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4. 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教案设计】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教材分析《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4章第2框的教案内容,主要学习运动和规律二、教案目标1.知识目标:运动的含义、相对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2.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本质,并能够自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使学生懂得辨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反对离开相对静止谈运动,避免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b5E2RGbCAP三、教案重点难点规律的客观性四、学情分析本框题的内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教师指导学生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来学习本课内容五、教案方法1.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案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p1EanqFDPw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课前预习2.教师的教案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案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全班分为四组,教室内教案。
DXDiTa9E3d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案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案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那么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开始今天的学习: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RTCrpUDGiT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1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4.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目 标 01。
三个概念 : 运动、静止、规律
02。
三对关系 :(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3)人与规律的关系
03。
两个原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
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运动的含义及其基本形式 (1)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所谓诡辩就是有意地把真理说成是错误,把错误说成是真理的狡辩。用 一句简单明了的话来说,就是有意地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在西方哲学史上, 黑格尔可以说是第一个对诡辩论做系统批判的哲学家。他曾经指出:“诡辩这 个词通常意味着以任意的方式,凭借虚假的根据,或者将一个真的道理否定 了,弄得动摇了;或者将一个虚假得道理弄得非常动听,好像真的一样。
总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任何具体形态的 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不可分割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离不开运动)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性是运动;物质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 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 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有条件的 暂时的
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 相对的 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
(2)联系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 态。
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区别
含义
特点
运动
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 的变化和过程
无条件的 永恒的 绝对的
静止
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 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 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 动才得以存在、生存。
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4.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 引言运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活动之一。
通过认识运动并把握其规律,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改善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运动的定义、分类和规律,并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运动,以达到最佳效果。
2. 运动的定义和分类运动是指身体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按照规律和节奏进行的活动。
根据运动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将运动分为以下几类:2.1 动作性运动动作性运动是指通过身体的动作来实现的运动,如走路、跑步、跳跃等。
这类运动主要锻炼肌肉和骨骼,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2 体操性运动体操性运动是指通过一系列身体动作和姿势来进行的运动,如瑜伽、健美操等。
这类运动主要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性,有助于提高身体的灵敏度和美感。
2.3 竞技性运动竞技性运动是指通过与他人进行对抗来实现的运动,如足球、篮球等。
这类运动主要锻炼身体的耐力、力量和协调能力,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2.4 器械性运动器械性运动是指借助器械设备进行的运动,如举重、击剑等。
这类运动主要锻炼身体的力量和爆发力,有助于提高肌肉的负荷能力和运动技巧。
3. 运动的规律运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掌握这些规律可以更科学地进行运动,提高运动效果。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运动规律:3.1 恢复规律运动后,身体需要一定的恢复时间来修复受损的组织和调整身体的代谢状态。
根据运动的强度和个人身体素质的不同,恢复时间也会有所差异。
合理安排运动和休息的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损伤是很重要的。
3.2 适应规律运动是一种刺激,通过适应规律,身体在反复经历刺激和恢复的过程中逐渐适应运动的负荷,从而提高运动能力。
适应规律的关键是要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去适应变化。
3.3 超负荷规律超负荷规律是指在适应规律的基础上,逐渐增加运动的负荷,以进一步提高运动能力。
通过超负荷训练,身体会逐渐适应更高的运动负荷,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4.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
名言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 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恩格斯
恩格斯的名言揭示了什么哲学道理? 恩格斯的名言深刻揭示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单项选择题
1、《坛经》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 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观点 ( ) ①是唯物主义观点
你知道哪些是规律吗?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水往低处流 ▲苹果落地 ▲万有引力规律 结论2:规律不是现象的联系,而是本质的联系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守株待兔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结论3: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必然 的联系
1、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 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如何理解?
◆课堂探究: (1)“永动机”为什么无法制造出来? 因为这一设想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从一 开始就是不科学的。
(2)焦耳的成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焦耳的成功启示我们要尊重科学、尊重规 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3、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1)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 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人们能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2.规律的特征:
①规律具有普遍性
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规 律具有普遍性
自然界的 运动都是 有规律的
人类社会的 运动也都是 有规律的
人的认识 运动也是 有规律的
2.规律的特征
①规律具有普遍性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
原创6: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第 16 页
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把握 规律(本质联系) 万有引力规律 价值规律 遗传规律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A、守株待兔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D、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注意3: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必然的、稳定的。
第 17 页
2、规律的特征
第 18 页
A. 物质是运动主体
第9 页
B. 所有物质都是运动的
C. 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D.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A 2、毕而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观点属于( )
A. 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 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C. 把物质和运动结合的观点
D. 神创论观点
第6 页
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的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机械运动 生物运动 化学运动 社会运动 思维运动
哲学上的运动
第7 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 运动的物质。
错误倾向: 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 刻舟求剑
状况规律
人的思维运动是有规律的
第 21 页
100 保
持 80
百 60
分 数
40
20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 “先快后慢”。
(2)普遍性 1
2
3
4
5
6
7 (天数)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高中政治必修四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相对主义:割裂相对与绝对的辩证关系,否认事物 本身及人们对事物认识的稳定性和客观性的思维方式。 诡 辩 论:诡辩论的哲学根源是相对主义。辩就是 有意地把真理说成是错误,把错误说成是真理地狡辩。
结论:★世界上方式
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1、运动的概念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就是宇宙间一切事 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就被理解为存在方式, 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 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 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 动起直到思维。
(2)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 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 固有的规律。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人类社会 发展道路 资本主义社会
高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生产关系 一定要适 应生产力 状况规律
低
遗忘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用无意义音节和有意 义的文字为识记材料,对人们学习时记忆保持和时间推移 的关系通过实验做了深刻研究,结果发现了遗忘先快后慢 的规律:识记材料后的20分钟内遗忘42%,1小时后遗忘 56%,9小时后遗忘64%,1天后遗忘66%,2天后遗忘71%,6 天后遗忘75%,31天后遗忘79%,可用坐标曲线表示: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什么是规律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 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联系。
在规律上能用、不能用的词语
发明规律 消灭规律 创造规律 改变规律
发现规律
尊重规律 认识规律 利用规律
2、规律的特点
(1)规律是客观的
也不能被消灭,即它是不可违抗的。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2.小组合作,针对以下问题进行探究:
a.规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b.我们如何运用规律来改变我们的生活?
每组撰写一份研究报告,内容包括问题分析、观点阐述和结论,字数不限。
3.完成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家长签字确认。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认知发展上已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理论概念。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逐渐浓厚,对现实社会现象具有较强的关注欲望。然而,由于运动与规律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上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此外,学生在初中阶段已接触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但可能对运动与规律的关系认识不够深入。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提示:练习题将涵盖本节课的知识点,旨在检验学生对运动与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4.阅读拓展资料,了解运动与规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读后感,字数不少于300字。
提示:可以选择科普书籍、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等,关注运动与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5.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场所,观察并记录运动与规律在展品中的体现,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举例、图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运动与规律的概念及其关系。
3.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运动与规律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运动与规律的现实案例进行分析讨论。
教学语言: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刚才学习的知识,分析以下案例:为什么夏天会下雨,冬天会下雪?这些现象背后的规律是什么?
教学设计21: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的和绝对的。
(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两种观点:
①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②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A.规律的客观性
B.规律的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2、自觉遵守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图片展示:水污染、水土流失、全球变暖、空气污染
思考:人类如何拯救自己的命运?
3、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三、课堂总结。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课件(共58张PPT)
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②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体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 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 殊的运动
静止的两 种 情 形
根本性质-基本不变
空间位置-保持不变
>
是不显著的运动, 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绝对运动
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 的变化和过程。
思维领域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
然的、稳定的联系。
哲学上讲的规律是对各种具体规律共同 特性的概括和总结,二者是共性与个性、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2、新陈代谢
3、价值规律
4、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
(5)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 不舍静。(承认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飞矢不动悖论是古希腊数学家芝诺提出的一系列 关于运动的不可分性的哲学悖论中的一个。人们 通常把这些悖论称为芝诺悖论。
芝诺提出,由于箭在其飞行过程中的任何瞬间都有 一个暂时的位置,所以它在这个位置上和不动没有什么 区别。中国古代的名家惠施也提出过,“飞鸟之影,未 尝动也”的类似说法。
规律指事物发展过程中自身所固 注意1: 有的联系,不是外部强加于事物 的,也不是人们主观想象的,更不 是上帝创造的。
例:
万有引力是自然界本身固有的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发展固有的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联系成 为社会发展固有的规律
太阳系模式图
大雁南飞北返
青蛙冬眠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人类社会 发展道路
资本主义社会
新·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1、知识目标:识记运动、相对静止、规律的 含义;理解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与 静止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的 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2、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自觉按规律办事的能 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运动 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在学习、生活和工 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1、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2、规律以及人与规律的关系。
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 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 化之中。
(一)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运动的概念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就是宇宙间一切,
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
例: 万有引力定律是自然界本身固有的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发展固有的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联 系成为社会发展固有的规律
现象
规律(本质联系) 万有引力定律 价值规律 遗传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 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宏观物体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
同样不可想象的 ----恩格斯
《坛经》记载:时风 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 僧幡动,议论不一。慧能 进日:“不是风动,不是 幡动,仁者心动!”
想一想:
慧能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①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
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 神的运动?
②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 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 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3)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原创3: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2、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1)、什么是规律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
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第 23 页
哲学所讲规律的含义关键词:
第 24 页
固有的:本来就有的。非人主观创造,更不是上帝创造; 本质的:非现象、表象。(苹果掉地),必须通过人的抽象思维 透过现象看本质; 必然的:不是偶然的,这种联系必须是确定不移,一定会发生的 联系才是规律; 稳定的:形成规律之后,不是多变的,很快消失的;
注意:规律与规则的关系
规律
规则
含义 不 同 点 性质
联系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 人们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
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的制度或章程
客观的、普遍的、不能创造 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
和废止
废止
规律决定规则,规则反映规律。正确、合理的规则是对客观规
律1、运动的含义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3、静止的含义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第1 页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2课时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第2 页
1.什么叫运动?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如何? 3.什么叫静止? 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如何? 5.规律的含义? 6.人应怎样正确对待规律?
斗转星移,海陆变迁 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 铁生锈,事物腐烂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无改鬓毛衰 小时四条腿,长大两条腿,老了三条腿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⑷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第 11 页
注意:A、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4.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自主探究.读一读:读一读课本31—34页,明确学习目标。
【课标内容要求】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阐述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
一、基本概念:运动的含义,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
二、基本观点:1、物质与运动的关系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教学目标分析】知识:识记运动、相对静止、规律的含义。
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
能力: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本质,并且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运动与静止的辨证关系,使学生懂得辨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反对离开静止谈运动,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学习重点】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学习难点】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规律客观性。
2.填一填: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哲学上的运动是指。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物质是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是的运动,运动的主体是。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离开物质谈运动是。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运动是、和,没有不运动的物质②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不是不运动,是不显著的运动。
静止是、和。
③万事万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是哲学的最高境界。
④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是,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绝对运动是。
B.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要求我们办事情必须。
规律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可以3.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静止的事物,它们是真的静止吗?二、合作学习、合作探究探究一:(课本P31)(1)、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2)、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探究二:(1)、“永动机”为什么无法制造出来?(2)、焦耳的成功给我们什么启示?2.释疑解难正确理解规律的客观性?(1)规律的客观性表现:①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教学设计: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运动与规律的内涵、特征及其关系,以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运动与规律问题。
2.难点:理解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以及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推荐阅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概论》,加深对运动与规律理论的理解。
5.课后讨论:
-与家人或朋友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探讨运动与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记录讨论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注意事项:
1.作业要求学生在理解本章节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行思考和分析,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运动与变化的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和体验,但往往缺乏从理论层面去分析、归纳和总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生动、具体的案例进行讲解,降低理解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3.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适当拓展运动与规律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3.每个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如选择题、简答题等,检验学生对运动与规律的理解程度。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提供个别辅导。
3.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共同分析错误原因,总结解题方法。
2.讲解新课:
(1)运动与变化:介绍运动的基本概念,分析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人教必修4《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课件1.
BD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体现的
哲学道理是(
)
A.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矛盾具有普遍性
AC
2005年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多次沙尘天气,呈现出频率 高、时间长、范围广等特点,预示着我国正进入新一轮沙尘天气 频发期。专家指出,沙尘天气的形成,天灾是一方面,人祸更值 得关注。据此回答
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 化;
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物来说
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物体地一定 条件和范围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 动。
运动和静止是什么关 系呢?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区别: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 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因而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 恒的。但是,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 式来说,它又有静止的一面。静止 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 1.运动的含义:
2.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运动是有规律的: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
1)规律的含义: 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及其方法论意义.
3)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四.分析题(16分) 26、材料一:2004年12月26日上午8时左右,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
2)联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 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3)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 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 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 辩论。 (思考) P32欧布里德为什么会犯如 此荒唐的错误?
只看到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ppt课件: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思考3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思考1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2、新陈代谢
3、阶级斗争规律 4、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
结论1:
规律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 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
什么是规律呢?
思考1 思运动是有规律的
思考2 你知道哪些是规律吗?
斗转星移,海陆变迁 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 自然界是不停运动的 铁生锈,事物腐烂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无改鬓毛衰 小时四条腿,长大两条腿,老了三条腿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 人类社会也是不停运动 会……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人的认识也是不停运动
1
2
3
4
5
6
7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1885年,艾宾浩斯通过实验不同时间间隔的记 忆保持量,绘制了著名的艾宾浩斯曲线
天 数
规律具有客观性——特征一 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规 律具有普遍性——特征二
(2)规律的特征:(规律的普遍性和
客观性原理)
① 客观性
含义: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都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
自然界:水 往低处流 万 有 引 力 规 律
人类社会 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
高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生产关系 一定要适 应生产力 状况规律
低
保 持 百 分 数
100 80 60 40 20
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 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 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 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 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经典)
②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体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 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 运动。
一定 条件
根本性质-基本不变 空间位置-保持不变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2)特点:--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小故事、大道理
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 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 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 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朋友被他 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欧布里德要去告他, 朋友笑言:“打你的我是彼时的我,彼时的我非此时 的我。你要告,就去告彼时的我吧!”
[错因剖析]本题易错选 B 或 C,错在没有正确理解规律的 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决定了规律不能被改造,但是规律也会 发生变化。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是人们自觉利用规 律的表现,D 项正确。A 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典题】2011 年夏季以来,青海省大部降水偏少,农业区 大部易出现阶段性旱情。青海省气象部门抓住有利时机实施人 工增雨作业,西宁、海东、黄南等地普降雨雪,有效缓解了各 地旱情。这表明( )
A.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B.规律是不变的,可变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C.人们可以把握规律、改造规律 D.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20
思维领域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1 2 3 4 5 6 7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天数
1885年,艾宾浩斯通过实验不同时间间隔的记忆保持 量,绘制了著名的艾宾浩斯曲线。
2、规律的特征(原理)
(1)规律具有普遍性
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 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都遵循其固有 的规律。
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 率皆有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个概念
两对关系
运动 静止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物质
载 体
固有根本属性 存在方式
运动
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
静止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 【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 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 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 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 【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 本不存在的。 C、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 错误的。
相对某一参照系 空间位置保持不变
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 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运动过, 揭东一中就是如此。你认为呢?
3、静止
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 种特殊状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 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 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 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相对主义:割裂相对与绝对的辩证关系,否认事物本 身及人们对事物认识的稳定性和客观性的思维方式。 其特征是片面强调现实的变动性和不稳定性。
诡辩论:诡辩论的哲学根源是相对主义。辩就是有意 地把真理说成是错误,把错误说成是真理地狡辩。
两者都是夸大绝对运动而否定相对静止。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A.含义不同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 本不存在的。
• 探究:《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 一僧曰风动,一僧幡动,议论不一。 慧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
点拨:认为”心”是运动的主体,认为运动 可以离开物质,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大家都知道,成语“对牛弹琴”是讽刺弹琴 者不看对象,白费劲。但现代科学却证明:定时 给奶牛放音乐,能使奶牛多产奶。法国科学家曾 将耳机套在番茄上,让它每天欣赏3小时音乐。 结果番茄长到达2公斤重。这是因为人们认识到 声音是能量,在一定条件下,按一定的节奏和音 量放出,易被动植物吸收转化为生物能、化学能, 促进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3、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无条 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 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 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 【方法论】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 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 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 )
3.物质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
√
)
×)
4.(2010·江苏单科T27·C项)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5.规律是客观的,规则也是客观的。 ( × )
6.人们在规律面前不能随心所欲,但也并非无能为力。( √
)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 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运动是有规 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 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1、规律是某些事物特有的吗? 普遍性 2、规律可以想象出来的吗? 客观性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 什么是规律
2.规律的特征(原理)及其要求(方法论)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 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 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 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 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犯了什 么样的错误?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1、刻舟求剑
离开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的观点。
2、仁者心动
离开物质谈运动,典型的主观唯心主 义观点。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 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D.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价值规律 E.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表现
F.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
G.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主观臆造的联系
——生物遗传规律的表现 ——规则
H.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I.红灯停,绿灯行
注意:
规律≠规则
规律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是客观的, 不能被制定、修改、废除。 规则是主观的,是人们制定的,可以修 改、补充或废除。 联系:一个正确的、合理的规则总是根据 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3.鸟儿是害虫的天敌,是人类的朋友。农民收摘果实 时,总要留一些挂在枝头。农民说:“这是留给鸟儿冬 天的口粮。”这告诉我们的哲学道理是( ①人类应保护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 )
想一想:物质和运动是怎样的关系? 有没有离开运动的物质现象?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 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注意:
任何具体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 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的特点: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静中有动
静止
普遍性
客观性
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
本课的逻辑关系:
世界是物质的
原 理 世 界 观 )
物质是运动的
(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客观的 按客观规律办事(方法论)
1.“神舟”九号的发射时间全面考虑了日月运动规律、测控覆
盖能力、发射场区天气状况以及轨道环境等因素,最终确定为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4秒。由此可见,改造自然必须尊重自 然界的客观性。( √ )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
太阳系模式图
青蛙冬眠 大雁南飞北返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人类社会 发展道路 资本主义社会
高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生产关系 一定要适 应生产力 状况规律
低
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
②自然界是客观的,应尊重它,保护它
③人与自然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
④自然界是物质的,但人类能认识它,利用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4.(2011·江苏单科)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 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 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 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
1.(2010·江苏单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 昼夜。”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2.(2012·江苏单科)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 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 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 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 哲理相近的是( )
保 持 百 分 数
100
80
60 4 0 20
进程是不均衡的,识记材料后的20分钟内遗 忘42%,1小时后遗忘56%,9小时后遗忘64%, 1天后遗忘66%,2天后遗忘71%,6天后遗忘 75%,31天后遗忘79%。到了相当的时间,几 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
快后慢”。
思维领域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2、新陈代谢 3、社会基本规律 4、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
规律不是主观赋予或上帝创造 的联系,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 联系。
你知道哪些是规律吗?
1、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2、太阳东升西落 3、水往低处流 4、苹果落地 5、万有引力规律
规律不是表面的、外在的、现 象的联系,而是本质的联系。
想一想,欧布里德为什么会犯如此荒唐的错误?
——没有正确处理好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惠施说:“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这句话的意思是;“太阳刚升到正中,即刻就 西斜了,万物刚出生,随即又死亡。”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导致相
对主义和诡辩论。
芝诺 :“飞矢不动”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
变论。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1、守株待兔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确 定不变的、必然的、稳定的联 系。
判断:下面这些是不是规律?为什么?
A.太阳东升西落 ——万有引力规律的表现
B.人一生要经历童年期、青少年期、中年期、老年期 ——新陈代谢规律的表现 C.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发展根本规律
1
2
3
4
5
6
7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天数
结论: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1. 什么是规律
固有的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 本质的 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本来就有的。非人主观创造,更不是上帝创造; 非主观臆造的 非现象、表象之间的联系(苹果落地),必须通过 人的抽象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 非现象的、非表面的 不是偶然的,是确定不移,一定会发生的联系。 非偶然的 形成规律之后,具有重复性,不是多变易逝的。 非易变的 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