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一线三等角

合集下载

2024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培优训练第四章专项3 一线三等角模型

2024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培优训练第四章专项3 一线三等角模型

第3题解图③
专项3 一线三等角模型
∵∠C=90°, ∴∠APC+∠CAP=90°, ∴∠BPE=∠CAP=∠BAE. ∵∠BAC=∠BAP+∠CAP=45°, ∴∠BAE+∠BAP=45°,即∠EAP=45°, ∴△AE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PA=PE.
第3题解图③
专项3 一线三等角模型
(3)【拓展延伸】 如图③,若点P在射线CB上移动,将射线PA绕点P逆时针旋转 90°与BD交于点E,探究线段BA,BP,BE之间的数量关系, 并说明理由.
第3题解图④
专项3 一线三等角模型
在△PAC和△EPH中,CCAPEHHPPE ,
AP PE
∴△PAC≌△EPH(AAS),∴CP=HE,
即BE= 2 CP,∴CP= 2 BE.
2
又∵BA= 2 BC,
第3题解图④
∴BA=
2 (BP+CP)=
2
(BP+
2 2
BE)=
2 BP+BE.
专项3 一线三等角模型
∴∠BPE=∠CAP.在△PBE和△AGP中,
PBE AGP
BP
GA
,
BPE GAP
∴△PBE≌△AGP(ASA),∴PA=PE;
第3题解图②
专项3 一线三等角模型
【一题多解】 如解图③,连接AE. ∵∠ABE=∠APE=90°, ∴A,P,B,E四点在以AE为直径的圆上. ∵ BE = BE , ∴∠BAE=∠BPE. 又∵∠APE=90°, ∴∠BPE+∠APC=90°.
第1题图
专项3 一线三等角模型
2. (2023邵阳)如图,CA⊥AD,ED⊥AD,点B是线段AD上的一
点,且CB⊥BE.已知AB=8,AC=6,DE=4.

2023届初中数学中考复习-一线三垂直与一线三等角

2023届初中数学中考复习-一线三垂直与一线三等角

一线三垂直与一线三等角一、基础知识回顾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2)1 平角= 180 度二、模型的概述:1) 一线三垂直模型[模型概述] 只要出现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过直角点作一条直线,然后过45°顶点作直线的垂线,构造三垂直,所得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根据全等三角形倒边,得到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基础构造1构造2一线三垂直模型一:如图A B ⊥BC,AB = BC,CE ⊥DE,AD ⊥DE,则∆ABD ≌∆BCE,DE =AD +EC证明:∵CE ⊥DE,AD ⊥DE,AB ⊥BC∴∠CEB = ∠ADB = ∠ABC = 90°∴∠1 + ∠2 = 90°, ∠2 + ∠3 = 90°∴∠1 = ∠3∠1 = ∠3在∆ABD 和∆BCE 中,〈∠CEB = ∠ADB = 90°AB = BC∴∆ABD ≌∆BCE(AAS)∴AD = BE,EC = BD则DE = BE + BD = AD + EC一线三垂直模型二:如图A B ⊥BC,AB = BC,CE ⊥DE,AD ⊥DE,则∆ABD ≌∆BCE,DE =AD - EC证明:∵CE ⊥DE,AD ⊥DE,AB ⊥BC∴∠CEB = ∠ADB = ∠ABC = 90°∴∠A + ∠ABD = 90°, ∠ABD + ∠CBE = 90°∴∠A = ∠CBE∠A = ∠CBE在∆ABD 和∆BCE 中,〈∠CEB = ∠ADB = 90°AB = BC∴∆ABD ≌∆BCE(AAS)∴AD = BE,EC = BD则DE = BE - BD = AD - EC一线三垂直其它模型1) 图1,已知∠AOC = ∠ADB = ∠CED = 90°, AB = DC,得∆ADB ≌∆DEC2) 图2,延长DE 交AC 于点F,已知∠DBE = ∠ABC = ∠EFC = 90°, AC = DE,得∆ABC ≌∆DBE图1图22) 一线三等角模型[模型概述] 三个等角的顶点在同一条直线,这个角可以是直角,也可以是锐角或钝角。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第二部分重难专题突破专题3一线三等角类型问题的探究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第二部分重难专题突破专题3一线三等角类型问题的探究
两点,与y轴交于点C,且点A,C的坐标分别是(2,0),(0,3).
(1) 求抛物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
解:(1) ∵ 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4,A(2,



Hale Waihona Puke Rt△ABF中,BF=d,∴ AB= + = d.∴ cosα= =



.


变式训练
1. (1) 发现:如图①,∠BAD=90°,AB=AD,过点B作BC⊥AC于点
C,过点D作DE⊥AC,交CA的延长线于点E,由∠1+∠2=∠2+∠D=90°,
得∠1=∠D,又∠ACB=∠DEA=90°,可以得到△ABC≌△DAE,进而
∵ 点A的坐标为(-1,-4),∴ AD=1,OD=CE=4.
∵ ∠OBA=90°,∴ ∠OBE+∠ABC=90°.
∵ ∠ABC+∠BAC=90°,∴ ∠BAC=∠OBE.
∠=∠ = °,
在△ABC和△BOE中,ቐ∠=∠,
=,
∴ △ABC≌△BOE.∴ AC=BE,BC=OE.
第1题
设OE=x,则BC=OE=CD=x.

∴ AC=BE=x-1.∴ CE=BE+BC=x-1+x=4,解得x= .


x-1= .∴

点B的坐标为
② 当点B在OA的右侧时,
同理,可得点B的坐标为
综上所述,点B的坐标为


− ,−




,− .




− ,−




.


,−


.
例2 如图所示的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4,该抛物线与x轴交于A,B

中考复习一线三等角

中考复习一线三等角

相似复习-----一线三等角1.(2014四川自贡)阅读理解:如图1,在四边形ABCD的边AB上任取一点E(点E不与点A、点B重合),分别连接ED,EC,可以把四边形ABCD分成三个三角形,如果其中有两个三角形相似,我们就把E叫做四边形ABCD的边AB上的相似点;如果这三个三角形都相似,我们就把E叫做四边形ABCD的边AB 上的强相似点.解决问题:(1)如图1,∠A=∠B=∠DEC=55°,试判断点E是否是四边形ABCD的边AB上的相似点,并说明理由;(2)如图2,在矩形ABCD中,AB=5,BC=2,且A,B,C,D四点均在正方形网格(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的格点(即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上,试在图2中画出矩形ABCD的边AB上的一个强相似点E;拓展探究:(3)如图3,将矩形ABCD沿CM折叠,使点D落在AB边上的点E处.若点E恰好是四边形ABCM的边AB上的一个强相似点,试探究AB和BC的数量关系.2.【试题再现】如图②,在△ABC中,∠ACB=90°,直角顶点C在直线DE上,分别过点A,B作AD ⊥DE于点D,BE⊥DE于点E.求证:△ADC∽△CEB.【问题探究】在图①中,若∠A=∠B=∠DEC=40°,试判断点E是否是四边形ABCD的边AB上的相似点,并说明理由.【深入探究】如图③,AD∥BC,DP平分∠ADC,CP平分∠BCD交DP于点P,过点P作AB⊥AD于点A,交BC于点B.(1)请证明点P是四边形ABCD的边AB上的一个强相似点.(2)若AD=3,BC=5,试求AB的长.3.等边△ABC 边长为6,P 为BC 边上一点,∠MPN =60°,且PM 、PN 分别于边AB 、AC 交于点E 、F .(1)如图1,当点P 为BC 的三等分点,且PE ⊥AB 时,判断△EPF 的形状;(2)如图2,若点P 在BC 边上运动,且保持PE ⊥AB ,设BP =x ,四边形AEPF 面积的y ,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如图3,若点P 在BC 边上运动,且∠MPN 绕点P 旋转,当CF =AE =2时,求PE 的长.4.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B =90°,AB =8,34∠tan =CAD ,CA =CD ,E 、F 分别是线段AD 、AC 上的动点(点E 与点A 、D 不重合),且∠FEC =∠ACB ,设DE=x ,CF=y . (1)求AC 和AD 的长;(2)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3)当△EFC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x 的值.相似复习-----圆中的母子型1.如图,PA 切⊙O 于A ,AB 为⊙O 的直径,M 为PA 的中点,连BM 交⊙O 于C , 求证:(1) (2)∠MPC=∠MBP 。

专题 相似三角形一线三等角模型(学生版)

专题 相似三角形一线三等角模型(学生版)

专题04相似三角形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模型相似三角形在中考数学几何模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相似三角形与其它知识点结合以综合题的形式呈现,其变化很多,难度大,是中考的常考题型。

如果大家平时注重解题方法,熟练掌握基本解题模型,再遇到该类问题就信心更足了.本专题就一线三等角模型进行梳理及对应试题分析,方便掌握。

模型1.一线三等角模型(相似模型)【模型解读与图示】“一线三等角”型的图形,因为一条直线上有三个相等的角,一般就会有两个三角形的“一对角相等”,再利用平角为180°,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就可以得到两个三角形的另外一对角也相等,从而得到两个三角形相似.1)一线三等角模型(同侧型)(锐角型)(直角型)(钝角型)条件:如图,∠1=∠2=∠3,结论:△ACE∽△BED.2)一线三等角模型(异侧型)条件:如图,∠1=∠2=∠3,结论:△ADE∽△BEC.3)一线三等角模型(变异型)图1图2图3①特殊中点型:条件:如图1,若C为AB的中点,结论:△ACE∽△BED∽△ECD.②一线三直角变异型1:条件:如图2,∠ABD=∠AFE=∠BDE=90°.结论:△ABC∽△BDE∽△BFC∽△AFB.③一线三直角变异型2:条件:如图3,∠ABD=∠ACE=∠BDE=90°.结论:△ABM∽△NDE∽△NCM.是边A.3B.5C.2D.1B (1)如图2,在53⨯个方格的纸上,小正方形的顶点为格点、边长均为1,AB 为端点在格点的已知线段.请用三种不...同连接格点.....的方法,作出以线段AB 为等联线、某格点P 为等联点的等联角,并标出等联角,保留作图痕迹;(2)如图3,在Rt APC △中,90A ∠=,AC AP >,延长AP 至点B ,使AB AC =,作A ∠的等联角CPD ∠和PBD ∠.将APC △沿PC 折叠,使点A 落在点M 处,得到MPC ,再延长PM 交BD 的延长线于E ,连接CE 并延长交PD 的延例5.(2022·浙江·嘉兴一中一模)阅读材料:我们知道:一条直线经过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过另外两个顶点分别向该直线作垂线,即可得三垂直模型”如图①:在△ABC 中,∠ACB =90°,AC =BC ,分别过A 、B 向经过点C 直线作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我们很容易发现结论:△ADC ≌△CEB .(1)探究问题:如果AC ≠BC ,其他条件不变,如图②,可得到结论;△ADC ∽△CEB .请你说明理由.(2)学以致用:如图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12x 与直线CD 交于点M (2,1),且两直线夹角为α,且tanα=32,请你求出直线CD 的解析式.(3)拓展应用:如图④,在矩形ABCD 中,AB =4,BC =5,点E 为BC 边上一个动点,连接AE ,将线段AE 绕点E 顺时针旋转90°,点A 落在点P 处,当点P 在矩形ABCD 外部时,连接PC ,PD .若△DPC 为直角三角形时,请你探究并直接写出BE 的长.例6.(2023·浙江·九年级专题练习)在Rt ABC 中,90BAC ∠=︒,2AB AC ==,点D 在BC 所在的直线上运动,作45ADE ∠=︒(A 、D 、E 按逆时针方向).(1)如图,若点D 在线段BC 上运动,DE 交AC 于E .①求证:ABD DCE △△∽;②当ADE V 是等腰三角形时,求AE 的长;(2)如图,若点D 在BC 的延长线上运动,DE 的反向延长线与A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 ',是否存在点D ,使ADE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线段CD 的长度;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3)若点D 在BC 的反向延长线上运动,是否存在点D ,使ADE V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写出所有点D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上一点,轴9,23A.()9,3B.()3.(2023·湖南长沙·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在矩形4.(2021·浙江台州·中考真题)如图,点E,F,G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AB,BC,AD上,AF⊥EG.若AB=5,AE=DG=1,则BF=_____.分别在边6.(2022秋·安徽淮北·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在四边形分别在线段AD、DC上(点E与点A、CD=,在BC边上取中点E,连接DE,过点E 8.(2023·山东烟台·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4做EF ED⊥与AB交于点G,与DA的延长线交于点F.(1)求证:BEG CDE△∽△;(2)求AFG的面积.⊥交AB于点M,9.(2023·上海·九年级假期作业)在矩形ABCD中,3AB=,4=AD,点E是边AD上一点,EM EC∠=∠.(1)求证:AE是AM和AN的比例中项;(2)当点N在线段AB的延点N在射线MB上(如图),且ANE DCE长线上时,联结AC,且AC与NE互相垂直,求MN的长.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3)【拓展探究】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请直接写出N点运动的路径长,及CN的最小值.312.(2023·广东深圳·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在ABC 中6cm AB AC ==,8cm BC =,点E 是线段BC 边上的一动点(不含B 、C 两端点),连接AE ,作AED B ∠=∠,交线段AB 于点D .(1)求证:BDE CEA△∽△(2)设BE x =,AD y =,请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E 点在运动的过程中,ADE V 能否构成等腰三角形?若能,求出BE 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13.(2023春·广东深圳·八年级校考期中)【操作发现】如图1,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 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①请按要求画图:将ABC 绕点A 顺时针方向旋转90︒,点B 的对应点为点B ',点C 的对应点为点C ',连接BB ';②在①中所画图形中,AB B '∠=______︒.【问题解决】如图2,在Rt ABC △中,190BC C =∠=︒,,延长CA 到D ,使1CD =,将斜边AB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到AE ,连接DE ,求ADE ∠的度数.【拓展延伸】如图3,在四边形ABCD 中,AE BC ⊥,垂足为E ,BAE ADC ∠=∠,1BE CE ==,3CD =,2=AD AB ,求BD 的长.14.(2023·浙江·九年级专题练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直线AB 与y 轴交于点A ,与x 轴交于点B ,2OA =,AOB 的面积为2.(1)如图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如图2,线段OA 上有一点C ,直线BC 为2(0)y kx k k =-<,AD y ⊥轴,将BC 绕点B 顺时针旋转90︒,交AD 于点D ,求点D 的坐标.(用含k 的式子表示)(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连接OD ,交直线BC 于点E ,若345ABC BDO ∠-∠=︒,求点E 的坐标.九年级专题练习)某数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尺规作图、等腰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后,在BC=.点E是线段AD上的动点(点E不与18.(2022·湖南郴州·中考真题)如图1,在矩形ABCD中,4AB=,6⊥,交AB于点F.点A,D重合),连接CE,过点E作EF CE∽;(1)求证:AEF DCE⊥,垂足为G,连接AG.点M是线段BC的中点,连接GM.(2)如图2,连接CF,过点B作BG CF①求AG GM+的最小值;②当AG GM+取最小值时,求线段DE的长.。

2024中考数学总复习冲刺专题:《一线三等角模型》通用版

2024中考数学总复习冲刺专题:《一线三等角模型》通用版

《一线三等角模型》一、教材分析“一线三等角”是指三个相等角的顶点在同一直线上,其中两个角的一边与该直线重合,第三个角的两边均不与直线重合,这样会形成一组全等或相似三角形.根据等角的度数,此模型可分为锐角一线三等角、直角一线三等角和钝角一线三等角.“一线三等角”模型本质上是一个重要的基本几何模型,数学模型是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表现形式,初中阶段的“一线三等角”模型是利用方程或函数等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或变化规律.它一般不单独出现,通常与其他特殊图形结合,如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矩形、正方形,以及与翻折、坐标系结合等,从而考查这些图形的性质.因此“一线三等角”模型可以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的最后一题,也可以出现在解答题的几何证明、综合题中,是一个使用频率高、综合性较强的模型.平时的训练中,需要提升自己的模型思想,提炼问题的基本图形,利用基本图形的性质特点来突破考题,在具体分析过程中,也要结合数形结合思想,如根据题干信息提炼图形的结构特点,然后结合图形,采用代数运算的方式探求深层信息,促进信息的融合、转化.二、核心素养分析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希望学生在初中阶段形成模型观念、数据观念;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也提到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逻辑推理和运算能力,数学模型和数据分析.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有必要及时归纳一些数学模型.“一线三等角”问题的核心思想就是模型思想,关键的解题途径是能从复杂图形中分离出此模型,把握基本图形并建立方程或函数,帮助我们塑造模型观念,增强数学能力,提高解题技巧,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三、学情分析本次教学设计的授课对象为九年级学生,学生已有与本课时内容相关的知识基础如下: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相似;③三角函数;④二元一次方程(组).本课程适用于对中考几何题有一定解决能力并有待提升综合能力的学生,弥补和改善学生漏听或未听懂这部分知识的不足,旨在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方法和思想,从复杂图形中分离出基本数学模型,对解决问题有化繁为简的效果.四、教学任务分析1.课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索“一线三等角”的基本特征,并且能够在不同背景中认识和把握基本图形,能利用“一线三等角”模型解决相关计算和证明问题;能够构造“一线三等角”模型,解决较为复杂的几何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大胆猜想,探索“一线三等角”基本图形,培养学生合作交流、逻辑推理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相关问题时感受几何基本模型对几何学习的重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想象力,体会模型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提高解题技巧,提升数学核心素养.2.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①识别“一线三等角”模型的基本特征,并应用“一线三等角”模型解决相关问题;②构造“一线三等角”模型,解决复杂的几何问题.(2)教学难点构造“一线三等角”模型,并解决较为复杂的几何问题.五、具体教学过程设计1、概述:引导学生回顾一线三等角模型的基本分类:1)全等篇:条件:∠1=∠CPD=∠2,结论:△ACP ≅△BPD 1)全等篇:条件:∠1=∠CPD=∠2,结论:△ACP ≅△BPD同侧锐角直角钝角异侧2)相似篇:条件:∠1=∠CPD=∠2,结论:△ACP∽△BPD同侧锐角直角钝角222111122222211111异侧3)一线三等角模型(变异型)图1图2图3①特殊中点型:条件:如图1,当∠1=∠2=∠3,且D是BC中点时.结论:△BDE∽△CFD∽△DFE.②一线三直角变异型1:条件:如图2,∠ABD=∠AFE=∠BDE=90°.结论:△ABC∽△BDE∽△BFC∽△AFB.③一线三直角变异型2:条件:如图3,∠ABD=∠ACE=∠BDE=90°.结论:△ABM∽△NDE∽△NCM.2、模块一三角齐见,模型自现——图形中已经存在“一线三等角”,直接应用模型解题.(一)典例精讲例1.如图,在菱形ABCD中,∠ABC=120°,将菱形折叠,使点A恰好落在对角线BD上的点G处(不与B、D重合),折痕为EF,若DG=2,BG=6,则BE的长为________.222111例1图例2图2.如图,△ABC中,∠B=∠C=30°,∠DEF=30°,且点E为边BC的中点.将∠DEF绕点E旋转,在旋转过程中,射线DE与线段AB相交于点P,射线EF与射线CA相交于点Q,连结PQ.(1)如图1,当点Q 在线段CA 上时,①求证:△BPE ∽△CEQ ;②线段BE ,BP ,CQ 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当△APQ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BPCQ的值.3、模块二模型隐藏,及时添补——模型隐藏,及时添补,图形中存在“一线二等角”,补上“一等角”构造模型解题;图形中只有直线上一个角,补上“二等角”构造模型解题.(一)知识铺垫找角、定线、构相似如果直线上只有1个角,该角通常是特殊角(30°、45°、60°),就考虑构造同侧型一线三等角,当然只加这两条线通常是不够的,为了利用这个特殊角与线段的关系,过C、D 两点作直线l 的垂线是必不可少的.两条垂线通常情况下是为了“量化”的需要。

一线三等角模型知识点总结

一线三等角模型知识点总结

一线三等角模型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1 一线三等角模型的定义一线三等角模型是指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以等腰腰为底边的代表线和等腰角的代表角为模型,利用这一模型可以推导出等腰三角形各边的关系,以及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

1.2 一线三等角模型的特点一线三等角模型是一个简单而重要的几何模型,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理解和解决等腰三角形的各种问题。

通过运用这一模型,我们可以建立等腰三角形各边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推导出相关的定理和公式。

二、基本公式在一线三等角模型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基本公式:2.1 等腰三角形的边长关系设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a,等腰腰为b,顶角为A,则根据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可以得到以下关系:sinA = b/2RcosA = a/2R其中R为等腰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2.2 一线三等角的关系在一线三等角模型中,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等腰腰和顶角之间有如下关系:a/sinA = b/sin(180-2A) = 2R其中a、b和A分别表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等腰腰和顶角,R为等腰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2.3 其他相关公式在一线三等角模型中,还可以得到一些其他相关的公式,如等腰三角形的高、底角和腰角之间的关系等。

三、模型的应用3.1 求解等腰三角形的各边长通过一线三等角模型,我们可以快速地求解等腰三角形的各边长。

例如,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顶角,可以利用模型中的公式来计算等腰腰的长度,或者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计算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和腰角。

3.2 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通过一线三等角模型,我们可以轻易地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比如底角相等、底边中线等于高、底边中点到顶角的距离等于高等。

3.3 求解等腰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一线三等角模型还可以应用于求解等腰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通过等边三角形的顶角和底边之间的关系公式,我们可以轻松地计算出等腰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3.4 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基于一线三等角模型的知识,我们还可以解决一系列与等腰三角形相关的几何问题,例如寻找最大面积的等腰三角形、构造等边三角形的等分线、证明某一线段是正三角形的边等。

中考数学几何专题——一线三等角模型

中考数学几何专题——一线三等角模型

一线三等角模型模型识别:条件:左图:Z ABC=Z ACE=Z CDE=90°中图:Z ABC=Z ACE=Z CDE=60°右图:Z ABC=Z ACE=Z CDE=45°结论:所有图形都存在的结论①乂ABC~^CDE;②AB X DE=BC X CD另外:一线三等角模型也经常用来建立方程或函数关系。

题型一:三直角1、如下左图,A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E过直角顶点A,Z D=Z E=9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①CD=AE:②Z1=Z2:③Z3=Z4;④AD=BE2、如上右图,AB丄BC,CD丄BC,垂足分别为B、C,AB=BC,E为BC的中点,且AE丄BD 于F,若CD=4cm,则AB的长度为.3、如下左图,已知图中4条直线互相平行,相邻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都是1,如果正方形ABCD的四个顶点分别在四条直线上,则COS a=.4、如上右图,AE丄AB且AE=AB,BC丄CD且BC=CD,请按照图中所标注的数据,计算图中实线所围城的面积S是.5、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5,内部有6个全等的正方形,小正方形的顶点E、F、G、H分别落在边AD、AB、BC、CD上,则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6、如图,A ABC中,Z ABC=90°,AB=BC,三角形的顶点在相互平行的三条直线打、13上,且l,1之间的距离为l,l、1之间的距离为31223(1)求AC的长(2)点B到AC的距离8、在A ABC中Z C=90°,AC=4,BC=3,O是AB上的一点,且——AB点P是AC上的一个动点,PQ丄0P交线段BC于点Q,(不与点B、C重合),设AP=x,CQ=y,试求y关于x9、在直角△ABC中,Z C=90°AB=5,3tan B=—点D是BC的中点,点E是AB边上的7、如图,在厶ABC中,以AB、AC为直角边,分别向外作等腰Rt^ABE和等腰Rt^ACF,连接EF,过点A作AD丄BC,垂足为D,反向延长DA交EF于点M,证明:EM=FM.动点,DF丄DE交射线AC于点F。

专题2 全等模型——一线三等角(K字)

专题2  全等模型——一线三等角(K字)

初中数学 ︵一线三等角 ︶培优篇全等三角形在中考数学几何模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是必须掌握的一块内容,本专题就全等三角形中的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K 字)模型)进行梳理及对应试题分析,方便掌握.【模型解读】在某条直线上有三个角相等,利用平角为180°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证得两个三角形全等.【常见模型及证法】 同侧型一线三等角(常见):锐角一线三等角 直角一线三等角(“K 型图”) 钝角一线三等角 条件:A CED B + CE=DE证明思路:,A B C BED +任一边相等⇒△BED ≅△ACE例1.(1)如图1,已知:在△ABC 中,90BAC AB AC ,,直线m 经过点A ,BD 直线m ,CE 直线m ,垂足分别为点D 、E .证明:DE BD CE .(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 中,AB AC ,D 、A 、E 三点都在直线m 上,并且有BDA AEC BAC ,其中α为任意钝角,请问结论DE =BD +CE 是否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初中数学 ︵ 一线三等角 ︶培优篇例2.在直线m 上依次取互不重合的三个点D 、A 、E ,在直线m 上方有AB AC ,且满足BDA AEC BAC .(1)如图1,当90 时,猜想线段,,DE BD CE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 (2)如图2,当0180 时,问题(1)中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初中数学 ︵ 一线三等角 ︶培优篇 例3.如图(1)AB =9cm ,AC ⊥AB ,BD ⊥AB ,AC =BD =7cm ,点P 在线段AB 上以2cm /s 的速度由点A 向点B 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BD 上由点B 向点D 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 (s ).(1)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当t =1时,△ACP 与△BPQ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2)在(1)的前提条件下,判断此时线段PC 和线段PQ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3)如图(2),将图(1)中的“AC ⊥AB ,BD ⊥AB ”为改“∠CAB =∠DBA =50°”,其他条件不变.设点Q 的运动速度为xcm /s ,是否存在实数x ,使得△ACP 与△BPQ 全等?若存在,求出相应的x 、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初中数学 ︵ 一线三等角 ︶培优篇【模型解读】在某条直线上有三个角相等,利用平角为180°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证得两个三角形全等.【常见模型及证法】 异侧型一线三等角:锐角一线三等角 直角一线三等角 钝角一线三等角条件:FAC ABD CED + 任意一边相等证明思路:,A B C BED +任一边相等⇒△BED ≅△ACE例1.老师在上课时,在黑板上写了一道题:“如图,ABCD 是正方形,点E 在BC 上,DF ⊥AE 于F ,请问图中是否存在一组全等三角形?”小杰同学经过思考发现:△ADF ≌△EAB .理由如下:因为ABCD 是正方形(已知)所以∠B =90°且AD =AB 和AD ∥BC 又因为DF ⊥AE (已知)即∠DF A =90°(垂直的意义) 所以∠DF A =∠B (等量代换)又AD ∥BC 所以∠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在△ADF 和△EAB 中12DFA B AD AB所以△ADF ≌△EAB (AAS )小胖却说这题是错误的,这两个三角形根本不全等.初中数学 ︵ 一线三等角 ︶培优篇 你知道小杰的错误原因是什么吗?我们再添加一条线段,就能找到与△ADF 全等的三角形,请能说出此线段的做法吗?并说明理由.初中数学 ︵ 一线三等角 ︶培优篇 例2.过正方形ABCD (四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顶点A 作一条直线MN .(1)当MN 不与正方形任何一边相交时,过点B 作BE MN 于点E ,过点D 作DF MN 于点F 如图(1),请写出EF ,BE ,D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若改变直线MN 的位置,使MN 与CD 边相交如图(2),其它条件不变,EF 、BE 、DF 的关系会发生变化,请直接写出EF 、BE 、DF 的数量关系,不必证明;(3)若继续改变直线MN 的位置,使MN 与BC 边相交如图(3),其它条件不变,EF 、BE 、DF 的关系又会发生变化,请直接写出EF 、BE 、DF 的数量关系,不必证明.初中数学 ︵ 一线三等角 ︶培优篇1.如图,在△ABC 中,AB =AC =9,点E 在边AC 上,AE 的中垂线交BC 于点D ,若∠ADE =∠B ,CD =3BD ,则CE 等于( )A .3 B.22.如图,桌面上竖直放置着一个等腰直角三角板面的距离分别为AD 、BE .(1)求证:ADC CEB △≌△3.(1)【问题发现】如图1,△ABC 与△CDE 中,∠B =∠E =∠ACD =90°,AC =CD ,B 、C 、E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AB =3,ED =4,则BE =_____.(2)【问题提出】如图2,在Rt △ABC 中,∠ABC =90°,BC =4,过点C 作CD ⊥AC ,且CD =AC ,求△BCD 的面积.初中数学 ︵ 一线三等角 ︶培优篇4.已知:CD是经过∠BCA 的顶点C 的一条直线,CA =CB ,E 、F 是直线CD 上两点,∠BEC =∠CF A =∠α.(1)若直线CD 经过∠BCA 的内部,∠BCD >∠ACD .①如图1,∠BCA =90°,∠α=90°,写出BE ,EF ,AF 间的等量关系: . ②如图2,∠α与∠BCA 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能使①中的结论仍然成立?写出∠α与∠BCA 的数量关系 .(2)如图3.若直线CD 经过∠BCA 的外部,∠α=∠BCA ,①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进行证明;若不成立,写出新结论并进行证明.初中数学 ︵ 一线三等角 ︶培优篇。

初三相似三角形之一线三等角专题

初三相似三角形之一线三等角专题

相似三角形——“一线三等角型”一、知识梳理:一线三等角:两个等角的一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边在该直线的同侧。

若有第三个与之相等的角、其顶点在该直线上,角的两边(或两边所在直线)分别与两等角的非共线边(或该边所在直线)相交,此时通过证明,一般都可以得到一组相似三角形,该组相似三角形习惯上被称为“一线三等角型”相似三角形.(图1)(图2)(1)如图1,已知三角形ABC中,AB=AC,∠ADE=∠B,那么一定存在的相似三角形有;(2)如图2,已知三角形ABC中,AB=AC,∠DEF=∠B,那么一定存在的相似三角形有 .二、【例题解析】【例1】如图,等边△ABC中,边长为4,D是BC上动点,∠EDF=60°,(1)求证:△BDE∽△CFD;(2)当BD=1,FC=52时,求BE.【变式1】在边长为4的等边ABC∆中,D是BC的中点,点E、F分别在AB、AC上,且保持ABCEDF∠=∠,连接EF.(1) 已知BE=1,DF=2,求DE的值;(2) 求证:∠BED=∠DEF.【变式2】在边长为4的等边ABC ∆中,若BD =1时,当△DEF 与△AEF 相似,求BE 的值.【变式3】如图,已知边长为3的等边ABC ∆,点F 在边BC 上,CF =1,点E 是射线BA 上一动点,以线段EF 为边向右侧作等边EFG ∆,直线EG ,FG 交直线AC 于点M ,N ,(1)写出图中与BEF ∆相似的三角形;(2)证明其中一对三角形相似;(3)设BE =x ,MN =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例2】在ABC ∆中,O BC AC C ,3,4,90===∠o 是AB 上的一点,且52=AB AO ,点P 是AC 上的一个动点,OP PQ ⊥交线段BC 于点Q (不与点B ,C 重合),已知AP =2,求CQ .【变式1】 如图,在△ABC 中,8==AC AB ,10=BC ,D 是BC 边上的一个动点,点E 在AC 边上,且C ADE ∠=∠.(1) 求证:△ABD ∽△DCE ;(2) 如果x BD =,y AE =,求y 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定义域;(3) 当点D 是BC 的中点时,试说明△ADE 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理由.QC P【变式2】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D BC AB C ,,90==∠o是AB 边上的一点,E 是在AC 边上的一个动点(与A ,C 不重合),DF DE DF ,⊥与射线BC 相交于点F .(1) 如图1,当点D 是边AB 的中点时,求证:DF DE =;(2) 如图2,当m DB AD =,求DF DE 的值.图(2)图(1)F CF C A BB A D E D E【例3】已知在梯形ABCD 中,AD ∥BC ,AD <BC ,且AD =5,AB =DC =2,P 为AD 上的一点,满足∠BPC =∠A . ① 求证;△ABP ∽△DPC ; ② 求AP 的长.【变式1】如果点P 在AD 边上移动(点P 与点A 、D 不重合),且满足∠BPE =∠A ,PE 交直线BC 于点E ,同时交直线DC 于点Q ,那么①当点Q 在线段DC 的延长线上时,设AP =x ,CQ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②当CE =1时,写出AP 的长.C B AD C B A D【变式2】在梯形ABCD 中,AD ∥BC ,6AB CD BC ===,3AD =.点M 为边BC 的中点,以M 为顶点作EMF B ∠=∠,射线ME 交腰AB 于点E ,射线MF 交腰CD 于点F ,联结EF .(1)求证:△MEF ∽△BEM ;(2)若△BEM 是以BM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求EF 的长;(3)若EF CD ⊥,求BE 的长.【作业】1、如图,在ABC ∆中,90C ∠=︒,6AC =,43=BC AC ,D 是BC 边的中点,E 为AB 边上的一个动点,作90DEF ∠=︒,EF 交射线BC 于点F .设BE x =,BED ∆的面积为y .(1)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2)如果以B 、E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ED ∆相似,求BED ∆的面积.2、如图,已知在△ABC 中, AB =AC =6,BC =5,D 是AB 上一点,BD =2,E 是BC 上一动点,连结DE ,并作DEF B ∠=∠,射线EF 交线段AC 于F .(1)求证:△DBE ∽△ECF ;(2)当F 是线段AC 中点时,求线段BE 的长;(3)联结DF ,如果△DEF 与△DBE 相似,求FC 的长.3、已知在梯形ABCD 中,AD ∥BC ,AD <BC ,且BC =6,AB =DC =4,点E 是AB 的中点.(1)如图,P 为BC 上的一点,且BP =2.求证:△BEP ∽△CPD ;(2)如果点P 在BC 边上移动(点P 与点B 、C 不重合),且满足∠EPF =∠C ,PF 交直线CD于点F ,同时交直线AD 于点M ,那么:①当点F 在线段CD 的延长线上时,设BP =x ,DF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②当BEP DMF S S ∆∆=49时,求BP 的长.。

中考数学“一线三等角”模型解析

中考数学“一线三等角”模型解析

中考数学“一线三等角”模型解析一、“一线三等角” 模型定义两个相等的角一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边在该直线的同侧或异侧,第三个与之相等的角的顶点在前一组等角的顶点所确定的线段上或线段的延长线上,该角的两边分别位于一直线的同侧或异侧,并与两等角两边相交,就会形成一组相似三角形,习惯上把该组相似三角形称为“一线三等角型”相似三角形 .二、“一线三等角” 模型类型(1)点 P 在线段 AB 上,则有△ACP∽△BPD .①锐角一线三等角锐角一线三等角模型②直角一线三等角直角一线三等角模型③钝角一线三等角钝角一线三等角模型(2)点 P 在线段 AB 的延长线上,则有△ACP∽△BPD .①锐角一线三等角锐角一线三等角模型②直角一线三等角直角一线三等角模型③钝角一线三等角钝角一线三等角模型三、“一线三等角” 模型常出现的题型1、等腰三角形中,在底边上作一角与底角相等;2、等腰梯形中上(下)底作一角与上(下)底角相等;3、矩形(正方形);4、矩形和正方形的翻折(简称:一线三直角);5、等边三角形的翻折;6、坐标系中的一线三直角包括已知相似比求点的坐标或直角三角形的讨论性问题 .四、典例解析(一)一线三等角模型——等腰三角形【例题1】如图,已知:在Rt△ABC 中,∠ACB = 90°,AC = BC = 4 , 点 M 是边 AB 的中点,点 E 、G 分别是边 AC 、BC 上的一点,∠EMG = 45°,AC 与 MG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 F,(1)在不添加字母和线段的情况下写出图中一定相似的三角形,并证明其中的一对;(2)连接 EG,当 AE = 3 时,求 EG 的长 .解析:(1)△AEM∽△BMG(一线三等角型);△FEM∽△FMA(共角共边型).(2)AE = 3 , CE = 1 ,由△AEM∽△BMG 可计算出 BG = 8/3 ,则 CG = 4/3 .在Rt△CEG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 EG = 5/3 .另解:点 M 是 AB 的中点,恰好是“中点型一线三等角”,则有△AEM∽△BMG∽△MEG .对可解△AEM 由余弦定理可计算出ME = √5 ,由△AEM∽△MEG,可得 AE/ME = ME/EG ,即3/√5 = √5/EG ,解得 EG = 5/3 .(二)一线三等角模型——等腰梯形【例题2】已知在梯形ABCD 中,AD∥BC,AD < BC,且AD = 5 , AB = DC = 2 .(1)如图,点 P 为 AD 上的一点,且满足∠BPC = ∠A .①求证:△ABP∽△DPC;②求 AP 的长 .(2)如果点 P 在 AD 边上移动(点 P 与点 A 、D 不重合),且满足∠BPE = ∠A ,PE 交直线 BC 于点 E , 同时交直线 DC 于点 Q ,那么①当点 Q 在线段 DC 的延长线上时,设 AP = x , CQ = y , 求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②当 CE = 1 时,写出 AP 的长 .解析:(1)①由等腰梯形同一底上两个底角相等+ 三角形内角和及平角(∠APD)等于180°,可证△ABP∽△DPC .② ∵ △ABP∽△DPC ,∴ AP/DC = AB/PD ,∴ AP/2 = 2/(5 - AP),解得 AP = 1 或 AP = 4 .(2)①建立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AP = x , DP = 5 - x , CQ = y , 则DQ = 2 = y ,易证:△ABP∽△DPQ,∴ AB/PD = AP/DQ ,即 2/(5 - x)= x/(2 + y),∴ y = -1/2 x^2 + 5x/2 - 2 ,定义域:由于点 Q 在线段 DC 的延长线上,故 DQ > 2 , 即 y + 2 > 2 ,∴ y = -1/2 x^2 + 5x/2 - 2 > 0 , 即 1 < x < 4 .②分类讨论点 E 的位置如下:1、当点 E 在线段 BC 上时,CE = 1 , 过 C 点作 PQ 的平行线交AD 于点 H ,由△ABP∽△DHC,∴ AB/DH = AP/DC ,∴ 2/(5 - 1 - x)= x/2 ,解得 x = 2 .2、当点 E 在线段 BC 的延长线上时,CE = 1 , 过点 E 作 CD 的平行线交 AD 的延长线于点 M ,由△ABP∽△MPE,∴ AB/MP = AP/ME ,∴ 2/(5 + 1 - x)= x/2 ,解得 x1 = 3 - √5 , x2 = 3 + √5 > 5 (舍去).五、小结1、此次课程展示了相似模型“一线三等角型” 在初中数学范围内常见的两种考题形式;2、从压轴题中的复杂图形提炼出基本图形、快速灵活运用基本结论、反思、拓展提高,通过知识间的串联,找出一些通性通法,来提高解题效率 .。

2024年中考数学压轴题重难点知识剖析及训练—一线三等角相似、三垂直模型压轴题专题(含解析)

2024年中考数学压轴题重难点知识剖析及训练—一线三等角相似、三垂直模型压轴题专题(含解析)

2024年中考数学压轴题重难点知识剖析及训练—一线三等角相似、三垂直模型压轴题专题(含解析)一线三等角概念“一线三等角”是一个常见的相似模型,指的是有三个等角的顶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构成的相似图形,这个角可以是直角,也可以是锐角或钝角。

不同地区对此有不同的称呼,“K形图”,“三垂直”,“弦图”等,以下称为“一线三等角”。

“一线三等角”的两种基本类型1.三等角都在直线的同侧2.三等角分居直线的两侧3.在初三各学校的考试和中考试题中,一线三等角的相似属于压轴题的热点题型之一,本专题从中考试题和初三各名校的试题中,精选一线三等角相似模型的经典好体,并根据角度区别把一线三等角模型细分为三类题型:三垂直模型、一线三锐角、一线三钝角,适合于初三学生进行压轴题专项突破时使用。

类型一:三垂直模型1.(雅礼)如图,点A 是双曲线()80y x x=<上一动点,连接OA ,作OB OA ⊥,使2OA OB =,当点A 在双曲线()80y x x =<上运动时,点B 在双曲线ky x=上移动,则k 的值为.【解答】解:过A 作AC ⊥y 轴于点C ,过B 作BD ⊥y 轴于点D ,∵点A 是反比例函数y =(x <0)上的一个动点,点B 在双曲线y =上移动,∴S △AOC =×|﹣8|=4,S △BOD =|k |,∵OB ⊥OA ,∴∠BOD +∠AOC =∠AOC +∠OAC =90°,∴∠BOD =∠OAC ,且∠BDO =∠ACO ,∴△AOC ∽△OBD ,∵OA =2OB ,∴=()2=,∴=,∴|k |=2.∴k <0,∴k =﹣2,故答案为:﹣2.2.(青竹湖)如图,︒=∠90AOB ,反比例函数()04<-=x xy 的图象过点()a A ,1-,反比例函数xky =()0,0>>x k 的图象过点B ,且x AB //轴,过点B 作OA MN //,交x 轴于点M ,交y 轴于点N ,交双曲线x ky =于另一点,则OBC ∆的面积为.【解答】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A (﹣1,a ),∴a =﹣=4,∴A(﹣1,4),过A作AE⊥x轴于E,BF⊥x轴于F,∴AE=4,OE=1,∵AB∥x轴,∴BF=4,∵∠AOB=90°,∴∠EAO+∠AOE=∠AOE+∠BOF=90°,∴∠EAO=∠BOF,∴△AEO∽△OFB,∴=,∴OF=16,∴B(16,4),∴k=16×4=64,∵直线OA过A(﹣1,4),∴直线AO的解析式为y=﹣4x,∵MN∥OA,∴设直线MN的解析式为y=﹣4x+b,∴4=﹣4×16+b,∴b=68,∴直线MN的解析式为y=﹣4x+68,∵直线MN交x轴于点M,交y轴于点N,∴M(17,0),N(0,68),解得,或,∴C(1,64),﹣S△OCN﹣S△OBM=﹣﹣=510,∴△OBC的面积=S△OMN故答案为510.3.(广益)如图,点A,B在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上,点A的横坐标为2,点B的纵坐标为1,OA⊥AB,则k的值为.【解答】解:过点A作AM⊥x轴于点M,过点B作BN⊥AM于N,∵∠OAB=90°,∴∠OAM+∠BAN =90°,∵∠AOM+∠OAM=90°,∴∠BAN=∠AOM,∴△AOM∽△BAN,∴=,∵点A,B在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上,点A的横坐标为2,点B的纵坐标为1,∴A(2,),B(k,1),∴OM=2,AM=,AN=﹣1,BN=k﹣2,∴=,解得k1=2(舍去),k2=8,∴k的值为8,故答案为:8.4.(长沙中考2020)在矩形ABCD 中,E 为DC 上的一点,把ADE ∆沿AE 翻折,使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的点F .(1)求证:ABF FCE∆∆:(2)若23,4AB AD ==,求EC 的长;(3)若2AE DE EC -=,记,BAF FAE αβ∠=∠=,求tan tan αβ+的值.【详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B=∠C=∠D=90°,∴∠AFB+∠BAF=90°,∵△AFE 是△ADE 翻折得到的,∴∠AFE=∠D=90°,∴∠AFB+∠CFE=90°,∴∠BAF=∠CFE ,∴△ABF ∽△FCE .(2)解:∵△AFE 是△ADE 翻折得到的,∴AF=AD=4,∴()22224232AF AB --,∴CF=BC-BF=AD-BF=2,由(1)得△ABF ∽△FCE ,∴CE CF BF AB =,∴2223CE =,∴EC=233(3)解:由(1)得△ABF ∽△FCE ,∴∠CEF=∠BAF=α,∴tan α+tan β=BF EF CE EFAB AF CF AF+=+,设CE=1,DE=x ,∵2AE DE EC -=,∴AE=DE+2EC=x+2,AB=CD=x+1,2244AE DE x -=+∵△ABF ∽△FCE ,∴AB CF AF EF =2144x x x x -=+(211121x x x xx ++-+ ,∴112x x +=,∴1x x =-x 2-4x+4=0,解得x=2,∴CE=1,213x -=,EF=x=2,AF=2244AE DE x -=+=23tan α+tan β=CE EF CF AF +33323.5.(广益)矩形ABCD中,8AB=,12AD=,将矩形折叠,使点A落在点P处,折痕为DE.(1)如图1,若点P恰好在边BC上.①求证:△EBP∽△PCD;②求AE的长;(2)如图2,若E是AB的中点,EP的延长线交BC于点F,求BF的长.图1图2【解答】解:(1)①∵四边形ABCD是矩形,∴∠B=∠C=∠BAD=90°,∴∠BPE+∠BEP=90°,由折叠知,∠DPE=∠BAD=90°,∴∠BPE+∠CPD=90°,∴∠BEP=∠CPD,∵∠B=∠C=90°,∴△EBP∽△PCD;②∵四边形ABCD是矩形,∴∠B=∠C=90°,CD=AB=8,BC=AD=12,由折叠知,PE=AE,DP=AD=12,在Rt△DPC中,CP==4,∴BP=BC﹣CP=12﹣4,在Rt△PBE中,PE2﹣BE2=BP2,∴AE2﹣(8﹣AE)2=(12﹣4)2,∴AE=18﹣6;(2)如图,过点P作GH∥BC交AB于G,交CD于H.则四边形AGHD是矩形,设EG=x,则BG=4﹣x,∵∠A=∠EPD=90°,∠EGP=∠DHP=90°,∴∠EPG+∠DPH=90°,∠DPH+∠PDH=90°,∴∠EPG=∠PDH,∴△EGP∽△PHD,∴====,∴PH=3EG=3x,DH=AG=4+x,在Rt△PHD中,PH2+DH2=PD2,∴(3x)2+(4+x)2=122,解得x=(负值已经舍弃),∴BG=4﹣=,在Rt△EGP中,GP==,∵GH∥BC,∴△EGP∽△EBF,∴=,∴=,∴BF=3.6.(长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原点,已知点Q 是射线OC 上一点,182OQ =,点P 是x 轴正半轴上一点,tan 1POC ∠=,连接PQ ,A 经过点O 且与QP 相切于点P ,与边OC 相交于另一点D .(1)若圆心A 在x 轴上,求A 的半径;(2)若圆心A 在x 轴的上方,且圆心A 到x 轴的距离为2,求A 的半径;(3)在(2)的条件下,若10OP <,点M 是经过点O ,D ,P 的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点F 为x 轴上的一个动点,若满足1tan 2OFM ∠=的点M 共有4个,求点F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圆心A 在x 轴上,⊙A 经过点O 且与QP 相切于点P ,∴PQ ⊥x 轴,OP 为直径,∵tan ∠POC =1,,∴PQ =OP ,∵在Rt △OPQ 中,.∴OP =18.∴⊙A 的半径为9;(2)如图所示,过点A 作AM ⊥x 轴于点M ,过点Q 作QB ⊥x 轴于B ,连接AP ,∵PQ是⊙A的切线,∴AP⊥PQ,则∠APQ=90°,∵AM⊥x轴,QB⊥x轴,∴∠AMP=∠PBC=90°,∴∠PAM=90°﹣∠APM=∠QPB,∴△APM∽△PBQ,∴,∵tan∠POC=1,QB=18,∴OB=QB=18,∵AM=2,设MP=MO=x,∴PB=18﹣2x,∴,解得x=3或x=6,∴MO=3或MO=x,∴A(3,2)或A(6,2),∴AP==或AP==2.∴半径为或2.(3)∵OP<10,∴BO=3,P(6,0),∴A(3,2),∵tan∠POC=1,设D(a,a),∵,∴(3﹣a)2+(2﹣a)2=13,解得:a=0或a=5,∴D(5,5),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2+bx,将点P(6,0),D(5,5)代入得,,解得:,∴y=﹣x2+6x,∵点F可能在点O的左边或点P的右边,,则|K FM|=,设直线MF:或,联立,,得或,当或,解得:或,∴直线MF:或,令y=0,解得:或,∴或.7.(麓山国际)有一边是另一边的倍的三角形叫做智慧三角形,这两边中较长边称为智慧边,这两边的夹角叫做智慧角.(1)已知Rt△ABC为智慧三角形,且Rt△ABC的一边长为,则该智慧三角形的面积为;(2)如图①,在△ABC中,∠C=105°,∠B=30°,求证:△ABC是智慧三角形;(3)如图②,△ABC是智慧三角形,BC为智慧边,∠B为智慧角,A(3,0),点B,C在函数y=上(x>0)的图象上,点C在点B的上方,且点B的纵坐标为.当△ABC是直角三角形时,求k的值.=AC•AB,【解答】解:(1)如图1,设∠A=90°,AC≤AB,S△ABC①若AC=,i)AB=AC=2,∴S=,ii)BC=AC=2,则AB=,∴S=,②若AB=,i)AB=AC,即AC=,∴S=,ii)BC=AB=2,则AC=∴S=,③若BC=,若AB=AC==1,∴S=,若AB=AC,AB=,,S=××=,故答案为:或1或或或.(2)证明:如图2,过点C作CD⊥AB于点D,∴∠ADC=∠BDC=90°,在Rt△BCD中,∠B=30°,∴BC=2CD,∠BCD=90°﹣∠B=60°,∵∠ACB=105°,∴∠ACD=∠ACB﹣∠BCD=45°,∴Rt△ACD中,AD=CD,∴AC=,∴,∴△ABC是智慧三角形.(3)∵△ABC是智慧三角形,BC为智慧边,∠B为智慧角,∴BC=AB,∵△ABC是直角三角形,∴AB不可能为斜边,即∠ACB≠90°∴∠ABC=90°或∠BAC=90°①当∠ABC=90°时,过B作BE⊥x轴于E,过C作CF⊥EB于F,过C作CG⊥x轴于G,如图3,∴∠AEB=∠F=∠ABC=90°,∴∠BCF+∠CBF=∠ABE+∠CBF=90°,∴∠BCF=∠ABE,∴△BCF∽△ABE,∴,设AE=a,则BF=AE=a,∵A(3,0),∴OE=OA+AE=3+a,∵B的纵坐标为,即BE=,∴CF=BE=2,CG=EF=BE+BF=,B(3+a,),∴OG=OE﹣GE=OE﹣CF=3+a﹣2=1+a,∴C(1+a,),∵点B、C在在函数y=上(x>0)的图象上,∴(3+a)=(1+a)(+a)=k解得:a1=﹣2(舍去),a2=1,∴k=,②当∠BAC=90°时,过C作CM⊥x轴于M,过B作BN⊥x轴于N,如图4,∴∠CMA=∠ANB=∠BAC=90°,∴∠MCA+∠MAC=∠MAC+∠NAB=90°,∴∠MCA=∠NAB,∴△MCA∽△NAB,∵BC=,∴2AB2=BC2=AB2+AC2,∴AC=AB,∴△MCA≌△NAB(AAS),∴AM=BN=,∴OM=OA﹣AM=3﹣,设CM =AN =b ,则ON =OA +AN =3+b ,∴C (3﹣,b ),B (3+b ,),∵点B 、C 在在函数y =上(x >0)的图象上,∴(3﹣)b =(3+b )=k解得:b =,∴k =18+15,综上所述,k 的值为或。

中考数学压轴题 一线三等角(三垂直)

中考数学压轴题  一线三等角(三垂直)

中考数学压轴题一线三等角一线三等角模型一 . 一线三等角概念“一线三等角”是一个常见的相似模型,指的是有三个等角的顶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构成的相似图形,这个角可以是直角,也可以是锐角或钝角。

不同地区对此有不同的称呼,“K 形图”,“三垂直”,“弦图”等,以下称为“一线三等角” 。

二 . 一线三等角的分类全等篇同侧锐角直角钝角异侧相似篇同侧锐角直角钝角异侧三、“一线三等角”的性质1.一般情况下,如图 3-1,由∠ 1= ∠ 2= ∠ 3,易得△ AEC ∽△ BDE.2.当等角所对的边相等时,则两个三角形全等.如图 3-1,若 CE=ED,则△ AEC ≌ △ BDE.3.中点型“一线三等角”如图 3-2,当∠1=∠2=∠3,且 D 是 BC 中点时,△BDE∽△CFD∽△DFE.4.“中点型一线三等角“的变式 (了解)如图 3-3,当∠1=∠2 且时,点 O 是△ABC 的内心.可以考虑构造“一线三等角”.如图 3-4“中点型一线三等角”通常与三角形的内心或旁心相关,这是内心的性质,反之未必是内心.在图 3-4(右图)中,如果延长 BE 与 CF,交于点 P,则点 D 是△PEF 的旁心.5 .“一线三等角”的各种变式(图 3-5,以等腰三角形为例进行说明)图 3-5其实这个第 4 图,延长 DC 反而好理解.相当于两侧型的,不延长理解,以为是一种新型的,同侧穿越型?不管怎么变,都是由三等角确定相似三角形来进行解题四、“一线三等角”的应用1.“一线三等角”应用的三种情况.a.图形中已经存在“一线三等角”,直接应用模型解题;b.图形中存在“一线二等角”,不上“一等角”构造模型解题;c.图形中只有直线上一个角,不上“二等角”构造模型解题.体会:感觉最后一种情况出现比较多,尤其是压轴题中,经常会有一个特殊角或指导该角的三角函数值时,我经常构造“一线三等角”来解题.2.在定边对定角问题中,构造一线三等角是基本手段,尤其是直角坐标系中的张角问题,在 x 轴或 y 轴(也可以是平行于 x 轴或 y 轴的直线)上构造一线三等角解决问题更是重要的手段.3.构造一线三等角的步骤:找角、定线、构相似坐标系中,要讲究“线”的特殊性如图 3-6,线上有一特殊角,就考虑构造同侧型一线三等角当然只加这两条线通常是不够的,为了利用这个特殊角导线段的关系,过 C、D 两点作直线 l 的垂线是必不可少的。

2023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一线三等角(课件)

2023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一线三等角(课件)

y
五、链接
一线三等角遇函数
A
如图,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
点A(m,6),B(n,1)
为两动点,其中0<m<3,连接OA,OB, OA⊥OB。
B4 2
1 3
(1)求证:mn=-6;
C
OD
x
分析:
①有1想2作3,要求mn的值就要求出A点和B点的坐标,作
BC⊥x轴于C点,AD⊥x轴于D点 ②根据变式3的分析由3个垂直得∠AOB=∠BCD=∠ADO=90°, ∠2+∠4=90°∠2+∠3=90°可得∠3=∠4 ③由∠BCD=∠ADO=90°∠3=∠4得△CBO △DOA .
A
变式1:已知:如图,AB⊥BC,
ED⊥CD,点C在BD上,AC⊥CE,
AC=CE.
E
求证:△ABC≌△CDE 分析:
┐13 2

B
C
D
①由AB⊥BC,ED⊥CD,AC⊥CE,得∠B=∠3=∠D=90°;
②运用一线三直角, 由∠B=90°得∠A+∠1=90°, 由 ∠3=90° 得∠2+∠1=90°,得∠A=∠2
在△CEB和△ADC中,
2.如何证∠∠△43==∠∠C一52EB线≌三△渗直A透D角C数?模形型结在合综思合想题、中类的比运思用想。、 数学
模型的创B新C=应AC用思想。
∴△CEB ≌△ADC(AAS)
∴BE=DC=0.8cm,CE=AD=2.5cm
∴DE=CE-CD=2.5-0.8-1.7cm
三、说拓展延伸——图形变
由平角的定义 ∠2 +∠3+∠1=180°;
②由等式性质得∠A=∠2;
③由∠B=∠D,∠A=∠2,AC=CE得△ABC≌△CDE

2023年中考数学微专题复习课件4 一线三等角模型

2023年中考数学微专题复习课件4 一线三等角模型



【类比探究】如图2,在(1)的条件下,若90°<α<180°,则线段DE、BD、CE之间的
数量关系是
DE=BD+CE


【拓展探究】如图3,若点A是DE的中点,∠BAC=∠BDA=∠AEC=α,请问线段AD、
BD、CE之间满足什么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7
思路点拨
= ∠,

(1)∠ = ∠ = ∠➝∠ = ∠
൨→△BDA≌△AEC➝ =
∠ = ∠, =
→DE=BD+CE
(2)同(1)易得DE=BD+CE
(3)∠ = ∠ = ∠➝∠ = ∠

∠ = ∠,
BD·CE
8
→△ ≌△



=

቉→AD2=
点是的中点➝ =
注:三个相等的角可以是锐角、直角或钝角.
2
3.构造一线三等角的基本步骤
做题过程中,若出现一角的顶点在一条直线上的形式,就可以构造两侧的两个相等
的角,利用全等三角形或相似三角形解决相关问题,本质就是找角、定线、构相似.
3
类型
条件
图示
结论
点P在线段AB上,∠1
一线三
等角
(不包
含直
角)
同侧型(三
=∠2=∠3,三个角在
又∵∠PAD+∠PDA=90°,
∠PAD+∠QAM=90°,
∴∠PDA=∠QAM.
26
∠ = ∠,
ቐ∠ = ∠,
在△APD和△MQA中, = ,
∴△APD≌△MQA(AAS).
∴AQ=PD=2,

∴可设M(5,n),将M(5,n)代入y=,

中考专题复习——一线三等角

中考专题复习——一线三等角
追问:这些图形中,三等角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相似三角形依然成立吗
归纳:“形”变“质”不变
(学生画图,上黑板展示交流)
六、小结收获 交流归纳(2分钟)
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小结起来很明确,贵在让学生悟到几何学习中的基本图形和相关应用,从学习的方法来进行总结。
七、课堂作业
针对学生的差异性,作业设计体现难度梯度,必做题是基础题,重在检查整体学生的掌握情况;选做题是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的题型,重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重在因材施教。
总结规律:(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规律,老师应适当给予肯定,然后总结出顺口溜)
顺口溜:“一线三等角,两头对应好,
互补导等角,相似轻易找”
这里通过口诀来总结规律,学生兴趣盎然,形象易记。
教师强调:说理题的格式要先写结论,再说理由即结论得出的证明过程。
三.运用新知,看图作答(3分钟)
通过前面的学习,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设置一组题例让学生跃跃欲试,慧眼识“一线三等角”相似型。
例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B点坐标为(5,0),梯形OBCD中,CD∥OB,OD=BC=2,DC=3,∠DOB=60°,若点E、F分别在线段DC、CB上(点E与点D、C不重合),且∠OEF=120°,设DE=X,CF=y,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分析:由“一线三等角”基本图
形,易知△ODE∽△ECF
板书设计:
课题:“一线三等角”相似形专题
规律:一线三等角,相似容易找
例1 例2
例3例4
教后反思:
一线三等角
两头对应好
互补导等角
相似轻易找
三.运用新知,看图作答
下列每个图形中,∠1=∠2=∠3,请你快速找出“一线三等角”的基本图形所形成的相似三角形(要求对应的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

中考专题复习——一线三等角教学教材

中考专题复习——一线三等角教学教材
(2)学习几何最重要是学会归纳一些简单的基本图形,学会从复杂的图形里提炼基本图形,并将其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
(3)几何的学习中,要注重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总结和发现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探求其规律,帮我们解决繁杂问题。
七、课堂作业
1、(必做题)如图,已知等边△ABC的边长为6,D是BC边上一动点,∠EDF=60°。
追问:三个图形有什么共同点?(引入“一线三等角”的概括性名称)
二、抽象模型,揭示实质(3分钟
抽象模型的目的是让学生的认识从“特殊“上升到“一般”,这是核心结论的生成阶段,时间上用多一点,要求学生写出证明过程,为例1的学习提供帮助,同时让学生对“一线三等角”基本图形的本质理解,在整节课的设计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面的运用规律和知识有枢纽的效果。
解析:
(3)若∠DMC绕点M顺时针旋转20°到∠D〞MC〞的位置,且DD〞=m,BC〞=n,求m与n的关系式,
解析:方法与(2)同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7分钟)
情景:(1)师生解读学习目标(1分钟)
(2)三个问题呈现提供了同类相似三角形,让学生说出每一个问题的证明过程是必要的,使学生的“直观经验”由“量”变产生“质“变。从问题和模型引入本专题,使学生对产生模型有个感性的认识,为下一环节抽象模型打好铺垫。(6分钟)
三.运用新知,看图作答
下列每个图形中,∠1=∠2=∠3,请你快速找出“一线三等角”的基本图形所形成的相似三角形(要求对应的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
(4)
(3)
D(2)
四、典例解析综合运用
例1、已知,如图,在矩形ABCE中,D为EC上一点,沿线段AD翻折,使得点E落在BC上,若BC=10,BE∶EC=4∶1.求CD的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3)若∠DMC绕点M顺时针旋转20°到∠D〞MC〞的位置,且DD〞=m,BC〞=n,求 m与n的关系式,
解析:方法与(2)同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7分钟)
情景:(1)师生解读学习目标(1分钟)
(2)三个问题呈现提供了同类相似三角形,让学生说出每一个问题的证明过程是必要的,使学生的“直观经验”由“量”变产生“质“变。从问题和模型引入本专题,使学生对产生模型有个感性的认识,为下一环节抽象模型打好铺垫。(6分钟)
板书设计:
课题:“一线三等角”相似形专题
规律:一线三等角,相似容易找
例1 例2
例3例4
教后反思:
一线三等角
两头对应好
互补导等角
相似轻易找
学生重点分析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的渗透,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预见性问题:学生可能沿袭前面的习惯,对 ODE与 ECF的相似的证明过程容易忽视。
强调:总结的规律只是便于同学们找准相似三角形,不能作为相似的依据直接写结论。
五、思维开放 展示提高(10分钟)
这个环节打破学生对“一线三等角”认识上的封闭性,进一步丰富这种“基本图形”的“外延”,是本节课的亮点,也是难点!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发散思维,在思考和作图中领会几何图形的动态美,也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养成探索创新的求知精神。
相似三角形专题复习
————“一线三等角”型
【教学目标】
1、会用“一线三等角”的基本图形解决相似中的相关问题
2、通过抽象模型,图形变换,变式类比等方法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重点】
运用“一线三等角”相似型的基本图形解题。
【难点】
“一线三等角”的基本图形的提炼、变式和运用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教具准备】
追问:这些图形中,三等角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相似三角形依然成立吗
归纳:“形”变“质”不变
(学生画图,上黑板展示交流)
六、小结收获 交流归纳(2分钟)
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小结起来很明确,贵在让学生悟到几何学习中的基本图形和相关应用,从学习的方法来进行总结。
七、课堂作业
针对学生的差异性,作业设计体现难度梯度,必做题是基础题,重在检查整体学生的掌握情况;选做题是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的题型,重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重在因材施教。
△BAC∽△CED
二、抽象模型,揭示实质
如图,已知∠A=∠BCD=∠E=α°,图中有没有相似三角形,并写出证明过程
结论:图中△ABC∽△ECD
理由:∵∠BCE=∠A+∠B
=∠BCD+∠DCE
又∵∠A=∠BCD
∴∠B=∠DCE
∵∠A=∠E
∴△ABC∽△ECD
总结规律:
顺口溜:“一线三等角,两头对应好,互补导等角,相似轻易找”
变式:若AC=AB=1,使DM边经过点A,顶点D在线段BC上运动,DN边与AC边相交于点N,设BD长为x,CN长为y,试求y与x的关系式;并求D点在什么位置时,y最大
(先让学生在下面画图纸上画图,然后选择不同的图形上黑板展示)(图例见课件)
六、小结收获 交流归纳
(1)由“一线三等角”基本图形搭建桥梁可以得到相似三角形,熟悉这类题经常是以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正方形、矩形为图形背景出现。
三角尺,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类比探究,问题导入:
(1)如图,已知∠A=∠BCD=∠E=90°,图中有没有相似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BAC∽△CED
(2)如图,已知∠A=∠BCD=∠E=60°,图中有没有相似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ABC∽△ECD
(3)如图,已知∠A=∠BCD=∠E=120°,图中有没有相似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四个图形的设计是从前面三个探究图形向后面例题图形的过渡,别具匠心,浑然一体。
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快又准
注意:这里要求学生提炼“一线三等角的基本图形,说出两个相似三角形即可,要求对应的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
四、典例解析 综合运用(15分钟)
.例1、例2、是前面所学知识开始在具体题目中的实际运用,设计上承接了前面的图形,能结合对折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坐标系、比例线段等知识并运用“一线三等角”相似型解决问题。
追问:三个图形有什么共同点(引入“一线三等角”的概括性名称)
二、抽象模型,揭示实质(3分钟
抽象模型的目的是让学生的认识从“特殊“上升到“一般”,这是核心结论的生成阶段,时间上用多一点,要求学生写出证明过程,为例1的学习提供帮助,同时让学生对“一线三等角”基本图形的本质理解,在整节课的设计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面的运用规律和知识有枢纽的效果。
(2)学习几何最重要是学会归纳一些简单的基本图形,学会从复杂的图形里提炼基本图形,并将其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
(3)几何的学习中,要注重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总结和发现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探求其规律,帮我们解决繁杂问题。
七、课堂作业
1、(必做题)如图,已知等边△ABC的边长为6,D是BC边上一动点,∠EDF=60°。
所以:OD·DE=EC·CF
∴2x=(3-x)y
∴y=
五、思维开放 展示提高
例3: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BAC=90°,AC=AB,∠MDN=45°,且∠MDN的顶点D在线段CB或CB的延长线上运动,且角的两边MD、ND与AB、AC边所在直线分别交于E、F点,,请同学们尽你所能,画出满足△DBE与△FCD相似的图形,并交流你的理由 。
总结规律:(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规律,老师应适当给予肯定,然后总结出顺口溜)
顺口溜:“一线三等角,两头对应好,
互补导等角,相似轻易找”
这里通过口诀来总结规律,学生兴趣盎然,形象易记。
教师强调:说理题的格式要先写结论,再说理由即结论得出的证明过程。
三.运用新知,看图作答(3分钟)
通过前面的学习,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设置一组题例让学生跃跃欲试,慧眼识“一线三等角”相似型。
三.运用新知,看图作答来自下列每个图形中,∠1=∠2=∠3,请你快速找出“一线三等角”的基本图形所形成的相似三角形(要求对应的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
(4)
(3)
D(2)
四、典例解析 综合运用
例1、已知,如图,在矩形ABCE中,D为EC上一点,沿线段AD翻折,使得点E落在BC上,若BC=10,BE∶EC=4∶1.求CD的长
例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B点坐标为(5,0),梯形OBCD中,CD∥OB,OD=BC=2,DC=3,∠DOB=60°,若点E、F分别在线段DC、CB上(点E与点D、C不重合),且∠OEF=120°,设DE=X,CF=y,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分析:由“一线三等角”基本图
形,易知△ODE∽△ECF
(1)求证:△BDE∽△CFD;
(2)当BD=1,CF=3时,求BE的长。
2、(选做题)如图(2),梯形OBCD为等腰梯形,DO=CB=2,DC∥OB,DM⊥OB,∠DOB=∠DMC=60°,
(1)求证:OD2=OM .MB
(2)若∠DMC向右平移m(0<m≤3)个单位到如图所示的位置,M落在M’点,此时角的两边分别与DC边和CB边相交于D’和C’点,若BC’=n,求m与n的关系式。(提示:过Dˊ点作DO的平行线与x轴交于N点构造“一线三等角”基本图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