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经济危机启示录(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亚经济危机启示录(下)

作者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从《英镑危机启示录》开始,在资料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我们将陆续回眸一系列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危机。作为危机系列的第二篇,我们选择东南亚。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篇文章的借鉴意义要比上一篇更高。因为英镑危机更像是一场有蓄谋的货币危机,而东南亚危机则

是比较确定的经济危机。事实上,从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接踵而至,如果索罗斯所描述的“核心-外围”体系确实存在的话,这场从核心国家—美利坚—发端的经济危机风暴或

许才刚刚走完一半的路程。

如同有的导演在叙述主线之前喜欢安排一个漫长的过渡一般,泰铢崩溃才真正揭开整个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序幕。从这一刻起,舞台上的主角突然从一个增加到数个。东南亚各国的多米诺骨牌被推倒,泰铢危机引发的恐慌在做空者的冲锋号下蔓延至整个亚洲。考虑到本文主要侧重事实背后的逻辑梳理,

所以呢,从1997年7月至1998年7月这一年里发生的事情,以摘抄为主。具体如下:

“7月11日,菲律宾首先步泰国后尘,宣布货币自由浮动。菲律宾比索当天贬值11.5%,利率一夜之间猛升到25%;印尼则宣布印尼盾汇率的波幅由8%扩大到12%;一向稳健的新加坡元也于7月18日跌至30个月以来的最低点1.4683新元兑换1美元;8月14日,印尼宣布汇率自由浮动,当天印尼盾再次贬值5%;8月16日,马来西亚林吉特暴跌了6%,跌至24年来的最低点。” [1]“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台湾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 621.80点,跌破9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危机,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危机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初,印尼金融危机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

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

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令吉、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2]

在描述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主要采取的手法是白描,不带任何评

论的将权威描述整体搬迁过来。世界上的事实如同真正意思上的古法炮制蒙古牛肉干,入口之时味同嚼蜡,但是一旦进入肠胃则营养丰富。所以呢,从故纸堆里翻史实总归是干巴巴的样子。而笔者的任务则是经过一系列的蒸、炸、煮,将其打造成一道既美味又营养的大餐。从道理上讲,接下来的分析,我们应该围绕索罗斯展开。但是笔者比较另类,在俺看来,索罗斯为代表的热钱从始至终,都不过是执行层面的力量。研究和思考为何会出现索罗斯,才是更有价值的事情。怎么展开呢?很简单,从一

个关键性机构入手:IMF。

说起IMF,估计绝大多数人都不陌生。全球金融与经济体系这栋摩天大楼离不开五根支柱:信用评级机构、全球清算机构、WTO、世界银行和IMF。如果说世界银行的主要职责是搞建设和投资,那么IMF就管一件事:国际货币体系危机应对。一般来说,不管是谁只要他的主要工作是救人于危难,在中国古代会被供起来,混得好的话,整个万家生佛的帽子也属正常。但是呢,无论从哪个角度看,IMF 都可以划入毁誉参半的行列。至于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也很简单。IMF喜欢在伸出援手的同时,提一系列的改革要求,什么放开外资准入啊,什么市场化改革啊,什么调整利率啊。总之,对于绝大多数接受IMF援助的国家而言,这些额外条款绝对不会让你身心愉悦。

那么,IMF的做法到底对不对呢?哪怕在经济学殿堂内部,也一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对于IMF 的作用,曾经有国内学者做出如下评价: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 F) 援助项目实施特点在于当它与受援国达成协议、允诺提供资金的同时, 也要求受援国按其政策建议进行经济调整。因而IM F的援助是有条件的。对IMF 援助项目及其经济调整,建议感兴趣的某些外国银行, 也加入到援助项目出资框架中去。IM F 援助计划, 有些起到了稳定受援国经济、解决燃眉之急的作用。也有的IMF 援助方案及其经济调整建议不符合受援国国

情, 也违背了市场规律, 招致国际舆论和受援国的非议; 它之所以能够实施, 一则由于受援国为获

资金宁愿付出代价,二则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压力。” [3]

无论你内心的真实感受如何,在开始非议带着钞票来帮忙的IMF之前,需要仔细想想自己是否拥有足够理由和论据。而这些,光凭IMF强加给受援国经济调整建议(更细致一些的话,可以考察经济调整建议最后效果如何),是绝对不足够的。所以呢,我们需要从经济学理论殿堂出发,去探究IMF

做法的合适性。或者更准确的提法是:我们需要从当年全球经济理论界的经典研究范式出发,去重新

审视IMF的做法。对此,当时西安交大的经济学教授张留禄曾经给出过如下评论:

“IMF 拯救危机方案的短期措施刚一实施, 就招来一片反对之声, 经济理论界也分成左右两大阵营, 从两个方向、角度对IMF 发起了攻击, 以JefferySachs, Joseph Stiglitz, Doni Rodrik, Jan Kregel 以及PaulKrugman 等为代表, 这些持左翼观点的经济学家认为,IMF 的拯救危机方案是一副错配的药方, 特别是短期的反危机措施的条件性使遭受危机的国家处境进一步恶化, 恐慌加剧, 企业倒闭, 失业锐增。以AnnaSchwartz 和AllanMeltzer 为主要代表的美国保守经济学家也对IMF 的反危机方案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但是他们对于东亚金融危机的性质、原因以及提出的政策主张却和左派截然不同。”

道理越辩越明,让我们来仔细看看,美国主流经济学家们批评IMF的理由与逻辑。

先看左翼经济学家们,他们用银行挤兑模型来描述东南亚经济危机。就是你开了一家银行,跑到社会上吸收了一堆存款,这里面乱七八糟什么期限的都有。虽然有人存有人取,过去三十年呢,基本上存款还是总量稳步增长的。所以你很开心,就把这些钱全都拿去做长期投资,买了一堆没有流动性动辄

需要10年才能变现的资产。本来呢,这样做也无可厚非,期限错配的原因是追逐利润嘛。但是,好

家伙。忽然来了一群人,往你银行总部大楼门口一坐,逢人就说这家银行不行,要倒闭,而且他们还带头挤兑。要是放在平时呢,还真问题不大。但是他们选择了一个好时机,恰逢你近期收入状况不好,资产端现金回流出现了断档。这可咋办?还能咋办,漫山遍野钻山打洞找人帮忙度过难关呗。只不过,你开的不是杂货店,是银行。短期内上哪儿找那么多大款拎着钱箱从天而降救你于水火呢?正在你要

绝望的时候,IMF救世主出现了,鲜衣怒马,手里拎着满满一箱子钱。他用神爱世人的眼光怜悯地盯

着你,慈爱地问:需要帮助么?被突如其来的喜悦冲击的满眼小星星,你只能猛点其头。庆幸自己在一夜之间从地狱里仰望到了天堂,甚至还找到了返回天堂的阶梯。但是,很快的,你就笑不出来了。

因为IMF王子和每一位献身宗教事务的传教士一样,有着自己的偏执。他在给予帮助的同时,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