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

合集下载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复习与小结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复习与小结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复习与小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是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的重要内容。

教材主要介绍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包括数据的图表表示、统计量的计算和数据的判断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提高他们对数据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方法,对数据的图表表示和统计量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数据的判断和分析方面还存在困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数据的图表表示、统计量的计算和数据的判断方法,提高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数据处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数据处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数据的敏感度和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据的图表表示、统计量的计算和数据的判断方法。

2.难点:数据的判断和分析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数据处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自主学习法: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包括PPT、教材、案例资料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了解数据的图表表示和统计量的计算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商品销售数据的处理,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数据处理的方法和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教材中的知识点,包括数据的图表表示、统计量的计算和数据的判断方法。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

吉林省八年级数学下册20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复习课教学设计4新版华东师大版

吉林省八年级数学下册20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复习课教学设计4新版华东师大版

吉林省八年级数学下册20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复习课教学设计4新版华东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本次教学设计的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复习课,以华东师大版吉林省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为依据。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复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包括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整理方法、数据的描述方法以及数据的分析方法。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但是对于数据的描述和分析,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本次教学中,需要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数据的描述和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三. 教学目标1.掌握数据的收集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数据的收集。

2.掌握数据的整理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数据的整理。

3.掌握数据的描述方法,能够正确运用图表和数量描述数据的主要特征。

4.掌握数据的分析方法,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分析。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整理方法、数据的描述方法和数据的分析方法。

2.教学难点:数据的描述和分析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案例教学法,通过问题的提出和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2.准备数据处理软件,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处理实践。

3.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呈现相关案例,让学生观察数据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3.操练(20分钟)让学生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对呈现的案例数据进行处理,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八年级数学教案)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

(八年级数学教案)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八年级数学教案
第21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
§21.1 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
第一课时算术平均数的意义
第二课时用计算器求算术平均数
第三课时加权平均数
第四课时加权平均数的应用
第五课时扇形统计图的制作
§21.2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选用
第一课时中位数和众数
第二课时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选用
§21.3 极差、方差与标准差
第一课时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
第二课时用计算器求标准差
第21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
单元要点分析
内容简介
本章从实际问题出发,认识用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描述数据中的集中趋势;用极差、方差和标准差刻画一组数据相对于平均数的离散程度;用一个数刻画一组数据某一方面的特征,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概貌,这是进一步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推断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

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和意义,会根据所给信息求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和标准差,会用计算器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吉林省八年级数学下册20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复习课教学设计5新版华东师大版

吉林省八年级数学下册20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复习课教学设计5新版华东师大版

吉林省八年级数学下册20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复习课教学设计5新版华东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20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的复习课。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但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等方面存在模糊之处。

此外,学生对数据分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处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2.难点:数据分析的方法及其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数据,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准备课件,展示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过程。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实际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这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课件,回顾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过程进行讲解,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案例,运用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呈现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数据分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20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20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20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20

人数
132 1 1 1 1
知2-讲
导引:(1)利用公式x-=
1 n
(x1+x2+…+xn)计算平均数;
将10名销售员去年的销售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
列为3,4,4,4,5,5,6,7,8,10,最中间两
个数均为5,所以中位数为 5 5 =5(万元);出现 2
次数最多的数据为4,所以众数为4万元;
(2)制定的标准要使大多数人能够完成,才能起到
出现频数的条形统 计图; (2)求学生上学单程所花时间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3)假如老师随机地问一名学生,你认为老师最可能得到
的回答是多少时间?
知1-练
2 公园有甲、乙两群游客在做团体游戏,两群游客的 年龄(单位:岁)如下: 甲群:13,13,14,15,15,15,15,16,17,17; 乙群:3,4,4,5,5,6,6,6,54,57. (1)分别计算出两群游客年龄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 数. (2)甲、乙两群游客年龄的平均数能代表他们各自的 年龄特征吗?如果不能,哪个数据能代表?
知2-练
2 从甲、乙、丙三个厂家生产的同一种产品中,各抽出8件产
品,对其使用寿命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如下(单位:年): 甲:3,4,5,6,8,8,8,10; 乙:4,6,6,6,8,9,12,13; 丙:3,3,4,7,9,10,11,12. 三个厂家在广告中都称该产品使用寿命为8年,根据调查结 果判断厂家在广告中分别运用了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中哪 一个反映集中趋势的特征量.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知1-练
3 (中考·贵阳)小红根据去年4~10月本班同学去孔子 学堂听中国传统文化讲座的人数,绘制了如图所 示的折线统计图,图中统计数据的众数是( ) A.46 B.42 C.32 D.27

吉林省八年级数学下册20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20.1平均数复习说课稿新版华东师大版

吉林省八年级数学下册20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20.1平均数复习说课稿新版华东师大版

吉林省八年级数学下册20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20.1平均数复习说课稿新版华东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本次说课的内容是吉林省八年级数学下册第20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中的第1节《平均数》。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平均数的定义、性质和求法,以及了解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练习,引导学生学会用平均数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统计量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实数的基本概念,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平均数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平均数,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定义,掌握平均数的性质和求法,能够运用平均数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均数的定义、性质和求法。

2.教学难点: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平均数的概念。

2.讲解概念: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并通过实例来阐述平均数的性质。

3.练习求法: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学会用公式法求平均数。

4.应用拓展: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用平均数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5.总结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平均数的求法和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平均数的定义;2.平均数的性质;3.平均数的求法;4.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数据处理初中数学知识点之数据的整理与处理

数据处理初中数学知识点之数据的整理与处理

数据处理初中数学知识点之数据的整理与处理数据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通过将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在初中数学中,学习数据的整理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数据整理和处理的基本知识点。

一、数据的整理数据的整理是将杂乱无章的数据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排列和分类,便于我们观察和分析。

常用的数据整理方法包括制表法、频数表和频数分布图。

1. 制表法制表法是将一组数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表格中,以便于观察和比较。

表格通常有行和列两个方向,行表示数据的不同分类或者个体,列表示数据的不同属性或者特征。

通过制表法,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

2. 频数表频数表是将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取值分类,并统计每个分类下的数据个数。

通常将分类列出,并在旁边列出对应分类下的频数。

频数表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分布状况。

3. 频数分布图频数分布图是将频数用柱状图或者条形图进行可视化展示。

通常将不同分类在横轴上表示,频数在纵轴上表示,每条柱或者条的高度表示频数的大小。

频数分布图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有助于我们观察数据的特点。

二、数据的处理数据的处理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和分析,以得到更有用的信息。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范围等。

1. 平均数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平均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整体水平。

当数据中存在极端值时,平均数可能不太准确,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指标进行分析。

2. 中位数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中位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中间水平。

与平均数相比,中位数更能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对极端值的影响较小。

3. 众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众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中的典型值。

一个数据集可以有一个众数或者多个众数,也可能没有众数。

4. 范围范围是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范围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全部变化范围。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课题加权平均数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课题加权平均数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课题加权平均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华东师范大学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课题主要介绍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加权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计算平均成绩、平均工资等。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已经掌握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的基础知识。

但加权平均数与普通平均数有所不同,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权重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权重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将权重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2.难点:如何将加权平均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理解权重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加权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加权平均数的重要性。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探究,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加权平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实际应用。

2.实例材料:收集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问题。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加权平均数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组实际问题,如计算某班级学生的平均成绩。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平均成绩?当学生的成绩有不同的权重时,如何计算加权平均数?2.呈现(10分钟)介绍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加权平均数是指每个数据值乘以相应的权重后求和,再除以所有权重的总和。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权重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一些关于加权平均数的问题。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20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20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20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20

20.3.2 数据分析的应用【学习目标】1.进一步加深理解平均数、方差、标准差的概念;2.会结合实际,运用相应的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学习准备】课前,从事下列活动:(1)两人一组,在安静的环境中,一人估计1min 的时间,另一人记下实际时间,将结果记录下来。

(2)在吵闹的环境中,再做一次这样的实验。

【学习过程】活动1:根据图表感受数据的稳定性 1.射箭时,通常新手成绩会比老手差一些,而且成绩通常不太稳定。

小明和小华练习射箭,第一局12支箭射完后,两人的成绩如下图所示。

请根据图中信息估计小明和小华谁是新手,并说明你这样估计的理由。

运用•巩固2.(1)从下面两幅图中,你能分别读出甲、乙两队员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吗?(2)通过估计比较甲、乙两队员射击成绩的方差的大小?说说你的估计过程。

(3)分别计算甲、乙两队员射击成绩的方差,看看刚才自己的估计是否正确。

(4)丙队员的射击成绩如右图,判断三人射击成绩的方差的大小。

反思•小结3.从图形中比较两组数据的稳定性,你有哪些经验,与同伴交流。

2468100123456789101112箭序成绩小明小华丙队员的射击成绩12346环7环8环9环10环成绩次数12346环7环8环9环10环次数成绩甲队员的射击成绩2466环7环8环9环10环次数成绩乙队员的射击成绩活动2:感受生活中的稳定性1.将全班课前收集的数据汇总起来,分别计算安静状态和吵闹环境下估计结果的平均值和方差。

2.两种情况下的结果是否一致,说说你的理由。

活动3:利用数据的稳定性做出抉择1.某校拟派一名跳高运动员参加一项校际比赛,对甲、乙两名跳高运动员进行了8次选拔比赛,他们的成绩(单位:米)分别如下:甲:1.70,1.65,1.68,1.69,1.72,1.73,1.68,1.67。

乙:1.60,1.73,1.72,1.61,1.62,1.71,1.70,1.75。

(1)甲、乙两名运动员的跳高的平均成绩分别是多少?(2)他们哪个的成绩更为稳定?(3)经预测,跳高1.65米就很可能获得冠军,该校为了获取跳高比赛冠军,可能选哪位运动员参赛?若预测1.70方可夺得冠军呢?活动4:自主反馈1.为选派一名学生参加全市实践活动技能竞赛,A、B两位同学在校实习基地现场进行加工直径为20mm的零件测试,他俩各加工的10个零件的相关数据依次如下图表所示(单位:mm)。

吉林省八年级数学下册20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复习课说课稿1新版华东师大版

吉林省八年级数学下册20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复习课说课稿1新版华东师大版

吉林省八年级数学下册20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复习课说课稿1新版华东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本次说课的内容是吉林省八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复习课。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教材以实例为载体,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统计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基本方法,对统计学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统计方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对统计概念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数据整理与初步处理的方法,能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整理与初步处理的方法。

2.教学难点:对统计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数据整理与初步处理的重要性。

2.知识回顾:复习已学过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方法。

3.方法讲解:讲解数据整理与初步处理的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演示。

4.课堂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数据处理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数据处理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6.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统计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数据整理与初步处理的方法。

2.统计概念的定义和运用。

3.实际生活中的统计应用案例。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课题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课题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课题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八下数学20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课题用计算器求平均数,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让学生理解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本单元的基础,对于学生后续学习数据的整理与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如何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对于计算器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以及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实际操作,感受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使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利用计算器处理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2.难点: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以及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计算器求解,从而让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同时,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计算器。

2.准备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3.准备PPT,用于展示解题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某班有50名学生,已知他们的数学成绩,请你用计算器求出他们的平均分。

”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5分钟)讲解如何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步骤如下:(1)键入所有数据,每个数据之间用逗号隔开。

(2)按下“平均数”按钮,计算器显示结果。

3.操练(8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每组选择一组数据,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说课稿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说课稿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是学生在学习统计学知识过程中的重要一章。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概率统计打下基础。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数据的描述和数据的分析四个部分。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培养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初中的统计学知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数据分析方面还较为薄弱,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在本章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些新的数学概念和方法,如频数、频率、图表等,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频数、频率的概念,学会使用图表来表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数据和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频数、频率的概念,图表的绘制。

2.教学难点: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图表的绘制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和教具等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数据的收集:讲解数据的收集方法,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来源和收集过程。

3.数据的整理:介绍数据的整理方法,如列表、排序等,让学生掌握数据整理的基本技巧。

4.数据的描述:讲解频数、频率的概念,教授图表的绘制方法,如条形图、折线图等,让学生能够通过图表来描述数据。

5.数据的分析:教授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如平均数、中位数等,让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小结-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小结-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小结一、引言数据整理和初步处理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八年级数学下册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本篇文章将对《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中有关数据整理和初步处理的内容进行阐述和总结,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知识点。

二、数据的整理在学习数据的整理方面,我们主要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入手:1. 数据的调查和收集调查和收集数据通常需要具体的实地调查和收集,也可能需要其他资料的整理和收集。

调查过程中需要严格掌握调查的范围,采用合理的样本和调查方法,从而使得数据更加具有代表性。

2. 数据的处理和归纳在数据的处理和归纳中,我们需要对一系列数据进行概括,通过图形、数值和语言等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数据背后的规律,让数据更加直观、易于理解。

3. 处理和归纳的方式在数据的处理和归纳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不同的方式:•统计图形法:通过画图方式,使用表格和图形表达出不同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吸引读者注意;•统计量法:通过计算平均数、方差、中数、四分位数等值,从而刻画出数据的总体情况;•数据分析法: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分类、归纳和预测等分析方式,从而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不同规律。

三、初步处理除了数据的整理外,我们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数据的清洗在数据的整理和处理过程中,我们通常需要对原始的数据进行清洗,以去掉错误或无效的数据,保留有效信息。

2. 数据的填补在清洗数据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丢失数据的情况,对于部分数据缺失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填补的方式,从而使得数据更加完整和有价值。

3. 异常数据的处理有些数据可能会存在异常和离群的情况,这些数据可能会影响到我们对数据的整体判断。

因此,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这些异常的数据进行筛选和处理,以达到更加合理和准确的处理结论。

四、总结通过对数据整理和初步处理的相关内容进行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知识点。

掌握这一知识点,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处理不同类型的数据,更好地理解数据的背后规律和特点,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对数学的认识。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是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章的内容,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章内容包括: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数据的描述和数据的分析。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统计的初步知识,对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描述数据有一定的了解,但分析数据的能力较弱。

此外,学生对于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较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统计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问题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组合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等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3.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统计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

2.练习题、案例素材。

3.统计软件(如Excel、SPSS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据,如彩票中奖号码、考试成绩等,引导学生关注数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四个环节,通过实例展示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分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针对每组的结果,进行讨论和评价,引导学生掌握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八年级】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

【八年级】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

【八年级】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小结与复习目标1.并使学生厘清本单元科学知识;进一步系统地掌控扇形统计图的应用领域,用频数原产表中、频数原产四肢图、极差、方差与标准差去处置生活的数据,并作出决策,特别注意统计图表的挑选,及对可能将大小的分析等科学知识。

2.体验对知识梳理、总结的作用。

过程一、知识结构小组内交流知识结构(上一节布置回来的,对本章的科学知识展开巡行、并作出总结,需用文字、诗歌、列表、网络式图画等各种形式),然后选代表在全班上展现。

如:网络式:二、例题例1.下面是小涵一天的时间安排统计图,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并用扇形统计图重新表示这些数据。

基准2.未知一组数据:25,21,23,25,27,29,25,28,30,29,26,24,25,27,26,22,24,25,26,28,列举这组与数据的频数原产表中,图画出来频数原产直方图与折线图。

例3.上海市国内生产总值:1952年,人均gdp为125美元;1977年人均gdp为1000美元;1993年,人均gdp为2000美元;1997的人均gdp为3000美元;2000年,人均gdp为4180美元;2001年,人均gdp为4500美元。

请你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此组数据。

基准4.两台机床同时生产直径就是40毫米的零件,为了检验产品质量,从产品中各取出10件展开测量,结果如下(单位:毫米),你说道哪个机床加工的零件质量更平衡?例5.从形状与大小相同的9张数字卡(1~9)中任意抽1张,将下列事件发生的机会从小到大在直线上排序,抽出的恰是:(1)不大于3的数;(2)不小于10的数;(3)奇数。

基准6、某商场为了迎合顾客,成立了一个可以民主自由旋转的旋钮,并规定:顾客每出售100元的商品,就能够赢得两次旋转旋钮的机会。

如果两次指针分别对准某两种颜色后,顾客就可以分别赢得一等奖100元,二等奖50元,三等奖20元的购物券。

恳请你用所学的科学知识,为商场设计一个符合规定的旋钮,并表示哪两种颜色可以赢得一等奖;哪两种颜色可以赢得二等奖;哪两种颜色可以赢得三等奖。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20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20.3数据的离散程度课件新版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20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20.3数据的离散程度课件新版华东师大版
2月 2月 2月 2月 2月 2月 2月 2月 21日 22日 23日 24日 25日 26日 27日 28日
2016年 12 13 14 22 6 8 9 12 2017年 13 13 12 9 11 16 12 10
从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比较两段时间气温的高低,求平均气温是一种常用的 方法.
9 9 0 1 1 9 9 38
7
方差
我们可以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平均” 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通 常称为方差. 通常用s2表示一组数据的方差,用 x 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
数,x1,x2,…,xn表示各个数据.
s2
1 n [(x1
x)2
(x2
x)2
(xn x)2]
[(0
5)2
(10
5)2
8
(5
5)2
]
5
sB2
1 [(4 10
5)2
(6
5)2
(3
5)2
(7
5)2
(2 5)2 (8 5)2 (1 5)2 (9 5)2 2 (5 5)2 ] 6
A的方差﹤B的方差
1. 甲、乙、丙、丁四位选手各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和 方差如下表:
则这四人中成绩发挥最稳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选B.在平均数相同的情况下,方差越小越稳定. 由题意可知乙的方差最小,所以这四人中成绩发挥最稳 定的是乙.
【跟踪训练】
比较下列两组数据的方差: A组:0, 10, 5, 5, 5, 5, 5, 5, 5, 5; B组:4, 6, 3, 7, 2, 8, 1, 9, 5, 5
解: 求方差: 先求平均数
__

(精选)华东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知识讲解

(精选)华东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知识讲解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掌握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体会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思想.2、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掌握中位数的求法,并会找一组数据的众数.3、了解方差的意义及求法,体会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的思想,能用方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4、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 【要点梳理】要点一、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1.平均数一般地,如果有n 个数据123n x x x x 、、、…,那么,()1231n x x x x n⋅⋅⋅++++就是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用“x ”表示.即()1231n x x x x x n=⋅⋅⋅++++. 要点诠释:(1)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2)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其中任意一个数据的变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动,所以平均数容易受到个别特殊值的影响. 2.加权平均数若数据1x 出现1f 次,2x 出现2f 次,3x 出现3f 次……k x 出现k f 次,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x ,则x =1122k k12kx f x f x f f f +f +++++……(其中1f +2f +…+k f =n ,k ≤n )在一组数据中,数据重复出现的次数f 叫做这个数据的权.按照上述方法求出的平均数,叫做加权平均数.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 要点诠释:(1)k f 越大,表示k x 的个数越多,“权”就越重. “权”越重,对平均数的影响就越大.加权平均数的分母恰好为各权的和.(2)加权平均数实际上是算术平均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平均数的简便运算. 要点二、中位数和众数 1.中位数一般地,当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位于正中间的一个数据(当数据的个数是奇数时)或正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当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要点诠释:(1)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唯一的;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不一定出现在这组数据中. (2)由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可以知道中位数以上和以下数据各占一半. 2.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要点诠释:(1)一组数据的众数一定出现在这组数据中;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 (2)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而不是数据出现的次数. 要点三、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联系与区别联系: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能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信息.区别:平均数是概括一组数据的一种常用指标,反映了这组数据中各数据的平均大小.中位数是概括一组数据的另一种指标,如果将一组数据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那么中位数的左边和右边恰有一样多的数据.众数告诉我们,这个值出现的次数最多,一组数据可以不止一个众数,也可以没有众数.总之,要根据具体问题来选择刻画一组数据的集中程度的统计量,选择的统计量要能够更客观地反映实际背景. 要点四、方差设一组数据是12,,n x x x …,,它们的平均数是x ,我们用()[]222212)(...)(1x x x x x x nS n -++-+-=来衡量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求方差的步骤概括为:“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 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大,说明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越不稳定. 要点诠释:(1)方差反映的是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2)一组数据的每一个数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常数,所得的一组新数据的方差不变. (3)一组数据的每一个数据都变为原来的k 倍,则所得的一组新数据的方差变为原来的2k倍.要点五、用样本估计总体在考察总体的平均水平或方差时,往往都是通过抽取样本,用样本的平均水平或方差近似估计得到总体的平均水平或方差. 要点诠释:(1)如果总体数量太多,或者从总体中抽取个体的试验带有破坏性,都应该抽取样本.取样必须具有尽可能大的代表性.(2)用样本估计总体时,样本容量越大,样本对总体的估计也越精确.样本容量的确定既要考虑问题本身的需要,又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所付出的代价. 【典型例题】类型一、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1、某选手在青歌赛中的得分如下(单位:分):99.60,99.45,99.60,99.70,98.80,99.60,99.83,则这位选手得分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 .99.60,99.70 B .99.60,99.60 C .99.60,98.80 D .99.70,99.60 【思路点拨】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即可.【答案】B ;【解析】解:数据99.60出现3次,次数最多,所以众数是99.60;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99.45,99.60,99.60,99.60,99.70,99.80,99.83,中位数是99.60.故选B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中位数,众数的意义.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 举一反三:【高清课堂 数据的分析 例8】【变式1】若数据3.2,3.4,3.2,x ,3.9,3.7的中位数是3.5,则其众数是________,平均数是________. 【答案】3.2;3.5; 解:由题意3.43.5, 3.62x x +==,所以众数是3.2,平均数是3.5. 【变式2】某中学随机地调查了50名学生,了解他们一周在校的体育锻炼时间,结果如下表所示:则这50名学生这一周在校的平均体育锻炼时间是( ) A .6.2小时 B .6.4小时 C .6.5小时 D .7小时 【答案】B ;解:根据题意得:(5×10+6×15+7×20+8×5)÷50 =(50+90+140+40)÷50 =320÷50 =6.4(小时).故这50名学生这一周在校的平均体育锻炼时间是6.4小时. 类型二、利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解决问题2、某校欲招聘一名数学教师,学校对甲、乙、丙三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能力测试,各项测试成绩满分均为100分,根据结果择优录用.三位候选人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测试项目 测试成绩甲 乙 丙 教学能力 85 73 73 科研能力 70 71 65 组织能力647284(1)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谁将被录用,说明理由;(2)根据实际需要,学校将教学、科研和组织三项能力测试得分按5:3:2的比例确定每人的成绩,谁将被录用,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1)运用求平均数公式()1231n x x x x n⋅⋅⋅++++即可求出三人的平均成绩,比较得出结果;(2)将三人的成绩按比例求出测试成绩,比较得出结果. 【答案与解析】解:(1)甲的平均成绩为:(85+70+64)÷3=73,乙的平均成绩为:(73+71+72)÷3=72,丙的平均成绩为:(73+65+84)÷3=74,∴候选人丙将被录用.(2)甲的测试成绩为:(85×5+70×3+64×2)÷(5+3+2)=76.3,乙的测试成绩为:(73×5+71×3+72×2)÷(5+3+2)=72.2,丙的测试成绩为:(73×5+65×3+84×2)÷(5+3+2)=72.8,∴候选人甲将被录用.【总结升华】5、3、2即各个数据的“权”,反映了各个数据在这组数据中的重要程度,按加权平均数来录用.举一反三:【高清课堂数据的分析例10】【变式】小王在八年级第一学期的数学成绩分别为:测验一得89分,测验二得78分,测验三得85分,期中考试得90分,期末考试得87分,如果按照平时、期中、期末的10%、30%、60%量分,那么小王该学期的总评成绩应该为多少?【答案】解:小王平时测试的平均成绩897885843x++==(分).所以8410%9030%8760%87.610%30%60%⨯+⨯+⨯=++(分).答:小王该学期的总评成绩应该为87.6分.3、(2015春•东莞期末)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女鞋20双,各种尺码鞋的销售量如表:鞋号 23.5 24 24.5 25 25.5 26人数 3 4 4 7 1 1(1)求出这些尺码鞋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2)如果你是老板,去鞋厂进货时哪个尺码的鞋子可以多进一些.为什么?【思路点拨】(1)直接利用平均数公式求出即可,再利用中位数以及众数的定义得出答案;(2)利用众数的意义得出答案.【答案与解析】解:(1)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3.5×3+24×4+24.5×4+25×7+25.5+26)=24.55,中位数是:24.5,众数是25;(2)去鞋厂进货时25尺码型号的鞋子可以多进一些,原因是这组数据中的众数是25,故销售的女鞋中25尺码型号的鞋卖的最好.【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众数、中位数的定义以及平均数求法,正确掌握中位数的定义是解题关键.举一反三:【变式】某教师为了对学生零花钱的使用进行教育指导,对全班50名学生每人一周内的零花钱数额进行了调查统计,并绘制了统计图表如图所示的统计图.零花钱数额(元) 5 10 15 20 学生个数(个) a15205请根据图表中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1)求a 的值;(2)求这50名学生每人一周内的零花钱额的众数和平均数. 【答案】解:(1) a =50-15-20-5=10.(2)众数是15.平均数为150(5×10+10×15+15×20+20×5)=12. 类型三、方差4.(2016•巴彦淖尔)某射击队为从甲、乙两名运动员中选拔一人参加全国比赛,对他们进行了8次测试,测试成绩(单位:环)如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第八次 甲 10 8 9 8 10 9 10 8 乙107101098810(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计算出甲的平均成绩是 环,乙的平均成绩是 环; (2)分别计算甲、乙两名运动员8次测试成绩的方差;(3)根据(1)(2)计算的结果,你认为推荐谁参加全国比赛更合适,并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1)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即可;(2)利用方差公式计算; (3)根据方差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解答即可. 【答案与解析】解:(1)甲的平均成绩为:×(10+8+9+8+10+9+10+8)=9, 乙的平均成绩为:×(10+7+10+10+9+8+8+10)=9, 故答案为:9;9;(2)甲的方差为:[(10﹣9)2+(8﹣9)2+(9﹣9)2+(8﹣9)2+(10﹣9)2+(9﹣9)2+(10﹣9)2+(8﹣9)2]=0.75,乙的方差为:[(10﹣9)2+(7﹣9)2+(10﹣9)2+(10﹣9)2+(9﹣9)2+(8﹣9)2+(8﹣9)2+(10﹣9)2]=1.25, (3)∵0.75<1.25, ∴甲的方差小,∴甲比较稳定,故选甲参加全国比赛更合适.【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方差的概念和性质,一般地设n 个数据,x 1,x 2,…x n 的平均数为,方差S 2=[(x 1﹣)2+(x 2﹣)2+…+(x n ﹣)2],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举一反三:【变式】甲、乙两人各射击6次,甲所中的环数是8,5,5,A ,B ,C, 且甲所中的环数的平均数是6,众数是8;乙所中的环数的平均数是6,方差是4.根据以上数据,对甲、乙射击成绩的正确判断是( )A .甲射击成绩比乙稳定B .乙射击成绩比甲稳定C .甲、乙射击成绩稳定性相同D .甲、乙射击成绩稳定性无法比较 【答案】B.类型四、用样本估计总体5、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为了倡导“节约用水从我做起”,小刚在他所在班的50名同学中,随机调查了10名同学家庭中一年的月均用水量(单位:t),并将调查结果绘成了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1)求这10个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2)根据样本数据,估计小刚所在班50名同学家庭中月均用水量不超过7t 的约有多少户.【思路点拨】(1)根据条形统计图,即可知道每一名同学家庭中一年的月均用水量.再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进行求解;(2)首先计算样本中家庭月均用水量不超过7t 的用户所占的百分比,再进一步估计总体. 【答案与解析】解:(1)观察条形图,可知这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是62 6.54717.52816.810x ⨯+⨯+⨯+⨯+⨯==.∴ 这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为6.8.∴ 在这组样本数据中,6.5出现了4次,出现的次数最多.∴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6.5.∵ 将这组样本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其中处于中间的两个数都是 6.5,有6.5 6.56.52+=. ∴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6.5.(2)∵ 10户中月均用水量不超过7t 的有7户,有7503510⨯=. ∴ 根据样本数据,可以估计出小刚所在班50名同学家庭中月均用水量不超过7t 的约有35户.【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的运用.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掌握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 举一反三: 【变式】(2014•清河区二模)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向阳中学对在校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共发放100份调查问卷,并全部收回.根据调查问卷,将课外阅读情况整理后,制成表格如下: 月阅读册数(本) 1 2 3 4 5 被调查的学生数(人) 20 50 15 10 5 请你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被调查的学生月平均阅读册数为 本; (2)被调查的学生月阅读册数的中位数是 ;(3)在平均数、中位数这两个统计量中, 更能反映被调查学生月阅读的一般水平;(4)若向阳中学共有学生1600人,求四月份该校学生共阅读课外书籍多少本? 【答案】解:(1)平均阅读册数为:=2.3(本);(2)∵共有100名学生,∴第50和51为同学的阅读量的平均数为中位数:=2; (3)在平均数、中位数这两个统计量中,中位数更能反映被调查学生月阅读的一般水平; (4)2.3×1600=3680(本).6. 从甲、乙两种玉米苗中各抽10株,分别测得它们的株高如下:(单位:cm ) 甲: 21 42 39 14 19 22 37 41 40 25 乙: 27 16 40 41 16 44 40 40 27 44 (1)根据以上数据分别求甲、乙两种玉米的方差. (2)哪种玉米的苗长得高些? (3)哪种玉米的苗长得齐?【思路点拨】本题考察方差的定义.熟记方差的计算公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答案与解析】解:(1)甲的平均值:)()(甲cm x 3025404137221914394221101=+++++++++=乙的平均值:甲的方差:)(2.10410)3025()3042()3021(22222cm S =-++-+-=甲, 乙的方差:)(8.12810)3144()3116()3127(22222cm S =-++-+-=乙(2)因为甲种玉米的平均高度小于乙种玉米的平均高度,所以乙种玉米的苗长的高.(3)因为22S S 甲乙<,所以甲种玉米的苗长得整齐. 【总结升华】本题既是一道与方差计算有关的问题,又是利用方差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道题目,关键是理解和掌握方差的计算公式. 举一反三: 【变式】为了比较甲、乙两种水稻的长势,农技人员从两块试验田中,分别随机抽取5棵植株,将测得的苗高数据绘制成下图:请你根据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计算平均数和方差,并比较两种水稻的长势. 【答案】5.85.2x x ==乙甲∵,, ∴甲种水稻比乙种水稻长得更高一些.222.160.56S S ==乙甲∵,,∴乙种水稻比甲种水稻长得更整齐一些.植株编号 1 2 3 4 5甲种苗高 7 5 4 5 8乙种苗高 6 4 5 6 5。

第20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复习课课件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20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复习课课件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①八年级队平均分高于七年级队; ②八年级队的成绩比七年级队稳定; ③八年级队的成绩集中在中上游,所以支持八年级队成绩好
学习目标
知识梳理
考点探究
当堂检测
课堂总结
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
数据的一般水 平或集中趋势
中位数

数据的整理与
众数


初步处理

数据的离散程 度或波动大小
方差
S²乙=
1 10
(2
7)2
(4
7)2
(10 7)2 5.4
学习目标
知识梳理
考点探究
当堂检测
课堂总结
(2)你会选择哪位选手参加比赛?说说你的理由.
平均数 中位数 方差 命中10环的次数

7
7
4
0

7
7.5
5.4
1
解:选择甲参加比赛. 理由:由(1)得,S²甲<S²乙,甲的成绩比较稳定.
学习目标
防错
确定中位数时,一定要注意先把整组数据按
提醒 照大小顺序排列,再确定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___最__多___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
定义

众数

一组数据中众数不一定只有一个;当一组数据中出现
防错
特殊值时,其平均数往往不能正确反应这组数据的集
提醒
中趋势,就应考虑用中位数或众数来分析
学习目标
知识梳理
考点探究
知识梳理
考点探究
当堂检测
课堂总结
归纳总结:
1.实际生活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合适的统计量作为指标. 2.平均数的大小易受极端值影响,反应的是平均水平. 3.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一个特例. 4.中位数取值要先排序,反应的是中等水平. 5.一组数据众数的个数不一定,反应的是多数水平. 6.方差越小越稳定,数据波动越小.

数学知识点初二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

数学知识点初二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

数学知识点初二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数学知识点初二1、平均数=总量总份数。

数据的平均数只有一个。

一样说来,n个数、、、的平均数为=1n(x1+x2+xn)一样说来,假如n个数据中,x1显现f1次,x2显现f2次,xk显现fk 次,且f1+f2+ +fk=n则这n个数的平均数可表示为x=x1f1+x2f2+xkfkn。

其中fin是xi的权重(i=1,2k)。

加权平均数是分析数据的又一工具。

当考虑不同权重时,决策者的结论就有可能随之改变。

2、将一组数据按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即使有相等的数据也要全部参加排列),假如数据的个数是奇数,那么中位数确实是中间的那个数据。

假如数据的个数是偶数,那么中位数确实是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只有一个,它可能是这组数据中的一个数据,也可能不是这组数据中的数据.3、一组数据中显现的次数最多的数据确实是众数。

一组数据能够有不止一个众数,也能够没有众数(当某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显现的次数都相同时,这组数据就没有众数).4、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确实是极差:极差=最大值-最小值5、我们通常用表示一组数据的方差,用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表示各个原始数据.则( 平方单位)一样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事实上确实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因此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事实上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求方差的方法:先求平均数,再求偏差,然后求偏差的平方和,最后再平均数6、求出的方差再开平方,这确实是标准差。

7、平均数、极差、方差、标准差的变化规律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经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吉林省八年级数学下册20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复习课说课稿3新版华东师大版

吉林省八年级数学下册20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复习课说课稿3新版华东师大版

吉林省八年级数学下册20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复习课说课稿3新版华东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本次说课的教材是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统计学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掌握数据处理方法的重要环节。

本章主要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四个方面,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数据处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据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统计学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在处理复杂数据时,可能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据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网络资源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数据处理的兴趣,导入新课。

2.教学新课: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四个方面,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讲解。

3.课堂互动:设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总结提升: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据处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5.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数据处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平均,后求差,后平方,再平均”.
方差和标准差反映的是一组数据与平均值 的离散程度或一组数据的稳定程度.
(1)有5个数1,4,a,5,2,的平均数是a,则这5 2 ,标准差是______. 个数的方差是_____ 2 4 (2)绝对值小于 所有整数的方差是______, 2 标准差是__________. 0,1,2,3 (3)一组数据:a, a, a, …,a (有n个a)则它的 0 方差为___; (4)对甲、乙两个小麦品种的各100株小 麦的株高进行了测量,结果算得
度的指 标
极差 方差
标准差
_____ 用计算器求标准
差 按机会的 列举所有等 1、画树状图 ____ ____ 机会大小的比较 大小排序 可能的结果 2、列表
_________
选择合适的图表进行数据整理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填空题: 1、如图,扇形A表示地球陆地面积 占全球面积的百分比的扇形图, 则此扇形的圆心角为_______ 144 度.
小李家不可能有反天の本事,反正弘时也在霞光苑养咯两年,做足咯样子,于是弘时小格又回到咯烟雨园——淑清の怀抱。第壹卷 第479章 失足现在,面对如何安置水清即将诞 下の这各小小格,王爷可真是深刻体会到咯“壹失足成千古恨”の苦涩滋味。任何壹各诸人、任何壹各子女都没有让他这么操过心,费过神,而现在の水清,真是平生头壹遭让他 真正地伤透咯脑筋。虽然她是侧福晋,有足够尊贵の地位来亲自抚育自己の子女,可是对于这各拥有强大母家势力の诸人,他不能给她任何可乘之机,而是必须毫不手软地彻底斩 断他们母子之间の所有血脉联系,否则就会像上壹次上错咯人家の床壹样,造成第二次の壹失足成千古恨。而且这壹次の后果将会比上壹次更为严重,更为难以挽回,完全就是放 虎归山、遗患无穷!壹想到那各不堪回首の夜晚,他就不停地懊悔不已,痛恨不已。他是爷,腿长在他自己の身上,他当然有权决定自己上哪各诸人の床,可是他为啥啊偏偏就上 咯水清の床?虽然那天他喝醉咯,可是喝醉咯就是理由吗?喝醉咯就可以不管不顾?还有壹各更令他难以想明白の问题,他の子嗣不是壹向艰难而又单薄吗?跪拜咯无数次の菩萨, 恳求咯无数次の送子娘娘,全都于事无济,毫无起色。怎么偏偏轮到这各诸人の时候,他既不用拜菩萨,也不用求送子娘娘,只偶尔犯咯壹次不可饶恕の错误,居然就取得咯如此 辉煌の硕果?真是应验咯那句古话: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他又不是没有别の诸人,六各大活人,端庄の,温婉の,温顺の,泼辣の,甜美の,娇俏の,成熟の,活 泼の,他上哪壹各诸人の床不好,怎么就偏偏会上咯水清の床呢?假设水清不是婉然の妹妹,他根本就不会有任何惭愧和内疚,自己の诸人,光明正大、明媒正娶进来の,他是爷, 他想要哪各诸人就要哪各诸人,天经地义。他曾经无数次地在婉然面前指天发誓:他爱の是她这各姐姐,根本就不是她の那各妹妹;那各妹妹只是徒有侧福晋之名,他们根本就没 有夫妻之实,她从来都没有得到过他の任何宠幸;他对婉然の壹片真心,天地可鉴,日月可鉴,海枯石烂永不变!可是誓言犹在昨天,犹在耳边,转瞬就被他亲手撕得粉碎:婉然 前脚被逼无奈嫁入二十三贝子府,他后脚就自觉自愿主动地踏进咯水清の怡然居,可是,这各发誓壹辈子都不会恩宠于她,永远都不会动她壹根手指头の诸人,他不但动咯人家, 还马上就要为他生儿育女,成为他儿女の额娘,这可真是壹各天大の笑话!这是他自作自受の苦果,他必须吞下の苦果。因此这些日子以来,壹方面他总是壹厢情愿、固执地认为, 是他负咯婉然,是他造成咯现在难以挽回の局面,陷入深深の自责中难以自拔;另壹方面,他要快刀斩乱麻,早早做好打算,早早给即将出世の小小格选定壹各养母。第壹卷 第 480章 交底大年初二过后就是上元节,随即二月二、寒食节也是接踵而至。渐渐地,春草破土咯,柳树发芽咯,梨花胜雪含苞待放,桃花似霞绽露红颜,水清生产の日子壹天壹天 地临近着。这壹天,王爷将排字琦叫到咯朗吟阁。“给爷请安。”“起来吧,你这些日子实在是辛苦,又要照顾府里の大事小事,又要额外操心水清の养胎,爷可真是要多多地感 谢你。”“您这么说,可真是要折杀妾身咯,管好这府里の事情是妾身理所当然の差事,怎么还能要爷来感谢呢?妾身可真是惭愧万分。”“对咯,她怎么还是那么瘦,不是每日 里都给怡然居专门炖咯补品吗?”“是啊,妾身就是按照您の吩咐,天天不落地送过去壹大罐子。弄得大厨房の那几各奴才也跟着沾光捞咯不少油水,眼看着壹各各满脸红光油面 の,可是怎么就不见妹妹长胖壹点点呢?”“爷也是担心她那副壹阵风就能被吹倒咯の身子,将来可是怎么生呢?张太医这些日子过来诊治得怎么样?爷最近回得有些晚,总是遇 不上他问问情况。”“回爷,每次张太医过来の时候,妾身都在怡然居那里听他留の话呢,每次他都说妹妹这胎养得不错,虽然妹妹自己确实是瘦咯些,但是肚子里の小小格倒是 壹点儿都不差„„”“这可更是情况不太好呢,她自己这么瘦,若是小小格养得分量足足の,将来生产也是各难办の事情。”“妹妹应该是吉人自有天相,您大可不必太担 忧。”“但愿是这样吧。”“您今天找妾身过来,就是问这件事情吗?”“噢,爷今天是想跟你谈另外壹件事情。”“您请讲。”排字琦说完这三各字,由于不晓得是啥啊事情, 声音禁不住有些颤抖,脸色也是极为不安地望向他,不晓得这壹次又有啥啊大事情要专门特意吩咐咯她。而他并没有在意排字琦の神情变化,只是自顾自地继续开口说道:“她大 概要啥啊时候生产?”“回爷,大概就是这各月咯呢。”望着兜着圈子说咯半天仍是不入主题の王爷,排字琦半天也没有猜到他今天找她是啥啊事情。而他之所以有些踟蹰,是因 为思考是壹回事情,待要真正付诸实施の时候,隐约又觉得似有不妥。可是他已经想咯这么多天咯,他不能再犹豫,既然主意已定,即使小有遗憾,仍是准备如此这般行事。毕竟 心慈手软の结果就是后患无穷,他不能壹错再错。“嗯,爷先跟你交各底,假设她这次生の是小小格,爷决定交给你来抚养„„”“爷!”排字琦禁不住惊呼出声。他の这各决定 实在是太出乎她の意料咯。惜月和韵音两各人の位份还只是格格呢,但是她们の小小格并没有交给她这
28 28
(2)补全频数分布 直方图
20 10 0 5
0~35
10
36~47
15
48~59 60~71 72~83 84~95 96~107
14
108~120
分数
0~35
36~47
48~59
60~71
72~83
84~95
96~107
108~120
2005年中考结束后,某市从参加中考的12000名学生 中抽取2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考生得分均为整数,满 分120分)进行统计,评估数学考试情况,经过整理得 到如下频数分布直方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3)若成绩在72分以上 (含72分)为及格, 60 学生人数 60 请你评估该市考生数学 50 40 成绩的及格率与数学考 40 试及格人数。 30 28 28 该市考生数学成绩的及格率: 20 15 14 (60+40+28+14) 10 10 5 /200=142/200X12000 0 =71%X12000=8520(人) 分数
60%x-10%x=20,6x-x=200,5x=200,x=40
2005年中考结束后,某市从参加中考的12000 名学生中抽取2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考生得分 均为整数,满分120分)进行统计,评估数学考 试情况,经过整理得到如下频数分布直方图, 60 学生人数 6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抽样调查 50 40 40 的样本容量是200 _____ 30
4+1=5 4+2=6 4+3=7 4+4=8 从表中可知: 所得点数之和有____ 5 7 种可能,点数之和为____ 时机会最大.
解法二 画树状图
依次取点数之和分别是:2,3,4,5;3,4,5, 6;4,5,6,7;5,6,7,8. 7 种可能, 所得点数之和有____ 5 时机会最大 点数之和为____

由此可估计株高较整齐的小麦是甲品种 ____ (5)已知样本数据 x1, x 2 x n 的方差为4,则 数据 2 x1 3,2 x2 3 2 xn 3 的方差是______. 16
(6)若样本x x 2 2,x 3 2, ,x n 2 1 2,
A x1 ,x 2 ,x 3 , ,x n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极差、方差、标准差
1.何为一组数据的极差? 极差反映了这组数据哪方面的特征? 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叫 做这组数据的极差,极差反映的是这组数据 的变化范围或变化幅度.
• 2.方差和标准差的符号和计算公式是怎样 的?它们反映了这组数据哪方面的特征 方差和标准差分别用S 2和S表示.用 x 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x1、x2、… xn 表示n个数据,则这组数据方差的 计算公式就是
练习三某班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情况统计图
(1)参加体育、文艺、美术三 30% 类课外兴趣小组的人数比是多 文艺 少?参加体育、文艺、美术三 10% 体育 类课外兴趣小组的人数比 60% 分别是:6:3:1 美术 (2)参加人数最多的是哪一类课 外兴趣小组?参加人数最少的呢? 参加人数最多的是体育小组,参加人数最少是美术小组. (3)若参加人数最多的课外兴趣小组比参加人数最 少的多20人,那么一共有多少学生参加这三个课外兴 趣小组? 解:设一共有x个学生参加这三个课外兴趣小组
的平均数为100,方 差为2,则对于样本 A、平均数是98,方 差是2; B、平均数是100, 方差是2; C、平均数是98,方 差是0; D、平均数是100, 方差是0;
(7)甲、乙两小组各10名学生进行英语口语 会话,各练习5次,他们每位同学的合格次数分 别如下表:
(1) 哪组的平均成绩高?(2) 哪组的成绩比较稳定? 解:
所以甲组的合格的次数比较稳定
机会大小的比较 1、张叔叔家共有3个孩子:
恰好有两个男孩的机会有多大? 至少有1个女孩的机会是多少?
恰好有1个男孩2个女孩的机会是 多少?
第一次生的孩子

女 男


第二次生的孩子 男
第三次生的孩子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