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导学案3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案 川教版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记住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理解自然条件对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影响。
2、能力与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原始农耕时代的器物(主要是陶器),培养理解当时人们生活状况的能力,发现当时人们的审美特点;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较,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比较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体验原始农耕劳动的甘苦及其创造的价值,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典型史实,启发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点:原始农业出现的时间和标志;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河姆渡和半坡遗址的异同教学方法:讲述法、归纳法、分析法、讨论法、图文结合法、对比法教具准备:电脑和多媒体课件(PPT)。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采集和狩猎得来的食物总有吃完的那一天,那他们该如何生存呢?从而引出农耕生活。
二、新课教学(一)课件展示原始种植业和畜牧业出现的图片,学生看书找出原始农业出现的标志及意义。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探究1: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什么时间的什么地点?生产工具怎样?他们种植什么作物?住什么样的房子?主要饲养何种家禽?手工业制造有哪些?点拨1:引导学生从生产工具、农作物种植、居住房屋、原始的饲养业和手工业等方面思考。
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住干栏式的房子,过定居的生活,已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禽、会制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
探究2: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是这样的。
那么,半坡原始居民生活情况如何呢?点拨2: 半坡人广泛使用磨制石器,用石铲和石刀从事农业生产,种植粟、麻和蔬菜。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导学案(无答案)
主备人:审核组长:
集体备课
备注
课题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导学案
课型
新课
一、学习目标:
能力与方法:
1.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原始农耕时代的器物(主要是陶器),培养理解当时人们生活状况的能力,发现当时人们的审美特点;
2.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较,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比较方法。
20、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不同的根本因素是()
A.饮食习惯B.劳动工具C.自然条件D.劳动技术
课后反思:
④他们主要饲养何种家禽?
⑤手工业制造有哪些?
(二)半坡遗址
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工具怎样?他们种植什么作物?
②他们住什么样的房子?为什么住这样的房子?
2他们又主要饲养何种家禽?
④手工业制造有哪些?
(三)大汶口遗址
自学、思考:大汶口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多少悬殊的现象?
五、检查反馈:
二、学习重难点:
1.“新石器”的含义。
2.河姆渡原始居民工具、房屋的特点及其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3.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所反映的社会情况。
三、预习感知
1、下列原始人类遗址中,属于我国南方的一处重要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的是()
A.山顶洞人B.河姆渡原始居民C.半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
2、假如再现浙江余姚河姆渡居民的生活情景,将不会出现的情景是( )
14、对河姆渡人和半坡人而言,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A.尝试着培育野生稻、野生狗尾草,使之逐渐成为自己的主食---稻和粟
B.发明了弓箭狩猎,并将吃不完的野兽饲养起来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案(附学案)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目标: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所代表的地区、距今年代、使用的工具、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制造陶器和建造的房屋、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大汶口原始居民所代表的氏族公社发展阶段、距今年代、制造陶器。
通过讲授半坡、河姆渡、大汶口原始居民生产生活进步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认识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我们的祖先在氏族公社时期就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如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激励学生的爱国之情。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由于生产的发展。
大汶口原始居民后期出现了私有制和贫富分化,这是阶级和阶级压迫产生的根源。
教学重点: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教学难点:阶级的产生课型设计:新授课教法设计:教师讲授,学生分析、讨论结合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上节课讲到山顶洞人生活的时候,人类社会已经处在氏族公社时期。
那么,继山顶洞人之后,又有哪些居民生活在祖国的土地上?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什么时候开始种植粮食?什么时候会建造房屋?什么时候有了贫富的差别?什么时候产生了阶级?这些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授的内容。
一、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1、年代和地域2、生活情况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③弓箭的使用。
指导学生观看《氏族公社重要遗址示意图》,了解这两个氏族公社所处的地理位置。
并结合上节课讲到山顶洞人的内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并提供一些有关图片资料,使学生认识到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制造出弓箭、鱼钩、鱼叉等工具。
结合政治课的有关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工具、生产力的关系即由于生产工具的改进,标志着生产力的提高,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在讲述原始农业的同时应强调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河姆渡)和粟(半坡)的国家。
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④制陶业出示彩图2以及补充的一些图片,介绍半坡和河姆渡居民制作的陶器,并简单加以区分陶、瓷的不同。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原始农耕生活》是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第二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的农耕生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原始农耕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状况以及社会变迁。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原始农耕的兴起、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农耕生活、原始农业的发展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原始农耕生活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原始社会的狩猎采集生活,对于人类社会的变迁有一定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狩猎采集生活过渡到农耕生活,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兴起、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农耕生活,掌握原始农业的发展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原始农耕生活的艰辛,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珍惜粮食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原始农耕生活的兴起、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农耕生活、原始农业的发展。
2.教学难点:原始农耕生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原始农耕生活。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史料,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学生分组名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回顾原始社会的狩猎采集生活,提问:人类是如何从狩猎采集过渡到农耕生活的?2.呈现(10分钟)展示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农耕生活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两个聚落的生活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始农耕生活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史料,了解原始农耕生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配套教案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把握中华文明起源进程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要紧情形,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和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进程与方式: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式是.故事导入法;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讨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制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表现出的聪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先人的尊重之情。
教学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私有财产、贫富分化、阶级等历史概念和这些历史概念显现的背景。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述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打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二、新课学习(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问题探讨:假设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搜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的地方?学生试探交流,教师引导:受季节转变和天灾阻碍大,食物来源不充沛,需要不断迁徒,等等。
如何取得固定的食物来源?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这一段话的意思是:神农氏依照不同的自然条件,制作工具,教民种植。
原始农耕开始。
(3)阅读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这一目,师生一起归纳,后多媒体展现:时刻---距今7千年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生活情形——利用磨制石器、耒耜: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先种植水稻的国家;建筑干栏式衡宇,过居住生活;挖掘水井,饮水方便;饲养家畜;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阅读“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这一目,师生一起归纳,后多媒体展现:时刻---距今五六千年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生活情形——利用磨制石器、耒耜;半坡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先种植粟的国家;;建筑半地穴式衡宇,过居住生活;饲养猪狗等,还会制造彩陶,显现刻画符号;(2)探讨:多媒体展现“干栏式衡宇”和“半坡原始居民的衡宇恢复图”,试探:两个衡宇在结构上的不同又说明了什么?教师点拨:因为长江流域地形低洼、潮湿温热,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建的“干栏式”屋子一能够避潮湿,二能够避蛇虫猛兽之害。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导学案川教版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农耕生活代表 距今 时间 生活 地区 原始 农耕 使用工具 原始家畜饲养业 原始手 工业房屋 式样 社会 组织 河姆渡 居民 7_000年前 长江流域 种植 水稻 使用磨制石器;骨耜、石斧、木铲 饲养猪、狗、水牛等 会制作陶器;还会纺纱、织布、缝制衣服干栏式 建筑 氏族 半坡居民约6_000 多年前 黄河 流域 种植粟 和蔬菜 农耕工具有石铲、石镰、石斧等,加工粮食的工具有石磨盘和石磨棒 饲养猪、狗、羊、鸡等 会烧制彩陶 半地穴 式建筑 氏族【问题1】 河姆渡居民与北京人、山顶洞人相较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探讨:能够从他们的食物来源、居住条件、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和社会分工等方面比较。
①从食物来源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要紧靠搜集野生植物果实为主,辅之以渔猎;而河姆渡居民那么有了比较固定的食物来源,即种植水稻,进展原始农业。
②从居住条件来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住在天然的洞窟里;而河姆渡居民已会建造自己的衡宇,而且能依如实际情形来确信衡宇的结构和样式。
③从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来看,北京人普遍利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把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河姆渡居民那么普遍利用磨制石器,而且会制造陶器。
④从社会分工的情形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正处在最原始的社会进展时期,没有明显的社会行业分工;而河姆渡居民已经有了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和原始手工业之分。
【问题2】 原始农耕文明显现以后,人类的谋生方式开始发生转变。
他们开始走出洞窟,搭建居处,过上了居住生活,并慢慢形成原始聚落。
半坡原始居民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衡宇有何区别?探讨:①半坡原始居民的衡宇是半地穴式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的衡宇是干栏式的。
②半地穴式衡宇冬暖夏凉,干栏式衡宇具有通风、防潮、防野兽等性能。
③干栏式的衡宇是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域较普遍流行的居住形式,与南方地形低洼、多雨潮湿的自然环境有关;而北方气候干燥,冬季气温又低,建筑半地穴式的衡宇与北方的气候条件相适应。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导学案3(无答案)川教版
1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知道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所代表的地区、距今年代、房屋特点、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品种、饲养的禽畜品种、生产工具等;
2.通过比较半坡、河姆渡人在生产生活方面与前人的不同,了解他们所取得的进步。
【预习检测】请同学们阅读课文8-10页有关河姆渡居民种水稻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模仿上面的知识结构图示法,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10-11页“半坡居民栽培粟”一目的内容,找出其中包含的内容要点,并列出其知识结构:
3
【共同探究】(请同学们积极思考、讨论,大胆发言)
当我们看到鸟巢、水立方等北京奥运场馆时,无不为其精巧的设计而叹服,而几千年前 原始人类的房屋同样充满智慧。
看图: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
居民的房屋有何不同之处?为什么不同?
教学反思:。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同步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同步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的生活环境、发现地点、距今时间及生产生活状况等基本史实。
2.理解自然环境对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状况的影响。
3.掌握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表现、标志,理解其意义。
4.认识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合作探究导学】知识点一原始农业的发展【基础梳理】1.发展概况: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
(1)大约20 000年前,我国先民开始对野生植物进行管理,帮助植物更好生长。
(2)距今10 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 的农作物。
(3)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 与黍。
2.地位: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3.意义: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4.兴起与发展标志: 、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合作探究】《白虎通》载:“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1)上述材料是关于我国原始农业兴起的一段传说。
你知道我国原始农业兴起的背景与地点吗?(2)传说需要经过考古发现的印证,才能确定其科学性。
你能列举出与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有关的考古发现吗?(3)结合教材知识,说说我国原始农业在耕作方式上的进步及其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探究归纳】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
通过考古发现可确定,中国是世界上的农业起源地之一。
中国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是原始人类实现定居的关键因素,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知识点二河姆渡人与半坡居民的生活【基础梳理】(一)河姆渡人的生活1.自然环境:七八千年前的 ,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
2.发现地点及距今时间:浙江余姚,距今 年。
3.生产生活状况(1)建筑:住着 建筑,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使用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原始农耕生活》导学案【学习目标】1.记住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地点和种植的粮食作物;2.列举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表现3.认识自然条件对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农耕生活的影响。
【自主学习】一、原始农业的兴起1.时间:①水稻:在中国_______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②粟:_________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3.兴起和发展的意义原始_________和原始__________出现表明原始农业兴起。
原始农业的兴起改变了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标志着我国历史开始迈入________文明时代。
二、河姆渡遗址:1.生活时代:距今约年左右;生活地点:在今村;位于流域。
2.河姆渡人居住在________建造的房子里。
3.生活状况:(1)农业工具:以_______最为典型。
(2)种植;饲养水牛、猪和狗等家畜;三、半坡遗址:1.生活时代:距今约年;生活地点:;位于流域。
2.生活状况:(1)生产工具:使用磨制石器等(新石器)(2)种植;饲养猪、狗、羊、牛、鸡等家畜和家禽;(3)建造_________房子。
【合作探究】【问题1】为什么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房屋建筑不同【问题2】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自学检测】一、选择题1.假如你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将不会遇到的情况是()A.用骨耜耕地B.种植粮食作物粟C.用陶器装食物D.住在木结构房屋里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主要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3.半地穴式的房屋,冬天人住在里面可以避风避寒。
建造这种有特色的房屋的原始居民是()A.半坡原始居民B.河姆渡原始居民C.大汶口原始居民D.山顶洞人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A.河姆渡原始居民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原始居民5.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A.农业生产的出现B.火的出现C.建造房屋D.制作陶器6.下列最能够体现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A.粟的种植B.水稻的种植C.玉米的种植D.小麦的种植7.下列远古人类中,已经使用磨制石器的是()①北京人②山顶洞人③河姆渡原始居民④半坡原始居民A.①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②③8.小红家有仿制的鱼纹彩色陶盆,如果是真品最早可能出现于()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参考答案【自主学习】一、1.(1)①南方;②黄河流域;2.种植业;畜牧业;农耕二、1.7000;浙江余姚河姆渡;长江;2.木头;3.(1)骨耜;(2)水稻;三、1.6000;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黄河;2.(2)粟;(3)半地穴式【合作探究】【问题1】探究:(1)因为河姆渡人居住在长江流域,气候湿热,干栏式房屋可以防潮,还可以防蛇虫猛兽之害;(2)半坡人居住在黄河流域,风大、干旱寒冷,半地穴式房屋可以御寒保暖。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导学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特点,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及其重要的意义。
2.初步学习对具体历史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分析、比较,得出历史结论的历史思维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原始农业的发展。
【知识结构梳理】课标要求: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合作探究】1.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2.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式样是怎样的?在生活中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又是什么?饲养哪些家畜?制作的农业工具中最为典型的是什么?学会了制作什么器物?3.在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半坡人居住的房屋式样是怎样的?在生活中学会了制作什么?种植什么?饲养什么?使用什么?【夯实基础】1. 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河姆渡聚落④半坡聚落A.①B.②C.①②D.③④2.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A.大豆和小麦 B.花生和高粱C.甘薯、玉米 D.水稻、粟3.建筑是力与美的结合,被称为“凝固的音乐”。
下列先民在干栏式建筑内居住的是( )A.北京人 B.元谋人C.河姆渡人 D.半坡居民4.假期到了,你想邀请朋友一起去参观距今约6 000年的半坡遗址,你们应选择的省份是( )A.云南省 B.陕西省 C.河北省 D.浙江省5.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包括( )①农作物种植的出现②家畜饲养的出现③聚落的发展④打制工具的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6.阅读下列材料,提炼相关信息。
请填“错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填“未涉及”。
(1)河姆渡人出现的时间比半坡居民出现的时间晚。
( )(2)河姆渡人原始饲养业的种类比半坡居民原始饲养业的种类少。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导学案(一)学情分析《原始农耕生活》是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第二课,本课内容以原始农耕社会为主线,介绍了人类从采集时代转变为农耕时代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特点和重要意义。
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到历史学科,对于历史内容的学习可能会有些困难,因此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历史,激发学生的兴趣。
由于是部编版教材,教材本身已经精简了部分内容,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进度适当添加一些相关内容,以丰富教学内容。
此外,由于本课是第二课,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方式还不够熟悉,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观念。
(二)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人类从采集时代转变为农耕时代的过程,掌握原始农耕社会的基本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观念。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于人类进化的思考。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人类从采集时代转变为农耕时代的过程。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观念。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原始农耕生活2. 教学方法:讲解+导读式提问+小组合作探究+思维导图(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问题导入,如:“你知道什么是原始农耕生活吗?”,“你认为人类为什么要从采集到农耕?”等,以引发学生的思考。
2. 学习新课(25分钟)(1)讲解:老师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原始农耕生活的基本特点,如居住于山洞、以采集为主、居无定处等。
(2)导读式提问:在讲解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原始农耕生活与现代生活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等。
3. 小组探究(15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并回答几个问题:“为什么人类要从采集转变为农耕?”,“原始农耕生活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变化?”等。
(2)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导学案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学习目标】1.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活动方案】活动一:自读教材,感知基本史实浏览教材P6~9页,在课本上标出下表中的相关知识点并完成表格。
活动二:阅读教材,探究农耕生活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
(1)对比教材P8页《干栏式房屋图》和P9《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讨论:这两种房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2)教材P10看图分析:右边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制作的陶器,你能说出它的用途吗?教材P11看图分析:右边是半坡彩陶上的彩绘动物图案,它们是什么动物?你能说出这些动物和当时原始居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吗?(如果不知道答案,你准备通过哪些途径去寻找答案呢?)(3)教材P11找一找:从以上课文的叙述,你能找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吗?活动三:回顾教材,比较原始居民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检测反馈】()1.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是A.中国 B.印度 C.埃及 D.古巴比伦()2.代表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的是A.北京人 B.山顶洞人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3.右图最有可能是哪一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A.北京人 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4.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最可能吃的主食A.水稻 B.粟 C.小麦 D.玉米()5.半坡原始居民制造的陶器为A.黑陶 B.白陶 C.红陶 D.彩陶〖巩固提升〗()1.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原始农业的发展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学会建造房屋技()2.观察原始社会房屋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Ⅰ中的原始居民生活在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淮河流域 D.珠江流域()(2)图II中原始居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A.水稻 B.粟 C.玉米 D.高粱()(3)造成左图和右图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劳动工具B.饮食习惯C. 劳动技术D. 自然环境()3.下列关于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共同点,其中表述错误..的是A.都过定居生活 B.都使用磨制石器C.都会制造陶器 D.都以粟为主要农作物参考答案活动二(1)答:①河姆渡居民房屋是干栏式的,可以通风防潮;半坡居民是半地穴式的。
七年级历史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导学案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学习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学习难点】对农耕生活的理解认识。
【学习过程】预习指导:阅读教材第7~9页,要求:(看全书,包括:导入框、大字、小字、引文、合作探究:1.概述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说说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3.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建造的房屋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课堂总结:原始农耕的出现,使我们的先人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丰富生活,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达标训练:1.考古发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的故乡”的遗址是()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C.大汶口遗址D.周口店遗址2.中华民族以农耕文明为基础。
最能体现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A.种植粟B.种植水稻 C.加工玉器D.烧制彩陶3.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场景是()A.种植水稻B.猪狗等家畜 C.半地穴式房屋D.石斧等农具4.很多同学平常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
下列先民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的是()A.北京人B.半坡人 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5.假如你去西安古城旅游,离你最近的原始居民遗址是()A.半坡遗址B.北京人遗址C.大汶口遗址D.河姆渡遗址6.“民以食为天。
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第一单元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一:自主预习二、原始农业的发展1.起源:人类在长期的()中,逐渐学会栽培农作物和饲养动物。
在距今约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农业产生。
2.区域: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和淮河等流域。
3.表现:(1)农作物:在中国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黄河流域是()的最早起源地。
(2)农耕技术: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等翻土工具耕种。
4.标志:()种植、()的出现以及聚落、()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中央标志。
5.意义:为古代()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三、随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假如假期中你要去参观半坡遗址,应该购买去哪的车票()A.北京周口店B.山西大同C.陕西西安D.云南元谋2.(2016•青岛学业考)日本农学家认为,大约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粟就向东传人日本、朝鲜,向西传人阿拉伯、小亚细亚、俄国等国家和地区。
我国最早种植粟的是()A.北京人B.黄帝C.半坡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3.(2016•重庆全善学校期末)最早使用彩色陶器的原始居民,最有可能的是()A.北京人B.半坡居民C.重庆人D.河姆渡人4.歌谣“骨木石陶,种植水稻,猪狗水牛,定居不移”反映了哪一原始居民的情况()A.山顶洞人B.半坡居民C.河姆渡居民D.北京人5.(2016•中山教研基地学校检测)“周围一带系沼泽地,建造住宅时,先打下1米长木桩””其后于地梁上铺设10多厘米厚地板“”其下可用来豢养家畜。
地板上为起居住室。
”从材料可以推断出所反映的原始居民应该生活在()A.北京周口店B.浙江省余姚C.陕西省西安D.云南省元谋6.(2016•陕西师范大学附中期中)图片和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
关于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较为准确的是()A.聚族而居B.原始农业C.贫富分化D.采集狩猎7.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
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8.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的根本因素是()A.饮食习惯B.劳动工具C.自然条件D.劳动技术9.(2016年莆田模拟)下列对话中与河姆渡居民生产力水平相符合的是()A.我刚刚把收获的水稻收好B.我在半地穴房子下面养了几头猪C.我刚刚把收获的粟加工好D.我刚烧制好了一个陶盆10.河姆渡遗址是在1973年夏天罗江公社建造排涝站时偶然发现的。
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导学案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一、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和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
2.通过河姆渡遗址与半坡遗址图片描述河姆渡人与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3.增强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二、新课导入三、自主学习要求: 1.朗读课本8-12页,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2.时间6分钟,做完举手示意。
【原始农业的发展】1.原始农业的开始: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和。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2.发展: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家畜的饲养也开始出现。
这些都促进了人口的繁衍和人类文化的发展。
3.意义:种植、饲养的出现以及、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河姆渡人的生活】4.生活年代和地点:位于浙江的河姆渡遗址,距今约年。
5.生产生活情况:居住在式的房屋里,已开始挖掘水井,种植。
农业工具以最为典型,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
会制作陶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
【半坡居民的生活】6.生活年代和地点:距今约年,生活在我国陕西东部村一带。
7.生产生活情况:居住在式的圆形房屋里,屋内有灶炕。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主要的粮食作物是,饲养猪和狗等家畜。
他们还打猎、捕鱼。
生活用具主要是,最具特色的为。
已经会从事简单的、制衣。
四、能力提升要求:要求自主思考一分钟,小组讨论三分钟。
(3、4号主说;5、6号记录;1、2号补充)1、简述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概况?2、归纳总结河姆渡人与半坡居民的居民?五、课堂小结1.原始农业的发展开始:发展:意义:河姆渡人的生活生活年代和地点:生产生活情况:3.半坡居民的生活生活年代和地点:生产生活情况:六、检测与反馈1.假如你去西安古城旅游,离你最近的原始居民遗址是()A.北京人遗址B.半坡遗址C.大汶口遗址D.河姆渡遗址2.最早栽培粟这类农作物的原始居民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3.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A.河姆渡原始居民B.半坡原始居民B.山顶洞人 D..北京人七、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知道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所代表的地区、距今年代、房屋特点、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品种、饲养的禽畜品种、生产工具等;
2.通过比较半坡、河姆渡人在生产生活方面与前人的不同,了解他们所取得的进步。
【预习检测】请同学们阅读课文8-10页有关河姆渡居民种水稻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模仿上面的知识结构图示法,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10-11页“半坡居民栽培粟”一目的内容,找出其中包含的内容要点,并列出其知识结构:
3
【共同探究】(请同学们积极思考、讨论,大胆发言)
当我们看到鸟巢、水立方等北京奥运场馆时,无不为其精巧的设计而叹服,而几千年前
原始人类的房屋同样充满智慧。
看图: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
居民的房屋有何不同之处?为什么不同?
1.河姆渡居民
距今年代:
地点:,位于流域。
房屋样式:
种植作物:
饲养动物:
生产工具:
2.半坡居民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