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长春版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 1.2 三峡之秋说课稿 长春版(2021-2022学年)
三峡之秋
《三峡之秋》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方纪先生用他的亲身感受,向我们介绍了雄奇壮丽的三峡景色。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本课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
2、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
3、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写作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激发热爱长江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如何抓住特点描写三峡不同时段景色。
2、体会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教学课时:两课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去过三峡吗?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家方纪先生一起领略三峡金秋的神韵.(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谁能结合课前预习说说你对三峡有哪些了解吗?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了解学生课外资料的积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刚才同学们介绍的长江三峡,“听起来很美",那么,在作者的眼中三峡的秋天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到课文中去感受一下作者笔下的三峡之秋。
4、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了课文,请大家用手势来告诉老师你们课前读了几遍课文.看来大家都预习得很认真,谁能汇报一下你预习的收获有哪些?
【通过五年的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会按要求预习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意,能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并画出相关语句,进行简单批注,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既让学生受到三峡美景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又让学生在品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汇报收获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感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3、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搜集关于三峡的资料录音带
一、导语:
三峡像一副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交流搜集到的关于三峡的资料。
二、以读为主,读中探究
1、自主读书
要求:(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
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再读释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三、指导朗读
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读。自由吟读,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把优美的画面,真挚的情感读出来。
四、结束语:
作者按照时间的顺序介绍了三峡一天的美景,使我们认识到了三峡不同时间的美丽,学习作者这种写作方法,使自己的__也变得条理清楚。
五、作业:
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2
一、教学内容:
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好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__的作者方纪对三峡的秋景的描写更是美丽动人,读了之后,仿佛置身其中。(1课时)
二、教学要求:
《三峡之秋》教案
《三峡之秋》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峡之秋》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三峡之秋
教学要求:1、积累词汇;
2、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作顺序;
3、了解三峡景物的特点;
4、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
2、准备三峡的风光片VCD,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生介绍三峡
你们对三峡了解多少,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学生根据课前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报、交流)
1、可以介绍三峡的地理位置,老师将学生找到的地图投影,让学生介绍:三峡位于长江中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主要景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还可以让学生介绍其他资料。
3、引导背诵描写三峡的古诗,如:《早发白帝城》
你们想不想亲眼去看看三峡?感受一下?教师播发三峡VCD
三、新授
看了刚才的影片,三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言。
那么三峡的秋天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请大家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
2、指名朗读,纠正读音,师生评议。思考,回答: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景物的?
3、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课文
出示自学要求:课文写了三峡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哪些主要景物?写出了三峡什么特点?
组长注意做好记录。
4、集体讨论汇报交流,师做好板书。
5、你最喜欢这几个时间段里哪个景物?你能读读吗?师生评议。
6、思考:文章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开头总写三峡的秋天;结尾点明具体时间)
7、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8、配乐朗读:你喜欢哪一段就读哪段。
四、小练笔
模仿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段:《校园秋色》或《尚湖秋景》。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是修订后六年制小语教材人教版第九册新增的一篇精读课文。在教学本文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分层读书,层层深入,感受三峡之秋的秀丽景象,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奇异,陶冶学生的爱美乐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读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明白课文,能简单说说三峡之秋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3、了解三峡各个时段的景象特点
4、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的景物。
2、能体会三峡之秋一天当中的景象特点。
【课前预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三峡的图片、有关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初读感知,质疑问难,从整体上感悟美
⑴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⑵交流读后的一些初步的感受。⑶请学生默读课文并摸索:作者描写了三峡之秋的哪些景象?(4)请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第一,学生自由朗读,重点是为了解决字音问题,把课文读通顺;然后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一些初步的阅读感受;再一次默读,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即从作者描写的“几个时段的景象”中感悟它的漂亮。这时,学生的感受一样是浅显的,在此基础上,请学生提出阅读中不明白的问题,以便调整下面的教学。)
二、读书想像,解决疑问,在细读中感悟美
1、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再把读得好的段落读给大伙儿听。
2、大伙儿认真听并展开想像,听完后说说你看起来看到了什么。
(那个环节“以读代讲”,“读中想像”,“读议结合”,将语言文字和生活观看相结合,巧妙地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三峡之秋的美,幸免了教师串讲串问。)
三峡之秋 教案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历史文化背景。
(2)培养学生欣赏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展示、地图解读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三峡的秋景,培养学生欣赏美的眼光。
(3)采用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的认识和尊重。
(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历史文化背景。
(2)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欣赏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的能力。
2. 教学难点:
(1)课文中所涉及的地理、历史知识的理解。
(2)对课文情感态度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长江三峡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2)制定教学计划,准备教学用具。
2.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长江三峡的基本情况。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展示长江三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风光。(2)邀请学生分享对长江三峡的了解和印象。
2. 课堂讲解:
(1)介绍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历史文化背景。(2)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每组选代表进行解答,师生共同点评。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峡之秋一天中美景的不同特点,积累好词佳句;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江三峡秋天之美;
2.边读文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秀丽景色,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ft河,热爱伟大祖国的感情。
3.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领悟作者抓住一天内同一景物不同时间的特点来描写三峡之秋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在读中想象三峡之秋的美景,学习按照时间顺序观察与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梦想之旅第一站去了大海,今天我们将去第二站,猜猜去哪?(对,去长江三峡)请大声地说出我们梦想之旅的口号是:“心远航,梦飞扬!”说起长江,它是我们的母亲河,她养育了炎黄子孙,她不仅创造了壮丽景色,也孕育了中华灿烂的文明。而长江上景色最为瑰丽、色彩最让我们魂牵梦绕的还是三峡。现在就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一段三峡的风光。(三峡视频)解说:三峡,是长江上最神奇、最壮观的一段峡谷。是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的。那里群ft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流连其间,写下的不朽诗作竟有近万首。所以这里素有“百里峡江诗万首”的说法。那么,三峡到底有什么魅力,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2.(板书:11、三峡之秋)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上节课我们初步阅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谁来说说三峡的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哪看出来的?是啊,三峡的美无处不在,课文是
按什么顺序描写三峡美景的?(板书:早晨、中午、下午、晚上)这些描写时间的词语放在每段的什么位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使文章层次、线索非常清楚,有条理,以后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可以采取这种形式。)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_1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导读:《三峡之秋》是修订后六年制小语教材人教版第九册新增的一篇精读课文。在教学本文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分层读书,层层深入,感受三峡之秋的奇丽景象,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1、通过各种读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能简单说说三峡之秋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3、了解三峡各个时段的景象特点4、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1、了解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的景物。2、能体会三峡之秋一天当中的景象特点。多媒体课件、搜集三峡的图片、有关音乐一、导入课题,初读感知,质疑问难,从整体上感悟美⑴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⑵交流读后的一些初步的感受。
⑶请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作者描写了三峡之秋的哪些景象?(4)请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首先,学生自由朗读,重点是为了解决字音问题,把课文读通顺;然后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一些初步的阅读感受;再一次默读,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即从作者描写的“几个时段的景象”中感悟它的美丽。这时,学生的感受一般是浅显的,在此基础上,请学生提出阅读中不明白的问题,以便调整下面的教学。)二、读书想像,解决疑问,在细读中感悟美1、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再把读得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2、大家仔细听并展开想像,听完后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这个环节“以读代讲”,“读中想像”,“读议结合”,将语言文字和生活观察相结合,巧妙地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三峡之秋的美,避免了教师串讲串问。)(在引导学生交流的
过程中,教师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同时,可以按照时间的变化有顺序地安排交流,利于学生有顺序地想像三峡景象,感悟秋景的奇丽,引导学生在读中自悟,培养语文能力。)3、欣赏三峡的录像片断,请学生说说观后的感受。〔这里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三峡的美景,帮助学生丰富想像,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三、感情朗读,练习说话,在表达中升华美1、比赛: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引读,男女对读,表演读等),读出三峡之秋的美,大家评议。(这个环节通过竞赛,给学生选择朗读方法的权利和相互评价的权利,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美读,在美读中进一步升华阅读情感。)2、比赛:在学生明白了“如诗如画的三峡”的意思的基础上,请学生作诗作画作广告,赞美一下三峡之秋美景。(在这个环节里,学生可以自由说话,尽情表达对自然、对三峡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在说话中进一步明白“成熟、明丽、热烈等”的意思,和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鸣。)四、了解写法,对比读书,在对比中体会美在这个环节里,可以灵活地运用各种题型:1、必答作业:(在小组里说说、画画、议议。)作者把三峡之秋描写得如诗如画,看看作者都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课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等,浅显地了解作者的描写手法,从而受到启发。)2、超市作业:(任选一题,在小组里交流)⑴读了:“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和“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这两句,你有哪些不同的感受?⑵欣赏:“而月亮,从山顶上,顺着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三峡之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峡大坝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2.了解三峡大坝的特点和建设过程;
3.了解三峡大坝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5.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
1.三峡大坝的背景和意义;
2.三峡大坝的特点和建设过程;
3.三峡大坝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4.三峡大坝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保护三峡大坝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三、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通过展示三峡大坝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三峡大坝的基本情况和背景。
2.知识讲解(20分钟)
a.讲解三峡大坝的背景和意义,解释三峡大坝对中国的重要性,包括水电发电、改善航运条件、防洪控制等方面;
b.讲解三峡大坝的特点和建设过程,包括大坝的结构和建设的过程,以及其中的挑战和困难。
3.小组合作探究(3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探讨一个议题,例如:
a.三峡大坝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b.三峡大坝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c.三峡大坝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议题,通过查找资料、讨论和整理,展示自己对于议题的研究成果,并展开小组间的交流和讨论。
4.实地调查(2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前往附近的河流、湖泊或乡村,观察当地的水利工程和自然环境,并记录下来。
5.总结(10分钟)
让学生回到教室,总结实地调查的结果,并与前面的讨论进行比较和分析,形成一份小结。
6.环保行动(20分钟)
讲解三峡大坝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方法,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提出环保行动的计划,例如减少用水、垃圾分类、种树等,展开讨论和分享。
长春版《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长春版《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三峡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全长200多公里,河谷深切、两岸山峰秀丽、景点众多。尤其是中秋时节的三峡,愈发显出成熟、热烈抑或轻缓、安静的秋天的气息。你看,当秋色把橘柚树染成绿得发黑的颜色,累累的果实挂满枝头时,三峡便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作者从第2自然段开始,分别用5个自然段的篇幅向我们介绍不同时间段里三峡的景色特点。这篇课文的叙述顺序非常明显,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每段首句做了提示。三峡之秋很美,描写三峡的词句也很美。除了引导学生积累课后所列的词语外,还可以仔细品味文中的佳句,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之秋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方法,体会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使描写更生动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之秋的秀丽风光,.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方法。
课时分配:两课时
教学准备:图片资料、课件
备课人:初鹏
备课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文,检查生字、断句
2、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3、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那里群山耸立,雄
奇壮丽,好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本文的作者方纪对三峡的秋景的描写更是美丽动人,读了之后,仿佛置身其中。(板书课题:三峡之秋)
二、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三、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
一、配乐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同学们,我相信你们一定还记得这首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那么这首诗是描写的哪里的景色呀?对,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持续的风景画。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2、板书课题:三峡之秋
(课件出示)小资料:方纪:现当代作家。原名冯骥。(指名读)小资料中还介绍了相关三峡的知识:位于长江上游,西起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有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长193千米。(出示三峡地图)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提示要求:大家对三峡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的轻声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用心去感受三峡的秋天是怎样一幅景象。
2、读后说说,三峡的秋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自由说)
板书:美。
3、文章又是以怎样的结构来表达三峡之美的呢?
学生自由谈,说说哪部分是总写,哪部分是分述?
三、赏析课文。
1、请大家拿起书齐读第一自然段。同学们读的不错,正是那累累的果实,那绿得发黑的叶子,让我们看到了三峡这里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出示课件:用文中的词概括三峡秋天总的特点,并找一找文中从哪些句子中表达三峡的秋天来了?
教师引:“是呀,在这里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三峡成熟的气息。那么在课文当中还有很多散发着不同气息的风景,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去感受。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请把相关词语画在书上。”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共5篇)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共5篇〕
第1篇: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读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背诵重点段落。
2、读懂课文,能简单说说三峡之秋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大自然的教育。
3、理清本文的写作顺序,了解三峡各个时段的景象特点,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重难点
1、了解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的景物。2、能体会三峡之秋一天当中的景象特点。
知识链接三峡的资料。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思路:
一、创境激情,诱发阅读兴趣
1 我们先来欣赏一些优美的图片。〔课件播放三峡风景的幻灯片〕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对了,这里就是三峡,看到这美丽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或者想说些什么?老师想到了一首诗你对三峡又知多少呢?能结合课前预习说说你对三峡有哪些了解吗?
2自古以来,有无数的文人墨客写下了很多关于三峡的诗文,这节课就让我们顺江而下,和著名作家方纪一起,领略他笔下的美妙迷人的《三峡之秋》。〔板书课题〕 3 齐读课题。再读。“之〞是什么意思?
对了,三峡之秋就是三峡的秋天,在作者的眼中三峡的秋天是怎样的呢?现在请同学们先看大屏幕,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去感受一下作者笔下的三峡之秋。
二、初读课文,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景物的?
2.画出表达顺序的词语。
3.三峡秋景总的特点是什么?〔用文中的词语答复〕
三、精读课文
1.三峡早晨的特点是什么?
2.出示自学提示
一.自读课文,找出能概括三峡中午、下午、夜晚景色的词语。二.为了突出这一特点,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三.品读课文,看看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三峡之秋
教学要求:1、积累词汇;
2、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作顺序;
3、了解三峡景物的特点;
4、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
2、准备三峡的风光片VCD,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生介绍三峡
你们对三峡了解多少,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学生根据课前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报、交流)
1、可以介绍三峡的地理位置,老师将学生找到的地图投影,让学生介绍:三峡位于长江中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主要景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还可以让学生介绍其他资料。
3、引导背诵描写三峡的古诗,如:《早发白帝城》
你们想不想亲眼去看看三峡?感受一下?教师播发三峡VCD
三、新授
看了刚才的影片,三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言。
那么三峡的秋天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请大家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
2、指名朗读,纠正读音,师生评议。思考,回答: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景物的?
3、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课文
出示自学要求:课文写了三峡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哪些主要景物?写出了三峡什么特点?
组长注意做好记录。
4、集体讨论汇报交流,师做好板书。
5、你最喜欢这几个时间段里哪个景物?你能读读吗?师生评议。
6、思考:文章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开头总写三峡的秋天;结尾点明具体时间)
7、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8、配乐朗读:你喜欢哪一段就读哪段。
四、小练笔
模仿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段:《校园秋色》或《尚湖秋景》。
三峡之秋 教案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三峡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三峡之美。
2. 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对三峡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方法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三峡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2. 运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
1.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设计好针对课文内容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展示三峡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三峡的印象。
2. 自主学习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三峡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3. 课堂讲解
针对课文内容,讲解三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4.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三峡的了解和感受。
5.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三峡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6. 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三峡的资料,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拓展
1. 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三峡的现状及其保护措施。
2.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三峡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七、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想象,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秋之三峡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在读中想象三峡之秋的美景,学习按照时间顺序观察与描写的方法。
教具准备:三峡风光图片、朗读配乐。
教学方法:情境朗读,自主探究。
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
1、学生欣赏三峡风光图片。
2、你知道这是哪里的美景吗?你对三峡还有哪些了解?
(1)介绍三峡的.地理位置。(三峡位于长江中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长139千米。)
(2)描写三峡的古诗,《早发白帝城》。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2、浏览课文,理清顺序。
思考: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美景的?
三、自主探究,重点研读。
1、出示学习要求:
读课文2-6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圈画出来。
2、自主探究,汇报交流,师板书,指导朗读。
早晨——橘柚树——明丽
中午——长江——热烈
下午——长江、雾——平静
夜晚——长江、月——宁静
3、思考: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
4、问: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你最喜欢哪一段,能有感情的读一读吗?(配乐)
五、总结。
六、小练笔
模仿本文写法,写一篇习作或片段:参考题目《校园之春》,写完后出示一到两篇交流。
板书:
三峡之秋
早晨——明丽
中午——热烈
下午——平静
夜晚——宁静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三峡之秋》是“新世纪”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之(母亲河)的第二篇主体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通过认真细微地观察与体验,抓住了长江三峡中秋这一天中自然景物特点的变化,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时间顺序,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描绘出绚丽多姿的长江三峡秋景。作者在文章中恰当地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长江三峡描绘的气象万千,充满生机和灵性。全文处处流露出作者对祖国江河,对伟大祖国母亲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 能力目标:
(1)提高有感情朗读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3)培养写作能力。
(三)方法目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四)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三峡秋天的美景,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领略三峡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抓住三峡秋天特点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理解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准备教学课件;搜集背景信息。
学生:阅读课文;从网络或书本等地方搜集、整理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播放三峡图片导入
1、同学们想不想旅游啊?
2、欣赏三峡图片。
3、板书课题:三峡之秋。
【点评:这样的导课设计通过展示三峡的图片,交流有关三峡的信息,使学生初步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与景观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并会组词。品读文章中的优美句子以及修辞方法。
2.理清文章的描写顺序,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背诵部分段落。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组优美风景的图片。(课件播放三峡风景的幻灯片)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对了,这里就是三峡,看到这美丽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或者想说些什么?老师想到了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这里写下的《早发白帝城》这首诗,一起来背诵,好吗?
你对三峡又知道多少呢?结合课前预习介绍一下三峡。
2自古以来,有无数的文人墨客写下了很多关于三峡的诗文,这节课就让我们顺江而下,和著名作家方纪一起,领略他笔下的美妙迷人的《三峡之秋》。(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3 齐读课题。再读。“之”是什么意思?
对了,三峡之秋就是三峡的秋天,在作者的眼中,三峡的秋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第85 页,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开火车读词语。(橘柚树陡峭巨蟒消逝驳船摇曳谷壑清冽朦胧呼啸累累光晕)(多音字:累晕)
3.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4.三峡群山耸立,它的秋天,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呢?
(预设)生:老师,我觉得三峡的秋天是成熟的,是热烈的,明丽的,宁静的,我感觉三峡秋天真美。(板书:成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教学
长春版《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三峡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全长200多公里,河谷深切、两岸山峰秀丽、景点众多。尤其是中秋时节的三峡,愈发显出老练、热烈抑或轻缓、安静的秋天的气息。你看,当秋色把橘柚树染成绿得发黑的颜色,累累的果实挂满枝头时,三峡便充满了“老练的秋天的气息”。作者从第2自然段开始,分别用5个自然段的篇幅向我们介绍不同时间段里三峡的景色特点。这篇课文的叙述顺序非常明显,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每段首句做了提示。三峡之秋很美,描写三峡的词句也很美。除了引导学生积累课后所列的词语外,还可以仔细品味文中的佳句,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之秋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方法,体会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使描写更生动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之秋的秀丽风光,.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方法。
课时分配:两课时
教学准备:图片资料、课件
备课人:初鹏
备课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文,检查生字、断句
2、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3、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好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本文的作者方纪对三峡的秋景的描写更是美丽动人,读了之后,仿佛置身其中。(板书课题:三峡之秋)
二、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三、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全班交流,读好自己喜欢的部分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读
五、进行课文朗读比赛
六、指导写字:
“累”字,上面的田字要写得扁些。
“耀”字左边偏旁中的竖钩不要写成竖弯钩。
“昏”字上面的“氏字头”最后一笔“斜钩”要写得稍微长过下面的“日字底”的横折,这样显得美观。“
驳”字的最后一笔是捺,不要写成点。
教材分析
三峡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全长200多公里,河谷深切、两岸山峰秀丽、景点众多。尤其是中秋时节的三峡,愈发显出老练、热烈抑或轻缓、安静的秋天的气息。你看,当秋色把橘柚树染成绿得发黑的颜色,累累的果实挂满枝头时,三峡便充满了“老练的秋天的气息”。作者从第2自然段开始,分别用5个自然段的篇幅向我们介绍不同时间段里三峡的景色特点。这篇课文的叙述顺序非常明显,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每段首句做了提示。三峡之秋很美,描写三峡的词句也很美。除了引导学生积累课后所列的词语外,还可以仔细品味文中的佳句,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之秋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方法,体会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使描写更生动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之秋的秀丽风光,.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方法。
课时分配:两课时
教学准备:图片资料、课件
备课人:初鹏
备课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文,检查生字、断句
2、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3、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好像一幅
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本文的作者方纪对三峡的秋景的描写更是美丽动人,读了之后,仿佛置身其中。(板书课题:三峡之秋)
二、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三、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全班交流,读好自己喜欢的部分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读
五、进行课文朗读比赛
六、指导写字:
“累”字,上面的田字要写得扁些。
“耀”字左边偏旁中的竖钩不要写成竖弯钩。
“昏”字上面的“氏字头”最后一笔“斜钩”要写得稍微长过下面的“日字底”的横折,这样显得美观。“
驳”字的最后一笔是捺,不要写成点。
教材分析
三峡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全长200多公里,河谷深切、两岸山峰秀丽、景点众多。尤其是中秋时节的三峡,愈发显出老练、热烈抑或轻缓、安静的秋天的气息。你看,当秋色把橘柚树染成绿得发黑的颜色,累累的果实挂满枝头时,三峡便充满了“老练的秋天的气息”。作者从第2自然段开始,分别用5个自然段的篇幅向我们介绍不同时间段里三峡的景色特点。这篇课文的叙述顺序非常明显,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每段首句做了提示。三峡之秋很美,描写三峡的词句也很美。除了引导学生积累课后所列的词语外,还可以仔细品味文中的佳句,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之秋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方法,体会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使描写更生动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之秋的秀丽风光,.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方法。
课时分配:两课时
教学准备:图片资料、课件
备课人:初鹏
备课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文,检查生字、断句
2、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3、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好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本文的作者方纪对三峡的秋景的描写更是美丽动人,读了之后,仿佛置身其中。(板书课题:三峡之秋)
二、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三、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全班交流,读好自己喜欢的部分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读
五、进行课文朗读比赛
六、指导写字:
“累”字,上面的田字要写得扁些。
“耀”字左边偏旁中的竖钩不要写成竖弯钩。
“昏”字上面的“氏字头”最后一笔“斜钩”要写得稍微长过下面的“日字底”的横折,这样显得美观。“
驳”字的最后一笔是捺,不要写成点。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