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三维目标解读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它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所采取实施的“过程与方法”,对于“知识与技能”结果性目标的逐步整合与达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与优化作用。
在当前普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情况下,教育工作者尤为看重知识与技能,对于过程与方法尚有一定的认识与实践,而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却极为忽视。
几乎所有的人都同意,作为课程目标,确确实实都应该关注这三个方面。
而且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更加深远。
不是说知识、技能不重要,知识、技能仍然是新课程重要的目标,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更重要。
当然,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
越到一个人的素质的核心部分,是越难量化的。
知识的、技能的东西是外显的,是比较容易量化的,越到能力,越到情感、态度、价值观,越难以测量。
正因为如此,它和人们的现实利益,或者现实需要出现了一定的剪刀差。
现实中,种种选拔机制、用人机制,尤其是东方文化方面,崇尚书本,崇尚学历,在这种情况下,评价一个人能力的高低,自然就变成了简单地用知识和技能这种外显指标去测量,去评价。
尽管现在的教材都已经把知识的数量和难度降了下来,教师仍然感觉课时不够用,要想在后两者上有所发挥,就有牺牲知识和技能的危险。
为了给学生一个探索的过程,以前一句话就能教会的知识和技能,现在必须给学生让出三五分钟来,同样,为了发展学生的价值观,教师可能也要单独花一些时间来讲,或让学生来答,这样一来,课堂就极容易完不成知识和技能的目标。
面对如此现实的问题,教师的担忧是合理的。
毕竟,知识和技能是硬性的,可以量化的,而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多的是隐性的。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内涵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内涵是:
第一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第二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第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知识与技能(Knowledge & skills)、过程与方法(Process & Method )和情感态度价值观(Attitude)。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它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所采取实施的“过程与方法”,对于“知识与技能”结果性目标的逐步整合与达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与优化作用。
在当前普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情况下,教育工作者尤为看重知识与技能,对于过程与方法尚有一定的认识与实践,而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却极为忽视。
几乎所有的人都同意,作为课程目标,确确实实都应该关注这三个方面。
而且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更加深远。
不是说知识、技能不重要,知识、技能仍然是新课程重要的目标,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更重要。
当然,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
越到一个人的素质的核心部分,是越难量化的。
知识的、技能的东西是外显的,是比较容易量化的,越到能力,越到情感、态度、价值观,越难以测量。
正因为如此,它和人们的现实利益,或者现实需要出现了一定的剪刀差。
现实中,种种选拔机制、用人机制,尤其是东方文化方面,崇尚书本,崇尚学历,在这种情况下,评价一个人能力的高低,自然就变成了简单地用知识和技能这种外显指标去测量,去评价。
尽管现在的教材都已经把知识的数量和难度降了下来,教师仍然感觉课时不够用,要想在后两者上有所发挥,就有牺牲知识和技能的危险。
为了给学生一个探索的过程,以前一句话就能教会的知识和技能,现在必须给学生让出三五分钟来,同样,为了发展学生的价值观,教师可能也要单独花一些时间来讲,或让学生来答,这样一来,课堂就极容易完不成知识和技能的目标。
新课程三维目标解读
04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施策略
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教学
知识传授
教师需要系统地传授学科 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扎实 的知识基础。
技能培养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 培养学生的技能,如观察、 实验、推理等。
知识与技能的整合
将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有 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强调过程与方法的实践 Nhomakorabea02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含义
知识与技能
知识
学生应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事实,包括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技能
学生应具备基本的学习、思考和实践能力,如观察、实验、推理、解决问题等。
过程与方法
过程
学生应经历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和 合作学习的能力。
方法
学生应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包括如何获取、处理和应用 信息,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
VS
价值观评价
评价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 及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表现。
06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挑战与展望
面临的挑战
实施难度大
新课程三维目标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 许多教师难以有效实施,面临如何将三维目标融入教学过 程的挑战。
传统观念的束缚
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教师和家长仍过分关注学生的知识 掌握,对三维目标的理念理解不足,制约了其有效实施。
评价体系的缺失
新课程三维目标需要相应的评价体系支撑,但现有的评价 体系往往难以满足这一需求,导致教师难以全面评价学生 的学习成果。
教学资源的不均衡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学资源存在差异,影响了教师对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贯彻,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展望未来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新名词。
它是指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新课程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活动的总和:是学生主动与教材、与教师、与同学、与环境等相关课程要素进行互联互动、共生共创、整合建构的“生态系统”。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新名词。
它是指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1、关注学生发展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
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
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
2、强调教师成长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
其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
3、重视以学定教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新课程改革下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是对传统“学科观”的一种扬 弃,体现了现代学科的内在价值。
“三维目标”立足于新的知识哲 学
“三维目标”的知识哲学
建构结构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而是借助既有的认知 结构对新的信息进行主动加工而建构的。知识是作为学习 者的主体“能动地建构”的,而不是灌输的。 维果茨基强调,人是通过学习和经验获得知识,并在认识 和问题解决中发挥知识的作用的。
“三维目标”彰显了心 智活动发展的法则
其一,谨防片面的知识灌输。学习者是借助同外 界的交往来积累知识的。倘若不是自主地同知识 发生关系、重组先行知识,用来解决问题,那么 ,这种知识是不会有用的。无视学习者的既有知 识体系和经验,片面地灌输知识的“灌输式教学 ”,是不可能达于“理解”的。 其二,谨防轻视概念性知识的“体验式教学”。 因为它不能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在学校教育活动 中,关键的课题在于,如何调动学习者的实践经 验,去习得从经验中不能自然掌握的科学概念。
任何学科的构成总是包含了知识、方法、价值这 样三个层面的要素:其一,构成该学科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概念的体系;其二,该学科的基础知识 和基本概念体系背后的思考方式与行为方式;其 三,该思考方式与行为方式背后的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换言之,它囊括了理论概念的建构,牵 涉知、情、意的操作方式和真、善、美之类的价 值,以及探索未来和未知世界的方略。
“三维目标”的知识哲学
按照维果茨基的高级心智活动发展的法则,第一 ,儿童是借助同周边的成人展开集团性、社会性 的活动,特别是在教师的帮助之下获得作为历史 的、社会文化的知识的。 第二,这种知识的获得过程是儿童自身的内在过 程。 通过提示不同于儿童既有观念的信息和观点,可 以唤起好奇心,激发学习的需求是必要的。我们 需要重视兴趣、动机和态度,而知识和理解的实 现,也是提高兴趣、动机和态度的一个必要条件 。
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有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整合,体现了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与发展的整体关怀。
而传统的教学过程则过分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造成了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情感性的缺失和创造力的缺失,泯灭了不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也有人称作“三个维度”。
在新课程标准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清楚的重要理论。
所谓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对于知识目标,新旧变化不大,各学科都有各自的知识体系,各节课都有具体的知识目标。
新课程标准中对知识目标有一个新的要求,叫做学“有用的知识”。
关于能力目标,我们并不陌生,很久以前,重点抓了“双基”教学,后来的教学研究重点始终围绕“发展学生能力”来进行。
在新课程标准中,更明确提出了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5种基本能力,即:计算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活动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方法和过程目标所说的方法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是学习方法。
在新课标提出之前,我们常把“教法”作为研究重点,较少关心“学法”。
新课标中更注重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出要变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巴班斯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演变出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以前教学过程是“复习旧知——讲授新知——巩固新知——总结新知——布置作业”,即课堂教学的五大环节。
这一理论在现实教学中仍占有主导地位。
我们的教改重点也是围绕这一过程展开的,也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但改革的力度还不大,只不过是在各环节上小修小补,使其变得更合理些。
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课程标准是制定和规范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旨在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目标和要求。
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维度、能力维度和情感态度维度。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个维度的目标。
一、知识维度:知识维度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的具体知识内容。
它包括学科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以及学科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等。
知识维度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学科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形成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
2.理解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运用学科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学科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学科的方法进行分析、综合和创新。
4.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具备学习和探究学科的能力。
二、能力维度:能力维度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培养和发展的能力和技能。
它包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和创造的能力等。
能力维度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和创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
4.培养学生沟通和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技巧。
三、情感态度维度:情感态度维度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培养和发展的情感和态度。
它包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自主学习的习惯、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
情感态度维度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乐于面对学习的挑战。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愿,能够主动寻找和利用学习资源。
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学生了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培养学生为社会做贡献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涵盖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推出新的课程来满足新的需求。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主要体现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和促进个性发展三个方面。
首先,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课程主要强调学生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学生的其他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如小组合作、实践探究、社会实践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他们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其次,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传统的知识和技能已经远远不够。
新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探究和发现,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通过开展创新实践项目、编程教育、科技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够从事有创造性的工作和解决复杂问题。
最后,新课程注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和特长,传统的课程往往以标准化的方式培养学生,忽视了个性的培养。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学习中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和自主权。
通过拓宽课程设置、提供多样的学习机会和资源,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并进行深入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信和独立思考能力。
综上所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包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和促进个性发展。
这些目标都是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
通过新课程的实施,能够使学生具备全面发展的能力,具备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并能够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指的是新一轮教育改革中确定的用来指导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
以下是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阐述:一、知识与技能:新课程的第一个维度是知识与技能,即学生需要掌握的学科知识和相关技能。
知识是新课程的基础,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各学科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思维和认知能力。
在新课程中,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学生主动探究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知识,发展自己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新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能够获取、评估和利用信息,适应知识社会的需求。
二、过程与方法:新课程的第二个维度是过程与方法,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的方法和策略。
过程与方法是指引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在新课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合作探究、研讨、实践等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等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此外,新课程还强调学生的评价能力,鼓励学生通过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来提高学习质量。
三、情感与态度:新课程的第三个维度是情感与态度,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的情感和态度。
情感与态度是人格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关注的重点。
新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包括尊重、合作、创新、责任等素质。
此外,新课程还要求学生具备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积极应对和创造,并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综上所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上全面培养学生,使他们在学科知识的掌握、学习方法的运用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这些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适应和引领社会的发展。
什么是三维目标
•什么是三维目标•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一)正确理解三维内涵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
可以说,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
1.知识与技能(一维)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知识目标的表达举例(要注意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通过学习,知道动物也是有情感的;·通过学习,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所谓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
技能目标可为分“四种”:一是基本技能。
如读、写、算的技能。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是智力技能。
如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推理等技能。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用实验与推理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体和认识物体。
三是动作技能。
如绘画、做操、打球等。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基本要领。
四是自我认知技能。
即认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监控技能。
如自己会做计划,会核对自己的成绩,会检查自己解题方法是否合理、有效,会评价自己的作业水平等。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制定自主阅读的计划。
2.过程与方法(二维)过去教学重结论轻过程,现在要求学生不仅知道简单的结论,更要知道一些过程。
过去重教法,现在要重学法。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新课程的立体三维目标是
新课程的立体三维目标是:知识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而核心是培养学 生相对于国际化和信息化的复杂社会的主体的、 创造性地自我解决问题和开拓未来的综合生 存能力,使学生具有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学习、自己思考、自主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与 他人合作能严格自律, 体谅他人的同情心和感动心等人情性, 以及健康的身心和充足的体力, 还有崇高的理想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就目标和目的而言, 实验教学与综合性学习课程不谋 而合。
实验教学呼唤素质教育有关基础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中最重要一点是,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它体现了现代教育思 想新理念。
深化教育改革, 首先体现在教育观念的更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方面。
全面实 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科学 素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现这一根本转变的重大决策和有力措施。
培养能力的唯一途径 是实践活动, 实验教学由于其特有的实践功能, 将在理科基础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起着桥梁和 纽带作用。
通过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一种贯穿于知识、能力、品质、习惯等各个方面, 对实验本质的全新的反映形式, 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
作意识属感性意识; 实验迁移应用意识、 和能力上的飞跃, 是创新意识形成的基础。
质,这种心理品质属于发展性和创造性因素。
节和基本要求。
现代教育思想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主动学习为基础。
因为社会的发展,包括经济、 政治、 文化在内的社会整体发展, 都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质与核心, 或者说人的全面发展 是社会的本质属性和根本要求。
素质教育是一种现代教育观念,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现代教育思想体系,是一种理想、一 种价值观、一种境界。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包括从教育观念、教育制度、教育体系、教育结 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队伍建设、社会环境等进行一系列的更新和变革。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除了身体器官参与外,还需要注意、观察、记忆、想像、 思维等智力因素,以及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实验教学全面深 入地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新的课程标准正在不断推进和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学生培养的需求。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个体全面发展。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智力、体力、美育、劳动等多个方面。
在智力方面,新的标准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学习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体力方面,鼓励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美育方面,要求学生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能够欣赏和创作各种艺术形式。
在劳动方面,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这种全面发展的教育,学生可以在不同领域中全面展现自己的潜力,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准备。
其次,终身学习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使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学生被要求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
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使其能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共同成长。
新的标准还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应用等能力,让学生能够从海量信息中获取有用的知识。
通过这种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和信息的迅速更新,保持持续学习的能力。
最后,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新的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学生需要理解社会的发展需求,关注社会问题,主动参与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并提供解决方案。
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通过创新解决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
通过这种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可以成为积极的社会公民,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总而言之,新的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旨在培养个体全面发展、终身学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与创新精神。
这些目标有助于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成为有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要根据新的标准,借助多种教育手段和方法,全面培养学生,使其在多个领域中得到发展,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什么是三维目标
••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一正确理解三维内涵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可以说,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1.知识与技能一维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知识目标的表达举例要注意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通过学习,知道动物也是有情感的;·通过学习,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所谓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技能目标可为分“四种”:一是基本技能;如读、写、算的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是智力技能;如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推理等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用实验与推理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体和认识物体;三是动作技能;如绘画、做操、打球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基本要领;四是自我认知技能;即认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监控技能;如自己会做计划,会核对自己的成绩,会检查自己解题方法是否合理、有效,会评价自己的作业水平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制定自主阅读的计划;2.过程与方法二维过去教学重结论轻过程,现在要求学生不仅知道简单的结论,更要知道一些过程;过去重教法,现在要重学法;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方法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采用并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或问题探究的方法,或问题的观察方法,或思维发散的方法,或合作交流的方法,或解决xx问题的方法等;3.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所谓情感,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人的情感表现状态有以下几种:一是表现为情绪;情绪是一种较低级的简单的情感,如愉快、激动、紧张等;情绪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产生愉快的感觉;二是表现为热情;一个人有政治热情,他就对祖国、民族、人民产生深厚的爱,并转化为力量和行为;一个人有学习热情,他就能潜心钻研,做出成绩;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激发起爱国主义的情感;·通过学习,激发起学习的热情;三是表现为兴趣;兴趣是强烈的吸引性和鲜明性的情感反映;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激发起探究自然科学的兴趣;四是表现为动机;动机是情感冲动而出现的念头,它可以成为行动的驱动力;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激发起学习的动机,为完成学习任务而产生动力;五是表现为求知欲;它是在智力探究活动中,需要和愿望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满足学习的需要,从而产生求知的欲望;六是表现为道德体验;如敬佩、赞扬、羡慕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对xx人物感到敬佩……七是表现为美的体验;指对自然、艺术、社会行为美的情感体验;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鉴赏大自然的美;所谓态度,这里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它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学习,在交往中能表现出宽容、忍耐的态度;所谓价值观,本指对问题的价值取向的认识,这里也可指学生对教学中问题的价值取向或看法;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目前对教学中的问题持不同观念的人,其价值取向也不同,如对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对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对教学质量的本质是什么,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什么,有不同的价值取向;……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认识到学习质量不仅看考试的分数还要看德育、体育方面的发展;概而言之,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要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中;二理清三维之间关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种类型;三个维度指的是同一事物的三个方面侧面,如同一个立方体都有长、宽、高三个维度—样,课程目标也有三个维度: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要运用—定的方法,不管是好方法还是不好的方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不管是主动探究还是消极接受;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不管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情感,不管是敷衍的态度还是认真的态度;总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不管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所以说,三维的课程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三维目标是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统一指向人的发展,即三维目标的核心是人的发展,三维目标是交融互进的,三维目标不是均等存在的;人的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缺乏任一维度,都会使发展受损,但这并不意味着三维对人的发展的贡献是等值的;因而,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教学要根据各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原有基础有所侧重;三维目标中把知识与技能目标放在首位,显然并没有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排斥于目标之外,也没有轻视它们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在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在教学中是如何完成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新课程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我们对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知识与技能不实的现象也进行反思:知识、技能目标,该实的不实;相对而言,知识、技能目标是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课堂教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常规性任务,它是教师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然而由于认识上的片面和观念上的偏差,在不少课堂上,最应该明确的知识、技能目标,反而出现缺失或者变得含糊;一些课听下来总觉得心虚,我们不能像传统课堂那样只抓“双基”,但也决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放弃“双基”;“双基”毕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抓手,也是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可缺少的“物质”载体,因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三整合三维目标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教师在分析学习内容、了解学生情况以及回顾先前教学经验与反思的基础上,开发学习资源和运用教学媒体对教材的顺序、详略、深浅等作适当取舍、加工、提炼等处理,再确定三维目标;而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要求能做到“五个有利”:1.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缩小教材体系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距离,易于建立“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有可能达到发展水平;2.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能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学,能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能满足学生对知识“懂”的需要和“会”的需要等;3.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学生运用智力,积极思维,有利于学生认真听课,深刻领会;4.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概念的概括过程,结论的探究过程等;5.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技能、实验技能、调查技能、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实现三维目标的教学行为一是着眼于教师呈现知识与演示技能的呈示行为;二是着眼于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对话行为;三是着眼于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指导行为;现在根据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要发生变化,其主要表现如下:在教学关系上,教学行为应表现为:引导与帮助引导不是主宰,而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行为可表现为:创设情境引导;组织讨论引导;自身示范引导;实验演示引导;问题尝试引导;悬念激疑引导;以及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观察等;帮助不是包办,而是服务,在此指导思想下,教师应帮助学生反思自我: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需要的工具;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等;在师生关系上,教学行为应表现为:尊重与赞赏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特别要尊重六种“特殊”的学生:一是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二是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三是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四是有过错和缺点的学生;五是身体上有缺陷的学生;六是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尊重学生还表现在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朋友般的交流,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在师生互动中,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教师“发难”;在“对话”中,教师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要注意人格引领,注意情感交融,心理相容,心理换位,注意尊重人格,精神指导;赞赏,就是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取得的哪怕是极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在对待自我上,教学行为应表现为:反思与改进反思可指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课前反思会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课中反思会使教学活动高效率地完成,课后反思会使教学经验理性化;改进,指在教学观念上的改进,对教材及“课标”钻研方面的改进,对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改进,对教师自身素养方面的改进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课堂上教师行为还应表现为“五要”在课堂上教师除了做到引导、帮助、尊重、反思、改进之外,还要做到“五要”:1、要注意“调控”调控;首先是目标调控,即要考虑三维目标的贯彻度和达标度;其次是“度”的控制,即控制思维的密度,内容的深广度,教学的进度,训练的程度,使师生处于“共振”状态;2、要善于“生成”在学习过程中,当课堂现场出现了新情况,当学习主体创造出新情境,当自然生成的教育时机冲击预案的时候,教师要打破按预案实施的思维定势,能够凭借教育机智从预案中超越出来,顺应并推动新的态势有效发展,做到预设性和生成性因势融合,做到预设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融合达成,力争取得最佳效果;3、要开发“资源”所谓“资源”是指学习资源,包括学习过程中所要利用的各种教学材料,支持系统,环境和人际等;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落实“三维目标”,教材文本不是课堂教与学的唯一资源,而必须用教材和其他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进行教与学,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认识过程,认知方式,提供给学生不同的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符合学生原有经验的教育素材进行教与学;只有这样,在课堂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才会变成可能;这种基础课校本化的资源,应包括:教材文本的开发资源、学生资源、教师资源、媒体资源、生活资源、环境资源等;4、要巧用“媒体”“媒体”可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电子教学媒体,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要求每节课都用,要用得巧妙和得当,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信息技术进入学科教学课堂,它会使学习过程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集聚效应,从而促进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策略很多,如问题切入策略,“技术”融入策略,创设情境策略,搭建支架策略等;5、要及时“反馈”教师对学生落实三维目标的反馈信息接受应该敏感,判断应当准确,处理应当果断,对后续落实目标的教学要调节,回授、补偿应及时;反馈的方法可以用提问、观察、质疑、训练等收集信息;反馈包括当堂反馈和课后作业的反馈;四教学中我是怎样实施三维目标的三维目标即知识、技能、情感,在十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实践,我发现,知识的把握、技能的培养,情感的渗透缺一不可,科学教学中,我把三维目标融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在课前要明确知识点;如我在教学小车的运动一课中主要的知识点是直线运动的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围绕这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在导入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出发,让学生们对这个问题做出各种假设,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二、其次根据知识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动手能力的训练;学生在假设之后,要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实验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小组分工合作意识逐渐形成;能力的形成可以转化为技能,我在让学生小组活动前,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学生有目的的活动,会使他们的动手能力逐渐转变为科学探究技能;三、最后,在科学教学实施过程中渗透情感,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导入过程中,从学生的心理实际中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这一节课成功的一半,我发现学生年龄小,好动,思维敏捷,因此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激发可以有效的完成教学,并且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导入激趣来调控学生的思维,会使课堂气氛活跃,提高学生主动地参与的热爱;因此,知识、技能、情感这三维目标无一惑缺;。
新课改三维目标
新课改三维目标(最新版)目录1.新课改的背景和意义2.三维目标的定义和内涵3.三维目标的具体内容4.三维目标的实施策略5.三维目标的评价与反思正文一、新课改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现代人才,我国教育部门在 21 世纪初推出了新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
新课改对我国基础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旨在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体系。
二、三维目标的定义和内涵新课改提出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简称三维目标。
这一目标体系旨在强调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知识与技能:指学生学习后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采用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强调学习的过程性和方法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心理品质和人格养成。
三、三维目标的具体内容1.知识与技能:明确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技能点,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和基本技能的熟练。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三维目标的实施策略1.教学设计: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三维目标的落实,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2.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3.作业布置与评价:教师要依据三维目标设计作业,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五、三维目标的评价与反思1.评价:教师、学校和教育部门要关注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进行全面评价。
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概念辨析与测评建议
1.能认读所学词语; 2.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 3.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 读 4.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 5.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6.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
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概念辨 析与测评建议
新课程关于三维目标的阐述 三维目标的内涵与结构 对三维目标测评的建议
一、新课程关于三维目标 的阐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学科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 础,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 题的依据。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 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 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 价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由情感、行为(态度) 和认知(价值观)三个部分组成的有机整 体。
情感 行为 认知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事物
(四)如何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基于“事物/现象”的整合 基于“测试”的整合
1、基于“事物/现象”的整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AO
AK
AP
事物/现象
KO
PO
知识与技能
AO
AK
AP
KO
能说出组成日光的7 种不同的色光。
PO
PK
根据提示进行实验, 证明日光是由7种不同 的色光组成的。
No problems cannot be solved between friends.
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
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指什么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如何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三维的教学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它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并非是三个各自独立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提升公民科学素养有何影响科学素养与传统科学教育目标一个区别是更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
传统科学教育的目标主要学生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方面的培养,较少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即使有,也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而科学素养,就是一个人对待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是他对科学没有兴趣,或者表现出非常冷漠、不积极、在价值判断中经常出现错误的价值观,即使他的科学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掌握得再好,科学研究的本领再大,也可能产生负面作用。
因此,在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中,应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情感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感情指向和情绪体验,也就是他对什么感兴趣,表现出好奇、兴奋、满意等情绪,对什么不感兴趣,表现出讨厌、不高兴等情绪。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
概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的本质意义和使命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学生的培养和教育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个背景下,我国的基础教育也不断进行着新课程改革,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综合性人才。
本文将分别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三个维度,探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意义。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这是因为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过分强调学生的认知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其他方面。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搬运工。
新课程的改革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等方面,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努力来实现:1. 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是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兴趣爱好的,新课程改革应该注重发现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
2. 多元的评价体系。
新课程改革要求不仅仅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还要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
3. 多元的教育方式。
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是单一的,新课程改革要求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还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
通过改革,学生将获得更全面的发展,为未来的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除了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现代社会,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之一,而培养创新人才则是教育的责任。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1. 强化学科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新课程改革则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迈向了新的阶段。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三个维度的目标。
这三维目标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首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之一。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文化素养、思想道德素养、科学素养、身心素养等。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旨在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与传统课程标准的重要区别之一。
其次,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学科能力是指学生在各学科学习中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语文能力、数学能力、外语能力、科学能力等。
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旨在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各个学科领域中做出创新性的贡献。
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科整合和跨学科学习的重要体现。
最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又一个重要目标。
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创新学习能力等。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旨在使学生具备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创新实践的能力,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的重要体现。
总的来说,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基础,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是关键,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保障。
只有将这三个维度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认识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科能力和学习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三维目标解读陕西教育学院教育系陈晓艳2009年9月内容提要第一部分:存在问题•学习语文版《为人民服务》,把教学目标定为:1.理解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学习人教版《故乡》,把教学目标定为:1.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小说的主题。
2.分析把握闰土、杨二嫂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品味小说语言的特殊。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思想感情。
•学习苏教版《明天不封阳台》,把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技能目标:学习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过程方法目标:理清线索和表达的主要意思,培养学生欣赏散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
•存在问题:1.对象倒置。
指将对象界定为教师。
2.内容异化。
一是脱离学科定目标。
二是脱离文本定目标。
3.表述虚泛。
第二部分:如何纠对三维目标内涵的理解一、理解三维目标的内涵1.知识与技能•知识: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通过学习,知道动物也是有感情的。
➢通过学习,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意义)。
•知识目标设计的注意点:1.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结构。
2.知识掌握的程度可分为:熟悉¡ª记忆¡ª理解应用。
3.知识目标的设计,不一定要列出所有的文本知识,可舍弃一些知识点,不必罗列具体的知识点作为目标,主要是写出知识的脉络,并指出教学内容中的核心概念。
4.熟知知识学习的目的。
•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
•一般可分为四种:一是基本技能:如读、写、算的技能。
➢通过学习,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是智力技能:如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推理等技能。
➢例如:通过学习,学会用实验与推理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体和认知物体。
三是动作技能:如绘画、做操、打球等。
➢例如:通过学习,掌握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动作要领。
四是自我认知技能:认知活动中的自我调节和监控技能。
➢例如:自己会做计划;会核对自己的成绩;会检查自己解题方法是否合理、有效;会评价自己的作文水平等。
“通过学习,学会制定自主阅读计划。
”•注意:•教师应熟知本学科知识体系,基本知识结构(概念、原理等),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开发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过程。
➢通过学习,理解三角形概念形成的概括过程;➢通过学习,学会**结果的归纳和演绎过程;➢通过学习,理解**问题解题思路的探寻、分析和综合过程;➢通过学习,掌握**解题方法的选择与比较过程。
•方法: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
➢通过学习,采用并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或问题探究的方法、问题观察方法、思维发散方法、合作交流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
•人的情感可简单分为七类。
一是情绪,是一种较低级的简单情感,如愉快、激动、紧张等。
➢通过学习,能产生愉快的感觉。
二是热情,一个人有政治热情,他就对祖国、民族、人民产生深厚的爱,并转化为力量和行为。
一个人有学习热情,他就能潜心钻研,做出成绩。
➢通过学习,激起爱国主义的情感。
通过学习,激起学习热情。
三是兴趣,是强烈的吸引性和鲜明性的情感反映。
➢通过学习,激起探究自然科学的兴趣。
四是动机,是情感冲动而出现的念头,它可以成为行为的驱动力。
➢通过学习,激起学习动机,为完成学习任务而产生动力。
五是求知欲,是在智力探究活动中,需要和愿望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通过学习,能满足学习需要,从而产生求知的欲望。
六是道德体验,如敬佩、赞扬、羡慕等。
➢通过学习,能对**人物感到敬佩。
七是美的体验,指对自然、艺术、社会行为美的情感体验。
➢通过学习,学会鉴赏大自然的美。
•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它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
➢通过学习,端庄学习态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学习,在交往中能表现出宽容、忍耐的态度。
•价值观:指对问题的价值取向的认识,这里指学生对教学中问题的价值取向或看法。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其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通过学习,能认识到学习质量不仅看考试的分数还要看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发展。
•对教学中的问题持不同观念的人,其价值取向也是不同的。
如对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教学质量的本质是什么,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什么等,都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积极的人生态度、责任感、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取向只能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而后内化,不可能灌输。
这一层次的目标设计要隐含在课文内容的处理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去感悟、体验和内化。
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缺失及原因•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教师对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情感因素的激发。
第二,学生在课堂生活中,拥有愉悦的情绪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第三,在上述两类情感的作用下,学生生成了对学习本学科的热爱之情,即对本学科的学习形成了一种积极的心态。
第四,与知识学习相伴随的情感学习,即教科书、教参中所表达的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
1.以上四种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前三类是显性的,第四类是隐性的;我们现在在教学中强调追求第四种,却忽视了第四种目标的实现是以前三类为基础的;2.教师言语的¡°文本化¡±;3.师生交往的阻隔;4.情感的目的性价值的忽视。
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重建1.突出情感的目的性价值2.转变传统的教师权威观念3.教师要具有关怀意识4.加强教师的情感性设计知识可以传授、能力与方法可以模仿、情感态度价值观只能在内心的体验和心灵的感悟中形成。
如帮助残疾人,不是靠老师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帮助残疾人,怎样帮助残疾人,而是让学生坐在轮椅上切身的体会。
小结•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要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中。
其实新课改所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的一种对目标的分类方式也许并不适合于所有学科。
•第一维:知识与技能•在有些学科中,知识与技能的界定或区分不够清楚。
•第二维:过程与方法究竟指什么:•《标准》中指出:过程指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主要指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方法),还包括学习方法。
•但我们知道,过程与方法在科学探究中是统一的。
•另外,方法与技能的区分也不够严格。
比如化学中“观察”、“实验”、“记录”、“数据处理”、“实验设计”等属于方法也属于技能。
•第三维: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与态度在心理学中是没有质的区别的。
一位从纳粹集中营中逃脱的幸存者,战后做了一所中学的校长。
每当一位新老师来到学校,他都会交给那位老师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纳粹集中营中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境: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过高中或大学教育的士兵枪杀。
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
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
只有在使我们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K¡K¡¨二、三维目标的设计依据•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切实了解学生情况;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1.认真分析教学内容•把课程标准和教材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回顾该教学内容先前的实践经验和反思;•吃透文本中的“十个着眼点”一是目标的着力点;二是内容的重难点;三是资源的开发点;四是落实的知识点;五是培养的技能点;六是情趣的激发点;七是思维的发散点;八是合作的讨论点;九是渗透的育人点;十是知识的引申点。
2.切实了解学生情况•了解学生做到“十知道”一是知道学生的现有水平;二是知道学生的学习需要;三是知道学生的学习环境;四是知道学生的学习态度;五是知道学生的学习方式;六是知道学生的学习习惯;七是知道学生的思维特点;八是知道学生的生活经验;九是知道学生的个性差异;十是知道学生的认知规律。
3.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做到“五个有利于”•有利于缩小教材体系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距离,易于建立“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有可能达到发展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能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学,能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能满足学生对知识“懂”的需要和“会”的需要等;•有利于学生运用智力,积极思维,有利于学生认真听课,深刻领会;•有利于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概念的概括过程,结论的探究过程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技能、实验技能、调查技能,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
三、三维目标的陈述策略目标陈述的基本要求——目标是学习的结果而不是过程——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清晰、具体、可操作性强——目标行为可以观察到或测量目标陈述策略•一是采用结果性目标方式。
内涵:即明确表述学生的学习结果,用预期的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目标,采用可测量、可评价的行为动词。
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
➢说出钠和水反应的实验现象。
➢说出“分析**和**之间关系”的思路。
•陈述要素:一个学习目标应包括行为、条件和标准三个基本要素。
或目标编写的ABCD模式,即对象(audience)、行为(behavior)、条件(condition)、和标准(degree)。
•教学对象是学生。
•教学行为说明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
•教学条件是影响学生产生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一般有辅助性和限制性两类,前者指可借助手册、词典、书籍和图表,如¡°使用计算机¡±,¡°在元素周期表中¡±,后者是在规定时间或情境中去完成行为,如¡°在5分钟内¡±,¡°在课堂讨论时¡±等。
•标准是指学生达到目标时表现出来的最低行为程度,可以从速度、准确率和质量三个方面确定,如¡°至少列举三种鉴别方案¡±。