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孟子两章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18孟子两章学案2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18孟子两章学案2新人教版

《孟子》两章第二课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活动:(一)研习课文一、扫除文言障碍(1)说明并记住下边加点词语。

①百里奚举于市.()②人恒过.然后能改()③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④入.则无法家拂士(...).⑤出.则无敌国外祸者()⑥因此..动心忍性()(2)“必先苦其心志”中,“苦”字是形容词用作动词,说明为“使……受苦”。

文中有多个如此的词,请全找出来并说明。

答:二、整体感知(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文章首段举了、、、、、六位古代名臣名相为例,引发议论,论述了孟子“”的人材观和治国道理。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思是什么?答:(3)人材要在窘境中造就,他们在承担起重任之前,必会受到上天的哪些考验或考验?考验或考验的结果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答:3、出色文段阅读。

舜发于畎亩当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当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因此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祸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第一段中所提到的舜、傅说、胶鬲等人的一起点是什么?答:(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人”指的是什么人?答:(3)找出文中三个通假字,并说明。

通说明:通说明:通说明:(4)文章最后一段采纳论证和论证来论证说理。

从人材的造就角度正面论述观点的句子是“”;从国家的治理角度反面论述观点的句子是“”;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一)一、(1)①集市②犯过失③了解,知晓。

那个地址指被他人知晓④在国内;辅佐君主的贤士⑤在国外⑥用这些方法来(2)苦:使……受苦;劳:使……劳累;饿:使……忍受饥饿;空乏:使……受贫困之苦;乱:使……倒置错乱;动:使……惊动;忍:使……坚韧。

二、(1)《孟子·告子下》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忧愁祸害令人一辈子存进展,安乐享受令人萎靡死亡。

九年级语文下册 18《孟子》两章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 18《孟子》两章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word18 《孟子》两章第一课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和《孟子》;理解重点词语,能准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重点)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重点)3.把握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分析说理方法。

(重点)4.理解“人和”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教益。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成语吧!这个成语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同学们知道这是哪个成语吗?对,是拔苗助长,那么同学们知道这个成语出自哪本书吗?这个成语出自《孟子》一书。

其实,有很多我们常见的成语,如成仁取义、出尔反尔、始作俑者等等,都来自这本书,那这又是怎样的一本书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子》的一篇关于“仁政”思想的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看看孟子的“魅力”何在。

二、预习展示1.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国(今某某邹城市)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是儒家重要的代表人物,后世认为他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因此把他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并尊称其为“亚圣”。

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思想,提出“民为贵,君为轻”,劝导统治者重视人民。

2.理解重点词语及句子。

(1)通假字: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2)古今异义词:委而去.之(古义:离开。

今义:往、到)亲戚..畔之(古义:亲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

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

今义:水塘。

)(3)词类活用: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巩固)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3.朗读课文,然后背诵课文。

三、合作探究(一)了解文章大意通读全文,说说本文的主旨大意。

明确:本文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论证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条件是人心的向背,而决定人心向背的根本条件是是否施行“仁政”,从而阐明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孟子》两章学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孟子》两章学案新人教版

《孟子》两章复习学案复习目标: 1。

准确把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句的音、义。

2.积累文中名句,背诵精彩句段。

3.理解文章内容,揣摩、品味经典句子。

课前积累:天生我材必有用。

逆境造就人才。

(一)检查旧知1、给加点字注音米粟. 亲戚畔.之 畎.亩 傅说. 胶鬲. 拂.士 行拂.乱 2、文学常识(1).孟子,名 ,字 , 时期人,著名的 家、 家,是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 ”,孟子的政治主张是“ ”、“ ”,对后世影响较大。

(2)。

《孟子》一书是 共同编写的,朱熹把它和《 》、《 》、《 》一起称为“四书”。

(二)熟读背诵目的:积累文中重要的句子或段落。

(三)复读,理解文章内容1、自由朗读,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对于有疑问的地方用笔标注出来。

2、自读之后把自己找出来的问题同位或小组内共同解决。

3、自查复习情况(1)。

解决下列句中的通假字①亲戚畔之②曾益其所不能③入则无法家拂士④困于心,衡于虑(2)。

古今异义①委.而去之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③池.非不深也 ④亲戚..畔之(3)。

一词多义①之亲戚畔之三里之城寡助之至②以以天下之所顺所以动心忍性③拂入则无法家拂士行拂乱其所为④发发于声发于畎亩(4)。

解释词语①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②空乏..其身③所以动.心忍.性④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5)语句理解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③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深入阅读,明其理1.这两篇短文的论点分别是什么?论点的提出和阐述方式有什么异同?2这两篇短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色?(五)学以致用孟子以其严密的论述,阐明了“逆境造就人才”的道理。

请同学们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六)中考连接读下面连段文字完成问候的问题:(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孟子两章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孟子两章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孟子两章导学目标:学生自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自读,帮助学生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延伸拓展、总结升华:比较阅读,把握《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一、自学反馈(自主完成,同桌互查)1、读准字音生字舜.()畎.亩()傅说.()孙叔敖.()曾.益()法家拂.士()忧患.()2、再读课文疏通文意(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和句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____池.非不深也__兵革..非不坚利也____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_____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______寡助之至,亲戚畔.之_______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________二、合作探讨(交流互动,问题质疑。

)1、本文的论点?2、“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3、谈谈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三、巩固检测(重点突破,当堂训练。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_______(2)人恒过然后能改过: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1)饿其体肤翻译:___________(2)行拂乱其所为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第②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

(3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结合短文简析:多难为何能兴邦?( 3 分)四、拓展延伸(融会贯通,提高能力。

)1、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

2、回忆你学过的文言课文,从中举出一则可以证明本文论点的史实。

五、新得困惑(学习得失,自我小结。

)。

九年级语文下册 18《孟子》两章学案(2)(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

九年级语文下册 18《孟子》两章学案(2)(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学习目标:1、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

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3、掌握课文的论辩语言。

二、重点难点:学习重点:1、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

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课文的论辩语言。

三、学习过程:(1)、预习:看注释,试译全文。

(2)、简介孟子和《孟子》:孟子,名,思想家,教育家,是继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并有“”之称。

《孟子》是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哲学主张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

全书共七篇,计261章,约35000字。

南宋熹将《孟子》、、、并称为“四书”。

(3)、解释一词多义: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2、得道.者多助()3、伐无道.,诛暴秦()固: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池: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池.非不深也()国: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4)、解释加点词:1、天时不如地利天时:()地利:()2、地利不如人和人和:()3、环而攻之而不胜环:()4、是天时不如地也是:()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6、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7、得道者多助得道:()8、亲戚畔之亲戚:()9、故()君子()有()不战10、兵革非不坚()利()也:11、寡助之至至:()12、委()而去()之13、兵()革()非不坚利也14、池非不深也池:()15、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5)、解释一词多义: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2、得道.者多助()3、伐无道.,诛暴秦()固: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池: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池.非不深也()国: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6)、翻译下面句子: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新2019届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孟子两章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新2019届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孟子两章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孟子两章导学目标:学生自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自读,帮助学生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延伸拓展、总结升华:比较阅读,把握《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一、自学反馈(自主完成,同桌互查)1、读准字音生字舜.()畎.亩()傅说.()孙叔敖.()曾.益()法家拂.士()忧患.()2、再读课文疏通文意(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和句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____池.非不深也__兵革..非不坚利也____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_____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______寡助之至,亲戚畔.之_______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________二、合作探讨(交流互动,问题质疑。

)1、本文的论点?2、“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3、谈谈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三、巩固检测(重点突破,当堂训练。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_______(2)人恒过然后能改过: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1)饿其体肤翻译:___________(2)行拂乱其所为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第②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

(3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结合短文简析:多难为何能兴邦?( 3 分)四、拓展延伸(融会贯通,提高能力。

)1、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

2、回忆你学过的文言课文,从中举出一则可以证明本文论点的史实。

五、新得困惑(学习得失,自我小结。

)。

2019最新届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孟子两章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最新届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孟子两章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孟子两章导学目标:学生自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自读,帮助学生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延伸拓展、总结升华:比较阅读,把握《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一、自学反馈(自主完成,同桌互查)1、读准字音生字舜.()畎.亩()傅说.()孙叔敖.()曾.益()法家拂.士()忧患.()2、再读课文疏通文意(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和句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____池.非不深也__兵革..非不坚利也____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_____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______寡助之至,亲戚畔.之_______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________二、合作探讨(交流互动,问题质疑。

)1、本文的论点?2、“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3、谈谈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三、巩固检测(重点突破,当堂训练。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_______(2)人恒过然后能改过: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1)饿其体肤翻译:___________(2)行拂乱其所为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第②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

(3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结合短文简析:多难为何能兴邦?( 3 分)四、拓展延伸(融会贯通,提高能力。

)1、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

2、回忆你学过的文言课文,从中举出一则可以证明本文论点的史实。

五、新得困惑(学习得失,自我小结。

)。

人教版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17.《孟子》两章 学案

人教版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17.《孟子》两章 学案

17.《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思想家、教育家。

他是战国中期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孔子'仁'的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仁政'说,主张以'仁政'来统一天下。

孟子还主张'性善'论。

首先通读课文一遍,扫清文字障碍,了解文章内容。

一、字1、读准字的音寡()夫()域()戚()粟()2、通假字亲戚畔之畔:pàn叛,背叛二、解词人和和: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

域民域:限制。

固国固:使……巩固。

失道道:天道,失道就是违背道义。

学习本文1、本文的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道”指施行“仁政”;“人和”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

而只有施行“仁政”,方能得“人和”,得民心,民心所向,作战就会取得胜利。

3、本篇主要是谈战争呢,还是谈政治呢?本篇主要是谈政治,是借战争谈政治。

孟子借谈战争的取胜条件以阐明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得道”),这样才能“多助”,众人才会归顺,而“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

4、本篇在论证方面的特点是什么?本篇论证的主要特点是采取“总——分——总”的论证结构。

先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再分别设例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最后再从道理上论证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快速通读课文,掌握生字生词,理解大概内容。

一、字1、读准字的音畎亩()傅说()胶鬲()空乏()2、通假字法家拂士拂:bì弼,辅弼。

衡于虑衡:héng横,梗塞,指不顺。

二、解词所以动心忍性忍:使……坚韧。

而后作作:奋起,有所作为。

学习本文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本文第一段为什么要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文中哪一句是从反面论证了这一点?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是为了说明逆境(困境)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选好人才尚且如此,推而广之治理国家更应如此。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孟子》两章习题课件 (新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孟子》两章习题课件 (新

【乙】世言晋王①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吾有三遗恨,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②以一少牢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 凯旋而纳之.。方其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矣!及仇雠④已 灭,天下已定,则专宠伶官,沉溺声色.,朝政皆废。终.至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仓皇东出,不知所归,何其衰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改)
C.及凯旋而纳之.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D.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终.至一夫夜呼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愁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以使人丧失性命。
7.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甲文中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与乙文中的“忧劳可以兴国,逸 豫可以亡身”的表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明了忧患意识对国家或个人的重 要性。 B.乙文中庄宗起初牢记父亲的遗志,在打仗前,会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 父亲赐给的箭,用它去射死三个敌人。 C.甲文中列举的舜等六位贤士都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才成就了不平 凡的事业。 D.乙文中“可谓壮矣”“何其衰也”分别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和叹其 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的前后对照极为强烈,发人深省。
17 《孟子》两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委.而去之( 放弃 )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限制 )
(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极点 ) (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指国外 )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C ) A.困于心,衡于虑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入则无法家拂士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孟子两章同步练习2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孟子两章同步练习2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孟子》两章同步练习2带答案一、在括号里给加点字注音或依照拼音写出汉字夫.环而攻之( ) 米sù( ) 传说.( ) 畎.面( ) 版筑.()法家拂.士( ) 城guō( ) 百里xī( ) héng于虑( ) 子yú( ) 二、加点字说明正确的一项A·委.而去之(舍弃) 而后喻.(了解) 池.非不深也(护城河)B·固国.(国家) 空乏..其身(资财缺乏) 得道.多助(道德) C·举.于市(选举) 饿.其体肤(饥饿) 寡.助之至(少)D·域.民(限制) 威.天下(威慑) 人恒过.(过失) 三、以下句子全有古今异义词的一组A·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而后作B因此动心忍性生于忧患C·望桓侯而还走环而攻之D池非不深也亲戚畔之四、翻译句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委而去之译:舍弃这座城然后到城外去了。

( )2·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译:上天将要把重大的使命交给那个人。

( ) 3·人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敌国外祸者,国恒亡。

译:进来没有大法家和辅佐君王的贤臣,出来没有外来的祸害,国家常常要衰亡。

( )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译:取得少数人支持的君王到了极点,连亲戚也背叛他。

(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一)故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二)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在横线上默写出原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两章
导学目标:
学生自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自读,帮助学生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延伸拓展、总结升华:比较阅读,把握《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一、自学反馈(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1、读准字音生字
舜.()畎.亩()傅说.()孙叔敖.()曾.益()法家拂.士()忧患.()
2、再读课文疏通文意(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和句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____
池.非不深也__
兵革
..非不坚利也____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_____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______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_______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________
二、合作探讨(交流互动,问题质疑。


1、本文的论点?
2、“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
3、谈谈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三、巩固检测(重点突破,当堂训练。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_______
(2)人恒过然后能改过: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
(1)饿其体肤翻译:___________
(2)行拂乱其所为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②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

(3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结合短文简析:多难为何能兴邦?( 3 分)
四、拓展延伸(融会贯通,提高能力。


1、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

2、回忆你学过的文言课文,从中举出一则可以证明本文论点的史实。

五、新得困惑(学习得失,自我小结。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