的教育基本法即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颁行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教育工作进入了全面依法治教的新时期。
教育法学体系是指教育法学的相互衔接并有机结合的基本知识框架系统。
教育法学的内容,即教育法学的研究范围,是指组成教育法学体系的各种基本知识的总和。
教育法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九个方面:1.教育立法的基本原理2.教育法学的基本理论3.教育行政的基本理论4.教育法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5.教育法律关系及其特征6.教育投入以及教育与社会的关系7.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8.部门教育法律制度9.对教育的法律保护教育行政:我国的教育行政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执行国家意志的国家教育行政机关(包括国家授权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二是指国家教育事务的决策、组织和调控等活动或过程,以执行国家意志,即通常所说的国家教育行政管理。
我们所讲的教育行政主要是指它的第二层含义,即国家的教育行政管理,简称教育行政。
教育行政的主要特点:①国家意志性,②专业性③教育行政相对方的自治性。
依法治教:就是广大公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教育法及其他教育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教育事务,保证国家各项教育工作都依法进行。
依法治教的核心在于教育行政的法制化、规范化。
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教育立法、教育行政执法、教育司法、教育法制监督、教育法律意识、教育法学教育以及教育法学教育法学研究等。
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基本原则:(1)社会主义原则(2)机会均等原则(3)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4)程序法治原则(5)责任教育原则教育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的研究对象,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教育法主要调整教育行政关系和教育民事关系。
教育法:概念表述为: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调整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教育活动所涉及的国家行政机关与教育机构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教育行政关系和平等主体之间形成的教育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狭义的教育法仅指教育基本法。
教育法的调整对象实质上是教育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即教育法调整的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教育关系,这些关系虽然复杂多样,但可以依据其特征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纵向隶属性质的教育行政关系,另一类是具有横向平等性质的教育民事关系,教育民事关系是指平等主体之间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师,学生及社会组织在教育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这是教育法调整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民事活动,其参加者都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但这些民事主体之间的活动又不同于普通的民事活动,主体的权利要受国家权利的某些限制和干预。
教育法特征:1,教育法是以社会整体利益为本位的法。
法的本位,是指法的基本观念,或者法的基本目的2,教育法的国家主导性。
教育法是国家有意识、有目的地发展教育事业、管理和参加教育活动的产物,调整的社会关系为直接体现国家意志的教育关系,教育法对教育关系以纵向调整为主,人们在教育法律关系中存在较多的限制,不能完全依赖自己的意志(判)3,教育法的政策导向性。
教育政策是指执政党和国家为了实现特定历史时期的目标而制定的指导性行为准则,《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诞生加快了我国教育基本法的制定进程4,教育法是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结合。
法律规范可以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法律理论上的实体法是指以规定行为主体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法律规范,程序法是指以规定该种权利义务的行使和实现方式为内容的法律规范。
教育法既包含大量的实体法规范,又包含众多的程序法规范;教育法既非纯粹的实体法,又非单纯的程序法,而是实体法与程序法的有机结合(判)5,教育法是行为法和组织法的结合。
法律规范可以分为行为法和组织法。
行为法是指用以调整、规范和约束某种或者某类行为的法律规范;组织法是指规定某类社会组织的设立、组织机构及其运行的法律规范。
教育法具有行为法和组织法的双重特征。
教育法调整的行为主要是教育教学行为和教育管理行为。
教育法律关系:是指国家通过教育法调整教育活动过程中发生在教育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它是教育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是教育关系为教育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结果。
教育法律关系的特征:除了具有法律关系的一般特征之外,还有其独有的特点:第一,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具有隶属性和平等性的双重属性。
第二,教育法律关系受国家意志的主导。
教育民事法律关系具有平等性,是按照教育法律规范和教育民事契约而形成的,反映了各平等主体的意志;教育行政法律关系具有隶属性,具有上下隶属关系或者业务指导关系,教育法律关系具有较强的国家干预性,当事人的意志要受国家意志的限制,国家意志居于教育法律关系的主导地位并起领导作用。
第三,教育法律关系具有在教育过程中形成和实现的特征。
教育法律关系的基础是教育关系,没有教育过程所体现的教育关系,就没有教育法律关系。
法律渊源是由不同的国家机关制定或确认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的各种类别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
教育法渊源,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不同效力层次和法律地位的教育法律规范的总称。
教育法渊源的种类:1.制定法是指国家根据一定程序制定的、通过规范性文件表现出来的法,制定法生效后直接发生法律效力。
2.非制定法它主要包括〈1〉判例法。
判例法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是教育法律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属于教育法的渊源。
在当代中国大陆,有判例,但没有判例法〈2〉学理教育法的作用:法的作用,实际上是指法对人的行为以及最终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育法的作用分为教育法的规范作用和教育法的社会作用。
(1)教育法的规范作用它主要包括:教育法的指引和预测作用,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对主体行为的导向、引导作用,以及主体根据法律规范预先估计相互之间将怎样行为和有什么行为后果等;教育法的评价作用和教育作用,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对他人行为标准所起的作用以及通过教育法律规范的存在和运作而产生的广泛社会影响,教育人民正当行为的作用;教育法的强制作用,是指教育法通过对违法行为的制裁和惩罚来维护教育法律秩序的作用,它通过三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强制社会主体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二是强制社会主体对他人或者社会所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或补偿,三是对违法者科以行政或刑事制裁。
(2)教育法的社会作用①教育法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保障②教育法是保证教育改革的需要。
③教育法是按照教育规律举办教育事业的重要保障④教育法还是我国全面实现依法治教,使教育事业步入法制化轨道的客观要求。
论述题:1简述教育法的作用法可依问题的根本途径。
教育法的实施是调整教育法律关系,规范教育活动,落实依法治教的中心环节。
教育法的监督是依法治教的保证。
教育法的遵守,是指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严格依照教法的规定从事某种事务和作出某种行为的活动。
教育法的遵守的法的自律性实施。
教育法遵守的主体:首先,守法主体包括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
其中首要的是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必须守法。
其次,全体公民是教育法遵守中最广泛、最普遍的主体。
再次,国家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成为遵守教育法的主力。
教育法遵守的条件:1法律的可遵守性2良好的法律意识3良好的法制环境4良好的社会环境教育法监督:是指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所有教育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行为所引起的、依法由违法主体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教育法律责任的特征。
A教育法律主体的多元性。
B教育法律责任性质的特殊性。
教育法律规范具有以教育为主、以惩罚为辅的特点c教育法律责任内容的多样性。
教育法律责任可分为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三种。
行政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实施行政违法行为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简称“行政责任”。
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主要有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
民事法律责任是指由于实施民事违法行为所导致的赔偿或补偿的法律责任,简称“民事责任”。
从教育民事责任的内容看,可以分为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和违约的民事责任。
刑事法律责任是指由于实施刑事违法行为所导致的受刑罚处罚的法律责任,简称“刑事责任”。
我国《教育法》规定,下列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违反国家财政制度、财务制度,挪用、克扣教育经费的行为;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行为;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行为;在招收学生工作中营私舞弊的行为。
根据2002年6月25日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学生伤害事故指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特点:1主体的特定性和多样性。
特定性损害的主体只能是在高等学校学习、生活的在校学生,即取得国民教育体系内公办全日制高等学校学籍的在读学生。
2损害地点、时间是特定的。
高校学生事故必须是在高校负有教育管理职责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发生的伤害事故。
3与中等教育学校和初等教育学校相比,高校对在校大学生不具有民法规定的监护责任。
高校对学生管理的重点在于群体性利益,对作为个体的每个学生来说,直接职责就要小得多。
教育法律救济: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受害者通过申诉、行政复议、诉讼或者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纠纷,使自己的权利得以恢复,利益得到补救的法律制度。
教育法律救济的特征:首先,教育权利受到损害是教育法律救济存在的前提。
其次,教育法律救济具有弥补性,它是对受损害的权利的弥补。
再次,教育法律救济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合法权益并保证法定义务履行。
教育法律救济的种类:1司法救济和非司法救济2私法救济和公法救济3程序救济和实体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